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你的孩子,想让他将来从事哪一行?

发布时间:2021-02-12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你的孩子,想让他将来从事哪一行?”,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最近跟同事、同学闲聊,谈到目前的状态。当医生的,不想让孩子再行医,原因"太累";妈妈是当老师的,对子代的期望是不要再从教,原因"没劲";有做平面设计的,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做设计,原因"加班多,不规律";做IT的,不希望下一代再做编程······诸如此类,这个社会貌似出现了"干一行,恨一行"的通病。

近来看《中国好声音》,几个选手得到导师转身的机会时,大多感动的痛哭流涕,问及原因,感谢父母的支持,同时感动于自己的坚持。汪峰有句百问不厌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选手曰:"唱歌。""到更大的舞台上歌唱。"他们确实唱的不错,有梦想的人做起什么来也都是饱含热情追求极致的。

那么,是不是现在的我们被手中的工作拖累了太多,已然忘记最初的梦想,迷迷茫茫地只是工作,吃饭,睡觉?当这种碌碌的迷茫蔓延,直至我们下一代降生的时候,又把自己经历的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不干父母这一行都"ok"。正如这批新生代父母从小被寄予的"钢琴情结","芭蕾舞情结"。

下一代从事哪一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貌似没有,父母们最多期盼的不过是孩子做选择的余地大一些,幸福来得更容易些。但当我们的生活在别人眼里俨然已经很幸福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吗?幸福的敏感度我们有吗?这种幸福的敏感度我们能传给下一代吗?

那么幸福的敏感度如何捕捉呢?挖掘你的五感,关注你的周遭,然后感谢他们吧!近日虽然阴云密布,但你能感受到三伏日难得的凉爽;北京的交通诚然拥堵,但至少我们还有安全的交通工具;工作偶尔压力很大,但至少它证明着我们的价值……

古语说的好,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你的孩子做什么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给他感受幸福的敏感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实例:父母座右铭不敌一言一行


一年级是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任性的孩子,家长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应教给孩子解决的方法,既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能无条件地妥协。为鼓励孩子,家长在孩子的书桌上贴满了座右铭,但收效甚微。父母的一言一行其实胜过任何激励的话语。

日前,某小学一(3)班班主任浦老师接受采访时,谈起近日的家访活动感慨颇深。浦老师告诉记者,班上7岁的小女孩睿睿(化名)是个“冷美人”,自我、任性,不爱与人交流,在班上没有小伙伴,对老师的批评也不予理睬。于是,有一天,她主动到睿睿家中家访,寻找原因。

浦老师说,睿睿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家庭条件十分简陋,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但一张漂亮的小书桌立即吸引了浦老师的眼球,走近一看,书桌上花花绿绿贴满了妈妈写给女儿的座右铭。“语文取得好成绩,是多写写出来的;数学取得好成绩,是做题做出来的”、“生别人的气,等于拿别人的缺点折磨自己”……一条条类似的座右铭,承载着父母对女儿的期望。

睿睿的妈妈告诉浦老师,由于自己人到中年才生女儿,而丈夫现已年近六旬,怕别人闲言闲语,所以平时很少与邻里来往,甚至逢年过节也极少走亲访友,由于长期“圈养”孩子,女儿睿睿变得十分孤僻。另一方面,尽管生活条件不佳,夫妻俩宁愿自己啃咸菜,也不肯委屈了孩子,对孩子几乎有求必应。谈话中,家长自责地说,虽然摘抄了不少座右铭鼓励孩子,但每当孩子作业上遇到困难,自己不是帮她一起克服,而是心疼地劝孩子去玩。如今,面对孩子的表现,他们已束手无策。

“可怜天下父母心!”浦老师感慨。她说,满桌座右铭不敌父母的一言一行,正是家长的生活方式和育儿上的娇纵,造成了今天的“冷美人”。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会加倍让你偿还!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在极严厉的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这句话说的真狠。

为人父母,应该更加心紧,因为自己不仅仅为自己的人生谋划,还要考虑孩子面对的人生。

明智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人生属于他们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但是在孩子羽翼未丰之前,父母和家庭的作用是关键。如果放任不管,在成长阶段没有父母的引导和教养,能自觉成才的孩子,我想不多。

有孩子看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就问父母“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过得这么好,而那些山区的孩子过的这么苦?”

假如是你,你将怎么回答?

