我也会说——早上好、剥豆子
发布时间:2021-04-01 幼儿园社会说课稿我的家乡真美 幼儿园运动会说课稿 幼儿园优秀社会说课稿雯雯是一个很内向的小女孩,上个月每天早上来的时候还一直会哭闹,可是这两天,她的情绪好转了很多,没有再哭闹了,今天早上进门真让我意外,她主动向我打招呼说:“老师早!”在她后面来的译译怎么也不肯和老师打招呼,雯雯在一旁看着,我对转过去对雯雯说:“今天雯雯进步喽,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了,来老师给你贴一朵小红花。”雯雯听着露出了笑脸。译译说:“我也会说,老师早!”我说:“原来译译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不过小红花是给进门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的小朋友的。如果明天你进门后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也能得到小红花喽!”译译点了点头。
雯雯的行为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她自己会更自信,同时也激发了译译向同伴学习的欲望,争做有礼貌的孩子。
剥豆子
今天在玩角色游戏时,妙妙是“豆豆家”的妈妈,她排好队到“银行”领了2元钱,然后跑到“菜市场”,菜市场的老板是航航,航航看到妙妙说:“你好,你要买什么?”妙妙说:“我要买扁豆。”航航说:“一块钱一个。”妙妙拿出两块钱对航航说:“我要2个。”航航接过钱把扁豆给了妙妙,说:“欢迎下次还来哦!”妙妙回到家后,把扁豆上面的豆子一颗颗的剥了下来,我说:“怎么把豆子都剥下来了呀,”她说:“豆子要剥下来烧的呀。”几个孩子看到了,也学着把豆子剥了下来,放在“锅”里烧。我在一旁看着他们开心的玩着。在整理游戏的时候我引导幼儿把豆子贴回去。
作为老师对游戏材料过分的保护,孩子们会失去游戏的兴趣。既然是角色游戏,就要还给孩子们自由,让孩子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和游戏经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好孩子也会撒谎
昨天早上,不知道是哪一个幼儿在晨检处拿了一张绿卡,这是我们老师特别烦恼的事情,我们基本上在每个星期都会出一个通知让家长给幼儿剪指甲,可是总还是偶尔有一两个幼儿忘记剪了。
当我向全班幼儿询问的时候,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没拿绿卡,真是奇怪了,我突然想出一个办法,我让全班的幼儿把双手都伸出来摊在桌子上,我希望这样能查出来是谁。当我一五看过摊在桌子上的每一双小手后,我仍然没有查出始作俑者,只是缩小了范围,有三个幼儿的手指甲比较长。我希望他们其中有一个能主动承认是自己,可是我很失望,他们都一口咬定自己是拿的红卡。最后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做晨检的郑老师找答案,其实那是我不愿意的,但是我无奈还是去找了郑老师。可当我得到答案后,我心里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拿绿卡却又不自己承认的人居然是平时我们比较信任的项正楠。他是我们两位老师都认为很优秀的男孩,活泼,开朗、积极,平时也帮我们做一些事情,比如分发学习用品、餐具等,做得也不错,上一个月还被评上了“月明星”。他怎么会理直气壮地说他没拿绿卡呢?
