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越差?

发布时间:2021-02-08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越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职妈妈真的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吗?近日,上海市公布了对172所小学30369名一年级学生家长的跟踪调研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充足,学习状态就越好;家长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就越差。

学习状态与家长陪读不成正比

孩子的学习状态与其睡眠时间有何关系?与家长的陪读时间有何关系?上海市教委公布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一项对家长的跟踪调研结果,此次调查随机抽查了172所小学,对30369名一年级学生家长进行了跟踪调研,问卷回收率为89.98%。

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给予的鼓励和表扬,对孩子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教师给予肯定与表扬的频率越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越好,尤其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方面。而在“教师对孩子鼓励和表扬的频率”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经常或总是”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在“教师对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方面,有92.09%的家长认为教师“非常或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这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

调查还显示,本次调研的172所小学的学生学习状态与第一学期相比,在“独立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效率”“睡眠时间”“学校适应”“学习愉悦”“学业压力”等各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数据表明,学生的睡眠时间充足,学习状态就越好;家长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就越差。

家长越“愉快”孩子适应性越强

伴随该调查报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夏雪梅博士进行的一项儿童学习基础素养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过来人”怎么看:一年级家长视野中的儿童入学适应与关注点》。报告显示,关于学习的决定,60%左右的家庭是母亲做主。她建议要“理解”80后的家长,尤其是理解“母亲”,她们的心态对孩子的适应性存在重要的影响。

报告显示,学生在知识技能的适应性上,适应性最低的是写字;学生在学习品质的适应性上,适应性最低的是情绪控制。报告提示家长,在情绪控制方面,应该敏锐地察觉孩子的情绪,在幼儿园阶段就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识别,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同时应该要关爱小男生,因为女生的入学适应性显著优于男生。

在报告中,还将80后父母分为三种类型:愉快型、中间型、苦学型。三种类型母亲的孩子在知识技能、学习品质、生活自理上的适应性都存在显著差异,愉快型母亲的孩子在这三方面的适应性优于其他类型的母亲的孩子,而苦学型母亲的孩子的适应性最差。其中,陪读最多的还是苦学型家长。

同样,三种类型父亲的孩子在知识技能、学习品质、生活自理上的适应性总体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苦学型父亲的孩子与中间型父亲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与学习品质上的适应性无显著性差异。愉快型父亲的孩子在这三方面的适应性,优于其他类型的父亲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你的脾气越大,教育孩子的效果越差!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惯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认为自己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是,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能,却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形成深远而广泛的损害。

家长三分脾气,对孩子是七分损害

坏脾气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大约可以这样描述:轻度后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后果,孩子成年后脾气暴躁,爱抱怨或抬杠,为人苛刻;重度后果,严重抑郁症……。家长发三分脾气,会对孩子形成七分损害。说坏脾气是教育的死敌、人生的陷阱,并不为过。

脾气的坏处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只是做不到不发脾气。不少家长经常下决心要改掉坏脾气,每每事到临头,火气一上来,就什么都忘了。所以,本文想着重谈谈如何克制坏脾气。

克制脾气不能光靠一个“忍”字。古话说得好,“忍”字心头一把刀。一位家长给我的邮件标题是“我忍,我忍,我忍忍忍”,且不说邮件内容如何,标题已够惊人。刀锋之下,如何能躲开伤害?一个人心上这么多带血的刀子,若不去掉,迟早是要割伤自己或他人的。

这就说到一个问题,脾气大的人为什么心中常有怒气?他们的“火”到底从何而来?知道病因,对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对坏脾气先追根溯源一下。

脾气很差的人,童年经历往往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常常有委屈感。正是童年时代的这两种遭遇,埋下了坏脾气的隐患。

因为儿童的性情是向成人习得的,家长的行为示范作用要远大于口头训诫作用。坏脾气家长动不动向他人、配偶或孩子发火,这首先是做了反面示范,无意中教会孩子用破坏性方式表达不同观点。

