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山丘上的约会》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10 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活动目标:
1.理解图画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特点的关系。
2.学习、理解故事中一些不常用的词汇:笔友、约会、英俊、守信、注意。
3.简单了解朋友的真正意义,知道朋友间最值得珍惜的是友谊,懂得彼此接纳和分享。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理解图画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特点的关系
学习理解故事中一些不常用词汇,了解朋友的真正意义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一、故事前的观察、讨论(介绍书名、丰富词汇:约会)
1.介绍封面,幼儿理清故事的题目,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新书——(出示图画书:《山丘上的约会》)(逐字点认)——是这本书的题目。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约会吗?(丰富词汇:约会)
师:在封面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师:鹤在干什么?(写信)写给谁呢?(青蛙)为什么仙鹤要给青蛙写信?(因为他们是朋友。理清人物间的关系)
2.介绍扉页,观察扉页
师:在扉页上你看到了什么?(认识题目,丰富词汇:山丘等)
二、与幼儿一起阅读图画故事的前半部分(1——11页),边看边提问:
1.师:故事的两个好朋友叫什么?它们有没有见过面呢?那它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原来用写信的方法也可以成为好朋友,我们叫笔友。(引出词汇:笔友)
2.师:瓜瓜把玲玲想象成什么样?玲玲呢?(引出词汇:英俊)
三、阅读故事的后半部分,预期故事可能怎样发展
1.猜猜瓜瓜和玲玲最后又没有见面呢?如果见面了,他们又会怎样找到对方呢?见面后会发生什么呢?(让幼儿在图画书中自己找到答案)
2.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的答案,老师带幼儿重点阅读14页——21页。
观察17页:你们看看玲玲怎么啦?(生气了,发火了)从哪里看出来的?(翅膀、眼睛)玲玲嘴里还说话“绝交”,让幼儿点着书上的字,说一遍(语气重些)你们知道玲玲在说“绝交”时还有什么动作吗?(跺脚)
观察18页:青蛙会怎么样啊?(哎——呀,地——震——啦)
3.分组表演瓜瓜与玲玲对话部分
4.19、20页:见到对方后的失望心情
提问:见面后的心情怎么样?最后为什么笑了呢?
四、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故事,引导幼儿共同讲述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最喜欢什么地方?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从一开始封面的导入,孩子们了解这个故事的人物,孩子的大胆猜测,使幼儿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他们为什么会约会呢?通过解读扉页,让幼儿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第二个环节我让幼儿集体阅读,这里培养幼儿关注阅读观察经验,对画面细节及角色形象。图画书阅读的特点就是图画及文字,因此我注重幼儿观察画面,从画面中来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第二个环节中,当我提问“什么是笔友”时,孩子们因为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很少有人回答,其实在课前我可以稍微渗透一下关于笔友的经验。我提问“瓜瓜把玲玲想象成什么样?玲玲把瓜瓜想象成什么样?”幼儿都能从画面中观察出来。但在了解信件的主要内容时,由于我念的太快,导致孩子不是很清楚他们约会的时间、地点及事情。其实在这里当孩子还不太清楚时我可以再解读一遍,而我却匆匆带过。在第三个环节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是真个活动的高潮部分。“谁先到约会地点”这个是一个矛盾冲突点,因为他们一个是飞去的一个是跳去的。“一开始为什么没有发现对方”孩子们都能纷纷举手回答,因为一个高一个矮看的方式不一样。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很喜欢说。
幼儿百科:约会是两个人预约会面的一种,原指预先约定时间地点会面的活动。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中班教案《节约能源》及教学反思
中班教案《节约能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课外了解和课堂教学,渗透节约能源的思想,认识节约水能源和电能源的重要性,了解家庭用水和用电的情况,学会节约能源的方法,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尝试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节约能源》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用水和用电的情况,学会节约能源的方法。
2、通过课外了解和课堂教学,渗透节约能源的思想,认识节约水能源和电能源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尝试的能力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节约能源。
教学准备:
地球仪、用电调查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们,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她孕育了万物,养育了全部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播放图片),你们看这是什么星球?
幼儿回答:“地球。”
教师:地球上蓝色的部分代表的什么呢?
幼儿回答:“海洋”
教师:“对,是海洋,是水。水和电都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我们把它们称之为能源。”
(二)互动探究
1、了解资源重要性
师:但是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电又面临着危机!如果我们没有了水和电的话会怎么样呢?
