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肺腑之言:父母变成了孩子,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发布时间:2021-01-18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家长肺腑之言:父母变成了孩子,教育才是最有效的》,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开始正文之前,我想让你们看这样一个故事,内容很简单,看了之后却让人反思。

平安夜,一位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当妈妈为橱窗里装饰着的彩灯,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物品感叹时,她的小宝贝却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多漂亮的圣诞夜景啊!孩子,你为什么要哭呢?

当妈妈蹲下身询问后,无意中抬起头来,她眼中原先漂亮的夜景都不见了——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华丽的商店,出现在视野里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鞋跟和女人们低低的裙摆在街上互相摩擦、碰撞。这是妈妈第一次从5岁儿子的视角观察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看世界。当妈妈真的能够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时,俩人就有了沟通,孩子自然会平静下来,大人的一句哄、一句训也不用,这就是最有效的教育。

曾经有位妈妈向我们描述了她和孩子间的故事,总结之后小编深深地反思了好久。

一天,幼儿园老师要求小朋友画自己妈妈的脸,绝大部分小朋友都把自己的妈妈画得特别漂亮特别完整,结果乐乐只画了一条弯弯的线。老师觉得非常奇怪,便告诉了她的妈妈。

她的妈妈也觉得很疑惑,便问乐乐是怎么回事,可乐乐坚持说她画的就是妈妈的脸,当时这位妈妈心里非常不解,还以为这个孩子智力有什么问题。

直到有一天,她蹲下来帮乐乐系鞋带的时候,抬头看她的孩子才恍然大悟,原来每次她的孩子抬起头看到她的时候,最容易看到的是她的下巴,所以那一道弯弯的线就是她的下巴。

其实这个孩子画出来的是最真实的,而这个困惑只有当我们站到孩子的角度来看时才能找到它的答案。

学会跟孩子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

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以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换位思考,还是一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快速拉近和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

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友谊关系,要尊重与理解孩子,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孩子的不听话问题。

要想有效地教育孩子,家长不妨先把自己变成个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怎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


育儿心得:怎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但是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这可能是天下父母都头疼的问题。俗话说:教无定法,就我个人觉得,教育孩子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孩子应用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应景而教。有一些个性的东西大家可以交流一下,下面就我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大家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孩子总是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成长,逐步养成习惯和性格。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就是这个道理。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自身形象,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平常每次进门换鞋我们都把鞋摆整齐了,然后就对女儿说:“文文,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哦。”诸如此类的平常小事,我们都做好榜样。我们家文文喜欢玩过家家,有时放学后,她就成了妈妈,我就成了女儿,于是进门了,我问:妈妈,现在应该怎么做?吃饭了,我说:妈妈,怎么才是文明吃饭……于是,父母平时的行为习惯在角色扮演中深深地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举止和良好个人习惯的养成。

二是父母要讲信用。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要从小教育孩子做一个守信的孩子。现在有好多家长对孩子总是敷衍,今天说带你去游乐场,明天说带你去吃好吃的,可是总没有兑现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产生“狼来了”的不良效应,就会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父母说话不算数的印象,甚至会给孩子认为不守信也无所谓的感觉,那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而我在平常的教育中就严守“言而有信”的信条。记得有一次,文文说:“妈妈,我好长时间没有去游乐场了,星期天带我去一次吧?”我当时答应了,立即就把这个约定写在日历上,到星期天再忙也把其它的事放一放。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是我答应的,我一定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养成“言而有信”的习惯。

三是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孩子。记得那时文文才3岁,有一次带她去商场,那天人特多,孩子一直在那哭闹,不肯走,我尝试了各种方法还是不行,最后,打算蹲下身子,抱着她离开,这时,我才发现,原来以她的高度,看到的全是一条条的腿,让人非常压抑,不安全。从那以后,我知道了换位思考,蹲下来和孩子讲话的重要性。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她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服从,所以,我们平时多采用沟通的方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口气婉转,放下架子,尽量避免居高临下,多换位思考,让她感到父母对她的重视与尊重,像保护刚出土的幼芽一样保护她的自尊,那么她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切忌以暴制暴,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

家有孩子,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喜的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给我们快乐,让我们自豪;忧的是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怎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然,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也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与汗水,真诚感谢帮助孩子快乐成长、获得知识的老师们。

