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学说话家长需要了解的几件事

发布时间:2020-11-26

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孩子学说话家长需要了解的几件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孩子学说话家长需要了解的几件事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孩子成长的每个过程都会牵动父母的心。伴随孩子牙牙学话,第一次无意识地叫“妈妈、爸爸”,很多父母欣喜之余开始有更多的疑问。怎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好语言,开发智力,成为家长们关心的事情。

说外语忌太早。、

孩子3岁后学心外语是比较好的时期,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学习母语比学外语更重要。3岁是培养孩子语言的良好时机,3岁以前语言中枢发育不完善,发音也不清晰。三四岁左右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很容易接受听到的语音,模仿力很强,能够逼真地模仿老师发出的语音和语调,并不受母语听干扰。一般这时学外语的孩子比年龄大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人能够较快地掌握和运用日常语。

但值得注意的是,书写和阅读要放六七岁后进行。而且学习过程中不要强迫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对今后的学习造成惧怕心理。

儿歌比古诗更适宜儿童学习

儿歌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符合儿童的朗诵特点,比较适宜儿童学习。儿童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成就感、学习有积极性,更能培养儿童对语言的兴趣,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另一方面,一些儿歌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作为内容,在儿童读儿歌的时候,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强调音节和节奏感,以便于儿童正确的模仿学习。除了语言解释外,还可用实物或实物

说话晚怎么办

每个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并不完全一样,早的孩子不到1岁就开口了,晚的甚至到2岁以后才开口。一般考虑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是以下几个原因;家庭中用多种方言与孩子讲话,孩子学说话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家长与孩子交流过少,孩子没有模仿对象和说话的机会,说话也会延迟。由于这种环境因素引起的话话延迟,改善环境和加强训练后会很快追上正常孩子。

另外,一些疾病,如脑瘫、听力障碍、孤独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功能失调等,可导致说话延迟,同时也伴随其他的异常表现。轻度智能发育落后的孩子,说话的年龄也比较晚。当然,发音器官如舌系带过短、腭裂等异常也可导致说话延迟。如是疾病原因导致说话延迟,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找出原因,对症治疗。

如何应对孩子口吃

口吃多见于学龄早期的儿童,一般由于发声器官紧张或言语功能不够成熟造成的,也与精神紧张、精神刺激、遗传及模仿他人口吃有关。随着词汇量增多、语句复杂,幼儿很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有时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因发育不成熟,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的发展,于是出现口吃。

一般不需要特殊矫正,应耐心倾听,但要避免指责,绝大多数口吃会逐渐转为正常。如果孩子口吃有加重趋势,则应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语言纠正训练,包括;让孩子减慢说话速度、降低音量;多讲故事;消除孩子紧张情绪,让他想好再说,等到到孩子神经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后,口吃是可以纠正的。

偶尔“说谎”不必紧张

对于幼儿来说,想象力最为活跃,在这一时期,想象的突出特点是喜欢夸张,表现在夸大和混淆假想与真实两个方面,孩子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或自己的强烈愿望当成真实的事情常被误以为是说谎。

如这时批评、责备,反而会暗示孩子有意识地说谎。因此对于幼儿时期的“说谎”不必过分紧张,可采取一些措施正确引导。首先以诚恳的态度面对孩子,作出好榜样,加强对孩子的关注,经常和孩子感情交流和沟通,使孩子愿意在父母面前讲真话;对孩子要求要切合实际,不要在外人面前指责他,应单独和孩子交流。当孩子减少“说谎”行为时应立即表扬。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在孩子青春期时,家长要做的几件事


在孩子青春期时,家长要做的几件事

一、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一定要注意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龄进行阶段划分的话,18岁之内,心理年龄可以划分为很多个时期。时期越多意味着变化越多,也就意味着可塑性越强。那么,18岁内,哪个阶段变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是6岁以前,第二位的是青春期。

身高变化带来心理变化—对待父母从仰视到平视

身高不像性,性是内分泌的问题,身高是视觉。

孩子只要对成人是仰视的,心理上就有一种不得不服从的感觉。而当孩子已经对成人是平视、俯视的时候(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身高上,对很多女老师基本上就是俯视了),他会觉得老师、家长现在说我得掂量掂量了!

