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孩子,“昙花一现方式”要不得

发布时间:2021-03-27

教育孩子笔记。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育孩子,“昙花一现方式”要不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着我家的昙花打了一个骨朵,两个星期后,突然在晚上7点绽放了。我们一家人忙着拍照,乐于欣赏。都说昙花一现,可见昙花的花期是如此之短,这也是昙花为什么在人们心目如此高贵吧。那是因为它的辉煌时刻就是一瞬间。既然昙花一现,我们全家都不想睡觉了,一直观赏到11点,仍然是鲜花怒放,我们都熬不住了,期待也许我们的昙花能开24个小时呢,明天起床再看也可以的。可是第二天起床,我们都大失所望,昙花只剩下一个凋谢了的骨朵。这颗昙花养了两年了,今年才开花,而花期只有8个小时左右。想想孕育了两年就只等这8个小时的辉煌展示,真是难得的可贵。

感叹之余,让我突然想到了我们教育孩子是否也是这样。

先说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昙花一现式的教育方式吧。

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老少的饮食起居。对于孩子,我们都感觉遗憾,没有尽力把时间给孩子一些。哪怕是几句话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哪怕是陪着孩子下盘棋,哪怕是关注一下孩子近期是否快乐…总之,很多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观念来教育孩子。但是有一天,突然孩子的老师打来电话了,找你告状,你的孩子在校的劣迹表现,更为可气的是你看到孩子考试不及格。于是我们家长火冒三丈,把孩子一顿臭骂,一顿狠揍,还美其名曰:“我两天不教训你,你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狂批一顿,家长该喝酒喝酒,该应酬应酬,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再也不过问孩子的学习。

这种“昙花一现”的教育方式,我们家长都有过吧。其效果是很差的,孩子口服心不服。而且我们没有从根本上给他分析原因何在,更没有告诉他今后应如何改正。

我们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踏上了育儿的漫长之路,其中的辛苦,喜悦,困惑,无奈,我想做了父母,其中滋味才会晓得,而且都领略过的。那么我们几年,几十年的辛苦就像孕育昙花一样,需要我们平时精心的去呵护,去施肥浇水,锄草捉虫。而收获也就是一刹那的瞬间,那育儿的辉煌也是“昙花一现”的。

所以,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切忌拔苗助长或急功近利。“昙花一现”的教育方式不可取,而我们的收获会像“昙花一现”那么辉煌和高贵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据报道,一所幼儿园的小班,在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集体活动课是,让孩子们玩玩具。老师把装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动室以后,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玩具,好吗?”“好——”小朋友们齐声回答。

老师继续提出要求:“小朋友们,等一会儿,大家按照先后顺序,一个人一个人地到前边来取玩具。每人只取一个玩具,记住了吗?”“记住了——”孩子们大声说。

谁知,孩子们嘹亮的“记住了”的话音还没落,全班三十个孩子,就一窝蜂似地争先恐后地上前去抢玩具。尽管孩子们的家里都有许多许多好玩的玩具,但在孩子们的心里,总认为别人家的东西是好的,别人家的玩具一定是很好玩的。

那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玩具,对孩子们可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刚才老师的要求全都当成耳旁风,有的孩子一下子拿了好几个。剩下的玩具没有什么好玩的了,后边的孩子没有拿到,上手就夺,拿到几个玩具的孩子就紧紧抱着不放。孩子们扭成一团,玩具也散落了一地。

出现这种局面,是老师始料未及的。老师一个劲儿地大声说:“小朋友们,不要抢,不要抢!”但孩子们似乎什么都没有听见,继续玩命地争抢。当时,竟然有十多对孩子,为了争夺玩具双方僵持着,四目怒视,各不相让。

有的小孩子为争抢自己喜爱的玩具,甚至对其他小朋友玩起了“全活”——连推带打、又踢又抓等。有哭的,有闹的,哭声吵闹声交织在一起,活动室一下子就乱成了一锅粥。

家长的训示:“谁要打你,你就更厉害地打回去!”