同时坏脾气的人让家庭生活经常充满火药味,让孩子的心理总是充满负面情绪,积淀越来越多的负能量,成年后,习惯以伤害性的方式表达分歧,尤其容易冲着配偶和孩子嚷嚷,甚至动手,因为这两者离自己最近,对自己威胁最小——于是我们看到,坏脾气代代相传,老子火气大,儿子脾气就差,到了孙子也不怎么样——家族轮回链条就这样形成,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脾气的本质是恨意,恨意和思考力呈反比,恨意越深,思考力越浅。一些爱发脾气的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脾气就这样,天生的,改不了。把坏脾气等同于双眼皮一样的生物遗传,这反映了很多人对自己坏脾气的无可奈何,以及对自我改变的逃避。

追溯脾气的成因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为了看清楚自己的缺点从何而来,将要何往。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避免把坏脾气合理化,才有力量斩断这轮回的链条,并且容易对原生家庭的缺陷给出原谅。

如何改变坏脾气

如何改变坏脾气?关键一步是立即行动。即从今天、从这件事开始,不发脾气。

脾气这个东西,不发就不发了,你不纵容它,它就不会张牙舞爪。反之,如果不加约束,脾气可以被喂养得越来越大。这不仅在心理学上被观察到,生物学也证明,惯于摆出暴力姿势的人,只会增加自己的愤怒。

克制脾气可以从每一个想要发火的事件中开始练习,哪怕觉得自己在“演戏”,也要演下去,情绪没到位的情况下,努力让行动先到位。

心理学研究发现,“任意表露情绪,可以强化情绪。相反,尽可能地抑制情绪,则会削弱情绪”。并且人的情绪有互动性,投射出去的情绪往往会反弹回来,每一次反弹都是强化。好情绪有好强化,坏情绪有坏强化。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变成“好脾气”,就要让“好脾气”不断和我们相逢,尽量不让坏脾气出来露脸。

大部分情况下,人只要体验过一次克制脾气带来的愉悦,后面就会更容易控制情绪。

有位家长说她一直对儿子要求严格,但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脾气不好,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大喊大叫,而且从不认错,经常气得她简直要发疯,只是因为知道打孩子不好,才强行忍着不动手,但和孩子吵架却是频繁发生。

有一次她实在黔驴技穷了,愤怒地对孩子大喊一声:你就不能让妈妈高兴点吗?儿子大声回敬说:“我不知如何让你高兴,就知道如何让你不高兴。”她当时感觉内脏都要气得出血了。

有一天,儿子从学校打来电话,说一个作业本丢在家里了,必须要今天交,要妈妈送一趟。这不是第一次了,这孩子整天丢三落四的,动不动就把什么东西丢在某个地方,所以当她黑着脸把作业本送到孩子手上,刚说了句“每天叮嘱你多少次……”儿子立即呛她一句“好了好了,你快走吧!”扭头就离开,没有一点认错的意思,也没有对妈妈的辛苦表示一点感谢。可能只是因为在学校里,才没大喊大叫。

晚上她很想批评儿子几句,只是害怕他发脾气,才硬忍住了,心想等你下次再忘了带东西,逮着了一定好好教训一顿。

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又从学校打来电话,说他把今天要交给老师的一张表格丢在家里了,要妈妈再送一趟。她一听,火气腾一下就上来了,没好气地说,妈妈今天忙,没时间,你明天再交吧,生气地把电话挂断。

过了一小会儿,老师打来电话,说这个表格必须今天交来,现在班里就缺她儿子这一张,希望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否则孩子没法放学回家,老师也没法下班。老师口气强硬,不容商量,她只好放下手头的事,开车往儿子学校赶去,内心简直可以用怒火万丈来形容,恨不得当下抓住儿子痛骂一顿。

