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孩子完成你的理想?别迷失在家长完美计划中
发布时间:2021-02-05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焦虑直接传递给孩子为人父母的我们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计划呢?“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这样才能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做父母的,需要尽自己所能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我们似乎已经逐渐习惯,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制定看似最完美的计划,然而,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迷失在家长的完美计划中。常常听到一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的你都不用管,成绩第一。记得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的班主任老师找到我说:你女儿数学只得了97分,全班有三十几个学生都得了满分……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会答错呢?”因为在我的“完美计划”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我的焦虑也直接传染给了孩子,她越来越怕考试,甚至有一次考试有一整道题都忘了做。我的“完美计划”深深地伤害了我的女儿。我亲戚的小孩,在参加完后,自我感觉没考好,曾对妈妈说想从楼上跳下去……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调研报告》显示:超过80%的小学生存在考试焦虑,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长的打骂。孩子不是为了完成父母的理想穿梭于辅导班和兴趣班时,有多少孩子是肩负着父母的“大学梦”、“钢琴梦”、“芭蕾梦”啊!为了给孩子们打气,常听父母这样说:“你爸你妈这辈子就这样了,就指着你给咱家争气了!”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位为孩子设计“完美计划”的母亲,在“计划”中,我和孩子都身心俱疲,而且亲子关系受到了不好的影响。我小时候酷爱音乐,因为家境问题,十几岁才开始学弹琴,心里总是有些遗憾。我自己有了孩子,很希望她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而我女儿恰恰不喜欢弹琴。我记得,在她差不多5岁的时候开始弹琴,但每次弹琴都在我的威逼利诱下,仿佛“上刑”一般,那架钢琴也成了漂亮的“刑具”。直到有一天,她老爸说:“实在看不下去了,别让孩子受罪了。”我女儿听到这句话,“噌”地从钢琴凳上跳下来,像被“特赦”了一样,从此见着钢琴都远远地绕着走。这件事,让我也重新思考: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完成父母的理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他自己要走的路,不是父母所能设计和把握的。说来也奇怪,我女儿到了四年级,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要学钢琴。”我说,可以,但这一次要坚持到底。从四年级到现在,她每天都坚持练琴……避免培养完美主义者很多父母煞费苦心地为孩子规划最完美的人生,他们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少走弯路,才会更幸福。但实际上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如果我们的孩子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并在其中经历顺境、逆境、成功、失败,挖掘自己的潜能,始终追求真理,我想那才是真正的幸福。为孩子制定“完美计划”的父母,我要特别诚恳地告诉您,我们要避免培养完美主义者。“完美计划”中的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需要表现良好,才能被人接纳”;“成绩必须名列前茅”父母才会爱我;“在比赛中,我必须赢,不能输!”有一种价值观认为“我的价值=我的表现+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们可能认为这个等式没有什么问题,甚至一直以来就是这样被教导的。但实际上,在这样的等式中,孩子会错误地认为:爱是需要用好行为换取的。偶尔,我们会用完美主义来赞美别人,事实上,完美主义是一个桎梏。“完美计划”中的孩子大多数害怕失败。因为在“完美计划”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如果孩子不能上好的幼儿园可能就不会有好的人生”——这是“完美计划”中的逻辑。你希望你的孩子喜爱冒险,还是活得保险一点好呢?我想说,要允许孩子失败,在他考试失败,输掉比赛的时候告诉他你爱他。要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她),是因为你是他的爸爸妈妈,是因为每个宝贝都是上天给我们最特别的礼物,而不是因为他的好行为。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父母的角色是什么?我想父母是“管家”而不是“老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也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相信老天给每个孩子以不同的天赋,父母的使命之一,是帮助孩子发现他的天赋,然后发挥他的天赋,找到他的人生位置。曾经有一位朋友说,现在的家长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上大学,随后,她问我:“你能接受你的孩子不读大学吗?”我想了想,说,我可以接受。如果我的孩子想去学园艺,我不会强迫她去做软件工程师;如果我的女儿告诉我她想当裁缝,我也不会去强迫她学金融……有一天,大概在我女儿五年级的时候,她说,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小学心理老师,去帮助更多的孩子。我告诉她,这是一个美好的理想。随后我发现她真的很喜欢比她小很多的孩子,她常常带着一群七八岁的孩子玩,随手画一幅画,用剪刀一剪,就成了一幅拼图,小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或许她的理想还会改变,但她有自己的理想,这很关键,我告诉她,一切美好的理想,妈妈都会支持。我想,父母的另一个使命,就是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家长不要以为只有哈利·波特和柯南,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不要认为一定要有很大的成就,才能成为英雄。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个英雄的新定义:“英雄就是任何一位具备同情心,品格优良,言行如一,诚实正直,并且以身作则的父亲或母亲”(选自《六A的力量》)。也就是说,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楷模,要在言行中,践行自己的价值观。通常孩子更会在意你怎样做,而不是怎样说。如果你告诉孩子,你很爱他,却从来没有时间陪他,那么孩子恐怕感受不到你的爱;如果你边打麻将,边告诉孩子:“学习要勤奋”。我想那只是一个笑话。我常常在晚上端详睡梦中的女儿,回想起她小时候被抱在怀里的样子,而现在她已经是十几岁的大姑娘了。有时,我还会想到我曾经以爱的名义对她的伤害,除了愧疚,还有感恩,因为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和我没有迷失在自己的“完美计划”中。最后,我想说,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没有“完美的计划”,却有“永远的期待”。那分永远的期待,就是教导孩子成为一位拥有优秀品格的人。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长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结的果实。
