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语的形式很能被幼儿喜欢
发布时间:2021-03-08 幼儿园说课稿我喜欢的动物 幼儿园谜语说课稿 幼儿被拐故事 刚开学不久,凯凯就从家里带来一本谜语书,我们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猜谜语的游戏。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直直地盯着我看,很有耐心地等待我念谜面。猜谜语,其实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对某种事物的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猜谜活动前,我先在日常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让幼儿熟悉一下,了解了它的特点,使其对所猜的谜语有个概念性的印象,这样在游戏时稍加引导回忆就可以了。我越来越发现进行猜谜的好处。第一:幼儿能安静地聆听老师、同伴的讲解,注意力比任何时候更为集中。我班有部分孩子的倾听习惯还不是很好,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比较懒散。但是在猜谜活动中,他们基本能全神贯注地倾听谜面,并且积极开动脑筋,努力想找出答案。第二:幼儿在对事物特征的观察更为仔细,形象思维和联想思维也渐趋形成。通过谜语活动,有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关注身边的事物,如看到铅笔时,会说:细细的,常常的,可以用来写字等,虽然只是浮在表面的东西,但是孩子们已有这方面的意识了。第三:幼儿在猜谜正确后,感受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当然,猜谜活动应在幼儿具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谜底应是幼儿熟悉的,谜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显而生动的,用的比喻应和谜底实物相似的。猜谜活动,不仅益智,而且又有趣味性,随着幼儿只是经验增长,还可以让幼儿根据事物的特征编创谜语,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的能力了。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户外活动中,幼儿喜欢被击中
本应是躲球的幼儿,今天抢着向滚球者凑去,希望被击中。滚球者轻而易举地击中了他们。被击中的幼儿开心地大叫:“碰到我了,换我滚球了。”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过了一会儿,有些幼儿也发现了问题。滚方的黄讯说:“你们都围在我前面干嘛,往后退。”于微说:“我想被你打到。”琳琳说:“我要当滚球的。”黄讯抱着球说:“你们退回去,要不我不滚了!”“不滚你就不要参加游戏。”幼儿为此争吵起来。我来到他们中问:“大家都想滚球,你们想想怎样的人才能滚球?”“玩得好的。,”我又问:“怎样才算玩得好?”经过了一番讨论,幼儿一致认定:被打中的幼儿要停止游戏,没有被打中的才算玩得好,可以去滚球。这时文其提出了异议:“滚球的只要两个.中间人那么多怎么选?”有的说:“那就打到剩下两个人为止吧。”可有人不同意:“那么多人,要打多久啊?”幼儿陷入了沉思。我启发他们想一想玩过的游戏里有什么好办法,幼儿想到了“锤子、剪刀、布”“手心手背”和“点脚”等方法,我同意他们按自己的想法玩。
幼儿都愿意成为游戏的中心人物,在他们眼里做某事的人越少这件事就越重要,而且他们也愿意轮换角色进行游戏。这使他们玩到后来都想去当属于少数人的滚球者。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则,游戏将无法正常进行。我耐心等幼儿对现存问题有了足够的体会和认识后,在他们最需要帮助时提出了质疑,并通过带有导向性的追问让幼儿想出了新的游戏规则――“玩得好的才能滚球”“没有被打中的才算玩得好,可以去滚球”,把游戏引向了正轨。玩法因幼儿“怪招”花样迭出。
林杰和苏珊配合默契地滚动着球追击中间的幼儿,滚了一会儿,林杰站起来用双手将球抛出,大叫:“空中飞球。”抛了一会儿又将球往地上一摔让球弹跳着去击中间的同伴。变化无常的球让场内幼儿兴奋极了.欢快地或蹲或跳或侧身,灵活地用各种方法躲球。这时苏珊受到了启发,左顾右盼一番后,拿起放在旁边的一顶太阳帽像玩飞盘一样扔了出去。见此,我立刻从器械室搬来了一些体育器械,放在场地四周。晓涛组的幼儿首先发现了,他到篮子里挑了一个布飞盘;晓杰组的幼儿选了跳绳,手持绳的一头抖动着去够中间的同伴;刘易组拿了两个大绒球一会儿同时投出,一会儿轮流扔出……躲的幼儿动作也随之丰富起来,时而起跳,时而闪身,时而蹲下.时而侧跑……游戏就要结束了,幼儿却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开心地说:“今天真开心,下一次我们还要这样玩。”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教育随笔:你的画我很喜欢
今天一大早,在一声声的问候中迎来了那些调皮可爱的孩子们。
