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眼神看孩子 2020教育笔记
发布时间:2021-01-18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今天天气特别冷,天空还下着雨,早上我还为孩子们今天上幼儿园而发愁呢。可是,当我踏进教室时,却发现教室里一个空座都没有,32个孩子全部到齐。我为孩子们的勇取而感到高兴,但同时也为孩子们担心,这么冷的天气万一感冒怎么办?本来这节课是学习折小信鸽的,今天孩子们特别听话,没有一个捣乱的,教室里只有老师讲解和孩子们折纸的声音,兴趣很高。尽管我一再强调孩子们别把碎纸扔在地上,要放进垃圾筒里,可是仍旧有孩子将碎纸片掉在地上,快下课了,我提醒孩子们把地上的纸拾起来,孩子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突然桌子底下传来吵闹声,是两个最聪明、最听话的孩子:“这是你的”“不是我的,是你的,就是你的,早上我看见你玩过这样的纸。”“不是就不是”两个孩子吵的不可开交,他们各不相让,谁也不承认。我走了过去,他们两个从地上爬了起来,互相指着对方,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谴责。这时我却意外发现,平时最调皮的王师博走了过来,蹲下身子捡起地上的纸片,边捡边说“不要争了,捡起来就行了。”这个调皮的孩子,我平时总拿他“出气”,挨批评最多,可是今天的他,比每一个孩子都懂事。我当即表扬了他,并在小红花栏里给他贴上了一朵小红花,孩子高兴的露出了笑脸。
在我的耐心教育下,那两个孩子也主动承认了错误。
换一种眼光看孩子,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Hc179.COm 一起合同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三月教育笔记:换一种目光看孩子
三月教育笔记:换一种目光看孩子
李XX是一个不按常规做事的“自由人”,说他是自由人一点都没错,过于“活泼、爱动”,而且经常“调皮、惹事”有时候真的很让人头大,甚至觉得安稳一点的孩子太难得了,好管又省心。
老师上课时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呢他却发出怪声或大声说些不相干的事情,吸引大家目光。又或者在走路时故意走到别的小朋友旁边碰一下人家或踩一下小朋友的脚。你批评他时他还故意朝你做鬼脸故意挑衅你。有时候还会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硬的不行我就改变策略来软的。我相信总有一种办法会让他改变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终于找到切入点了——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聪明,反应能力也很强。有时候我洗完玩具要拿出去晾晒,我端着玩具筐子开不开门时,其他小朋友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急匆匆的过来帮我把门打开了。这时我便会给与他鼓励的眼神,告诉他你做了一件很棒很正确的事,我很喜欢你。还有一次我再给小朋友倒水喝,他拿着水杯转来转去不站队,我怕他把小朋友的水碰到了,刚想喊他但是一想我换了一种方式,我让他站第一名当组长并提醒后面的小朋友排队喝水,他开心极了不仅乖乖的站在了第一个,还有模有样的引导其他小朋友站的整整齐齐的等着喝水,我给他倒完水他说了一声谢谢,其他小朋友都跟着很有礼貌的向我说谢谢。我趁机表扬了他,并且让他以后多帮做做此类的事情。他可开心了。
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一次次的肯定与鼓励给了他自信,使他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自己带来了更多成功的体验和大家的关注。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于独特的发展。”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试试吧!