我回到活动室后,大声的说:“我已经从郑老师那里了解到是谁拿的绿卡了,我希望他自己到我面前来说。”这时我发现项正楠的眼睛不敢看我,但是他的脸已经红了。这时我又走过去问他:“正楠,你拿的是红卡还是绿卡?”“我拿的是红卡。”他已经把头低了下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有点太逼迫这个孩子了,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我离开了正楠的座位,心里有些许沉重。我想还是等明天和他单独聊聊吧。
“好孩子也会撒谎”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个晚上,同时我也反思我在处理这件事情时是不是有不够妥当的地方。我想还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和正楠做交流吧。
今天早上,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幼儿园,因为我知道每天项正楠也是来得比较早的。到了七点半,正楠如往天一样准时来到了幼儿园,可是当我看他时,他仍然像昨天一样低着头。我想现在这个时间是最好的,因为其他幼儿都被另一个老师带到院子里做晨间活动去了。我小声说:“正楠,现在没有别的小朋友,请你和和坐在一起,我们聊一聊,好吗?”他走到我身边挨着我坐下来。“对不起,正楠,昨天老师不应该当着那么多人问你是不是你拿的绿卡,这样显得老师不相信你,其实,老师很喜欢你,也相信你会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昨天的绿卡是我拿的,我向你撒谎了,对不起。”正楠小声的说着。:“好宝贝,老师原谅你了,老师相信你以后都不会再撒谎了,到院子里去和小朋友们玩吧。”“嗯,那我去了。”话还没说完,他已经像一只小麻雀一样飞出去了。我想,他也和我一样压抑了一晚上,现在终于如释重负了,其实我也是。
我也要做个好孩子
我也要做个好孩子
我班上有一个叫华森的小朋友,他非常聪明,长得也讨人喜爱,看着还挺懂事,也听老师的话,老师对他也挺有好感。不知怎么,最近几天,孩子们都来告坤坤的状。
“老师华森拧了我的胳膊”王伟说。
“老师华森抓了我的小辫子”颖颖说。
“老师坤坤华森踩了我的脚。”不夸张地说,全班小朋友都来告他的状。对华森我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收效甚微,该怎么办呢?对此,我找了华森的妈妈,向家长反映了华森在幼儿园的行为,妈妈告诉我,华森从小就调皮、好动,希望老师多操心教育。我和华森的妈妈说:“希望你们家长也要配合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根据华森好动的特点,我引导他把精力用在为班级,为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为小朋友发图书,接下来又安排他做卫生检查小组长,结果他忙碌着并快乐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华森有了很大进步。我向家长反映了华森在园的表现,家长满意地笑了。
但有一天,华森又拧了小朋友的胳膊。我就在华森的旁边轻轻地蹲下,对他说:“华森,你不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吗?今天是怎么啦?”这时,华森站起来拉住我的手说:“老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
孩子的多动与调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家长和教师必须正确面对,根据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忙”起来,把他们多余的精力转成另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有效的。
景旭的变化
我们班的景旭小朋友特别听话,上课非常认真,从不和小朋友胡闹,也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静静悄悄的玩。
我觉得孩子这样不入群,对他的将来一定会有影响,于是我决定给他改掉这个毛病,我鼓励班里活泼的孩子主动去和他一块玩,我问他,小朋友和你一块玩你高兴吗,那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块玩,他们会怎么样呢,他们也会很高兴,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主动去找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景旭小朋友活泼多了,也爱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了,并且还交了几个好朋友,我真替她高兴,他的家长对他的改变也非常高兴。
2020剥蚕豆活动小记
最近是吃蚕豆的最佳时节,孩子们种植的蚕豆终于成熟了,可以采摘了。一大早,我和冯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厨房边的空地上,上面已经放好孩子们种植的几大盆带着豆荚的蚕豆。
剥蚕豆活动拉开序幕……剥着剥着,对话来了。
龙龙:“陆老师,蚕豆怎么和小朋友一样,有大的还有小的啊!”——哈哈哈,这个龙宝,还有胆大胆小的蚕豆呢!
涛涛:“这粒是小密密蚕豆,没有长大呢,我知道它也长不大啦!”——还小密密呢!
一丁:“我剥了两颗蚕豆,等一会我就吃两颗!”(为了鼓励他们剥蚕豆,开始前对他们说剥几颗吃几颗)——一丁的的“小门槛”啊,等会看他吃几颗!
诗玉:“剥蚕豆,好辛苦啊,我手都疼了,但是我要坚持……”因为方法不太对,蚕豆壳一点点挖掉,很辛苦,但后面这句让人感动!
雨晨:“蚕豆怎么都是双胞胎啊,不对不对,还有三胞胎呢!”——晕……可爱
妮妮:“蚕豆壳不许乱扔,我都找不到蚕豆啦!”——够“厉害”吧!
在欢声笑语中,在有趣的对话中,孩子们剥好了两大盆蚕豆。中午,孩子们吃上了自己种的、自己剥得的蚕豆,这个味道别提多好啦!
