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该实现的是自我价值

发布时间:2021-01-04

幼儿园游戏的价值。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孩子该实现的是自我价值》,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道德经》

读过《道德经》的朋友,对上面的这段话一定非常熟悉,那么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简单的翻译就是: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其所能却不恃为己功,滋长万物却不主宰它们,这才是最深的德行。在这部距今两千多年的经典著作中,老子不止一次提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他想传递的是什么?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

父母赋予孩子生命,并把这个小生命带到了人间;父母不辞辛劳悉心养育,让孩子体会到无私的爱与关怀;父母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帮助孩子走向成人之路。的确,不可否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付出了太多,但这些都无法抹杀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存在,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追求,他们不是家长某一项附属品。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多家长都懂,也认可,他们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不属于自己,但是,当他们在生活中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却往往与之背道而驰。

孩子的选择还是家长的选择?

很多家长可能曾听到看到或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反馈说你家孩子和班上的差生总在一起玩,最近表现不太好。家长顿时感觉心急火燎,生怕孩子被带坏,于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远离“坏孩子”,如果苦口婆心的劝说不管用,就会使用绝招“必须听我的话,不听就得挨打”。

很多家长可能也曾听到看到或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渐渐长大,对班里的异性同学产生了好感,不小心被家长知道后,有的家长不问缘由,不顾孩子感受,总之,不管三七二十一,棒打鸳鸯,还有的家长一哭二闹三上吊,甚至以死相逼,让孩子“回头是岸”,安心学习。

很多家长可能还曾听到看到或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的兴趣特长明明希望选择A大学的B专业,可是家长认为那是没出息、没出路、没未来的专业,于是游说孩子选择C大学的D专业,更有甚者,怕孩子不听话,悄悄做主给孩子直接填报了志愿,孩子本人却被蒙在鼓里。

类似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不少父母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独立的判断,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使用家长生养孩子的特殊权利去影响孩子,甚至主宰了孩子的重要选择。

然而,这样的家长,您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是否明白了孩子的初衷?是否了解了孩子的需求?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是否懂得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是孩子,而不是家长?

孩子失败家长丢脸,孩子争气家长功劳?

还有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惯性思维,他们把孩子的成功或失败和自己的颜面捆绑在一起:孩子表现的不好,被老师批评,或比别人落后,家长会感觉颜面尽失,无法面对;孩子表现的好,在各方面拔得头筹,家长则会自鸣得意,认为一切成绩离不开自己教育有方。

不用多说,这样的家长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一幅作品,代表了自己的脸面,当作品被人称赞,就会风光无限,当作品创作失败,就会无地自容。

带着这种思维模式家长,如果足够幸运,“创作”出了一幅优秀的作品,那么问题似乎还好解决,可是,这么要强的家长假如不幸“创作”失败,那么,那种挫败感、甚至是一种羞耻感,就会完胜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关怀,并将家长和孩子一起拉入无限恶性循环的深渊之中。

因此,当您因为孩子的表现而感觉到丢脸时,是否该反思一下,孩子对于您来说,是什么?

亦师,亦友,如此,甚好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三句话深深的道出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本该有的关系,父母不是造物主,不能主宰孩子的一切,孩子也不代表着父母的成功与失败,孩子该实现的是自我的价值,而不是证明父母的价值,因此,正确认识孩子的独立性,才能更好的建立和谐融洽,积极阳光的亲子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尊重对方人格,平等相待,亦师亦友。相信国内的家长多少都对西方的教育方式有所耳闻,为什么如今很多人推崇国外的家庭教育方式?答案也许正在于此。

举个阁主身边的例子,阁主认识一位60岁的美国大爷,在他年轻时就取得了大学学位,如今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而后,阁主认识了这位美国大爷的儿子,一个没有大学学历,几年前还没有一个稳定的职业,白天在海边冲浪,晚上在酒吧当服务员的35岁的美国小伙子。

不知道这种状况对于国内的家庭来说,是否早就已经炸开锅了?然而你猜对于美国的家庭结果如何?