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说你别打我,再打我也动手了。他已经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会决定他的视线,视线会影响他的心理,他会开始不服了。而在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长6到11公分,说话的声音也有变化。

此外,孩子发育会影响到他的心理,这种心理变化我概括了几点:独立性强、更在乎自尊、性意识觉醒。

性意识的觉醒——需要家长的特别关注

什么是青春期,就是性发育期。心理学的定义是能够生育后代的生理变化及完成。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出现这样一些评判,有人说这是人心理最危险的时期。

人初次出现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点在哪?12岁开始逃学了,15岁是高峰期。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容易出问题。

孩子生理已经发育了,在这个阶段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但这个表现如果限于青春期,也不要大惊小怪。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是回避,男孩跟男孩玩,女孩跟女孩玩。孩子会私下看书、看网络、看手机了解这些事,家长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要改变你的教育模式,做到8件事

当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变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说快写作业去,走我们上学去。到这个阶段不要这样了。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帮助时你就说话,你如果不说的话,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长则要暗中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只是表面上开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同事一样尊重对待。有的女孩子也是这样。有一个单亲妈妈看女孩子日记,结果孩子离家出走,妈妈很着急。那时候在央视《今日说法》节目,我和这位妈妈有一个连线,妈妈问我怎么办。我问她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同事在办公桌放一本日记你会翻看吗?她说不会。那你为什么看孩子的日记?她说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经长大了,她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了。你不能这样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动涉及她隐私的东西。

第三,要让他参与家庭大事。孩子走向工作单位,往往是要先做领导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动手能力。作为家长,家里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你照顾,周六、周日让孩子照顾,这样你老了他也会照顾你。

第四,善于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当孩子对你不尊重的时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现。有的父母爱得没有节制,他今天对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对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后有苦头吃。在家里你要让他明白,让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诉他。

第五,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我们要让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让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

第六,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尽可能与他共同感兴趣。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也是找到他未来的职业所向。

第七,要给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孩子青春期时,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唠叨,你的唠叨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话要说,一两句足够了。

第八,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出骄傲。我们夸孩子不能只是以学习多好作为评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时候他怎么照顾我,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说,妈妈,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离婚了,我以后要跟他做朋友。我就夸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别人不好,但是愿意去了解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时候,你要肯定孩子。

三、减轻Ta的学习压力,帮孩子打开另一扇门

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第一要做到让他保持健康。

这个阶段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你能做的不是帮他做作业,也不是替代老师给他讲课。你做什么?除了生活以外最重要的是陪他运动。每周末拿两个半天带着他出去运动,比如说走步、打球、游泳。你要相信,他心情越好,学习越轻松,他越烦躁,学习成绩就会越差,弄不好会得抑郁症。

现在,很多孩子所处的环境,学习的竞争非常激烈。青春期出问题的孩子中,很多是学习的失败者,父母要帮他找一条路,帮他打开另一扇门,老师是管全体学生的,父母是一对一的,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大的责任。

孩子16岁的时候,家长也要告诉他,你现在甚至可以出去找一点事干了,但是如果出问题,你要承担全部责任,这个问题一定要警告孩子。青少年犯罪中,孩子们做一件荒唐事,会失去很多。有的孩子跟妈妈吵架,一晚上出去做了3起案件,因为这3起就被判了十年。十年时间,孩子什么事都耽误了。

