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年轻不言失败,有梦总会飞翔

发布时间:2021-03-01

幼儿园梦教案。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年轻不言失败,有梦总会飞翔”,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们可曾,关心过幼儿教师?

我曾经说过,我不会沉沦。当北去的列车缓缓驶出北京站,当从小就梦想的、伴我走过七个年头的城市离我渐行渐远的时候、当心酸的泪水滑落的瞬间,我就暗暗下了决心。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被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推荐为县人大代表。我的幼儿园也被评为优秀幼儿园,是为了表彰我们在幼儿智力开发和潜能培养方面的成绩,当然,我是学习师范专业的,有这方面的能力。不过,我也要感谢那些在我成长的路上给予我帮助和希望的人们。

回家乡办幼儿园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北京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工作,自己很努力,经常加班到深夜。我敢保证,我所做的工作比同期进入公司的很多女同事都要多,要重。但是,加薪、升职却都与我无关,自己很灰心,这么努力,还是不被人欣赏。终于有一天,当一个比我晚进公司两年的女同事被提拔以后,我不再选择沉默,我炒了老板鱿鱼,同时也“炒”了我喜爱的北京。在北京工作的这三年成了我难以抹去的痛苦的记忆。

办学的想法是我在回家的路上决定的,其实想想,在北京工作的三年也不能全怪公司,我自己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老板所说的综合素质,我确实和其他的同事没法比,他(她)们都来自城市,从幼儿园开始就受很好的教育,因为是学习师范专业的,我自己也知道,幼儿智力以及潜能的开发是多么重要。于是我做了决定,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奉献给家乡,同时,也不要让孩子们重蹈我的覆辙。今天我成功了,或者说我做到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要感谢人太多,感谢挫折让我坚强,感谢冷嘲热讽让我变得执着、淡然。

感谢或许是气话吧,不过,确实是挫折的经历让我坚强,确实是很多人的帮助让我有不灭的希望。两手空空的我回到家乡,只有奉献家乡的梦想和一套自认为可行的教学方案。先是跑教委,审批手续非常繁琐,而且,整天看不到好脸色,求人办事难啊!最大的难题是经济,没有钱,只好向父母和同学暂借了一点,好歹是把校舍的问题解决了,这时候才发现,手里的钱所剩下不多了,很多幼儿园的教学用品、教具、玩具等等都还没有开始买,自己却到了求借无门的地步,愁的我几天几夜没有睡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样拖了一个月,我几度想放弃。这时候,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同学打来电话,帮了我的大忙,后来我想方设法凑了一点钱,最终把所有的教具买齐了,困扰我的难题终于解决了,让我长舒了一口气,总算让囊中羞涩的我把幼儿园办成了,开启了我的寻梦之旅。

想想现在的成功,又想想当时,是怎样的无奈和无助啊!一切都过去了,其实一切又刚刚开始。成之淡然,失之坦然。因为年轻,我们无惧,有梦总会飞翔。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好的准备会让孩子有更好的人生起步-致年轻的父母


在小朋友还处在幼儿阶段时,教育问题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阶段。因为从小良好的教育氛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二年级孩子家长的经验分享,学习一下吧!

【家长分享】

我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孩子刚从幼升小的时候我也很迷茫,平常没什么时间陪他玩。晚上回来要督促做作业等。感觉教育力度不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我老觉得我孩子会在以后竞争不过他们。

暑假的时候我带他去玩。和他深入交谈了一下。发现兴趣还挺多的。后面就开始找培训机构给孩子。去了几个。发现效果都不是很好。太刻板和机械化了。孩子不是很懂。很快就失去了兴趣了。感觉在消磨孩子的兴趣和耐性。同时对家长来说也挺浪费钱的。

5.1的时候带着孩子去厦门科技馆玩。发现也有课程。还以为就是科技馆那样的地方。然后有免费的试听课。给孩子报了个机器人的试听课,发现回来以后立马叫我给报了班。从最简单的编程组装开始学。至今学了快5个月了。都没放弃。中秋来台风的时候闭馆了孩子还在家闷闷不乐的自己组装。

现在孩子在数学方面和别的孩子比已经遥遥领先了。讲道理,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成功引导孩子兴趣的机构才是好机构啊!

