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须知 这些小动作说明宝宝聪明

发布时间:2020-12-08

幼儿园宝宝游戏。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须知 这些小动作说明宝宝聪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宝宝经常有些动作,在成年人看起来是无法理解的,比如自言自语,撕纸,东西乱丢一地。家长千万不要着急的阻止宝宝这么做,因为这些表现说明你的宝宝非常聪明。

一、撕纸WWw.Yjs21.COm

这个行为其实就是宝宝通过这些动作了解世界的规律,了解各种物体的特点,这是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同时满足他们的探索欲。可以利用这种行为增加亲自互动,有利于培养感情。但是尖锐锋利的纸张一定要远离宝宝。

二、重复动作

宝宝重复的关门,重复开关水龙头,重复扔东西听声音,这些行为都是说明宝宝对此感兴趣,这么做更容易让宝宝记住这些物体的特性。这种行为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一定要顺其自然。

三、自言自语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自言自语就感到害怕,以为宝宝出了上面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完全没问题。因为语言分为发声语言和不发声语言。当宝宝1岁以后就开始从内心说话,自言自语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过程。好比家长平时也会自言自语,分析问题的时候进行自我推敲和自我推翻,然后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所以自言自语对于宝宝是非常有利的。

三、吃手指

这是宝宝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过程,通过吃手指促进大脑发育,自我安定。要注意的是,一岁的宝宝吃手指不要阻止,只要保证宝宝的手指干净即可。二三岁自然会消失。

小精灵温馨提示:

三岁以上的宝宝再吃手指,就要用温和的方法逐步改掉这个习惯,切勿施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这些话,老师不会告诉你,但家长必须知道!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

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别总担心孩子座位那点事了,坐得再远,难不成还能出了教室不成?座位的排列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视力、高矮、同学间的搭配,等等。让孩子课上多集中注意力,多多吸引老师的关注,比坐在哪有意义多了。

孩子的日记本,如果他不想给你看,那你最好不要偷看。谁都有秘密,请保护孩子的隐私。一旦他发现你偷看了,哪怕你只看了一点点,那他对你的信任,下降的可不止一点点。

教育孩子这件事,别人的意见听听就好,不要随便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父母平时还是要多注意观察,用心,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孩子犯错了,不认错就不要轻易原谅;孩子没有错,就请无条件的相信孩子,站在他身边支持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请先让你自己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吧!

生活本来就是苦的,国家总统也一样。

不要对着孩子一个劲儿的抱怨,孩子是属“向日葵”的,没有了阳光一般的正能量的呵护,他会枯萎。

一对总是吵架的父母,必定会养出一个灵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争吵,以为事后一个道歉,便可以“风雨过后见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灵所受到的创伤,岂是几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父母争吵,若不能争得优雅,吵得体面,还请躲起来去吵吧!

别把孩子懂事当成你的自豪,你不了解孩子压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讨好你的痛苦。懂事的孩子其实活得很可怜,他们拥有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稳重和踏实,却失去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和童趣。给孩子一点任性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活出自己吧。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是人家父母做到位了。有时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还不如多用点心在自己家孩子身上。你不用心教,再好的孩子也埋没了。

老师不是万能的,别把教育孩子这件事全推给老师。老师教的永远是课本的知识,而课本以外的,是家长的育。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存在。你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但你不一样,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别总揪着孩子的名次不放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可孩子的人生有千万种可能。你可以教育孩子尽量争取最好,但不能苛责孩子拿不到第一。

哪些小动物可做宝宝成长伴侣


“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这样的儿歌,许多成年人还记忆犹新。孩子对小动物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伴侣动物给孩子们带来的温暖和安慰,以及对心理和健康的积极影响,正越来越被广大父母了解和认同。

在所有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时期,渴望人们接受和认可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宠物会毫无保留地给予儿童所需的关注,使他们获得自信。研究表明,有宠物的儿童具有较高的自尊。

拥有小动物的儿童更容易结识新朋友,因此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成年人可以帮助儿童照顾小动物,共同分享其中的乐趣。英国剑桥的研究结果显示,饲养伴侣动物越多,孩子社交承受能力越强。