快要到儿子学校时,她想到有可能遇到儿子的老师,突然有一点点胆怯,感觉没有勇气面对,害怕被老师给脸色看。然后又想到,自己还这么害怕见到老师,儿子此时不知有多难堪。老师显然很生气,应该已是狠狠地训了儿子。全班那么多孩子,就他一个人忘了带表格,这让儿子多么尴尬啊。

想到这里,她忽然有点开始心疼儿子了,心里的怒气一下消解了不少,然后,不知怎么突然生出一个想法,今天连提醒也免了,反正提醒也没用,还让他呛自己两句,这次什么也不说,看看他以后会怎样。

到了学校见到儿子,她一反常态地没有生气,把表格交给儿子时,顺便把水壶递到孩子手上,和颜悦色地说,水壶也忘了带了,是不是一上午没喝水,渴吗?妈妈的表现让孩子大吃一惊,有些不相信地看看妈妈,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眼睛里流露出感动。要知道,以前如果忘了带水壶,也是一个过错,回家后总会受到一顿责骂。

看着孩子的表情,妈妈忽然觉得孩子那么可怜,自己没发火,居然让他那么意外,可见自己对孩子发了多少火。妈妈一下感觉有些心酸,忍不住温柔地拍拍孩子后背。当孩子确信这次妈妈真的没生气时,眼中突然泛起泪光,有些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嗫嚅着低声说一句“妈妈,又让你又跑一趟……”孩子虽然没把话说完整,但能听得出他的歉疚,几乎可以确信,孩子在强忍着眼泪,或已流下眼泪。

妈妈一瞬间也眼眶一热,又轻轻摸摸孩子脑袋说,没事,反正妈妈今天也不忙。嗯,没别的事了吧,那妈妈走了。孩子轻轻地嗯一声,还是没抬头,妈妈能感觉到她和孩子间有某种温暖的东西在交流着。

回家的路上,竟是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原来宽容竟有这么大力量,可以让一个从来不肯低头认错的孩子主动说出对不起。晚上孩子回家后,居然也一反常态地变得非常温顺,妈妈让他干什么,他总是情绪愉快地去做了,完全没有以往的故意顶牛。

这次经历让她看到克制脾气的成果,给她带来信心和鼓舞。后来这位家长开始不断地约束自己,发脾气确实是越来越少,脾气也越来越小。

很多事情如果放在以前,一定会觉得不可容忍,非得暴怒一场不可,后来却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发火并没有那么难,而孩子也变得越来越懂事。

家长心中没怒火,孩子的脾气就发不起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这个孩子一样,家长一改变脾气,马上就懂得“领情”,很多孩子对家长初期态度的转变并没有积极的反馈,似乎无动于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气馁,哪怕是遇到孩子主动挑衅也不要发火,让他“拳头打在空气中”。

双方的负面情绪都得不到释放和回应,时间久了,自己的脾气、孩子的脾气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好。

有位爸爸说他下决心不再跟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发脾气,但小家伙蹬鼻子上脸,给三分颜色就想开染坊,弄得家长越来越没信心,担心把他溺爱坏了。

但有一天傍晚,这种印象改变了。当时,孩子妈妈把一盘刚炒好的土豆丝端到桌上,又进厨房炒第二个菜。孩子马上爬到椅子上要吃,爸爸说菜刚炒出来太烫,再说妈妈还没过来呢,等一会儿吧。孩子一脸不愉快,手里的筷子不肯放下,啪啪敲击桌子,趁爸爸不注意,突然往菜盘里吐一口口水。

这实在太过分了,爸爸几乎把持不住地想发火。也许是小家伙自己也知道这动作太出格,看着爸爸,目光既挑衅,又有些怯怯的。爸爸看他一眼,强压怒火,镇静地看孩子一眼,没吱声,低下头继续看手机,努力平息心里的火气,然后思考对策。