更使在场老师惊讶的是,当一个小女孩的玩具被一个小男孩硬抢走时,那小女孩毫不示弱,竟然上手就“啪”地一声,给了那个小男孩一个干脆、响亮的耳光!把老师吓了一跳。

当老师赶紧把那个小女孩叫到旁边,低声但很严肃地问她为什么打小朋友时,她竟然振振有辞,理直气壮地说:

“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他,可不能吃亏!”

听了孩子这样一番辩解,老师一脸无奈,只能苦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据幼儿园小班老师反映,现在的家长和过去的家长可不一样。过去,家长教育孩子都是说遇事要互相谦让,不要挣抢,让着小朋友的乖,是好孩子。

现在可好,九成以上的新生家长,都曾经直接明示或者暗示过孩子:“该争的时候要争,该抢的时候要抢,不要怯阵。不争不抢就要吃亏。”甚至指使说:“遇到有人打你,你就要更厉害地打回去!不要手软!”

坦率地说,我是不赞成这样教育孩子的。小孩子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这是为将来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演习”,幼儿园应当是个“演习场”。要与别人和谐相处,没有谦让的品格是不能被社会所接纳的。

家长明示“不能吃亏”、“不要手软”的原因分析

有的家长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不要手软”的意识,这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跟年轻父母的“身份”和经历有直接关系。

现在的学龄前儿童家长身上,有两个令人瞩目的标签:一个是“八0后”,一个是“独一代”。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绝大多数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在特殊年代,具有特殊的身份,是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群体,身上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他们出生在盛世,很早就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受教育年限多,文化程度高,思想解放不保守,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没有经历过风雨,对己对人没有承担过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差,心理年龄年实际年龄不相符。他们成长的年代,陈旧的道德传统被打破,新的道德思想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对传统美德并不很了解,盲目地全盘否定,道德思想状况比较混乱。

他们是家里“绝无仅有”的一棵“独苗”,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共处、合作,谦让、友爱、团结、互助的经历。在家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是在“被关注”、“被呵护”、“被恭维”中长大的,自我中心意识突出,眼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当他们做了父母以后,面对宝贝似的“独二代”,他们自身的经历和道德修养状况,不能不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养态度。

第二,跟孩子数量少也有关系。

过去,家里孩子多,家长没有心思把孩子看得那么珍贵。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终究有人替自己看孩子,可获得了解脱,感到非常放心。

现在可不同了。绝大多数家庭还是只有一个孩子。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孩子少更宝贵。在许多年轻父母眼里,孩子是不可多得的宝贝疙瘩,“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道怎么爱才好。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虽然能学到在家里学不到知识和能力,但很不放心。生怕孩子过不惯集体生活,受别的孩子欺负。孩子要是受到别人的欺负,疼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上。

为了避免在家长看不到的时候受委屈、遭磨难,便鼓动孩子遇事不要示弱、谦让,该争要争,该抢要抢,要还击,不能吃亏。

鼓动孩子“以牙换牙,以眼还眼”不是对孩子的爱护

其实,这样教育孩子,不见得能占什么便宜。现在有的独生子女真够可以的,小霸王似的,不管什么好处和利益,就得自己是头一份儿,别人都得让着他,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谁也不能侵犯。“该出手时出手,不该出手时也出手。”

孩子在家里,大人可以一切都顺着、让着。可到了幼儿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你说:谁该顺着谁,谁该让着谁呀?

要是遇比自己弱的对手,大打出手,那是以强凌弱,不道德,要受到舆论的谴责;打伤了别的孩子,家长不仅要负责赔偿,还得要丢人、现眼。

可要是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相互斗殴,会两败俱伤;如果要是遇上比自己更凶猛、更狠毒的,更不要命的,最后吃亏的恐怕还是自己。

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期就灌输“绝不能吃亏”的思想,鼓动孩子“以牙换牙,以眼还眼”,这不仅不是对孩子的爱护,还会埋下别的隐患。

比如,有一个小孩子特别的任性,当着外人的面让妈妈下不了台,把妈妈给气急了,妈妈扬手就打了他一巴掌。

妈妈万万没想到,孩子反手就给了妈妈一个脆生生的、响当当的耳光。

妈妈一下子愣住了,捂着火辣辣的脸,气势汹汹地质问:“你怎么敢打妈妈?!”