总之,告诉孩子,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健康。第二,守法。第三,活得有情有义。

青春期中,比起学习,学会做人更重要。不要让孩子出一些严重的错误,这才是关键。

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在孩子阅读中所要做好的几件事


我们说一个孩子语文学得好,其实就是说这个孩子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强。其中的“读”指的就是阅读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量的积累,如果光靠小学语文课本中三百多篇课文,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是根本不够的。现在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是——第三学段即五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这就需要课外阅读的补充。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阅读其实就是课外阅读。所谓课外阅读,就是课堂和课本以外的阅读,这就决定了家庭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作为家长,你们肯定要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助一臂之力。但如何助这一臂之力,还有不少讲究。其中家庭读书氛围的创设和家长自身的阅读理念都会对孩子的阅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是5月7日,上个月4月23日有家长知道是什么日子吗?——世界读书日。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每年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各种阅读活动,我们现在普遍的说法叫“全民阅读”,我们太仓也不例外。除了学校是主力军之外,太仓图书馆也举办了各种活动,有发动学生参与的“换书乐”活动,还邀请了亲子阅读推广人林丹老师来讲座。4.18上午,我也慕名而去聆听了两个小时。林老师的讲座再次让我坚信了一点:那就是阅读是厚积薄发,家长们千万不要功利地把阅读和成绩挂起钩来,有的家长有时要发发牢骚的,说读了那么多闲书,成绩也不见上去,这不是白读吗!其实不是这样的,阅读需要积累,需要时间,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坚持每天阅读,坚持一有空就阅读,坚持买书或者借书看,就算现在的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慢慢会提高的,一定要坚信这一点。我班级里有两个男孩子,都自称小书迷。的确爱看书,一下课就去我们年级的读书漂流站上去看,回家只要作业完成,就要看课外书,晚上不看书睡不着觉。三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的妈妈说,爱看书也没啥效果啊,我家的孩子成绩怎么每次就这些,我说别急,相信厚积薄发。现在到了五年级,你再看看他们的作文和阅读短文,明显有提高了。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成绩好的孩子当然可以读读课外书,我们家的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来不及做,还读什么课外书啊?粗粗一听,这话很有道理。能完成作业就不错了,哪里再有阅读的时间。可事实上,这样的观点的确是错了。我班级里有个男孩,出名的莫太太。课堂作业一直要在放学前急匆匆完成。回家作业也是在妈妈的监督下完成。总之,学习很累。那是不是就剥夺他阅读的权利吗?不能!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爱阅读的。这个小吴同学也是。上个学期,我带领学生每周阅读几篇课外美文,然后在采蜜本上摘抄几个好句子,再写几句自己的感受。小吴居然一次也没落下,写的感受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的确是自己阅读后的真实收获。这个学期我们又进行每月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三月份读了《草房子》,四月份读了《呼兰河传》,小吴同样积极参与,没到规定时间早读完了。每次学习新课之前,我都要求他们查查相关资料,到时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下。小吴同学也很乐意,还没学《郑和下西洋》,他拿着有关的课外书来了,还没学《秦兵马俑》,就拿着网上查到的资料来了。当然老师的表扬和认可也是他持续的动力。所以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的好处相信我们的家长都能说一些

孩子学说话对话更有效


研究发现,多对婴幼儿说话有助于他们语言能力发展。不过,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与孩子多“对话”比多“说话”更加有效。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出版的美国《儿科学杂志》上。

对话更有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弗雷德里克·齐默尔曼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名为“成人独角戏”的研究。

研究人员选取275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年龄在2个月至48个月之间。父母随机选择一天,录下孩子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前听到和所说的话。每个家庭在6个月内提供5天录音,其中71个家庭参与研究时间延长至2年,提供20天录音。

统计显示,孩子平均一天听到成人说1.3万个单词左右,与成人一起对话约400个单词。研究人员另外分别测试了两种情况,让孩子一天多参与100个单词的对话,或者一天多听成人说1000个单词。

结果发现,与孩子多对话对他们语言能力发展最有效,孩子与成人交流越多,成人越清楚孩子的想法。

让孩子多说

齐默尔曼说:“儿科学家和其他人鼓励父母通过阅读、讲故事或用简单语言描述日常生活等方式(向孩子)多‘输入’语言,尽管这是一项合理建议,但并未重视让孩子多说。”

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援引他的话说:“成人对孩子说话确实有助孩子语言能力发展,但更有效的方式是相互交流。让孩子说是促使语言能力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孩子说得越多,他们的能力加强越多。”因为在对话过程中,“家长自然而然地回应孩子,纠正孩子的错误,同时也调整自己对孩子说的话”,这更有助于孩子发展语言能力。

此外,齐默尔曼的研究还发现,只要不影响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观看电视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并没有多大影响。

同行的认同

齐默尔曼的研究成果得到同行的认同。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儿童医院语言病理学家玛克辛·奥林格说:“这项研究成果与我们给出的建议相同。”

她说:“通过对话,你才能练习交流。孩子会犯错,这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感觉,纠正他们的错误。”

她建议,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譬如“我正在给你穿上睡衣”,但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如果父母创造一些对话时间,可能在就寝前或者吃饭时,那会非常好”。

孩子学说话小心进误区


对宝宝的要求反应过快

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样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干什么,就算仅仅说一个“水”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用儿语和宝宝说话简单的说就是不说完整话,例如,吃饭说成饭饭,睡觉说成觉觉。有些父母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者只是觉得有趣,这样长期用这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会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成人可能会觉得好玩,可爱,在不经意间重复错误的发音,如,妈妈告诉奶奶今天宝宝把苹果说成苹朵,而身边的宝宝就在不经意间强化了这个错误的发音。所以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最好都说普通话,避免语言环境过于混乱。