看了以上的分享,各位家长是怎么想的呢?小编倒是觉得,这位家长说的很有道理,兴趣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找不到好的引导方式,兴趣最后也会失去。所以,各位家长在引导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找对方式哦!

育儿知识:给孩子失败机会


育儿知识:给孩子失败机会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许多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孩子放弃,因为父母们认为,这时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

但英国人麦克夫妇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常常会让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麦克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的艰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麦克的儿子查理就是这样长大到10岁的,如今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东西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着麦克的腿,不愿和妈妈回到客厅去。见此情景,麦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查理,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查理挺听话,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如果换成是我们,大概早已经把孩子抱走了吧!可麦克没有制止他,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这种工作,一直站在旁边,笑着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

开始时,查理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查理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笼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抹干。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这不过是小儿科,比较危险的是烧水。

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得滋滋响,麦克用一块手巾垫在手下,把壶拿了下来。

查理也要做。那时他4岁,对于他来说,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不但可能烫到手,还可能会把整壶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积烫伤,甚至由此引发生命危险。麦克知道,查理对已烧开的水壶很感兴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说的那样,不让查理接近水壶就行了。可是,他能保证查理在自己视线之内,不动那装满了开水的水壶,但谁又能保证,查理在大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去动那个水壶呢?因此,麦克决定,教查理正确的拿水壶的方法,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危险,并具备躲开这种危险的能力。

他把水壶里的水换了温水。

告诉理查,水开时的水汽会把水壶把蒸热,所以要垫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热,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下来。第一次尝试时,半壶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温水,所以只不过烫红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麦克说,"你需要用两只手。"

说完,麦克又为他换了壶温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壶了,"查理胆怯地后退着,"我知道,这很危险,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试一试,你有这个能力。"麦克鼓励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麦克的指点下,查理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麦克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他成功了,因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6-12岁男孩总会出口伤人


说男孩出口伤人,其实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让人不能接受而已。确切来讲,这也是男孩与女孩的一个很大区别。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妈妈新买了一件红色的外套,她兴高采烈地向孩子展示,并询问孩子们的意见。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都不喜欢妈妈这件外套的颜色。然而两个孩子给妈妈的答案却截然不同。

女儿这样对妈妈说:“妈妈,我觉得这件衣服的样式挺好的,如果它的颜色是米黄色就更好了。”

但儿子却直截了当地告诉妈妈:“我觉得这件衣服不怎么样!”

看,这就是我们率直的男孩。用我的话说就是,他们说话从来不会拐弯。其实,除此之外,它还体现了男孩的一个缺点: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们都知道,诚实是孩子的一种优秀品质,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鼓励他们。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表达的重点,这里的重点是男孩的表达方式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担忧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儿子一直用这样的方式与别人沟通,那他会不会因此而伤害到别人,或者使自己的人际关系陷入危机。

但遇到上面事例中的那种情况,我们还不能直接反驳男孩:你什么眼光呀,我自己就是觉得它好看。因为家长的这种反驳向男孩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眼光。这会使男孩陷入一种不安全和糊涂的状态。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练习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不喜欢红色,我更喜欢你穿米黄色的外套”、“如果这种样式的外套变成米黄色应该会更漂亮”……这种练习做得久了,男孩那种直率的表达方式一般都会发生改变。

育儿心得:让孩子插上爱心的翅膀飞翔


育儿心得:让孩子插上爱心的翅膀飞翔

掐指算来,儿子进入xx市第一幼儿园已经将近两年了。作为家长,从儿子刚入园的哭啼不断,不会自己穿衣吃饭,到如今每天开心的步入一幼大门,学会了画画、唱歌、表演,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孩子每天快乐的表情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幼儿园老师在其中凝聚的心血。

陶行知曾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中五班每天的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创造了一个充满爱的小家庭,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多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但进入xx市第一幼儿园后,孩子在这一方面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老师的悉心教育下,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重阳节给爷爷奶奶端上一杯茶的活动,让儿子有了尊敬老人、善待老人的思想启蒙;通过1元钱爱心捐款,让儿子从小有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理念渗透;通过“三八节”给母亲送上自己的涂鸦画,让儿子有了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道德熏陶;班主任干老师更是将自家的小玩具送给儿子以教育他要养成懂事的好习惯……现在儿子小小年纪已经懂得了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要主动的去照顾关爱别人的良好意识。

