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发布时间:2021-02-15

幼儿园了教案怎么写。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由“幼升小”联想到的

在高考、中考、“小升初”硝烟弥漫之时,“幼升小”也呈现出喧嚣、膨胀之势。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所谓名校的“幼升小”入学面试题:

第一题,有1到9九个数,将它们分类,如1、3、5、7、9/2、4、6、8是按奇偶数分的,现问1、3、7、8/5、9/2、4、6,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3类呢?

第二题,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问小明是谁?

还有一题,一只青蛙掉进2米的井里,青蛙用力往外跳,每次只能跳半米高,问需要跳几次才能跳出来?

答案:第一题,按声调分(1、3、7、8是一声,5、9是三声,2、4、6是四声)。

第二题,小明是姚明。

第三题,青蛙跳不出来(因为每次跳上来又会掉下去)。

很显然,这样的题不是来考察一个心理发育正常的6岁儿童的,出题者并不了解儿童心理。无论它是多么知名的名校,它有多么显赫的教育砖家,我真诚地劝告家长别让您的孩子去记忆这些无聊的答案,它们不能拓展孩子的思维,却极有可能让您的孩子思维混乱。

让孩子远离脑筋急转弯

书豪6岁入学时在北师大做过瑞文心理测试,校长曾主动透露过测试结果。后来我上中科院心理所学习心理学时,才知道那个结果表示书豪6岁时的智商是超常的(孩子智力的发育,和父母后天的教养直接相关)。但是,他6岁时绝对回答不出上面的三道题。

第一道题应该是小学的拼音课上学到的,第二道题纯属莫名其妙,第三道题就更荒谬了。6岁的孩子,思维发展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特征包括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和未掌握守恒。也就是说,6岁儿童在做出判断时只能从一个维度考虑问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他怎么可能做出青蛙跳上来又会掉下去的辩证思维!

以上三题都类似于脑筋急转弯。脑筋急转弯的出题本意是拓展联想和想象。但是,翻开现在各种《脑筋急转弯》的书,看看里面的题目,其联想真的就是莫名其妙,其想象只能说是胡思乱想。

记得书豪上小学二年级时,每天放学后,我和他一起坐校车回家,我注意到很多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都喜欢看《脑筋急转弯》。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三年级的男孩正兴致勃勃地考问同伴:“最老的老人家是谁?”答案是:老子。

我一时好奇,向男孩要来书翻看了一下,不觉得那些题目有趣,倒觉得答案奇怪,有的还比较弱智。

那个时候书豪正在读十本少年版的《中国通史》,他很明确地回答我:老子生活在春秋时代,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呀,与其让孩子记忆那么古怪的答案,不如让他掌握正确的认知。

学习心理学后,了解到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进一步意识到《脑筋急转弯》很多题完全不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的逻辑混乱,有的联想牵强、胡乱想象,这样的书对儿童有害无益。

我在做儿童咨询的个案中也发现,那些思维发展迟缓、思维混乱的儿童基本都缺少正确的认知,我还注意到他们的父母在听到孩子错误的社会认知和知识时,也没有给孩子纠正。

别盲目地让孩子上课外班

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群家长给孩子报奥数等课外班,为了报名时在教室里找个好位置,他们带着孩子彻夜排队。

家长做出这样的选择,有无奈,也有对学习的误解,更有当前整个教育大环境对家长的误导,而最终受害的将是一代孩子。

看看我们现在的课外班,都是围绕着各种考试和考级开办的,您听说过历史地理课外班吗?自然科学补习班吗?电工木工等生活技能兴趣班吗?铺天盖地的课外补习,投入时间花费金钱最多的就是“小升初”、中考、高考范围内的几门主科。孩子们在学校学的是这些,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还要补习这些。尤其数学、英语是所有考试都少不了的重点,孩子们花费在这两门学科上的时间太多了!

从幼儿到考上大学,十多年的时间啊,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发展的快速期,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少量的几门功课的学习上,您不觉得浪费吗?!

