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这些话别脱口而出
发布时间:2021-03-12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当你还在孩童时代,有没有父母或别的亲戚长辈的某句话曾无意间“刺痛”过你,让你至今还印象深刻,甚至耿耿于心?那么当你为人父母时,是不是该吸取经验和教训呢?专家表示,孩童的心灵幼小而纯真,为免由此蒙上阴影,以下这些话切忌动不动就脱口而出。
“你真笨”
这句话常被很多父母挂在嘴边,那究竟怎样算“笨”?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你就是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你就是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
其实稍懂了点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此时他多么需要自己最亲近的人(家长)的一句肯定和鼓励。而当“你真笨”这冷冰冰的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孩子心里是多么难受!甚至会有不少孩子从此抱定“自己就是个笨孩子”的想法。
“打死你”
“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如今仍然在很多父母的脑海之中根深蒂固。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脱口而出一句话:“打死你!”殊不知,这类空洞的话语,除了降低父母的威信之外别无它用。因为这只是一句“大话”,相信没有哪个父母会真的将其兑现。而当他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也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了。于是,孩子也不会因此而停止他们的行为,反而他们的叛逆之心会被激起,“吃顿生活”之后,他们会更加“嚣张”地和父母作起对来。
“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这恐怕是家庭聚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了。除了父母,孩子姑姑、阿姨之类的亲戚也很喜欢用这个来逗小孩:“我好还是你妈妈好?”
孩子如实回答,招来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吃的了,还是你妈妈好?”孩子想想也是,她给我买吃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究竟该怎么回答呢?不久,孩子就明白了:谁问就说谁好。于是,孩子还学会了奉承,大人爱听什么就讲什么,不用讲真话。
“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狼来了”的广为人知,使得有些父母至今还在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去要饭”、“让公安局来抓你”等。
婴幼儿正处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恐吓会给孩子的精神带来压力,加剧内心冲突,使其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恐吓也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父母若常用鬼、坏人、狼等恐吓孩子,可能会令他建立条件反射,变得胆小、怯懦;恐吓还会令孩子产生错误概念,在他眼中,“狼”、“要饭的”、“公安局”等都令人恐惧,以后要纠正这个概念可就费时又费力了,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为图一时省事而胡乱吓唬孩子。
“这么大了还尿床呢”
孩子尿床,是因为大脑负责控制排尿的神经尚未发育周全,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这不算是什么大毛病,但孩子的心理负担却很重,他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由此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
因此要是孩子尿床了,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需勤洗床单就行了。切记不要对孩子有任何埋怨,更不要将此事当作笑料到处宣扬。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可能终生感激。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一张家庭教育表,让孩子脱颖而出不再难
叶萱说:“只有妈妈心态够阳光、够积极,才不会把生活的重压转移到家人,尤其是孩子们的身上。那么想要一个乐观开朗肯奋斗的孩子,请务必先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肯奋斗的自己。”很多时候热爱生活,乐观、宽容的对待孩子,你会给他更好的成长。
一、对待家庭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积极的人凑合着过努力经营我命不好我一定要通过提升自己改变家庭的命运我找错人了我错在哪儿了要是我再年轻一点我还很年轻我受的文化程度不高我会不断学习要是我老公(老婆)是……幸福要靠自己平平安安就是一切不断进取才是一切别去冒风险要学会管理风险我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坚持才有希望家人并不理解我我要多沟通让家人理解我我说了多少遍他都不改我要掌握说话的艺术贪财乃是万恶之源贫困才是万恶之本我对钱不感兴趣我的爱好是让钱生钱他总惹我生气我的修养不够我要不断的挣钱(我要追钱)我要不断升值(钱要追我)我年龄大了不想变了我必须更新自己这是一个让我感觉不安的家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二、看待孩子问题的思维方式消极的人积极的人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发火或无奈通过学习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