亲子之间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件事


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做法,却在无形中给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造成阻碍和困扰。所以,小育要分享父母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件事。

1、不要让孩子放下正在读的书

孩子们对于阅读读物的选择,他们还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很多连环画或者一些粗俗的漫画,往往会吸引他们的目光,让他们陷入其中。这些书,可能是你不愿意他们接触的,但如果你呵斥他们,孩子有可能会在潜意识里理解为你让他们放弃阅读。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更好的,更多的书放在书架上供孩子选择,然后陪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好书,让他们渐渐远离一些不好的书。

2、不要给孩子与其阅读能力不相称的书

没有人喜欢读那种让自己觉得自己很差劲的书,读一页,有大半的字或单词不认识,很容易挫败人的阅读热情。 如果一本书阅读起来太难,孩子会感受到很沮丧,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所以,我们在为孩子选择阅读书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阅读能力的书籍。

3、不要把阅读作为一种惩罚

“今天把这本书读完,我就带你去游乐场玩!”这样的话说出来,对孩子敏感的内心来说,他们就会认为读书是一种不快乐的事情,是一种被人逼迫不得已为之的行为。一旦这种潜意识形成,孩子就很难从内心真正的去体验阅读的乐趣。

4、不要忘记送书给孩子当礼物

礼物是很特殊的物品,能当做礼物赠予别人的,都是值得珍藏或者珍贵的东西。在孩子生日的时候,或者其他时候,赠送孩子喜欢的书本给孩子当礼物,特别是,你还能陪着他们一起阅读这本书,那对于孩子来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

5、当孩子只是看图,没有真正阅读的时候,不要抱怨孩子

如果我们在孩子只看图片的时候,跟他们说,“你这根本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应该这样,应该那样。”那么孩子就会当真,认为他不会阅读。 他们也不知道,阅读能力是会慢慢培养增长的,这会挫败他们阅读的自信心。当他们还看不懂文字的时候,让他们知道,看图片也是可以的。

6、不要忘记让孩子看到你阅读的乐趣

想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也要经常看书,让孩子看到你经常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乐趣。孩子们也会以你为榜样,渐渐爱上阅读。

7、对于孩子的阅读,不要矫枉过正或给孩子安排很多的阅读量

孩子能自主阅读了,那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不要因此要求孩子阅读太长时间,或者让他们不停重复的阅读同一本书。可以跟着你的孩子一起阅读,在他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及时答疑解惑。

早教教育,在家可以做这几件事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要养育一个完美的孩子,并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成年人和小孩有着不同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对儿童的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我父母教育孩子非常的重要。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养育儿女。

下面我就给大家说六件重要的事情,这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说的,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育自己的孩子。

第一、帮助他们处理负面上的情绪。

每一个孩子可能都会有负面的情绪,比如愤怒,嫉妒仇恨等等。

父母是有责任去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烦恼,也应该了解是什么事情导致这种现象的。可以帮助他们分析感情与情绪,怎么排除这些负面情绪应该从小就教起。

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去解决这些负面情绪,他们长大后肯定会是一个具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

第二,教他们如何面对问题。

作为父母,不应该遇到事情就逃避。从小时候就开始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用了一定的方式去解决。

如果还是不喜欢美术课程这些特定的活动,父母应该问其原因,而不是自以为就是这样。

第三,应该花时间去陪伴您的孩子。

应该随时了解你的孩子,想什么或者喜欢做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要做到这几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花一些时间长和孩子在一起。

可以适当的和你的孩子做一些活动,以建立更好的感情,有助于你们之间的沟通,可以把你的孩子当做朋友来看待,可以让他们更加的舒适,并且愿意与你交流。

这样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向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而你的一切行为以及言语都能够深深地影响他们,你的孩子的个性的发展怎么样,这和你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关系。

第四,适当的时候教他们做一些家务,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赞赏。

一般而言,如果小孩子从小就被教到做一些家务劳动,他们长大之后就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所以在家里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完成一些小的任务,就比如扫地,给花浇水等等。

第五,告诉你的孩子,他对父母来说很重要。

需要这样,他们才能够在你们的身上感受到安全和温暖。不是有前提的爱孩子,而是无条件的爱孩子,例如:不是您好好吃饭,妈妈才爱你,而是,无论如何妈妈都爱你,所以妈妈相信宝宝一定做的更好!

第六,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纷繁多样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种颜色,花有花的美好,叶有叶的情调,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是每个人都不是世界的全部!这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能够去探索世界,理解世界,包容他人!