如此狭隘的学习,怎么可能出现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我相信对于那些教育方针和大纲的制定者,他们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自有他们的目的;而对于大量的活跃在补习这一行业的各类教师、教材的编写者而言,补习与其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不如说是他们利益的需要。课外班真的是一块越做越大的蛋糕,尝到甜头的绝对不会是孩子。

学生的课内知识真的需要课外的补习吗?当然不是。

参加书豪的初三家长会,几科老师都说到一个现象,有些孩子上补习班,课堂的内容都提前学了,反而课堂上不好好听讲。但是那些内容,孩子们却并没有好好地理解和消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书豪也曾跟我说过,他的同学基本上都在外面报班,学得比学校快。但是那些补习课上老师只讲题,公式、定理、原理都讲得少。还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讲得细,基础的东西才能掌握得透。他说自己虽然不补习,做过的题、见过的题型是比同学少,但学校课堂上他听得更认真,不补习也照样能考出好成绩。

有时他在家,还会接到在外补习的同学从补习课上发来的短信,他就乐了。既然是课外班,上课的老师无论从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的纪律,自然没有学校的老师那么负责了。

如果孩子真的兴趣浓厚,您为他报班也可以;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严重的学习问题,您为他请家教也合适。但如果您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班,千万不要盲目地跟风。兴趣班不仅无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可能会消磨孩子的学习兴趣,损耗他的学习能力。

书豪在上学之前没有上过任何兴趣班。我那时的认识就是他上幼儿园不是去学知识的,是和小朋友玩的。他不会一句英语,不会一个拼音,认识的汉字只有80个。但他在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注意和思维的能力、自我意识方面发展良好。而培养这些能力,需要的不是兴趣班,重要的是家长。

他小学时也没有上过课外班。六年级放学后,学校给他们每天加了两个小时的课,双休日也加了一天的补习,但是书豪是班里唯一没有参加的。不仅如此,在他上学期间,我还多次给他请了整周的事假,带他去外地旅游。我那会儿的感性认识就是补习太功利了,而整个小学的课内知识并不多,也不需要拔苗助长地去学小学水平以上的英语和数学。

我学心理是在他上六年级时,也更清醒地认识到小学阶段,远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庆幸自己注重了孩子的成长,而没有过多关注他的成功――成绩和获奖。

网友的女儿看了我写的书豪读书单后,说不相信他读了那么多的书。其实我没有写多只有写少的。您想想,一个放学就回家,没有家教没有补习的孩子,父母为了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连电视都几乎没有看过,他当然有足够多的时间来看书了。一个小学二年级就有兴趣读完《中国通史》的孩子,他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能不发展呢。

他曾经和同学一起参加过朝阳外国语学校的“小升初”考试,他们学校只考取了两名,书豪考了第一,和第二名相差有50分。

找好学校不如做好家长

我们经常还看到这样的一些报道:为了让孩子上某幼儿园或小学,家长们彻夜排队;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名校,父母找关系、花重金等等。当然,这里面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的利益化功利化等深层的因素。也不乏家长的盲目跟风。

但是,孩子的成长告诉我们:与其费心地为孩子找所好学校,不如用心地学习做个好家长。

教育发展到今天,儿童的成长差异,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家庭。好家长胜过好学校。

我最早意识到这一点是在书豪四岁时,有次他发高烧,带他到武汉儿童医院看专家。连续输了两天液后,第三天专家又让他验手指血,结果白细胞特别低。专家怀疑白血病,不仅又开了输液单,还开了住院单。我虽然看不懂检查结果,还是开动脑筋问了专家:孩子的白细胞减少,会不会跟前两天输液用了大剂量的抗生素有关?但专家马上否认了我的无知。

因为上中学时,我在老师的打击下不再循规蹈矩,慢慢有了一个好的品质就是:质疑权威。所以,那天我虽然万分心痛,但还是忍住没有给书豪输液,没有办理入院。而是在下午找了一家有熟人的医院,给他又查了一次手指血,并且拿出前后三张验血单对照。因为上午没有输液,特别低的白细胞竟然增加了。我确信孩子没有白血病。