相对于儿童来说,小动物更为弱小和需要照顾,经常照顾小动物的孩子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表现出同情心与爱心。教育孩子对伴侣动物负责,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儿童同小动物嬉戏,脸上总是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兴奋神情,向它倾诉心声,并获得安慰,摆脱孤独,可以使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获得安全感。

实验证明,儿童在接受体检时有一条狗在场就会感到轻松一些。在蒙受严重战争创伤的克罗地亚的一项调查发现,战争遗留给养狗或猫的女孩的精神伤害最轻微。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得出过类似的调查结论。

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些经过严格挑选的、健康温顺的狗医生来到自闭症患儿和智障孩子身边,使一张张原本木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些孩子对动物的需求特别敏感,喜欢抚摸并与它交流。面对最耐心、最保密的小听众,他们打开心扉,逐步增强了与人交往的信心。

心理学家们将这种伴侣动物与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归功于伴侣动物的“非歧视性”。伴侣动物不会在意孩子在学校里成绩如何,也不会在意他是否做了傻事或是否调皮。不论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挫折,伴侣动物都会给他们无条件的关注。

天然脱敏、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含量……

拥有伴侣动物的儿童愿意和小动物一起活动,无形中锻炼了身体,心脏和肺的机能会更强健,甚至可以降低血压和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从而轻松应付小病小灾。

让孩子很小就暴露在微生物与细菌之中,从而较早激活生命的潜在抗过敏机制,有可能减少日后发展成过敏者的机会。丹麦对24000个家庭研究时发现,那些与兄弟姐妹或宠物一起成长、在农场上长大、托幼儿园的婴幼儿在长大成人后,少有严重过敏症发生。

美国的一项研究还发现,长期和猫、狗泡在一起的儿童反而比刚开始养宠物的儿童更不易患上过敏症。在对猫过敏的儿童中,80%从来没有在家里养过猫。英国华威大学的一份报告也认为,小时候多和猫接触,不但不会引发哮喘,反而能防止染上这种病。他们通过观察2500名儿童从出生到七八岁时的情况,发现越是从小和宠物混在一堆儿的儿童,感染哮喘和花粉过敏的几率就越低。

养伴侣动物提示

如果你决定让孩子和伴侣动物一起成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和伴侣动物相处、交流,一定要教育孩子对伴侣动物负责。

在小动物面前,举止要从容、稳定

刺耳的尖叫、兴奋的猛跑、突然的推拉,都可能造成小动物因受惊而自卫,或跟着兴奋地手舞足蹈。

小动物吃饭、睡觉、抱着玩具的时候,不要打搅它们。

有些小动物因护食、护觉、护玩具,可能有自卫行为。当小动物和主人建立了信任,对家里环境感到安心后,大多不会对人们拿走食物的行为感到威胁。叫醒熟睡的小动物时,应保持一定距离,给它一点时间恢复清醒。

了解动物的身体语

不要让孩子接近已经掀起嘴唇、露出牙齿、背毛竖起、大叫或后退着的狗,也不要接近后背弓起、背毛竖立、耳朵抿着、大声怪叫的猫。这样的动作表示它们已经感到了威胁,可能会采取攻击行为。小动物太兴奋的时候,也应保护好孩子,以免被推倒摔伤。

不要贸然接近陌生的小动物。在外面见到陌生的小动物,不要让孩子莽撞地过去摸,如想与其接触,应先咨询小动物的主人。陌生的小动物接近时,要沉着地站着,让它们嗅一嗅,不要惊慌地逃跑,也不要盯着它们的眼睛看,那会被认为是一种挑战信息。

