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是夫妻矛盾的润滑剂

发布时间:2021-03-30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孩子是夫妻矛盾的润滑剂”,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孩子,让审美疲劳的婚姻迎来了美的升华,给枯燥沉闷的家庭注入了新鲜活力,给柴米油盐的生活增添了浪漫情趣,给麻木淡漠的夫妻指引了奋斗目标,给同床异梦的爱人带来了关注话题,我们在一次次的温馨亲子时光中尽享天伦之乐。孩子,是家庭矛盾的润滑剂。

不过,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异议,他们觉得,有了孩子之后,夫妻的矛盾更多,家庭的冲突也更多。新生命的到来,一开始给了全家人幸福感和满足感,但是,随着照顾孩子、抚养孩子、教育孩子等等一系列重大任务的降临,就会增添许多困扰和烦恼,夫妻生活从此以他为重心,生活作息也与以前截然不同,夫妻双方在性格、脾气、观点等方面的分歧,都会显露出来。迎接新生儿的喜悦,可能很快转变为无止境的吵闹,备受期待而来的宝宝则变成争议的焦点。自从二人世界多了这个“第三者”,两口子的矛盾日益升级,而且,孩子越大,矛盾越严重越尖锐。孩子,是夫妻矛盾的导火索。

孩子,究竟是夫妻矛盾的“润滑剂”,还是“导火索”呢?有些夫妻有了孩子之后,每天唇枪舌剑纠纷不断;而有些夫妻有了孩子之后,家庭更加和谐融洽,感情也更甜蜜。

我的观点:孩子是夫妻矛盾的润滑剂。

(1)孩子为审美疲劳的婚姻迎来了美的升华。

婚姻厌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审美疲劳”,那个争着抢着捧着哄着非要娶到手的白雪公主,经过岁月的艰苦磨练,变成了“黄脸婆”;那个哭着喊着腻着拧着非嫁不可的白马王子,经过岁月的层层盘剥,变成了“眼中钉”。而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是夫妻关系的纽带。宝宝的身体里流淌着你们两个人的血液,小胳膊小腿都是你们精心打造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像极了爸爸,仿佛又看到了以前那个风流倜傥的英俊少年;红红的小嘴巴像极了妈妈,彷佛又看到了以前那个婀娜妩媚的温柔少女。从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美”的融合,“美”的延续和升华,也学会再次欣赏和品味另一半的美!

(2)孩子给枯燥沉闷的家庭注入了新鲜活力。

爱情总是有几分神秘的,对爱人的追求也常常伴随着好奇的心理,然而,再好的书,读第一遍时的新鲜、激动和悬念,在以后读的时候都会淡化。无论当初的爱情多么令日月失色,婚后的生活还是日渐乏味,站在一起就像“左手握右手”,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习惯那么自然。其实,喜新厌旧也是人之常情,就像一道菜吃久了会倒胃口,一句话听久了会感觉腻味,一份工作做久了会疲惫,一份感情守的太久也会厌倦。有了孩子之后,则不一样,我们家里每天都是欢声笑语,孩子奇妙的联想力让人忍俊不禁,一句直言不讳的童言让人前仰后翻,一点小小的进步让人欣喜若狂,一个简单的提问也会让人惊叹不已。孩子身上有太多事情超出你的想像,惊喜连连,欢笑不断。

(3)孩子给柴米油盐的生活增添了浪漫情趣。

从满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到甜蜜的二人世界,再到婚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恋爱时的激情逐渐被平实琐碎的生活细节所代替,浪漫与潇洒也随着生活的压力而荡然无存。这时,与心爱的人共同制造出一个新的生命,就是一件最浪漫的事。进而,在照顾宝宝、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夫妻间的感情会更加融洽。比如,怀孕的时候,小两口肩并肩手拉手在湖边散步,这是最美丽的风景;畅想一下宝宝的模样,宝宝的未来,这是最感动的期待;老公趴在老婆的肚子上感受宝宝的胎动,这是一家三口最温馨的瞬间。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拍皮球、捉迷藏、做游戏、看书、绘画,温情脉脉其乐融融,夫妻之间自会拥有更多生活情趣。

(4)孩子给麻木淡漠的夫妻指引了奋斗目标。

恋爱的时候处于精神亢奋期,每天都能玩花样,然而婚后,却在一成不变的刻板公式中循规蹈矩地演算,却在如出一辙的青菜豆腐中消磨掉爱情的绚丽多彩,连拥抱、亲吻似乎也变成程序化的冷冰冰的敷衍。精神麻木的原因在于没有目标,没有感兴趣的事儿,没有共同努力的方向。“相爱的目光,不是彼此凝视,而是,两个人注视着同一个方向。”孩子,正好顺理成章地提供了这个方向。有了孩子之后,花销增大,激励着夫妻更加奋进,更加努力工作。另外,育儿是一项大工程,优秀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两口子一起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如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何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还可以亲身演绎小品,给孩子做示范,这个过程同样对夫妻感情的升温是一个催化剂。

(5)孩子给同床异梦的爱人带来了关注话题。

热恋的时候,两个人如胶似漆耳鬓厮磨,总有说不完的话,天南地北神聊海侃,风雨雷电高谈阔论。结婚之后就慢慢相对无言了,几千个日日夜夜,想问的话想说的估计早就一吐而尽了,对方什么来历什么底细,也摸的一清二楚。有了孩子之后,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夫妻俩齐心协力,更容易找到共同关心的话题,比如,给宝宝取名字的时候,小两口一起查字典翻古书,嬉笑之中一锤定音颇有成就感;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夫妻俩一起讨论如何选择幼儿园、老师怎么样;六一节,爸爸妈妈一起精心设计小礼物,给孩子最大的意外惊喜;临睡前,搂着孩子一块讲讲小兔子的故事。孩子身上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趣事、听不厌的段子,够你们说一辈子、乐一辈子。

(6)孩子让唇枪舌剑硝烟弥漫的“战场”偃旗息鼓。

相爱的人,看对方都是十全十美,缺点都是优点。然而婚后,优点都变成缺点,当初双方曾费尽心思掩饰的臭毛病,或者恋爱时可以包容的过错,渐渐在婚后平淡的生活中都充分地暴露出来了,甚至被突显放大。互相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不见外、越来越不在乎对方的感受、越来越没有耐心倾听,所以,越来越什么话都能说、什么话都敢说。曾经是花前月下浪漫牵手的一对,现在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吹胡子瞪眼,埋怨苛责代替了甜言蜜语。然而,活泼俏皮的孩子,一副天真笑脸,一副伶牙俐齿,左边一声爸爸右边一声妈妈,把你的怒火一股脑儿浇灭,让你破涕为笑,这就是孩子的魔力,能在瞬间让父母化干戈为玉帛,而且,孩子也能让我们相互体谅对方。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化解夫妻育儿的矛盾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期盼了好久的小宝宝,

然而自从他加入我们的两人世界,却争吵不断。

这到底是过度时期的短暂危机?

还是我们夫妻间的感情真的出问题了呢?

