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不吼不叫掌控教养关键第一步

发布时间:2021-01-12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不吼不叫掌控教养关键第一步,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孩子不听话,让他干什么偏不做,处处与你作对,还爱发脾气,使性子,爱哭闹,固执极端、粗鲁无礼……不停地挑战你的权威和耐心,让你抓狂。吼叫、打骂、惩罚,各种方法都试遍了,并不见效,怎么办?爸妈们要知道,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要先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而出现问题行为,而不是先去找孩子的错。当你心平气和地来看待孩子和这一问题行为时,你很快就可以掌控局面,孩子也能在爸妈的平和心态中健康快乐成长,家庭也会因此回归安宁和温暖。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而出现行为问题根据《孩子:挑战》一书作者、美国儿童心理医生和教育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博士的理论,儿童行为异常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寻求注意、争取权力、报复、自我感觉差。◎寻求注意孩子喜欢被人注意。如果他们的好行为得不到父母、老师或者同伴的注意,他们就会使用一点儿小计谋得到父母的注意,有时甚至是通过使用不良行为。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孩子独自一人静静地在自己的房间看书、做作业,父母会不会经常过去关注一下他们?但如果孩子在自己房间里乱踢家具、在墙上乱涂乱画,父母知道后,多半会马上过去让孩子停下来,并教育孩子。父母走过去教育孩子这一举动,尽管是负面的关注,但对于没有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来说,却也能满足他们渴求父母关注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可能在父母的教育和命令下,暂时停止自己的不良行为,但只要他们所需要的关注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在育儿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注意,让孩子明白父母永远在他的身边,无条件地爱他,做他的后盾。如果父母意识到孩子犯错只是为了得到更多关注,也就明白孩子不愿意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的原因。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对他们的批评、责备、唠叨只是意味着父母对他们行为的关注。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就算是父母批评自己,也比被父母忽视要好。◎争取权力随着孩子成长,他们渐渐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人、对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不愿接受父母的那一套观念,有时以消极的态度反抗父母的要求来争取自主权。而在父母心中,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和观念还不成熟,需要父母不时地叮嘱,孩子不能在家庭中拥有和自己同样的地位和权力。这么一来,孩子和父母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对立情绪,也就是“权力之争”。在和孩子的权力之争中,父母需要采取友善但坚定的行动,避免和孩子陷入长时间的争论。避免陷入和孩子的权力之争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孩子提供选择。◎报复有时孩子做错事,受到父母的惩罚,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他必须用不良行为报复父母以求得心理平衡。孩子采用报复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的孩子为了报复父母而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对待孩子的这种报复心理,父母应该耐心对待,不要以报复的行为对待孩子的错误。父母可以通过改善亲子关系,和孩子有效沟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来解开孩子的心结。◎自我感觉差当孩子很累或感到不舒服时,他们就容易做错事。通常,孩子每天需要8~12小时的睡眠,需要健康的食品,也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和运动。如果孩子的生活中缺少这些基本要素,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显示:睡眠是人体最低层次的需要,如果孩子的睡眠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除了感到疲倦之外,还会有烦躁、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等问题。因此,孩子需要有规律的作息,且生活安定。如果孩子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如搬家、有朋友来访等,都有可能让孩子作出和平常不同的举动。自我感觉差的孩子常用不良行为来纾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向人证明自己有多坏。这些孩子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吹牛、撒谎,甚至打架。由于经常受到批评,或者自己的行动经常得不到支持,慢慢地孩子会失去自信,也不愿尝试新事物。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用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让孩子重新找回自我。打骂孩子的不良后果◎迫使孩子说谎孩子慑于父母的权威,表面上不得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但实际上,他们非常不服。在以后的行事中,孩子们会更小心,当着父母的面是一套,背着父母又是一套,尽量不在父母面前做他们不认可的事。久而久之,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正常的交流。◎孩子的性格变得更暴躁父母打骂孩子,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有分歧时可以用打人的方式达到自己的要求,因此经常受到父母打骂的孩子常常以同样的方式去解决朋友之间的纷争。这些孩子更习惯于欺负弱者。◎阻碍孩子智商的发展新罕布什尔大学社会学和家庭研究实验室的默里·施特劳斯和太平洋研究和评估学院的玛丽·帕莎尔,2009年在加利福尼亚举行的“关于暴力和虐待会议”中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幼年时未受到父母体罚的孩子的智商比受到体罚的孩子的要高。◎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经常受到父母体罚的孩子很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即使幼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如果孩子挨了打,他可能会认为那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要打他。已故心理学家欧文·海曼和他在坦普尔大学的同事证明:不管孩子出自怎样的家庭,遭受体罚的孩子都缺乏自尊心。不吼不叫,不打不骂,才能实现有效管教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一般都愿意和父母合作,但时不时他们也会出现不合作的行为,这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极其正常的表现,父母大可不必惊慌。如果当这类行为只是偶尔出现一次,父母更不必刻意去关注。但如果孩子的行为问题反复出现,就应引起父母的注意。当孩子不听话并出现行为问题时,父母切忌急于寻找孩子的错。如果父母只是粗暴地辱骂孩子,严厉地惩罚孩子,甚至限制他们的一举一动,而不是去认真分析孩子发生行为问题的内在原因,那么父母就错失了帮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机会。要矫治或消除孩子的行为问题,父母就要深入了解孩子产生这种行为问题的动机。只有弄清孩子发生行为问题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父母要尽量满足,而对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则要加以引导。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彻底的矫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