孩子的错这是我的原因造成的错这是我老公(老婆)的原因导致的需要和他(她)沟通了这孩子没救了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我要改变孩子我先改变自己只看孩子的缺点先看孩子的优点孩子不爱学习是没有遇到好老师我需要先变成一个好学的人孩子不独立,太没有主见我应该放手让孩子锻炼孩子性格不好我要提高自身修养不要在家里发脾气孩子心眼小我要成为一个大器的人孩子没有上进心我要成为有上进心的人孩子背逆我要和他成为朋友三、对待孩子学习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积极的人一定要考个好学校一定要找个孩子适合的学校渴望孩子拿第一渴望孩子成为一个喜欢学习的人孩子成绩下降真糟糕我有了发现孩子问题的机会期待孩子学习好期待孩子全面发展孩子的问题是长久的孩子的问题是暂时的多报补习班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关键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学习书本知识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体验孩子比别的孩子差的远孩子的发展空间很大这孩子脑袋空空的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填补头脑的空白孩子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息孩子只要有梦想一切都会好起来我的孩子真糟糕家庭教育要改进四、对待家庭教育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积极的人孩子现在已经不错了眼界决定未来世界,我不能让孩子做井底之蛙只要孩子学习好我就放心了孩子积极进取而且性格好我就放心了我要帮助孩子成长我要作表率让孩子知道我是怎么做的除了学习好我不要求孩子什么我一定要帮助孩子成为精神强大的人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就好了孩子只要爱学习这比上大学更重要我不能让孩子吃苦让孩子有苦的体验才能促进他的心灵成长孩子不能吃亏让孩子知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让孩子将来发大财、做大官先让孩子做好人孩子小不懂事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孩子懂得事理要是我有钱就可以送孩子出国了只要孩子有能力,走哪儿都会被抢着要寄希望于孩子努力通过自己努力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积极人生孩子真让我担心我要多鼓励孩子让他更有信心让孩子更多的是拥有丰满的羽翼,遇到问题家长不要急躁,给宝贝一个成长的空间!
家园共育:别误解孩子的这些行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感觉自己很用心,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孩子胆子越来越小;有时候感到孩子很容易烦躁;有时候明明是挺开心的,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就开始哭闹了;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但家长是否想过,是不是可能走进了一个误区,孩子的这些行为一直被你误解成是”不好”的,才导致困惑。下面列举几种常规的情况(只是挑选部分),也许对新手父母会有所帮助。
01、关于孩子”胆小”
这里的胆小,不是指孩子从小都比较胆小,指的是孩子之前胆大,大些了反而越来越胆小了。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有一个孩子,二岁的时候会用手去抓各类小昆虫,比如蟋蟀、蚱蜢、七星瓢虫等,抓来了还很开心,有一天父母突然发现,这位小孩子三周岁的时候看到七星瓢虫会躲开了,你硬要拿给他,他反而会哭起来。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可能会开玩笑的说,越长越倒退了,小的时候不怕,长大了反而怕了。甚至继续鼓励他去抓,这个时候你去鼓励他,他情绪会越激动。家长就会觉得怎么这么胆小了啊。
其实这个时候对孩子来说是好事,家长不应该这样说孩子,为什么呢,这个行为表明,孩子的认知越来越好了,他知道哪些事对他来说是害怕的,哪些对他来说是安全的。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去”强迫”孩子接触他认为害怕的东西。02、孩子突然”烦躁哭闹”
烦燥哭闹打了引号,指的不是真的因为撞了、摔了哭闹,也不是因为遇到伤心的事哭,那是什么呢?听我慢慢解释,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的三岁之后(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部分),因为3-6岁的孩子是有意识的吸收性心智,3岁后的孩子慢慢会有自主性的意识,会有自己的想法,什么事都想去尝试,有时候在做一件事,但总是失败,就开始烦躁了,甚至哭了。
举个例子,有位孩子刚开始会用筷子吃饭了,但不是太熟练,有时候夹一个菜总是夹不起来,这个时候孩子有可能会就烦躁,甚至哭闹。为什么呢?因为在3岁以前孩子认为自己是”超人”,只要一哭,就会有吃的,会就有人来。但当孩子慢慢自己有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周围的事情不是他想象的这样,甚至有时候会认为自己”好没用”。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很简单,在安全的情况下,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如果不需要,那就在一边看着他去完成,鼓励他。只要传递给孩子”你需要帮助可以找我,我就在这里”这样的信息就行了。其实是告诉孩子,你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会协助你;你不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也会一直陪在你身边,与你一起面对这个世界。这个很重要,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有安全感,他会觉得虽然世界与我之前想的不太一样,但有人会一直陪着我。
切记,别在这些时间批评孩子!