片刻后,妈妈端着另一个菜出来,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爸爸也没说什么,一家人开始吃饭。爸爸心里憋屈得都有些吃不下饭。小家伙也许确实觉得自己理亏,也许是因为又没等到爸爸的火气,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在饭桌上表现得出奇地乖巧,一直老老实实地坐着吃饭,不像平时吃两口就跑了,还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的。

妈妈惊奇地说宝宝今天表现怎么那么好。爸爸心里忽有一些感动,觉得自己坚持不发脾气有了成果,庆幸自己没有轻易放弃“好脾气”。他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管得多,又老发火,孩子不逆反才怪。

比如今天,孩子想先吃几口土豆丝,这要求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其实很正常,家里又没有外人,为什么不允许呢?这么点事都要限制他,他当然会觉得你总是很不友好,就要故意在你面前捣乱。如果自己没压住火,又打骂孩子一顿,事情会变得多么糟啊。

在这么具有挑战性的事件上还能控制不发火,爸爸自己也有成就感,此后更注意减少限制孩子,努力克制脾气。

脾气与脾气的对峙就像拔河赛,对方的屹立不倒是以你的坚持为前提的。如果想让对方不再坚持,最好的办法是放开手中的绳子——家长心中没怒火,孩子的脾气就发不起来。这一点小小的改变,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巨大。

克制坏脾气,教你三个小妙招

在改善坏脾气的路上,家长要经常尽量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得不如别的家长好?或者是我没看见自己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相处中,我原谅过他什么错误?对他的什么缺点能一笑了之?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重要,还是我出口恶气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残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齐全,身体健康,这是不是他给我的回报呢……这些问题不妨常在心里想想,就是对坏脾气的不断降解。

控制脾气,多数家长只要在意识上到位了,行动就会自动调整。但也有人发现,克制脾气于自己来说是件特别困难的事,虽然明明白白地知道发脾气的坏处,却常常控制不住。每次发完火都后悔得要死,可到了下次,照样大发雷霆。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试试下面几种办法:

1、半小时效应

给自己立个规矩,不管有多愤怒,都不马上发作,即便无意中发作了,也要马上收住,告诉自己等半小时,一切都等到半小时后再说。

在这半小时里,一定要去做点别的事,凡能让自己感觉好些的事都可以做,比如浏览网页、玩游戏、吃东西、到外面走走、洗个澡或给好友打个电话等等。一切有可能挑动脾气的事都不做,且最好不要和孩子在一起。

脾气是一种激情,爆发都是瞬间的事,挨过半小时后,人就会变得理性,该怎么样做不该怎样做,基本上就清楚了。

2、纸条仪式

在特别想改变坏脾气时,写两张纸条。第一张描摹自己的坏脾气,把它的可恶白纸黑字地写出来,此纸条象征自己的坏脾气。第二张写下自己改变坏脾气的愿望,以及有提醒作用的一两句话,此纸条象征自己的决心。然后把第一张狠狠地撕碎、烧掉或用其他方式销毁,感觉把坏脾气埋葬掉。第二张贴到墙上或放到其他自己方便看到的地方,规定自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想发火,必须先跑去看过这字条,看完了再决定发不发火。或已开始发火,突然想到纸条,也要跑去看看。

若纸条有效控制了火气,给自己一点任何形式的奖励,让自己高兴;如果看过纸条后没管用,还是发脾气了,也不要气馁,把这一张撕了,重新写一张,重新给自己鼓劲。看纸条这个仪式化的行为一直坚持下去,上面提醒自己的话经常在心里复习一下,坏脾气一定能被有效抑制。

3、意念疏散

当火气一下子起来时,先赶快把意念投注向自己身体内部,宛如立即把身边惹你生气的人丢弃掉,顾不上管他一样。

集中注意力寻找一下身体哪部分被怒火弄得不舒服了,是胸口憋闷,还是脑袋隐痛,或是手臂颤抖,然后把意念集中到那个不舒服的地方,想象有一团纯净的气体或清清的水流,轻柔地包围那里,旋转按摩,并丝丝深入,把那里的浊气驱赶出去,可经由身体任何地方挥发到空中,身体越来越干净。这个过程最好伴有深呼吸,感觉纯净之气被吸入,然后长吁气,浊气被呼出去……一次驱散不完就再来一次,直到感觉自己变得干净、平静而松弛。