是幼儿园的老师,在润物细无声的活动中,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朋友,爱所有身边的人。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儿园老师的爱的教育,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老师的爱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现在,孩子也已经插上了爱的翅膀,相信他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

你若不教育孩子总会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我看电影的时候,偶尔会碰到这样的小孩,在电影开始后,静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开始满场乱跑。而做父母的呢,也不出声制止,就任由孩子在电影院吵闹,蹦跶。

同学给我讲过她遇到的一件事情,她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同学朋友送了很多礼物。有朋友送了一个花生的音乐盒,精致漂亮极了。刚拆开,被一起来的表妹看到了,5岁的她很喜欢,就直接张口问她要。同学不是很乐意,怎么说也是朋友送的礼物。可是她不给,表妹就又哭又闹,有趣的是同学妈妈的态度,她很大度,很宽容地直接把礼物送给了表妹。理由是她那么多礼物呢,送一个给表妹又无妨。

肯定有人会不以为然,理由也能找出一大堆,“孩子淘气是天性啊,活泼点才惹人爱。”“亲戚家的小孩,给她又怎么了”……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态度总是宽容的,心软的。他们理直气壮地说:”他还小,不懂事,你就让让他。“

所以,小就成了天然的护身符,自带有理光环(我小我有理),就可以不懂事,就可以被原谅。

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小,爱玩,爱闹是天性,但也因为小,他们对于是非对错,并没有成人那么清楚明白。他们会凭着天真的本性做事,没有父母的引导教育,这些本性导致的后果,有些在成人眼里无伤大雅,如电影院里跑跑,拿走姐姐的礼物……有些则可能导致很严重的伤害。

新闻中曾经报道过一件事: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10岁男孩,一气之下用小刀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致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经消防大队紧急出动后才将人安全救下。面对警方的询问,小孩说,“我当时在看《喜羊羊》,外面钻机打墙的声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绳子割断了。”更扯的事儿还在后面,孩子的爸爸在赔偿的时候,只赔了一!条!安!全!绳!

呵呵!别再拿“小”说事儿了,每个熊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熊家长。他们的熊行为,都是家长放任的结果。

有个很旧的故事

一个母亲在网上发帖说:在餐厅吃饭,就因为儿子稍微调皮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得她现在还在发抖。

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到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后因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别人把手甩开后,动手打了这桌的人,结果被回打了……

这个母亲愤愤不平的点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调皮点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他小,可做妈妈的你还小吗?你难道不知道约束一下自己孩子的行为吗?

孩子再小,总是要长大的。做家长的现在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权利,以他小的名义原谅他,甚至要求别人原谅他。那么,有一天,当他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总有人会代替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时候不会后悔。

孩子长大了就好了/懂事了

我相信还会有很多家长会说类似于“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的话,孰不知,在溺爱和错爱下的孩子,长大同样不会被社会所“原谅”。

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却走路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后来他被父母送到英国念高中。有一次回国,他给我们讲了个经历,却对自己感触很深。原来他假期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于是被解雇了。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为迟到所受到的严厉惩罚,竟是丢了饭碗。而最令他醍醐灌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

在中国式教育的娇宠之下,让学生罚站也如走钢丝,迟到自然可以逍遥法外。但多年以后,因一种积习所引发的重创,这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记得多年前,当班主任,处理过一起校园单车失窃案,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主演就是班上的一个熊孩子。单车物归原主后我将他和他的家长叫来,准备和犯错的孩子和家长好好聊聊,他的父亲却说:“我们家不差钱,孩子就是一时贪玩,说多了会伤害他的自尊。”也许,这位天真的爸爸认为,有钱即不算窃,贪玩就不犯法。如果有一天,比尔盖茨突发奇想去难民营行窃,那就只能当做过家家吗?

其实,我只是想叮嘱一句——孩子,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校园之外没有温室!请记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你!