选择合适的伴侣动物

在把一个小动物带回家之前,您和全家应该对照顾小动物的责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在和伴侣动物共同生活的十几年里,发生种种变故时,都需要您为它着想。您善始善a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伴侣动物,至关重要。有幼童的家庭应选择温顺安静的伴侣动物,那些比较凶猛,或是过于活跃的品种,不太合适儿童。猫咪天性独立,不需要主人太多的关注和陪伴,是忙碌家庭理想的选择,但孤傲的性格也使它们有时不太喜欢被动地被人控制和摆弄。狗狗憨厚恋人,更乐于和主人交流感情,但需要您付出更多时间和关注。

适合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品种有:犬类包括贵妇犬、查理王小猎犬、可卡犬、西施犬、八哥犬、蝴蝶犬、金毛巡回犬、拉不拉多巡回犬、喜乐蒂牧羊犬、英国斗牛犬、英国古代牧羊犬、巴吉度猎犬、苏格兰牧羊犬等。猫类可以选择波斯猫、喜玛拉雅猫、埃塞俄比亚猫、美国短毛猫等。

家长须知的培养宝宝能力的方法


一、给孩子选择,而不要给孩子答案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妈妈可以摆出两双都合脚、穿上去都舒适的鞋,对孩子说:“宝宝今天想穿哪一双鞋呢?”可别小看这一举动,这样一来,小孩子就不是简单、机械地伸脚穿鞋,而是要动脑筋想一想了。“人一动脑子,上帝就怕了”,这虽是一句俏皮话,但是说明了人只要动脑子,就可以变得很强大。

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的选择范围不要太大,如果上例中的妈妈,拉着小孩的手问:“宝宝,今天想穿什么鞋呢?”孩子一定一脸茫然地看着妈妈。另外,选择的物件也一定要是同类,例如上例中的妈妈摆出的是两双都舒适的鞋,若是摆一双孩子的小鞋和一双妈妈的大鞋来让孩子选择,这样做就不太恰当。

二、让孩子承受自主的结果

乍听之下,这句话有些可怕,孩子那么小,就要承受结果,是不是残忍了一些?当然,所谓的结果一定是孩子能够承受的,而且,在孩子做出决定之前,父母可以给予其暗示,或是一旦产生不良结果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但是,一定不要去干扰孩子的决定,而是应提醒他,一定要再想一想,只要思考妥当了,就果断地付诸行动。

三、正确对待孩子“抬杠”

有时,父母要孩子“这样做”,可他偏要“那样做”。这时候,父母的反应就非常重要。有的人也许怒不可遏,大发雷霆,心里想:“我养你这么大,敢不听话了。现在还小,以后长大了,翅膀硬了,那还得了!”这样的反应实在是糟糕透顶,对孩子发怒是父母缺少智慧的表现。父母发怒,孩子心里一定是害怕的,最后不得不服从决定。这样多发几次脾气后,孩子再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张了,只有唯父母马首是瞻,父母说往东就往东,再也不敢往其他方向了。

可是有智慧的父母不会这样去培养一个没有主见、不能独立的孩子。他们面对孩子的“抬杠”,会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孩子,你如果不接受妈妈的决定,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妈妈还是希望你再想一想。”如果我们这样讲,孩子一定会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从而决定是不是要听取意见。

从另一个方面看,孩子敢与父母“抬杠”,说明他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如果他在父母不赞成的前提下,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会拼着一股干劲去做好,因为他要让我们明白,他的决定才是正确的。如果做不好,孩子也会承担后果,不会推卸责任。这时候,切记不要说风凉话,要鼓励孩子的敢作敢为,同时,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可以使孩子下一次作出正确的决定,找到更好的行动方法。

四、常问孩子想要什么

不少父母都自以为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可是真问孩子后,回答或许会让父母惊愕:孩子怎么会想要这样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父母总爱问:“孩子,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孩子的回答也总是能让人满心欢喜,因为父母问了多次之后,孩子也大概知道了父母所期望的答案。

“长大了要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是让孩子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但是,如果经常问孩子:“你明天想要什么?”这就高明多了。因为明天即将到来,伸手可及,愿望也可以很快实现,同时,孩子也会有思考的紧迫感,因为不立即决定,明天很快就会成为今天,然后成为昨天。