看来专家也难免有庸医,至少也存在只看数据不动脑子的砖家。那天出了医院,我直奔医院旁的一家书店,买了《现代儿童诊疗手册》《儿童护理》《内科学》《外科学》。我没有弄明白那些复杂的医学用语,只是知晓了一些症状的表现,预防、治疗、护理的一点基本常识。

就像上商店,我们需要做个明白的消费者一样。同样的,我们也需要尽可能地成为一个明白的患儿家属、一个明白的学生家长。

相信我,为孩子花费金钱和精力找学校,还不如花点时间和心血读点儿童心理。不是拿来研究,只需要了解一些常识,至少让自己具备一点分辨和判断学校和教育的能力。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从法律还是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是一群缺乏常识的民众。因为我们的教育从来就不支持这些,我们的教育目标从来都不是培养具备一定常识和素质的公民。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这是我从事青少年教育和心理咨询以来最深切的一点体会。记得有位妈妈跟我说:“陈老师,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是您这样的。”我说:“那你就要给孩子一个最宽大的怀抱。当他遇到问题时,你是他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我们左右不了社会和学校,但我们却可以好好地把握自己。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而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互补。当学校教育更多的强调是义务时,做父母的需要教给孩子的是权利;当学校教育更多的要求是纪律和服从时,我们需要给孩子的是更多的尊重和自由;当学校按照某个统一的标准来评定孩子时,我们更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当应试教育加倍强化了学校传授的知识和思想时,我们尤其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品质。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观念:家里的娇娇公主怎么了?


一个家长问,孩子在幼儿园都很正常,在家就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干,不愿自己吃饭,不愿意自己走路。

首先,孩子一定没问题。

是家里有问题。

这个孩子上次上外教课,外教说有个简单的方法教大家三笔画出一只恐龙(当然这样年龄这样教画画是不科学的,我们后来马上纠偏了),但是奇怪的是,一拿到纸,这个孩子就哭了,说我不会画。这个大哭让我们当时十分惊奇。结论一:孩子很没有自信心。

为什么?

人天生就会想要自己体验所有的事情,包括穿衣服,包括走路。做了这些事情,当然会累,孩子就会来回地权衡掂量,带来的自尊、成就感和快乐更多,还是疲惫等其他负面东西更让人不舒服。

经过近4年之后,孩子什么都不想自己做,因为每一次自己尝试做都最终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的成就感和快乐。而对面那个人每次都帮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事实确实证明,他做得又快又好,显得自己又笨又慢。

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和追求体验的本能,同时也取决于环境。

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


中国人很注重教育,很多父母平时省吃俭用,但为了孩子教育的花费从不含糊。例如在北京,好的中小学所在地的学区房已经涨成天价。很多父母只看到了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方面。认为将孩子送到好的中小学,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了,而忽视了父母对孩子的传输与教导。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育儿女是父母的职责,主要的责任在父母,学校仅承担较小部分的职责。父母的责任是何等的重,没有一个人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像父母影响儿女一样。下一代的儿女能够带到什么地步,责任都在父母的身上。

新约圣经以弗所书六章4 节说,“作父亲的,不要惹你们儿女的气,只要用主的管教和警戒养育他们。” 歌罗西书三章21 节“作父亲的,不要惹你们儿女的气,免得他们灰心丧志。”这里对于父母的话比对于儿女的话更重,是特别注意告诉人应该怎样作父母,而不注意告诉人应该怎样作儿女。所以,对于基督徒而言,在学习如何教育儿女之前,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学习作儿女的朋友