随着问候声,婷婷来到我身边,给我张折叠的纸,“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房子,送给你。”我打开一看,是一只用铅笔描了一下的小房子,没有涂任何颜色。我知道她是因为前段时间可可画了两张画送给我了,所以她也要送张画给我。为了给她面子,我收下了并谢谢她,她问我:“老师,你喜欢吗?”“喜欢啊”,“那我明天再给你画。”我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想了一下,还是说:“好的,不过要是能涂上点颜色就会更漂亮,老师会更喜欢的。”“恩,我会的!”她一蹦一跳地去自己喜欢的区域里玩了,留下我在那里为难:怎么处理这画呢?扔了?不行!这会伤了她的心;贴出来?又没有任何颜色和美观可言。我想,还是把她叫来,说:“要不你现在把这小房子涂上颜色吧?”她爽快地答应了,拿着画走了。
事实上她画的画实在不太美观,我说喜欢是违心的话,但我想,孩子的付出孩子的心意应该得到肯定得到保护!孩子的心很脆弱,如果她的付出一直被视若无睹的话,深深地把自己包起来,会觉得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比较安全。
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少有孩子能送出真正能让我们喜欢的需要的礼物,不过,我们作为教师,就算不喜欢也会装出喜欢的表情,只为了让孩子的心意得到安慰!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爱孩子
多年来,我都认为自己深爱着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认真组织每一个教育活动,教他们很多知识,希望他们每天都有进步。虽然有时候会很严厉,使孩子们很不情愿,但我总是固执地认为是为他们好!
直到有一天,跟孩子们的一堂户外活动课后,让我开始反思,开始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了改变。
那是一堂户外活动游戏“赶纸足球”比赛,我先将游戏玩法和规则跟孩子们讲明白,并且也做了示范,可孩子们还是不太明白,于是我就加入其中,成为了孩子们队中一员,跟孩子们一起拼命奔跑、抢球、赶球,当球进时,我跟孩子们兴奋的拥抱在一起,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玩的特别放松特别开心。看到孩子们脸上喜悦的表情,我能感觉到孩子们一下跟我的距离拉近了。
我突然想起了以前我的严厉,想起了我阻止孩子们玩打闹游戏时他们失望的表情。其实,孩子们所需要的很简单,就是快乐!这种简单的爱,就是需要老师放下成人的架子,跟孩子们融在一起,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爱他们!
午饭前的猜谜活动
午饭前,我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以智力游戏、口头游戏居多。
如“我的飞机开始飞”、“数面包”、“静静听”等等。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游戏,但是时间一长,就没了兴趣。
往往是游戏进行到一半,很多幼儿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
分析、思考这个现象后,我又进行探索和尝试,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
大班的孩子都很喜欢探究秘密,也很喜欢挑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果将知识直接告诉他们,他们可能不会有太深的印象,而设置一个谜语让他们猜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尝试着利用猜谜语这个形式,给他们提出一个挑战。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猜谜语,孩子通过探究获得了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在猜谜的过程中,孩子获得的经验远远大于谜底本身,尤其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观察力也有所提高。
谜语是智慧的结晶,在猜出谜底后,我还鼓励大家一起学会这些谜语,回家考考爸爸妈妈。
午饭前的猜谜活动,让孩子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加强了班级的常规,真是一举多得。
教育随笔:孩子都喜欢被表扬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作为教师,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
记得一堂美术活动,班级里面的轩轩小朋友也拿起笔来画画了,虽然画的没有边上的小朋友好看,可比其他以前的样子已经好很多很多了。轩轩是个调皮的小男孩,上课总hi摇头晃脑的从不听老师讲。这次,我见到他拿起了笔,马上鼓励他说:“今天轩轩上课真认真,瞧他都已经想好要画什么了!待会等他画完了,老师要给他贴个大金奖!轩轩,要继续认真哦!”他听了我的话,马上点头答应。最后轩轩终于交出来了一幅“史上最完整的画”!他也满意的贴到了大金奖!