接下来,父母应鼓励孩子在“明天”到来前完成自己许下的愿望。他的愿望得到重视,并很快可以实现,这将大大鼓励孩子确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

五、让孩子参与家务

孩子多数时候好像是父母的观众,家中的事务,他并不清楚,家中的麻烦,他更是不得而知。

培养独立能力,首先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然后促使其努力去执行。执行中一定会遇到挫折,此时父母要多鼓励,巧妙地告知改进的方法,孩子的独立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这样,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宝宝耍聪明家长巧应对


聪明的谎言,别打击

案例:阳阳升中班的时候搬家了,转到了新的幼儿园。开学才两个星期,阳阳已经拿回家五六个小红花了,大家都夸阳阳表现真好。有一天,爸爸去接阳阳,在幼儿园门口当着老师的面问阳阳今天有没有得小红花,阳阳红着脸支支吾吾不吭声。之后,通过询问老师才知道,新幼儿园不给表现好的孩子发小红花,阳阳拿回家的是他自己在手工课上剪出的小红花。

怎么做:阳阳爸爸认为这是不诚实的行为,应当严厉批评,但阳阳妈妈认为不能粗暴对待孩子。妈妈做了一个小本子,告诉阳阳,如果觉得自己表现好,就把自己的表现告诉妈妈,妈妈会给他在本子上画一朵小红花,但不能再说谎。

点评:阳阳的行为,属于“欲望满足型”说谎,这是儿童为满足想像中的愿望而无意中采取的偏差行为。阳阳想用虚拟出的“小红花”来证明自己表现好,说明他很想做一个好孩子,他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如果家长单纯因为孩子说了谎而责备孩子,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愿望也是错误的,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用善意的方法引导孩子善意的愿望,才能有积极的效果。

聪明的把戏,别炫耀

案例:婷婷这几天总说她在幼儿园里写字每次都是第一名,不过大人却并没觉得她的写字速度有提高,这是怎么回事?这天,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来接婷婷的爷爷,婷婷做书写练习的时候常常把字写得很大,这样很快就能写满一页纸,但字数比别人少很多。

怎么做:回到家,爷爷得意地把婷婷耍的这个小把戏告诉了她的爸爸妈妈,还说:“我的孙女真是越来越聪明了!”婷婷的爸爸妈妈哭笑不得,但当着老人的面也没有办法反驳。过后,爸爸妈妈单独给婷婷讲了只追求速度不要求质量的害处,还告诉她爷爷的夸奖是因为喜欢她,这种做法其实并不“聪明”。

点评:小聪明不等于大智慧,显然孩子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一些老人由于“隔辈儿亲”的缘故,反而会夸奖孩子的小聪明,这无疑纵容了孩子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老人的炫耀而将小聪明继续耍下去。

聪明的借口,别中计

案例:五岁的玲玲一直很活泼外向,可是,最近她似乎变得“胆小”起来。每天晚上练琴时间一到,她总是小心翼翼地走到钢琴旁,又触电似的“弹”出房间,尖叫着:“有虫子!真吓人!”玲玲家住郊区,屋子里难免有些飞虫出没。每回玲玲一叫,爸爸妈妈都要忙活半个多小时帮玲玲把虫子清理干净。这样一来,玲玲每天练琴的时间就少了很多。玲玲的父母很困惑:女儿的胆子一直不小,却为什么这么怕琴房里的飞虫呢?

怎么做:慢慢地,玲玲的父母了解到,让玲玲这样做的原因是,有一次她在老师家学琴的时候屋子里飞进一只蝙蝠,老师花了好长时间才把蝙蝠赶出去,于是那次钢琴课的时间就缩短了。之后,玲玲就开始以“怕虫子”为借口磨蹭了。发现了这个情况,爸爸妈妈没再帮玲玲捉过飞虫,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如果玲玲继续磨蹭,就会推迟睡觉时间,让她弹够规定的遍数。几次之后,玲玲不再嚷嚷有虫子了,每天主动按时练琴。