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一件令人多么兴奋的事,宝宝红通通圆滚滚的可爱模样,人见人爱,但新生婴儿的加入也会让原本平静的小家庭生活增添许多困扰和羁绊。尤其是刚出了产房回到家中,别看宝宝身躯娇小,他在你们原本的两人世界里可是要占有一席之地的。

夫妻生活从此以他为重心,生活作息也从此大不同。这时候,有一些小家庭里迎接新生婴儿的喜悦可能很快转变为无止境的争吵,备受期待而来的宝宝这时却往往变成为争议的焦点。

学习与新生婴儿共同生活

两人生活变成三人生活,除了空间变拥挤了,还有就是这个“小伙伴”还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说话,要怎么“处置”他呢?面对新生婴儿,新手父母要把生活调整得仍然和谐愉快,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第一个现实问题:照顾新生儿其实是很累人的工作。得有人随时陪在宝宝身旁,耗费精神、体力和时间,漫长的一天常让爸爸妈妈都累得喘不过气来,脾气也就变得暴躁,夫妻间很容易会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开始无谓的争吵。

原本认为共同照顾新生婴儿应是件得心应手的事,殊不知婴儿的到来完全搞乱了两人世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在最初的几个月以后,新妈妈除了负起照顾新生宝宝的主要责任外,平时的家务工作也得自己扛起来,谁说这是一个讲究男女平等的社会呢?事实似乎不尽其然,难免要惹人怨声四起。

宝宝的诞生迫使夫妻两人重新调整生活作息,重新分配家务。这,看起来容易,但其实不然,照顾孩子的工作首先使家务增多,这通常会引起承担了增加的工作的一方的不满,而另一方可能也很难或不愿改掉多年的老习惯,或者不太愿意面对家务工作增多这个现实。然而,夫妻间的重新沟通协调确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彼此的时间和能力范围调整作息,彼此尊重对方带小孩的方式,才能避免不愉快的事发生。通常母亲总认为自己与生俱来就拥有母爱天性,知道如何照顾好小孩,所以对于另一半照顾小孩的能力常持质疑态度,非得在一旁监视提供意见才能安心。而当爸爸的自然也不能接受太太在一旁唠叨批评自己育婴的方式,完全对自己能力不信任。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终于有一天新爸爸可能受不了压力而发飙:“我不懂我为何还要照顾小孩,既然你凡事都揽来自己做,而且总觉得做得比我好!”

作为新妈妈的您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验,报持这种态度呢?今后要想想了,尿布包歪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不是吗?

重新寻求不同标竿

随着新生婴儿的加入小家庭,另一个浮现的问题则是夫妻间的感情关系。两人世界变成了三人世界,夫妻二人从单纯的配偶关系转为双亲关系,夫妻双方之间角色的重新定位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通常会看到在宝宝诞生后,因为作为妻子的可能需要全心全意投入照顾婴儿的工作,以致于忙碌得精疲力尽,再无暇多花一点心力在夫妻两人本身上,丈夫的角色地位无形中似乎降低了一级,丈夫容易觉得似乎被排挤,忌妒心也因此产生。

其实孩子的诞生对夫妻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夫妻之间必须重新思考、重新调整彼此的互动关系。在这一方面是没有特效药的,夫妻彼此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进行精神沟通,互相倾听对方的意见,试着找出自己的平衡点,重新寻求生活重心,别忘了夫妻感情的维系乃是维护家庭的基础。尤其做妻子的,别一味地把自己封闭在小宝宝的世界里,偶而小两口也要相约到外头透透气,上个馆子,像初恋时一样约个会,暂时把娃娃交给可信赖的人照顾。

夫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

最后会引发夫妻争执的一个问题,则是对婴儿不同的教养方式。当小婴儿哇哇哭时,妈妈可能就很自然地就塞个奶嘴到孩子嘴里,有些爸爸则无法忍受,觉得吃奶嘴是一件很不当不雅的事。还有一些爸爸认为新生宝宝也应该在自己的房间独自睡觉,而妈妈却不能苟同,觉得晚上应该把宝宝放在自己身边睡觉,比较有安全感,半夜起来喂奶也方便……诸如此类对宝宝教养的不同看法,有源可追寻,其实跟自己本身受到的教育大有关联。

若对某件事彼此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而且无法沟通讨论,那一触即发的争吵就难以避免了。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从小所受的家教是最正确的教养方式,很难轻易容许对自己双亲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

那要如何破解夫妻教养问题矛盾的窘境呢?

1.要明确:夫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就像一个小团队,要使小团队发展良好是要透过不断的沟通,不断的协调,不断的整合……

所以一旦夫妻之间的争执有沟通的空间,夫妻彼此应该面对面将事情摊开来讨论,共同经营双亲的角色,寻求双方都认同的最佳教育方式,随着小孩成长伴随而来的教养问题才能一一迎刃而解。

2.面对矛盾,正确的应对态度

选择安静的时段,比如说小孩睡觉后,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谈。

选一段恰当的开场白:“昨天我们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争吵,我想我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说出自己的感受,也邀请你的另一半做一样的表白:“我自己是这样的感受,你呢”。

用点幽默感平息纷争。

接受对方差异,把它视为是夫妇关系和对小孩教育的互补。

找出满足每个人的折衷点。比方说:“我完全能够理解你不赞成和宝宝一起合睡,然而在我哺乳的这段期间我大概不得不将宝宝留在身旁,所以你看看是否可以把宝宝的小床摆在我们的床边。”

3.面对矛盾,错误的应对态度

以挫折感的心态来开启话题(“好,那我就先让步”):开口先强调自己的委屈本身就只是一种发泄的方式。

用责备的口吻揭开话题(“你没做到,让我很生气,你说你要……”):此种开场白只会引发另一场口角。

摆出竞争的态度:(“没什么了不起,你做的那点事,我每天不知道要做多少回”):夫妇就像个小团队,彼此应该提供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互相竞赛。

使他陷入无法胜任的窘境:(“那你就自己一个人给宝宝洗个澡,给我看看……”):存心刁难的态度绝对不是缓和矛盾,建立相互谅解的良好关系的开端。

夫妻有矛盾,如何不让孩子充当“替罪羊”?


绝大多数的夫妻选择了养育孩子来延续自己的爱。都为了爱,可有时候,事与愿违,孩子出生了,夫妻也因为孩子的诞生出现了新的问题。毕竟在夫妻关系中---

孩子就是“第三者”

无论小棉袄,还是小情人,说的再好听,孩子铁定是夫妻之外的“第三者”。

于是,就会出现“冷落丈夫/妻子热爱孩子”的不良家庭关系。这其中,占多数的是妻子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冷落了丈夫。很少数是爸爸们过于关注孩子忽视了妻子。无论哪种,都会使家庭出现危机。

前者中,妈妈们的焦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对丈夫的体贴、关心少了,两人除了谈孩子,好像再没别的话题。也会出现因忙于照顾孩子而劳累不堪,或者“家庭人口的增多”,令夫妻生活减少,外遇会相应增多。夫妻间当然会出现问题。

同时,夫妻双方,或者夫妻的任何一方把孩子过于重视,绝对会产生与愿望相反的子女教育问题。前者会导致彼此冷落,有可能会产生恋子情节,孩子有可能会出现骄横等不良性格;后者有可能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孩子的性格过强或过弱。

孩子成了照妖镜

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突然多的第三者,给很多妻子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功效:通过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发现了丈夫的很多不足,对丈夫的抱怨会日积月累不断增多。

如同前面的育儿话题,男人在家庭中的家务劳动、育儿责任等话题中描述的额那样,有些丈夫不愿意做因为孩子额外产生的家务劳动、不愿意陪伴孩子、不愿意参与孩子的教育,只是会逗弄孩子,当成了甩手掌柜,特别是有些心态还没有适应过来的年轻的父亲,根本无法但当做父亲的角色。一个男人有没有责任感,光靠恋爱结婚还看不太清楚,有了孩子就一目了然了。所以,妻子开始埋怨,直到冷漠,麻木,把丈夫晾在一边,而把更多的情感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屡成替罪羊