一般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批评教育都是随心所欲的:孩子放学不专心做作业,而是直奔电视机或电脑,家长就开始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
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古人批评孩子也讲时机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新学期,让孩子脱颖而出的20个秘诀
寒假马上结束了,孩子们即将迎来了新的学期,相信很多家长都在忙着帮孩子收心。小编在此为各位家长总结了20个秘诀,助力孩子在新的学期更上一层楼!
1、宽容而温暖地包容孩子
就算孩子犯了错,也要用宽容的心原谅他,用温暖的话包容他。孩子确信得到父母的承认和爱时,才会自己有信心,运气才会发芽。
2、拥有具有信念的教育哲学
害怕孩子落在别人后面,强迫孩子学习不愿学的知识,会削弱孩子的意志。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最重要,找到了就要坚持下去。
3、帮助孩子拥有梦想
父母要帮助孩子拥有具体的未来梦想。孩子拥有了梦想,要引导他们相信这个梦想能实现,这种行动就会赋予孩子进行自我开发的积极“动机”。
4、信任孩子
不管孩子拥有怎样的梦想,都要暂时相信孩子能实现这个梦想,母亲不断鼓励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就会被成长的好运气包围。
5、引导孩子拥有具体的梦想
有了梦想,就帮助他们对这个梦想有一个具体的勾画,围绕这个梦想启发他的具体行动。不要给孩子留下强迫印象。
6、母亲是学习的辅助者
如果想让孩子走运,母亲首先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同读书,拥有可以与孩子共享的经验。
7、忍耐是最基本的内容
不要唠叨,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要为孩子创造能够自觉变化的环境,开心地等待他的变化。就算偶尔孩子做一些不合心意的事,也不妨放任他一次。
8、做话语祝福的传达者
母亲要成为给孩子传达祝福的人。接受“话语祝福”长大的孩子会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机会往往与运气联系在一起。
9、让孩子有目的地旅行
旅行是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旅行孩子能培养自立能力、忍耐力和挑战精神。
10、让孩子独自判断
让孩子独自判断眼前直面的情况是最好的训练。就算无法相信,也要认可孩子自己的决定并鼓励他们。
11、让孩子承受一定的痛苦
孩子感到痛苦时,想去扶他们的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走他们的人生路。告诉孩子人生是独自决定的。
12、眼界放开
树立很大的梦想,让孩子通过梦想独自成长,在广阔的世界成长的过程就能抓住最好运气。
13、不要把父母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父母不要混淆贪心和梦想。不要忘了父母只是孩子实现梦想的辅助者。
14、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靠一个人和力量,决不能得到幸福获得成功。缺乏社会性的孩子既不能取得成功也不会幸福。
15、有时让孩子以失败为目的进行挑战
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告诉他们这只是失误而不是失败,孩子会通过失败进一步拓展自身的视野。
16、懂得享受的人才能成功
为了实现梦想必须经历痛苦,从痛苦中寻找快乐。成功的关键在于怎样享受和忍受困难的过程。
17、训练让孩子区分优先顺序的方法
定下行动顺序是在训练判断力。从小开始让孩子自己选择玩或学习。
18、鼓励比赞扬更重要
赞扬只是评价孩子所做的事情的结果,但是鼓励会增加孩子更好地做事的意志。
19、让孩子很坦然地接受失败
如果已经尽了最大的力,即使失败,也要让孩子满足。
20、鼓起勇气拿起笔
拿起笔以信的方式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告诉他,不管是书信还是邮件都没关系。
请各位家长看看,你可以试着给自己打打分,如果你能做到的超过15个,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不错的家长,如果成绩不理想,就得好好努把力哦。
对于老师同样有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