点评:玲玲讨厌的不是飞虫,而是弹琴。如果大人就事论事地给玲玲讲虫子不可怕、要勇敢之类的道理,就中了孩子的“圈套”。轻描淡写地对待孩子的借口,坚持让孩子完成任务,孩子就会知道任何理由都无法推托自己该做的事,也就不会再耍小聪明了。

聪明的掩饰,别揭穿

案例:四岁的平平和两岁的表弟在一起玩。玩着玩着,表弟突然拿走了平平手里的玩具枪。平平很生气,举起手来要打表弟的头。这时,他发现奶奶正在不远处看着他,机灵的平平马上收回拳头,做出抚摸表弟头发的样子,边摸边笑嘻嘻地对奶奶说:“他的头发毛茸茸的,好可爱啊!”

怎么做:奶奶知道平平是要打弟弟,只是怕奶奶责备他,才临时改了主意。这说明平平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因此不用再对他讲道理,也就无须揭穿他的想法。于是奶奶故意夸奖平平:“平平真有大哥哥的样子,知道把玩具让给弟弟玩了。平平再带弟弟去喝点水好不好?”平平点点头,高兴地领着表弟去厨房了。

点评:虽然三四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不少道理,但偶尔还会犯错。如果孩子发现大人看到自己犯错的时候马上耍个小聪明掩饰自己的行为,说明他有了足够的是非观念,只是需要时间和大人的持续引导才能坚持。这时,大人不必马上揭穿、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应当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淡化他的“错误”,强化孩子对正确行为的认识。

小聪明不见得是智商高的表现,但也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性格顽劣。从“实话实说”到“耍小聪明”,其实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来探索世界的过程,是孩子从单纯的“直接要求”到具备丰富思想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的“小聪明”,将“小聪明”引导成大智慧。同时,孩子是一张白纸,时刻记录着家长的言行。如果发现孩子学会耍“小聪明”了,家长也要问问自己:平时敷衍孩子的借口是不是会被孩子看破并学到手?曾经给孩子的许诺是不是会按时兑现?只有家长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心智发育才能更加健康顺利。

别让这些小事,毁掉孩子的安全感


国外一档脱口秀《吉米鸡毛秀》的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父母告诉孩子,把他们的万圣节糖果都吃完后,孩子们的不同反应。

不知道朋友们前几天有没有凑热闹,让孩子打扮打扮去过万圣节。在西方国家,这一天,小孩子们可以装扮成各种可爱的吓人的形象,晚上开始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

对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年一度的糖果盛宴,孩子们挨家挨户敲门讨要,在外面游荡好几个小时,就是为了获得一篮子甜蜜的糖果。

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在你睡觉的时候吃掉了所有的糖果,孩子们瞬间的表现都非常夸张,有些冲过来动手打起了父母,有些假装平静,默默流泪,更多的是听到消息后直接崩溃大哭……

逗孩子,是为了让她笑

而不是让她哭

我跟这位好友说,你这样回复是不是让人“下不来台”?

然后好友跟我说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小时候,可能是学前班或者一年级的时候吧,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自己看手工书上的做法,做了一个小的零钱包。自己非常喜欢,就把平时攒下的零钱全都放进了那个小包里面。

钱也不多,只有2块7毛钱。最大面额是1元,剩下的就是5角,2角,1角这样。后来她把零钱包藏在一本书下面,就出去玩了。

回来后发现书桌被收拾过了,自己的零钱包也不在了。她赶忙过去问自己的妈妈,妈妈看了一眼爸爸,然后说:“哦,你说那个纸包是吧,我给你收拾书桌的时候以为是废纸,扔掉了。”

好友说她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的震惊,直接冲着自己的妈妈问:“扔到哪里了?那里面是我的钱啊!”

她爸爸过来补刀:“那谁知道扔哪里了,可能早被人捡走了吧,谁叫你自己不放好……”

好友说她后来开始大哭,特别委屈也特别无奈,天都塌了的那种感觉。后来妈妈从一个架子上把零钱包还给她,然后还挺不耐烦的说:“还你还你,为这点事儿还值得一哭啊。”

是啊,2块7毛钱,又算什么大钱呢?