在分别和他们聊过之后,阁主发现,美国大爷认为,只要孩子们有正确的是非观,能够独立生活,养活自己,一切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虽然有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孩子们有的想法比较疯狂,无法理解,但是最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开心。而美国小伙子,让阁主感到惊讶的是,他反复的说,他的父亲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非常开心。

如今,虽然不知道是出于生活的压力还是个人的追求,这位美国小伙子已经开始继续读书,准备考取学位,也已经找到了一份稳定的职业,于是每周用来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大概有50小时。也许你会说,35岁才开始,是不是有些晚了?但阁主用最近看到的一句话来回答你,当你自己真正想做一件事时,自律就会成为你的本能。

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

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家庭角色,当他们调整好自己的视角,修正错误的思维方式后,便能够强有力的帮助无知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帮助孩子在迷茫时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万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没有什么价值可以实现,每一步小小的积淀,都会成为他们日后成就自我的推动力。

家长的重任不在于成就孩子本身,而是在于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世界,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小处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学会听到他们说的话,看到他们的努力,认可他们的进步;学会和他们商量,给他们建议,鼓励他们独立选择并承担结果;学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陪伴他们一步一步的去实现。

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远远难于让孩子实现家长的价值,各位家长,你们准备好了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孩子的自恋与自我价值感


育儿观念:孩子的自恋与自我价值感每一个孩子刚开始都是自恋的:父母好了,是因我而好的,我是被肯定的;父母之间出问题了,是因我而起得,我是被否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价值感在逐步的建立,有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低,自我认同比较差,有的孩子内心强大,自我价值感高,自我认同较好。这件事我作对了,得到了别人的表扬,自我价值感就增高;这件事我做错了,或者我被拒绝了,自我价值感就降低。所以,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走出自恋,帮助孩子建立较高的价值感。我想帮助孩子走出自恋的关键是,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明白别人的情绪不归自己负责,“我不需要为他人的情绪负责。”当爸爸妈妈吵架了,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有情绪要调整,调整一会儿就好了。但这不关宝宝的事情,爸爸妈妈自己处理就好了,爸爸妈妈依然爱宝宝。”当批评和拒绝孩子的时候,要明确向孩子表示,“妈妈拒绝你了,但妈妈依然爱你。”比如:宝宝很希望我参与他的游戏,而有时候我感到很枯燥,那样玩没有趣,很想拒绝孩子。刚开始,一拒绝他,他就很生气,就会哭闹。后来我都不敢拒绝他了。但是,我仍然觉得那样玩没意思。于是,这些日子,我就提出来,“宝宝,妈妈现在不想玩这个游戏,妈妈拒绝你,但是妈妈仍然很爱你。要不,妈妈坐在旁边看你玩这个游戏,要么我们玩别的游戏,这样我们两个人都感兴趣,玩得才开心。”宝宝不再哭了,他想了想说,“这个游戏已经Gameover了,妈妈我们去玩**游戏吧。”在拒绝孩子的时候,让孩子明白,不是因为不爱他才决绝他的,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拒绝他的,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没有降低。

孩子不是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


父母应该在一定程度内,给孩子一些主控权。把可能出现的后果告诉他,让他自己做主。孩子会告诉你,失败的感觉比不曾尝试的感觉好,锦衣玉食无法弥补不能自己做主的痛苦。

别强迫孩子做不擅长的事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因为孩子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母亲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家庭的气氛,影响孩子的心情。

许多女性感叹:以前孩子小的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带小孩,蜡烛两头烧,可是一点都不觉得累,每天天一亮便跳下床,准备开始为一家子打拼。可现在为什么孩子大了,不需要整天忙接送,工作也熟练不紧张了,反而觉得很累,提不起劲来呢?