照出了一方的本来面目后,不断积聚的怨气就需要出口,很多爸爸妈妈的脾气因此变得急躁了,动不动就烦躁不安,爱发脾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点都没有耐心。

因为一些传统的因素存在,妻子出现这种情况的相对多些。妻子们认为丈夫不理解自己,虽然自己可以用“男人只要在外面拼搏养家就行了”来开脱,但是内心会把这样那样的不满储存起来,经常不自觉地就会通过孩子的一些不如意兑现出来。

这个非常可怕,比已经很明显地“夫妻战争”,或者离婚更可怕。孩子是非常无辜地成为了夫妻关系的替罪羊。

孩子常做连环套

除了对夫妻对方的不满,在有隔代教育的家庭里,有时候孩子问题会引起连环反应,延续到了对双方长辈的不满上。

葫芦爸爸虽然造了姥姥的反,但是姥姥与外孙外孙女的感情太深了,姥姥还是隔三差五地过来看望。奶奶年纪大了,从头到尾就没有让爷爷奶奶参与进来,因为我们提前跟老人们商量妥,他们也从没有就孙子孙女的教育上说啥。可是现在的独生子父母们和他们还算年轻的父母关于如何教育第三代的争论不休。年轻父母借助网络、杂志、培训等,宁愿照书也不听从父母,不再是完全相信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了。

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能引发婆媳矛盾,甚至是母女矛盾。奶奶们姥姥们认为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自己还是孩子呢,而且不理解年轻妈妈的“时尚”“科学”的育儿方法,小孩一有问题就埋怨。这个时候,“双面胶”的表现差异也会让妻子们崩溃。

怎么办呢?

◆把握一个中心。这个中心不是孩子,而是要把握夫妻关系是家庭的中心。

1、形成良好亲子关系模型

一个孩子的家庭,现在基本上是孩子居于上方,形成一个三角。我们家两个孩子已然成为“不稳定”的四方,在我看来现在是下宽上窄的梯形。夫妻关系永远是是家中的基石。

现在有些家庭因为孩子影响到夫妻关系,进而影响到家庭关系,问题不在于孩子,绝对是父母的错。

2、认识到夫妻关系对孩子意义重大。

决不能再拿“为了孩子”作为夫妻战争的借口。我们一定要懂得,夫妻是家庭的基础,夫妻中的一方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子女再亲也是夫妻关系的“产物”。何况,良好的夫妻关系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才能给孩子一个楷模,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一定要强化孩子是夫妻爱的延伸,出现的问题也是夫妻的问题,必须在夫妻关系的平台上解决。

3、想方法延续和提升夫妻情感。

我们反对当育儿啃老族,但有时候还是找机会小夫妻齐当甩手掌柜。我们家3年内生了俩娃,姥姥入驻,夫妻关系肯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我们还是尝试着找机会过一下二人世界,夫妻二人出去逛逛街,看场电影,去公园转转,虽然次数不多,但也可以缓解气氛。

◆坚持三个基本点。

一是建立夫妻养儿育女的良好心态,对于养育儿女千万不能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孩子内在的成长规律。

葫芦爸爸前次说夺葫芦妈妈的权,现在回想起来,实际上也表现出自己的浮躁心态,对待孩子们的教育有点心急了,才会跟葫芦妈妈产生误解和摩擦。

二是夫妻之间理性对待家务活、育儿事和隔代亲子关系。可以尝试建立制度化安排。比如在家务上明确分工,认真执行;在育儿上可以由一方主导,另一方配合;等等。

三是夫妻一定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我们古人早有高招:把床当做是结局矛盾的平台---床头吵架床尾和—也适用于处理因亲子产生的问题,心平气和的交谈胜过一切埋怨和责备。特别要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处理和解决争端。

夫妻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

但首先,它对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这个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颠倒了,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在这样一场分离事件中,两个伤痛、委屈、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伤害自己、对方以及他们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

万事皆有因果,离婚只是时间上的一个点,由这个点,往前回溯,是夫妻两人如何处理彼此的分歧与矛盾,往后延伸,是他们如何评价这段婚姻与对方。这一前一后加起来的言行累积,对孩子的影响,才远远大过离婚这一个“点”。

01

成为父母之前,他和她都是情感动物

人说到底是情感动物,而不是理性动物。理性生活,是一小部分哲学家的理想,却从未被广泛地实践过。

在所有的神灵中,最能引起人共鸣的,是希腊诸神,因为他们没有空灵的“神性”,也没有高尚的道德(这些都多难做到啊);他们放肆自己的七情六欲,只图活个痛快,哪怕放纵之后是长久的痛苦。所以希腊神话里,充斥着迷恋、诱惑、劈腿、嫉妒、欺骗、控制、杀戮……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无论什么时代,都会在人们最热捧的故事中被一遍遍重复着,证明着它们对人的致命吸引力。

在结成夫妻的两个人之间,常常有无法向外人言传的深情或怨恨、亲密或疏离、忠贞与背叛……也因此能激发出其他人际关系都无法想象的炽烈情绪。当这段关系走到尽头,这些极端的情绪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平复,就会演变成为口不择言的诅咒、不甘心的复仇或者绵绵不绝的自怨与自怜。

02

扔给孩子世界的原子弹

不要以为,一个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从此被催熟为大人,不,你去仔细凝视很多父母,会看见他们内心藏着一个委屈的小孩,当他们以为受到攻击和伤害时,就会像三岁小孩一样失控,耍赖、破罐子破摔、乱发脾气……什么都来。

一个网友说:“在父母离婚整个事件中,最理智最冷静的就是我。他们分居时,每次单独见到我,就会用恶毒的语言诽谤、诋毁对方,对着我哭穷、诉说委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父母至今针锋相对,提起对方这么个人就情绪失控,什么乱七八糟的情绪都能倒出来,什么负面的猜想都能安到对方身上。”尽管这位网友以冷静的语气回忆着,我们却不能忽视,在离婚家庭里,对孩子最具原子弹级别的伤害,就是这样恶毒的诋毁和失控的委屈——他们无情地离间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摧毁了一个孩子最可靠的依赖,残酷地宣告了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本该最爱你的人,不爱你;不仅不爱你,他/她还是个穷凶极恶的坏蛋。

这对男女在相互厮杀时,全然忘记了孩子的需求,甚至会把孩子当作复仇最有力的工具,把孩子争夺到自己的阵营,灌输仇恨,巩固自己的士气。

如果你去问这对杀红了眼的男女:“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他们会生气地回答:“我是为了孩子好,我说的都是事实!”你很难想象,这些人在公司里、在朋友面前却常是温文尔雅、心平气和的。

或许,这段婚姻,这段感情,真的伤透了他/她的心,让他/她变成了一只呜咽着、可怜的、虚张声势的野兽。一个长久地沉溺在怨恨中的人,尽管他/她本身未察觉,怨恨却已经毁掉了自己的生活,也毁掉了孩子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一对相互诋毁、相互扔炸弹的父母,必然把孩子的情感大后方炸成一片废墟。

好合好散的夫妻,即便离婚,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太多负面影响,反而会树立一个妥善处理复杂情感的好典范。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合好散的男女远远少于相互结怨的男女。所以我常常会觉得,衡量一段感情有多美好,不是看它开端的模样,而是看它结束的样子。