家庭教育才是提高孩子情商的主要方法


[摘要]许多人在中小学阶段,除了接受学校教育,还上过各种各样的“培训课”,有学乐器的,有学书画的,也有学奥数、英语。最近有一种绝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培训课流行起来,那就是“情商课”。

家庭教育才是提高孩子情商的主要方法

许多人在中小学阶段,除了接受学校教育,还上过各种各样的“培训课”,有学乐器的,有学书画的,有学运动的,也有学奥数、 英语(精品课) 的,不一而足。然而,最近却有一种绝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培训课流行了起来,那就是“情商课”。

近日,一则新闻把“情商班”推入公众的视野:家住上海的黄女士,觉得自家上初三的女儿“还不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于是花了两万元,为女儿报了一门“情商培训课”。尽管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黄女士却对课程赞许有加,认为这门课程有利于补全校园课程在孩子心理建设方面的缺失,给孩子的心态带来积极改变。(《新闻晨报》9月20日)

确实,情商对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高情商会明显增强一个人的社会竞争力,低情商则很可能造成社交障碍。然而,为培养未成年人情商,花重金让孩子上“情商课”,未必是最优选项。一方面,“情商课”价格不菲,黄女士的女儿上一堂课就要花掉300元,普通家庭难以轻易承受如此高的开销;另一方面,“情商课”终究还是一种课堂教育,一周一次的课程至多只能对孩子起一定指导作用,而无法取代日常生活的情商培养。

归根结底,培养孩子情商的职责,还是要落到家庭教育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跟孩子接触最频繁、最密切,也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在成长中经常模仿他们身边的成年人,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作出好或坏的榜样,进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情商”的核心,一是对自身情绪的认识、了解与控制能力,二是与人交际,融入集体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课堂学习,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孩子能否培养出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

如果父母能在日常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在孩子有情绪时及时介入,告诉孩子正确处理方式,孩子自然会养成优良的情绪控制能力。反之,如果父母总乱发脾气,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孩子当然会被带偏。

而在交际能力上,孩子与人交流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就是模仿父母与人交流的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打下坚实的情商基础,而如果父母总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显露坏榜样,或者对孩子疏于关照,不管不顾,自然会给孩子的情商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家庭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就算是由专业的心理教育人士进行授课辅导,也很难轻易根除。

父母出于为孩子好的心理,花钱给孩子上“情商课”,固然不是坏事。但是,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只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商课”的锦上添花可有可无,而如果搞不好家庭教育,再昂贵的“情商课”,也不一定能达到“雪中送炭”的目的。

怎样表扬孩子最有效


怎样表扬孩子最有效

我的孩子人很聪明,学习还可以,就是有些自信心不足,听专家说,提倡赏识教育,我不断表扬孩子,可孩子没有好转,有时还反感,总把我表扬的话不当一回事,我烦恼。

一位苦恼的妈妈

现在整理几个表扬方式,供家长参考。方法如下:

一、针对真正的进步“会不会表扬”比“表扬多少次”更重要

一次恰当的表扬比十次泛泛的夸奖好得多,表扬不应该是针对孩子的表面成绩,而应该针对他们真正的进步。同样是获得比较好的分数,老师和家长就不用表扬优等生而应该表扬那些以前成绩差而这次成绩好的学生。这就是说儿童是否进步,并不能从他的成绩上做出直接判断,而是应该将现在的成绩与以前相对比。表扬的标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在以下情况下,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对孩子提出表扬:孩子的成绩尽管相对有所降低,但分析他的试卷,因为粗心马虎而丢了“不应该丢”的分数的情况少了——可针对性地表扬孩子在细心认真方面的进步。孩子的回答尽管最终是错的,但他解题的思路较独特或富有创造性——可以表扬他的创造性。

二、“出乎意外”的表扬

有时候,“出乎意外”的表扬尤其是对孩子身上闪光点:“出乎意料”的表扬,会让孩子加深对自己的认识。10岁的宏宏因为成绩差而在班上一直被老师忽视,当然更不会有表扬,然而在换新班主任后这种情况就变了。一次上课,新来的班主任突然点了宏宏的名字,不过这次不是批评而是表扬,原来宏宏每天早上来教室擦桌子时总是连同桌同学的桌子和椅子都擦过,有时值日生未将黑板擦干净,宏宏就会主动去擦干净黑板。班主任注意到宏宏的这些细节,表扬他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宏宏当时不好意思极了,他本来就不指望自己得到表扬。由于宏宏的信心多了一些,而且在班上学习好的同学的帮助下,他的成绩也就慢慢上去了。

