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随笔:“漏嘴巴”现象
发布时间:2021-03-17 中班教育随笔笔记 中班教育笔记随笔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 昨天吃的是红烧小排,菲没等老师分菜就大叫:“我要红汁,我要多点。”拿到饭菜的菲翘着二郎腿,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调羹,边吃边看左右,这情形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首儿歌“漏嘴巴的小弟弟”。这不,才一会儿功夫,地板上、桌面上、椅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被肉汁染红的米粒。“菲,转过去好好吃饭!”听见老师的提醒,她转了过去。可没过几秒种,身体又左右转动,米粒再一次扬扬撒撒地往下掉。饭碗里的饭是没有了,再看看地板上,就象下了场雪一样,厚厚一层,有的都已经被她踩得紧紧地粘住了地板。“不行,不能再让这样的进餐习惯继续蔓延!”我暗下决心。正当她想搬着椅子离开位置时,我叫住了她:“菲,请把地上的米粒捡干净。”她看看我,没有反应。“菲,自己撒的米粒,自己捡干净。”她嘟着个小嘴
,很不情愿地蹲下身开始捡米粒。我知道这一地的米粒真要她一个人捡完是不可能的,等到她捡了一些后,我蹲下身和她一起捡了起来。我边捡边问:“菲,捡米粒累吗?”她点点头。“如果以后不想这么累,应该怎么做啊?”“坐好吃饭。”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差不多花了3分钟时间,我们两个人把地上、桌上、椅子上,甚至菲的帽子上的米粒都捡干净了。“好累啊!”捡完米粒的菲不由自主地感叹。
菲的“漏嘴巴”现象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了,经常抱着孩子刚入园、习惯慢慢培养的想法,一拖再拖,每天进餐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提醒、再提醒,希望有一天在老师的提醒下,她能改变这种不良的进餐习惯。可是我错了,一个多月来,她依旧翘着二郎腿,依旧左右转悠,依旧米粒满地撒……
经历了昨天捡米粒的辛苦后,今天的菲奇迹般地安分吃完了一顿饭,只有几粒米粒不小心从嘴边溜到了桌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显得罗嗦而又无奈,不如在适当的时候,另辟蹊径,让道理行动化,让规则生活化。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孩子做一点,知道自己做错事后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我想这次我成功了,“漏嘴巴”不漏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合理对待课堂“插嘴”现象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幼儿的行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运用的不恰当,不但会降低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还会对幼儿的行为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教师语言运用的恰当利用,则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有者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将幼儿行为引导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上。
记得在刚开始带小班孩子的时候,有一次上课我在讲述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一小朋友在我说话的时候插嘴,将我的话打断。面对他的插嘴,我当时很生气,当时立马转过头生气的对他说:“老师说话的时候,请你不要插嘴,这样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说完只见一一低下了头。事后我并没有在意,但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一变得不爱举手发言了。之前他在活动时特别积极,踊跃发言,经过回想我意识到也许是我上次在上课的时候一一插嘴被我训斥,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经过反思,我意识到一一当时只是对我的问题很感兴趣,他想表现自己,好得到老师的认可,可是我当时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小班幼儿时常会有插嘴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合理的去引导,面对“插嘴”现象,我们不能立马去严厉制止,抹杀孩子想要表达的欲望,应该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对他说:一一懂得问题真多呀,但是你先安静地听完老师的话,我们再来听你的好吗?我想这个时候一一他会耐心的听完老师的话,因为他得到了老师的尊重。
随后我也找一一单独谈了一下,告诉他上次是老师不对,下次我会注意的,经过我的开导一一也慢慢打开了心房,又变回了曾经那个喜欢积极发言的小朋友。
