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学会运用武力解决事情
发布时间:2021-03-31 教育孩子笔记 运皮球幼儿游戏活动方案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大班的孩子有时真的让人很头疼,这些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维,伴随着各个家庭的不同教育,孩子的性格也显现不同,有孩子很倔强、有孩子很胆小、有孩子很霸道、有孩子很娇惯。这都需要通过老师利用教学去软化这一现象。
晨间锻炼结束回班,许多孩子都已安静的入座,唯独两孩子在争吵,我并不清楚他们在争吵什么?但我始终在观察着,不发一语……最后没办法这一现象看不下去了,两个人似乎都解决不了。走去了解详情。原因是插队,果果插了嘉兴的队,结果嘉兴打果果了,最后两个人争吵起来,毫无退让,都把过错推给对方…当时并没有对他们做出任何分析,只让孩子都静一静,先想一下自己错在哪里?
点心过后
,对这个争吵开始做出评判,两孩子似乎对自己的错还不清楚,经情况分析:首先,果果插队是先不对的,嘉兴打果果也是不对的,嘉兴完全可以不利用这个方法来阻止果果插队。你可以用善意的语言去提醒:“果果,请你遵守规则,不可以插队,相信果果会去考虑你的话做到不插队。相反果果如果想排嘉兴前面,你也可以同嘉兴商量,在同意的情况下你便可以交换位置了。当我说到果果时,果果便开始质疑了,他毫不认同的回复:“但是,陆老师不是说过,走路是不能说话的吗?”我惊了一下,确实这话我说过,排队走路没别的事情是不可以说话的。我知道他此刻的意思,他在质疑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想我需要做出解释,因为他误会我了。小朋友小朋友之间是需要相互沟通的,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各方面开始成熟在这阶段要教会他们其实所有难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运用武力。两位小朋友都有错,错了没关系,这次不知道解决办法,下次清楚就可以,握握手两个人还是好朋友……。[76范文网 wWW.Fw76.COm]
这次的事件让我看出其实有孩子不会用语言去调节两人之间即将发生的事情,当收到侵犯时想到的只是武力,不能意识到运用话语去维护自己。我想,在今后的一日生活中,教会孩子如何去看待、对待人和事,学会去处理这些事情,还是特别重要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让孩子慢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工作了。这时听到妍妍和翔翔两个人为了小超市里的角色争论不下。“我是营业员。”“不,我是营业员,你是来买东西的。”只见两个小家伙为了“营业员”这个角色争得面红耳赤。妍妍向我投来求救的眼光,翔翔则还在嚷嚷着“我是营业员,我要做营业员!”这可怎么办,老师总不能独断地说给哪个人当,两个人孩子还在争论着这一角色,这时妍妍说:“老师,你说怎么办?”孩子把问题抛给了我,我就接着她的话说:“是呀,你们说怎么办?这样争着也不是办法,反而弄得大家都不能玩了,还不如你们商量下怎么样两个人都能开心的玩?”我又把问题回给了孩子。真没想到,针对这个问题
,两个人还认真思考了一下,妍妍对翔翔说:“我先做营业员!”翔翔想了想说:“那好吧,今天就让给你做营业员,明天我们要是玩小超市,就给我做营业员,好不好?”商量好之后,他们便开心得买卖起东西来。
孩子就是孩子,刚刚还争得面红耳赤的,一下子又开心的投入到合作游戏中去了。想想在有些事情上是老师过于紧张,怕孩子会因为争执不下而动手,在孩子的争执中干预得过多,表面上看起来问题是处理好了,但却让孩子之间失去了交流、商量和在摩擦中成长的机会。现在小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居多,有时常常误伤他人,不会和同伴相处。有各自的玩具时,宝贝们看似相处得挺开心,但一旦出现人多玩具少的问题时,他们所欠缺的,就表现出来了。作为老师,不仅要让孩子们觉得你是喜欢他们的,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孩子以友好、积极地方法去解决和同伴之间相处时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慢慢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
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还是像以往那样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游戏,在我的一声令下,很多孩子都一窝蜂地跑到建构区,东东、奇奇、宇宇、晨晨全都抢着拿木头积木,东东和奇奇拿着积木筐的一边,宇宇和晨晨拿着积木筐的另一头,谁都不肯放手。就这样僵持了半天,其他的孩子都已经在那里玩了,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夺积木。这时,宇宇看了看周围,说道:“那这样吧,我们四个人一起玩吧!”“可是积木那么少,我想搭一幢大房子呢!”奇奇说道。“那要不我们一起搭一幢大房子吧!”东东提议道。四个人都手握着积木筐,低着头想了半天,最终,他们达成了共识,决定一起搭积木。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有过分歧,但最终都在宇宇的调解下解决了,当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用所有的积木搭了一幢很大的房子,他们脸上漾满了笑容。