儿女们将来的情形如何,在于家庭里的空气如何。如果儿女们在家里,小时候得不着爱的培养,我们就是把儿女们带到刚硬的性情、孤独的性情、反叛的性情里去。许多的儿女,到年长的时候和人共处不来,就是因为在家庭里缺少爱的情形。因此作父母的人,要爱儿女,也必须学习作儿女的朋友。千万不要让儿女和父母生疏,不会接近父母。我们需要知道,朋友是交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要学习和儿女接近,欢喜帮助他们,让他们有难处的时候会告诉你,软弱的时候会请求你。在家庭里,父母若要作到一个地步,能够作儿女的朋友,这一个父母就没有错,就能作得好。

言传更要身教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想要将儿女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儿女不是在那里听,他们在那里看父母。所以,做父母的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的生活乃是撒种的生活;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撒种。加拉太书六章8 节“为着自己的肉体撒种的,必从肉体收败坏;为着那灵撒种的,必从那灵收永远的生命。”作父母的对儿女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对儿女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粒种子撒到儿女里面。因此,我们为人父母者,都必须为着儿女圣别自己,我们必须在他们前面走。

以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儿女

作为基督徒,我们是以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儿女。几个比较重要的点,一是帮助儿女有正确的雄心,就是要作爱主的人,不要作爱世界的人,叫他们看见为主受苦是高尚的事;鼓励儿女不失去志气,同时不骄傲,不以为自己了不得,学习服输与谦卑;给儿女拣选的机会,教会他们如何拣选;并教会他们如何安排事物。

帮助儿女认识神并接触神

我们希望儿女成为健康的人,就应该盼望他们能有健康的生命,能够热爱、珍惜生命。这就需要我们能领他们认识生命的源头—神。无论如何,我们人的作为实在有限。在对儿女的教育上也没有“成功模式”可以照方抓药。现在这个世代,即便是学校主流的教育也被恶者所使用,参杂进一些不法、不道德的观念。而孩子们和他们同龄的朋友们的接触也会使他们受到世代潮流的影响。这一切,我们只有借着祷告祈求,将孩子带到神的面前,求祂的怜悯;从孩子小时就陪他们祷告,帮助他们能够自己主观地来接触神;并且鼓励他们自己祷告。父母终将会过去,孩子成年之后,对他们的教育,父母更是有心无力。而神是我们一生的救主,祂一直陪同着我们,牧养我们。“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二三4)我们应帮助孩子们建立起祷告的习惯,自然我们一生的大牧人就会亲自向他们说话,带领他们一生行义路。

家庭教育:老人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办?


八月征文:老人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办?

老人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话题近些年一直遭到热议。8月3日《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了一段儿《老人倒地之谜》,使得这个话题又一次升温。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驾车人常玲玲自述:她早上开车带女儿去幼儿园,途径一个早市,她们看到了一个老奶奶摔倒了,于是她便停下车与旁边的人一同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她扶的时候旁边已经有人在扶)考虑天气原因就把老奶奶扶上了自己车内。之后听到了路人在议论关于“这个老奶奶碰瓷”,她想了想还是报了警,交警方面介入,把她的车扣了下来,并且要求去做笔录。据她及其几个好友描述:当时办案交警建议她走一个简易程序交两三百块处理这事,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车也可以不用做各种检验直接提走了,不然车子检验加上上诉的时间就至少要四十天才能提走。她考虑再三签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本以为事情就结束了,谁知麻烦就来了。

没过几天,她电话就被打爆了,来电的自称是被撞人的孙女婿,他说,老太太被撞后,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需要道歉。双方没谈拢,常玲玲被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1元以及向老人道歉,承担诉讼费用。法院宣判常玲玲败诉,常玲玲表示不服申请上诉。回去后找到了出事地附近工行的摄像头,然后叫办案交警调取查看,因为离出事地有点儿远,画面不太清晰,就交给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意见书表示:当时是存在车身和老人相贴,故此一审失败。

她再次上诉,在无事的时候寻找目击证人,还找了另一家专业机构再次进行视频认定,专家说老人是受到两个力倒地的,一个直行的,另一个是向右侧偏的,再结合视频的专业分析,专家表示没有看到人和车直接接触的图像。但是二审还是败了,维持原判。二审失败后,常玲玲表示会继续申诉,为了一个“理”字。

这个节目看完,我就想,自己遇到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办?孩子越来越大了,在这方面我应该怎么教育他呢?