以上三条方法可以同时做,也可以只做一条。关键是坚持,一直坚持,给自己反复练习的机会。

没有脾气的胸腔,才能装满教育的正能量

西方流传一句笑话:如何像卡耐基一样成功?答案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套用这句话,完全可以说,如何成为一个不发怒的人?答案是:不怒,不怒,就不怒!在发脾气的时刻,没有比停止发脾气更重要的事情。

任何自我控制手段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自我改变意识上,才会有效。在和孩子的“较量”中,家长要时时记住,只要发火,就输了。

家长若不和孩子斗狠比强,遇到事情有定力,有变通力,那么孩子学到的正是这些。

当然,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天下没脾气的人很少,正如天下没有私心的人几乎没有一样。

所以也不要期待自己成为完美父母,不要有教育洁癖,否则会太焦虑。而过度焦虑对改善脾气并没有什么好处。

大家都是凡人,偶尔发点脾气也正常。如同正常范围内的私心是健康的也是必须的,正常范围内的脾气也可以存在并可以被理解,关键是个“度”的问题。如果实在没忍住,脾气发作了,至少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坚决不动手,只动嘴;二是赶快结束,不纠缠。

不要非得讲什么理,明明白白开始的事,可以糊里糊涂结束,这并不影响以后的日子变得清朗。当我们变得越来越习惯于自我克制时,自我克制就变得越来越容易。

孩子逆反,说明他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的勇气,这总比事事听命于家长、没主见好得多。孩子成绩不理想,但他身体健康,心地单纯善良,这该多么令人欣慰。

钱包被小偷偷了,要庆幸银行的存款没被人骗走;挨老板一顿训,就去庆幸自己好歹有工作有薪水。迈脚出门,平直的马路已铺到脚下;轻轻点击电脑鼠标,世界就展现在眼前……太多太多的恩惠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如果日子充满感恩,你投送出去的心情都将回报给你;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家长自己更受滋养。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这是自勉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超脱境界。

对于一个超然的灵魂来说,有什么事会让他烦恼到失态呢?境界的升华不可能轻松地一步登天,而需要一点点去修行。当我们能对一人一事给出豁达和宽容时,已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世界抱有无怨的情怀。没有脾气的胸腔,才能装满教育正能量。

育儿知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越长大越不听话


今天我们解答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并且探讨一下家长为什么总想孩子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孩子长大了

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主见其实是好事,很多时候不听话的背后不是和大人故意作对,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孩子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2孩子通过经历体验学习

父母认为对的道理,孩子无法感同身受,因为不曾经历,不成经验。父母经历过的事情可能孩子永远都不会经历。孩子和父母之间,生活经历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如果孩子不懂为什么做,怎么会按着家长说的去做的意愿呢?

3唠叨的爸爸妈妈

经常进行一些无目的逻辑混乱唠叨的对话,时间一长孩子会屏蔽你说的所有话。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和孩子交流,以一、两个要点为主。如果一下子抛一堆事情让孩子做,他会很容易忘记自己要做什么。

4负面语言

总是对孩子传达负面评价,孩子自然就会对我们的话置若罔闻。用过于强势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同样会导致孩子不听话。

沟通是建立在两方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孩子是恐惧的不安的不耐烦的,那这样的沟通一定是无效的。沟通方法建议使用我们分享过的三明治沟通法,先跟后带的沟通技巧。

在回答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这个问题之后想问问家长们

你真的理解孩子的感受?

你已经了解了孩子的困难?

你明白孩子当时所处的状态?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基础,何谈让孩子理解我们,明白我们的意思,听从我们的意见?