孩子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你教我说,谁要打我,我就打谁吗?”

妈妈瞠目结舌,好久没有缓过神来。自己种下的苦果,还得自己吞咽。

我很希望孩子的这个耳光别白挨,能让家长从中明白点儿什么。

孩子的成长急不得也等不得


涵妈:前几天在高中群看一位家长的分享说什么都能等,就是教育不能等,而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就是因为大家抱着不能等必须即时即刻解决的心态才滋生出各种让自己和孩子都处于焦虑状态的问题。

睿妈:拔苗助长使不得。

景阳:可是中考、高考不等人唉。

涵妈:在中考高考十几年准备过程中会有很多机会,我说的“等”指的就是机会。不是硬性去教育,而是看准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瑞爸:问题是很多人看不准机会,估计也不知道啥是机会。

一、什么是教育中的“等”与“急”

什么要“等”?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遵循孩子的个性,对孩子的成长有耐心,这是教育孩子终必须“等”的。

放手不管,相信树大自然直,好苗不用愁,这是对“等”的错误理解;没时间、顾不上,孩子的事情自己来,孩子为自己负责;不管、不会管、或者管不了孩子,没办法或者想放弃的时候,这常常会导致我们用“等”来找借口,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这两点都是“等”的误区。

什么要“急”?孩子的关键期、敏感期,需要让他打开视野、需要让他加深认知,在该做的时候让他去做,比如学生阶段就是要落实好学习,这是教育孩子所要“急”的。

拔苗助长,过量的早学多学难学,一口吃成胖子,这是对“急”的错误理解;总是用自己的角度看孩子,不停的抬高期望值,让孩子不能承受的压力,这常常会让我们用“急”来找借口,用战术上的“急”来掩盖我们战略上的“懒”,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这两点都是“急”的误区。

教育心理学中对“等”与“急”的解释是: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受到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限制。通俗点说,每个阶段或年龄段的孩子,他的认知水平都是有上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尽量去够上限。”等“就是尊重孩子目前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急“就是帮助、督促孩子尽量达到上限。

二、怎么实现教育中的“等”与“急”?

教育本身,或者说孩子成长本身,是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孩子小的时候创造学习条件、播种兴趣引导方法养成习惯,这是春种;不断的引导、修正,适时适量因地制宜的培养孩子,类似于灌溉施肥剪枝,这是夏长;然后静待花开,硕果累累,这是秋收;将所学所悟应用及回馈社会,这是冬藏。

“等”,就是所谓的静待花开,等待孩子成长,是建立在春种夏长的基础上,否则孩子也有较大概率“等”不出来正果;“急”,是要在春种夏长的过程中,适时播种、合理栽培,而不是过度催熟、野蛮成长。

坐享其成、靠天吃饭的“等”,会让孩子错过最佳时机,找不到发力重点;而如果不符合自然规律,拔苗助长,强行灌溉,过于“急”于成长,孩子也一样是“催花熟而无果”。教育的快与慢,等与不等,真应该向农民伯伯学习一下~

有一句话,叫“牵着蜗牛慢慢走”,按照蜗牛的特性和节奏,陪它赏风景就是最好的。而“奋马扬鞭正当时”,也是对宝马的最好的鼓舞与策励~

在“等”与“急”中,我们常常是因为急躁、不懂,混乱了思路。该慢的时候慢不下来,该快的时候快不上去。所谓在“对的人,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在教育孩子上,尤其难。

结束语

我们父母,培养孩子,优先自己做一个“对的人”,认识自己,认识孩子,认识社会,掌握方法,客观对待孩子,将孩子培养成他应该长成的最好的模样,这就成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育孩子如种庄稼。“等”与“急”,都是教育的智慧~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1、从家庭生活做起,从自身做起

