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19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就读一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很不错的一篇文章,希望对各位宝爸宝妈们有所帮助。

作为小孩子,我们总是希望大人能够很温和的对待我们,是的,作为小孩子,当年我的确是这样想的。如今,当初还是小孩子的70后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却把当时自己作为孩子时的不愿看到父母发脾气的小小心愿抛诸脑后,更多的是学到父母当时的那一套。现在,我们应该对之前说不,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对孩子多一些耐心。下面梓木和大家分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希望家长们能从中得到启发。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

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Www.YJS21.com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感悟: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爸妈妈们。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老是坐不住怎么办


近期有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孩子老是坐不住,其实对待一个非常活跃、好奇

心特别强,很可爱的孩子,因为他的好动,总是没完没了地唠叨:“坐着

别动,老实点!”孩子似乎没听见,仍我行我素,家长轻者按住他不让动

,重者动武,其实这个后果是最糟的,一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二是挫伤

了他旺盛的精力,本来他的勇敢好奇活泼是好的,但是受到扼杀。

做法:解决办法,首先家长对孩子的充沛精力和好奇心应感到自豪,

应该给孩子提供许多耗费精力的机会,对孩子的冒险精神应该欣赏,并且

能接受孩子的这种个性。例如去别人家作客,孩子总是闲不住,想看看这

看看那,大人应满足他的要求,大人不妨在主人同意下参观参观。又如去

饭店吃饭,如果在饭前饭后总让孩子跟大人一样坐住不动,孩子就感到非

常难熬,大人可以领孩子活动一下,到外面遛一圈。通过上述可以总结出

一个教育真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须适合孩子的个性,决不能让孩子去

适应大人。

知欲因得到保护会始终不衰,好学的精神往往胜过别的孩子。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是他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老

师给予孩子的关注不够,孩子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关注,所以家长可以和

老师沟通一下,请老师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多表扬和鼓励孩子,慢慢的他

就会对上课感兴趣,就会注意听讲了。培养宝宝集中注意力您还可以做这

些:首先当宝宝很专心做自己的事时尽量不要去打扰他。其次平时可以陪

宝宝玩一些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比如走马路牙、翻跟头、推小车、

对墙推球、坐转椅,打滑梯、玩秋千等,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集中注意力

的时间也会延长的。再次给宝宝玩玩具时只给他一个两个就可以,不要同

时给他很多,不要同时让宝宝做两件事,这对宝宝注意力的培养也是很不

利的。另外家长还要给宝宝做个榜样,做事尽量不要半途而废。

孩子闲不住,父母怎么办?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爱活动,甚至调皮,对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例如,过度地好动,就是“多动症”的隐患。

临床研究发现,发生多动行为的孩子,几乎都在出生后18个月以内,这个阶段被称为感知运动能力发展期,若这个阶段调控失误,就会造成感知与行动之间的联系产生障碍,于是情绪不稳定、冲动,难以抑制自己的行为,不停地动来动去,不能持久。

所以,对于那些闲不住的孩子,要适当调一下,而且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既要满足孩子好动的需要,又要有所限制,既要尊重孩子的自由,又要积极引导。

为此,提供一些建议:

对于闲不住的孩子,每天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尽兴活动,到室外去运动、玩耍,活动到筋疲力尽,让孩子的精力充分发泄。尽兴活动之后,安排孩子安静活动,必要时软、硬兼施稳定孩子。总之,每天必定要有一定的时间段让孩子安详下来。

给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没有规则,该给孩子立点规矩了(合理的),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只有在服从规则的过程中,孩子才能学会什么行为是恰当的,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盲动的欲望,也只有被强迫保持安详,他才能从活动中感觉到快乐。

孩子记不住英语发音怎么办


晓旭被英语老师叫进了办公室,看到老师的脸色,晓旭就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了,她不敢吭声低下了头。英语老师打破了沉默:“你告诉我,我是给你满分,还是给你零分?”老师把晓旭的听写本推到晓旭的鼻子底下。晓旭不看就知道什么样。英语老师又摊开一个本子,推到晓旭的本子旁边:“你看一眼,自己看看,人家的什么样,你的什么样。我说了很多次,每个单词中间要空出距离,你的每一个字母都挤在一起,怎么辨认呀?”老师看着晓旭的样子,也不忍心训她了,因为这次听写虽然写成一大串,但一个字母都没有错,一定是用心记了。老师想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晓旭把自己的句子重新抄一遍,中间该空格的空格。晓旭拿起笔来没有动。老师问她为什么不写,晓旭才说自己不会。原来,晓旭不会读,为了记住,她把一句话的字母从头到尾的都记住,也分不清英文单词的意思。老师听写句子,说出中文,她就会把整个句子写出来,如果老师说英文,她就猜着写。这次都默写对了,是因为老师说的是中文。这个发现让老师吃惊不小,不知道怎么办了。

