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随笔:小小不点长大了
发布时间:2021-01-25 小小班教育笔记 小小班的教育笔记 幼儿园小小班说课稿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已经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期里孩子们深深的体会了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的希望和憧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我们小班的小小不点长大了,因此我们开展了《小不点》的主题活动。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三岁幼儿,随着独立生活能力、自主能力的提高,他们想要长大,想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却又不愿意放弃成人的呵护。他们虽然是这个世界的“小不点儿”,但他们在与周围环境,尤其在与成人、同伴的互动中成长着,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小不点儿》这个主题活动,我们需要让幼儿看到万事万物的大大小小
,有强有弱,有成长,有变化,体验快乐。语言活动《熊大大和熊小小》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感知物体有大有小之分,萌发幼儿期盼自己快点长大的欲望;科学《狗兄弟的幸福生活》通过比较大小,知道大、中、小的体形差异,根据体形大小,提供相应的生活用品等等,通过一些列的活动,孩子们在一点点的进步着,一点点的长大着,一点点的收获着。
我们还让幼儿在关爱、温馨、尊重、理解的氛围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步形成乐观、自信、向上的自我意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小班上学期随笔:明天我不哭了
放学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开着小火车一个个准备回家了。离园的路上要走过两个班的教室,路比较长。于是,我就边走边和前面的几个孩子聊起了天。“鸿鸿,明天来幼儿园可不能哭了。”“恩!”鸿鸿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突然,拉着我的手的浩浩蹦出来一句:“我明天来也不哭了!”“啊?真的?那太好了!”我故意大声地说,“那我明天在门口等你哦!然后给你发一朵大贴纸哦!”“好!”浩浩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浩浩和爸爸牵着手过了马路,来到了我的身边。爸爸帮浩浩把书包背好。浩浩果然没有哭,但脸上很难看。于是,我故意说:“哇——浩浩今天好棒啊,昨天还答应我今天早上来幼儿园要不哭了呢。果然——”话还没说完
,浩浩应经“哇——”的一声哭出声音来了。我赶紧把浩浩接过来,抱进了大厅。挂完红花后,浩浩还有点伤心。由于还要接待其他的孩子,我就让边上的涛涛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走进教室。
晨检锻炼时,浩浩开心地和同伴们玩了起来。搭班老师和我说浩浩今天走进来居然没有哭。看来,浩浩在路上的时候心情就已经愉快起来了。
十一的长假加上两天的病假,让浩浩本已有些适应的心理变得又有些摇摆了。但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还是让浩浩有些心动的,虽然有点不太想来,但来了一天之后,就明确的表态第二天要开开心心地来。但毕竟孩子的年龄毕竟还比较小,表态之后,还是有些难于控制的。不过,哭了几声之后,又能很快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渐渐以积极地态度来面对,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我想,浩浩的进步一定会越来越大的,明天再来他一定会不哭了。
教育随笔:不要小瞧了孩子
今天冉冉有一个让大家惊讶甚至佩服的地方。昨天傍晚放学之前,我们布置了一个树叶添画的回家作业,还帮每一位幼儿准备好了材料。今天早上交上来后,发现冉冉居然交了三幅树叶添画。一问,原来一副是爸爸做的,一副是妈妈做的,一副是冉冉自己完成的。昨天晚上还下着大雨,他们三个人吃好晚饭一起去摘树叶,一起去买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回家一起做。创意都是自己想的,冉冉的画都是自己完成的,并没有大人帮忙。这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啊!我们都很佩服!是啊,本来树叶添画这个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动脑还要动手。有些家长就一手包办;有些家长就照着我们给的例子依样画葫芦。可是冉冉一家却别出心裁,交上了令人满意的作业!在“树叶添画”这个事件上,冉冉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知道一个小孩子自己动手确实有点难度。可是如果爸爸、妈妈、宝宝每人一份,一起围在桌子边,一起动手做,遇到问题可以一起商量但是自己动手。孩子一个人做会没劲,都是家长做那孩子能学到什么呢?可是冉冉他们一起做,就有很大的区别了。不仅完成了作业,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自身产生自豪感;还增进了父母,孩子之间的感情,这可以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啊!