有的父母说,那是他们命好,家里有钱。也有的父母说是城里孩子的爸爸妈妈很努力,所以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也要努力,也能过上好日子的。还有的父母直接不回答,沉默,永远是沉默。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当一个孩子看到两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总有一天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具体的影响是什么,但是当孩子这样问起的时候。

应该告诉孩子,好的生活都是靠努力拼来的,所以你必须努力读书,因为读书是我们普通人唯一的出路,爸爸妈妈愿意陪你一起奋斗。

父母不仅仅应该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要成为孩子的“战友”。

为什么呢?

因为人生如同战场,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地面临没有硝烟的战场。而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人,直接会关系他的结果。

有一句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如果父母本身是扶不起的烂泥,是猪一样的队友,那孩子的人生堪忧。

我们村有一个孩子,小时候活泼可爱,读书成绩非常好,在小学3年级前,每次都是考第一。最重要的是还非常勤快努力,见到大家都是嘴巴甜甜的。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会有出息。

到了4年级,他爸爸因为包工程失利,欠下几十万的债务,于是天天喝酒,醉醺醺地不务正业,母亲看到这个烂摊子,也无力挽回,于是带着孩子跑回了娘家。

后来又带着孩子回来了,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温顺勤劳的女人像变了样。开始在外边经常打牌,有时候还去赌钱,对孩子也是不管不问了。

因为家里没有钱,她就去借钱,以致于村里往日与她交好的姐妹都躲了起来。

一个好好的家没了。

这个孩子呢,从5年纪开始就逃课,也变了模样。最后读了当地最差的一所中学。高中上了一年就退学了,还是好说歹说花钱买进去的。如今就待在家里,经常骑着家里的摩托车,跟当地的几个小混混在外边耍。

有一次见到他妈妈骂他:“你天天鬼混,小心在外边被人打死。“

他直接说“你自己又在做什么,天天赌钱,小心被人剁手。“

只见他妈咬牙切齿又无言以对。

看到这个孩子变成了这个样子,难道不是父母的责任?

你如果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不仅仅帮不到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会加倍让你偿还。

我无法想象,一个孩子不读书,今后的路将是什么模样。

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没有斗志,不想读书。

那是因为孩子不知道生活的难。

我们的耳边总是冲斥着“读书无用“的论调。

就好像我们见到富二代、拆迁户、暴发户的美好人生总是不需要起点,直接就赢得了人生的大满贯。

可是这样的人有多少?比例又有多大?

前段时间,去姑姑家做客,她的女儿刚好要考高中了。

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上第5名的样子,他爸爸跟我说,有考虑让她去读技校,因为一出来就能找工作,读大学的路太长,而且怕读出来没有用。

我跟他说读书肯定有用,可是他还是不依不饶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拿他听到的一个故事来说,说他一个朋友的儿子高中毕业,做了几年销售,在北京一家很大的公司面试销售经理,小伙子一上去就直接跟面试官说,“我就是高中文凭,看你要还是不要?”

最后肯定是被录用了,而且薪资不少,话说小伙子的销售能力不错,经验丰富而且人脉很广。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往往是被他们添油加醋讲述出来的,他们在工地做事时,总是会流传很多这样的励志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没有读书,但是逆袭而改变命运的。

那是因为不同的阶层,接触的信息不一样,就好像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些重点大学毕业出来的人都在做什么。

所幸的是他最后还是听女儿的想法,决定让女儿拼一下,说自己也只能更努力一点,少打牌,少抽烟也要送女儿读书。这次中考孩子成了班级第二,班上唯一的6A学生,已经朝着市重点中学的大门迈进了一步。

当然,我们无法预知孩子的人生会如何,不能说入了名校就胜券在握。

但是在这为改变命运而拼搏的年龄,为什么不好好拼一把呢?

无论如何,也要将孩子送出去,只有到了那个高度才有看见更大的世界。

就好像发射卫星一样,没有一级一级的动力推进,卫星永远不能进入太空,就无法开启征服星辰的旅程。

父母往往就承担着一个这样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激励孩子前行,放手让孩子进入更广阔的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给孩子读书吧!

曾记得一句这样的话: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合理的不公平。

我们不能甘心于生活在这个合理的平庸之中,接受那命运不公平的安排。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读书是唯一的跳板。

田北辰在节目末尾说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值得各位深思:

“没有学历、技术的人,为了活下去,不是住笼屋就是要工作到半夜,但对于他们,最重要事情是下一顿吃什么,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怎么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根坏了,花朵肯定会枯萎。

不想让孩子将来过得太苦,能够体面地工作,能够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那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这个世界不相信软弱者的眼泪,也不相信虚妄者的鸡汤。

要知道,如果不读书,“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只有弱者越弱,越来越惨”。

穷人只会越来越穷,而且还会一代一代的穷下去,这才是最可怕的。

个性特征分析,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类?