因此,离婚或危机中的夫妻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如果你感觉内心有强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将这种情爱中的怨恨转移给孩子;如果你在分手多年后仍然伤痛难当,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情绪失控的大人,往往是另一个悲伤的小孩的故事。

03

给孩子最大的保护,是诚实、智慧、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离婚事宜一旦启动,两个大人就要处理一系列的实际事务:分割财产,协商抚养权、抚养费,一方的生活城市甚至可能变动,孩子可能需要转学,以及未来的再婚、家庭重组,等等。每一件事都可能对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对于父母而言,只有一个核心要把握,就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这,也恰恰是最不容易的。

在梳理情绪时,每一个在分手边缘的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我要全盘否认这段感情吗?还能回忆起曾经的心动和美好吗?我还能客观地评价他/她吗?当初他/她吸引我的是哪一点?他/她可能是很糟糕的爱人,但真的是很糟糕的父母吗?他/她或许也没那么糟糕,只是我们尽力了也无法在一起?这些年来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吗?我的婚姻就要结束了,我为此感到挫折或羞辱吗?我是怀着恨意分手还是自由的心态?我还有信心去创造未来的情感和生活吗?”

如果你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感受到的不是尖锐的怨恨,而是有几分体谅、豁达与乐观,还留存一份缓和宁静的心绪,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内心宽阔的父母,孩子也能从你身上学到这份真诚、勇气与创造性。

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理解生活的能力。父母不选择拼命(甚至是通过作假的方式)营造一个和睦无缺的环境,才是对孩子负责。生活是复杂的,男女感情也是复杂的,这并没有一种标准单一的模式,对此,孩子完全有理解的悟性,这是每个生命天生的力量,因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父母不得不分手,尽管显示了生活的某种不如意,但也是孩子理解真实生活的重要时机。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是平和、豁达、自信的,孩子就会体现出极高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当我说要写一篇关于离婚的文章,需要一些亲身案例时,一些网友分享了他们对父母离婚的开明心态。

一位网友说:“初中时父母离婚,之后跟着妈妈生活,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感觉父母只是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看到他们的经历,我就觉得,一定要跟爱的人在一起,即便不爱了也希望好来好去。”

我问:“父母在分手这件事上是否处理得比较得当?没有太失态过?”

她回答:“对,没见过他们吵架,之后也没听过他们相互抱怨,所以觉得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我表妹父母也是离婚,当时她年纪更小,因为我是‘过来人’,就去问她的感受,小表妹表现得更豁达,表示完全尊重父母的决定。”

另一位网友说:“父母在我幼儿园时期离婚,之后跟随父亲生活成长,节假日或寒暑假会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因为所居城市并不大,所以即便不是节假日,周末有时也会和母亲一起出来逛街吃饭等。我个人目前工作两年,单身状态,谈过恋爱,对恋爱和婚姻都无排斥或者阴影。对我来说,父母离婚并没有多少负面影响,这还是保守的说法,我很想说父母离婚其实挺好的,因为本不合适的两个人勉强在一起只会更不幸福。”

这位网友更是耐心地列举了身边几个单亲小伙伴的故事,认真地说:“我觉得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离婚不过是一次失误,跌倒了再站起来。我这些同学的父母大多都有着稳定的工作、正常的社会关系,私人生活也无不良嗜好。我的父母和我这些朋友的父母几乎从来不去指责离异的另一半,也不特殊对待我们,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也就按部就班地成长,并没有因为离异或单亲就有了特殊变化。”

原来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很多孩子都理解并支持父母的离婚决定。当然,从他们的叙述当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一定在之前就拥有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并不担心离婚会改变父母对他们的意义。

还有一位网友提醒我:“如果你要写离婚,奥巴马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哦。”我去查了奥巴马的故事,果然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奥巴马的母亲在20世纪60年代就敢和一个黑人(也就是奥巴马的父亲)结婚、怀孕、生子。三年后,老奥巴马要回到祖国肯尼亚,两人离婚。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和祖父母,从未对“抛妻弃子”的老奥巴马有任何微词,而总是极力赞扬他的父亲“聪明、幽默、自信 ”、“你的爸爸能够应付任何情况,让每个人都喜欢上他”、“你的爸爸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这种对孩子父亲的肯定,鼓励孩子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对奥巴马建立自我身份认同和自信,无疑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04

育儿的本质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是1980年的奥斯卡影片《克莱默夫妇》,里面涉及了女性对“妻子、母亲、自我”身份的迷惘和挣扎,女性解放思潮与“离婚潮”给传统家庭模式带来的冲击,父母分居对子女养育的挑战,社会性别分工的局限之处……

不过说到底,这是一对普通男女的故事。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有不满、有埋怨、有伤痛,因为两人矛盾不可调和,最后也离婚,但是,他们都在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内心的困境,也没有以孩子为借口放弃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自我、亲情、生活的理解也愈加丰富而成熟。

当我们说育儿时,我感觉我们常常忽视“生命教育”,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潜力无限的生命。许多父母整天看育儿经,却逃避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停滞、呆板和狭隘。生命的成长不是学习加减乘除和微积分,而是要去学习“活着”这件事。生活不是一个人造玻璃罩,生活是波澜壮阔的。

一个生命活着,有许多重要的内容等着他去发掘:如何获得生存的资本,如何辨别美好的事物,如何应对常见的挫折,如何处理细腻的感情,如何调理变动的情绪,如何发现活着的乐趣,如何认识真实的自我……这些才是生活的本质。就像鱼每时每刻都在水中,父母也是以每时每刻的言行,在告诉孩子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投入生活。

在处理离婚这件事时,有的父母展现了可贵的气度、智慧和真诚,这对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启蒙。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父母,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孩子可能会看到你的低谷,可能也会伤心和难过,但只要身为父母的你总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会更理解热爱生活和尊重感情的含义。

05

不离婚的伤害

有许多家庭认为,为孩子好的底线就是“不能离婚”,他们认为只要有婚姻的形式,就是对孩子的保护。这也是太低估孩子的情感需求了。

如果夫妻关系长期冷漠、紧张、尖锐、充满敌意,双方也缺乏改善的动力,那么,“不离婚”就只是将孩子囚禁在一个冰冷、恐惧、荒谬、摇摇欲坠的环境里。

离婚处理不当对孩子的伤害,与不离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对孩子的伤害,是同等级别的。这种确切的伤害,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被证实着,看一下大家发给我的真实案例:

A说:我爸妈离婚的时候,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五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全不会在乎我的感受,还不如离婚。后来,幸好他们离婚了,不要觉得我无情。

B说:虽然是长大了才离婚,但是贯穿童年的争吵让我习惯去逃避,不听,不想,不看,可是到头来还对我说我们对你好,熬到你长大才离婚,殊不知,我的心早已经被伤透。

C说:说实话,我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大约小学时候就已经挺貌合神离的了。互相折磨,一个不顾家,另一个怨懑中扭曲自己。分不出精神来关心教育孩子,控制不了伴侣就尝试控制孩子,孩子也不受控制就封闭自己,早就从心理上不要孩子了。

D说:从小我爸就对我妈很冷淡,我妈总说为了我才不离婚,这让我很痛苦,好像很对不起她,长大后,我劝我妈离婚,她还是离不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原因。