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先前的“预期”和后来的“失望”带来的心理打击。孩子小时,我们期待他将来成龙成凤、光耀门楣,所以我们拼命赚钱培养他、教育他,给他最好的机会,所有的苦我们都甘之如饴,自己过去没有享受到的,一定要让孩子拥有。

但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个性一天天明朗时,父母看到孩子不可能成为自己理想的那个人,失落之感便油然而生,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使孩子偏离了自己设计的轨道,于是更加努力去塑造孩子。直到有一天教训孩子时,孩子顺手把父母推回去,这时父母才猛然觉醒:孩子管不住了,自己已无能为力了。只好承认“投资失败”。这时,父母的日子便过得一天比一天消沉。

这究竟是谁的错呢?父母、子女都觉得自己很委屈。父母觉得自己尽了力要做个好父母,但是失败了;孩子觉得自己也尽了力,无奈父母的要求过高,达不到。双方都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对方不满,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与家庭气氛的低沉。其实,我们常把得不到的想象得很好,所以痛下决心一定要得到,这是人的本性;但是在付出很大代价、短暂的虚荣烟消云散后,往往觉得所谓的光荣不过如此。可是孩子失去的童年及破裂的亲子关系已补不回来了。

当年我在美国教书时,常看到华人朋友忙得团团转,成天接送他们的孩子去做志愿服务,甚至有人叫孩子去非洲、中南美洲服务,因为这种资历容易进医学院、法学院。结果孩子申请上大学,就好像父母去打一场社会地位的肯定战一样,难怪孩子们会在作文中说“我没有自己的生活,每一分钟他们都替我安排好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如何深深根植在每一代的父母心中,漂洋过海后仍是一样。

现在的青少年不快乐,有一个原因正如书中所说的:“不管我多努力我妈都不满意,我在他们眼中永远是个失败者。”这种话是个警讯,是青少年死亡率中自杀占首位的原因,也是抑郁症最大的成因。

曾经有位高中的辅导老师把正向心理学家马汀·塞利格曼的忧郁量表给全校学生做,结果发现有70%的学生处在忧郁症边缘。忧郁症的特征之一是沮丧,对困境无能为力时,自信心会崩溃。“有梦最美”固然很好,但是要诚实检视自己的能力,当目标定得太高时,美梦变成噩梦,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强迫孩子为我们的虚荣去做他不擅长的事,强迫孩子去成为他成不了的人,只会造成孩子的挫折感,使他丧失自信心。每个父母都认为他这样做是爱孩子,但是,当我们爱孩子爱到只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荣耀与光环时,他们本身的荣耀与光环反而会在我们的企盼中流失。请不要让孩子觉得名校和成绩是人生唯一的大事,是生命的分水岭;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看到世界不会因为大学而改变,人生比这个重要的事不知有多少。

教会孩子“不放弃”

一位小学老师跟我说,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放弃,而且对未知没有好奇心。她常常在放学后留下来四个成绩不理想的小朋友教他们数学,她说,如果其中的一个不会做这题,就会问旁边的人:“你会不会?”如果那个同学也摇头,其他两个人也不再问了,大家一致举手说:“老师,我们不会做这道题。”她问另外两个孩子:“你们根本没有做,怎么知道你们不会?”这两个学生只是耸耸肩,不想试一试自己是不是真的不会。

对于她的担忧,我也颇有同感。我在大学里见过太多这样的学生,许多明明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他们常常连试都不试就喊不会,希望别人替他解决。

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孩子,多半是由于平时孩子一遇到事情,家长就急于出手相助造成的。或者是孩子一没做好,家长就批评。总之,不给孩子留时间让他自己去思考,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就变得容易放弃了。

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叫“习得性无助”的实验。一只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避开电击,时间一长,它就放弃了尝试。当环境改变以后,只要跳过矮栅门,就可以逃到无电的安全地带时,它也不会去试。它已经安于逆来顺受,过去的打击使它认定自己是失败者,以后不再尝试了。通过观察大脑中的神经机制,我们发现,一个人对事情的态度,决定他大脑中区块活化的程度,而大脑的活化又决定这个人的行为。