教养,也许是我们所倡导的育儿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什么是教养?也许很艰深,因为它可能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也许很简单,因为它可能只需要家长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体力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小事情”,“不占便宜”的教养。

有一次坐高铁,身上带了点小饼干,正吃着,发现过道上一个小妹妹盯着我手里的饼干,一脸渴望。被她的样子逗乐了,随手拿了一包说:“小妹妹,拿去吃吧。”

本来她已经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缩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说:“妈妈说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哥哥我不要了。”

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对,我想这便是教养吧。

还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关于父亲用三碗鸡蛋面教会孩子不占便宜的意义。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爸爸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

第二次:

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亲问。

“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

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

又过了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地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吃亏”的事,实则是帮孩子传送“教养”和“修养”的道理。而这两种人在社会上不会混的很差。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随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会说一声谢谢。

“教养”和“修养”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每个父母都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这样的品性和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走的更高更远!

如果孩子有“爱占小便宜”的迹象怎么办?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方法1:让孩子知道别人如何看待你

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总想着自己占便宜的快乐,而很少想自己占了便宜,别人在吃亏,吃亏的人如何看待你?旁观者又如何评价你呢?孩子往往幼稚,不看别人,没有考虑过,谁会和一个天天想占便宜的人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因为占小便宜而孤单,因为孤单而认为身边的人都不好,不喜欢自己,于是更加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见便宜就占,热衷于短期利益,恶性循环,逐渐形成爱占小便宜的行为。

作为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人们对占小便宜的人有什么评价,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同学或者朋友在一起,希望得到的是相互帮助、支持和爱护,谁也不喜欢身边有这样的人,于是,大家会疏远你,排斥你,有事情不愿意告诉你,朋友越来越少。与孩子平等交流,用大量实际事例告诉孩子占小便宜不好,说明这种行为既把自己放在了人格低下的位置上,又会使周围的人瞧不起,帮助孩子下决心改正。

注意事项:

当第一次发现孩子占小便宜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年龄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因为喜欢就拿了,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损失,马上明白自己是不对,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家长就要尊重、理解孩子。

很多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报复,或者是开玩笑,也会另有原因,所以家长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了解具体情况后再教育孩子。

方法2:对孩子喜爱的东西,家长要适当满足

小乔的爸爸妈妈不在小乔身边,他的一切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很爱他,在吃上完全满足孩子,但是在玩上却控制很严。很少给他买玩具,尤其上学以后,更是一个玩具都不给买。近来,小乔总是有很多借口向奶奶要钱,奶奶总是给的很少,小乔就拿很少的钱给同学,让同学给他玩具玩。没有钱的时候,他就给同学说好话,总之,得到玩具就是胜利。求同学多了,同学们都笑话小乔,说他爱占小便宜,说他很贱,到处说好话,就为了玩。同学们开始越来越不喜欢他了。