貌合神离的婚姻,虚伪空洞的感情,只会让孩子看到对生活的将就和敷衍,体会到情感上的无奈与无力,养成逃避真正问题的习惯。因此,不必轻易挥舞道德大棒敲向离婚的夫妻。离婚的,未必就不爱自己和孩子;从不离婚的,也不一定就爱自己和孩子。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课,还是要回归到自己身上啊。

教养孩子夫妻合作有讲究


你是合格的家长吗?孩子该怎么教养,常是引起新手父母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不论父母采取哪种教养法,最重要的原则都是:让孩子感受父母满满的爱,并依孩子的个性来研发教养策略。

教养模式一双方都权威

严厉的父母通常自我主观意识较高、控制力强。此类型教养下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两种标准,即在家长面前表现为符合家长标准的乖宝宝,但在家长不在时又有另一种表现。不过,有时孩子也有可能因为担心达不到父母的标准遭责骂,而出现退缩的情况。此外,孩子还可能出现下列的情形:

若孩子的人格特质本来就文静,那么有可能因为父母严厉地管教而出现退缩,害怕挨骂而不敢尝试新事物。孩子可能会是家长眼中的乖宝宝,但常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前进,缺乏自动自发的精神。

若属于外向型的孩子,则有可能在年纪小时完全服从家长的指令,但到某一年龄之后出现反弹、反抗,而有愈来愈顽皮的倾向。

教养小帮手

严格不一定就是好。正确的方式应该是:

1.明订赏罚,给孩子信心:加强幼儿行为训练及认知反省能力,对于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要订立一套准则,并且有延续性,在孩子达到时给予肯定。

2.避免情绪性字眼。父母需注意,自己说出来的话是否具有指标性作用,还是只是情绪性的反应,要防止自己出现情绪失控,甚至是怒骂孩子的举动。

3.清楚地表达指令。有时孩子也会是父母指令不清下的牺牲品。

4.让孩子感受关心。父母就算要采取严格的教养方式,最好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严厉背后的关心。

教养模式二双方均放任

放任可约略区分为,偏向西方民主式教养的适度放任,及较偏向东方完全宠溺型的极端放任。

所谓适度的放任指的是,以不打、不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给予孩子较大的发展空间,任其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下成长。

过度或极端式的放任教育,则是指让孩子予取予求、一味地宠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凡事都依孩子的喜好来进行,使孩子经常主观地以自己的意见为意见,无法体谅他人,这种多半易出现在由长辈带养的孩子身上。

教养小帮手

当家长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属于任其自由发展或是一味溺爱时,往往会在孩子入学后产生一些教养上的困难而使孩子不适应,甚至是产生人际困扰,因此,不论您有多宠爱孩子,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力,适度的生活常规训练仍是必要的。

教养模式三一方放任,一方严厉

一般传统的教育法多半是严父慈母的搭配法,若父母搭配得很好,也是不错的教养方式。但若父母亲经常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就容易使孩子不知所措。

若父母亲针对某一件事的想法一致,那么一个宽松,一个严厉,反而可以让孩子得到一丝喘息的空间,避免弹性疲乏。但若父母双方本身对事情的看法就相左且经常有冲突,那么就有可能会对孩子有不良影响,例如:孩子可能会很世故,很会看父母的脸色。

若是父母当中有一人显得强势,一人显得弱势,孩子可能会衡量轻重,选择与强势的一方站在同一阵线,而使亲子关系失衡。

有时父母间教养不一致,是为了争宠,与父母的人格特质有关。当父母为了讨好小孩而出现种种不客观的取悦举动时,可能会干扰教育,而使孩子产生投机的心理,如:有需要时,就会偷偷地向一方索取,形成较扭曲的人格特质,比如无法客观地评断事情的是非善恶、以物品来取悦他人。

教养小帮手

避免争执,维持教养一致:不论父母亲对于该事件在看法上有多大的差异性,最好彼此商议出一种处理方式。也就是说,教养的重点是双方如何沟通。

夫妻吵架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恩爱的夫妻也难免会遇到矛盾,发生激烈的争吵。一般的争吵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问题,但是过于频繁,涉及人身攻击,或产生家庭暴力争吵,难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造成孩子心理健康。

除了让孩子恐惧之外,还可能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了这种不健康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为人父母的你,准备好了在孩子面前做个好榜样吗?

【事件回放】

因为和老公吵架,陈娟把孩子和装有衣物的包裹丢弃在15楼的楼道旁,任凭孩子怎么哭闹,陈娟丝毫没有回心转意,丢下孩子立刻离开了。在楼下做保洁工作的沈大妈听见楼上有孩子的哭声,顺着楼层往上查看,发现了被陈娟丢弃的女婴,报了警。通过问询民警得知,小两口因琐事起争执,有些重男轻女的丈夫说了些难听的话,妻子一时冲动才把刚刚40天的孩子丢弃在楼道内。

1、年幼的孩子会把父母的争吵归咎到自己身上

争吵是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大人这种激烈的情绪,在孩子眼里会有怎样的解读,恐怕是很多父母没有认真考虑过的。吴国源表示:“孩子的观察点和大人完全不一样。打个比方,我们去逛街看到的是橱窗里的摆设,五光十色的街景,而同样的场景里,孩子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腿和鞋子而已。大人的激烈的情绪,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害怕、悲伤、无助等负面情绪。大多孩子都会以哭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恐惧害怕。有时候,也会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个案。夫妻两个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受惊的孩子吓得大哭,小便失禁了。几年之后,孩子都已经上学了,但是只要一紧张恐惧还是会小便失禁。”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父母吵架的真正原因。孩子们大多会认为自己是引起父母吵架的根源。特别是有些时候,夫妻之间闹矛盾,却把孩子当出气筒。吴国源提醒说,这会造成孩子心中的黑色记忆和黑色自我认知。孩子会觉得“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我不听话,都是我的错。”有些孩子拼命努力读书,希望父母能喜欢自己,减少争吵。他们把父母的不和归咎到自己身上,结果一生都很自卑,遇到问题时,还容易采取自杀等极端手段。一般来说,6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对父母吵架的问题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到青春期以后,会完全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个体。

2、潜移默化中孩子习得用吵架处理事情的方式

孩提时代是学习模仿能力非常强的阶段。而父母往往是孩子首先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激烈争吵,会让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在采用攻击性行为解决亲密关系问题和矛盾。当他发现父亲或母亲采用责骂、摔东西,甚至暴力来解决问题,居然使另一方闭嘴了或是胜利了,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学会这些不好的处理方法,并且认为吵架、谩骂、暴力都是解决人际问题的办法,这些方法会被孩子用到自己的社交中——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面,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和同学的关系。

更糟糕的是,在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时,夫妻一方采用自我虐待,如撞墙、自杀等方式,这样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严重。吴国源指出:“中国农村女性自杀率很高,就是因为不少女性在和丈夫吵架后,喝农药证明自己的清白,或是以此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伤害来惩罚别人。这样极端的方式如果被孩子习得,那么等孩子长大后,在处理恋爱婚姻等亲密关系时,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常事了。”

3、把孩子当筹码会造成孩子内心撕裂性伤痛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在发生争吵时把孩子当筹码,让孩子参与其中。“我和你爸离婚了,你跟谁?”“你说!你喜欢你那个骗子爸爸,还是妈妈?”……有的父母吵架,就带着孩子回娘家,对孩子抱怨丈夫或妻子的不好。吴国源提醒说:“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撕裂性的伤痛,不管夫妻是否因为争吵而分开,对孩子来说他的爸爸、妈妈,任何一个他都不愿失去。这种把孩子当做筹码卷入争吵的情况,会对孩子的情绪、行为以及性格有重大的影响。”

