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拒绝儿童不良饮食习惯
发布时间:2021-01-07 儿童歌谣 儿童娱乐 幼儿好习惯故事儿童时期是把握良好膳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随着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逐渐加强,主动性和好奇心也逐渐加强,因此行为表现向独立和自动性方面发展,容易导致偏食和挑食。进食不专心,用餐时间延长,从而导致进食量减少,进而可能容易引起消化吸收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此外,儿童的模仿能力强,喜欢模仿家长,因此,儿童时期是良好膳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不良饮食习惯对儿童发育的危害
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偏食、挑食、暴饮暴食、拒食等。
不良饮食习惯将影响孩子得到丰富均衡的营养,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或将会增加肥胖;而且儿童的饮食习惯可持续到成年期,对孩子一生的健康都有影响,将会增加儿童期及成人期患慢性病的危险,主要危害有:肥胖症、内分泌影响、社会心理功能影响(超重肥胖与儿童不良社会功能、学习成绩差、社会适应能力差有关,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自信心),这些影响甚至会延续至成年期,增加患慢性病的危险。
怎样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儿童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习惯的最重要和最关键阶段。如何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这里为家长朋友们提供10个小窍门:
窍门1、合理安排饮食,一日三餐加1~2次点心,定时、定点、定量用餐;经常变换花样、调整口味,创造愉快的进餐环境;
窍门2、饭前洗手,饭前不吃糖果、不饮汽水等零食,吃饭前不做剧烈运动,饭后漱口;
窍门3、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
窍门4、吃饭时专心,不边看电视或边玩边吃饭;
窍门5、吃饭应细嚼慢咽,但也不能拖延时间,最好能自爱30分钟内吃完;不要急于求成,强迫孩子吃某种不爱吃的食物,这样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
窍门6、不要一次给孩子成太多的饭菜,以免养成生菜、剩饭的习惯;
窍门7、不要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或经常吃汤泡饭,这样容易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与吸收;
窍门8、不挑食、不偏食,在许可范围内允许孩子选择食物;
窍门9、不宜用食物作为奖励,避免诱导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偏好。
窍门10、鼓励孩子参加各项身体活动,尤其是孩子喜欢的游戏,通过活动,可以增强体质,使孩子的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高进食能力,并可有效的增强食欲;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就需要定出进餐规矩。首先要养成小儿自己进食的习惯。几个月大时让他抱着奶瓶吃奶,一岁时拿杯子喝水,一岁多就开始学习拿勺吃饭。应逐渐引起孩子的兴趣,开始时拿勺喂,慢慢地孩子能自己吃,就不用喂了。两岁半以后小儿完全可以自己吃饱。孩子要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饭,不能跑来跑去,也不能边吃边玩。如果在饭桌上与大人一起吃,不要让他成为全桌人注意的中心,大家都吃得很香定会感染孩子,增加他的食欲。吃饭前要少吃零食,特别是饭前一小时不能吃,因为零食营养价值低,也影响小孩的食欲。此外还不能挑食,不能偏食。如果小儿不爱吃什么东西,要想办法让他明白吃的好处和不吃的坏处,但不要呵斥和强迫。家长也千万不要在饭桌上谈论自己不爱吃的菜,这对孩子有很大影响。最后不要暴食。好吃的东西要适量地吃,特别对食欲好的孩子要有一定限制,否则会出现胃肠道疾病或者“吃伤了”。另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质量。饭菜色香味俱全很重要,会大大增加孩子的食欲。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
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过度宠爱,孩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若不及时、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矫治幼儿的不良习惯,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我在实践中有以下做法:
一、 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树立学习榜样。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喜欢把老师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老师更要先做到、做好。教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要做诚实,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错误能大胆承认,遵守幼儿园秩序和班级规则,不打架、不骂人、不争抢玩具学会谦让。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利用幼儿的“闪光点”,正面鼓励,帮助改掉不良习惯
人无完人,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有些幼儿虽然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他们经常是受批评的对象。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叫黄家和,他很乖巧,每次上课特别认真,就是胆子特别小,每次第一个来幼儿园看见老师在,都不敢进教室,要等好多幼儿来了才赶进来。我没有批评他 ,在每次上课的时候,对他每一次认真的表现,我都积极表扬,他听到表扬后非常的开心,然后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就会悄悄地跑去和他交流,夸他在活动课上表现的真棒!在每次离园时间,我都会当着他家人的面夸他今天上课的表现,不但认真听讲,而且还积极回答提问。我看到黄家和得到表扬后特别开心。几天之后,我发现他的自信心增加了不少,一个人也乐意进教室了。还有一个幼儿,名叫费乙桥,他很可爱,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可上课特别坐不住,而且老是把凳子坐翻掉,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效果,做操的时候喜欢插队,喜欢把别的幼儿压在地上,老师经常批评他,可不一会,他又犯同样的错误。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半圆形排队做操,发现他那次站的特别好,做操也非常认真。我在全班幼儿面前马上表扬了他,并鼓励其他幼儿都向他学习。他开心极了,后来只要他表现好的地方,我都及时鼓励。他也表现的越来越好。所以,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好表现的欲望。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应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三、将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
幼儿刚入园,对于幼儿园环境、老师都很陌生,特别是对集体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难以接受和适应,我们就结合具体事物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说明应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早上来园时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家长说再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阅读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课前课后及时大小便,洗手的时候儿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好水龙头,把手擦干。吃饭时我们鼓励幼儿自己吃饭, 能安静进餐,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餐后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整理桌椅,不挑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安静午睡,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 ,学会爱护图书,保护书籍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户外要注意安全,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能玩,要爱护花草,在公共场所不掐花折枝,爱护幼儿园的环境。 每天,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平时,我们会为了班级管理而制定一些准则,比如:早操、户外活动时我们要求幼儿要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将小凳子轻轻放进桌子里,这样整个教室看起来很整洁、很舒服。阅读图书时,要求幼儿按顺序挑选,看完图书时要正确摆放(封面朝外,书名朝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儿童养成不良习惯三大因素