每个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不过,其个性表现和行为特征基本属于以下四大类,即: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

1.活泼型的孩子。

生来聪明好动,热情开朗,满脑子是创意,好奇心也强,不怯场,好说爱笑。他们天性积极,但注意力易分散,做事总难善始善终,学习成绩相对差些。他们更喜欢校园演出和娱乐,并且表现突出。适合表演、主持、跳舞、唱歌、营销等职业。他们需要不断鼓励、督促和刺激,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同。最能紧跟时代潮流。

作为家长,要教导孩子自律、整洁和使用金钱,经常地拥抱和亲吻他们,鼓励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决不纵容,哪怕是对你有利(比如拿你的钱为你买礼物)。活泼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好玩和被关注,他们须有一个团队环境来约束。

2.力量型的孩子。

意志坚强,精力充沛,勇敢果断,善于指挥,有冒险精神,追求挑战和变化,控制欲望强烈,从小具有领导天赋。他会通过大发脾气来取得控制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适合体育竞技、探险职业和个人创业。力量型的孩子最大的渴望就是当“老大”,当事与愿违时,他们会因不耐烦而大吵打闹。

作为家长,一定要坚决制止孩子的霸道和随心所欲,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以免失去权威,甚至被孩子反过来支配和控制。他们很会通过钻父母的空子,达到控制全家的目的。家长要尊重他们内心对公平、公正的强烈需求,为他们提供能发挥潜能的环境。让他们忙碌起来并承担一些责任,满足他们追求成就的渴望。

3.完美型的孩子。

智慧聪明,一出生,脸上就写着认真,躺在婴儿床上,就会分析和思考。大人们会说:“他看起来真聪明,跟小大人似的。”他们是最有创造力和艺术天赋的,一般对音乐、美术设计、文学、哲学、摄影、建筑等职业有兴趣。他们是高标准自我要求的好学生,不用别人监督和敦促自己,能安静地做作业,学习和生活有条不紊。但不善表达内心感受,时有悲观情绪。

父母要鼓励孩子发展专长和爱好,让他们懂得感恩和面对失败,坦言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尽量少接触悲剧性的书籍、电视或音乐,免得加重伤感和忧郁。完美型的孩子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还希望别人能察觉他的内心需求。

4.和平型的孩子。

平静随和,自娱自乐,不必刻意关照。每天喂饱了他,就去睡觉,在所有的婴儿中是最温顺的。长大了,他只是个旁观者和好听众,但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和平型的孩子,不会公开反抗,但安静中却藏着他钢铁般的意志。是好职工、好朋友,适合办公室工作和处理行政事务。

作为父母,一定要在面面俱到中发现他的特殊才智并加以引导,从小就多读书给他听,多玩一些心理挑战类的游戏来激发他的热情。鼓励他多参加摔跤、跑步等户外体育活动。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尽力解除冲突和恐惧,多让他们自己去做选择和拿主意。

相信自己就是专家:

和平型的孩子渴望平静和安宁,他期待尊重和被认同,你要让他知道,你很珍惜他。舒缓孩子的压力和情绪根据孩子的兴趣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特长学习,避免造成孩子成长的压力。同时,要按照孩子的性格特征,为孩子选择恰当的方式,愉悦精神和舒缓情绪。

力量型的孩子,需要消耗体能来放松自己。家长可以多陪他们进行跑步、踢球等运动型游戏。

活泼型的孩子,需要通过滔滔不绝地说话来释怀,家长要多陪他们聊天,多听他们讲故事。

和平型的孩子,喜欢享受“闲来无事”的时光,家长要鼓励他们看书,陪他们散步、聊天也是好方法。完美型的孩子,喜欢独处,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听音乐都是享受。家长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家长,我们要认真学习成长,勇于承担责任,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快乐、自信地生活,轻松、愉快地学习,健康、自然地成长。家庭幸福,是人生意义的终极体现;孩子快乐,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成功。

男孩从小这样引导,他将来一定了不起


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任何一个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

1、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

值得注意的是,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

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

2、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么?他们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么?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越打越犟”是他们的长项。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作“敌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实很简单:

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

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

时刻让男孩感受到你不温不火的关爱,巧妙约束但不强硬控制。

3、别让你的男孩太“富有”

我们所说的“富有”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父母太多的溺爱和包办,一个是钱财的充裕。

有的父母特别宠爱男孩,一切事情都依着男孩;有的父母很有钱,他们给男孩很多零用钱;有的父母很有能力,男孩的大小事情他们都会包办。

然而,父母这种让男孩过于“富有”的做法,又会给男孩带来什么呢?