好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兴趣: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童年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也许童年只结束于一次偶然降临的钢琴考试,而缘起是全社会的艺术教育潮;也许童年只结束于一段上了街找不到玩伴的落寞,而缘起是太多的独生子女都留在家里玩电脑,街心花园也没了孩子的喧闹;也许童年只是结束于进了一所名牌小学,而缘起是优质教育也教会孩子早早地懂得胜出的必要……
有多少种力量在无情地掠夺着孩子们的童年,而且还是以种种十分高尚的名义!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托词之下,追求着成人自己所需要的虚荣,甚至还是依照一些家长的自我补偿心理在精心“设计”着孩子遥不可及的“未来”!
在我们成人世界里,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像鲁迅先生那样,为曾经撕毁过弟弟的一只风筝而深深地忏悔?“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鲁迅先生笔下的挖何首乌、采桑葚……的童年生活,在今天的孩子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不给孩子们以地球,却去教他们地理;不教他们语言,却去教他们语法。他们渴望的是叙事诗,供给他们的却是编年的史实和日期……最可悲的是,在这些孩子中,有许多人早已习惯了这种了无生机的童年生活,并渐渐地认同了这是必须付出的“成长的代价”。
教育理论家周贝隆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足够的闲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赋权利,也是现代教育的特点。”惟有七彩的金色的童年,每一个成年人都有推卸不了的一份责任,那就是——放牧孩子的心灵,把童年还给孩子。
让孩子完整的成长,而非完美。
孩子考试分数高了,家长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于是,各种奖励接踵而来。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家长就觉得孩子“不争气”、“没出息”,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得出成绩都不高,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也表现不好。家长的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高分数、高名次能带来老师的喜欢、同学的佩服、家长的自豪;低分数、低名次则只会让老师不重视、同学看不起、回家受惩罚。如此一来,孩子为分数而学习、以名次为目的竞争求胜,也就理所当然了。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很多人对平凡不屑,整天就想着成功,成功教育,成功宣传,铺天盖地,仿佛人生只有成功才有意义。”比起一个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能否考上好学校,学校更关心的是多少学生能考上,政府关心的是哪所学校考得好。”
什么是完整的成长?家长、学校没时间知道,也似乎没必要知道,因为只要考了高分就说明是优秀的、成功的。至于孩子是否能够完整地成长,没有人关心,甚至连孩子自己也不会在意。就这样,孩子完整成长的权利被活生生剥夺。一把椅子缺一条腿不完整,我们的身体缺少一个部位也不完整,教育和学习只有一个动机也是不完整的。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完成作业
我们讲“孩子的好成绩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和家长[微博]教出来的”是建立在孩子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而这种学习能力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家长的辅导而培养出来的。因此,家庭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这里重点说说几个方面的辅导方法。
1、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
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由于长期坚持这个理念及方法,石飞便养成了自已确认对错的习惯,考试时不急不躁,准确率都很高,考完后心里都是有数的,能估计到自已的考分。有趣的是高考[微博]时,他估分682,与结果—分不差。
2、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我看见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 “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我的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3、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有许多朋友向我请教,说他们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问我怎么办。说实话,石飞从小到大做作业都是很专心的,总是一气写完,如果情绪不好,他会说:“我现在不想做,想先看看书。”过一会等情绪调整过来了,他便很快将作业做完。也许石飞生来乖巧听话,加上放学以后先尽情地玩,心理得到了满足,因而拿笔就写,从不施拉。所以,用不着我去思考解决施拉、不专心的问题。但这毕竟是许多家长都遇到的一个问题,为此我想针对这个问题,提一点建议。