第一,我觉得先不要急于去扶人,先搞清楚人倒地的原因,观察其状态,因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随便搀扶的,会导致其二次受伤,如果当时发生了骨折等情况,你的好心搀扶就有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绝不能轻易移动。

第二,相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小,体力无法支撑倒地人的重量,就要寻求第三者的帮忙。救助前做好准备,记下第三者的身份信息,观察周围是否装有摄像头。

第三,我们应该迅速观察伤势,如果倒地人伤势并无大碍,尽可能的让他自己站起来;如果倒地人伤势较重,那么,你就应该联系其家属并及时报警和打120,让他得到更专业的救护。守护其身旁,替他遮阳挡雨,递上水,陪他聊聊天,以减轻他的疼痛。

第四,之前给孩子讲过《白蛇传》《农夫与蛇》,让他可以了解区分好与坏,对与错。让他知道社会有黑暗面,就足够了!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美德。能帮的还是要帮,要懂得自我保护,我相信我们的社会还是好人多,要让爱的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

孩子早恋了,该怎么办?


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与人的交往能力。

“初三下半学期孩子有喜欢的异性,而且有点单相思”——很正常,请不要因为中考在即而把问题复杂化。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处在于“导”而非“堵“,您的孩子正在成长,需要您的耐心和爱心。

像您说的孩子一说就脾气很大,说明您可能是单纯干涉的多了,一味横蛮阻拦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推到对立面,与其这样,还不如支持他,告诉她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并且告诉她要做到更好,否则那个男生会不喜欢你的~~

实际上,现在的孩子,什么都知道,其实根本不用说什么大道理,能保持他和家长之间没有太大的隔阂是最重要的,家长如果只是一个劲儿的叨叨,孩子能不烦么?!所以,要和他聊天,而不是谈话!!

青春期谁都有过,早恋?如果能利用它来增长孩子的学习成绩,真的不算什么!甚至还是件好事呢~~您说呢?

家园共育:我们都忽略了尊重孩子的意思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让着弱于自己的小孩,要学会谦让,但是现在这个谦让以及礼让总是让很多人误解,甚至利用这些理由做出一些让你不舒服的事情,平时带着孩子去朋友家玩,或者同事带着自家更小的孩子来串门的时候,这样的现象就会更加频繁的发生。下面一些实例,来给大家讲讲。

“哎,你给给她吧,她那么小头一次来咱家,再说了,只是拿你一个娃娃而已,你还有那么多个呢,给她吧,听话。“妈妈对着8岁的小雅说了这么一段话,小雅心里淌着泪的把她最爱的粉色大熊娃娃递给了只有5岁的小表妹,只是因为小表妹吵着要哭,妈妈安慰着小雅说:”没事哈,就一个娃娃,妈妈回头再给你买一个,没什么的,听话,乖孩子。“

7岁的小君喜欢玩一些男生的爱玩的小玩具,比如她经常爱玩的弹力球,有次去哥哥家里看见他有一个十二生肖系列的小狗狗的弹力球,玩起来之后爱不释手,就不想放下了,哥哥找她要,她也不撒手,俩人争执了起来,伯伯跟哥哥说让让她,回头爸爸再给你买个,哥哥跑去自己的屋子里哭了,伯伯只能无奈的跟君君爸说,“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君君爸也很尴尬。

只能匆匆忙忙的带着君君客套了几句回家,说来也真是巧合,也就一个礼拜的时间吧,君君妈妈的同事带着孩子来君君家玩,看见了那个可爱的狗狗弹力球,同样玩上就撒不开手了,哎,这不能说算是一报还一报吧?君君妈同样的劝君君,君君坚强的忍住了泪水,等到同事阿姨带着孩子回家之后,对着妈妈哭了起来。