教育随笔:我是小小班长
“我是小小班长”活动是我们中二班这学期开展的一个特色活动,我们采取到的形式是每天轮流请两位小朋友当小班长,为小朋友们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例如早晨帮小朋友们收拾小椅子、收拾图书等等,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劳动,但是孩子们的积极性可大了,都愿意帮助小朋友们,教师设置“我是小班长”活动的目的是因为:现在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家长们多关心幼儿的衣食住行,也很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却忽视对幼儿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认为孩子小,样样事都替孩子做好,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理能力。个别非独生子女,因家庭条件优裕,劳动机会也很少,劳动习惯差。由于家长的宠爱,有的幼儿到了中班,自理能力还比较弱,我国教育家陈鹤勤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小班长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培养良好劳动习惯、增强集体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动手实践能力,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学习与发展。利用小班长工作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为集体服务的精神。
活动开展近一学期,很多自理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级里有个叫小旭的小男生,他的性格较为内向,小班的时候与小朋友交往中自信不足。一天,轮到他当小班长了,他带着小班长的牌子特别开心。中午午餐时,他为小朋友们分发残渣盘,小朋友很有礼貌地对他说:“谢谢小班长!”午餐结束后,他跑来找我说:“赵老师,小朋友都说谢谢我呢。”我对他说:“因为,今天你是小班长呢,很棒的!”他自豪地笑了。以后,每次轮到他当小班长,他都特别认真、负责。通过观察,发现他跟小朋友的交往也越来越棒啦,经常能看到他主动地与小朋友游戏。
班级开设的优秀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更是为一些不够自信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这样的活动将会继续开展,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小班自主点心随想
幼儿餐点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它重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在小班幼儿自主生活实践与探索的活动中,选择了其中的点心作为重点关注和突破的环节来开展。为此,我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需要出发,在幼儿点心活动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
一、营造温馨氛围,引发自主意愿
我们首先注重了相应环境的优化,采用了情景渲染、区域划分、空间利用等策略,创设了宽松、温馨、有序的点心活动环境。在区域布局上,我们将原来的一桌一桌摆放的餐桌,调整为一个小区域,这样就扩大了走道,方便了幼儿间的分流,同时,也为幼儿自主选择桌位、自主选择用餐同伴提供了条件。
二、创设适宜环境,引起自我行为
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幼儿自身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给幼儿提供一个自己思考、主动操作的环境暗示空间,不断引导幼儿主动地去观察发现、探索方法,从而自主获取初步的进餐能力和经验。
1.选择点心
早点时,选用卡通小鱼果盆放入样本饼干,一方面其卡通造型区别于不锈钢餐盘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可设置情景有利提趣:“看看小鱼吃了哪些饼干?今天要和小鱼吃得一样”,采取标志指引的方法,使孩子们在日后就有了自主地按样选取的习惯,这样就避免了之前杂乱选取点心的局面。在操作台面上粘贴了四个方向分流的五角星,分别摆放了餐具,方便了取用,四周地上粘贴了排队的小脚印,孩子们会观察每边的人数后自主选择排队地方,减少了等待,同时也使其渐渐感受、体验了正确选取点心的方法和排队有序的规则。午点时,提供了不同量的点心,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自由坐位。
2.整理清洁
在餐车下层准备抹布,在网架上放有毛巾,便于孩子们随时取用。学习儿歌“小毛巾”(小毛巾手中拿,吃完饭擦擦脸,嘴巴周围抹几圈,再把毛巾翻个面,脸蛋小手都擦遍,毛巾放到盆里边。)、“我爱吃点心”(身体靠饭桌,手拿花花杯。一口奶,一口饼,咕咕喝下去。)等,根据其中内容打印并配上相应照片布置在餐厅墙面上。孩子们弄翻了学着自己擦;自己把盘子、杯子放好;自己照着小镜子擦嘴等,有了初步的整理服务意识和习惯。
三、运用情感迁移,引向自我评价
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成人和外界对他们言行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教师的提醒表扬是使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良药;教师的个别指导会引来一大批的孩子的模仿;教师的一句赞扬会换来更多孩子的自我动手的机会,为此我们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在点心活动中积极开展激励性行为评价,我们设立“点心棒宝宝”评选活动,利用老师的评价和幼儿之间的互相评价,来鼓励孩子们,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热情的拥抱……,都可以让孩子获得愉快、自豪、自信的情感体验,获得满足感从而更愿意当“点心棒宝宝”