教育随笔:换一种目光看孩子
教育随笔:换一种目光看孩子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淘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小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些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可能由于他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幼儿园里已经小有名气,大部分老师认识他。他的妈妈曾这样给我说过:“我的儿子不简单,四岁就成了‘明星’”,我也曾开玩笑地对家长说:“你的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自由人’”。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三、四岁的“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四岁的孩子大多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过去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
我还发现他喜欢交朋友,人缘好。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位幼儿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他自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教育随笔:换种角度看孩子
教育随笔:换种角度看孩子
刘**是我班有名的“惹事大王”,每天都会有很多幼儿告他的状,于是只要一有空我就让他跟着我,我到哪儿他就到哪儿,处处约束他、管制他、限制他的活动,以减少他闯祸的次数,可时间一长,我发现这个办法并不可取,而且还有些适得其反的感觉,你越管他,他就越跟你唱反调,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那天,孩子们已开始游戏,一转身我发现身后的刘**不知去了哪里,我怕他又要出什么新花样,就马上去找他,结果发现他正扒在美劳区的地上捡别的幼儿剪下的废纸,我决定"放纵"他一次,只见他把那些碎纸撕成差不多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些正方形小块连起来,稍加装饰后居然就变成了一列火车,没想到几张废纸那么吸引他,他会玩的那么津津有味。虽然那火车并不起眼,没有买的漂亮,可整个过程刘**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好像是完成一项重要工程。那列火车其他孩子见了都说好,都争着看,争着玩,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许的刘**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表现出奇的好,一直到游戏结束,都始终管好自己。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我决定还他自由,给他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天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刘**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一件不起眼的小东西,转眼之间就可以让他变成一件好玩的东西。可见,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不能用同一要求,同一标准衡量他们我们应了解他们的喜好,给他们适当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淘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小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些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可能由于他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幼儿园里已经小有名气,大部分老师认识他。他的妈妈曾这样给我说过:“我的儿子不简单,四岁就成了‘明星’”,我也曾开玩笑地对家长说:“你的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自由人’”。如何教育这样一位刚刚三岁的“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四岁的孩子大多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过去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我还发现他喜欢交朋友,人缘好。一天早上开饭时他迟迟不吃,他说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来了一起吃!还有一次,班上的新新小朋友因生病几天未来园,当新新小朋友来园时,他主动走上前去迎接,并拉着他的手认真地说:“你怎么了?”。当时我看出了他此时的心情,他确实是真的想念新新小朋友了,这也是他关心小伙伴的一种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位幼儿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他自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进步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让老师追来追去;现在他再也不是以前妈妈眼里的那个“自由人”了。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教育随笔:孩子的眼神
教育随笔:孩子的眼神
孩子就像一面透视的镜子,眼睛更是一副高倍的望远镜。
孩子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看透一些事情,同样老师更可以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出情形来。下面我就从孩子可以从老师的眼神中看出的东西来述说一下。从整体的一日活动来说,教师如果一整天情趣是高兴的话,自然而然的老师的眼神更是有趣,孩子们就似乎更高兴;早晨来园时会眯着眼睛对着老师高兴地问好,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或是说一些悄悄话,似乎这一整天的话也多了好多。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也非常的随意或是更有情趣。例如:瑞瑞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我今天也穿了一双新鞋子,好看吗?”孩子的一个简短问题体现了好多问题。其一:说明孩子今天的眼神已经和你产生了情感共鸣,她想让你在情感上对她多一点交流,更想让你对她多一些了解。其二:说明孩子观察能力很强,对于老师或是他人的行为举止观察的仔细;在孩子们的课堂中也是如此。例如:当老师提出问题要请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小朋友们会专注的看着你,小手小脚丫的姿势做得非常好。这时的表现说明了孩子既希望老师的眼睛能够看到他的表现,说明想回答问题,又希望老师可以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看出他们想回答问题的需求,从而老师看懂后给予回应;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更是如此。例如:孩子们看到不想吃的饭时孩子们会用一种希望你同情的心理的眼神看你,并且希望你能够做出他希望的行动。
老师同样可以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出情形来。在孩子们早晨入园时,孩子们来园的表情或是眼神老师更是一眼可以看出孩子今天是高兴还是有情趣的;在孩子们的一日常规中更是可以看出一个孩子们的情趣或是状态。高兴的孩子会兴高采烈,做什么事情都是认真的,相反会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表现;在孩子们的吃饭时间更是有趣。孩子们喜欢吃的饭时他们的眼神都是津津有神的或许还有点调皮的趣味,相反孩子会是厌恶的眼神。
孩子和老师永远是一面双面胶性的关系。老师或是孩子给对方一个高兴的眼神对方同样会给你一个有趣的眼神,老师或是孩子给对方一个生气的眼神它同样的不高兴。你我理解产生共鸣,你我共鸣产生对视的眼神。
换一种思维教育孩子
一个人独坐在小屋里,月光洒在某个角落。希望这片宁静不要逝去,只因为这一刻,心中暗涌着些许的心得。
一天下来,心中充满着惊讶,震撼,信服,当然还有对未来一个方向。惊讶的是,老师是这样完美的和孩子们上完一堂课。震撼的是,老师是用这样极富诱惑的声音引导孩子们的兴趣,信服的是,老师能这样真挚,可亲的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学与动画让孩子们学的津津有味,手势与特效让孩子们学的目不转睛,亲情与友情让孩子们学的放松与愉快。
我们有着同样优秀的老师,有着完善的教学设备,缺乏的只是打开如何更好与孩子们沟通的钥匙,缺乏的只是某种概念上的教育创新。
留下来的传统教学不能一味的照搬,因为这是个创新的时代,对教育而言,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传统的教育已不能完全唤起孩子们的兴趣,只有在这基础上的创新,才能适应孩子们的成长,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步伐。
不如让我们换一种思维教育孩子,与时俱进,共同成长!