父母的过度宠爱让他们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太多的金钱让他们只想用“奢侈消费”的方式去消耗体内过多的睾丸素,从而忘记了自己还要学习;父母的事事包办则让他们丧失了劳动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从不会让自己的男孩太过“富有”,他们会把“爱”藏起来一半,他们会寻找和创造机会让男孩去体验贫穷!

4、男孩的成功个性需要从小培养

生活中,男孩家长常常会有许多的无奈:

教他勇敢,他做事却总是唯唯诺诺;教他坚强,他屡次轻易放弃;教他果断,他还是拖拖拉拉。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男孩的家长总会这样自我安慰:“等他长大后,他自然会懂得……”可事实却往往与家长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个一直都轻言放弃的男孩,长到18岁后,忽然一下变得坚强起来,这现实吗?如果你希望一个一直都畏畏缩缩的小男孩,在20岁之后,忽然像个出色的外交家一样去交际,这可能吗?

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子在25岁之后,能像理财专家那样去理财,这只能是你的一个美好梦想。

任何一个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

所以,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希望每位男孩的家长,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以自己的儿子为傲、以自己了不起的男孩为荣!

你的孩子现在很爱你,将来呢?


昨天去做头发,理发师小妹告诉我,她家在农村,有个七岁的女儿,现在一年只回去两三次,每次也待不了几天,一直是公婆帮着带孩子,带得很好,只是她很想孩子。

我说这样扔久了,孩子怕是就跟你没感情了。

她说不会,女儿一直跟她很亲,上次回去三天,一直粘在她身边,一分钟都不肯离开。临走那天,她早上四点起床赶班车,怕惊扰孩子,小心翼翼地不敢出一点动静,但快出门时,她看到女儿用被子蒙住头,在里面抽噎着哭。估计是怕她伤心,所以拼命压抑着声音。她隔着被子都能看到女儿哭得特别厉害。

她说得眼泛红,我听得也好心酸。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她说,留在家里赚不了几个钱,将来怕是孩子考上大学都供不起。

我特别理解她的无奈。有时候生活艰难,各方压力扑面而来,容不得你儿女情长。

可我是真心觉得,但凡有一点办法,还是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跟ta分开。

一方面是因为她需要你,爷爷奶奶再好,也顶不了爸和妈。这是常识,不用我啰嗦。

另一方面,其实是我们常常忽略的: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在日夜厮守里积累起来的,没有天长日久的相依相伴,感情就会淡薄。

我上次回内蒙老家,有个邻居叔叔跟我抱怨,说他儿子也在外地工作,平时不怎么打电话,每年只在过年时回去几天,大部分时间还都是在跟同学朋友聚会,留给他们老两口的时间很少。他算了算,最近五年里,他们真正一起相处的时间,不超过十天。

“钱倒是不少给,”他说,“可我们缺的也不是钱啊。每次就是眼巴巴盼着他回来,盼着他多待几天,哪怕他躺床上睡觉呢,我们心里也踏实。”

我听了也是心酸。

但我知道这个状况背后的原因。

这个叔叔年轻时做运输生意,两口子一出发就是好几天,根本照顾不了孩子。所以,基本是儿子一生下来就交给姥姥和舅舅带了,直到小学毕业才回到他们身边。

当年的他们,也是觉得亏欠儿子,不少给他姥姥钱,给他买最好的衣服和玩具。

但是钱并不能直接换来感情啊,所以儿子跟他们一直也不是特别亲。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我没跟他儿子交流过,但道理其实显而易见:当年我需要你们的爱,你们却给了我很多钱。现在你们需要我的爱,抱歉,我这里不多,但我对你们是感恩的,所以,也给你们很多钱。

做父母的也许委屈:我们是爱你的啊,否则我们为什么给你钱?我们拼命赚钱不也是为了让你有更好的生活吗?