我想我们只有用真诚来鼓励和助孩子,才会让他们进步、让他们走向成功,但是我们也应该允许他们失败。同时,不要忘记留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在我们的掌声中走向成功。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新学期伊始,孩子脸上有的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有的是初来乍到的羞涩。面对他们,教师们亲切地送上柔柔的微笑和暖暖的拥抱。“我们爱孩子,也同样希望他们爱我们。”是啊,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来实现的。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可以说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你是幼儿喜欢的老师吗?如何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呢?本期“特别策划”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每个教师都想成为幼儿喜欢的教师。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特征呢?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是否就是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太原市71名幼儿园教师和58名幼儿作了调查。
我们对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请教师“列举至少六个你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对幼儿采用访谈法,设计了一些简单、具体的问题,如“你喜欢哪个老师”“你为什么喜欢她”“你觉得她怎么好”。
教师与幼儿给出的回答多为具体特征,笔者将其整理概括为五大方面:性格因素(如活泼、爱笑、温柔),外貌因素(如漂亮、年轻、嗓音悦耳),生活照顾因素(如像妈妈一样、悉心照顾饮食及睡觉),认知因素(如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和交往因素(如鼓励、尊重)。
一、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交往因素”(占34.8%)和“性格因素”(占34.1%)是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他依次是“外貌因素”(占18.5%)、“认知因素”(占6.4%)、“生活照顾因素”(占6.2%)。而在幼儿心目中,“交往因素”和“生活照顾因素”占同样的比重(33.3%),“认知因素”“陛格因素”“外貌因素”则各占23.2%、5.8%和4.3%。
对比发现,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除“交往因素”相符,其他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师心目中,自己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师幼关系是让幼儿喜欢的关键因素,这符合“尊重孩子”“增强自身的榜样作用”的理念。而幼儿在偏重“交往因素”的同时,也很偏爱教师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这提示教师要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来交往,还要将他们当作“不平等的人”来照顾。
教师和幼儿在“认知因素”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如今的孩子具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但有一部分教师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不同年龄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小班幼儿更喜欢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体贴的照顾,单“生活照顾”一项就占到60%。帮助小班幼儿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关键,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小班幼儿时应以照顾为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到中班阶段,幼儿对上述五个因素都有所关注,特别是对“交往因素”的关注度有所上升,而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则有较大比率的下降(以上两项均占33.3%)。另一个较明显的变化是他们对“认知因素”的关注度有较高提升(占23.2%)。这是因为中班幼儿对环境已适应,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交往和认知的需求更高了。
大班幼儿各种需求的分化更加明显,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已降至20%,认知需求和交往需求则各占25%和35%。教师应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一定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当然这些准备离不开师幼之间的良好交往。
三、男女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在男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交往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7.5%,其次是“生活照顾因素”(31.2%)、“认知因素”(25%)、“外貌因素”(6.3%),他们对教师的“性格因素”似乎不在意。在女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生活照顾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5.2%,其次是“交往因素”(29.7%)、“认知因素”(21.6%)、“性格因素”(占10.8%)和“外貌因素”(2.7%)。对比来看,男孩更注重“交往因素”,女孩更注重“生活照顾因素”,而他们在对“认知因素”的关注程度上并无很大差异。