是的,亲爱的孩子,老师是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家长,你可以原谅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孩子的成长没有儿戏。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无论是谁问起我的职业,我都会骄傲的告诉他,近十年了薄弱的收入,不被人理解的委屈等等都没能改变我的幼教情缘,因为我心中收藏着一份沉甸甸的爱。

可爱的儿子已经5岁了,很帅气,但是做起事情来总是缺少自信,我也知道这与我有着很大的关系,我能允许别的孩子犯错,并且能耐心的指导别人家的孩子改正“错误”可是我对自己的儿子总是那么严厉,总是把期望设置的很高,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而不是“神童”儿子只要做得不如我意,我就开始严厉的教训儿子,久而久之儿子对自己总是怀疑,并且一点也不自信,有一天早晨,儿子早早的起床了,洗刷完之后坐在了学习桌前开始了画画,画了一段时间,终于画完了我无意识的看了一眼,好像画的小熊猫吃竹子,儿子见我看了一眼,就问我:“妈妈我画的好吗?我随便说了一句:好,但是没有人家别的小朋友画得好,儿子低下了头,吃完饭后跟我来到了幼儿园里只见儿子拿着画赶到了教室门口,这时候,有一位小朋友说,正基,我可以看一下你的画吗?儿子突然的一个动作让我恍然大悟,他把手背在了身后,并且低着头对人家吞吞吐吐的说:“我我画的不好,并且边说边在身后捏成了一团。

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把这几年来训儿子的话想了一遍又一遍,我偷偷跑到办公室里哭了起来,真的不应该那样对儿子说:“因为对孩子的打击很大,顿时发现自己错了,话说了,却收不回来,等中午回家后正式向儿子道歉了:“儿子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老拿你和别人比,原谅妈妈好吗?

儿子笑着说:“妈妈没关系,我是小小男子汉,我会很勇敢,我不怕的。

允许孩子犯错,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摆正期望的天平,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尝试,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锻炼驱除孩子心中的自卑和阴影。

把失败的权利交给孩子


把失败的权利交给孩子

告诉孩子:你可以失败

您不应该说:这次期末考试你一定要考好,再考砸了,你就别想上学了.

您应该这样说:孩子,放松些,考试考的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尽了力.

您不应该这样说:儿子,明天的比赛一定要拿第一!

您应该这样说:孩子勇敢一点,失败了也没关系,不就是一次比赛嘛.

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做父母的,往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天天在孩子耳边念叨:成绩要好呀,要努力呀,不能掉队呀。一到考试的时候,更是比孩子还着急,不厌其烦地嘱咐孩子一定要考好,不许失败。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真的对孩子有害无益。没有谁能事事成功的。也不是任何事一次就能做好的。

孩子只是孩子,他没有生活的阅历与应验,他还处在人生中最初摸索的阶段。他有权利失败。

哪个做父母的不是在磕磕碰碰中走过来的?那么,也请宽容孩子吧.把失败的权利还给他们.允许孩子失败,就等于是给了他锻炼自己意志力的机会,也给了他增加自己阅历的机会.

其实在生活中,让孩子适当的承受一些失败是很必要的.作为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失败的可能,失败并不可耻,更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敢面对,不去改正不足.

父母要有"失败即教育"的意识

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往往是只看到了失败的一个方面,把它看成是丢脸的事,却忽略了失败的价值和意义.

父母应该有"失败即教育"的意识

孩子失败了,但是他获得了"痛苦的体验",将来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同时,他也有了挑战困难的契机.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自身,慢慢成熟的过程.他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

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脆弱的心理会渐渐定型,有一天当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时,会惊慌失措,甚至一蹶不振.

人生缺少了磨练想取得永久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做一些事情,在失败的磨砺中,锻炼出胆量,摸索出经验.

有时父母就算知道孩子成功的几率很小,也要让他做做看.

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生活中父母常为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担心,着急,害怕孩子下次再犯,有时就忍不住地警告孩子:"你到底要这样失败多少次?"可是父母是否想到,给孩子"不许失败"的压力,孩子的心理负担会更重,情绪也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但不能够从失败的状态中走出来,甚至更糟.

运动心理专家有这样一个发现:在重要比赛时刻,如果一味地给运动员施加压力,不但不能鼓舞土气,反而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水平.但是,如果将很重要的目标简单化,淡化比赛的紧张情绪,那么运动员就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很容易发挥正常水平甚至超常发挥.