但是很遗憾,你用钱来表达的爱,他感受不到,或者说,只能接收到一点点,远远不如朝朝暮暮的陪伴。

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爱父母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颗爱的种子,需要培育和浇灌,才能茁壮旺盛。

你的孩子三岁时可能特别爱你,但如果你离开ta,三十年后再回来,那你在ta眼里可能就是个陌生人。

所以,别以为ta现在特别爱你,就会一直这样爱下去。也别以为自己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离开ta,将来ta会一样爱你。

不会的。

孩子对你的爱,是在点点滴滴的日常里积累起来的:你陪ta入睡,喊ta吃饭,和ta玩游戏,给ta讲故事,教ta说话走路系鞋带,带ta认识大千世界,跟ta分享快乐悲伤,牵着ta的手回家,在ta困难时出手相助,随时随地给ta大大的拥抱……

这些事,你做一分,ta对你的爱就多一分。

这种爱的积累,无影无形,未必是你刻意而为,孩子也未必一桩桩都记得,但是不知不觉,爱已经在那里了。

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你们之间的感情,就会有欠缺。

上次我们初中同学聚会,酒喝得正酣,大齐接到老妈电话,说家里不知怎么停电了。

大齐说我马上回去。然后告诉我们:家里可能跳闸了,我回去拉上。

有同学说,让你老妈自己拉上不行吗,还非得你回去?

大齐说那可不放心,我妈胆小,这黑灯瞎火的。

随后就开车走人。

同学们聊起来,说别看大齐五大三粗的,对他妈超好,啥事都想着,别的老太太有啥,他妈必须有。上次他妈住院,他二十四小时在医院守着,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擦背洗脚,伺候得那叫一个精心。

然后就有男生说:大齐他妈对他也好啊,小时候我去他家吃饭,一盘土豆片炒肉,他爸他妈一口不动,全让我俩吃。那时候我爸从外地给我买了辆童车,大齐馋得不行,也想要,他妈牵了一头羊去我家,托我爸给他也买一辆。

我也记得,上学前班时,家长都骑自行车去接孩子,我们一放学就呼啦啦跑出来各找各妈,别的家长都扶着自行车,说快上来。只有大齐妈,总是先过去抱抱大齐,亲他一下,然后笑眯眯看着他爬上自行车后座。

后来大齐回来,我们说起这些事,他一脸茫然地摇头,一桩也不记得。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对孩子的好,他可能全忘了,但是你做那些事情时,带给他的感动和幸福,安心和满足,都会融进他的骨子里,永远不会忘。

他是基于这些,才那么爱你,才对你那么好。

很多老人喜欢比谁家孩子孝顺、谁家的不孝顺。

其实“孝”和“不孝”也不是那么极端,有很多中间状态。

比如同样是孝顺孩子,有的可能两周回家看一次父母,有的每天都要回去。

有的会问问你缺什么需要买吗,有的你需要什么ta全知道,直接就给你买回家。

有的直接给你钱,有的不但给钱还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

这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ta有多爱你。

ta爱你三分,你家里断电,ta可能会说我忙着呢,你让邻居看看。

爱你六分,他可能耐心告诉你怎么处理。

爱你十分,就会像大齐,要立刻放下酒杯回家帮你把闸拉上。

一个人对父母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跟品性有关,跟所受教育有关,但最大的影响因素,是ta对你感情的浓度厚度。

而这种感情,就取决于你在他的生命里(尤其是幼少期),存了多少爱。

你存得越多,将来得到的回报肯定就越多。

所以,我特别不赞成父母跟小小的孩子分开,不赞成一味地对孩子严厉打压,不赞成三岁前就跟孩子分床睡,不赞成由老人、阿姨代替你来陪孩子讲故事、做游戏……

因为这会让你错过往孩子的感情银行里存储爱的最好机会。

孩子对父母的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风刮来的,也不是因为你生了ta给了ta一条命,而是在你跟ta日日夜夜的相处里,一分一分存下的。你今天不存,明天可能就取不出来。

所以,就算你有一万个理由离开ta,也请把“ta将来可能不够爱你”这个重大代价考虑进去,能承受,再去做。

现在人普遍能接受到基本教育,人人知道应该孝敬父母,所谓的“不孝子”越来越少。

只是,你的孩子出于基本的道德观念去孝敬你,和ta发自内心的觉得必须对你好,你的感受会截然不同。

如果ta深知该孝,却对你没什么感情,那他也许可以做到定期回家看你,但回去就一直看手机玩游戏,跟你聊不过三句话,或者只是象征性地看看,待不了十分钟就走了,如领导视察。

