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不可不看的家庭教育十戒

发布时间:2021-01-29

家庭教育。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不可不看的家庭教育十戒》,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①不要瞧不起孩子有时节们了许会对孩子说:"我怎么这样笨啊!"或者"您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②不要恐吓孩子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她的自我观念。假如爸妈说:"您下次再这样,就要您好看!"或者说"您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您1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她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爸妈出现1种恐惧心理。

③不要贿赂孩子有些爸妈许诺孩子,假如读书成绩好,就给买神马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方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她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④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如今您要答应我,您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1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认为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您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晓得,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1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她许诺反而会使她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⑤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爸妈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您不能照料自己。"很多爸妈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大家应当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⑥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认为爸妈认为她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⑦不要强迫孩子立刻盲目地服从她人假如您硬要孩子丢开她正做着的事,听您的话做别的事,她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爸妈应事先提醒孩子,等1会儿要她做神马,假设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您该进来吃饭了!"同时,她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如今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刻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⑧不要纵容孩子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她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⑨不要用不1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有些爸妈凭自己的喜怒任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她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您用1套1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您用1套1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导她。

⑩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假如您期待1个两岁的孩子同5岁的孩子1样循规蹈矩,只会使她自觉无能。因为您期望于她的,是她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她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长必看:家庭教育十戒


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下面就列举了家庭教育中的“十戒”,为保证孩子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家长们不可不看呦!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8.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

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10.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

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家长不可不看的十条家教戒律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8.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

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10.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

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不可不知的4个情商谬误


只要学习成绩好情商根本不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情商根本不重要。今天的父母如果还持有这样的想法,那可真是相当的“OUT”了。学校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第十名现象”,即那些在各领域的领袖人才,并不是原来班级里的优秀生,而是成绩排名在十名左右的孩子。其实奥秘很简单,这些孩子只把一部分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另一部分的时间用于发展社交、探索等方面,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人际交往、问题解决和责任感得到了相当全面的发展,而众所周知,对于领导者而言,情商的影响力远高于智商,如果没有较高的情商,“领导”便无从谈起。

同时研究证明,情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没有自信心,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情绪焦躁,与同伴和老师不能相处融洽,拒绝或逃避压力,无法树立积极的观念与目标,则通常都会有比较严重的学习困难,自然不会有好的成绩。

情商不用学,大了自然会

总的来说,情商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情商是关于自信心、独立性、人际交往、自律、责任感、问题解决、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关键观念与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情商、能力会相对提高,因为你从生活、经历和失败中得到了这些观念和技巧。但并非所有的情商、能力都能够经历并从中悟到教训,另外,这些教训是以很多失败为代价而获得的。

0-12岁,是人情商形塑的关键期,孩子85%-95%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12岁之前形成的,在小时候接受情商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走弯路,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情商都是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学习的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接受情商教育。尽管情商教育确实可以解决孩子的困惑,比如,害羞、适应力差、人际交往弱、易发脾气、不自律等。但是,情商教育有着更强大的“预防”功能。在婴幼儿阶段,接受过情商教育的孩子和妈妈,可以避免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出现的不适应、不合群等问题,在幼儿园阶段接受过情商教育,可以避免小学阶段管理学习任务和自律方面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接受过情商教育,可以避免青春期出现的各种情绪和自我价值问题。

父母自己就可以完全教会孩子情商

情商观念与技巧,跟数学、读写一样,父母当然可以教孩子。但是系统的学习,只有在学校里完成。事实上,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情商知识,来自于自身被养育的经历和获得的知识,未必都是正确的。很多父母本身就存在很多情商弱项,比如不自信、情绪管理差、不自律等等,很难传递给孩子正确的认知、观念及技巧。参加正规的系统的情商训练课程,无疑就成了更好、更省心和更有效率的方式。

欢乐中可以培养未来成功者

0-3岁的家长可以学会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信、互动技巧、情绪管理的技巧;3-6岁的儿童可以提高学习适应力、挫折抵抗和主动性;7-12岁孩子学习的内容聚焦于自信心、专注力、情绪管理和人际;13-15岁的中学生在龅牙兔可以告别青春期的特殊困惑,加强责任心、目标与时间管理的技巧。

宝贝的0——7岁心理营养指南,不可不知!