A:出示课件:晚上,峰峰在家里看电视,爸爸在书房工作,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没电了。
a:请幼儿想想你这个时候会怎样?
b:再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你会怎么做?
B:再放课件看情景,家里只能点蜡烛,妈妈想再做饭可又没水了。这下子怎么办呢?
让幼儿再讨论,如果你遇到这种没有水没有电的情况,你会怎么样了?
2、如果我们不想过没有水没有电的日子,你会怎么做?
A:引导幼儿节约能源,离开时记得把电源关上,还有用完水请把水龙头关紧等。
3、那么我们每个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回忆平时在家有没有做到节约能源?
4、师:老师很想知道,哪个小组用水量最少,用电量最少?(全体幼儿分四组,分别在四个箱里找出节约能源的图片。)
(三)每组幼儿介绍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四)看图片,师生交流感想
1、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浪费水能源和电能源的现象。(观看VCD)
2、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从什么地方做起?(节约能源,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平时生活做起。)
活动延伸:能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节约能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下面请幼儿为节能能源宣传作一幅画,表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能源有很多种,比如电、水、煤、汽油等,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我们都离不开它们。可是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它会一点一滴的减少,一直到没有。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但怎么节约呢?后来,我才知道,节约能源的办法就在我们身边。
幼儿百科: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
幼儿园中班教案《山上有个木头人》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4.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动过程: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山上有个木头人》课后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一语言课时,边游戏边学儿歌。教案上的活动准备是一个木偶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改用纸人,把纸人的手穿上线,让孩子对木偶人有个简单的印象。活动过程是先让木偶人玩一遍游戏引起孩子注意,然后以会念儿歌做为小孩玩游戏的要求。但是我发现一个木偶人怎样能完成一个游戏,所以我采用三个纸人做木头人。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把儿歌说下来,基本达到活动目标。
一、较好的地方有:
1、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
当活动到小朋友与老师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很兴奋,仔细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
2、教具充分发挥特长,让幼儿感受一种不常见的“上课小帮手”。
在出示图片时,幼儿反应一般,但在用线控制纸人时小孩子反应很激动,
意力很集中,都仔细观察木偶人的一举一动。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儿歌。
3、以游戏作为引导,小孩子在学儿歌时很开心,表现的也很积极,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如何玩刚学的新游戏。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二、需改进的地方:
1、孩子的反应预想的跟现实不一样
我预想这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欢,在做游戏时会很积极,反应很强烈,结果上下来发现只有平时好动,上课很认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很积极,还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没听懂我说的话,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下来把儿歌学会了可游戏没有掌握好,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
2、在语言上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
我在讲解游戏过程中,锁碎的语言有点过多,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没听懂我说的要求,一时反应不过来。在玩游戏时,当我讲到不准说话不许动时,仍与孩子在嘻嘻哈哈,动来动去,在对输的小朋友进行惩罚时,孩子好像处在云里雾里的状况,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对游戏不敢兴趣还是不会玩,总之好像给人一种没听懂的感觉。在讲故事时语言还不够生动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
3、时间把握不好
一节课是20分钟,我在上课流程中有点急,在上课和与孩子互动时,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在活动过程中不够自然,随意。往后,我上课还要多放轻松,时间上因安排合理,学会巧用一节课同时把一节课的活动目标都达到。
4、对孩子了解不深,尽快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
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上课不听只顾个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内向的孩子对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着他们,他们仍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课的节奏。我想与我对他们了解不深有着必要的关系,我还要尽快了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
幼儿百科:木头,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砍伐后的树木的统称。木头为林业主产物,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
幼儿园大班教案《节约》及教学反思
大班教案《节约》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节约的重要性,使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节约》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节约的重要性。
2.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使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节约。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收集废弃的牙膏管若干。