导读:一位父亲在谈到女儿的不良习惯时,检讨说:“女儿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做作业时,一会儿找削笔刀,一会儿喝饮料,一会又看动画片……。再三催促下写完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很多,实在令我们头痛,也不得不令我们反省。我想,坏习惯养成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女儿的情况不能说与我们无关,杂乱的屋子、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她的的注意力,是导致她形成上述坏习惯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坏习惯往往是一种顽疾,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一旦形成,改起来就难了。而事实上,并非每一个孩子都幸运能够轻而易举地改掉。所以,做家长的与其坐待孩子形成坏习惯后再费尽心思地帮他去改,不如提前了解坏习惯的家庭成因,早做预防。这在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实际而重要。
儿童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除了不可掌控的先天因素(遗传),主要有三:
(一)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一位父亲在谈到女儿的不良习惯时,检讨说:“女儿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做作业时,一会儿找削笔刀,一会儿喝饮料,一会又看动画片……。再三催促下写完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很多,实在令我们头痛,也不得不令我们反省。我想,坏习惯养成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女儿的情况不能说与我们无关,杂乱的屋子、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她的的注意力,是导致她形成上述坏习惯的主要原因。”
(二)重复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这样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
(三)纵容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当他第一次偷人家东西的时候,母亲及时予以制止而不是采取赞许和鼓励的态度,他也许会有另一种人生。
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
远离坏习惯,养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家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也就比较容易走向成功。这不正是我们做家长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实吗?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许多家长不再只关心孩子学多少知识,而更注重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看、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文学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孩子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现象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在自然角饲养了小蝌蚪,孩子们每天都很喜欢去观察,看看小蝌蚪每天都有了哪些奇妙的变化,它是怎么慢慢变成青蛙的?变成青蛙需要多久的时间?这些都需要孩子去观察和实验。孩子们从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问题,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还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社会,远足等活动,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可以请每个小朋友都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我想每个孩子都会说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会说,可以拿他记录的符号,引导他说。
然后,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时时可刻刻需要成人的关注。有时,老师或家长说话时,孩子就喜欢抢着说,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先说清楚要求,制定出属于“聊天”的规则,然后多提醒孩子,并及时表扬安静倾听的孩子。有了规则、有了榜样,孩子的倾听习惯也会慢慢好转。
接着,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和读的习惯。家长可以每天讲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完故事,自己也来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并且可以让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从而养成良好的说和读的学习习惯。
另外,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我们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书写时要坐端正,身体与书桌有一尺的距离,书写时头不离桌面太近等好习惯。除了在幼儿园,我们还鼓励家长一起配合,孩子在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家长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教育孩子书写或画画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最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养成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建议家长在开学时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尽量让孩子按时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开小差。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养成乐于交往的习惯,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活动,也要鼓励孩子多与邻居、同学交往,与大人交谈,遇到困难不气馁。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命运。最重要是培养他们做事专注、投入、独立思考问题、大胆发问等心理素质,教师和家长都要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成绩,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大班的孩子,马上要毕业进入小学了,培养大班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观重要,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重视,家园共育,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