换种角度看孩子
刘焕一是我班有名的"惹事大王",每天都会有很多幼儿告他的状,于是只要一有空我就让他跟着我,我到哪儿,他就到哪儿,处处约束他、管制他、限制他的活动,以减少他闯祸的次数,可时间一长,我发现这个办法并不可取,而且还有些适得其反的感觉,你越管他,他就越跟你唱反调,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那天,孩子们已开始游戏,一转身我发现身后的刘焕一不知去了哪里,我怕他又要出什么新花样,就马上去找他,结果发现他正扒在美劳区的地上捡别的幼儿剪下的废纸,我决定"放纵"他一次,只见他把那些碎纸撕成差不多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些正方形小块连起来,稍加装饰后居然就变成了一列火车,没想到几张废纸那么吸引他,他会玩的那么津津有味。虽然那火车并不起眼,没有买的漂亮,可整个过程刘焕一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好像是完成一项重要工程。那列火车其他孩子见了都说好,都争着看,争着玩,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许的刘焕一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表现出奇的好,一直到游戏结束,都始终管好自己。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我决定还他自由,给他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天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刘焕一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一件不起眼的小东西,转眼之间就可以让他变成一件好玩的东西。可见,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不能用同一要求,同一标准衡量他们我们应了解他们的喜好,给他们适当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眼睛 2020教育笔记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每个人的眼睛也都不同。星期四下午的点心是蛋糕,孩子们喜欢吃,所以吃得也快,吃完后,大家互相开始聊天。无意中聆听孩子们的谈话,发现他们是那么的天真可爱,你的加入对孩子们来说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无形中也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
怡君和艺泽是两个好朋友,两个人吃得也比较快,所以吃完后两人就呆在一起聊天了,听了她们的聊天内容,让我发现孩子们的谈话是如此地轻松。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怡君问艺泽:“你的眼睛为什么这么小啊?”“你看我的眼睛是这样的。”怡君使劲瞪大了自己的眼睛给艺泽看,艺泽看了看说:“我现在还小啊,你长得比我高,如果我长大了的话,眼睛也会大起来的。”正当两个人聊得起劲时,婷婷加入了她们的谈话:“你们看,我的眼睛也很小的。”她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给她们看。三个人呆在一起互相研究起眼睛来了。看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了,也加入了她们的聊天,我说:“婷婷,你的眼睛还小啊,你们三个人就数你的眼睛大了。”“老师,那我的呢?”艺泽过来了,我搂着她问:“你自己觉得呢?”“我的眼睛是小的。”她想了想说。“你的眼睛像谁?”“像爸爸。”“那你喜欢小眼睛呢还是喜欢大眼睛?”“我喜欢大眼睛。”聊着聊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进来,于是我突发其想,何不让孩子们展开一个关于眼睛的话题呢。孩子们似乎也很有兴致,他们从互相观察眼睛,看看每个人的眼睛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像谁,渐渐深入到要保护我们的眼睛,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最后我们一致认为:眼睛是用来观察周围世界的,明亮的眼睛能将事物看得很清楚,我们要知道用眼卫生,要好好地保护我们的眼睛等等,孩子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关于眼睛的知识。
一个偶然的聆听,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最终收获的是有用的知识,孩子们在无形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保护眼睛的方法,相信这样的效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