小乔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班主任发现了问题,及时和小乔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把同学们不喜欢他的原因讲解给他听,还批评了孤立他的同学,以后,小乔知道,需要什么可以向家长要,不必低声下气地去求人。

心理学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转移成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爱或者关注,如果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时,有的孩子就会通过打架、拿别人的东西来得到一种情感宣泄,达到心理满足;这种心理的满足反过来又强化了孩子打架、拿别人东西行为。

注意事项:

家长有时间应该多和孩子接触,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么物质要求,合理的,经济条件又允许,在同学中不特殊的,家长就尽量满足,不能满足,要跟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家长要严正声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就是再喜欢也不能拿。如果自己特别喜欢可以和家长商量,看家长能否满足你;如果想借用别人的东西怕别人不给,也可以回家来与家长商量,看看家长是不是可以借到,或者给买一个。

教育孩子明白:家长才是你最好的帮助者,有事情求助家长是最方便,最应该的。有家长的帮助,就会不沾别人的小便宜了。

方法3:警惕孩子的占有欲

爱占小便宜的人,不能克制自己原占有欲望,不计后果,任性而为。对此家长不能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更不能迁就他们。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家的条件很好,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有,根本不相信孩子会出现爱占小便宜的行为,认为一般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这些家长的想法是错误的。往往越是这样的家庭,越容易产生比清苦家庭孩子更强烈的占有欲望。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们不可以用家庭经济条件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们出现占小便宜的行为时,一定要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如过分贪婪,如自己需要,如习惯占有等等,都要适当的施加压力,使孩子受到震动和教育。否则,一旦孩子尝到了甜头,后果将很不好。有些孩子,要进行心理调试,必要的时候需要找心理老师或者家庭教育专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帮助。

注意事项

教育孩子时,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出语讽刺、挖苦,更不要打骂孩子,如果孩子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家长和老师也不要揭孩子的旧伤疤。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孩子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轻装前进。

一方面,无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还是“吃亏是福”,虽然有些功利色彩,但我们中国的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占便宜”是万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不去占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便宜,已经成为了个人基本的道德素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

所以,“不占便宜”的道理,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养必修课。

声吼孩子有用么?教你不吼管好娃!


说到这个话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大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孩子,河东狮吼的情景,不禁莞尔。这是最常见的中国式的管教法,但是很遗憾,这种方法完全没效,而且越大声效果越差。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例如住在铁路旁边的人,一开始时,会被火车声吵得睡不着觉,不久就习惯了,睡得一样香甜,但是偶尔到乡村度假时,反而会因为太安静而睡不着。这是因为,我们大脑的资源有限,它无法不停地注意所有进到大脑里的讯息,所以它会依过去的经验,设立优先处理的顺序:比如说,动的比静的顺序高,快的比慢的顺序高,新奇的比熟悉的顺序高,而且出于自我保护机制,大脑会特别去注意那些可能会危害你的讯息。因此,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吸引孩子注意,用吼的危害连连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例如偷听别人讲话时,别人的声音那么小,我们却能一字不漏地听进去,这是因为大脑把它所有的资源都调派去做听的工作了。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

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责骂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交感神经替代了原来的副交感神经,使他的瞳孔会放大、心跳加快、手心出冷汗、膀胱失禁,这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

大声责骂孩子还有一个后遗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我们最常恼火的是孩子不听话,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他为什么这么着迷,真正理解了他的内心感受,也许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同时大人还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要引人入罪,若不要孩子吃糖,请把糖拿走,不要放在他面前又不准他吃。

在神经学上,要改变一个行为最好的方法是用你要的行为去取代你不要的行为。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好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对孩子大吼,可能是家长们所犯的通病!当孩子的行为举止稍微不如家长意时,父母们即会发飙!大声吼孩子对孩子的伤害看了上面的文章就可想而知了,是不是还要大声吼孩子,各位家长请深思而后行吧。不用吼也能管教好孩子的,为什么不去用这种和谐的方式呢?寻根源,针对根源找办法,这才真正的解决问题。