孩子为什么这样

听觉能力包括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听觉的理解能力,有的孩子听到的声音是清晰的,有的孩子听到的则是模糊的。听不清的孩子即使很认真地听,也还会分辨不出来有的音。因为听觉还有一个广度问题,就是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瞬间记忆所能接受的范围。比如孩子听音乐故事的时候,有的孩子对听到的故事记忆清楚,而没有听到背景音乐,这样的孩子就是听觉广度不够。他们学习音乐、英语就会比其他孩子困难很多,表现为听不清,听到记不住,别人听到是两种声音,他分辨不出来,在学习英语的发音时,就会出现问题。

请妈妈注意

语言启蒙教育很重要

从孩子生下来起,妈妈就要多和孩子交流,说话不说儿语,如吃饭不说“吃饭饭”,勺子不说成“勺勺”,这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内容,而妈妈更要诱导孩子自己表达,咬不清楚的字要长期纠正。很多妈妈看着孩子说话稚嫩有趣,总喜欢随声附和,孩子把小乌龟说成“小乌堆”,妈妈就会说:“看你的‘小乌堆’挡路了,把它拿走。”其实妈妈不知道,此时孩子正是分辨字音的时候,不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分辨意识,降低孩子的分辨能力。

好语言环境有利于孩子成长

很多妈妈认为,孩子长大跟着老师学习文化,自然会学习很多散文、诗句,至于在家里就说说大白话,听懂就可以了。其实,家庭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重要环境,妈妈一字一句,吐字清楚地教孩子说“我爱爸爸妈妈”,“天上有星星、月亮”等句子时,孩子在聆听的过程中辨析字音字义,听觉能力会提高很多。何况,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话,都需要在大脑里进行加工,练习说话也是大脑思维训练。

异常信息妈妈没有注意到

婴儿时期太过安静,2岁时语汇不多,3岁时说话句子不完整,说话含糊不清,5岁以后说话仍常有明显错误,节律、速度或语调不正常,有许多省略……这些问题往往没能够引起妈妈的高度重视,有些妈妈甚至认为“贵人语话迟”,长大了就好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后果就是孩子对语言、语音反应迟缓,和其他同龄人比起来在学习上吃力。上学后容易表现为非常遵守课堂纪律,但是容易分心、做小动作,对老师讲的课一知半解或记不住,总希望老师讲课能多重复几遍,对所学的知识看似记住了实则没记牢,复述句子、背课文和学英语都有困难,这些都是孩子听觉迟钝造成的。

强化训练

“体操式”记忆法

很多人都知道马克思有超常的记忆能力,但是,他的超常记忆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对自己严格要求、强化记忆的结果。马克思从少年时代起,就坚持用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背诵诗歌,要求自己背诵下来,天长日久,他记住了很多诗歌,记忆力也越来越强。列夫·托尔斯泰称这种方法是“记忆体操”。

教子经验:孩子学习记不住怎么办?


先看一个小故事: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给了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性不好,而是学习目的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的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他的记忆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以后,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后来,到19世纪的时候,德国出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人的学习后,便成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艾宾浩斯又根据自己做的实验描绘出了一条曲线,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下:

用简单的话来形容这个规律就是:在记忆之初,忘得最快,记忆完20分钟后就会忘掉40%多,一天后忘掉70%。此外,当记忆的东西越有规律可言,越不容易被遗忘:

进行复习的几个最有效时间段为:20分钟1小时8小时1天2天6天31天。

这个规律可能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可是很多人无论如何就是对复习提不起兴趣,让他学新东西挺乐意,可是一提到复习就感到厌倦。

为什么?