但孩子理解不了,在她看来,这些钱代表着她的努力和自由。是每次看到辣条雪糕的时候,强忍住自己的口水,一分一毛攒起来的。

那些钱意味着,以后遇到喜欢的小东西,她可以不必向爸爸妈妈发出请求,靠自己也可以拥有。

而她最信赖的父亲母亲,却联合在一起用这件事情来逗弄她。

现在好友的女儿已经5岁了,她说自己小时候被父母类似手段逗过的次数太多,所以从女儿出生起,就给自己和老公订立了一个原则,逗孩子笑可以,但绝对不能用类似的方式逗孩子哭。

她的原话是:“被父母那样逗了之后感觉很不好,觉得自己像一个傻瓜、小丑。”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口中的“逗小孩儿玩”,已经类似于“捉弄”孩子了。

“逗”孩子是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制作出让儿童欢乐的事情,而“捉弄”孩子则是大人利用小孩的天真、单纯和信任,故意让孩子担心、害怕和哭泣。

不正确的方法逗孩子

后果可能比想象更严重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里面,曾经说过自己女儿圆圆被一群大人“逗”的事情。

当时女儿圆圆还在上幼儿园,她因为工作繁忙就让孩子爸爸接孩子放学,但是因为还不到下班时间,女儿必须在爸爸单位呆一个小时才能回家。

办公室有几位同事经常喜欢用各种吓唬的方式逗弄圆圆。有一次圆圆爸爸把女儿放办公室就去跟领导开会了,离开的时间可能比较久,办公室一位同事煞有介事的跟圆圆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给我,我家有个儿子,正好没女孩,跟我回家吧。”说着还做出要强拉孩子走的样子,圆圆马上被吓得大哭起来。

尹建莉知道后,安抚了女儿很久。不过女儿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好几次都从梦里哭醒,所做的梦都是说爸爸从幼儿园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独自走了……可想而知,孩子感受到了多大的恐惧。

然而这些还只是心理上的恐惧,去年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一则这样的新闻:

有位妈妈生了二胎,大宝7岁,二宝2个多月。一天中午妈妈去了厕所的功夫,大宝把二宝从8楼扔了下去。

后来找到直接导致悲剧的导火索,是当天早上大宝到邻居大妈家跟她的孙子玩时,大妈说了一句无心的话:“你妈妈生了弟弟,不要你了!”小女孩当场脸色刷白,整个早上都闷闷不乐,没想到中午就出事了。大妈说当时也没什么目的,只是为了好玩。

孩子之间的性格差异和理解能力差异很大,同样一句话,可能跟一个孩子说,孩子嘻嘻哈哈就过去了。但是跟另一个孩子说,无异于是把孩子推进深渊,让孩子被尴尬、恐惧、失落、愤怒这些负面的情绪所包围。

所以,作为父母尽你所能去保护孩子,更不能用可能伤害她的方式捉弄她,当亲友捉弄孩子时,站在孩子一边,给予坚定的制止。

真和善是教育的基石

爱孩子,就尊重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捉弄着孩子,为难着孩子,你一试图阻止,他先脸色一变,来一句:“就是开玩笑而已,你也别这么惯着孩子嘛。”

在孩子的世界里,你吃光了他的糖果就差不多是对一个成年人说“我把你放在桌上的手表和钱包扔掉了。”

对孩子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要跟我走。”孩子所感受到的恐惧,不会亚于跟一个成年人说:“你爸爸妈妈离世了,你赶快回家看看。”

对孩子说你爸爸妈妈生了二胎,不会再喜欢你了,就类似于跟一个成年人说:“你爱人有了新欢,不会再爱你了……”

相信没有一个智商情商正常的成年人,会为了看到另一个成年人委屈、无助的样子,而故意开这种玩笑。

不会对成年人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对一个孩子做呢?