同理,在关键时刻,我们也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

孩子在考试或比赛之前,不要催着孩子去学习,可以他们适应的看看电视,跟别的孩子玩耍.也可以带孩子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跟孩子聊聊天,表现出对考试或比赛结果不在乎的态度.尽量让他们脱离紧张的气氛,调整好状态.父母的这种态度会让孩子心里轻松起来,并大受鼓舞.压力释放掉了,真正的水平才能发挥出来.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失败,也跟父母施加太大压力有关.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不应该劈头盖脸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是人人都可能碰到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勇敢,聪明的人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这其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效应: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那么请你也给孩子这份信任吧.

年轻父母,你焦虑孩子成长吗?


于杭(化名)的工作很忙碌,她查了一周的行程表,只能拨出一个午饭的时间接受采访。这样的工作强度到了周末也不停歇,自动转为育儿频道。周六早上要带着4岁的孩子从北京的西四环开车到东三环外上雅马哈音乐课,中午在车上睡一个半小时的午觉,下午继续上美吉姆的运动课和艺术课,如果是不上艺术课的下午,孩子就要去上范阳画室的绘画课。周日上午要学一个小时的太极拳,下午全家到郊区租种的农场种地。虽然于杭自己也认为周末的早教课程在所有参加早教的孩子里面算多的了,可是她并不认为这是盲目。她告诉记者,孩子周末的繁忙行程,是根据“自己经济情况和孩子的接受情况综合判断”。

育儿焦虑的源头是亲子之爱。在近代,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和市场专业分工的细化,各种针对孩子能力开发的市场产品多样化,给亲子之爱增添了新的内容:培养理想化的完美孩子。当这个伴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被商业力量催生出的豪迈理想,与生育低潮导致的“一孩家庭”结合时,亲子之爱的负面效应被放大了。在商业力量和生育低潮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一代过度焦虑的父母。

“独一代”和“独二代”同堂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它创造了减少相当于一个欧洲人口的控制奇迹,也创造了1。6亿左右的独生子女。至今对这一生育政策的社会评价,多集中在新生儿减少造成的人口红利降低、社会结构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等经济、社会问题,但如果结合成熟工业社会的心理学研究,可能会发现,当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成为父母时,他们所经历过的育儿模式,会对他们今日的育儿心理产生强大的影响。

国家人口计生委前主任张维庆曾表示,“十一五”时期(2006到2010年)中国面临着第四次生育高峰。这一次婴儿潮从2005年开始,大约将到2015年后结束。相比前几次婴儿潮,这一轮新生儿高峰在绝对数值上并不引人注目,但特殊之处在于,父母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出生,这正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起点。这意味着,中国的家庭结构中,第一次普遍出现了两代独生子女同处一室的局面。

在父母的保护下,几乎未经风浪的“独一代”们,因为育儿,要经历一个严重的经济危机的考验。根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除了香港澳门外,白领收入最高的内地城市是上海:5550元/月,北京白领的平均收入为5200元/月。在CPI指数连年上涨的情况下,白领的平均月工资仅比2007年上涨200元左右。我们姑且以这个不太准确的平均数据作为基础,来计算一下育儿在这些年轻白领父母的家庭开支中占据的比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青年研究》曾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这可以说,抚养子女的总经济成本是惊人的。但是这个成本计算却被舆论认为低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养儿成本,如果算上孕产期的支出以及从孩子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孩子成年前的总成本估计要达100万元。一个数据经常被用于描述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36。7%。但对一个生活在北京或上海的白领家庭,一个孩子的增加,每个月单奶粉费就要达到上千元,可以立刻让我们在恩格尔系数上的社会进步消弭于无形。

不管是从育儿的经济成本,还是从和上一辈的感情联系来看,让老年人帮助育儿都成为城市白领普遍采纳的一种方式。按照一项在线数据的调查,尤其在北京上海这样消费成本居高不下的超大型城市,老年人帮助育儿的家庭占到70%~80%。

三代同堂,其中两代都是独生子女,这是中国目前比较特殊的家庭结构。从好的方面看,两代人共同养育孩子,这有助于育儿的安全和健康,以及整个家庭财富的增长。但这种模式在积累两代人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两代人的焦虑――它们将共同作用到对同一个孩子的养育过程中。