心态有问题:心态急躁,贪多求快,就像上边故事中的那个读书人(可能多数人都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聪明、学东西快吧)。其实,越是这样子想快,就越快不了。

所以,如果家长从小就跟自己的孩子强调‘复习是有趣的’、‘复习多有意思啊’‘每次复习都要求发现新东西’这样的观念,严禁孩子有贪多嚼不烂的学习行为(多数家长见孩子学的快、学的多,多半还会夸奖呢,这样更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好高骛远的不良心态)。

除了鼓励孩子要慢一点学,学的扎扎实实外,还不够,作为家长还要想尽各种办法引导孩子去反复品味已学过的内容。这里有几条不错的建议:

1、过电影:把书本上的东西完全的搬到自己脑子里。在阅读或朗读到一定程度以后,合上书试忆,凡模糊的地方立即与原文核对。

2、交谈争论:许多名人乐于交谈争论,爱因斯坦最初钻研学问时,经常与索洛文、哈比希特等朋友在一起交谈争论,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爱因斯坦掌握了“黎曼几何”,为提出相对论打下了基础。他们把自己交谈争论的场所叫做“奥林比亚科学院”。交谈争论是测验自己、训练思维、深化记忆的有效手段。

3、自问自答:让孩子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各种各样刁钻古怪的问题,这样可以大大的让大脑迅速活化起来。在21世纪,提出好问题要比会回答更重要。

4、对他人试讲:一个知识点,往往看完之后便感觉自己会了,结果一做题验证发现原来是不会的。能不能给别人讲明白,这是‘认为自己会’和‘真会了’的一个重要区别。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准备讲的过程正是运用这种积极思维的过程。要讲给别人听,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而不能鹦鹉学舌似地背诵。

5、实践检验:谁说复习一定是局限于回看书本呢?作为家长,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孩子亲身去感受到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岂不是更高明吗?

从神经生理机制方面来看,知识运用越频繁,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刻,暂时神经联系也就越牢固。运用的次数多了,学习者记忆的抽象信息符号与对应的实践活动之间,会产生紧密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记忆信息便容易提取出来。

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的复习习惯,您心里有谱了吗?

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怎么办?


大人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自动自发爱学习。研究也显示,学习动机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动机强大的孩子,更懂得利用有效率的学习策略,能有较长时间记忆已经学过的内容,拥有学习的正向循环。

问题是,点燃动机之火的驱动程序到底是什么?家庭和学校,该如何采取行动?家长和老师对动机的期许甚高,但了解却甚少。

当孩子面对一个任务,在他脑子会经过四个维度的评估,再来决定花多少力做这件事。

动机就是引起并且维持个体持续做一件事情的力量。“动机”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引起,一个是维持。当孩子面对一个任务,在他脑子会经过四个维度的评估,再来决定花多少力气做这件事。这四个维度就是:

价值:做这件事情“有没有用?”“重不重要?”

预期:去做的话“我会成功吗?成功机率有多高?”

如果成功率太低,就算这件事很重要,也不一定会去做。当然,这种预期也和每个人的个性息息相关,例如从小饱受批评责骂的孩子,就较容易有偏低的成功预期。

情感:做这件事情“好不好玩?”“愉不愉快?”等情感上的考量。

很多人认为强调学习很有趣,会有助学习。大方向是对的,但学习本来就有不快乐、充满挫折的一面,如果只靠着快乐来驱动学习,恐怕效果不够恒久。

执行意志:就是“我有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情,而且把事情做完、做好?”的意志力和责任感。

当两件事同时到来且互相冲突时,比方说觉得念书很重要,但看电视比较好玩,就要靠执行意志来战胜电视的诱惑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缺乏学习的热情,家长需要考量四个问题:

价值:他是不是不知道学习和成绩的重要性?

预期:他是不是觉得目标很难实现?

(身为家长,我的预期过高、给他的压力太大?)

情感:他是不是觉得学习太辛苦、没有乐趣和成就感?

执行意志:他是不是没有一定要努力学好的意志和觉悟?

前三点,都是属于“引起”学习动机的方法,但执行意志能让动机及学习行为“维持”下去。

台湾清华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副教授研究了480位国小学生后,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念书很重要,也普遍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办得到。因此,真正影响学习行为积极与否的因素是“情感”以及“执行意志”。

要提升孩子最学习的“情感”,学校和家庭的任务就很清楚了。对老师来说,让这门课变得好玩,或是做个让孩子愿意为之奋战的老师;对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克服对某门课程的畏难情绪,或者间接传达给孩子某位老师对他的欣赏,都是可行的方式。

然而,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好运,可以永远遇到有趣的课程和值得奋战的老师,这时候“执行意志”就要出面督促。毕竟,学习不见得都是快乐的,当面对不有趣的任务,以及其他诱惑时,拥有执行意志的人,还是可以努力把任务达成。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好表率,也要在平时多给孩子讲些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名人故事,给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培养孩子一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增强意志品质。

通常孩子有内在动机去做某件事,就不需要使出奖惩等外在动机的手段了。

当孩子当众“出丑”,你该怎么办?