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例如说,当妈妈把苹果洗好之后,妈妈可以有意识的和爸爸分享,和孩子分享,并提醒孩子,他也可以把手中的苹果和爸爸妈妈分享,和爷爷奶奶分享,并要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移情手法引导孩子

有的孩子只愿意去分享别人的东西,而对于自己的东西则不愿意分享给别人,家长们充分了解了孩子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时候,可以利用移情的方法进行训练,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3、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教会孩子学会分享,首先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当孩子拿着饼干要和你分享时,家长要咬上一口并且夸奖孩子真乖真懂事。

4、不要强迫孩子

当孩子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或许是因为物品短缺,或许是因为这件东西对孩子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爱中教会了孩子分享,才是我们所能给与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打骂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教育孩子讲究正确的方法,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育儿心得:教育方式要统一


育儿心得:教育方式要统一

对于孩子,我对他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他是个男孩子,以后长大就是一个男人。所以对于他的教育,我基本是有放有收的,在给予他自由的同时也会相对约束下,我希望他从小就是一个有担当,诚实的孩子。“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习惯是从小的时候就慢慢形成的,如果小时候没有好的习惯,慢慢长大再去培养就会晚了。

刚生下孩子,我婆婆说我是个狠心的妈妈,我觉得不是的。记得那个时候,他刚生下来还在医院,很多孩子的奶奶都抱着,晃着叫孩子睡觉。我们家的一直躺在床上,包括喂奶,基本很少有人抱他。所以他的习惯很好,在3个月内,都不需要人抱,睡觉都是自己完成的,而且他从来不会晚上闹着不睡觉,基本晚上8点睡觉,一夜除了尿尿,都不会醒。孩子嗷嗷落地的时候,什么习惯都没有的,后面的习惯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所以从小就该培养好的习惯。对于教育孩子,我下面谈谈我主要做的几点,有的地方也有不足,还请老师在学校帮忙指导他。

1家里人的教育方式要统一,要不孩子不好管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和他爸爸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是最开始爷爷奶奶会偷偷的做一些和我们观点不统一的事情,这样教育其他非常麻烦。比方说他2岁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总是不吃饭,等大人吃好饭,他奶奶端着碗到处追他喂饭。我建议过很多次,但是他奶奶担心孩子吃不饱,偷偷喂饭。这样我们最一开始教育很麻烦,后来我们专门回家管了这个事情,好了很多。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和他说你不吃饭,等下饿了家里是没有东西给你吃的,爷爷奶奶也不会给你吃东西的,最一开始他不相信的。后来饿了2次,不管他怎么哭,我都叫他奶奶不给他吃任何东西,第三次,他就知道了,吃饭的时候大口大口吃。所以教育方面,家长一定意见统一,包括爷爷奶奶。不然孩子很不好管的。

2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情

我们家孩子14个月才会走路的,他会走路后经常摔跤,我从来不会去扶他起来,我都会说,宝宝你可以的,自己爬起来哦。最一开始他会哭,但是后来他都是自己爬起来,从来不要大人抱起来。他2岁的时候,我们就鼓励他说,你看爸爸妈妈都是自己吃饭的,宝宝也可以自己做的啊,他也喜欢学习大人,2岁的时候就回自己吃饭,虽然弄的到处都是,但是我还是很开心的。他26个月的时候,自己就会用筷子吃面条了。

3不能对孩子不讲信用,说过的话要做到,要不他以后就不相信了

现在的孩子,不要看着小,但是记忆力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我和他说妈妈等周末带你去水族馆玩,后来周末我忘记了,但是他记得的,早上起床就开始和我说,妈妈今天去水族馆喽。我当时很吃惊,他还记得。后来答应他的事情都做到了,我和他说妈妈答应你的事情做到,你答应妈妈的事情也要做到的,他真的是这样的,每次做喜羊羊,我说只能坐一次哦,他只要坐完一次,就主动下来,有的小朋友会不走,他不会的,坐一次,自己主动和我走了。所以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样他也会和你讲信用的。