与这类争吵激烈甚至把孩子卷入的夫妻相反,有些夫妻不吵架,打冷战,冷漠处理。在吴国源看来,这种冷漠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杀伤力更大。“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间不说话,孩子其实是恐惧的。有些孩子会通过闯祸,不停地闯祸来引起关注和关爱。还有的孩子还会生病、受伤,只为了让父母一起来看自己。”

4、最好的补救方法是当着孩子面和好

如果已经当着孩子的面大吵了一架了。那该如何补救呢?最好的办法,是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吴国源指出:“夫妻吵架后,要明确地在孩子面前和好,告诉孩子,吵架的事情过去了,爸爸妈妈和好了,爸爸妈妈都爱你。也可以鼓励孩子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给与孩子拥抱、抚摸、陪伴。也可以采用孩子的方式,比如拉钩啊,亲一个啊。”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细心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也成为了父母的镜子。你是怎样的,孩子就会习得。吴国源提醒说,为人父母者,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其他小伙伴在一起时,有没有模仿父母吵架的情形。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父母们要更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表现正确处理矛盾的形式。转

夫妻吵架后,要清理孩子的情绪污染


夫妻吵架后,要清理孩子的情绪污染晚上,小梁小黄夫妻俩和5岁的女儿哆哆,正在开心地吃饭。这天,菜特别好,小黄的朋友从舟山出差回来给她带了不少海鲜。饭吃到一半,电话铃起。小梁起身去接。从哼哼唧唧地应对中,小黄听出是他弟弟打来的。十几分钟后,小梁回到座位吃饭。“又有什么事?”小黄见没有反应,又问。“是不是借钱?……你答应了?多少?”小梁始终不吭,只管自己吃。“不是我做嫂子的小气,你那个弟弟,实在不识相。已借去五万,三年了,没还。现在又要错。如果是干正经事的,那倒情有可原,可他……”“他怎么了?杀人放火了?这事你不用管!”小梁停下咀嚼。“我不用管?这钱是你赚的?”坐在身旁的哆哆见妈妈嗓门这么大,刚吃下的饭吐了出来。“不管谁赚的?就轮不到你管?”小梁的筷子往桌上重重一拍。哆哆怕了,哇——地一声哭了。“我就要管!这个家不是你一人的!”小黄把筷子往桌上狠狠一摔。“妈妈——”哆哆一声尖叫。“你管!你管!”小梁一把操起筷子朝小黄扔去。小黄见状,也不甘示弱,随手抓起筷子和瓢羹进行反击。哆哆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两眼满是恐怕,她哭,她声嘶力竭地哭喊起来。战争在升级,接着是摔碗砸盘……幸亏邻居周大妈进来,几番劝说,才暂时平息下来。此时,哆哆正躲在自己的小房间,浑身发抖,吓得尿湿了裤子。

夫妻吵架是不可避免的。吵架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道理许多人都懂,因为吵架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夫妻吵得越凶,对孩子的伤害就可能越大。但是,吵架往往是突发性的,即时性的,是不可预设的。尤其是年轻夫妻,心急火旺,当着孩子的面吵嘴甚至打架,也时有发生。上面小梁和小黄之吵,就是突发性的。

夫妻吵完架后,你对孩子有解释和疏导措施吗?大概没有想到,恐怕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疏导。科学调查表明,一个人最核心的价值观,在6岁之前就形成了,而最能左右这个结果的,就是小孩的父母,因为对他们而言,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当面吵架,会污染孩子的情绪空间。因此,为了消除孩子心理的污染,清理和疏导就显得十分必要。那么,应该如何清理和疏导呢?

第一、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

等夫妻吵架吵完,心情完全平复之时,最好是在第二或第三天,不要在自己的气还没有消散之时,也不要在拖了十天半个月,主动找孩子谈一谈。地点就在自己的家里,在书房或卧室。如果能结合相关的童话,在讲故事的时候,巧妙地插进父母吵架的事,并作具体解释说明,那孩子就会理解地更好。夫妻双方如果同时与孩子解释,其效果自然就会更佳。

第二、表达自己真诚的道歉。

在疏导之前,首先要向孩子表示真诚的歉意。主动承认自己那天没有控制住感情,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并表明:这样的情绪和态度是非常错误的,以后一定会尽量改正。同时,希望孩子以后不要学爸爸妈妈的这种表现。道歉时,要认真地看着孩子的双眼,或者抱着孩子或轻轻抚摸孩子。不要一边做事一边说,否则,就显得不够诚恳。

第三、确定疏导的具体内容。

疏导时,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和理解能力,确定疏导的具体内容。但不管孩子多大,不管是男孩或女孩,下面几层意思必须明确无误地传递出来:

之一、不是孩子的过错而吵。即使是为了孩子的事而吵,比如为了孩子吃饭、穿衣、看病等而吵架,也要向孩子表明:完全是父母自己的事,不是你的错,你不必内疚。

之二、吵架是因为看法不同而引起的。不是爸爸妈妈谁好谁坏,也不是爸爸妈妈感情不好了,而是对事情的想法不同。想法不同是经常会有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吵架是一种公开的思想沟通,只不过一下子没有控制好情绪。

之三、父母俩肯定会和好的。可用比喻向孩子形象解释:天有刮风下雨的时候,有时还雷电大作,但用不了多久,就会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吵架,就是打雷下雨,孩子不必害怕,吵过之后会和好的。

之四、我们永远爱着孩子。要向孩子明确表达:不管吵架了几次,不管程度如何,孩子永远是父母的亲生骨肉,父母永远关爱和保护孩子,永远不会离开和放弃孩子的。

吵架后,向孩子道歉和解释,这是需要一定勇气、肚量和耐心的,但这是必需的,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无视他们的心理污染和伤害,也不要以为孩子以后自己会懂的,用不着清理和疏导。从小给孩子一个干净、简单、快乐的情绪环境,这是父母的职责,也是最深层的关爱。

夫妻在假期中对孩子进行共同教育的优势


夫妻在假期中对孩子进行共同教育的优势家庭教育需要夫妻双方共同配合,协作,达成思想上的统一,这样孩子不至于在双方之间钻空子,只要这样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不过受中国传统教育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爸爸把一切教育孩子的问题都交给了妈妈,爸爸工作忙没有时间顾家,而妈妈在育儿方面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没有机会去与爸爸进行探讨,就算是有时间说一说,在爸爸那里也就两句话就打发掉了,通常都是工作忙,这些事你自己拿主意吧,唉,实在是没有办法。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爸爸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孩子稍有不顺心,大发脾气时,那种挫败感不言而欲,突然就会觉得挣钱不重要,孩子教育不好,什么都是零。

说到教育,道理谁都懂,可是要真正操作起来,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首先,如何让孩子信服;其次,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最后,如何去操作与实施。

自从今天三月份加入家庭教育学习以来,通过每周一课,经常写写亲子日记及学习心得,觉得家庭教育真是还得系统的学习,之前也是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学习,但因懒惰的心理,经常是出现问题后,才着急去解决,上网查资料,只要找到相应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后,就告于段落了,其实只是在满足自己的焦虑心理,从来没有想到过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一系列习惯,直至焦虑感逐渐上升,心里压力过大后,才想到要好好学习下家庭教育了。