你可能会隐隐不满,想,你为什么不跟我聊聊天呢,为什么不关心下我的老寒腿呢。

但如果责怪ta,人家可能就觉得你烦,因为本来就跟你没话聊啊,就觉得你的老寒腿不算事儿啊。

而如果ta骨子里藏着对你的深情,可能根本不用你说,三天不去看你,ta就抓心挠肝,看到别的老人有什么,ta就特别想让你也有,听到你可能喜欢的八卦和笑话,ta就会留心记住,一进门就讲给你听。

当你老了,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种呢?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更苦


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孩子教育中有一个东西是万万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特别是家有男孩,这个更不能少。因为一个怕苦的男人注定是没有担当的,你不要怪他没有责任心,实在是他没有铁肩,用什么去担?

不能吃苦,终究是会让身边人吃苦,自己也苦。而且这样的影响是一生的。

01、看看我们村的两个老头,就会有这样的感触。

当你看着他们从你面前走过,就会感觉岁月匆匆,人生不过几个十年啊!

我们村这两个老头,一个是年轻时就不能吃苦,一切靠妻子去张罗的。

50岁的人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在外边做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做几下就玩去了,说太苦了。然后骑着车去外边寻牌友,钓鱼,胡吹海侃,整日不回家,村里也没有多少人待见他,他就去外村玩。

而老妻呢?天天在葡萄园里劳作,酷暑时节全身包裹着衣物帽子,在烈日下除草施肥,挣几十块的工钱。因为一个家庭一年的开支,人情往来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光靠种几块地肯定是不够的。

老妻收工回家后还要张罗饭菜,风吹日晒下的脸常常像裂开的老树皮,那双手更是又大又黑。

我们都觉得她苦,但是她好像没有感觉,她也许觉得自己就是这命吧。

还有一家人就不然,老头是天天做事,家里家外忙活,一家人过得滋润自在,走在外边也是腰杆子挺拔,受人尊敬。

吃苦不可怕,劳动让人有尊严。

02、很多人长大后成了一副自己都不喜欢的模样,都是成长的时候从根处坏掉了。

而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的观念是关键。

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家庭如果有好几个兄妹姐妹,假如上面有姐姐,最后一个是弟弟的话。这个弟弟大部分是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

因为从小有爹妈疼着,遇事有姐姐罩着。很多父母中年得子,愈发珍惜,视为掌上明珠。稍不留神,父母爱的天枰就朝着小的那个倾斜了。

我以前的一个同事,还常常被老父催着寄钱回去,给弟弟建房子娶媳妇呢。

很多的父母是不想让孩子吃一点苦的。自己省吃俭用惯着孩子,结果把自己的人生全部让孩子给绑住了。

有一个妈妈曾留言说,老公家里有一个弟弟就是被溺爱的,现在26岁了,从来不为别人着想,家里条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农村种地的,过年都舍不得买点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苹果手机跟风买,还出国去玩,还找我们借两万块钱去整鼻子,好多这样的事情,之前觉得是他不懂事,后来才发现都是他爸妈惯的,而且我婆婆还说他从小就这样,要的东西没得到都不行的。所以我自己带孩子,不需要她的帮忙,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

每次看到这样的父母,我就感到心疼。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成为一个寄体,养出寄生虫呢?

溺爱只会害了孩子。有妈妈会跟孩子说,你只要读好书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所以家务活不要孩子干,家里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过问。很多孩子长很大了都不知道盐是多少钱一包,油是多少钱一桶。

记得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位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03、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这样的回答,让很多父母陷入了深思之中。因为我们很多的家庭,父辈努力打拼,积攒可观的家产,期盼孩子不要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样劳累。结果,就养出了白眼狼,养出了啃老族。

我们还会常常听老人说,省着点,因为你生了儿子就要考虑给他买房,在农村就要考虑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

我们老家那边,如果是因为家里没有房子让儿子娶不到老婆,大家指责的竟然是老子无能,而不是说儿子没用。

我觉得这个逻辑很混蛋。为什么儿子娶老婆一定要老子管呢?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前段时候,一个多年没见的同学在微信群里借钱,说自己要做生意,结果本来热烈交谈的群,一下就鸦雀无声了。

