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昙花一现方式”要不得
发布时间:2021-03-27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看着我家的昙花打了一个骨朵,两个星期后,突然在晚上7点绽放了。我们一家人忙着拍照,乐于欣赏。都说昙花一现,可见昙花的花期是如此之短,这也是昙花为什么在人们心目如此高贵吧。那是因为它的辉煌时刻就是一瞬间。既然昙花一现,我们全家都不想睡觉了,一直观赏到11点,仍然是鲜花怒放,我们都熬不住了,期待也许我们的昙花能开24个小时呢,明天起床再看也可以的。可是第二天起床,我们都大失所望,昙花只剩下一个凋谢了的骨朵。这颗昙花养了两年了,今年才开花,而花期只有8个小时左右。想想孕育了两年就只等这8个小时的辉煌展示,真是难得的可贵。
感叹之余,让我突然想到了我们教育孩子是否也是这样。
先说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昙花一现式的教育方式吧。
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老少的饮食起居。对于孩子,我们都感觉遗憾,没有尽力把时间给孩子一些。哪怕是几句话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哪怕是陪着孩子下盘棋,哪怕是关注一下孩子近期是否快乐…总之,很多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观念来教育孩子。但是有一天,突然孩子的老师打来电话了,找你告状,你的孩子在校的劣迹表现,更为可气的是你看到孩子考试不及格。于是我们家长火冒三丈,把孩子一顿臭骂,一顿狠揍,还美其名曰:“我两天不教训你,你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狂批一顿,家长该喝酒喝酒,该应酬应酬,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再也不过问孩子的学习。
这种“昙花一现”的教育方式,我们家长都有过吧。其效果是很差的,孩子口服心不服。而且我们没有从根本上给他分析原因何在,更没有告诉他今后应如何改正。
我们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踏上了育儿的漫长之路,其中的辛苦,喜悦,困惑,无奈,我想做了父母,其中滋味才会晓得,而且都领略过的。那么我们几年,几十年的辛苦就像孕育昙花一样,需要我们平时精心的去呵护,去施肥浇水,锄草捉虫。而收获也就是一刹那的瞬间,那育儿的辉煌也是“昙花一现”的。
所以,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切忌拔苗助长或急功近利。“昙花一现”的教育方式不可取,而我们的收获会像“昙花一现”那么辉煌和高贵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心得: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育儿心得: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听大人说:"小孩子要听大人话,这样才是好孩子,长会有出息!"因此,我们会很听话,至于有没有出息,事实证明一切。但是我们依然很听话地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听话哦!这样才是乖宝宝!"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句话,并且已经形成了这样
的一个固定模式了。当然,也就很自然地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然而,当老师让我读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老师,你没搞错吧!孩子要是不听话了,那不得翻天了!不得爬到老子头上来了!那不得把房子给拆了呀!这现在是啥教育理念呀!”
可是连续读了数遍之后,我发现我的心在哭泣!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8岁,今年三年级;老二4岁,今年中班。我对她们就是两种教育手段,也让我看到两种结果。
老大,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我们非常的痛爱,她
也很可爱,很聪明,很灵巧,就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小孩子。
可我还是觉得不够完美,因为我太爱她了!所以我总是要求她要“听话”,事事都要听我的话。渐渐地我发现,孩子的笑容变少了,笑声没有了。可我还是要她听话,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慢慢地孩子进入到小学,问题就开始暴露:孩子常被同学打哭也不敢和老师说。作业不会写时,就等着给答案。一开始很爱学英语,但爸爸却说:“英语不用学,将来都是外国人学中文,没人学英语了!”孩子非常听话,再也不好好学英语了!现在三年级了,英语考试不及格,她开始伤心了,想要好好学英语了!
老二,早产将近一个月,出生时很小,差点进暖房,所以我们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她能开心快乐的长大,所以我们对她就是放手自然教育,给她空间,让她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很少对她说:“你要听话!"这类的话。反而让我看到她独立、自信、又有爱心。现在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学姐姐写作业的样子,自己给自己布置功课,一做就是一、二个小时,非常省心。
因此,作为家长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听话”!而是应该引导孩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多动脑便会多办法、多突破,明白事情应该怎样做,更应该因为事情能够给他足够的价值而主动地做。若孩子总是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那么就不会再有“听话”的需要了。
现在学习了家庭教育課程,知道了: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长,也就是发展出孩子的自主能力,这才是家长的使命,这才是真正爱孩子!