宝宝学说话的5个要点


如何练就一个巧嘴好宝宝?有5个要点你要记住。

1.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2.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3.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4.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

5.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如何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这几件事家长千万别做


曾经认识这样一位父亲,他对孩子照顾无微不至,在孩子学习时甚至于把孩子要读的那一页书都翻好了。

他这样做是为孩子节省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学习。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儿子不但成绩不好,反而形成了一种不良习惯,父亲不在身边相陪,他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孩子都有一种依赖性,只要有人替他着急,他自己就会懈怠。

当父母过多的参与他的学习时,他就会认为学习是父母和他共同的事,甚至于完全是父母的责任。既然什么事情父母替他想好了,他也就用不着操心了。这一点,其实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大忌。

尽管孩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中心,可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懂得,孩子一旦离开家庭,今天来到学校或者明天走向社会,哪怕是小皇帝也得服从集体需要,不会再是中心了。

因此,父母应当使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现在艰苦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他自己有一个好的前途,而不是为了父母在学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如果没有足以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淘汰的。

只有当孩子认识这一点,他才能不等不靠,加倍珍惜学习的机会,而越发投入,学习也更有收获。

我们必须要提醒各位父母,说到底,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当然很多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也希望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孩子为什么还是觉得自己学习是为了家长呢?

{ 孩子的学习 }

此动力与彼动力大不相同

孩子的学习动力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内生动力,一种是外在动力。儿童行为与心理学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两种动力就像紧挨在一起生长的两棵大树,它们的生长经常不是同步的,而是此消彼长的。

换言之,如果学习动力都是外界的力量所给予,那么造成的状况往往是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萎缩。

如今孩子学习的外在动力,在很多家庭已经表现得不能再强。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不管是寒风凛冽还是酷暑当头,都可以看到家长车载手推,运送睡眼惺忪的孩子四处上辅导班;家长用电动车驮着孩子上下学,一路上都在严厉拷问孩子的功课,到了家中,哪怕没有时间做饭洗衣,都要像个牢头一样,呼喝孩子好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

如此一来,孩子学习的外在动力蹿生成为一个巨人,而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却萎缩成一个侏儒。孩子常常在严厉的管束、无边的压抑中生出逆反心理:

妈妈像个牢头管牢犯一样管着我,她要我学习好,还不是为了她自己有本钱到朋友圈里去吹嘘,为了她自己能收获上百个赞脸上有光,她体会到我的痛苦没有?体会到我每天觉都不够睡,每天被各种功课填满的痛苦没有?她有多么自私!

{ 父母的不当做法 }

削弱了孩子学习的内动力

01

情绪完全被孩子的成绩带跑

不知道你家是否是这种状况:家长的喜怒哀乐全被孩子的成绩左右,孩子考好了,家长比自己升职加薪还要喜出望外;孩子没考好,家长那个垂头丧气,比股市暴跌自己的投资全被套牢还要满脸绝望。这样的表现成为常态后,孩子一考试就感到有芒刺在背,满手都是冷汗。

时间一长,孩子觉得学习是为妈妈学的,不然,为何妈妈要为我的89分捶胸顿足、伤心不已?

朋友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小姑娘没有考好,妈妈想到这一年来风里来雨里去驮女儿四处上课的辛苦,气恼兼伤心,不禁号啕大哭。小姑娘很镇定地站着给妈妈递纸巾,反而劝慰她说:

“妈妈,学习是我的事又不是你的事,你干嘛这么经不起打击?你一个快40岁的人了能不能遇事镇定点儿?一次月考就把你搞成这样,以后万一我中考、高考没考好你怎么办?哪个成功者不是失败了很多次的?连我们老师也说,考试有难有易,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检测,一定要尽快从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心态中走出来……”

女儿的话,在妈妈的心中犹如轰响一个炸雷,促使她思考自己认识上的盲区:孩子的学习,究竟是为她自己,还是为家长的脸面?孩子的学习,究竟是为她的全面成长,还是只为一个挣脸的分数?

02

把孩子的成绩与物质奖惩挂钩

相信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制订很多赢得物质奖励的规则,比如功课考到多少分、多少名会奖励给孩子什么或者满足孩子什么条件。

制订这样奖惩政策的家长一定扬扬得意,因为一开始,孩子为了物质奖励确实是好好学习了一阵,可是最多过了6个月,同等力度的奖惩已经触动不了孩子的心,他便开始恢复“老油条”的脾性。

家长盯一盯,他被动推进一下,家长一没留神督促,他马上开小差,还想出了“长时间蹲马桶看动漫”“长时间洗澡拖延写作业”“假装吃水果蹭电视看”这些独到的偷懒怠工方式。

没错,看看家长与孩子签订的这些奖惩合同,看看这些事无巨细的物质引诱,与资本家雇佣工人的方式有何不同?