不陪娃写作业 不做“狮吼”妈妈


最近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吐槽陪写作业的家长,要么气得大吼,要么气得吐血。我经常劝他们:“不要陪写作业,那是娃自己的事。”

记得我小时候没有因为写作业被吼过,我爸回家只要看见我们兄妹三人看电视,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我们说没有,老爸就会直奔电视,先关电视、再拔下电源,然后潇洒地转身就走,我们三人只好灰溜溜地各自奔回书桌前。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一定要自寻烦恼呢?写作业明明就是孩子的事情。当然,我女儿也有犯脾气、写累了不愿意写的时候,我一般都让她去洗一盆自己的衣服,或者刷一池子脏碗,这样她既休息了大脑又体验到了生活的不易。比较一下,写作业还真是最轻松的事,然后她心甘情愿地把作业写完了。

女儿刚上一年级时,学校让做手抄报,但我不会画画,孩子只能自己动手,不过我可以在画作完成之后给她题几个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慢慢地孩子大了,写字好看了,她就不让我帮忙题字了。当娃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被老师表扬时,她可有成就感了。

二年级时,学校布置了网上英语作业,为了得到“你真棒”、得高分、多得学豆,我比孩子还紧张。她一做英语作业我就过去盯着,一看读音没得优,就要求她重读。怕她录不好音,非要帮她拿着手机。经常是孩子读着读着我发火了,或者是一遍遍让孩子重读她不耐烦了,或者是俩人战斗半天结果只得“一般般”的评价。孩子后来不客气地对我说:“妈,我做英语作业时您别过来了!我自己能做,您在旁边我受影响,反而得不了高分。”好吧,英语我也放手了,轻松自在。后来,放寒假让闺女去学了自然拼读,从此英语作业我再也没管过。

不过,在怎样不陪孩子写数学、语文作业这件事上,我还是花了不少心思。

首先是装傻,我发现闺女做数学题时不愿验算、不愿思考应用题,老想依赖我,于是,我告诉她我是学文科的,所以数学题不见得都能做对。有时候我刻意当着她的面打电话向别人请教她作业中的数学题;有时候我故意把题教错,第二天她去学校跟老师一对答案,就开始相信我可能真不会。孩子老出错的题型我找来题给她做,她做完了可以自己拿红笔判分,这点她可乐意了。她一般都会标上错题的错因:是粗心,还是不会。这样一来她做题的兴趣可浓了,我也省去了跟她不必要的纷争。数学作业方面的放手我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四年级的娃自己做起作业来已经得心应手了。

还有一招:让自己忙起来。孩子做作业时我一般都选择做饭或者自己也写点东西,这样她即使问我点什么我也没时间帮她。有一次闺女又问我:“妈妈,阻拦的拦怎么写?”我说:“哎呀!这字我还真不会写!我这会儿也挺忙的,你查字典吧。”过了不到一分钟,我就听她自言自语:“还北师大的呢,这么简单都不会写!”

关于不陪写作业,我还想了其他招,比如孩子写作文时我跟她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改好了再查字典。好家伙,一篇400多字的作文,她恨不得有50个字写拼音,查字典得半天功夫,每次都喊我帮忙。我可不能惯她,于是把手机给她:“可以用手机查,打词组就行,又快又好。”

最不好甩手的是学校布置的听写作业。英语还行,我让她先把中文意思写在听写本上,然后自己开始默写英文。语文的听写比较麻烦,不得已帮她报字词,但我尽量坐得比她低,最好看不见她的字、看不见她的坐姿和手型,听写完了让她自己判对错,错的字词自己抄一行,这样我可以不跟她较劲,她又有兴趣。