教育笔记:快乐剥毛豆
早上,阿姨提来一袋子毛豆,交代说:“今天中午要吃毛豆,请你们帮忙剥一下。”这可乐坏了孩子们。洗手的洗手,卷袖的卷袖,拿盆的拿盆……一副大干一场的模样。
剥毛豆并非所有的孩子想得那么简单。瞧!当当不知道毛豆的开口在哪,举着毛豆一副不知所以然的样子;静静用力抠着毛豆,可怎么也不见剥开毛豆的外壳;雄雄卖力地拔着毛豆外壳上的“毛”,可仍然不见豆子的出现;萱萱不停地扭着毛豆,“咯哒”,外壳断了,大叫:“我看到豆豆了。”……
看着他们的举动,觉得可爱,内心却有一丝的心酸。现在的家长,什么事都包干,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劳动权利。其实,孩子们非常乐意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着向大人证明“我长大了”!“我能行!”
“王老师妈妈,我们的毛豆快没有了。”我的思绪被涛涛的话拉了回来。“这么快?”我不敢相信。过去一看,涛涛剥毛豆的技术让我惊讶。“我教他们剥的。”他自豪地说。“涛涛教会了你们,你们愿意去教更多的小伙伴吗?”没等回答,他们各奔其他组,纷纷做起了小老师。
看着满满一盆的豆豆,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他们开心,可能是因为他们帮助厨房阿姨剥好了毛豆,可能是因为自己学会了怎么剥毛豆,可能……我也开心,是因为孩子们的开心。
老师早上好
每天早上来到幼儿园,都会听到孩子们问“老师早上好”,我会回答“小朋友早上好”,可自从我来到这个班,坤坤从没叫过老师好,更别说老师早上好了。
今天我问坤坤“为什么不叫老师好?”他不语。
不管我怎么反复问,他就是不说话。
旁边有小朋友说“他从小班就不问老师好”。
我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也不说话,最后我让圆圆问他为什么,圆圆说:“他害羞……”是啊,这么长时间里,坤坤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除非我硬把他叫起来。
说是因为害羞也很正常。
针对坤坤的这种问题,我开始了我的计划,首先,是让他觉得老师是平易近人的,游戏时间我主动加入他们这一组,开始坤坤还有些拘谨,不过看着大家玩的这么欢乐,他也就放开了。
其次,上课我鼓励所有的小朋友举手回答问题,特别是坤坤。
每次看到坤坤,我都会鼓励他,我相信不久,他就会主动问老师好的。
对待孩子有什么不能硬来,要把握好分寸,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小厨房活动案例:剥毛豆
一周一次的小厨房又开始了,每星期一次的小厨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因为每次小厨房后,孩子们都能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午餐。
今天的小厨房活动的项目是:剥毛豆。在家中小朋友要吃毛豆了,都是家长处理好毛豆,不需要孩子来帮忙,所以剥毛豆对于孩子来时既是新鲜的游戏,又是提升孩子动手能力的机会。
在活动前夕,让家长帮孩子准备好半斤的毛豆和一个空瓶子(装剥好的毛豆)。第二天活动开始,请每位孩子没人取出一个毛豆进行观察:“你可以摸一摸,观察毛豆指什么样的,摸起来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去摸一摸,闻一闻:“老师,毛豆闻起来臭臭的。”“陈老师,毛豆摸起来毛毛的。”“陈老师,毛豆摸起来硬硬的。”“你们说的都对,毛豆闻起来臭臭的,摸起来毛毛的,硬硬的,那你们会剥毛豆吗?你们先尝试一下,等一下请你们来剥给其他人看一看。”孩子们纷纷尝试剥毛豆,30秒后大部分的孩子从毛豆的背部剥开然后将肉取出来,有孩子是将毛豆拧成两节然后将毛豆取出来,等孩子毛豆剥的差不多的时候,邀请王雨涵、胡宸瑜、王一帆进行示范,让孩子们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操作。
“现在请你们自由的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剥毛豆,将剥好的毛豆放在空瓶子中,剥剩下的壳放在袋子中。”孩子们纷纷取出自己的工具和毛豆开始了剥毛豆。孩子们用大拇指从毛豆的背部先打开一个口子,然后毛豆从里面取出来,放入罐子中。有孩子比较霸道选择直接用手拧,将毛豆拧成两节,然后把毛豆从你里面取出来。
30分钟后,孩子们将大部分的毛豆都剥好了,并将不要的壳放在袋子中,把肉装在罐子里。这个时候,有孩子说:“陈老师,我的手疼。”我低头一看,王雨涵的大拇指的指甲红红的:“那你别剥了。”
等孩子们将垃圾整理好:“刚刚王雨涵对我说她的手指疼,我看了一下,是因为小朋友的指甲很嫩,毛豆剥久了,指甲受不了,所以指甲才会疼。”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在发生