四、建议
幼儿最喜欢的教师特征是“生活照顾”和“交往”,而教师认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并能与幼儿良好“交往”。相符部分说明教师正确理解了幼儿的需要,而不相符部分正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另外,教师的“性格因素”受幼儿的关注度虽然比较低,但不能被忽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教师榜样这一“潜在课程”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在小班,应更多地给予幼儿生活上的照顾,让他们有安全感;到中、大班,则应多与幼儿交往,促进幼儿获得情感、意志、道德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应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既然男孩更喜欢“交往因素”,教师就可以多在交往中传递信息,锻炼他们的能力。而对女孩,教师应通过生活照顾使她们获得安全感并由此信任教师。同时,由于女孩更注重教师的“性格因素”,所以教师可以更多地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感染、教育她们。
做一个幼儿喜欢的老师
爱,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个转身就能忘记,而唯有老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藏在心底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宽广的胸怀爱每一位幼儿。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而老师也同样渴望得到幼儿的爱。
要想得到幼儿的爱,就要成为一名幼儿喜欢的老师,要想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那么我们决不可凭着自身地位的天然权威性,而高高在上,经常命令或指令幼儿,而应经常倾听幼儿的意见,可以与幼儿共同商量一些班里的事情,如每周五评小金花,我总是把评的机会交给幼儿,让他们积极发表意见。每次我报到一个幼儿的名字,都会让全班幼儿先来说说这个小朋友这个星期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进步?等部分幼儿发表完意见后,我们就举手表决,超过半数的我们就给他贴上小金花,不到半数的我们就鼓励他(她)下星期努力。除了评小金花外,还有选小组长、大组长都是听取全班幼儿的意见后再决定人选的,这样很好地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也促使了幼儿继续努力。当幼儿犯错误时,我们不要以高于一等的身份去责骂幼儿,而要多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及幼儿间互相评价。当老师犯错误时,我们也要勇于在幼儿面前承认错误,也欢迎幼儿对老师进行评价。如:有的时候老师批评错了幼儿,我们会在全班幼儿面前跟这个小朋友道歉,请他(她)原谅。这样幼儿知道了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使幼儿懂得了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勇于承认,马上改正仍旧是好样的。只有这样,幼儿才敢与老师接近,敢于在老师面前畅所欲言,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成长,幼儿会很自然的去亲近老师,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
要想成为一个爱学生更让学生爱的好老师,要拥有博爱之心,理解之心,尊重之心,责任之身。在教时应该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以达到不教的最终目的。
教师是阳光,孩子则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我愿化为温暖的阳光,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光明,让他们为大地增添更美的风采。
喜欢搂抱幼儿的小淘气鬼
喜欢搂抱幼儿的小淘气鬼
景建新,性别,男,年龄2周岁半。大眼睛,小嘴巴,个子有点矮小,是托班今年刚刚招收的新宝贝。
别看建新个子小,惹事却不少,从入园第一天就被老师们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原因嘛,很简单——那天建新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下掐哭了三个小朋友。且不等老师开始说他,建新小手一摆,小嘴一撅,一句“不掐了。”说得到也干脆利落,但只要你稍微放松“警惕”他又故伎重演,这是让你哭笑不得。
这几天,我发现建新不在掐小朋友了,但开始搂抱小朋友,搂得特紧。你刚制止一会,一眨眼他又开始搂抱小朋友,好像不搂抱别人,他自己觉得怪难受似的,真有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通过和建新奶奶的谈话,我终于明白了原因。原来,孩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很少与外人接触,每次睡觉得时候,奶奶总是把他搂的紧紧地,生怕孩子冻着。孩子是在模仿奶奶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寻找一种安全感。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们及时地组织了角色游戏《小宝宝睡觉》,通过游戏生动地向幼儿展示了搂抱睡觉的坏处,在游戏中,每位幼儿都得了亲身体验,当建新要搂抱小朋友时,你只要一提《小宝宝睡觉》,他的手就会松开。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现在年龄太小,模仿能力却极强,甚至是成人无法估量的,有时成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做出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掉的。
我相信,经过我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淘气鬼一定会改掉他的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