我最近开始琢磨一种新的语文听写方式:让娃自己先读一遍要听写的字词,自己录音,然后听写的时候放录音就行了。因为闺女老嫌我这个南方妈妈读音不标准。

周末的时候我们这样安排:闺女早餐前读英语,我做早餐;早餐后闺女写作业、弹琴,我洗衣服、收拾下午出去玩的东西;爸爸洗碗、扫地。晚上回到家,爸爸做晚餐、闺女写游记、我擦家具。我们各负其责,没有时间指导,也没有时间唠叨,更没时间吼孩子,大家各得其所,心情愉悦。

家庭作业是娃自己该完成的事,做不好老师自然会说她,错题老师自然会让她改,我为什么要陪她写,何必自讨没趣。为写作业去吼娃,她委屈反感,大人生气伤身,不值得也没必要。不做“狮吼”妈妈,从不陪娃写作业开始。

“妈妈,请不要吼我。我怕”


我曾经认为,对于儿子,我足够耐心、温柔。直到昨晚,儿子的一句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

快十点了,三岁的儿子各种磨叽,拒绝去刷牙。我压住心里的火,强做冷静,提高调门,一字一顿对着儿子说:“如果不刷牙,就别上床睡觉!”

小家伙瞬间安静了,然后盯着我的眼睛,怯怯地说:“妈妈,别大声说话,我怕!”

很明显,儿子听出了我说话的强硬语气和强压的怒气。

我一下呆住了,问他,妈妈大声说话,是不是让你不舒服,甚至有点害怕?

他说,是呀,昨天你们也这样,爸爸把卧室门关上,不刷牙就不让我进;妈妈也大声说我。

父母无意的言行,原来已经伤到孩子的心了。我不禁一惊。回想之前,我似乎多次利用大声“下达命令”的方式,强迫他遵守规矩和习惯。

有时,他会认真地看着我,听我说话。然后使劲点点头,并“嗯嗯”地答应着;有时,跑过来,抱住我的脖子,甜甜地叫声妈妈;有时,他一边竖起右手食指,放在嘴边,做出嘘声状,一边夸张地压低嗓音,小声而轻柔地重复我的话语。

当时,我还纳闷,这孩子干啥呢。现在想来,估计是有意强调,妈妈也用这种轻柔的语气和我说话吧,别那么大嗓门。

其实,大多时候,看到他这种表现,我的气也就消了一半。如此看来,孩子的这一举动,似乎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熄灭了父母的怒火。

可是,他当时的内心一定是有些害怕甚至恐惧的。

想到这里,我有点懊悔,怎么那么粗心呢,我是他的天,我那么吼他,会否让他有种天塌的恐惧;有点感动,小家伙还是那么爱我,虽然我的言行让他小受伤;有点欣慰,眼前的这个小人儿长大了,知道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我一向主张,通过温柔而坚定的方式为孩子建立规矩和边界,事实上,往往坚定有余,温柔不足。?有时,还会带些情绪,似乎成了呵斥。

为什么不能带情绪为孩子立规矩呢?

首先,没效果。儒家有一句话,“势服人,心不然”。你的严厉甚至呵斥,一时震慑住孩子,强迫他遵守了规矩。但一旦有了自由,他立马恢复“原形”。就像一个拉紧的皮筋,一松手,就收回去了。如果,你不希望一直用这种强压的方式,让孩子被动遵守规矩,那么,还是不要用呵斥、惩罚和打骂的方式。

其次,有创伤。呵斥和打骂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养成讨好或叛逆的气质。有的孩子灵活些,为免于被呵斥和打骂,他会生活得小心翼翼,习惯看人脸色行事,不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有的孩子则格外皮实,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挨打也不怕,甚至为了吸引你的注意,或者为了气你,偏要和你对着干。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相对民主公平的社会。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不卑不亢、富有平等意识的人,那么就要首先在家为他营造这样的氛围,而不是靠“暴力”以及成人的气势压制他。

可是,规矩还是要有。如何做?很简单,努力做到温和而坚定。

不过,熊孩子确实很气人呢。温和?妈妈做不到呀!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和诉求,武断认为孩子无理取闹。孩子并非不可理喻,他们往往比成人想象得明事理。