面对孩子的“插嘴”现象,我们要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幼儿,如果我以后合理对待幼儿的“插嘴”现象,那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育随笔:谁的嘴巴本领
每次吃饭都好像是文静的一大难题,每天都是她最后一个把饭吃完,现在是冬天了,饭到最后都是冰冰凉的,吃了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也想过一些办法来激励她快点吃,但是都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午餐时间又到了,孩子们都一个个洗手拿筷子开始自己的午餐,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吃着,只有文静一会儿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一会儿在玩弄自己的筷子。“文静快点吃哦,今天如果小朋友都吃完了你还没吃完,老师就带其他的小朋友去睡觉,让你一个人在这吃了,吃不完不允许睡觉。”我走到她旁边生气地对她说。过了一会儿,大部分孩子都吃完饭后,可是文静的碗里面的饭才吃了几口。“你的饭怎么还有这么多?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呢,今天就不能睡觉了?”我故意跟她说。文静只是看了看我,没吱声。旁边的仇薇也还没吃完,我突然灵机一动“你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薇薇点了点头,文静虽然不说话,但是她还是低头一口一口地大吃起来。虽然后来她还是输给了薇薇但是吃饭比开始还是快多了。
下午吃点心时,文静突然走到我面前“老师,我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好啊,等一下我来看哦。”没过多久,文静就走到我面前“张老师,我吃完了。”“原来你的嘴巴本领这么大呀?”听后我用一种较夸张的口气对她说,并奖励了她“笑脸花”。她高兴极了。
跟她奶奶入园交流中,知道文静在家吃饭也很慢,总是由奶奶喂着吃,针对这一情况,与奶奶达成共识,奶奶在家尽量不喂,鼓励她自己吃,在幼儿园老师用一些表扬鼓励方式引导她。在这以后,文静吃饭再也不是最后一个了。
“插嘴”现象之我见
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课堂偶发事件,在这些偶发事件中“插嘴”便是最常见的也是令教师头疼的事情,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孩子自制力差,经常在“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
我班就有好多孩子上课喜欢插嘴,想说的话经常喊出来。
有时还会异想天开,讲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话。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到两个政策:首先,我们要允许幼儿插嘴,但不能随便插嘴。
教师应该在课前就强调好课堂纪律,让孩子知道回答问题要举手,老师点到名字才可以来回答,如果没有举手说出来就要受到惩罚,不可在课堂上再跟孩子讲纪律。
在课堂上我们要做的是提醒孩子注意纪律,而不是告知孩子如何遵守纪律,对自制力差的孩子教师可以提醒一到二遍。
其次,尊重孩子的答案,让孩子轻松回答。
因为年龄的关系,孩子的答案不可能次次配合老师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侯教师不能呵斥孩子更不能嘲笑孩子,我们要肯定孩子的想法,但是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这样,不仅仅是在孩子的答案跟我们的问题不相称的时候,老师的一句“哦”“好”“请坐”,我们要做的是用目光用语言真正的肯定孩子,孩子的答案好,它好在哪里,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答案感兴趣,从而激发孩子回答问题的欲望。
在对待孩子上课插嘴这一现象,优秀的老师会想办法,随机解决。
所以正确对待孩子的“插嘴”现象并合理解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理对待幼儿的“插嘴”现象
要求我们注重幼儿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互动、充分发展。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要允许幼儿“插嘴”。尤其是幼儿园的小班小朋友,自控性差,稍微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教师要打破陈规,营造一种“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从而敢于站起来“插嘴”。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堂偶发事件,尤其是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饭。运用地好,运用地恰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幼儿“插嘴”时,并不能排除一些牛头不对马嘴,或异想天开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也许正是在幼儿那种近乎于风马牛不相干的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教师要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幼儿,并因势利导,使这颗创新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从而促进孩子们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中班教育随笔:我是小小气象员