三、表扬的目的要明确

为了激励孩子进步,表扬的目的要明确,要激励儿童进步。不能将表扬的原因归因为考试成绩比**同学好或让**老师很满意等,这样会将孩子引向与他人竞争或讨同学/老师喜欢等方面去。表扬应该严格限于孩子的进步和优点,以此来将孩子引向重视能力/品行、态度和创新意识上等多方面。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根据个人喜好来评判孩子和他们的表现,否则很可能让孩子变成“看家长、老师脸色行事的小滑头”。

四、不用陈词滥调

日复一日地用那套孩子都听烦的词语来表扬他所做的不同的事,效果能好吗?表扬不只是称赞和夸奖,它应该让孩子感到,家长真的对他们的进步予以关注和全面的考虑,同时家长内心的满意与他口头上的表示应该是一致的,是对孩子的一种真实的表扬。

家长也不必过分注意辞藻或是过分渲染。简练直接、语调自然、真诚坦率,这比那些夸张的、戏剧表演般的表扬更容易令孩子接受。

除了口头语言外,若家长能畏以适当的表情语言、身体语言,那么表扬的效果会得到增强。例如,家长以赞许的目光注视孩子,拥抱或亲吻孩子,会加强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感到更加欣慰。

别让早教机构“喧宾夺主”,家庭教育才是主力


近两年,早期教育越来越热。打着“早期开发脑潜力”等旗号的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大众面前。仅三四个月龄的婴儿就被抱着参加早教班,许多幼儿下午刚走出幼儿园的大门,又被送到教育机构学习舞蹈、国学、英语……幼儿的很多节假日是在奔走于各种教育机构中度过的。但是,将幼儿教育“外包”给机构真的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当下,早教机构大多以“培训中心”的名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当地的教育部门缺乏对早教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其教育质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师资质等无从保障。许多早教机构为了吸引生源,常夸大其词,标榜自己是全球同步、天才教育、某领域的第一品牌。这种运营模式下,许多早教机构只注重追求高利润,投入课程质量的精力有限,其课程价值有待商榷。

据一项关于“家长购买早期教育课程行为”的调查显示,80%的参与者认为“早教无效果”,但现实中我们身边却有许多家长为孩子报了这样那样的早教班,这种矛盾折射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育儿焦虑”——尽早培养更多特长,让孩子顺利通过重点小学的入学面试;打下浓墨重彩的教育履历,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

殊不知,在幼儿最喜欢游戏的时候逼迫他们去学习文字和字母,实际上是将学前教育变成学前学习甚至是提前学习,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反倒会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

学习虽然是学前教育的任务之一,但并非是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学前期是幼儿乃至人生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身心发育才是首要任务。另外,幼儿的学习方式与成人并不相同。学前教育与儿童的生活交错并行,教育在儿童生活中展开,儿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接受着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孕育于生活的学前教育构成儿童完整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生硬将教育从儿童的生活中剥离出来,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实际上,早期教育的着力点更应该聚焦于幼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长身上。在生命的早期,幼儿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会通过微妙的方式将社会文化、社会规则、道德观念等价值内容传递给幼儿,这样的教育是早教机构无法替代的。这就不难理解众多欧美国家著名的学前教育项目,如开端计划、确保开端计划,在为处境困难儿童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同时,也要为幼儿的父母开设育儿课程了。相比于早期教育机构,家庭更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主要责任。

教师与家长还应该关注幼儿的内在世界,帮助幼儿建构自我。自我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对保持幼儿的人格完整有重要作用。幼儿期是幼儿建构自我的关键时期,成人应该爱孩子和接受孩子,在互动中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良好的自我体验、积极的自我控制。学习技能固然可以让幼儿“有一技之长”,但是这却要牺牲幼儿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付出无法构建自我的代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是这个道理。

不可否定,早教机构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的。如果能够理性判断、合理选择,就可以利用早教机构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在其过程中切勿放弃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的“领地”,让商业机构喧宾夺主。

2020家长的参与让她变成了“小老师”


