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发布时间:2021-01-20 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
家长要注重幼儿的今天。幼儿的发展是自然、有阶段、有规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在从尊重幼儿的兴趣、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然而许多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会怎样。许多过于担忧和心急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兴趣班把幼儿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美好的明天”。
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幼儿的成长首先在今天,如果我们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明天,那后果只能像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的那样,“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关爱幼儿,并不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意”,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压迫幼儿,而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予以科学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差,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责任,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
三、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家长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对那些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四、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幼儿,父母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和社会等方面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感染幼儿,以道德榜样引导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在一个充满民主、宽松、体贴、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及感情。父母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幼儿但不骄惯,使幼儿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幼儿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幼儿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们应学会诱导幼儿,这比恐吓、哄骗、打骂都管用。
五、教育幼儿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yjs21.com
自古以来我们的幼儿教育都是这样一个原则,但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就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只许表扬不许批评,一提批评就是打击幼儿,伤害幼儿,这就是违背了辩证法。幼儿当然需要表扬,需要鼓励。但是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由于幼儿做的一些事情不都是对的,所以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幼儿进步的一种手段。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
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二、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行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恶果。
三、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四、教育是学校的事。
这是在推卸责任。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学校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地,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庭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具有开启鸿蒙的功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为时太晚。学龄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的比重非常大。
五、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殊不知,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攘括了智商和情商两大方面。其次,不管你有无意识到,你都在当合格或不合格的老师,你随时随地都在给孩子提供着榜样,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孩子模仿的范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幼儿期的孩子与你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你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将有什么样的苗苗在生长,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多去家长学校听听课,多给自己灌输点正确的现代的、科学的家教观。
六、让老人带孩子,省心又省力。
借口自己工作忙,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既放心又安全,既省心又省力。然而老人的教育观念多陈旧、传统、固步自封,他们大都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由于祖辈容易娇惯、溺爱孙儿,易使孩子养成许多不健康诸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和品行。同时,祖辈抚养的孩子,他的情感需求由于得不到满足,易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眼下,持以上各种不正确的教育观的父母不在少数。看来,教育孩子还是要先从教育父母开始,及早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才能不误己子孙。
育儿观念: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育儿观念: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今天中午取饭时有个孩子犯了错误他不但不向小朋友赔礼道歉还倔强的认为只要自己在多磨一会老师总会让我吃饭的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到所有的孩子开始吃饭他还在无所谓的玩着我看着都有些着急了,心想他要是在不承认错误饭一会就凉了。于是坐到他旁边跟他说“老师管你是为了你好,你这样对小朋友对吗?要是你觉得自己对了,希望老师以后再也不管你了,那老师以后就真的不管了。但是你看看那些长大变成坏人的人,他们小的时候也是经常的做错事还不承认,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长大以后才变成坏人的,难道你以后也想变成坏孩子吗?如果你以后不想变坏孩子那就去和小朋友道歉。“看他一副还在犹豫的样子我等了几秒钟又问他“那就是你觉得对了,那老师以后就真的不用管你了”,并假装起来要走,孩子急了他赶紧说“老师我错了”,“那你觉得你哪错了”他想了想说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这时我也放心的笑了并让他赶紧和那位小朋友道歉并吃饭。其实孩子就是这样,虽然幼儿时期的孩子的理解力还有限,但是印象能力和接受能力却是比较强的,很容易就能接受大人的正确教育,同时也很容易接受一些不好的影响,无法真确的自我判断事情的正误。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经常教育幼儿分辨事物的好与坏,对于他们做的对的事情我们要及时的给予赞扬与奖励,当他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时则可以用眼神或手势示意,还可以用讲故事和打比方的办法让他们意识到事情的后果。这样孩子在平时的教育中就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好品质和正确的是非观。这点在幼儿园里我们每位教师就做的很好在每次活动后都会有一个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的环节,而且多是以正面的方式进行教育,这在无形中其实为您将来培养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也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为您省下了许多心。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是一味的包庇与溺爱,您的正确教育反而是对于孩子正确的爱。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试析如下:
一、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错误类型
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家长中对幼儿的早期教育的错误观点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树大自然直”式
这类家长对早期教育不大重视,他们错误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是小学的事,现在不用考虑,而对幼儿教育不大重视。虽然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但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他们认为“只要有人看孩子就可以,教育不教育等上学时自有学校负责。”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一般不大考虑,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填鸭式
这类家长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视,但受“早才”论的错误影响,他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早期教育的内容越多越好。结果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层次较低,于是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也给孩子安排了一些专门的学习班进行早期教育。这类家长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懂得幼儿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应该在游戏和活动中发展的道理。他们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对孩子采取了“填鸭式”的教育措施,结果尽管使许多幼儿尽管学到了某些技能,但却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产生了许多障碍。
3.拔苗助长式
有些家长错误认为“孩子认、写字和会算术越早越好。”结果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他们或采取家庭教育方式,或送学前班的方式,对幼儿过早地使用小学教材进行教育。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受其年龄的限制,过早使用小学教材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但当幼儿进入小学之后,他们要和其他儿童一样都要从头学起。由于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某些学前班因急功近利思想的指导,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正确,结果尽管使这些孩子过早学习了小学教育内容,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这些孩子一旦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会急剧下降,出现了早期教育中的“煮夹生饭”现象。
4.重智轻德式
重智轻德是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教育观念,由于许多家长把精力过多用于孩子的早期智力教育上,却忽视了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及品德教育,结果尽管这些幼儿的智力水平较高,但因家庭教育失误而导致个性和品德教育方面的畸型发展的事例也非常多。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在许多幼儿身上表现得都很强烈,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树立科学的家庭阅读观念
内容提要:一、爱上阅读是儿童实现终身发展的基本前提
研究表明,阅读时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而那些为了兴趣而阅读的孩子更容易获得长远发展。父母必须抛弃各种急功近利的短视做法,从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高度重新定位家庭阅读在儿童终身发展中的意义,同时要因势利导,以不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
二、把阅读融入家庭日常生活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儿童来说,家庭阅读本身就是他们喜爱的活动,更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家庭阅读视为一种自然、健康、不带功利色彩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坚信家庭生活的习惯和力量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最好、最有效和最方便的途径。
三、亲子阅读对儿童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亲子阅读促进儿童终身发展和培养儿童的健康情感。阅读越早,对智力的发展越有益。亲子阅读使孩子得到童年快乐的体验,这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父母的榜样力量是创设家庭阅读环境的关键
在一个父母喜欢阅读的家庭中,儿童每天被阅读的氛围所熏染,被可与阅读的父母所影响,就会更容易爱上阅读。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
学习感想
阅读是一个良性的阅读经验积累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思想和智慧。为了儿童阅读向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父母、的力量的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作为有指导能力的成人,要乐于安排时间与孩子进行共读,并善于与孩子进行知识分享,让孩子在轻松、快乐、有趣的家庭阅读中获得知识,达到从“阅读中学习”的目的。
育儿观念: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育儿观念: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放学时,一一爷爷拉着我的手说“须老师,快点帮帮我们,我家一一最近放学后天天要到校门口的小店里去买玩具,而且买的玩具又不好,也我们怎么教育他都不听,一说不买,他就发脾气,还理直气壮地说他花的是自己的钱(过年时的压岁钱),不关我们的事”。听了一一爷爷的话,我也吓了一跳,这孩子怎么乱花钱,竟然还说出那么不靠谱的话,看来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消费意识,只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也不管它数量的多少,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更不知道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是一种不正确的消费观念。虽然孩子还小,还不太懂得花钱的意义,也不能理解正确消费的观念,但是最为一个社会人,为了将来他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帮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学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大有帮助的,也能更好的适应并融入经济社会这个大家庭。
为此针对一一的情况,我采取了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长一起帮助一一,改变他的不正确想法,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首先请家长配合教育,从正面告诉孩子玩具是孩子的好帮手,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应该买,但是现在从一一买来的玩具看,它并不是符合这个要求,因此要适当调整玩具的种类。其次,现在一一天天要买,这样会花很多的钱,这些钱爸爸妈妈都是勤苦工作赚来的,我们要学会节约,不能每天都买,这样是一种浪费。如果你想玩很多不同的玩具,可以拿自己的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这样不仅能玩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又节约了用钱。再次,当家长做了这些教育外,孩子依然还是没有进步,会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绝对不能随意听从孩子,说不买就不买,让孩子感觉到即使哭闹也没用。几次下来孩子知道了你的结果,他也就自然而然的妥协了。另外针对孩子说这是花自己的钱这一情况,家长也要及时的做好相应的教育。告诉孩子虽然这是大人给你的压岁钱,但是也不能随自己的性子乱花,我们要根据自己合理的需要来花,比如买一些图书,买一些文具用品,或是存起来等将来读书的时候再用。另外家长也可以结合一些社会情况带领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为灾区献爱心、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上自己的关爱等,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该如何去帮助哪些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会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心意,从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和积攒,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捐给需要它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