4远离手机电脑电视机IPD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这点我深有体会,后悔家里的设施太全。最一开始,他玩IPD的时候,我没有觉得怎么样,而且觉得蛮好,他玩了电脑就不会一直跟着我,这样我可以做事情了,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这样真的很不好,好在他现在不是上上瘾,要不我真就后悔死了。孩子其实需要家长的陪伴,而不是冷冰冰的电脑和电视机。

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

孩子上幼儿园了,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很重要的,我儿子在学校打人,管人,沈老师和我说了情况后,我回家问了孩子为什么打小朋友,他说因为别人讲话了,我就和他说,小朋友讲话是不对的,你可以告诉老师的或者和他说上课了,我们要安静的,但是不能打人哦,因为这样你自己也犯错了啊。他应该是懂了,后来沈老师也引导了下,到现在都没有打人了,这个还是要感谢沈老师的。

最不受孩子欢迎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天经地义,有些父母也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不妥或不对!成千上万的父母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却并不知道这些教育孩子对孩子来说有多不受欢迎,从而导致了对孩子的伤害。

孩子眼中最不讨喜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呢?

1.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

在中国传统的理念里,天地君亲师的影响尤其深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要求孩子绝对服从父母。父母们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因此这样子的教育方式会令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父母凭什么剥夺孩子玩耍、自由的权力等等。爸爸妈妈们可有曾想过,如果你不蹲下身来,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你又怎么会明白孩子的真实感受呢?

2.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

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是吃饭的时候碗没有端正,父母都要对孩子加以指责,孩子终日生活在父母的指责之中,有何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大人一样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按大人的意思去完成所有的事项。

大人过于严格的要求将在无形之中伤害孩子小小的自尊和自信心,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之中过于自卑或是过于胆小怕事。在有些原则性问题上,像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父母就必需要严格要求,但在一些生活小事上,父母则需多加思考,不能用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衡量孩子。

3.树立反面榜样的教育方式

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对自己却过于放松,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有样学样是自古就有一句俗语。孩子怎么可能只学到好样而不学会坏样呢?所以,父母们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只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就行,自己则可我行我素。父母在家里打麻将,不给孩子做饭,孩子回到家没饭吃,父母却强词夺理先要检查孩子在学校的考试分数,这样子的教育方式能给孩子带来多好的成长环境?

4.过多包办的教育方式

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父母总说好啊!好啊!孩子想独立完成某一件事,父母急不可待地给孩子全部办好。当孩子无奈地对父母说:“能让我自己来试一试吗?”父母却摇着头说:“你还小,这个你不用学,你只要好好搞好学习就行了!”

正是这样子的教育方式,令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个白痴或是什么也不会的傻瓜,甚至会因同学的嘲笑而怨恨父母。孩子需要学会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能包办一时,却不能包办孩子的一辈子。总有一天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起来反抗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

家长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


傍晚时分,我家孩子坐在对面做作业。她 11 岁半,六年级。和孩子班上家长聊过做作业的事儿,极少数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小学阶段还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讲究。孩子幼儿园阶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留下一些隐患。待孩子上小学的最初两年,也没有及时抓孩子的日常习惯,导致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分心问题比较明显,如今也在和这个顽疾作斗争,但是日渐转好,效果明显。

做作业之前有“三问”

以前我们让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边。后来我们就让她坐在餐桌上做作业,一旦发现小手上拿着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给她收走,课外书也收到一边,让她的四周清清爽爽。我们家的厨房是开放式的,和客厅连在一起,餐桌比较大,她坐在我对面,我工作用的电脑也放在餐桌上。她做作业,我工作或做家务,灯下一片宁静。我们吃过饭后也立刻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餐桌上没有饭菜的踪影,变成了办公桌和书桌。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时的松弛状态,而开始紧张起来,知道要用心对付作业了。

我们不愿意给孩子贴上“不专注”“自控力不强”的标签,我们想,我们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训练。事实上,只要耐心坚持训练,她就能慢慢变得专注。家长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训练的过程,是教会孩子方法,授人以渔的过程。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么做是有长远好处的,不要怕烦。

我们的训练方式是:当孩子放学时,一定和她聊几分钟,了解:

1. 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2. 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

(后来这个问题也演变成:这科的作业是体力活儿还是脑力活儿——所谓体力活儿就是指类似抄写生词之类的,这种作业我们都让她放到精力不济的时候去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比如精神好就从难点开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体力活儿”

不能只问“作业多吗?”