也许只是因为孩子弱小,不会反抗或者不敢反抗;也许只是因为孩子不懂事,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候会手足无措,任人摆布;也许只是因为孩子们天真善良,总是会很快忘记难过的事情,轻易原谅;也许只是因为大人之间没什么太多话题,只要在孩子身上找找存在感。也许……这些大人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调侃与哄骗中度过的。

网上也有很多人,会说不准开孩子玩笑的父母是玻璃心。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是这样回击的:

“生个宝宝不拿来呵护,难道是拿来摔的吗?为什么总有人在强调孩子的抗打击能力,又不是诺基亚!玻璃心又怎么,至少晶莹剔透,总比摔不破的一坨木疙瘩好看吧!”

真的很佩服这位妈妈的勇气。无论怎样,作为孩子的长辈,都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应该去保护他,去感受他的感受。而不是在别人弄哭你的小孩的时候也在一旁跟着发笑甚至去强化这种行为。那并不好玩,也不好笑。

如果必须在“玻璃心”与逗孩子的“坏人”中做一个选择,请选择做一个“玻璃心”的父母,去维护自家宝贝的安全感,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无阴影的童年。

三岁会说谎说明孩子很聪明?


澳大利亚资深记者伊恩·莱斯利根据多年采访和研究撰写的《天生会说谎》一书面市。他在书中提出,人天生会说谎,“如果我们说自己从未说过谎,那这就是谎言”。他说,孩子三岁时就学会说谎是聪明的表现;七岁时还说谎,说明他内心深感不安。

根据书中所说,小孩从2岁起就开始有说谎的意识。(资料图片)

故意说谎属于本性?

莱斯利在书中写道,每个人都会说谎,为保护自己,为体谅他人,为摆脱困境。有时候,即便感觉糟糕,我们还是说“我很好,谢谢”;即便同事的新生儿看起来像外星人,还是会说“好漂亮的宝宝”;即便朋友厨艺不佳,还是会说“味道真好”……

人们通常反对说谎,有时却赞成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譬如,医生告诉一名男子,他的妻子遭遇车祸当场死亡,而事实上,她临死前承受了诸多痛苦。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发现,谎言的作用相当复杂,不能片面看待。

英国《每日邮报》7日援引莱斯利的话报道:“故意说谎和识别谎言的能力属于人类本性,在人际关系中发挥一定作用。”

家长不要管制宝宝的这些“坏习惯”


家长不要管制宝宝的这些“坏习惯”

“坏毛病”一:吃手指

小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所有的一切都是很陌生的,所以就会用嘴来探索世界,1岁之内孩子有一个口腔敏感期,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想要放到嘴巴里面,来感知物体的味道、质地、性状等,这样他就会觉得对于这个世界又熟悉了一点。

一般这种情况会持续好几个月,如果你强行让宝宝停止了,那么就会出现口腔敏感期滞后的情况,差不多在一岁后会有补偿性反应,严重的还会咬人。而在宝宝一岁的时候想让宝宝戒掉就更加困难了,很多时候还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后。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给宝宝经常洗洗手,指甲剪好、磨平,接着在宝宝想要吃手指的时候就放任他!家里的卫生也一定要搞好,一些脏东西及时处理好。

切忌:看着他的手不让他吃,不要给宝宝戴手套来限制宝宝的行为。

“坏毛病”二:四处爬

爬是对孩子感觉统合和小脑平衡最重要的训练,可以让宝宝知道更多的东西,让宝宝的认知能力更好地得到锻炼。

如果宝宝对于爬行不是很擅长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感统失调和平衡力差,感统失调的孩子以后做事情就会不专注、容易沮丧和不乐观。宝宝半岁后就想要爬来爬去了,从匍匐爬行到跪着爬。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给宝宝买衣服的时候要注意质量。同时,像厨房重地等“危险”地带,一定不能够让宝宝爬进去。

切忌:走哪儿抱哪儿,不给孩子任何自己锻炼的机会。

“坏毛病”三:扔东西

扔东西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很有趣的。宝宝扔东西的时候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同时手眼协调能力也受到了锻炼。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把“扔”和“捡”当成个亲子游戏玩,在“扔”和“捡”时候来培养感情、增加和宝宝的身体接触,让宝宝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和宝宝的配合也能够培养宝宝的积极反应,让宝宝更加自信。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可以找个地方专门玩游戏,给宝宝准备质地不同、颜色各异的玩具。