a. 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如果在规定时间做完,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当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爸爸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的。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打野、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首先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坏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后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就要称赞,不能这样说:“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写得不认真,还做错了几题,快去改改!”如果这样处理问题,不断不能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习惯,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换一种方式:“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爸爸首先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象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我想,如果这样对待孩子,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不能性急。
b。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这个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打野、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爱打野的孩子,不能在一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总是爱打野,不专心,真是个‘拖皮鬼’。”“快做,不要打野。”“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c。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那么,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
这种方法是不得己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4、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
说实说,石飞从小聪明好学,在小学阶段就他课堂学习的内容来讲,一直感到很轻松,家庭作业没有什么不会做的,即使是数学书上的所谓“爬坡题”,对他来讲也不是问题,自己都能拿下来,不需要大人帮他解题。我在作业本上的签名,只是说明我知道了他己经完成了家庭作业,可以让他随意去做他喜欢的事情而己。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a。让孩子反复读题。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b。用例题作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应该避开。
家园共育: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完成的作业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会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家长帮助下,用孩子的表达方式完成的作业。幼儿园的家庭作业不但包括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书面作业,也包括动手操作、亲子体验的实践活动。面对孩子带回来的五花八门的家庭作业,爸爸妈妈们会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今天就来告诉爸爸妈妈怎样做好幼儿园的家庭作业。
作业需要家长的重视
案例一:XU妈妈的女儿在幼儿园大班,他们班是示范班,各类活动较别的班多,XU妈妈想这正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因此,从思想、行动上特别配合园里老师安排的各项动,当好孩子的园外辅导员。有一次,老师安排拿鸡蛋到幼儿园观察,早晨太忙XU妈妈忘记带了。XU妈妈当时想埋怨女儿,自己的事怎么不记得,但是还是忍住了。XU妈妈带着女儿又骑车回家去取。路上,XU妈妈告诉女儿,以后自己的事自己要记住。那天晚上回家,XU妈妈的女儿说老师夸奖她完成了家庭作业。
小编说:有的家长对幼儿园的“家庭作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其实幼儿园的很多作业都是为了让家长帮助孩子在完成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动手,同时进行亲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因此,家长不能忽视幼儿园作业,仅仅把它当成一件小事。培养孩子的兴趣
案例二:荷花3岁刚入园时,荷花妈妈很配合幼儿园做家庭作业,有趣的作业荷花和妈妈都很喜欢做。后来作业难度加大了,如写字算术等,荷花不太感兴趣,做得很不情愿,自从有了写字作业,荷花每天的笑容都没有了,总喊累。荷花妈妈有时候着急了就打她的手背。荷花妈妈很苦恼,到底怎样的家庭作业才适合孩子。
小编说:爸爸妈妈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分析一下幼儿园的作业有没有超出孩子的能力。如果的确难度过大,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或者向园方反映,毕竟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快乐成长,过重的学习负担可能会抹杀孩子将来的学习兴趣。如果不是难度过大,而是孩子本身排斥学习,那么家长就需要科学的引导,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孩子对认知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对作业的热情。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案例三:飞飞的美术作业,妈妈总是让他独立完成,如果作业太大,妈妈会给他分两到三次来完成,妈妈只在旁边进行指点和鼓励。飞飞妈经常看到其他孩子的作品虽然漂亮,但是根本不像一个三四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飞飞妈认为就算孩子画得不够漂亮,那是他自己一点点完成的,对建立孩子的信心有帮助。每次飞飞妈都会告诉飞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虽然做作业时,有时飞飞也会感觉到累,但每次完成作业以后飞飞都会很骄傲!
小编说:家庭作业虽然需要家长从旁协助,但并不意味着家长要要包办代替。如果爸爸妈妈能循序渐进的协助孩子完成,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也真正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
让孩子在自我小结中完善
让孩子在自我小结中完善
妈妈,我今天有两个优点,对不对?