你的孩子,当众犯错时,你会怎么对待?

6月17日,在从日本东京飞往美国加州圣何塞(SanJose)的飞机上,11岁的女儿和我刚刚用过午餐,那小小的餐桌上堆满了用过的餐巾纸、饮料杯、纸餐盘、饮料吸管等等,看上去一片狼藉。

正在看书的我突然感到腿上不仅凉凉的,还好像有什么东西往下滑,然后听到有东西撞到金属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大书虫女儿在过读书瘾,看到有趣的地方,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打翻了餐盘。餐桌上剩下的食物和用过的餐具,一并从我的腿上洒落在地上的行李车架上。

餐盘撞击行李车架的声音,惊醒了许多半入梦乡的乘客。百无聊赖的人们把瞳孔都放大了。那个瞬间,我和女儿同时被推上了飞机的直播现场。

现在我想问你,你小时候当众出过“丑”吗?你还记得你的父母当时是怎么反应的吗?事隔多年,我仍记得我小时候出丑时母亲那咬牙切齿、面红耳赤的神情。

飞机仍在继续飞行着,时光交错,在乘客的注目礼下,我突然想起了杰森(Jason),那个当时只有4岁的小男孩。

有次去Jason家,他看见来了很多人,忘乎所以地大叫着跑来跑去,一会儿把椅子撞的七扭八斜,一会儿打翻水杯,在父母的央求并威胁下依旧摇头晃脑不消停。到了吃饭的时候,Jason竟疯到把自己的饮料倒进我儿子的杯子里,儿子奋起反抗:“你太过分了!”

Jason爸早已忍无可忍,连拉带拖地把他带到另一个房间。尽管他压低嗓门,但声音还是从门缝飘了过来。

“你让老子的脸往哪里放?再这样下去,非打死你不可!”

“啪……啪……”先是听到巴掌声,接着是Jason歇斯底里地喊叫着:“哇,姥姥,哇,姥姥,爸爸打我呀!”

只听爸爸威胁道:“叫,再叫就往死里打!”

听到这话,Jason真的不叫也不哭了,可是坐在我身边的姥姥却再也坐不住了。

“哪有这么管孩子的,吓着孩子怎么办?”姥姥正要去救外孙,被Jason妈一把拦住了:“妈,饶了我吧,小心我老公又埋怨你娇惯孩子!”

老人极不情愿地坐下来:“唉,这孩子脾气倔着呢,哪肯受一点儿委屈!”

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地朝着我咧了一下嘴,叹着气:“算了,今天就让人家爸爸管吧,王老师,吃菜。”

老人边说边往我的碗里夹菜。饭桌上的局面很难再轻松起来,大家都在“皮笑肉不笑”,个个看上去“心不在焉”。我想了想,也许作为客人,Jason爸会给我面子的。我站起身:“让我去瞧瞧。”

从门缝望进去,Jason爸阴沉的脸是铁青的,他用极为蔑视的眼神注视着Jason。小Jason低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向上挑着盯着爸爸,毫不示弱!

那情景让人不寒而栗。

我推开门:“Jason爸,我儿子也是小题大做,别太难为Jason了。”

我话音刚落,Jason爸转向我怒气冲冲地说:“这孩子特没记性,每次家里来人,他都给大人丢脸,今天我要让他明白这样做的后果!”

听他这样说,我只好默然离开。

Jason父母喜欢烹饪,他们还喜欢收集各地的菜谱,尝试作不同风味的佳肴,为了请我们,他们早在两天前就开始各种准备,结果到了品尝的时候,大家的食欲被“父训子的课堂”给搅得无影无踪。

后来,又有机会和他们在一起聚餐,小Jason还是一样地不守爸爸的规矩。其实,我那会儿也同样用威胁、惩罚的方式来让女儿明白出错的后果。可是孩子依旧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目睹Jason的不改,体验自己孩子受罚后的照旧,我终于明白:“每次孩子出丑,我用的都是同样的方法,威胁加惩罚,还总是期待着不同的结果!”