这位同学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的好吃懒做。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他每天的起床的洗脸水是奶奶打好,然后由奶奶穿衣服,爷爷喂饭,上学的书包永远是爷爷背着。

读中学后更是这样,每次一堆臭袜子脏衣服塞一袋子,放假的时候就拿回去给奶奶洗。

最主要的是还爱借钱,读书的时候就几乎把所有的同学借一个遍。

没想到现在30多岁了,还是老样子,听说刚刚跟妻子离婚,家里的孩子判给了妻子。也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天天就是瞎混,不想努力,就想通过借钱来发财。

结果混成了一个这样的光景。

其实这样的结果父母是要负责的,为什么当年让他在爷爷奶奶这样的溺爱中成长。

他就如同掉在一个蜜罐子里,不知道外边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更不知流汗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他当年的享受换来如今的吃苦。

不要看他无所谓的样子,表面风光的很,也许在某一个深夜,他也会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日渐衰老的脸,狠狠地责骂自己,追忆童年的甜蜜,然后痛诉命运的不公吧。

04、从小被娇惯的孩子,何曾能想到,吃苦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苦难这所学校的教育,才能获得实际有用的智慧。

告诉孩子,生活有甜,但是也有苦,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一定要有一个让孩子吃苦的意识,能不帮忙就不要帮忙,孩子流点汗,吃点苦是好的。

平时让孩子多做家务活,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一起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的手脚。

为人父母就要让孩子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劳动是光荣的,能够为一个人赢得尊严,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一个人的价值。

这些话说起来像口号,但是多年后,一个快30的子女还跟你伸手要钱去吃饭的时候,就会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所以,吃苦教育,要越早越好。

孩子,你的节日想怎样过?


礼物承载孩子的心理满足

第65个国际儿童节马上要到了,可是有多少孩子知道他们的节日的来历呢?不管什么年代的儿童节,给孩子礼物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管是自制的玩具还是买来的玩具,都倾注着长辈对孩子呵爱之情。

在经济不太富裕的年代,儿童在自己的节日里收到礼物,哪怕是一支笔、一本练习册、一本书,都会喜出望外,开心好一阵子。家长给了礼物就算完成一大任务,干自己的事去了,陪孩子玩是极少的。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一家一个孩儿,每家的孩子都是宝贝,家长都尽其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教育投入。乔红是“75后”,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第一代,如今她已为人母。她回忆自己的童年,说记忆最深的儿童节是1984年她9岁的时候,那会儿爸爸妈妈挣钱不多,在爷爷奶奶的帮助下,全家人送给她一个大件:雅马哈电子琴。她说当时那感觉就跟飞上天一样,两只手不敢着实落在琴上,在琴上虚无地抚摸着。然后抱着爸爸妈妈转好几个圈,嘴里不停地喊着谢谢、谢谢。晚饭时,爷爷奶奶来家里,她殷勤地给爷爷奶奶盛饭、端菜,感激得不知如何表达。她也很珍惜那架琴,细心呵护。直至现在,虽然不能用了,她还是把它规整地放在卧室靠近窗户的地方,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她说,那时候的礼物,尤其是贵重的大件礼物,从心里就把它当成一生不可抛弃的朋友。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

流年似水,一代孩子有一代孩子的生活。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独性、自私、霸道。这怎么会是孩子天生的品行呢?这都是父母的品行啊。带孩子去游乐园玩,买票插队,孩子很快就能坐上他喜欢的过山车,孩子高兴。但孩子同时也会明白,不管多少人排队,只要我插在前面,我就能早玩。这样的想法和坏习惯就播下种子了。还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游玩,嘴里叼着烟,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往草地上扔,把孩子抱上各种雕塑作品照相。大人以为孩子只知道玩,不会想别的。其实孩子会想的,孩子认为大人不阻止的事情都是对的。

孩子会把自己的节日看得很重要,家长要把孩子的每一天看得很重要。每一天都主动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每一天都进步,都能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如果家长不只是给孩子一堆礼物,而是陪伴孩子一起体验,相信孩子会在心里充满感激之情的。一位作家朋友回忆他的儿童节时,他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都在工厂上班的爸爸妈妈请假陪我逛马路。这逛马路可不是小事,过人行横道、扶老人过马路、帮自行车瘪带的师傅找自行车修理铺,还要观察路人的神色,还要知道交警是怎么工作的。回家之后,吃完晚饭,像过电影似的,都写下来,还要写感想。我记得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人活着真不易,安全第一,遇到困难能自己解决的不麻烦别人。那时我10岁,是1980年。至今,那种体验还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儿童节是孩子成长的节点