家长为什么总想孩子听话

有一个有趣的案例调查,关于孩子是否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挨骂挨打

47%的孩子回答是:因为我不听话。

32%的孩子觉得自己挨打是因为惹妈妈生气了。

这现象很有趣,但是这也同时说明了一个问题,通过让孩子听话这样的手段去教育孩子这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是性价比极低的一种手段,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以及根本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

真正的教育是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层层递进去引导孩子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听话的孩子可能是让父母最省时省力的,而不听话的孩子确实需要父母大费周章,但是相信这些付出一定是值得的。

许多父母都会提到说:“我们每天上下班那么辛苦,要赚钱给他上课,补习,兴趣班一系列之类的话。”其实你仔细分析这句话体现的含义,就能得知当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上是不走心的。

他们考核自己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大多数是通过金钱和物质的输出来衡量,而教育最难的一点是,你要花很多心思去学习和陪伴,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而很多父母所谓的用心良苦,充其量是自欺欺人罢了。

而另一方面,是父母自己的能力所限制。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如何去教育一个孩子,也就是当孩子向他们发出某些求助和学习的信号时,他们根本无法懂得这一现象。

这就造成了他们经常抱怨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不会这样,偏偏你老是折磨人。”本质上来说,这种愤怒和咆哮是源于自身对如何正确教育儿童的能力欠缺和无能为力。

换句话说:不是说你生了孩子当了父母你就会教育孩子了,任何知识都是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为人父母亦是如此。

何必要求他听话?只愿他能独立思考,以自己的姿态面对这个社会

怎样跟孩子沟通才能有效

1转换角色

在孩子面前不要再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适当地装傻,不再讲究权威(权威应幼儿时期建立孩子青春期家长需要改变策略方法),在孩子叛逆的时期要学会让步,把孩子放在他想要的位置,父母先学会示弱。孩子慢慢长大了一定会有些东西不会与你分享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了。

2投其所好

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欣赏和感兴趣,不要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判孩子的鉴赏力,就算孩子喜欢的东西你看不上眼,也不能流露出不屑,

要知道,孩子会对父母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父母反对他喜欢的,他就会感到焦虑和冲突,容易和父母抬杠对抗,聪明的父母就不要和孩子对着干。

3迂回战略

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理,或者甚至是荒谬的,不要马上反驳和打击他,不要一口回绝,和他讨论计划和权衡利弊。只要你一蛮横地拒绝孩子,孩子会不依不饶到底。

4交流情感优先

说出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孩子感觉被理解了,也就更愿意倾听家长的感受和需要。日常的沟通习惯去倾听和表达对方的感受并不容易,对自身的情绪控制确实有很高要求。相对于开放性的提问,描述性的语言是有温度的,随着孩子的想法流动一步步展开,实现沟通的和谐共振。

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丰富多彩,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愿表达和沟通。很多孩子跟父母交流不多,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说的,他们不懂,交流的通道被堵上了。

没有孩子不想要被听见,被看见,用孩子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去聊天,孩子能收获的远不止知识、语言、情感那么简单。不要做一个走不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无趣的大人,那里的精彩常常超乎你的想象。

家长协助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开学后,孩子们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里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呢?专家提醒,家长要从旁敦促、协助,以使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家长是孩子最佳的心理治疗师。

缓解“开学不适应症”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情影响孩子,不要在开学之初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不要反复唠叨孩子的不足。要注意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对孩子进行疏导和鼓励,给孩子信心。

家长还要针对放假期间孩子作息规律被打乱的事实,尽早地加以纠正和改变,要全面调整作息时间,坚持按时就寝,早睡早起,使孩子的生物钟恢复正常,及早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顺利地进入新学期。如果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家长要循循善诱和适当监督。