本学期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室的门口设置了“每日天气”的气象牌,除了贴上多云、晴天、下雨、刮风等天气图片以外,还设置了天气记录表。按照学号,每人轮流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教师再帮助写好日期及记录者的学号。为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我提示幼儿是按照学号进行的,所以当今天的孩子记录时,明天又是谁,都会隔天提醒幼儿。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很多孩子都会忘记,需要我和其他幼儿提醒。我想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起的,我主要的目的还是起提醒的作用。可是今天我发现有小朋友早早地将天气记录表记好了,是谁呢?一看27号,是我们班级自由散漫、经常心不在焉的嫣嫣小朋友。我非常好奇,忙问她:“嫣嫣小朋友,今天的天气记录是你记录的吗?”嫣嫣开心的说:“是啊,我是今天的小小气象员。”听了她的回答,我又询问道:“那是你自己记得记录的吗?有没有谁提醒过你?”“没有啊,昨天你不是已经对我说是我记录了吗?”听了她的回答我高兴地摸了摸她的头。
事后仔细回想,从本学期开学至今,我班的天气记录每位幼儿已经轮过两回了。还没有哪位幼儿在当天老师没有提醒的情况下自觉记录的,特别对于嫣嫣这样,思维经常游走在集体之外的幼儿来说,她今天的举动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仔细回想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哪怕是一个字,对我们来说,也许就是做过、说过而起,有时会忘记,可孩子们却会留意到你的一举一动。今天的事实证明,不光是记忆力好、思维敏捷的幼儿会记住你的一言一行,有时“调皮、散漫”的幼儿也会记得你的一言一行。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把我们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孩子,让孩子们从我们身上学到心灵美与外在美。
幼教随笔:“亲嘴”的启示
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事情呢?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他们才能敞开心扉向你诉说心声。
有一天,我正在二年级上课,发现王官文一直低着头,我悄悄走到他身边,发现他正在画画,我一把夺过那幅画就要撕,眼睛的余光却看到了“亲嘴”两个字,仔细一看,我就气坏了,真想狠狠的批评他,心想:这么小的孩子竟然画这么下流的画,这还了得。可我转念一想:孩子未必想得那么复杂,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去处理呢?于是我压了压火,尽量用和蔼的口气说:“同学们,刚才王官文同学画了一幅画,你们看怎样?”同学们一看顿时沸腾了,笑声像关不住的潮水一样,有的男孩子还一脸的坏笑。看来同学们对这幅画的想法和我刚才是一样的。等同学们安静下来以后,我微笑着说:“下面同学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对这幅画的看法。”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说话。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学生,终于有人举手了,竟然是平时少言寡语的王红:“老师,我认为王官文画得很像”,“那个女的还涂着红嘴唇呢”,“那个男的还戴着领带”,“那个女的高跟鞋画得好”。见有人开了头,同学们唧唧喳喳说开了。“看来同学们很喜欢这幅画了?”我问,“对”,“下面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你对亲嘴有什么看法?”快言快语的李枚说:“亲嘴是很丢人的事,只有大男人和大女人才会亲嘴”,王进说:“你说得不对,我是男孩,我爸爸为什么还常和我亲嘴呢?”“我妈妈也是”,“我在幼儿园的时候特别乖,阿姨也常亲我的嘴。”“有一次我看到我爸爸和我妈妈也亲过嘴。”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亲身经历的的事儿。听着同学们的议论,我长长的出了口气,为自己的急中生智感到窃喜。这时一直趴在桌子上的王官文站起来,红着脸说:“老师,我家有一对对吻,是爸爸买给妈妈的,今天我爸爸和妈妈吵架了,我画这幅画就是希望爸爸妈妈和好如初。”听了王官文的话,我又暗自庆幸,刚才没有冤枉了天真的孩子,因为他的初衷是美好的。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的单纯,又是多么的可爱,他们的心灵完全是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上孩子们自由的种植着自己的希望,我们为什么非要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污染这片净土呢?于是我有些激动地说:“现在同学们对亲嘴有什么新的认识?”话音刚落,“小才子”梁泽辉说:“我认为亲嘴表示两人互相喜欢,就像爸爸妈妈喜欢我们是一样的。”“哇噻,说得太好了”,同学们欢呼着。“可是王官文上课时不应该画画呀”李林林说。王官文又站起来说:“我保证以后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该学习时学习,该画画时画”