如今,在我班的自主点心活动中,孩子们会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餐点,尝试自己倒、自己拿、自己吃、自己整理,从而享受、体验点心的整个过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快乐点心的情绪,提高其自理能力,也体现了其主动性和自主性,满足了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这样自主完成、人本化的环境,更好地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学会生活。
小班随笔:宝贝说话了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的宝宝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有的宝宝发音不准确,让人听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和宝宝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尽量的和他们交流,小班的孩子正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时候,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就要锻炼孩子张口说话的习惯。 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小班有一位长得小巧玲珑的女孩她叫金湘婷,今年刚满三岁,她走到我的面前,低着头,拉着我的手,我轻轻地问她,“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她好歹一直不张开嘴巴,也不说话。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个多月过了,金湘婷小朋友还是不说话,有什么事情她只是走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我就知道她要做什么事了,要入厕撒尿,喝水等等,她就是不开口说话,我好着急啊!于是我找到她的家长,和她家长沟通了以下,了解这孩子的性格很内向,并且这孩子在出生两个月时,得了心脏病,从她家长那里知道了情况,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帮这孩子开口说话。
于是在每天晨检的时候,她人园时,我就轻轻把她抱在怀里,亲热的对她说;“宝贝你来了啊”!在每天睡午觉时我让孩子们自己脱外套,自己叠起来放在小床上,当孩子们在忙时金湘婷小朋友走过来,用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拉着我来到她的床边,用手指指她的衣服,我明白她的意思是不会脱衣服,让我帮忙。我一边帮她脱衣服一边和她说话,给她讲小朋友自己的事要学着自己做多能干。每一次放学时,奶奶接上金湘婷总是说;“和老师说再见。”每一次婷婷总是回头向我们招招手,笑一笑,于是我又抱着她亲着她的脸蛋。轻轻地和她说,婷婷跟张妈妈说再见好吗,她还是不说话。面对金湘婷的这种情况,我并没有失去信息,在户外游戏时,我单独和她玩,带着她玩游戏,和她聊天,尽管我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说,还是有所收获。她感冒了,一段时间没有来上幼儿园,感冒好了,她又来上幼儿园了,多远就看见她高高兴兴的跑到我的面前,喊了一声,张妈妈,我激动的一把抱住她,亲她。从那以后,她就滔滔不绝的说话了,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聊天了,我真为她高兴。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也要家长的配合,我告诉金湘婷的家长,在家无论婷婷想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她把话说出来,如果她想买什么东西,不要用手一指家长就给她买,要让她说出自己想要买的东西的名字,如果孩子不说你也可以教她说:“我要买蛋糕等。”在家多教一教儿歌,多让孩子听一听故事,总之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多说话的机会,让她开口说话。
小班随笔:弹珠回来了
强强以前没有读过小班,是一个记忆力很强的孩子,老师教的儿歌和故事很快就能记住。但强强的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爱说话,不能融入集体。经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孩子在家一般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他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玩,有时把玩具都拆掉。在幼儿园里,我发现两次把玩具塞在自己的口袋里,一次把拉链头放在嘴巴里嚼,
一个下雨的早晨,我无意中收到了强强给我的几颗“弹珠”,他的奶奶还让强强对我说一句话,可能是孩子的声音太轻,我没有听清楚这句话,于是我问:“强强,我们班级里有很多弹珠的,你不用拿来的,留着在家里玩吧。”这时强强一言不发地站着
,他的奶奶轻声地告诉我:“这几粒弹珠是强强从幼儿园里带回来的,我批评了他,让他把弹珠带来,对老师说下次不会再拿了。”话音刚落,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强强刚才对我说的一句话是“陆老师对不起,我下次不会再拿了。”
很快到了晨间谈话的时间,我把谈话的内容临时进行了改动。我没有批评强强,而是表扬他,表扬他知错能改,还以一朵红花作为鼓励。那时我从他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让我甜到了心里。晚上我在他奶奶面前表扬强强能小朋友一起玩。
此后,我一直暗暗地观察强强的行为,让我欣喜的是:孩子逐渐与同伴一起做游戏,一起玩;有时还会亲近老师,和老师说说悄悄话,有时还会举手发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无端的侮辱、责骂、冷嘲热讽,会令璀璨的钻石蒙上尘垢,只有温暖的爱,真诚的赏识,还有充分的尊重,才能令钻石时刻发出耀眼的光芒。正如强强还小,在与人交往方面欠缺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有时会犯错误是难免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成人正确的引导。注意的是要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学会“知错能改“,明白知错能改还是个乖孩子。成人要充分尊重孩子,用爱去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千万不要奢侈你的表扬和鼓励!