老师应引领学生顺利渡过开学不适应期。

学校应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和学习氛围,老师应在开学之初注重减轻学生的压力,多和同学们进行暑假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安排紧张的功课,要注意循序渐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班集体、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老师不要过于看重开学时学生的表现,要适当启发、排解学生的不适感,因为该症状和考前焦虑症不一样,只要及时纠正不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很大影响。另外,对已经产生这种症状的学生,老师要做好疏导。

孩子时间观念有多差,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孩子时间观念有多差,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原来,许多小朋友认为,生日派对是令他们长大一岁的原因。

德克萨斯大学的伍利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对99名3岁到5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有将近40%的孩子认为生日派对与长大存在某种联系。孩子们认为,如果不办生日派对,就可以保持原来的年龄。

虽然孩子们能够理解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但是他们还是难免会混淆派对和长大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可以理解,毕竟每当孩子们吹完生日蜡烛之后,就会被父母告知:"生日快乐,你又长大了一岁!"

为探究小朋友如何理解长大这件事,伍利教授给孩子们讲了三个故事。

在第一个故事里,小朋友没有举办生日派对;在第二个故事里,小朋友举办了两场生日派对;在第三个故事里,小朋友举办了一个派对。

结果发现,近20%的小朋友认为,举办两场生日派对的小朋友长大了两岁,同时约四分之一的小朋友认为,没有举办生日派对的小朋友年龄不变。

此外,在这项研究中,伍利教授还讲述了其他故事,其中有一个是关于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变老的故事。

调查结果发现,超过70%的3岁儿童认为女人可以避免变老,但4岁和5岁的儿童持此观点的比例却大大下降了。

伍利教授表示,他希望继续探究孩子如何逐渐理解时间的流逝,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家园共育《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越差?》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学习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越长大越烦恼作文800字 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而且伴随着诸多的烦恼而正是这些烦恼,让你一步步地成长为你想要变成的样子。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成长的烦恼作文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越长大越烦恼作文800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22-09-25 阅读全文
  • 越长大越害怕长大的文案句子 人的心情常常是多变不可捉摸的,心情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行为和认知,此时就可以在朋友圈发相关的文案说说表达自己的感叹,我们可以摘抄优秀的文案说说逐渐积累起来。有哪些文案说说值得摘抄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越长大越害怕长大的文案句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8-22 阅读全文
  • 越长大越害怕长大的说说文案(60条) 心情会依据我们遇到的事情而变化,心情好时身体也会感觉轻松一些,这时就可以选择发布文案说说记录自己的心情,我们可以有意识的积累一些文案说说。那么文案说说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越长大越害怕长大的说说文案” ,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8-15 阅读全文
  • 越长大越烦恼作文500字推荐七篇 一个在成长中的人,偶尔有烦恼是正常的,而正是因为有了烦恼,你才可以活成你想要的样子。您在写关于成长的烦恼作文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越长大越烦恼作文5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8-27 阅读全文
  • 你的脾气越大,教育孩子的效果越差!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惯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认为自己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是,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能,却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形...
    2021-01-07 阅读全文

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而且伴随着诸多的烦恼而正是这些烦恼,让你一步步地成长为你想要变成的样子。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成长的烦恼作文吗?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越长大越烦恼作文800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22-09-25 阅读全文

人的心情常常是多变不可捉摸的,心情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行为和认知,此时就可以在朋友圈发相关的文案说说表达自己的感叹,我们可以摘抄优秀的文案说说逐渐积累起来。有哪些文案说说值得摘抄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越长大越害怕长大的文案句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8-22 阅读全文

心情会依据我们遇到的事情而变化,心情好时身体也会感觉轻松一些,这时就可以选择发布文案说说记录自己的心情,我们可以有意识的积累一些文案说说。那么文案说说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越长大越害怕长大的说说文案” ,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8-15 阅读全文

一个在成长中的人,偶尔有烦恼是正常的,而正是因为有了烦恼,你才可以活成你想要的样子。您在写关于成长的烦恼作文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越长大越烦恼作文5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8-27 阅读全文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惯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认为自己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是,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能,却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形...

2021-01-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