吃过晚饭,四岁的女儿xx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
哪两个?你倒说说看。妈妈也一本正经地问着。
嗯,一个是中午我按时睡觉,睡了一个多小时;一个是饭都是自己吃的,不要你们喂。xx竖起起两个指头,认真地回忆着。
对,这两个是优点。每个优点都可以加5分。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优点了?
嗯,妈妈,我吃饭时吃得干干净净,一颗饭粒也不剩,吃完后,还把碗端到厨房间里,这算不算优点呀?
当然算。节约粮食,干力所能及的事,当然是优点。再想想,你还有没有其他优点了?
妈妈进一步提醒着。
xx想啊想,就是想不起来。
妈妈说,xx,其实,你今天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你外婆感冒了,你见到后主动地问:外婆,你好点了吗?而且还拿一只很大的梨头给外婆吃。你多么会关心人啊!你说,这是不是优点?我看这个优点也可以加6分。
见妈妈这么夸奖自己,xx高兴得裂开了嘴。
xx,你今天有没有缺点呢?
xx侧着脑袋,想了想:妈妈,我今天有一个缺点,就是吃中饭前,你叫我不要喝饮料,我忍不住,一定要喝。
嗯,这是个缺点,饭前喝饮料要影响吃饭的。扣3分,好不好?另外有没有缺点了呢?
妈妈,晚饭前,我和**在楼下的操场上骑车。她骑的时候撞了我一下,我有点疼,生气了,后来我也撞了她一下,她差点儿跌倒了。这算不算缺点?
**是故意撞你的吗?
不是。
你是故意撞**的吗?
是。
xx,这应该算你的缺点。因为她是不小心撞了你,而你是故意撞她的。以后碰到人家不小心撞了或碰了你,你要提醒他,而不能故意去碰撞他。知道不?这个缺点也应该扣分。
xx刚上幼儿园中班。这段时间,每天晚上,xx都要自我小结一番:一天下来,自己有几大优点,每个优点加几分;有几个缺点,这些缺点该扣几分。然后,由妈妈把一天的得分记在挂历的日子上,比如9月8日,她共有四个优点,得22分,扣除两个缺点6分,总共得了16分。而9月7日,她得了13分;9月6日,也得了12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小结,大家惊喜地发现,xx越来越懂事了。主要表现在:一、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这个是非,她越来越清楚了,比如她懂得吃饭要吃得干干净净,不能丢三落四;比如她明白做错的事,有故意和无意,故意做错是缺点,无意做错可以谅解。二、她正在努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缺点的重复率明显减少。
应该说,让孩子自我小结这种方法,是值得充分肯定。它实际上就是让孩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这比家长们耳提面命的谆谆教导要有效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自我小结过程中,父母的引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优点或缺点,如果父母不引导不强化,孩子就不会重视,因为她不知道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比如外婆感冒了,xx拿梨头给外婆。对这件,如果不把它当作优点,xx以后说不定就不当一回事,但如果父母加以充分肯定,认为是一件关心人的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她就会继续保持下去。对于缺点,也同样需要指出和引导,否则,孩子就不知道这是缺点。
丘吉尔说过,你要想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你就赞扬他怎么样。意思是说,你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关心他人的人,你就经常赞扬孩子关心他人。经验告诉我们:在引导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肯定优点为主,尽量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家长应该如何监督孩子完成暑假作业
一、制定计划
首先,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明确其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倘若要出去旅游,那么在出行前和出行后,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作业的完成计划,每天保持1到2个小时的学习状态。” 家长可以每天定时翻看孩子的作业进展,确保孩子在按照规划的进度前进,同时确定孩子没有将学习习惯全部丢掉。“每天花几十秒钟粗略翻看即可,不必要过问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有全部完成。”这样一来就可以规避孩子找代写和马虎应对的可能,也不会给孩子造成“被监视”的心理压力。
对于学习自觉性较低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适当“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完成每天定量的作业,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及时表扬并兑现承诺。这样不仅可以规避代写,还可以避免孩子在暑假结束前夕为了应付老师而出现抄作业的现象。
二、如何辅导孩子写作业
1、提供一个安静的作业环境。孩子写作业时,家长看电视、玩电脑都是不可取的。可以看看书,读读报等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也在学习。
2、一、二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写作业,正是培养好习惯的时候,留意孩子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方式是否正确,在作业完成后给予纠正,下次作业开始前给予提醒。作业过程中不要提醒。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
3、检查作业时,如果发现错误,先不要着急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 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