一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只是我单方面的,家里的其他人都在旁观,尤其是孩子爸爸,持保留意见,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孩子的状态有了改观,也让我信心百增。在听老师的录音时,每每遇到与孩子相类似的问题时,都会试着让孩子爸爸听一听,爸爸开始也很好奇,听后也认同老师的一些方法,也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们在一起有了共同的话题—育儿,如何教好孩子。男人与女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在学习上的方法不一样,母亲在听录音的时候,大都在找与自己孩子相类似的问题,找到后,只关注老师所讲的方法,然后去实施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想马上看到效果,这也是当妈妈的为什么经常焦虑,为什么学习后反而更焦虑而且看不到效果。而父亲看待问题的方法却不一样,他们在听后,虽然也会关注一些方法,而更多的是在想,通过一件事,如果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怎么样针对这种心理活动做出反映,从而达到育儿的真正目的,这也是印证了老师所说,当父亲进入家庭教育的大门后,进步反而比母亲要更快。

当然要想让父亲真正走进家庭教育的大门还真不是一件易事,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个心理呢。每次,只要爸爸在家,在听课时,征得他的同意后,用音箱来听,可以借机熏陶一下他,但有时我会故意不让他听,直到已经充满好奇时,才会满足他,当然爸爸也会问我,这周的课主题是什么啊,主要内容是什么之类的,我也借机把自己的理解说给他,并可以给他上上课。

学习家庭教育的同时,也是在充实着自己,也是在学着自己该怎样做人,怎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当然,学习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应用到教育孩子,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充实,有些时候也可以给爸爸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支支招,互相讨论讨论,这也会使孩子爸爸对我另眼相看,从而提升了个人魅力。

直至夏令营时,因爸爸不放心我们娘俩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从来没有独自带孩子外出旅游过),对我们的不放心,再加之好奇心理,终于决定与我们一同前往,夏令营大多都是妈妈带着孩子来的,只有少数是爸爸陪同,只有我们是一家三口,当然大多数人对于我们都抱以羡慕的目光。夏令营算是孩子爸爸学习家庭教育的起点,当然随着孩子的年龄一年年的增长,父亲教育逐渐要强过母亲的教育,所以父亲要提前接触家庭教育知识,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这样才能顺利的接过母亲教育的接力棒,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相辅相承,夫妻合力,这样才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才能让孩子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我们对孩子所期望的最终目标。

一、统一思想,发挥自身优势

教育和培养孩子是家庭中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任何一方包办都是不合适的。只有夫妻双方认识一致、配合默契和行动积极,才能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中防止偏差,收到有益于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

原来爸爸认为,只要挣多多的钱,将来把孩子所要走的道路铺平,为她创建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工作,这是他的人生目标,这点我并不认同,刚好与他相反,一个人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前进的过程会经历很多波折与坎坷,但这会成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经历,从这些困难中孩子会逐渐长大,逐渐成熟,只有这样才会真正走向独立,将来才可能成为独挡一面的人才,如果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过于平坦,她的人生毫无经历可言,而且做父母的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那么将来遇到困难怎么办?她将如何去面对?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孩子爸爸看到了很多同事家的孩子的种种状态,渐渐的改变了他的看法,他不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大蛀虫,希望孩子能独立,以后我们能少操些心。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思想统一了。有了共同的目标,接下来就是实施了。

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父亲在教育方面展示更多的是勇敢、自信、坚强的一面,而母亲在教育方面展示更多的则是细心、耐心。

大多数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由母亲带大,父亲很少参与其中,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会逐渐出现胆小、不自信,尤其是男孩子更为明显,当父亲的完全不知道是完全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有时还会嘲笑孩子,甚至会辱骂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孩子开学该初一了,直至现在还在与妈妈同睡,自己不敢呆在房间,天黑了,不敢一个人上厕所,当然上厕所这件事还得妈妈陪,爸爸完全不管,除了工作,就是忙着应酬,导致现在孩子看着都有些女性化,玩伴大都是女同学,有时大家聚在一起,或多或少有人就会开玩笑,那么大的孩子了,胆子还那么小,家长不以为然,全当玩笑了。

幸好格爸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原来经常应酬的他,也学会拒绝了,有时间会尽量陪陪孩子,爬爬山、游泳、到学校操场锻炼身体,每当全家一起出动的时候,我都会对孩子放手,放心的交给爸爸,让孩子体会下与爸爸怎么相处,让爸爸的勇敢与自信去影响着她,当然在爸爸的身上我也学到了,要相信孩子,给予孩子信心,如何正确看待孩子面对的困难与挫折。

当然爸爸在我这里也知道了应该对孩子多些耐心,就像有一次爸爸辅导孩子做作业,通过耐心的讲解,爸爸与孩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通过那一次,xx与爸爸之间更加亲密了,孩子眼中的爸爸不再是简单、粗暴的爸爸换来的是耐心,而且有着更多智慧的爸爸。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双方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教育目的统一,在一方有偏差的情况下,另一方及时提醒,两个人互相监督、互相鞭策、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育儿的目的,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二、统一原则,坚持原则

所谓原则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往往会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在处理问题上母亲往往会随着孩子的情绪变化而改变立场,违背了自己的原则,而父亲往往比母亲更有原则性,更能坚持原则。

就在前几天发生了一件小事,一天,我们一起带xx去图书馆看书,在出发前,xx准备了一杯水,准备在图书馆喝的,到了图书馆,下车后,我发现xx并没有拿着水杯,于是忍住没有提醒,我是想看看她到底什么时候能想起来。进入图书馆后,我们各自找到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到了一张桌子前,一起开始看书,看了一会儿,xx想起她的水杯,是因为她渴了,想喝水,这才想起水杯还在车上,于是央求我,要我下去取来,我与爸爸的一致意见是,要想喝水,只能自己去取,xx听了当然不愿意去,对我又继续央求,我还是那句话,自己去取,几轮过后,xx生气了,但顾忌到在图书馆,没有大喊,只是非常生气的说,渴死我算了。我们俩谁也没有理她,过了一会儿,xx好像把这件事忘记了,又专心看书去了。在这其间,有几次我还真想下去取水杯,因爸爸在一旁非常坚持,我也就忍住了。事情过后,还受到了格爸的表扬,还好我坚持住了。

在育儿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哪些原则呢:

1、育儿不是一个人的事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没有什么是丈夫该做的事或妻子该做的事。养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事业,哪一方都不能当旁观者,不能将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一个人的身上。要抱着“没有我的参与,孩子无法顺利成长”的想法积极地参与到育儿过程中。

2、经常鼓励孩子

孩子在做第一次尝试时,无论成功与否,父母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被称赞的孩子会认为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而充满自信,促进自我意识的发育。同时还会增强孩子对其他事情的热情,不论接触什么事情,都想积极参与。称赞本身对我们也有好处。为了称赞,需要发掘孩子的优秀面,经常关注孩子,孩子会感受到浓厚的亲情。

3、对孩子讲话语言要精练

做父母的总怕孩子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或怕孩子忘记对她的叮嘱,所以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重复。其实孩子是最怕父母唠叨,当父母有这样的举动时,孩子会选择性的关闭耳朵,不管你说得多么重要,孩子一个字都不会听,这样就出现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我说的为什么你总是不听呢,都是为了你好啊。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说话时,语言要精练、有条理,尽量说出一二三条,把自己所想表达到内容做到简单明了。