孩子们似乎都对木头积木情有独钟,每次晨间接待时间玩积木的时候,孩子们也会抢着选择。虽然积木并不是很多,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们对木头积木的喜爱。宇宇和晨晨是乘班车的,奇奇和东东也来得比较晚,所以他们一般情况下都玩不上木头积木,所以今天的区域活动,他们才会不约而同的去拿木头积木,而且谁都不愿意让步。宇宇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当他发现大家这样僵持着没有结果的时候,适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大家一起玩。”但问题接踵而来,人多积木少,很难分配。孩子们马上又提出了合作搭大房子的想法,由此可见,教师平日让孩子合作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孩子们才会想到合作。虽然大家并不是最乐意的,但是他们也意识到这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就接纳了。在合作的过程中,虽然意见有分歧,但是宇宇的领导才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最终的作品是成功的。
其实在孩子们夺积木的时候,很多教师就会参与进去,帮助孩子们解决,但是我认为,大班的孩子,教师应该给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不要过早地介入。当然,教师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应该在旁边观察,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引导。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他们已经有能力解决矛盾,给孩子们机会,让孩子们更全面的发展。
别让孩子把眼泪当成武器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哭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受到了伤害,而是想通过“掉眼泪”得到父母的关注。因此,家长要善于识破孩子的小聪明,不被孩子的眼泪所蒙蔽,更不要由于孩子的眼泪而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其实,对孩子而言,哭泣并非表明他们真正受到了伤害,他们更多的是把眼泪当成对付父母的武器。通过哭,他们可以引起父母的关怀和注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还可以逃避许多惩罚。真正造成孩子把“哭泣”当武器的是父母。当孩子第一次无意识地想通过哭泣来达到自己的某个目的,比如得到某个玩具、逃避某种惩罚,让父母带自己去公园玩耍时,如果父母由于孩子的哭泣而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就等于间接地告诉孩子,只要哭泣就一定能使愿望得到实现。无形中,也就间接地鼓励了孩子的哭泣行为,使他们领悟到,可以用哭泣作为武器来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这样,久而久之,哭泣就成为了孩子的“法宝”,他们就逐渐学会用哭泣来解决问题,用哭泣使自己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东西。
要使孩子改掉爱哭的坏毛病,父母就不应被孩子的哭泣所迷惑和软化。家长要善于识破孩子的小聪明,更不要由于孩子的眼泪而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因为这样做不但会给孩子造成父母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印象,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也使孩子的哭泣得到了“回报”,间接鼓励了他们的哭泣行为,父母要记住,坚持原来的决定,就是一种对孩子把“哭泣”当武器的行为最有效的改进。
此外,当孩子哭泣时,父母不需要去安慰他们、劝阻他们,而是要有意识地忽略他们、冷淡他们,让孩子知道,眼泪并不能解决问题,眼泪改变不了什么。或者,当时就直接向孩子明确指出,哭泣是没有作用的,让孩子主动放弃“哭泣”这一武器。这样几次之后,当孩子发现哭泣的确不能让父母关注自己,眼泪的确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不再用眼泪做武器了。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解决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解决
我班的小朋友每天来园时,喜欢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孩子们喜欢在一起玩玩具,有的自己玩,有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间长了,孩子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一定得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明明小朋友一向都十分爱惜属于自己的东西,玩具带到幼儿园里,自己不玩的时候总是很小心地把它放在玩具柜里,可是别人的玩具有时候也很好玩的,于是他就藏好自己的玩具,不客气地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别的小朋友要拿回但他却还没有玩够,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再给我玩一会儿吧,不要这么小气,老师说有好玩的玩具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如果小朋友真的大方还好,要是碰上真的“小气”的,那就要发生纠纷了。我却装作没看见这一现象,我想尽量让小朋友通过的规则发挥作用,让孩子的行为得到自然的后果。后来,明明发现每次在争抢玩具时自己都是失败者,因为别的小朋友都会站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边说:“明明是个小气鬼,我们不要跟他玩。”