切忌:总是批评孩子:“你怎么老是乱扔东西,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坏毛病”四:手抓饭

宝贝开始吃辅食了,可是宝宝不喜欢用工具,喜欢直接拿着手来吃东西,拿到什么就吃什么。

这是“幼儿自我意识的第一敏感期”,爸爸妈妈要明白,能用手抓饭的宝贝其实是很棒的,当宝宝试图用勺子戳到食物,接着把饭拿到嘴边,想方设法把勺子送进嘴里时,是他们第一次自我定位和空间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去超市给孩子购买一套专用的餐具,然后可以多买几个勺子让孩子锻炼。再给他穿好罩衣,每个碗里面少乘一些,然后让宝宝自己锻炼,自己吃饭。

切忌:不要看宝宝吃的不好,就直接给宝宝喂饭,对于宝宝吃饭也不能够太过于关注,不要对宝宝的行为一直评论。

家园共育《家长须知 这些小动作说明宝宝聪明》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宝宝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这些话,老师不会告诉你,但家长必须知道!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 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别总担...
    2020-12-23 阅读全文
  • 哪些小动物可做宝宝成长伴侣 “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这样的儿歌,许多成年人还记忆犹新。孩子对小动物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伴侣动物给孩子们带来的温暖和安慰,以及对心理和健康的积极影响,正越来越被广大父母了解和认同。 在...
    2022-01-29 阅读全文
  • 家长须知的培养宝宝能力的方法 一、给孩子选择,而不要给孩子答案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妈妈可以摆出两双都合脚、穿上去都舒适的鞋,对孩子说:“宝宝今天想穿哪一双鞋呢?”可别小看这一举动,这样一来,小孩子就不是简单、机械地伸脚穿鞋,而...
    2021-04-01 阅读全文
  • 宝宝耍聪明家长巧应对 聪明的谎言,别打击 案例:阳阳升中班的时候搬家了,转到了新的幼儿园。开学才两个星期,阳阳已经拿回家五六个小红花了,大家都夸阳阳表现真好。有一天,爸爸去接阳阳,在幼儿园门口当着老师的面问阳阳今天有没有得...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别让这些小事,毁掉孩子的安全感 国外一档脱口秀《吉米鸡毛秀》的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父母告诉孩子,把他们的万圣节糖果都吃完后,孩子们的不同反应。 不知道朋友们前几天有没有凑热闹,让孩子打扮打扮去过万圣节。在西方国家,这一天,小孩子...
    2021-01-20 阅读全文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 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别总担...

2020-12-23 阅读全文

“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这样的儿歌,许多成年人还记忆犹新。孩子对小动物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伴侣动物给孩子们带来的温暖和安慰,以及对心理和健康的积极影响,正越来越被广大父母了解和认同。 在...

2022-01-29 阅读全文

一、给孩子选择,而不要给孩子答案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妈妈可以摆出两双都合脚、穿上去都舒适的鞋,对孩子说:“宝宝今天想穿哪一双鞋呢?”可别小看这一举动,这样一来,小孩子就不是简单、机械地伸脚穿鞋,而...

2021-04-01 阅读全文

聪明的谎言,别打击 案例:阳阳升中班的时候搬家了,转到了新的幼儿园。开学才两个星期,阳阳已经拿回家五六个小红花了,大家都夸阳阳表现真好。有一天,爸爸去接阳阳,在幼儿园门口当着老师的面问阳阳今天有没有得...

2021-04-05 阅读全文

国外一档脱口秀《吉米鸡毛秀》的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父母告诉孩子,把他们的万圣节糖果都吃完后,孩子们的不同反应。 不知道朋友们前几天有没有凑热闹,让孩子打扮打扮去过万圣节。在西方国家,这一天,小孩子...

2021-0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