6岁的桐桐上幼儿园大班,我问他:桐桐,儿童节你准备怎么过呢?他说:“我想让菲菲跟我去旅行。”我问:“去哪呢?”他说:“水边的森林,那里有小鹿、小兔和蘑菇,还有小花。我要送菲菲花。”这孩子显然是文学作品的实践派。

王子涵上小学六年级。今年是他最后一个儿童节。我问他:“最后一个儿童节打算怎么过?”他说:“对于节日本身没什么想法,但是想把那一天能够清晰地留在记忆里,会照照片,录像,毕竟那是自己儿时的最后一扇门。”这孩子是善良的纯情派。

无论孩子在节日里要什么或做什么,这都是他成长的点点滴滴。逛图书馆也好,玩游乐园也好,开联欢会也罢,形式不重要,孩子能从中理解什么、感悟什么更重要。除了每年一次的生日之外,六月一日是孩子最看重的节日,在心理上,孩子们有各种期许,因为他知道儿童节过一个少一个。他渴望长大,渴望突破自己,渴望自己的成长是自身价值的增长。单纯的物质形式恐怕难以满足他们迫切增长的心理需求。

现在的孩子生长在蜜罐里,吃穿住用行的条件都很好。平时也过得很愉快,但是“六一”,是孩子成长过程里的亮丽节点,如果孩子有自己需要的,那么这一天就让他自己决定怎么过,家长这天不妨退到幕后。孩子得到尊重,从头到脚处理自己的事,这样的机会孩子都会珍惜,都会记忆深刻的。所谓成长,此举欣然。

儿童节怎么过?没有定式,没有模板,孩子的收获和感受应该是好的标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你的孩子,想让他将来从事哪一行?》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想让孩子学数学 与他玩扑克 0~3岁“学习”不着急,家长可以用7~21天培养一个可能终身受益的习惯,这个远比学习重要。 3岁以内“学习”还太早 昨天,4名12个月到24个月的小朋友,还有他们的姥姥、奶奶来到活动现场。一位姥姥拿出...
    2021-02-22 阅读全文
  • 实例:父母座右铭不敌一言一行 一年级是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任性的孩子,家长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应教给孩子解决的方法,既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能无条件地妥协。为鼓励孩子,家长在孩子的书桌上贴满...
    2021-09-17 阅读全文
  •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元旦放假前的一天上午,我和孩子们在活动室上课,雨晴小朋友推门进来了,抱着一本崭新的挂历。 高兴的对我说:“老师,送给你。 ”我顺手接过挂历,说:“谢谢你。 ”并送给雨晴一颗小红花。 到了下午孩子们陆...
    2020-11-04 阅读全文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会加倍让你偿还!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
    2020-12-31 阅读全文
  • 告诉孩子,你行的! 又到早餐时间了,今天吃得是面条。刚吃了一会儿,有些小朋友已经吃完一碗了,要添第二碗了。看到孩子们一个一个过来盛面条。我想:每次吃饭盛饭盛面条的工作都是老师帮助完成的,有时帮他们盛得多了,有些孩子就会吃...
    2020-08-22 阅读全文

0~3岁“学习”不着急,家长可以用7~21天培养一个可能终身受益的习惯,这个远比学习重要。 3岁以内“学习”还太早 昨天,4名12个月到24个月的小朋友,还有他们的姥姥、奶奶来到活动现场。一位姥姥拿出...

2021-02-22 阅读全文

一年级是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任性的孩子,家长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应教给孩子解决的方法,既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能无条件地妥协。为鼓励孩子,家长在孩子的书桌上贴满...

2021-09-17 阅读全文

元旦放假前的一天上午,我和孩子们在活动室上课,雨晴小朋友推门进来了,抱着一本崭新的挂历。 高兴的对我说:“老师,送给你。 ”我顺手接过挂历,说:“谢谢你。 ”并送给雨晴一颗小红花。 到了下午孩子们陆...

2020-11-04 阅读全文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

2020-12-31 阅读全文

又到早餐时间了,今天吃得是面条。刚吃了一会儿,有些小朋友已经吃完一碗了,要添第二碗了。看到孩子们一个一个过来盛面条。我想:每次吃饭盛饭盛面条的工作都是老师帮助完成的,有时帮他们盛得多了,有些孩子就会吃...

2020-08-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