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寻寻觅觅,直到寻找到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而这种寻找其实是不成熟、不健康的行为,需要尽早避免。怎么避免?先来看看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0-3个月:我只会哭,但要你无条件接纳我

从孩子出生起,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无条件地接纳。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虽然有很多需要,但也只能等待爸爸妈妈喂他,安慰他,照顾他。他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来表达希望被无条件地接纳的诉求。

4个月—3岁:我想要安全感,即使你们不在我的身边

从4个月开始,孩子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孩子想要分离,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个时候,他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从父母这里得到一点安全感,孩子就会分离一点,再得到一点安全感,就更分离一些。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会分离,这是孩子心理上的一个自然的过程,只有我们提供给他心理营养,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如果没有经历这个过程,他会以为他和妈妈、爸爸是一体的,很难变得独立。

4-5岁——肯定,赞美,认同

到了4岁-5岁的时候,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在这个阶段,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妈妈。如果父亲愿意认真对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么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同时也会充满自信。

6-7岁——学习的模范

6-7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孩子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

总的来说,如果在七岁之前给足孩子心理营养,他自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有缺失,他就很可能无法长成一个独立的人,一生都处于寻找的状态,极力渴求赞美与认同,而不是积极自信的面对人生。

拓展阅读:您知道吗,这两种育儿行为不可取:

A.完全牺牲自我。

B.过于严厉地批评孩子

A.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唯一希望,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事业。然而,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里佐教授发现,这些牺牲自我的家长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尤其是女性。这样的牺牲还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稍有过错,家长就易产生挫败感,并迁怒于孩子。要知道,孩子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健康的心理要靠诸多因素共同支撑。

B.调查显示,约90%的美国家长承认曾对孩子有过至少一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少见。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王明特(音)研究发现,严厉指责13岁左右的青少年可能使他们的行为更放肆。建议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以教育为主,可选择适当的时机讲道理。若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了,要在事后向孩子道歉,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家庭教育重要但不可走极端


许多年之前,一些老师和我讨论学校教育,我说,对于一个人来讲,完整的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还应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可看看现在的一些教育学者,几乎把家庭教育提到一个绝对高度。譬如有人认为,“家庭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超过学校”,并表示很多中国家长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放弃教育,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这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比较普遍,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自己可以打麻将,或是去打工;另一种倾向是过度教育,对孩子用劲过度,使孩子没有宽松的环境,不仅没有娱乐,也没有想象或者发呆的时间,透支他的体力和精力,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

家长对孩子缺乏教育或是过度教育,都需要反对,但这种说法,也值得商榷,这需要我们理解家庭教育的深刻内涵。

坚守乡村教育的特级教师黄行福在一篇《一个农村教师的跋涉足迹》中谈到“教育何为”,他列举一部外国电影中母亲的台词,她对孩子的希望是:“你要做一个健康的,快乐的,有用的人。”黄老师用这段话诠释了什么是教育,即教育就是生活,没有选拔,没有成功。

一般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单向的。其实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互相影响的。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对母亲有暴力倾向,母亲非常无奈地忍耐,有一天儿子突然向母亲提出,让他和妈妈离婚。妈妈讲了自己的看法:“你爸爸很大的程度是迫于生活压力,如果我们离婚,整个家庭就没有了,一切会变得更加糟糕。”儿子听了妈妈的话,理直气壮地去和父亲沟通。之后,他父亲所受的震动很大,主动向妻子道歉,一个家庭由此变得和睦幸福。

可见,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她不只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单向“教育”,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在家庭生活里与父母双向交流获得的经验积累,它是主动的,而不是单靠父母说教那样,是被动的。

其实,完整的教育无论如何不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割裂开来,缺少其一的教育都不是完整的教育。

不久前,我看到有位教育产业界知名人士说,“孩子的成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因素都与妈妈有关,有个好妈妈非常重要。如果有个平台让妈妈们一边带孩子,一边还能赚钱,这种模式就非常好”。

“一边带孩子,一边还能赚钱”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孩子的成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因素都与妈妈有关”则把母亲的重要性绝对化了。这个主意不是没有人响应,《人民日报》有篇文章《家长教育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工程》,说了这么一段话:“抓好了家长教育就抓好了家庭教育”,可照这种逻辑,是不是要大力发展“妈妈教育”产业呢?