以我儿子为例,不想刷牙可能是觉得这让他不舒适,或者不够有趣。大人对于枯燥或不适的事情也会拖延或者逃避,这样想,我就不那么生气了。

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赋予枯燥的事情以趣味。我和儿子说“你牙齿上住着哈克和迪克呢,咱们把他送到地中海吧”(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的情节,儿子很熟悉)。于是,儿子很配合地去刷牙了。

当然,如果能以这种灵活轻柔的方式,让孩子遵守了规矩,固然好。不过,有时,真的需要父母“坚定”。比如,我儿子有阵子饭前不洗手。后来,只要看他不洗手,我就把他抱离餐桌,当然是不带情绪哈。他跑过来,我再抱离。慢慢地,他就知道不洗手吃不到饭,也就习惯洗手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温和而坚定就是非暴力沟通。这原则适用于成人世界,也适用于亲子教育。感谢儿子的到来,让我不断学习和成长。未来路途仍远,请多多关照,我的宝贝。

家园共育《不吼不叫掌控教养关键第一步》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吼不叫读后感(分享十四篇) 写作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通过写作文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叙述技巧。作文的撰写,要轻模拟、重原创。如何才能将作文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吼不叫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读完《不吼不叫》之后,感触颐深。养育孩子的一路艰辛,估计只有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深切体会到。孩子的不听话,长...
    2023-12-15 阅读全文
  • 不吼不叫读后感(范例11篇) 经过细致的探讨,本编辑为您打磨了一篇叫做“不吼不叫读后感”的文章。先进行阅读,再进行思考,无疑是一种提升个人素养的良好方式。读作者的著作,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感受和经历。读后感是对自身阅读体验最真实的体悟。我们热忱欢迎您将我们的网站加入收藏夹,与我们一同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3-07-13 阅读全文
  • 不吼不叫读后感(范文5篇) 不知道该看什么好文章我们推荐您看看“不吼不叫读后感”,请将本网页网址保存在您的书签或者收藏夹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籍的类型越来越多,阅读了作品之后,心中有诸多感慨。读后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可以使我们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2023-12-03 阅读全文
  •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后感范文3篇 这篇名为“好妈妈不吼不叫读后感”的网络文章真是一篇精彩之作,极其值得向各位大家强烈推荐。读完这篇作者所写的作品,心中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记录下内心所得所感,如何写出真挚感人的读后感?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建议持续关注本网站!...
    2023-06-03 阅读全文
  • 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 教养,也许是我们所倡导的育儿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什么是教养?也许很艰深,因为它可能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也许很简单,因为它可能只需要家长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体力行。今天,我们要说...
    2021-02-08 阅读全文

写作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通过写作文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叙述技巧。作文的撰写,要轻模拟、重原创。如何才能将作文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吼不叫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读完《不吼不叫》之后,感触颐深。养育孩子的一路艰辛,估计只有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深切体会到。孩子的不听话,长...

2023-12-15 阅读全文

经过细致的探讨,本编辑为您打磨了一篇叫做“不吼不叫读后感”的文章。先进行阅读,再进行思考,无疑是一种提升个人素养的良好方式。读作者的著作,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感受和经历。读后感是对自身阅读体验最真实的体悟。我们热忱欢迎您将我们的网站加入收藏夹,与我们一同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3-07-13 阅读全文

不知道该看什么好文章我们推荐您看看“不吼不叫读后感”,请将本网页网址保存在您的书签或者收藏夹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籍的类型越来越多,阅读了作品之后,心中有诸多感慨。读后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可以使我们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2023-12-03 阅读全文

这篇名为“好妈妈不吼不叫读后感”的网络文章真是一篇精彩之作,极其值得向各位大家强烈推荐。读完这篇作者所写的作品,心中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记录下内心所得所感,如何写出真挚感人的读后感?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建议持续关注本网站!...

2023-06-03 阅读全文

教养,也许是我们所倡导的育儿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什么是教养?也许很艰深,因为它可能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也许很简单,因为它可能只需要家长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体力行。今天,我们要说...

2021-02-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