紧缺之困

“独一代”的父母,和“独二代”的孩子之间相差了约30年。在这30年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资源的种类与分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生产,喂养,上幼儿园,上小学……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育儿链条,但如果再循着传统的路径走,会发现意想不到的阻力。

孙杨是北京人,受过高等教育,在一家颇有声誉的传媒公司上班,不是举目无亲、全无资源,但当她从2010年开始怀孕后,她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焦虑感。

孙杨和丈夫遭遇了育儿链条上第一环的资源短缺。以协和医院为例,“产科只有一、三、五开诊,而且每天只有5个号”。孙杨的丈夫马宇驰对记者说。资源的绝对短缺,还在网上催生了协和医院产科挂号攻略这类信息指南。“那些早就等在大厅的人是前一天晚上医院下班后就去排队的,每人按先后顺序给一个排队的号,然后不能回家睡觉,因为整晚隔些时候就会有人出来点名,不在的人就被划掉了。像马宇驰那样第二天早上才去的,不管多早都是连进大厅的资格都没有。”孙杨对记者说。马宇驰为此开了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微博,他说:“我觉得我们就是现在最典型的父母,城市里长大的‘80后’、独生子女、有一份收入还可以的稳定工作,如果我们生孩子都这么难,北京城里那么多外来打工的,可怎么办?我开一个微博是想跟朋友们交流、分享我的心情,也想记录整个生命诞生的过程。”

如果把育儿焦虑症的爆发点分为几个阶段,生育难不过是第一个门槛。婴儿潮通常被用来解释――70年代生人的平均生育年龄推后,导致与“80后”的生育高峰出现了重叠。但这种解释可能夸大了生理上的不可抗因素,而掩盖了我们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实际上,产科挂号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的产科大夫严重短缺。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王琪告诉记者,作为医疗纠纷的重灾区,产科工作辛苦,风险较大,而待遇却很低。产科医生24小时接诊,夜里常被叫起,精神长期紧张,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导致产科医生流失严重。一些大型三甲医院产科床位不足40张,有些甚至与外科共用手术室。由于高级人才短缺,很多医院产科缺乏处理疑难杂症的经验,不愿接收危重病人。于是,大量产妇集聚专科医院,出现了就医难。

相似的情况出现在育儿链条的下一环。2007至2009年,北京市的新生儿有41。575万人。他们将从2010年开始陆续进入幼儿园。而从2009年北京市合法幼儿园的在园人数看,北京能提供的幼儿园学位数约为24。8万人。这意味着,北京的幼儿园学位缺口,约为17万名。当然,在已经市场化的学前教育领域,选择收费在5000元以上的高档幼儿园,可能会让竞争减少,但会遭遇到老一辈父母生活经验的质疑。要知道,在他们养育“独一代”的80年代,正是计划经济下公共资源的巅峰期。街道幼儿园、机关幼儿园、企业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各种形式和主体的学前教育琳琅满目。从全国范围看,80年代光街道幼儿园就有10万所(这一数据在2007年变为2万所),而且收费低廉。一个学期的学费两块钱,这是让上一辈父母念念不忘的收费标准。如果选择众多正规体系外的“山寨”幼儿园或者家托,在食品安全与治安问题频发的今天,体制内有监管的尚不可靠,体制外的更难以信任――谁来为你孩子的安全负责?

这是中国育儿焦虑症的核心。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普通家庭的孩子最重要的上升通道,但如果循着上一代的既有路径,却要遭遇即便拿钱也难以解决的激烈竞争。

选择之难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育儿的必需品,中国的年轻父母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困境,那在育儿的副产品上,他们面临的则是选择太多的焦虑。

一句有关育儿深入人心的说法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合“独一代”的成长史,这句话足以成为鞭策新一代父母的警世恒言。70年代人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在竞争中长大并在竞争中持续前行,他们承受的压力,是以前年代的人所无法相比的。虽然每个真心爱孩子的父母都会认同,孩子不应该成为标榜的工具,但如果孩子的竞争力就是父母文化程度和教育力量,以及对孩子负责程度的竞争,那么把孩子当成自己一件伟大的作品互相炫耀攀比,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70后”“80后”的父母大多经历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龙、考试激烈竞争的少年时代,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被应试教育和功利性学习所压迫,极力强调培养的是孩子们基本素质和能力,可这些基本素质又包括绘画、音乐、体育等许多方面十八般武艺。于杭觉得,自己和丈夫都是体制内的人,体制内有体制内的好处,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宝宝将来除了工作有自己喜欢的领域,还能自由度大一些,而这些都是以这些课程所培养的素质为基础的,这又是另外一种望子成龙。

从孩子吃饭看父母的失败


每次带宝宝出去吃饭,别人都会看着她笑。然后有的人还互相讨论,说:“你看那小孩儿自己吃的多好!”