在《动物我们的朋友》的主题活动中,家长所担任的角色非常重要:既要丰富孩子关于动物的经验,又要帮助提供一些动物的图片、书籍,还要结合班级特色活动和孩子一起在家利用废旧材料做一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孩子:她讲起企鹅的故事来有趣、生动;带来了企鹅的图片,还有和妈妈一起制作的企鹅宝宝。

自主性游戏开始了,今天我们的游戏内容就是来源于她和妈妈的创意,利用一次性纸杯和卡纸制作小企鹅。在孩子们开始游戏的时候,她跑来对我说:“老师,我也是创意工坊的,我去教她们做企鹅吧?”在老师同意后,她俨然成为了一位“小老师”忙开了,招呼这个孩子把纸剪小一点

,教那个孩子先画上眼睛再沿着边框剪下来,还帮助一个孩子将企鹅的肚皮贴好。游戏讲评时,五只憨厚的小企鹅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在这个游戏中,她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解放了老师的劳动力,让老师可以放心地去指导其他区域的游戏。

是什么成就了她的成长?我想,除了她本身活泼开朗的性格外,家长的参与也是无形的助推力。在和家长一起制作的时候,她得到了关于企鹅的较为系统的经验,从讲述到制作。家长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在我们主题活动开展前,家长就通过故事、手工等活动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正是有了家长的参与,让她变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怎样教育好孩子才是优秀家长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那么,优秀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下面就来分享一下育孩妙招。

1

避免“破坏性”的批评

孩子童年时期的心灵是极度敞开的,父母如果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

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

不要用“比较”来刺激孩子

经常拿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看似是在“激励”孩子,其实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别让孩子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

4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孩子的自信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小时候得到的爱越是有条件,孩子长大后自我的价值感就越低。

5

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

即使孩子的决定很奇怪,有时也要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实践之后,孩子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6

家长要克制帮孩子快速完成的冲动

在孩子完成自己的任务前,家长要有耐心等孩子慢慢做、独立完成。虽然这样更耗时,但与你帮助孩子快速做完相比,孩子会更有成就感。

7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时,家长要帮忙找一些摆脱的方法。听音乐、阅读或与朋友交谈等,可能会有助于让孩子从失望中重新振作,调整心情。

8

限制过分的“物质占有欲”

过分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容易使孩子产生“物质就是幸福源泉”的错觉。要知道,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9

父母的性格要乐观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积极面对困难时,孩子就会感染这种乐观情绪。不要整天唉声叹气,这样会给孩子一种“无法承受”的感觉。

10

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

一个和谐、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如果家长整天吵架,不仅会让孩子闷闷不乐,还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对3岁以上孩子最有效的管教方式


前些天,和几位好友聊天,一位妈妈感慨地说,现在教养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了,管了怕伤害,不管是溺爱,面对不断成长变化的孩子,做父母的究竟怎么做才是好呢?

如何自信地管教孩子,这可能是很多父母困惑,并希望有一个明确的行为指南的一个普适难题。

自信地管教,父母需要必要的权威,但这种权威不是建立在控制和等级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接纳和理解真实孩子的基础上,是父母应该履行的管教义务。

接纳和理解孩子,绝不意味着不讲规则,对孩子无所限制。溺爱不是真爱,溺爱是一种懒惰的养育行为。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需要让孩子逐渐理解并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则。好的规则其实可以给孩子带来自由,因为当孩子不知道行为边界在哪里时,首先要做的不是自由行动,更可能是先试探边界。

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讲,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行为、不遵守必要规则、以及危险行为等,父母都需要更加自信、有效地履行管教责任。

如今的父母管教孩子为何多纠结

如果排除社会和家庭因素,仅考虑父母自身的阻碍,父母管教时纠结的原因通常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补偿心理:父母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创伤经验,面对孩子时的补偿心理。

在父母缺少对自己内在觉察的情况下,容易在某些方面过度溺爱孩子。如果父母自己被管教过严,当自己有了孩子时,潜意识就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幼年的自己来养育。见不得孩子有负面情绪,容纳不了孩子的受挫体验等。

二是被各种育儿经限制:因为各种育儿知识或所谓的育儿标准动作,导致在管教时总担心是否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最终导致发出的行为指令让人无法信服,没有效果。