明白这些后,我决定在孩子出错后,平静地问自己两个不同的问题:

1.我能不能让孩子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2.我如何利用孩子出错的机会,教孩子怎么对待他人的错误?

这两个问题帮助我把“孩子打翻盘子的事情”解释为“一个教孩子做人的机会”。

游离的思绪返回机舱内。望着地上的残局,带着女儿能从我的反应中学会处理困窘场面的希望,我轻松又夸张地说:“哎呀?!你这一激动,感染着所有的垃圾都跟着跳起舞了,看样子你得收拾到明天啦!”

平日里,女儿最不高兴的事就是收拾碗筷。听到我的话,她如释重负认真地收拾起来,看到我没有帮她的意思时有点儿困惑,但没说什么。乘客们好像也如释重负,各自回到自己的世界里。

正在女儿手忙脚乱地收拾残局时,一位漂亮的黑人空姐过来准备帮忙。我拉住她,悄悄耳语:“让她自己处理这事,请不要帮忙!”

空姐不解地望了我一眼,若有所思地离开了。不一会儿,她拿来了很多餐巾纸给女儿用。

女儿不仅没怨我不帮忙,她收拾时还几次对我说:“真是对不起,妈妈!”

当她把一切整理停当回到座位时,我问她:“感觉怎么样?”

女儿盯着我:“太感谢你没有让我当众难堪,你的理解实在太重要了。”边说边用力握住我的手。

“是你自己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一定为此感到骄傲,是吗?”听到这话,女儿的脸上出现了她常有的自信的样子!

后来,在机舱过道上遇见了那位空姐,她好奇地问我:“请问你是那个女孩的妈妈吗?”

我说:“是的。”她竖起大拇指:“你女儿有你这样的母亲很幸运,长大后,会感激你的,我为她祝福!”

女儿这次“出丑”,我没有感到难堪,而是因势利导,把出丑解释为引导女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实实在在地教孩子一招!既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孩子自己也收获了为自己过错负责的骄傲。我的我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我和孩子的关系,给孩子面子,孩子积极担当!

思考:

孩子当众“出丑”时,更需要爱、理解和引导。如果为了面子训斥孩子的话,弄得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知所措不说,还失去了教孩子正确面对错误,处理错误,负起责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

1.把孩子和父母的距离拉远了;

2.当别人出丑时,孩子不知道如何对待。

孩子出错,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机。希望孩子多出错,希望父母能够引领孩子在出错中积累经验,培养担当的好品质。

教育感悟:

“人生须知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欺负怎么办?


父母最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发现自己的孩子受了他人的欺负。心疼而又恼火的同时,该对孩子说什么,又该做什么呢?论坛的网友“趴趴虾”最近就碰上了这样的事。

近日,“趴趴虾”发现女儿手肘上有一块乌青,于是问她怎么回事,是不是哪里撞了?女儿委屈地说:“坐在前面的男同学欺负我,我不给他抄作业,他就故意撞我。”

“趴趴虾”气急:“你怎么不告诉老师呢?”女儿说:“那时候老师不在,而且他撞了以后不承认。”“那你也打回来,也说不承认!”旁边的爷爷很生气。

“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怎么办?”恐怕不少家长都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是替孩子去“出气”,教训对方一顿呢?还是交给孩子一定的社交技巧,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就此问题,本地两个论坛的网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记者也总结了网友们有代表性的几种反应。

其一,护犊心切,要求孩子“打回去”。网友“红色戒指”就属于“强硬派”,他发帖称:“人家先打,一定要还手,但不能主动打人家,这是我教孩子的话。”在他看来,现在这个社会,“你要是任人打,别人以为你好欺负,会爬你头上来。”

网友“老马飞飞”也认为,孩子终究将走上社会,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让他适应社会。他说:“被打,不还手?何来‘犯我者,虽远必诛’的豪气?打就打,谁怕谁?要的不是输赢结果,而是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其二,使用“糖衣炮弹”,软化打人者。网友“dg410”的女儿在读小学三年级时,被人欺负。“她回来和我商量如何办?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送给那个男孩一支笔和一包糖,当然还要说些好听的话,结果没出那学期,欺我女儿的男生被外班的一个更强男生打得转学了……”