小班随笔:我们进步了
开学初,班级中有许多幼儿都还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闹、发呆等入园焦虑现象较多,经过两星期的生活,大多数幼儿都能够适应了,却又遇上了流感,许多孩子生病了,因而给刚刚才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放了一个大假。我想,放假结束后,这些孩子来园估计又得大闹一阵了吧!想想就头疼啊。
但是还别说,孩子们放假的这段时间,看着其他班级的老师带着孩子玩游戏、吃点心,我还真是有点想他们了,真奇怪,才短短几天时间的接触,就已经产生感情了?
我突然想起不太会说话的嘉嘉哭得满脸泪水,一只手一直拉着阿姨要抱抱,突然想起白白胖胖的瑞瑞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时的可爱的神情,突然想起总是发呆又不太爱说话偶尔会尿床的诚诚,会想起有时顽皮有时捣蛋有时又很懂事的小薛薛。会想起班里最小最可爱,每天早上都要哭一下然后会很开心的晴晴,还会想起聪明伶俐却又十分胆小爱哭鼻子的欣雅……想着想着,不知道这些小家伙都在家里干什么,估计不来幼儿园正在哪里开心的玩着呢!真希望他们快点来呀!
终于到了来校的日子,不知道这些宝贝会不会给我一个“哭闹大惊喜”。我抱着想念又有些好奇的心情等待着这群孩子的到来,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真的给了我一个惊喜,但是是“乖乖大惊喜。”孩子们看见我们老师和阿姨都很开心,笑着走入教室中,有的还扑到我的怀里,那张灿烂的笑脸真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有的孩子比较害羞,也能在家长的鼓励下主动与老师阿姨打招呼了。
这几天接触下来发现,他们真的很棒,最让我开心的是,嘉嘉不再拉着阿姨要抱抱,能做到椅子上玩游戏了,上课的时候听得很认真。不肯与老师打招呼的媛媛也能和老师大声的说:“老师早。”欣雅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不哭也不闹了,诚诚吃饭越来越干净了。君君上课举手发言特别的积极,瑞瑞慢慢的学会拉裤子了,小宇也不乱调皮了……他们的这些小小的进步,在我的眼里就是大大的进步。
我想,他们有这么好的表现,不仅是自己付出了努力,同时离不开的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千叮咛与万嘱咐,与孩子之间的尽可能多的交流,都让他们很快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正真体现了家园共育的含义,感谢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
教育随笔:我长大了,我不哭
新学期开始了,迎来了我们小一班的宝贝们,他们刚刚离开了父母的保护,要学着面对陌生的环境,控制自己的情绪,独自面对一切,这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换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对于小班新生来说,入园是他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第一天入园通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种情绪也叫“入园焦虑症”。因为他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生活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身边,对于自己亲人的依恋性太大,所以让其一个人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都会感到陌生与不安全,这时候的幼儿只能通过哭或者闹着回家来发泄自身的恐惧心理。涵涵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园第一天他还没走进教室却已经听到他的哭声了,此时爷爷正抱着他。走进教室时他始终拉着爷爷的衣服,连去拿张纸巾都咬抓着爷爷的衣角。当他发现爷爷有要走的趋势时,他会想各种办法让爷爷留下来,比如陪他一起玩积木,要喝水等。涵涵发现爷爷偷偷地走掉后便开始哭闹的很厉害,要找爷爷,在老师的安慰下涵涵的哭声慢慢小了,可是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又哭了起来,午睡前又会哭着找爷爷,睡醒了也会哭着找爷爷,一天下来这样反反复复的哭。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这样。开学两周后,别的孩子基本上不哭了,而涵涵也比入园时进步了很多,平时都不哭了,只是早上来园时还要哭。
对于涵涵的情况,我们了解到他从小就跟着爷爷的,从来没有离开过爷爷身边,因此对爷爷的依恋性特别大,进入幼儿园以后与家人分离产生的不安情绪以及环境的陌生产生的不安全感使他有了这种哭闹情绪。对于涵涵我采用先安慰后冷处理的方法。当涵涵爷爷走后,不管我怎么安抚都无济于事,甚至他越哭越厉害,我觉得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对,所以选择暂时离开一会儿,果真没多久他就慢慢不哭了,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还发现涵涵的自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很强,我就让涵涵自己收拾东西等,同时采用表扬的方法使他的内心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喜欢上幼儿园。
适应是小班幼儿园入园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当然针对不同的孩子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心去包容每一个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