的确,在涵涵吃饭这件事儿上,我几乎没有操过什么心。可是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关于吃饭问题很让父母头疼。

有的小孩要拿着手机,边看边吃,这样才能安定下来。而更多的孩子需要大人追着喂,更神奇的是我亲戚家有个小孩,他奶奶不停地喂,他也不拒绝,可过一会儿就会吐出一大把到他奶奶手里。

你若非亲眼所见真的无法想象,原来小孩子的嘴巴可以临时储存那么多东西!

在小孩子吃饭这件事儿上,失败的父母各有各的缘由,但成功的理由却只有一点:那就是吃饭从来都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抱怨:“你看你家娃吃的多好,我家小孩自己就不会吃!”

小孩儿怎么就不会吃东西了?他从几个月开始处于口腔敏感期的时候,不是整天拿着东西往嘴里放吗?所以吃东西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根本不用大人帮忙,就算你一直喂,我就不相信等到七八岁他还是不会吃!

不要怕脏、乱、慢,鼓励孩子自己吃!

涵涵快一岁的时候,除了稀饭其他我都不给她喂着吃了。每次吃饭她爷爷只要看见娃洒的到处都是,就在那里说说说,全程各种唠叨!后来爸爸回来了,看见这种情形,也不支持我让宝宝吃手抓饭。

再后来过了一岁的某一天,我丢给她一把勺子,她一开始也是掉的多,吃进去的少,甚至有时舀上饭后,往嘴里放的那一刻还会把勺子翻过来!家里人又是各种唠叨!什么弄的到处都是啊,什么吃得太慢啊……

他们只看见了浪费,只看见了脏乱,却没有看见小孩子自己吃手抓饭时,触摸到食物,认识了食物,了解了它的软硬、形状,最后终于吃到嘴里的那种惊喜!

孩子用勺子时,他们只看见了浪费的比吃进去的还多,却没有看到宝宝一次次锲而不舍地努力,自己摸索中学习的快感,终于熟练用勺子后的成就感!

我至今记得涵涵第一次用筷子吃饺子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得意!

所以,如果你能忍受得了脏乱慢,那就鼓励孩子自己吃,哪怕是从手抓饭开始,只要保证吃饭前把手洗干净,并多准备几件罩衣,吃完饭就换一个!坚持的结果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吃完饭再去玩,不然就别吃

后来涵涵吃饭很熟练了,又开始贪玩了,常常吃着吃着就跑到别的地方拿玩具玩。

说了很多遍都不管用后,我就不理她了,你要玩就去,我吃完饭就把碗筷收拾了,那你就饿着去!

这期间她也会要求自己坐在除了饭桌外的别的地方,让我给她喂,那我就喂呗!小孩子任性撒娇,让你抱抱的时光也就那么几年,干嘛不满足她呢?

爷爷奶奶看见此情形又开始唠叨了,这么大了还让喂,吃饭乱跑,上幼儿园咋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上了幼儿园她饿上两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如果她到那时都适应不了环境,反而饿肚子,那她就不适合上学,更别说以后踏入社会了!

零食可以吃,但要先吃饭

零食的安全问题确实令人堪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点也不能吃!从小家长这也不让吃,那也不能吃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喜欢吃零食的,你越禁止什么她就越渴求什么,总有你看不住的那一天。

所以我们可以选一些相对安全的零食来给孩子吃,但是前提是要吃完饭,才可以吃!