还有一个小故事其实说起来挺负能量的,小建去了哥哥小林家,看上一个变形金刚就特别喜欢,俩家父母在聊天的时候,小建跟哥哥一起在玩变形金刚打架的游戏,玩了半小时后父母聊的差不多准备回家的时候,就看小建在玩具边上站着不动,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那个变形金刚,小建妈妈一看就知道小建的心思了,就直接走到小建身边跟小建偷偷说了句:"喜欢就拿,没事,你是小孩子,他们不会说你的。不给的话,你就哭好了。"

小建一听,脸色突然就变好了,拿着玩具就走到父母边上去了,小哥哥看见了就不开心了,跟他说:“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拿走。”小建听见了直接就哭闹起来,伯伯直接就说:“没事,拿吧,没事,我再给他买个。小林啊,别跟弟弟抢,当哥哥要有哥哥的范儿,不就是个玩具么,送给弟弟了。”小林一脸不开心的样子却又不敢不听爸爸的话,只好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亲手送给了弟弟小建。

这种事情,其实在年幼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是否是一个好的习惯呢?或者往大了说是一种不好的社会现象?

弱者有理或者说被要者的一种要面子的行为,在中国,面子很重要,别人家去你家,要招待好,同时有所求,也要礼貌的回应。但是!礼貌是有限度的,请不要拿孩子的玩具去取悦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件事本身来看,孩子到别人家就想拿别人家的玩具时,已经做到了不礼貌的情况,不要跟我说这只是一个孩子,不要强求他做这做那,懂礼貌就应知道不该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应该在幼年时期孩子的家长教育范围之内的东西。

很多孩子在被要了东西之后,会养成不好的习惯,会变得自私,不会分享,不合群,一看别人家孩子来了,闺女就赶紧把自己的玩具啊娃娃啊什么的藏到另一个屋里子,关上门,不让别人进。怕丢失自己最爱的小财富。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总会跟孩子谈心讲:“不就是一件玩具么?爸妈再给你买一件。不要这么小气。”既然是送给自家孩子的玩具,那么对于孩子玩具的归属就请不要干涉了,对孩子来说,玩具不仅仅是玩具,我们要换位思考。

如果你总是说孩子“不爱分享”、“不大方”,那父母应该首先做出表率,什么样的才叫大方!比如:把最心爱的包包送给别人?把最喜欢的房子、车子、票子与人分享?

不要觉得玩具和房子、车子没法比,其实全在于拥有者的态度,孩子和你一样,把玩具当成自己的宝贝。

或者你也可以试想这样的场景:

别人来你家拿走你的两件喜欢的衣服、包包等,你还不能表现出不开心;

别人把你家房子、车子、票子充公,说要支持广大苦难人民…你还得鞭炮庆祝!

说老实话,用自己孩子的玩具取悦别人家的孩子,真心不可取!

而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小孩子会养成以下几个坏习惯以及坏的后果。

1、碰到想要的东西就要拿,学会了“假哭”

有句成语叫“恃宠而骄”,意思大约是倚仗别人的宠爱而骄傲自满,而孩子只是因为大人对他的宠爱,或者抹不开面子,就给了他,一次二次,孩子觉得这个法子可行啊,百试不爽,就可能经常用了,一来二去,孩子去哪都哭闹,自己作为家长也搞得毫无办法了。只能丢脸。

2、没规矩,不会讲道理

孩子从小就得宠,大家都惯着他,都在说:“没事,孩子小,我们让让他就好了。”现在小了都这样,长大之后自然而然还是这个样子,等到长大了,没有人再惯着他,他我行我素的姿态会招来很多人的讨厌,免不了发生冲突,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人以后很难交到正派的朋友,因为守规矩在日常来说是一件基本的事情,没有规矩的人很容易被群体排除在外。我们小时候讲的是规矩,大了之后,规矩就变成了法律,再哭再闹,法律不容情。