4、父母做好榜样,让孩子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言未传,身先教”当你用行动来为孩子做表率时,比讲一些大道理要有用得多。做父母的在家中对双方父母应平等对待,当儿媳妇的要孝敬公公婆婆,当女婿的要孝敬岳父岳母,多关心老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这样即尽了孝道,也为孩子做了一个好榜样,更多的体现在,当帮助孩子做事时,孩子会说声“谢谢”,当下班回家时,孩子有时会找我们聊天,问问今天工作忙吗,都做了什么事,也会问今天开心吗等等,这些都是不通过讲道理才能做到的,是通过我们做父母平时所做的,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才会对父母关心,这时的我们感到心里暖暖的,很幸福。

三、家庭和睦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

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中,只要夫妻双方恩爱相处,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有一个共同培养孩子的愿望和行动,孩子才会得到良好的人生启迪,才能健康发展。但如果只有一方努力、一方放弃或者双方因其他原因而对孩子施教偏激,孩子的成长就容易导致畸形发展,一些孩子的恋父或恋母情结以及其他不良厌学情绪等行为的产生,都是这种偏单亲或偏激施教的结果。

和睦的家庭的孩子,被爱包围着,每天都在感受着爱与被爱,只有这样的孩子才会爱别人,才会知道如何去爱,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一次,母亲推荐我看一个电视节目,是说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故事,xx这时说,不让我看,那里的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离婚的,他们都不幸福,不像她自己同时拥有爸爸和妈妈的爱,她说她是最幸福的人,并问我,妈妈你不会和爸爸离婚吧,我笑了笑,“为什么可和爸爸离婚呢,我们那么相爱,而且还有你这个可爱的小公主,怎么会离婚呢。”孩子的话是最真实的,我能从中体会到,xx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和谐的家庭是人人平等的,我们要把孩子当成家庭中真正的一员,平等对待:

1、要尊重孩子。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长大后也才会尊重别人。

2、要善于批评。孩子难免会有错误和过失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他改正缺点与错误,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议论、指责孩子,如说孩子很笨、不听话等。这将会强化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要讲究艺术,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只能让孩子自己知道错在哪,才能心甘情愿的改正错误。

3、家庭中应该有民主平等的气氛。父母要求孩子帮助做事应该用请求或商量的语气,不可强迫命令。孩子做完事后,父母也要对孩子说“谢谢”。父母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也要承认错误,若错怪或冤枉了孩子,事后应该向孩子道歉。家长的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的改正,给孩子一个正能量,从而增养孩子做人和敢于面对自我的榜样。这样的孩子会充满自信,会变得非常阳光,勇于承担责任。

教育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夫妻双方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需要反复商量和经常研究。

夏令营回来后,爸爸已基本能掌握一些育儿的方法,在锻炼孩子独立方面很有原则性,在这方面我也挺佩服他的,格爸也经常对我说,孩子该让她独立的时候,就得独立,你不能总是害怕这个,害怕那个的,在这方面确实是我的弱点,总是担心,没有完全放手,就如让孩子单独在家,独立外出做事。

xx大概在一年级时,有一次家里就我们两个人,有快递过来,加之我有一个邮件需要寄出,需要亲自下楼去办,因当时是冬天,天气比较冷,就让xx留在家里等我,当时说时还好好的,等到我回来后,就发现xx不见了,找了半天,才发现xx在窗帘后面,已经吓得不敢说话了,当时也进行了安慰,等到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时,xx再也不敢一个人在家里了。后来随着xx大一点儿了,我就尝试着让她自己出去替我买一些东西,都是到小区楼下的超市,离得很近,每次都能完成任务,因都是自己去的,每次都得到了一些经验。通过几次这样的锻炼,xx的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不过还是不敢一个人在家,每每家里有事时,我都带在身边去上班。就在前一段时间,有一天晚饭后,姥姥和姥爷不在家,格爸想出去走走,xx不想去,但也不准我去,要我留下来陪她,通过几次商量后无果,这时格爸对xx说了一些话,承诺回来买她所要的东西,并约定了时间,xx居然答应了,这是xx第一次单独在家,回来后问说,感觉还可以。过了几天后,又一天家里没有人,xx一开始说要跟我去上班,后来因为有了上次单独在家的经验,这次非常肯定的说,可以单独在家,并说了单独在家时应完成的任务,等到中午,我回家时,任务完成的不错,当我问她单独在家有什么感觉时,她的回答只有一个字“爽”,这是xx向独立迈出的一大步,真正心理上的独立开始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一件事是对的,付出行动时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坚持自己的原则,给孩子和自己足够的信心,给孩子以正能量,这样孩子才能自信的走下去。同时也要谢谢xx爸,是他让我明白了这些,也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坚持原则,如何给自己足够的信心。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教育孩子,父母同责,担子同挑,行动同步,只有双方共同配合,这才是真正的亲子教育,才会收到比单方面教育更好的效果。

幼儿的助长剂-----挫折教育


幼儿的助长剂-----挫折教育

如今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而各种困难、失败、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笔很难得的财富。

一、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二、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四、让孩子适当受一点批评

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会出现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件。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已,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五、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败,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六、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是夫妻矛盾的润滑剂》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化解夫妻育儿的矛盾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期盼了好久的小宝宝, 然而自从他加入我们的两人世界,却争吵不断。 这到底是过度时期的短暂危机? 还是我们夫妻间的感情真的出问题了呢? 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一件令人多么兴奋的事,宝...
    2021-12-30 阅读全文
  • 孩子的“矛盾”行为是有原因的 每天的自由活动一直深受孩子的喜爱,在这个宝贵的时间段,孩子们可以自主性的选择游戏材料,和小伙伴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可是,最近发现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中的常规较为混乱,有争抢玩具、吵闹、大声嚷嚷等现象,玩具...
    2021-04-16 阅读全文
  • 夫妻有矛盾,如何不让孩子充当“替罪羊”? 绝大多数的夫妻选择了养育孩子来延续自己的爱。都为了爱,可有时候,事与愿违,孩子出生了,夫妻也因为孩子的诞生出现了新的问题。毕竟在夫妻关系中--- 孩子就是“第三者” 无论小棉袄,还是小情人,说的再好听...
    2021-09-28 阅读全文
  • 孩子之间的矛盾 时间:中午午饭时场景一:中午吃面。 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 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 我又...
    2020-11-19 阅读全文
  • 夫妻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 但首先,它对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这个...
    2021-09-15 阅读全文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期盼了好久的小宝宝, 然而自从他加入我们的两人世界,却争吵不断。 这到底是过度时期的短暂危机? 还是我们夫妻间的感情真的出问题了呢? 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一件令人多么兴奋的事,宝...

2021-12-30 阅读全文

每天的自由活动一直深受孩子的喜爱,在这个宝贵的时间段,孩子们可以自主性的选择游戏材料,和小伙伴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可是,最近发现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中的常规较为混乱,有争抢玩具、吵闹、大声嚷嚷等现象,玩具...

2021-04-16 阅读全文

绝大多数的夫妻选择了养育孩子来延续自己的爱。都为了爱,可有时候,事与愿违,孩子出生了,夫妻也因为孩子的诞生出现了新的问题。毕竟在夫妻关系中--- 孩子就是“第三者” 无论小棉袄,还是小情人,说的再好听...

2021-09-28 阅读全文

时间:中午午饭时场景一:中午吃面。 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 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 我又...

2020-11-19 阅读全文

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 但首先,它对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这个...

2021-09-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