比如,父母通过学习,了解到面对孩子某些行为的处理方法,然而,如果父母只是照本宣科,就可能在说话和行为时,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孩子一定能够觉察出来你的纠结和犹豫,从而让管教行为和语言失效甚至起反作用。因此,生活中常听纠结的父母说:“各种方法都试了,该说的都说了,就是没用。”

孩子需要父母明确、一致的管教

一日饭间,想起近日来与儿子的限制与反限制的较量,忍不住好奇地问儿子:“儿子,你愿意换个妈妈吗?”。儿子看着我不解地说:“我不要换妈妈,我觉得你这样的妈妈就够了,我只要你这样的妈妈”。

话说的真有些小感动,继续问:“要不你先听听妈妈说的,想一想再做决定怎样?”儿子点点头,饶有兴趣地听我说:“我在想啊,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妈妈会不会很喜欢,比如,你想看奥特曼时就看,想不睡觉看一夜也可以,妈妈就想办法满足你;你要是想吃冰淇淋,我给你买好多好多,随便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你觉得这样的妈妈怎么样?”

儿子听的过程美美地听着,完了说“不要,我不要这样的妈妈。”我问:“这样子的生活不好吗?”儿子认真地说:“如果我一直看动画片,我的眼睛会受到伤害,我实际上也想要睡觉的;如果一直吃冰淇淋,把肚子吃坏了,我会生病难受的”。

尽管只是我儿子的一个个案,但我相信童言无忌。由此看来,孩子不需要一个无限制满足的父母,适当限制也是爱,孩子看得见。

父母惯常的管教行为缺少理解与接纳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亲子斗争情境:

孩子:妈妈,我就要看动画片。(一集一集地不停地看)。

妈妈:不能再看了,再看会伤害你的眼睛。

孩子:就不吗?我就要看。哇哇哇~,我要用炮弹把你给炸飞了(四五岁的孩子体验到了语言的力量,会搜索最有杀伤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

此种情境,相信许多父母都经历过,通常我们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应对:

一是父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最终投降了,结果这个方法孩子通常会继续使用。父母常常会感觉焦虑,无计可施。

二是父母会选择坚持,但是是一种对立的坚持,“不行就是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是哭一天我也不会让看。父母的担忧是,我现在能管得了他,等他再大些,还能管得住吗?

三是父母给孩子讲道理,但是通常的道理往往会远离孩子的生活经验;或者通过夸大看电视的恐怖后果,通过让孩子恐惧达成目的。

四是父母在发出指令前,就担心孩子不会停止看电视,对自己有效管教孩子缺少效能感。语言和行为常常会隐秘地不自觉地流露出讨好的信息。

......

以上的惯常方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孩子此时想要继续看电视的情绪和感受没有被接纳,父母只看到了行为,没有看到行为背后的人。此时的亲子关系不是相互信任的,管教效果自然会比较差。

父母如何自信地进行管教

如果能够先看到孩子这个人,然后再去纠正行为,不一定马上有效,但是,至少不会产生太大的对立情绪,而且会让父母在实施管教时更有信心。

上述举例中,妈妈面对孩子此时的行为,可以这样做试试看:

● 第一步:接纳情绪和感受,看到孩子这个人。

孩子,你现在特别想一直看这个有趣的动画片是吗?”(我们追连续剧看的感受还不是一样:同理心)。孩子通常会点头。“妈妈看到好看的电视也一样想继续看,妈妈懂。”(你说出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并且表示你有过同样的感受,能够理解)。“妈妈不让你继续看,你很生气是吗?”孩子通常都会点头。

● 第二步:坚持,信任的关系可以承载坚决。

信任关系下的坚持是温柔的坚持,这与著名的自体心理学派科胡特的那句:“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的前半句道理相同。

“但是,我是你的妈妈,我愿意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如果继续看得太久,你的眼睛还正在发育阶段,容易受到伤害,美丽的世界就看不清了。”此处可以结合孩子的理想,比如,想当黑猫警长,想当孙悟空等联系起来,如果注意保护眼睛,就更可能当黑猫警长,练出火眼金睛等。

和孩子可以经验到的理想结合起来,孩子此处的痛苦就变得有意义了,当痛苦有意义时,就变得可以忍受了。

妈妈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我是你的妈妈,在你还不能管理自己看电视时间时,我会帮你管理,直到你能管理自己看电视时,我就会把管理权交给你。