3、影响自己以及父母的形象

说实话,孩子怎么样,真的是看家长如何教育,父母从小开始教育,别人家的东西不能拿,如果喜欢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去给你买,实在想要,也可以去找人家换,用自己的玩具跟人家的换,但是不能抢!如果这点很基本的要求都不会教,那真心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漏洞,同时虽然大家都知道背后说人不好,但是你家孩子要是把认识的都要了一遍,你就真别怪人家合起伙来说你家教的问题了。

育儿心得:我们该怎么面对调皮的孩子


育儿心得:我们该怎么面对调皮的孩子

孩子调皮捣蛋真的是非常常见,老师们坐在一起聊天,经常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起自己班里让人感到束手无策的“调皮”孩子,而且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每个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或几个让老师头疼的“调皮”孩子。

这些“调皮”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多:与同伴打架,争抢玩具;上课不专心听讲,过分好动;乱发脾气,攻击性强,损坏东西等。老师为此大伤脑筋,有时好言相劝,有时厉声呵斥,有时甚至还来点惩罚手段,但收效总不大。

对此,我也翻阅了很多书籍、资料,寻找教育这些“调皮”孩子的对策,现将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同伴分享。

一、正确看待幼儿的“调皮”行为

对于“调皮”幼儿,不少老师往往把他们的淘气、打闹、喜欢搞“恶作剧”等行为看成是有意破坏、捣乱,并随意扣上“坏孩子”的帽子,这势必给幼儿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便不难看出,“调皮”幼儿的许多行为与普通幼儿的表现并没什么两样,只是程度上更强烈一些;许多“调皮”行为还蕴涵着积极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动、好问是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往往反映出孩子有主见,好争斗则体现出孩子有进取心等。只是当这些表现不分场合、时间或者强度过大时,就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

二、区别对待。多给“调皮”幼儿一份关爱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过分调皮的孩子被盛怒之下的老师动用了消极的教育方式――孤立他们。实践证明,被成人或集体厌弃的幼儿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离我们预期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要知道,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时时关注调皮孩子的言行,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宽容他的幼稚无知,尊重他的个性特点・甚至允许他暂时犯一些错误。我曾教过一个叫洋洋的男孩,他很喜欢捣乱,活动时常常打打闹闹,攻击性很强。经了解,他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工作在外,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因此,我像母亲一样去关心他,与他亲近,使他感到“老师是爱我的”,这样他就愿意向我敞开心扉,让我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因此,当“调皮”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时,老师首先要冷静,然后做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分别对待。如果是幼儿正常的年龄特征表现,比如,幼儿以为好玩而为之的“恶作剧”应给予理解与引导;如果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就应做好家长工作,如建议家长采取“冷处理”、精神鼓励等方法,对于“霸道”的幼儿,可用榜样说服法、诱导法等等。

三、防患于未然,多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幼儿自觉改正

有的幼儿表面上对自己的问题行为表现得满不在乎,但他的内心是隐藏着要求改进的愿望的。因此,当孩子的调皮行为刚冒头或出现反复时,老师要用摇头、眼神暗示其停止。如在上课时,当调皮幼儿用手戳别的小朋友时,老师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走到他跟前将他的手放回腿上,以此让幼儿自己意识到不对,并能自觉改正。又如在区角活动时,老师看到有些幼儿随意走动、捣乱,可以问幼儿:你在玩游戏吗?你想扮演谁?你会玩益智区的棋吗?然后根据他的愿望安排到相应的活动区活动。

四、让幼儿在感受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孩子感受行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明辨是非,自觉纠正。比如,我班的小辉,今年六岁了,有一天早上,他妈妈送他来的时候,悄悄拿出一辆玩具小汽车对我说:“这是昨天放学回家时,我发现孩子拿的,我很生气,给小辉讲了很多道理,可他就是不听,原因是他太喜欢了,没办法,只好瞒着他拿来了。”我没有马上收回玩具,而是耐心做好了她的工作。然后,我有意把小辉每天都玩的变形玩具藏了起来。果然,下午区角活动时,小辉一打开箱子就发现变形玩具不见了,他急得到处找,找不到就跑来报告了:“老师,班里的变形玩具不见了!”我假装惊讶地说:“是吗?是不是哪个小朋友太喜欢了,就拿回家去玩了,这样别的小朋友不能玩了,多着急呀。”我接着又说:“刚才有的小朋友来说,他喜欢玩的玩具小汽车也不见了,不过,老师知道,拿玩具的小朋友明天肯定会送回来的,不然,喜欢玩这些玩具的小朋友发现玩具没有了该多难过呀。”第二天,小辉主动送还了玩具,以后再也没有随意拿走东西。就这样,我以“遗失”变形玩具为契机,让幼儿体验了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愉快,并主动自觉地改正了错误。