育儿心得:不要打孩子
育儿心得:不要打孩子
孩子一天天成长,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任务也随之一点点加重,这首先要感谢在学校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
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学会了很多,以前上厕所总要人帮着,现在都是自己脱裤子上厕所,也不要人帮着捞裤子了。吃饭的时候也会说不能挑食,会自己穿衣服了!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变化!而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平时生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孩子,而想要教好孩子,我们必须先约束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孩子还是很有虚荣心的,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虚荣心去帮助她完成一些事,我们要多多的去表扬孩子,增加他们的信心。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进去,我采取的措施是随她去,不理她,等她把这段脾气发完了她会自己来找我,在跟她讲道理,她才听的进去,不然说什么都没有用,她也听不进去!尽量的不去打孩子!
孩子现在正处于好奇的阶段,一点点小小的事物都能引起她的好奇心,我们更应认真对待,把他们往好的方向的引导,对待孩子要心平气和,好好跟她讲话!
一次,她在别的小朋友家玩,到了吃饭时间叫她回家吃饭她不肯,说要到这小朋友家吃,我不肯,便一直哭闹,于是把她强行带回家,告诉她,你若不把饭吃了就不要出去玩,她自己哭闹了一会儿,奶奶把她哄着吃饭了,她告诉我,妈妈,我不哭了,我吃饭了!我说,你真棒,把饭吃完了出去玩!后来她便和奶奶到游乐场去了,到了8点左右,我去接她,告诉她,我们今天早点回家,明天还带你来玩,她想了一下很爽快的答应了!这就是孩子的变化,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孩子的一切,用心的去引领她们!和老师一起积极的配合!
最不受孩子欢迎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天经地义,有些父母也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不妥或不对!成千上万的父母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却并不知道这些教育孩子对孩子来说有多不受欢迎,从而导致了对孩子的伤害。
孩子眼中最不讨喜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呢?
1.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
在中国传统的理念里,天地君亲师的影响尤其深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要求孩子绝对服从父母。父母们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因此这样子的教育方式会令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父母凭什么剥夺孩子玩耍、自由的权力等等。爸爸妈妈们可有曾想过,如果你不蹲下身来,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你又怎么会明白孩子的真实感受呢?
2.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
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是吃饭的时候碗没有端正,父母都要对孩子加以指责,孩子终日生活在父母的指责之中,有何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大人一样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按大人的意思去完成所有的事项。
大人过于严格的要求将在无形之中伤害孩子小小的自尊和自信心,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之中过于自卑或是过于胆小怕事。在有些原则性问题上,像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父母就必需要严格要求,但在一些生活小事上,父母则需多加思考,不能用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衡量孩子。
3.树立反面榜样的教育方式
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对自己却过于放松,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有样学样是自古就有一句俗语。孩子怎么可能只学到好样而不学会坏样呢?所以,父母们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只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就行,自己则可我行我素。父母在家里打麻将,不给孩子做饭,孩子回到家没饭吃,父母却强词夺理先要检查孩子在学校的考试分数,这样子的教育方式能给孩子带来多好的成长环境?
4.过多包办的教育方式
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父母总说好啊!好啊!孩子想独立完成某一件事,父母急不可待地给孩子全部办好。当孩子无奈地对父母说:“能让我自己来试一试吗?”父母却摇着头说:“你还小,这个你不用学,你只要好好搞好学习就行了!”
正是这样子的教育方式,令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个白痴或是什么也不会的傻瓜,甚至会因同学的嘲笑而怨恨父母。孩子需要学会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能包办一时,却不能包办孩子的一辈子。总有一天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起来反抗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
育儿心得:不要要求孩子太多
育儿心得:不要要求孩子太多
宝宝快满22个月了,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总会发现宝宝像在春雨滋润下的小树苗,每天都在进步。万物都有它的生长规律,不能操之过急。
在生活中,我让宝宝帮我做许多事。比如帮爸爸找一下手机,帮爸爸递一下遥控器,帮爸爸拿一件衣服……每到这个时候,宝宝总是异常地高兴,看着她那么认真的表情,我亦如此。我想她该是为自己能做很多事而高兴。我呢,更为她是个小助手而高兴。
但是,有时宝宝让我既为她的能力惊喜又为她的安全担忧。每当在公园玩时,她总学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做一些对她来说比较危险的动作,完全忘记自己有多大,我们劝阻,她却拒绝。她这种“不服输的意识”也让我不忍心去抹杀,我不想认为那是错的。
我希望宝宝在玩中用她那稚嫩的童心悟出一些东西。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或悟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也是一种“创造力”。
我喜欢问问宝宝的感受,宝宝也总是用她那简短的语言回答着我。从她回答我一个字到一句话,从一句话到主动和我说,我们总是聊得很开心。父母和孩子彼此都是对方的骄傲。所以请尊重孩子的成长时间表,不要让骄傲成为过去式。
孩子其实懂得很多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很“固执”的老师。我总是相信每个学生,我不喜欢强加给学生什么。
因为我给学生的“提高”的定义是:品德提高,个性提高,习惯提高。有了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学习成绩?哦,也就是某些人认为的分数,难道有了前者还没有分数?