以前只是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是很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好多大人都还不会呢,何况大脑处在发育中的孩子)。

比如 5 年级时,学校发了一本《国学》,要求孩子们每周背诵几首古诗,她当时最怕背诵,那怕什么我们就提前搞什么。我就专门指导她如何学会高效背诵古诗,比如教会她发现这首诗压什么韵,找出写景的关键字词,有时会找出配有画面的朗诵视频给她看,帮她理解这首诗在讲什么。

总之,帮她学会花几分钟掌握一首诗的几个特征,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我经常会和她比赛谁背得快,当然我总会让着她。当时,周末首先安排时间背诵三首古诗,这样到了布置有背诵古诗作业的那天,她就一点都不害怕了,心情轻松,做作业就快。

我们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我们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协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如果老师布置了作文,她一般都会先思考要写什么,大致会写哪几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等打开作业本的时候才去思考要写啥。到了6年级,她已经开始主动估算各项作业需要的时间,虽然还是会有偏差,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作业本签字不可马虎

等需要在作业本上签字时,我们都不马虎。爸爸检查数学作业,如果发现有错,不会直接告诉她哪一题有错,而是告诉她,这里面错了两道题,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检查一遍自己的作业,强化检查的习惯。

到发现了错题后,接着和她讨论为什么会出错,是概念没理解,还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骤。爸爸特别重视要求她具备一遍就做对的能力。每周会回顾本周作业的质量,比如为什么这一周数学作业甲+这么少,而甲-这么多?是粗心大意,写得不工整,还是其他原因?要求她下周必须扭转局面,要多争取作业的高质量,多得甲+。

最近数学测验,她得了99分,沮丧自己没得100分,错了一道很简单的题,我们就告诉她,如果平时作业甲+较多,得100分的概率就高多了。这样她就会把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会主动提升做作业的质量。

我负责检查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语文作业我只看老师上次的打分,如果不是一百分,我就会仔细看错在哪里了。如果是一百分,我就不管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看法是,阅读是基础,我平时会花校多心思帮她物色课外读物,她的阅读量在班上可能排第一。

孩子要不要打


在家长课堂上,我常常做一个调查,看看到底多少家长打孩子,让我吃惊的是,80-90的家长都曾经多次打过孩子。那孩子到底改不改打呢?

首先,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文规定,家长不允许打孩子,因此,打孩子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往大里说是“违法行为”,严重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但中国的法律很多时候无法执行,你说你打了孩子,警察把你关起来,谁来管孩子?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现家长被警察带走的情况,孩子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但请家长明白,法律规定不能打孩子。

其次,中国家长打孩子,往往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自己把自己搞得情绪激动不能自持的时候,动手打孩子。这样的家长打孩子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

,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这种打法是对孩子的虐待。

第三,家长为什么敢打孩子?是因为家长知道打孩子没有后果,因为孩子不能反抗,家长大孩子小,家长打孩子其实就是标准的“持强凌弱”。你在街头看到很多不良的习惯,你上去打他吗?不是你不想,是你潜意识不敢,因为你可能打不过人家!

第四,中国的家长打孩子,是实在拿孩子没办法了,也可以这么说“自己实在没办法了”,那只有动手了,因此大量家长打孩子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第五,中国家长打了孩子以后,都会后悔,看着被打的孩子泪眼婆娑、伤痕累累,哪个做妈的不心疼!每次打每次后悔,每次后悔转眼又忘,接着又打又后悔…你何苦呢?

综上所述,孩子不应该打,关键是“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根本不需要打孩子,孩子照样优秀”,“没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打了孩子,孩子还是照旧”。那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父母就是把我打好的!”,“孩子不打不行!”。家长们,仔细想想,现在可能打都打错了!