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挖掘“调皮”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调皮”幼儿虽然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但同样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有主见、较聪明等等,教师要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比如,我班有个叫尚尚的男孩,上课时经常不举手就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有较强的表现欲,就是不善于控制自己誉于是我便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反应快,老师喜欢你,如果你能守纪律,等老师讲完了再举手提问题,老师就更喜欢你了。”结果他真改掉了这一毛病。由于他自制力较差,以后,我又有意让他在活动区里当“交警”值班,他认真负责,坚持到底,小朋友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而使他体验到了战胜自我的愉快,越变越好。

六、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玩乐和“发泄”的机会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学具,让幼儿有东西可玩、可操作,这样,他手里有。事”干,就不会到处乱跑了。“调皮”幼儿往往精力过剩,我们应创造条件,允许幼儿把剩余精力“发泄”出来,如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允许他们跑、跳,带他们玩一些活动强度较大的游戏等。对于那些聪明、“鬼点子”的调皮幼儿,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努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一些过分调皮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问内消失,有时情况有了好转,过一阵子又会出现反复,如果一时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对待“调皮”孩子,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时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总有变好的一天;而暂时改变了的要注意巩固,不断强化。只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最终总会收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喜欢《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了教案怎么写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大班语言活动――他们怎么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学会控制自己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 活动准备: 1、歌曲《拉拉钩》。 2、幼儿心理活动材料下册第7页。 活动过程: 一、猜猜他们怎么了。 1、观察活动材...
    2019-12-1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妈妈,我无聊的。妈妈,我无聊死了,我玩什么呀?……”儿子的声声追问之后,便是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漫无目的的在地上转圈。泪水和汗水交汇,让原本帅气可爱的儿子变得是狼狈不堪。看着儿子的模样,我心疼的安慰...
    2020-07-22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家里的娇娇公主怎么了? 一个家长问,孩子在幼儿园都很正常,在家就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干,不愿自己吃饭,不愿意自己走路。 首先,孩子一定没问题。 是家里有问题。 这个孩子上次上外教课,外教说有个简单的方法教大家三笔画出一只恐龙(当...
    2020-10-1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她怎么了》 小班教案《她怎么了》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关心同伴,帮助他人,体验喜怒哀乐的不同感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她怎么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关心同伴,帮助他人。...
    2021-03-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活动设计《地球娃娃怎么了》 设计意图: 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而现在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薄弱,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学会控制自己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 活动准备: 1、歌曲《拉拉钩》。 2、幼儿心理活动材料下册第7页。 活动过程: 一、猜猜他们怎么了。 1、观察活动材...

2019-12-17 阅读全文

“妈妈,我无聊的。妈妈,我无聊死了,我玩什么呀?……”儿子的声声追问之后,便是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漫无目的的在地上转圈。泪水和汗水交汇,让原本帅气可爱的儿子变得是狼狈不堪。看着儿子的模样,我心疼的安慰...

2020-07-22 阅读全文

一个家长问,孩子在幼儿园都很正常,在家就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干,不愿自己吃饭,不愿意自己走路。 首先,孩子一定没问题。 是家里有问题。 这个孩子上次上外教课,外教说有个简单的方法教大家三笔画出一只恐龙(当...

2020-10-13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她怎么了》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关心同伴,帮助他人,体验喜怒哀乐的不同感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她怎么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关心同伴,帮助他人。...

2021-03-12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而现在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薄弱,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