2.生活中有关节约和浪费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教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以操作“挤废弃的牙膏管”引入
帮助幼儿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还有一些没有用完的牙膏。理解浪费的概念。
二、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讨论:你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浪费的现象?(请幼儿回答)
三、观看PPT,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浪费现象,了解相关节约的方法。
过渡语:老师这有一些图片和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
1.观看PPT:餐桌上的浪费和饥饿的孩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节约粮食?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粮食?(幼儿讲述)
2.观看录像:幼儿洗手和餐后漱口的情况和缺水的现象。
提问:他们是怎么洗手、漱口的?浪费水会造成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用水?(幼儿讲述)
3.观看录像:幼儿画画纸被丢弃在垃圾桶和砍伐树木。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节约用纸?废旧物品可以如何再利用?垃圾要如何分类?(幼儿讲述)
4.教师帮助幼儿提炼节约的三种方法。
四、运用节约统计表,强化幼儿的节约行动。
1.师介绍节约统计表,对幼儿的操作提出要求。
2.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节约行为,进行操作黏贴。
3.教师对节约行为进行统计,小结。
活动延伸:
争当节约小能手
活动反思:
这节社会性活动我主要通过:
1.通过“挤废弃的牙膏管”的操作活动为切入点,给幼儿浪费的概念。
2.开展“说说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身边。
3.开展“观看图片和视频”。像洗手、漱口、画画等这些现象其实在平时生活中很常见,但都不被孩子们重视。当把这些现象以“曝光”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发现树立节约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让幼儿了解资源的紧缺,认识环境的恶化,感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开展“共同寻找节约的办法”。孩子们通过发现在在幼儿园、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意识到,从“不剩饭、不撒饭,把碗里的饭吃干净;洗完手关上水龙头,洗手水可以洗抹布、洗拖把、冲厕所等再利用,在家循环节约用水;纸张两面都能利用,然后再用来折纸,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等身边小事做起,让幼儿对勤俭节约有了一定的认识,让节约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长大。”
另外,为了是目标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精心设置了“节约小能手”记录环节。首先,记录表中的四个项目是幼儿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写有幼儿号数的黏贴纸和合计栏便于教师和幼儿了解某个孩子的节约情况。便于幼儿根据记录表来提醒自己在这方面做好节约。
勤俭节约,不是这一节活动,就可以达到成效的,所以在最后活动延伸环节,我将“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具体的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在班上开展“争当节约小能手”的评比活动,每天一张进行统计,每周评选一次,同时值日生要做好监督检查。
幼儿百科:节约,就是节省,俭约的意思。如今世界资源的紧张,环境的恶化,将节约提到了一种新的境界——社会节约,就是以多数人甚至所有人的人生幸福为目标,追求社会整体效益、追求可持续发展,既不影响当代人利益又不影响子孙后代利益,力避各种浪费的社会运动。
幼儿园中班教案《山羊开店》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中各动物拿水果的姿态,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
2.学习词:背、捧、托、一串。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重难点:
通过图片的观察能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
学习词:捧、托、背、一串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水果店图片一幅,小猴、小刺猬、小猫动物姿态图各一张。
2.实物:二盒油画棒、一只皮球、二个书包、一个水果篮、一桶牛奶、一个苹果、一个娃娃。
活动过程:
1.直接进入主题,根据图意进行启发提问。
(1)师:山羊伯伯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水果?
(2)许多小动物来买水果,他们都买了些什么水果呢?又是怎样拿回家的?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3)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小猴子他买了什么?用了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词叫‘捧’,小朋友一起来说说”。“我请你来学学‘棒’的动作”,“原来‘捧’就是用两只手托着东西”。我们一起来学学他。)
(4)师:再来看看小花猫买了什么水果?买了多少?用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有个好听的词叫‘一串’我们来说说”。“这个动作就叫‘托’,小朋友也一起来说说”。“我请你来学学‘托’的动作”,“原来‘托’就是把东西放在一只手的撑上”。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学他。)
(5)师:来看看小刺猬买了什么水果?用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我用小朋友熟悉的词来形容叫‘背’,我们一起来说说看”。“我们一起来学学背的动作”。
2.请小朋友讲述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讲讲这处故事吧!
3.给故事取名字。
师:我们来给这个好听的故事取个名字吧!听听谁取的名字最好,使没听过故事的人一听就能知道故事的内容。
4.情境游戏《开超市》
(1)师:何老师也开了一家超市,这个超市有个奇怪的规定,来买东西时,要大声的讲完整句,要讲出怎样拿回家,不然就不卖。
(2)师:想来买的小朋友请举手。
(如:来买的小朋友没讲完整就叫其它小朋友一起说能不能买,并对这个小朋友说“没关系,请先回去想好,然后再来买。)
(3)师:何老师超市的东西快卖完了,现在请小朋友帮我一起去进货好吗!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更主动、深刻的掌握了活动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小朋友在整个活动中一直处于专注、积极和欢乐的气氛中,兴趣极高。我觉得这与课程设计的情境和游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会更充分的备课,为幼儿营造一个他们喜爱的感兴趣的情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贴近生活的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幼儿百科:山羊又称夏羊、黑羊或羖羊,和绵羊一样,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