孩子如果从小靠自己,没有大人可以依赖,长大后通常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创造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小时候都有做事成功的经验,很少因为做错事挨批评。一次次成功使他们有信心,敢于探索、尝试。他们在童年时多半很自由,想要做一件事时,可以一直做下去,直到完成为止,不会有人打断他。

把一件事情做完,直到成功为止的经验,对他们长大后勇于担当很重要,因为它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心里充满“我很行”的喜悦,也感受到完成一件事后,放下负担的轻松。如果从来不曾体验这个感觉,每次做一半,要么家长动手帮忙,要么因为练琴时间到了,就中断了,孩子自然会养成动不动就放弃的坏习惯,认为反正没必要努力做。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也就没有动机和兴趣了。

我儿子做事时往往很不喜欢被人打断,因此,我一直注意给予儿子足够的耐心。记得儿子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饭吃到一半,我先生打电话来说飞机提早到了,叫我赶快去接他。我挂上电话,抓起儿子的手就要出门,他叫我给他两分钟,要把饭吃完,如果等爸爸回来再吃,他就不想吃了。他说,他不喜欢一件事没有做完的感觉。于是我耐心等他把饭吃完,一点也没催促。

其实,我们大人不是也不喜欢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就被要求去做别的事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在教育小孩子时最有用。

“可以失败、不可以被打败”的人生观要从小建立,因为它储存在神经连接的突触上,是内隐的学习,会跟随孩子一生。

孩子对输赢成败不那么看重,就能打造坚强豁达的品格。反正永远有明天,有明天就有希望,就有机会翻盘。

教育的本质是家长自我修行


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心”一直健康,“心”怎么可能有问题呢?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是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真是这样吗?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真的很难教育吗?问一问你自己。

如何才能让一个小孩天然成长?当你成为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时>>>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他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呢?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放任小马,它以后会怎样,它长大会如何。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

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

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吗?以你的“知道”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那简直是挟持和强奸。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强奸他的心。

在那无明中,以爱或对他好的名义,你对你的小孩做过多少蠢事你知道吗?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你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他人。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越来越发展出你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是上帝吗?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哦。

要求、期望、负责,并不意味着爱>>>

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那程度有多深。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们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错误。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当我们对另一个个体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更紧,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心存恐惧的家长,在无意识中把孩子当成了自我安全感的“人质”>>>

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

当一个小孩是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变成了家庭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来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教育。

真正的爱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真正的爱和此无关。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如果把这个称为真爱的标准,那么来重新思考一下你的爱,那是不是真正的爱?

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

在当代的幼儿教育中,我们非常强调亲子关系,但存在一个所谓的亲子关系吗?

其实,整个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你与他人的关系。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你与你念头的关系是你与整个世界关系的母体。你所有外在的关系,都是这一关系的投射。因此,严格地说,像不存在其他人际关系一样,也不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因为对一个具体的你来讲,不存在一个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个内在的小孩。你对你内在小孩的态度,就是你与你外在小孩的关系。

如果你与你的小孩关系混乱了,如何处理好你与他的关系?处理好你和你信念的关系即可。请深入你自己的内部,理解你真正的想法,这才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根本要点呢。

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种自省,是一种人类的自省,一种你的自省。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

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孩子的价值观需要从小培养


导读:两岁的孩子已经懂得选择,父母可以帮助他们从几样东西当中选择其一,逐步让他们学会节俭的习惯。(美国《世界日报》/法新社)

上图:孩子的价值观选择

虽然一些有趣的新研究显示,孩子用钱的倾向是天生的,但父母的教育也十分重要。教导他们作出有益的选择,远比教他们买股票重要。换句话说,养育聪明理财的孩子,主要在于父母是否懂得循循善诱,而不是在于是否拥有股神巴菲特的眼光。

作为成年人,你肯定知道金钱是一种有限资源。然而,我们把这个讯息传递给子女时,却遇上莫大困难。我们当中许多人,时常因工作或游玩外出,撇下孩子在家,事后往往感到内疚。因此当他们提出要求时,尽管我们可能负担不起,也会尽量满足他们。