我们小时候,是有很多父母打孩子,而且把孩子打优秀了,现在有很多父母打孩子,却把孩子打成了问题孩子。其实这两种打有本质区别。

80年代以前的家长打孩子,很少因为孩子“才华”打孩子,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德行”打孩子,“出去欺负小朋友了”、“故意砸人玻璃了”、“扎老师的自行车轮胎了”、“和父母顶嘴了”…这些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招来家长的“打”,那个时候的孩子很少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出错”、“分数考得不好”、“字写得不认真”等原因遭到家长的“打”。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家长基本上都是因为德行不好,做人不好打孩子的!

看看当代,孩子们自私自利、顶撞家长、吃饭没有规矩、不负责任这些德行的问题很少有家长打孩子,而孩子学习不认真,成绩退步了,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好好完成作业,不按时弹钢琴这些才华和学习问题成为了孩子挨打的主要原因!

德行不严,孩子做人“凸”出来,可能成为缺德的孩子,学习很严,孩子做事“凹”下去,可能成为无用的孩子。德行不打不“凹”,学习越打越“凸”。做事“打”不会做事,做人不“打”不会做人。

很多无知的家长,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呢?当你抡胳膊,扯袖子准备打孩子的时候先想想“我是个合格的家长吗?”想好了这个问题再打,其实打孩子,什时候打?怎么打?打在哪?都是有全套学问的。没有掌握的家长,千万不要打孩子,一次小小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孩子终身的问题。

喜欢《教育孩子,“昙花一现方式”要不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吃苦教育要不得,家庭教育需多元 中国自古是一个重视“吃苦教育”的国度,中国人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教育信条。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积极探索。 但与此同时,网...
    2021-04-03 阅读全文
  •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据报道,一所幼儿园的小班,在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集体活动课是,让孩子们玩玩具。老师把装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动室以后,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玩具,好吗?”“好——”小朋...
    2020-12-07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孩子三“不得”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着急,千方百计请家教;棋琴书画有广告,父母着急,囫囵吞枣忙投资……凡此种种,反映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心态。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能不分清红皂白,操之过急。 实际上,望子成龙急不得,父母必...
    2020-12-14 阅读全文
  •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 经常在一些杂志或网络上看到一些教育家们的成功教育案例,看到教育家们的介绍后,自己才有了更多的感悟,这种方法自己就怎么没想到呢?自己当时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怎么就不注意这个情况呢?仔细想想自己这几年的工作...
    2020-10-10 阅读全文
  • 孩子的成长急不得也等不得 涵妈:前几天在高中群看一位家长的分享说什么都能等,就是教育不能等,而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就是因为大家抱着不能等必须即时即刻解决的心态才滋生出各种让自己和孩子都处于焦虑状态的问题。 睿妈:...
    2021-01-11 阅读全文

中国自古是一个重视“吃苦教育”的国度,中国人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教育信条。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任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吃苦教育”方式都值得积极探索。 但与此同时,网...

2021-04-03 阅读全文

“绝不能吃亏”的思想要不得 据报道,一所幼儿园的小班,在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集体活动课是,让孩子们玩玩具。老师把装玩具的箱子搬到活动室以后,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玩具,好吗?”“好——”小朋...

2020-12-07 阅读全文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着急,千方百计请家教;棋琴书画有广告,父母着急,囫囵吞枣忙投资……凡此种种,反映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心态。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能不分清红皂白,操之过急。 实际上,望子成龙急不得,父母必...

2020-12-14 阅读全文

经常在一些杂志或网络上看到一些教育家们的成功教育案例,看到教育家们的介绍后,自己才有了更多的感悟,这种方法自己就怎么没想到呢?自己当时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怎么就不注意这个情况呢?仔细想想自己这几年的工作...

2020-10-10 阅读全文

涵妈:前几天在高中群看一位家长的分享说什么都能等,就是教育不能等,而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就是因为大家抱着不能等必须即时即刻解决的心态才滋生出各种让自己和孩子都处于焦虑状态的问题。 睿妈:...

2021-01-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