其三,报告老师,让老师来处理。网友“钢琴沉默后”的话就代表了这部分人的观点,她表示,出现问题,一定要和孩子的老师说,让老师去了解情况。 “老师会有办法,而且班级的孩子会很听老师的话,因此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很重要,毕竟孩子在学校,所有的事情都该由班主任老师去处理。”

也有网友认为,“被欺负”只是表面,应该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从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教给他正确的交往策略。网友“球球”发帖称:“如果孩子经常受欺负,起码可以说明一点:他的交往方式有问题,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应该首先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帮他调整与同伴交往的策略。”

还有一种观点也为不少网友接受。那就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跟成人之间的打斗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只是偶然受到欺负,家长无需介入其中,应该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网友“george33”就认为,孩子间的打闹争斗,是他们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孩子通过摸索实践,最终会找到交往的‘度’。”

孩子如果说粗话怎么办?产生坏习惯的原因


1、学着说粗话。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作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谁学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父母切忌觉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这样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从头做起,为孩子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会幼儿学用礼貌用语。如果父母偶尔再犯,那么就应该坦诚地跟孩子检讨:“刚才是由于不高兴,说出了那句话,我们是不对的,你也不要学,今后我们谁都不说这种话了。”

(3)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父母对此要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方面要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周围不良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听不见脏话,学不到脏话;另一方面又要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们,骂人、说粗话是不文雅的行为。另外,父母要关注孩子周围小伙伴的情况,为孩子选择讲文明、懂礼貌的伙伴,以减少相互学骂人的机会。

2、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怕失去父母的爱,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3、习惯骂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口成“脏”的孩子虽为数不多,但影响不好。对这样的孩子,应采用暂时的冷漠,不理睬他,不高兴的脸色,严厉的语调等来对待,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不良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克服它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在帮助孩子纠正骂人的坏习惯时,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改掉坏毛病。例如,可把“不骂人”列入“一天行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坚持下去,定会有成效。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老是坐不住怎么办 近期有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孩子老是坐不住,其实对待一个非常活跃、好奇 心特别强,很可爱的孩子,因为他的好动,总是没完没了地唠叨:“坐着 别动,老实点!”孩子似乎没听见,仍我行我素,家长轻者按住他不让动 ,...
    2020-11-28 阅读全文
  • 孩子闲不住,父母怎么办?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爱活动,甚至调皮,对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例如,过度地好动,就是“多动症”的隐患。 临床研究发现,发生多动行为的孩子,几乎都在出生后18个月...
    2021-12-06 阅读全文
  • 孩子记不住英语发音怎么办 晓旭被英语老师叫进了办公室,看到老师的脸色,晓旭就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了,她不敢吭声低下了头。英语老师打破了沉默:“你告诉我,我是给你满分,还是给你零分?”老师把晓旭的听写本推到晓旭的鼻子底下。晓旭不看就...
    2021-06-16 阅读全文
  • 教子经验:孩子学习记不住怎么办? 先看一个小故事: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
    2021-03-08 阅读全文
  • 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怎么办? 大人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自动自发爱学习。研究也显示,学习动机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动机强大的孩子,更懂得利用有效率的学习策略,能有较长时间记忆已经学过的内容,拥有学习的正向循环。 问题是,点燃动机之火的驱动程...
    2021-01-20 阅读全文

近期有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孩子老是坐不住,其实对待一个非常活跃、好奇 心特别强,很可爱的孩子,因为他的好动,总是没完没了地唠叨:“坐着 别动,老实点!”孩子似乎没听见,仍我行我素,家长轻者按住他不让动 ,...

2020-11-28 阅读全文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爱活动,甚至调皮,对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例如,过度地好动,就是“多动症”的隐患。 临床研究发现,发生多动行为的孩子,几乎都在出生后18个月...

2021-12-06 阅读全文

晓旭被英语老师叫进了办公室,看到老师的脸色,晓旭就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了,她不敢吭声低下了头。英语老师打破了沉默:“你告诉我,我是给你满分,还是给你零分?”老师把晓旭的听写本推到晓旭的鼻子底下。晓旭不看就...

2021-06-16 阅读全文

先看一个小故事: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

2021-03-08 阅读全文

大人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自动自发爱学习。研究也显示,学习动机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动机强大的孩子,更懂得利用有效率的学习策略,能有较长时间记忆已经学过的内容,拥有学习的正向循环。 问题是,点燃动机之火的驱动程...

2021-0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