让他们选择

孩子在两岁时便已懂得选择,这时候你可以帮助他们从两样东西当中选择其一。到他们上小学时,便应该能够在4、5件、甚至6件东西中选择。最佳练习地点是超级市场。无论子女选购的是葡萄干麦片、脆米花或圈圈麦片;或者买巧克力、香草或草莓冰淇淋,让他们做主。解释你的决定。孩子有时可能会说:“我两样都要。”这是你教育他们节俭的时刻。

你应这样解释

“爸爸妈妈努力工作赚钱买所需的东西,但为了将来着想,以及你们今后上大学的费用,所以要把钱存下来,不能花尽每一分钱。我们要尽可能购买一切必需品,也要尽可能不买非必需品。因此,选择你最喜欢的物品,下次才买另外那一样。”

要明了这些限制对孩子有益。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金德伦的研究显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持续限制他们,到他们长大后,会比那些自幼放任的人较不容易沾染毒品和产生忧虑。

家园共育《孩子该实现的是自我价值》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价值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孩子的自恋与自我价值感 育儿观念:孩子的自恋与自我价值感每一个孩子刚开始都是自恋的:父母好了,是因我而好的,我是被肯定的;父母之间出问题了,是因我而起得,我是被否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价值感在逐步的建立,有的孩子自我价...
    2020-10-19 阅读全文
  • 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励志演讲稿 (3篇)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生命是短暂的,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与其期盼长寿,倒不如学会珍惜。亲爱的朋友,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有哪些珍惜生命主题的演讲稿可以作为参照呢?下面的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励志演讲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
    2022-03-28 阅读全文
  • 青少年努力拼搏实现自我理想作文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大家是否写过与拼搏有关的作文呢。俗话说,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所以啊,我们就奋斗拼搏吧。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的作文吗?请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青少年努力拼搏实现自我理想作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2-05-05 阅读全文
  • 关注孩子的自身价值 案例: 涛涛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信,说话、做事情都比别人慢一点儿,孩子们都不喜欢和他做朋友。为此,他很不高兴,常常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故意去做一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情。比如,无缘无故就跑出来大声说话,不愿遵...
    2020-12-03 阅读全文
  • 孩子不是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 父母应该在一定程度内,给孩子一些主控权。把可能出现的后果告诉他,让他自己做主。孩子会告诉你,失败的感觉比不曾尝试的感觉好,锦衣玉食无法弥补不能自己做主的痛苦。 别强迫孩子做不擅长的事 母亲,是家庭的灵...
    2021-01-23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孩子的自恋与自我价值感每一个孩子刚开始都是自恋的:父母好了,是因我而好的,我是被肯定的;父母之间出问题了,是因我而起得,我是被否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价值感在逐步的建立,有的孩子自我价...

2020-10-19 阅读全文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生命是短暂的,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与其期盼长寿,倒不如学会珍惜。亲爱的朋友,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有哪些珍惜生命主题的演讲稿可以作为参照呢?下面的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励志演讲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

2022-03-28 阅读全文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大家是否写过与拼搏有关的作文呢。俗话说,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所以啊,我们就奋斗拼搏吧。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的作文吗?请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青少年努力拼搏实现自我理想作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22-05-05 阅读全文

案例: 涛涛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信,说话、做事情都比别人慢一点儿,孩子们都不喜欢和他做朋友。为此,他很不高兴,常常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故意去做一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情。比如,无缘无故就跑出来大声说话,不愿遵...

2020-12-03 阅读全文

父母应该在一定程度内,给孩子一些主控权。把可能出现的后果告诉他,让他自己做主。孩子会告诉你,失败的感觉比不曾尝试的感觉好,锦衣玉食无法弥补不能自己做主的痛苦。 别强迫孩子做不擅长的事 母亲,是家庭的灵...

2021-01-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