于是,每当他要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大家都会马上把玩具抢回去,抱在怀里,不肯给他,他觉得很委屈,就到我这里来倾诉:“老师,他们不和我玩。“是吗?那为什么呢?”明明嘟着嘴巴:“我也不知道。”我假装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给你想个好办法,下次你要玩别人的玩具时,先要跟别人商量,商量好了,别人就会跟你玩了。这个办法一定有用,不信你试试。”后来,明明在想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会事先询问:“让我玩一会好吗?”碰到爽快的,就给了,碰到不爽快的或讲条件的“我们交换玩”,这时,他有时会犹豫,考虑半天,在玩别人的玩具时,老惦记着自己的玩具,赶快又换了回来。渐渐的明明也能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了。
在传统教育玩玩具的做法是:小朋友要学会谦让,老师往往回说“你们俩一起玩吧”或者“先让他玩,玩好了他会换给你的”。这些要求和劝告虽然常常能够奏效,但久而久之,活动室里发生了问题,就会找老师投诉,要求处理。其实,小朋友在交往中出现争执,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当时机不成熟,孩子没有内在迫切需要的时候,老师不出面。孩子自私,藏自己的玩具,“不合法”地玩别人的玩具,可让他满足一下自己一时的欲望,教师不必干预,也不指责,让他来尝尝自己的行为带来的苦果,让孩子自己碰壁、自己回头。陈鹤琴说过:“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孩子自己能够想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想,要让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慢慢认识他自己的行为同他自己经受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要坚持奉行“让孩子自己解决”的教育原则。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吃完午饭,孩子们习惯的走到书架旁,精心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没过多久,那里传来了争吵声,原来,睿睿和琪琪为了看同一本书而在拉扯,他们的争吵,引来了同伴的围观,有的孩子说:“我看见睿睿先拿到的,应该先拿”,可是有的说:“应该琪琪看”,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争论不休,一旁的诗雨说:“这样吧,你们俩个来个石头、剪子、布,三举两胜,谁赢了,谁就拿书看,我来做裁判吧!”他们俩人听完点了点头,听到预备开始再出拳,在诗雨的组织下,进行石头、剪子、布,结果睿睿输了,这次他也没争执,重新到书架上选了一本图书看,而琪琪说:“我看完了,直接给你看好吗?”俩人又成为了好朋友。
在游戏生活中,幼儿间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或摩擦
,很多时候幼儿都是依赖教师来解决这种问题的。大班孩子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判断与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这件事情的发生时,我没有直接的制止,而是站在一旁观看,没想到孩子想到了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幼儿之间相互协调自主地解决问题,看来在平时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教师可以把问题留给幼儿,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独立需要指的是摆脱外部强制的自由需要。大班幼儿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又加上处于幼儿园中大哥哥、大姐姐的特殊地位,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什么事都希望自己来安排、选择,每当这时,在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会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们班的孩子真的长大了,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蒙台梭利教学思想强调的也正是这种自由自在的积极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积极自主,做自己的主人。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以满足孩子独立的需要孩子之间难免会有许多的冲突,有时我们很多老师图省事,每当幼儿有冲突时,总是把两个孩子叫过来,问清原因,让他们互相道个歉就完事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他们心里是很不服气的。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也喜欢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蒙台梭利也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儿童都喜欢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成人如果干涉太早或太多都是会有害处的。”这周我们正好上到“我想飞”这个主题,课间时孩子们试飞着自己制作的飞机,突然在这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来、我来!”