我一开始还担心,鬼点子多的涵涵给我耍滑头,只吃几口饭就说吃饱了,要零食吃。却发现,小孩子的心地很单纯,只要你给她讲清楚规则和为什么,她不会轻易去违反的。

看清楚这一点之后,我就把零食从藏起来,变成了放到她自己可以拿到的地方。有时买回来后,我甚至叫她自己放,我只说明什么时候可以吃,一次吃多少,她很少违反规定。

我想这样做,我首选给予了她充分的信任,让她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满足。其次,也有利于让她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当然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毕竟有限,对于一些她抵挡不住的诱惑,比如:糖和巧克力,我还是会收起来,把发放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反正自从有了这样的协定后,几乎很少出现因为吃零食过多而不吃饭的情况!

当然有时候不在我视野范围时,她会吃一些熟人给的东西,那我的规定就是,你可以吃别人给的东西,但是咱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归我所有了。既然说到,我也就做到!

小孩子还是会权衡利弊的,心里的小算盘一打,觉得不划算,她就不要别人东西吃了!

因此孩子独立自主吃饭这件事,本来就是很简单自然的事情,就是因为家长想太多,掺和太多,把它复杂化了,于是就给小孩贴上了“不会吃饭”的标签!

不过,你爱喂就喂吧,我不相信等到他上小学了还会叫你喂,去了幼儿园饿上两天,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吃了!

家园共育《年轻不言失败,有梦总会飞翔》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放心飞翔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放心飞翔”!时间像滑梯一样过的真快,一转眼,你们已经在这里过了三个年头,现在又到了麦粒飘香,吃西瓜和冰激凌的时候了,这也要预示着你们要去另一个学校...
    2020-05-20 阅读全文
  • 我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我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当我照着镜子梳头的时候,看到脸上的皱纹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慢慢加增,让我不由得想起那过去的一切,在脑海里萦绕。青春不...
    2021-04-26 阅读全文
  • 放手才能飞翔 今天是周五,终于到周五了,明天就可以休班了!今天孩子的午餐是山药炖排骨,看着他们吃完饭后桌子上还有地上一片狼藉,我发愁了,真难收拾啊!然脑子里闪过一个想法,让孩子们和我帮忙。 于是,我喊来几个能力强点...
    2020-11-19 阅读全文
  • 睡前故事:飞翔的青蛙 蓝狐狸躺在草地上,拿着一块绿色玻璃看天上的云。天上的云都变成绿色的了,有的像绿色的帆船,有的像绿色的鸟,有的像绿色的房子,还有一朵像绿色的滑翔机。突然,一阵风吹来,绿色的滑翔机落在蓝狐狸的肚皮上,里面...
    2021-11-08 阅读全文
  • 失败了以后…… “打框,学画横向、纵向的直线,巩固在轮廓线内涂色”在开展美术活动格子布以前,脑袋里装着这样的一个通俗的目标。这天我没有准备完整的范画,活动在简单的导入后,我开始即兴地示范作画,我一边拿着记号笔徒手画着...
    2021-10-11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放心飞翔”!时间像滑梯一样过的真快,一转眼,你们已经在这里过了三个年头,现在又到了麦粒飘香,吃西瓜和冰激凌的时候了,这也要预示着你们要去另一个学校...

2020-05-20 阅读全文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我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当我照着镜子梳头的时候,看到脸上的皱纹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慢慢加增,让我不由得想起那过去的一切,在脑海里萦绕。青春不...

2021-04-26 阅读全文

今天是周五,终于到周五了,明天就可以休班了!今天孩子的午餐是山药炖排骨,看着他们吃完饭后桌子上还有地上一片狼藉,我发愁了,真难收拾啊!然脑子里闪过一个想法,让孩子们和我帮忙。 于是,我喊来几个能力强点...

2020-11-19 阅读全文

蓝狐狸躺在草地上,拿着一块绿色玻璃看天上的云。天上的云都变成绿色的了,有的像绿色的帆船,有的像绿色的鸟,有的像绿色的房子,还有一朵像绿色的滑翔机。突然,一阵风吹来,绿色的滑翔机落在蓝狐狸的肚皮上,里面...

2021-11-08 阅读全文

“打框,学画横向、纵向的直线,巩固在轮廓线内涂色”在开展美术活动格子布以前,脑袋里装着这样的一个通俗的目标。这天我没有准备完整的范画,活动在简单的导入后,我开始即兴地示范作画,我一边拿着记号笔徒手画着...

2021-10-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