我的孩子还小,由于各种原因,她一岁半时我就把她送进了早教托班。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她令我很骄傲,听老师说,她是最小的,却是最能干的,我相信老师说的,更相信宝宝,其实每个宝宝都懂得很多,我们要相信他们。
每天早上我送她去园里,在门口我就把她放下让她自己走进去,一次,看着她的背影我流泪了——宝宝真棒,她和老师同学打完招呼,自己把鞋脱下并且放在规定的位置,转过头说了声“爸爸再见”。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让老师把她在学校的情况拍一些照片给我,看过之后,我更发现孩子的世界是最精彩的,比童话里还美好。现在她懂得的一天比一天多,每天总会说出让我感到无比幸福的话,这些话语也许我6岁的时候还不会说的。才22个月,她懂得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懂得了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了礼貌待人,懂得了将好吃的好玩的与别人分享,懂得了不随便丢垃圾,懂得了将饮料瓶丢进可回收垃圾箱里,懂得了上课认真听讲,懂得了回家画画、听音乐、讲故事……
不要要求孩子太多,因为孩子懂得的已经很多;不要给孩子强加目标,孩子心里早有方向;不要总说孩子不对,孩子总是在错中找出对的。
因此,父母们都应该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教育好孩子,这样就可以让妈妈们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育儿心得:孩子的三种教育方式
育儿心得:孩子的三种教育方式
情绪教育——批评与爱 从家庭到学校,孩子接触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而且身边的人也不再是以她为中心且宠溺她的家人,肯定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有点反抗的小情绪是正常的。作为家长我觉得我首先得让孩子学会诉说自己的心情,说就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方式,说完那些事小情绪也就没有了,同时这也是孩子与我们分享她生活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有些小情绪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记得还是小班的第一学期的时候,有一天她情绪很低落地对我说今天老师骂她了。我心里一惊,倒不是真担心老师骂她这件事,而是怕她因为这件而抗拒对去幼儿。于是我面不改色问她,“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骂你吗?”她很认真地说自己什么事情(忘了具体什么事了)做错了,所以老师说了她一句。于是我面带微笑告诉她:“心心这不是骂,而是批评。你在家里做错事情,爸爸妈妈是不是也会批评你?”她很乖地点点头,“爸爸妈妈批评你是希望你做得更好,老师批评你也是一样的。妈妈跟你说过,你现在还小,会做错事是正常的,如果同一件事情你老是做错妈妈会很生气,但是再生气的妈妈还是最爱你!所以老师批评你是为了让你做得更好,生气的老师也是爱你的老师。因为你会改正,对不对?”于是第二天放学她就很开心地对我说,她今天得了大苹果,原因是她昨天没做好的事今天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也很开心地她说道:“你太棒了!你看你一改正错误,老师就表扬你了。所以以后做错事情被批评了不要害怕,只要勇敢地去改正,这样老师会更爱你,你也会变得更勇敢,更快乐!”