这次,我和同班老师没有像以前那样处理,而是把机会给了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件事情。当时辉辉很着急,一直望着自己的飞机并用自己的小手指着,接着他就对自己身边的好朋友说我的飞机,身边的小朋友喊着:“老师,嘉辉的飞机在上面,拿不下来。”我和另外的一位老师摇了摇头,说:“我们让他们自己试试。”孩子们看我许久不帮忙,纷纷自己动起了手,说着:“我来,我来。”孩子试着用自己手里的飞机,借助自己的飞机上飞,撞到辉辉的飞机,试用撞击让飞机飞下来,试了几次失败了,孩子们却并没有气馁,接下来孩子们想到了用长棒子打下来,这回孩子们终于成功了,教室里一片欢笑声,孩子们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我想,我班的孩子长大了。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满足了孩子独立的需要,还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只要我们相信孩子,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
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去解决
今天是我们班赵雪男小朋友的生日,一大早,这个小小的新闻就在班里传开了,“赵雪男的妈妈说了,要在幼儿园给雪男过生日。”“是的,还要送个大大的蛋糕来呢。”“我要送赵雪男生日礼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高兴得手舞足蹈,还有那个小调皮石维旭,更是迫不及待了,不住的跑到老师的跟前问:“老师,雪男的妈妈怎么还不来呀?”在孩子们焦急的等待中总算把蛋糕给盼来了,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老师们正准备给赵雪男筹划过生日的时候,张淑婷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让我们来吧,我们想自己给雪男过生日。”“老师,答应我们吧!”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看着孩子们自信的眼光,想想以前,孩子们过生日,从来不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老师怎么要求,孩子们就怎么做,何不放手让孩子去做呢,今天,孩子是小主人呀。我们应该听孩子们的。想到这,我笑眯眯的对孩子们说:“好吧,小朋友们肯定想给雪男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生日,老师也来参加,好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准备了,有的搬凳子,有的给雪男化妆,有的准备生日礼物,有的当指挥,孩子们忙而不乱,我们被孩子们的这种氛围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就是孩子们中的一员,听着小指挥的安排,正忙着有劲时候,传来了孩子们动听的歌声:“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只见孩子们把雪男围在中间,有的跳舞,有的唱歌,雪男就像一个小公主,被孩子们簇拥着,接着孩子们又给雪男送了自己准备的礼物,整个环节,都是按孩子的意愿准备的,他们成功了。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总把孩子攥在大人的手心里,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自己去安排,自己去解决,自己去找答案,满足孩子们的欲望,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真的很棒的。
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区域活动时,几名孩子选择了美工区的折纸活动,很有兴趣地折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过了一会儿,晏杭雨跑来了,他拉着我的手,要我帮帮忙。我抬头一看,只见陆天意折的小飞机“飞”到了吊扇上面。我和他一起来到吊扇下面,故意大声说:“呀!小飞机飞到上面了,怎么让它飞下来呢?”我知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总是习惯找老师帮助解决。其实,他们自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现在就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在我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目光下,周围的小朋友一下子聚拢过来了。刘勃震抢着说:“先搬张桌子,再放把椅子,像黄老师擦吊扇那样,就可以拿到飞机了。”刘宇轩摇摇头说:“这个办法虽然能拿到飞机,但是吊扇那么高,我们又踩桌子和椅子,多危险呀!”我点点头说:“说得有道理,那怎么办呢?”只听乐培兴奋地说:“我有主意啦!拿一根长棍子来,把飞机挑下来不就行了吗?”吴佳薇说:“我们到哪儿找到这么长的棍子呀?”“还有别的办法吗?”我把鼓励的目光对准了平时爱出点子的吕佳辰。她拍拍脑门大声说:“我用沙袋把它打下来,行吗?”李兴彪说:“这个办法不太好,如果沙袋投不准,再落到小朋友的身上可就危险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只见一直不出声的屈宇婷眼睛一亮,大声说:“老师,我有办法,咱们打开电扇,电扇一转‘小飞机’就飞下来了。”全班的小朋友一下子都拍起了小手。于是,我打开电扇,没转几圈,飞机就“飞”下来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孩子们学习的机会,老师要抓住这些教育时机,适时地给予引导,使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