如果孩子还继续哭,也允许他哭,可以跟孩子说:“如果哭一会能让你感觉舒服一些,你可以哭一会儿。”但语气一定是理解,而不是放弃和冷漠。

自信管教的关键在于父母内心和谐一致

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一定要建立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如果不能理解,可以问孩子感觉怎么样。如果孩子表达不出来,大人可以尝试模仿孩子的动作和语言,可能帮助我们去准确理解孩子的体验。有的父母会把自己的感受当成孩子的感受,误导孩子去体验更多的负面情绪。

其次,温柔的前提是父母此时的内在状态要和谐。如果内心很愤怒焦虑,只是说着一些看似有理的或对的话,并没有容纳孩子的情绪,就不会有效果。如果把孩子抱在腿上,或坐在身旁,可能会比较有帮助,然后才是坚持。坚持的内容一定要自己相信,如果自己不相信,可能就难以有效。

事实上父母面对这种情境想要内在和谐并不容易,尤其对于忙碌的职业妈妈,通常在面对孩子时更容易被磨掉耐心。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看到孩子的内心情绪和感受,就更可能容纳孩子的情绪,实施有效的管教。

最后,以上的示例也只是从一般意义上帮助理解温柔的坚持,具体操作层面上一定要根据真实的孩子,和真实的父母状态进行创造。

事实上,每个亲子互动的行为背后,或清晰或模糊,都有父母自己的一套理念。对于每位父母而言,好的育儿理念是:你理解并能够纳入到你的理念之中,对于你而言就可能是好的理念,因为你能灵活使用并创造自己的方法。否则,在亲子互动实践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很分裂和纠结,这种分裂的感觉很容易摧毁做父母的信心。

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


因工作关系,每年都有那么几个月需要与土豪们交流,为了缓解工作的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给家长的“10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长肺腑之言:父母变成了孩子,教育才是最有效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小孩子的穿着打扮——一个落傍生母亲的肺腑之言 一个落傍生母亲的肺腑之言 赵忠心 这篇文章是写给学龄前儿童家长看的。 可孩子连小学都没上,离考大学还有十多年,家长们还想不到未来高考的事。跟年轻父母谈孩子高考落榜的问题,是不是也太早了点儿?是不是违背...
    2020-12-03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怎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 育儿心得:怎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但是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这可能是天下父母都头疼的问题。俗话说:教无定法,就我个人...
    2020-11-18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才是提高孩子情商的主要方法 [摘要]许多人在中小学阶段,除了接受学校教育,还上过各种各样的“培训课”,有学乐器的,有学书画的,也有学奥数、英语。最近有一种绝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培训课流行起来,那就是“情商课”。 家庭教育才是提高孩...
    2020-12-28 阅读全文
  • 家长教育孩子时最有效的哲理句子锦集50句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最终才会幸福。值得我们收藏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家长教育孩子时最有效的哲理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10-16 阅读全文
  • 怎样表扬孩子最有效 怎样表扬孩子最有效 我的孩子人很聪明,学习还可以,就是有些自信心不足,听专家说,提倡赏识教育,我不断表扬孩子,可孩子没有好转,有时还反感,总把我表扬的话不当一回事,我烦恼。 一位苦恼的妈妈 现在整理几...
    2021-07-07 阅读全文

一个落傍生母亲的肺腑之言 赵忠心 这篇文章是写给学龄前儿童家长看的。 可孩子连小学都没上,离考大学还有十多年,家长们还想不到未来高考的事。跟年轻父母谈孩子高考落榜的问题,是不是也太早了点儿?是不是违背...

2020-12-03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怎样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但是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这可能是天下父母都头疼的问题。俗话说:教无定法,就我个人...

2020-11-18 阅读全文

[摘要]许多人在中小学阶段,除了接受学校教育,还上过各种各样的“培训课”,有学乐器的,有学书画的,也有学奥数、英语。最近有一种绝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培训课流行起来,那就是“情商课”。 家庭教育才是提高孩...

2020-12-28 阅读全文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最终才会幸福。值得我们收藏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家长教育孩子时最有效的哲理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10-16 阅读全文

怎样表扬孩子最有效 我的孩子人很聪明,学习还可以,就是有些自信心不足,听专家说,提倡赏识教育,我不断表扬孩子,可孩子没有好转,有时还反感,总把我表扬的话不当一回事,我烦恼。 一位苦恼的妈妈 现在整理几...

2021-07-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