孩子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儿子今年五岁了,很可爱,但有时也很调皮,不过我觉得调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家里儿子是小小“男子汉”。有一次,我要在学校值周,他也和我一起到学校去。晚上,其他的同事都到外面玩去了,我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他也很想到外面去玩,就跟着跑出去了,忽然他又跑回来了,对我说:“妈妈,你一个人在屋里怕不怕呀?”我当时听到,心里真的很高兴,更多的是感动。我觉得儿子这么小就懂得关心人了,真的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了。

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原来都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家长就会给他买什么。可是这样不仅不是爱孩子,有时反而是害了孩子。做家长的要适时的控制和引导才行。一次儿子和我一起去超市买菜,他看见了一个玩具,吵着要买,我说家里已经有很多的玩具了,就不买了吧。他看我不买就哭了,我蹲下来给他说:“像这样的玩具家里已经有了,就不买同样的,以后如果要买就自己存钱,等存够了钱再买,行吗?”他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吧!

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榜样。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是奥特曼,家里到处都是他的奥特曼,一次,我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对他说:“儿子,你每次玩了之后要把你的玩具捡到盒子里,不能乱放。”他头也不抬就说:“妈妈,我跟爸爸学的,他都没收拾呀!”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爸爸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有时拿了东西也不记得放回原地。没想到大人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却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老公回来后,我向他说了这事,他不好意思的说:“以后我会记住,在孩子面前注意形象。”

我们喜欢带孩子到外面去玩耍,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带孩子出去和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学会与人交流、还可以锻炼他与人相处。上次放假,带他到同事家里去玩,正好我的同事在洗衣服,正在往外面放水,他看见了,就说:“咦,怎么有那么多水往外面流呢?快把水关上,不能浪费。”同事赶快解释说,那不是浪费,是在放洗衣服的脏水。可见孩子随时都在关注大人们的行为。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和父母有关,如果做父母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哪怕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举动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注意家庭教育的十大弊端


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1、包办代替:

有些父母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阻碍宝宝自立性的发展。父母应从宝宝1岁后就开始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2、不适当的满足:

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3、干涉太多:

要让宝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培养起宝宝的自立性。干涉太多,会使宝宝产生对父母的反感,也可能使宝宝形成儒弱的性格。

4、不理解宝宝:

1至2岁的宝宝,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宝宝,会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也有利于亲子间亲密的关系。反之,宝宝会对父母产生不满。

5、模棱两可的语言:

1至2岁的宝宝,理解力和判断力还不强,因此,父母要用清楚、直截了当的语言给宝宝明确的指示,否则,宝宝会无所适从。

6、不良的榜样:

1至2岁的宝宝好模仿,父母不良的习惯如讲秽语。边看电视边吃饭等,对宝宝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纠正不良的习惯。

7、教育不一致:

上下辈或父母之间对宝宝的教育不一致,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会抵消教育的作用,也会降低宝宝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8、父母的落实罗嗦:

当宝宝犯错误时,父母唠唠叨叨数落个没完,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9、失控:

当宝宝做错了事或闯祸时,父母大发雷霆会使宝宝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同伴。

10、体罚后反悔:

这种教育方式会使1~2岁的宝宝不明是非,对父母的行为感到迷茫。

家园共育《不可不看的家庭教育十戒》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长必看:家庭教育十戒 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
    2021-08-31 阅读全文
  • 家长不可不看的十条家教戒律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 ...
    2021-03-17 阅读全文
  • 不可不知的4个情商谬误 只要学习成绩好情商根本不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情商根本不重要。今天的父母如果还持有这样的想法,那可真是相当的“OUT”了。学校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第十名现象”,即那些在各领域的领袖人才,并不是原来班级里...
    2021-05-28 阅读全文
  • 宝贝的0——7岁心理营养指南,不可不知! 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寻寻觅觅,直到寻找到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而这种寻找其实是不成熟、不健康的行为,需要尽早避免。怎么避免?...
    2021-01-2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最近,我园将举行全园徒手操比赛活动,各班都在积极准备。我班也在紧张的编排着,小朋友个个精神抖擞,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上前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很累”“腿很疼”欣欣一脸的不情愿,任凭我...
    2021-05-08 阅读全文

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

2021-08-31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 ...

2021-03-17 阅读全文

只要学习成绩好情商根本不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情商根本不重要。今天的父母如果还持有这样的想法,那可真是相当的“OUT”了。学校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第十名现象”,即那些在各领域的领袖人才,并不是原来班级里...

2021-05-28 阅读全文

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寻寻觅觅,直到寻找到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而这种寻找其实是不成熟、不健康的行为,需要尽早避免。怎么避免?...

2021-01-27 阅读全文

最近,我园将举行全园徒手操比赛活动,各班都在积极准备。我班也在紧张的编排着,小朋友个个精神抖擞,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上前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很累”“腿很疼”欣欣一脸的不情愿,任凭我...

2021-05-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