这堂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同学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自我教育,这次自我教育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使他们认识到人间的真情是最美好的东西。同时我也陷入了沉思: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对事情的发生发展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同时,现在的学生已较早碰到了接吻的内容,对书刊、影视等媒体所提供的这方面的事情并不陌生。我们教师应该直面而不能回避或遮掩,回避和遮掩只能促使孩子们想入非非。更不能把他们视为下流的孩子,那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就很容易把人间最温情的东西视为最丑陋的东西。我们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弄清原因,因势利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动不动就是你为什么这样,有什么企图,或者你必须这样等等,还美其名曰关心。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事情呢?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他们才能敞开心扉向你诉说心声。
我是甜嘴巴
还没调来香花幼儿园之前,就听说幼儿园有个礼仪课题,一直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直到来到香花幼儿园园内,才从点滴中感受到孩子之间、老师之间的浓厚的礼仪氛围,礼仪之花早已悄然开放。
“我是甜嘴巴”
每天早晨当我跨入幼儿园,总会迎来两旁的礼仪宝宝甜甜的“老师早。”进入班级以后,随着孩子们一个个来园,也总能听到一声声“老师早,阿姨早,小朋友早。”这一声声简单的话语却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礼貌与懂事,总是让我的心情添加了几抹彩色。
还记得我第一次发小红花时的情景,我刚递给小朋友,就随之而来一句,“谢谢吴老师。”我原以为是个别孩子才这样,没想到每一个孩子接到小红花时都有礼貌地说了一句“谢谢!”孩子们真的是非常有礼貌。
还有一次,我外出听课回来匆忙地进入教室,进班以后孩子们看见我开心地喊了起来,“吴老师好。”还有的说,“吴老师,辛苦了。”小小的话语,却有着巨大的力量,我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
甜嘴巴,真是惹人爱!
礼仪当然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体现,更体现在行动上。脱下来的衣服孩子们能主动折叠好,午睡时的鞋子能整齐地排列,有好的东西大家懂得了分享……
礼仪是方方面面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学礼仪,践行礼仪,感受礼仪的魅力。
2020教育笔记:谁的嘴巴本领大
每次吃饭都好像是文静的一大难题,每天都是她最后一个把饭吃完,现在是冬天了,饭到最后都是冰冰凉的,吃了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也想过一些办法来激励她快点吃,但是都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午餐时间又到了,孩子们都一个个洗手拿筷子开始自己的午餐,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吃着,只有文静一会儿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一会儿在玩弄自己的筷子。“文静快点吃哦,今天如果小朋友都吃完了你还没吃完,老师就带其他的小朋友去睡觉,让你一个人在这吃了,吃不完不允许睡觉。”我走到她旁边生气地对她说。过了一会儿,大部分孩子都吃完饭后,可是文静的碗里面的饭才吃了几口。“你的饭怎么还有这么多?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呢,今天就不能睡觉了?”我故意跟她说。文静只是看了看我
,没吱声。旁边的仇薇也还没吃完,我突然灵机一动“你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薇薇点了点头,文静虽然不说话,但是她还是低头一口一口地大吃起来。虽然后来她还是输给了薇薇但是吃饭比开始还是快多了。
下午吃点心时,文静突然走到我面前“老师,我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好啊,等一下我来看哦。”没过多久,文静就走到我面前“张老师,我吃完了。”“原来你的嘴巴本领这么大呀?”听后我用一种较夸张的口气对她说,并奖励了她“笑脸花”。她高兴极了。
跟她奶奶入园交流中,知道文静在家吃饭也很慢,总是由奶奶喂着吃,针对这一情况,与奶奶达成共识,奶奶在家尽量不喂,鼓励她自己吃,在幼儿园老师用一些表扬鼓励方式引导她。在这以后,文静吃饭再也不是最后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