品质教育——坚持 我觉得坚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是总觉得说说容易,做起来很困难,所以当我想锻炼她这一品格时,我一般会选择她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说服她坚持做。心心喜欢画画,一开始老师经常表扬她,但到中途课程时她对涂颜色有点烦躁,常常会涂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就去玩其他事情了。我知道我如果直接点破她一点,她肯定会直接放弃画画这件事,以后再也不能开心地画画了。于是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她只要提出要画画,我就会放下手中的事陪她画画,她画一张我画一张,每次碰到要涂眼睛等一些小画面时我总会用她听得到音量故意对自己说:“这里我要小心一点涂,尽量别涂出了!”,需要涂大面积颜料时,我会故意放慢速度对她说:“心心,你涂得慢一点,等一等妈妈好不好?”让她在涂颜料的时候找到更多的成就感,她就会更愿意坚持下去,现在她有时候没有我的陪伴也能坚持画完、涂完一大幅画。我想不在乎她画得多好,关键是和之前比她已经坚持下来了,这就是进步。
生活教育——生活习惯 我个人认为习惯比知识重要,尤其在幼儿园阶段,知识教育还不是主要教育内容,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孩子以后更顺利地学习知识,学会自律。这一方面我觉得幼儿园里的习惯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自从进入幼儿园后心心对于折衣服、穿鞋子等小事已经很有范了。3岁之前心心白天和奶奶在家,晚上和奶奶一起睡觉我对这些生活方面没什么特别的感悟。但从幼儿园起她就和我们同睡同起了,慢慢地就发现了我的很多不自律的生活习惯也影响了她。如我自己是一个餐巾纸控,擦手、水果、桌子等只要需要擦东西时都是用餐巾纸,估计这个坏习惯心心看在眼里,慢慢也就学会了。平时奶奶总会说这餐巾纸怎么那么不经用,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心心更是不把奶奶的话当回事。直到有一天我在上班时收到了一张照片,是心心吃完早饭后留下了一桌子的餐巾纸。我这才发现问题之大,下班回家后和心心商量以后决定每吃一顿只能用一张纸,洗完手后用毛巾擦干等,而且全家人都必须遵守。很多习惯的养成与改变需要家人的陪伴与参与,大人小孩必须一视同仁,孩子才会觉得公平并且愿意遵循。
几种不当的教育方式要规避
父母对孩子的任何教育方法要基于孩子的心理接受程度和孩子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要因时、因势、因孩子而设计教育方法。专家认为,以下几点普遍化的不当教育方法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需要规避。
1、在公众面前对孩子训斥以“无能”、“笨蛋”、“蠢”等之类尖刻话语。幼儿心理非常脆弱,也非常敏感。他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当大人在公众面前批评他们“无能”、“笨蛋”之类的话语时,会让孩子感性地认为自己真的比别的孩子更差,因而自尊心受损、内心会产生畏惧感,会让孩子排斥接触社会、排斥参与幼儿活动,这也可能会让孩子心生梦魇。
2、在公众面前用“打屁股”、“打手掌心”等不当的动作来批评教育孩子。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犯小错误时,一些家长不仅喜欢大声喝斥,还喜欢用打小屁股、打小手掌心等手段来教育孩子。在家长眼里,这些传统的教育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一方面这不会让孩子受伤,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警醒。没错,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些是有道理的,但我们要知道,这些教育手段的实施是要看环境的,在公众面前,尤其是在小朋友们面前打屁股、打小手掌心,会让孩子自尊心受伤害,因而内心产生巨大压力。
3、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成长进步。一些家长喜欢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的进步,总以为孩子报名参加一些学习课程是因为孩子认识到这些科目的重要性,总以为孩子想取得重大进步才去报名参加各类学习。事实上,在更多孩子的眼里,报名参加各类兴趣学习班,并非是因为孩子想真正学到什么,很多情况下是孩子觉得这些课程好玩,或者这些课程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这些原因才是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真正原因所在。因而,大人如果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进而用成人的言行来对待孩子,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要学了解幼儿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言行来给孩子施以无谓的压力,要学会用幼儿的语言、用适当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沐浴在快乐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育儿心得:教孩子要用对方法
育儿心得:教孩子要用对方法
犹记得小时候调皮捣蛋不听话,得到的往往是爸妈的一顿打,屁股疼的同时还要听着爸妈的碎碎念:“让你不听话!看你还敢不敢!”一直以来,家长都在摸索着教育孩子的方式,现今,我们教育孩子,不用打骂的方式,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
有家长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的时候,很多人下意识的就会回答“孩子不听话”,作为家长,我们打骂孩子,总认为是孩子的错,却很少去用其他方式来管教孩子。
其实,不管怎么教导孩子,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其责任都在父母身上。正是因为父母不愿花心思用别的方式教育孩子,才会出现打骂的现象。
传统教养观念
自古以来,就有着“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的教养观念。在这些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而我们的父母责深受这些观念的影响。
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当家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而自己的心智又没有那么成熟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的生活无法打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把压力放到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就觉得,打骂最管用,既方便,见效又快,还懒得想别的办法,所以就会用这种方式来管教孩子。每当孩子犯错,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揍。
其实,很少有人天生就会教导孩子,也很少有父母很顺利的就能成为育儿高手,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家长,就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管教孩子的方法,若你现在正在思考应该怎样对待孩子,那就一定要来看一下!
不打不骂管教孩子的妙法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耐心倾听孩子
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家长可以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
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建议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所以说,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用一颗真诚的心,尊重的心去面对,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