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能自由的探索剥毛豆的办法,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剥毛豆。有的孩子用拧的方法不太会剥,自己不断的尝试,逐渐的加强自己的手指技巧。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性
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手指精细动作,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经验等更加丰富。在生活中让孩子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摘芹菜、摘青菜等。
教育随笔:我也要做个好孩子
我班上有一个叫鑫燚的小朋友,他非常聪明。不知怎么,最近几天,孩子们都来告鑫燚的状。
“老师鑫燚拧了我的胳膊”宝元说。
“老师鑫燚抓了我的小辫子”冰洁说。
“老师鑫燚踩了我的脚”。对鑫燚我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收效甚微,该怎么办呢?对此,我找了鑫燚的妈妈,向家长反映了鑫燚在幼儿园的行为,妈妈告诉我,鑫燚从小就调皮、好动,希望老师多操心教育。我和鑫燚的妈妈说:“希望你们家长也要配合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根据鑫燚好动的特点,我引导他把精力用在为班级,为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为小朋友发图书,接下来又安排他做卫生检查小组长,结果他忙碌着并快乐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鑫燚有了很大进步。我向家长反映了鑫燚在园的表现,家长满意地笑了。
但有一天,鑫燚又拧了小朋友的胳膊。我就在鑫燚的旁边轻轻地蹲下,对他说:“鑫燚,你不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吗?今天是怎么啦?”这时,鑫燚站起来拉住我的手说:“老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
孩子的多动与调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家长和教师必须正确面对,根据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忙”起来,把他们多余的精力转成另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有效的。
每天道声“早上好”
乐乐是个特别的孩子,语言发展比其他的孩子慢一些,但是现在正是他语言发展敏感期,他所呈现的主要特点就是模仿别人的话,但是他还不太理解那是什么意思。入学初孩子不大愿意和老师交流,和他说话时小眼睛总是躲向别处,也不太愿意让老师抱,显得不太自信。
每天早晨来园,我会和他说声:“乐乐,早上好!”他没有回应,我提醒他跟着我说:“老—师—好!”他会跟着我说一句:“老—师—好。”我问他:“乐乐,我是谁?”有时他回答:“我是谁。”而很多情况下他的回答是:“我是老师好。”乐乐对于“你我”还不太清晰,也不太明白话语的内容。一个多月下来还是不知道我是谁,我依旧是他口中的“我是老师好”。
我还是坚持着每天早晨笑着和他道一声:“乐乐,早上好!”然后再问他我是谁,当他回答“我是老师好”时,我会纠正:“我是倪老师,倪老师。”并且让他重复我的话,还问他在擦桌子的是谁?那是马老师。在门口的是谁?那是陆老师。就这样每天和乐乐说声早上好!并且尽可能多的抱抱他。
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到值班教室接乐乐,刚走到门口,乐乐看到我来了,开心地叫起来:“来了!”我走过去蹲下来笑着问他:“乐乐,我是谁呀?”他笑着说:“倪老师!”“乐乐真棒,早上好!来,抱一下!”我笑着对他说,他迎上来和我抱一抱,很开心。我终于变成“你是倪老师”了。
一天上午外出听课,下午回到午睡教室时乐乐第一个发现我,坐在床边笑着说:“老师回来了。”那是两个多月来我听到乐乐说的最美妙的一句话。他知道我是谁,也知道我上午没有来园下午回来了,看到我回来他抱以微笑。这真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一个下午。
每个孩子都是纯真而美好的,都值得我们去关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我们会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