在孩子心目中,家长就像资本家,专门在他的鼻子前吊一根胡萝卜,连哄带骗驱赶他往前走,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工人,哪个会积极主动,生发出内在的创造力呢?

03

把自身不求上进归咎于孩子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咱就再也没有写过论文,没有搞过科研,没为职称评定添砖加瓦。”

“可不是,自从孩子进了小升初的磨道,我就推掉了所有的进修和加班,工作上也得过且过。”

“你们这些牺牲算个啥,我一个好闺蜜,为了紧盯孩子的学习,把开得很红火的咖啡馆都关掉了;我还有一个姐妹,连单位公派去美国读MBA的机会都放弃了。”

三个妈妈一台戏,当这样的戏文当着孩子的面唱响,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要是懂事,一定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妈妈为我牺牲那么多,我要是考不进前五名,不得羞惭死?我怎么有脸去面对妈妈那张寄予重托的脸?孩子这么一想,就会造成大考大滑坡,小考小失常的局面,就会陷入一到关键时刻就脑子糊涂掉链子的怪圈。

孩子要是不懂事,就会这样顶嘴:“你在单位都不思进取,凭啥让我快马加鞭?”“你说我脑子不灵光?你灵光?你怎么混了这么多年连个副教授也不是?”

家长遇到这样的熊孩子,请不要着急生气,冷静下来想想,孩子并没有说错啊,工作是你的事,学习是我的事,咱们都对自己的事儿负责好不好?别老是把你自己的得过且过归咎于我,我可背不动这个锅!

04

总是打压孩子的梦想

现在有小学生的家庭,晚饭桌上、上学途中孩子与家长的谈话,已经被家长引导成了一种实用主义对谈,交流的主题无非是:你下一次考试如何提升排名,如何调竞赛奖项等级;为了引发老师对你薄弱环节的关注,咱们是不是要给老师送点礼?

要是孩子天真烂漫,不切实际地对家长畅谈,他长大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要去大名鼎鼎的美国宇航局NASA工作,他要去发现外星人并与之友好对谈;他要学习最先进的电影特技,要拍出史上最厉害的恐龙电影;他要当手速最快,全世界最有人气的电竞赛手;他要创造一种飞车,可以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

面对孩子这些天马行空的梦想,大部分家长大吼一声:胡说八道些什么,你赶紧给我规规矩矩学习,以后考重点中学,考个好大学,考个公务员,捧个铁饭碗,也好让我们放心。

家长认定孩子未来的愿望是渺无边际的幻想、不合时宜的美梦,认为他应该紧盯眼下的一亩三分地,只在这点儿地方不知疲倦地耕耘,其实这很不符合孩子热爱变化、热爱憧憬的心性。

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很难意识到他今天吃的这些苦有何意义,意识到他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英语、钢琴、电脑。如果他没有远期的目标,近期的艰苦学习他是很难心甘情愿去耐受的。

唯有他意识到,未来的梦想与今日的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识到今日不辞辛劳是为了未来有更丰富的选择,他的内生动力才能发芽生根,茁壮成长。

正如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小时候经常对他说的: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作为一名勤于思考、亲力亲为养大两个儿子的妈妈,龙应台还清醒地认识到金钱和名声,都不是下一代幸福快乐的核心元素。

她与儿子这样谈过:

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就‘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在你心目中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从这一点上来说,梦想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只有合适不合适孩子之分。因此,与孩子一起观赏其梦想的种子,一同种下它、浇灌它,想方设法培育它,如果我们家长先做到了这一点,你会发现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培养起来并不难,因为自觉自愿,永远属于一个有目标的人。

05

对孩子的学习事无巨细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管是预习的监督,还是作业的检查,不管是背诵的推进,还是复习的细节,都要围追堵截,一一追问,一一落实,一点自主的空间也不给孩子。

家长也许意识不到,就是这样的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反而扼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这就像我们遇到一个事无巨细都要思虑、监管、修正,事事都不放心下属的上司一样,最终,下属们都会变成算盘珠子,变成“无脑巨婴”,推一推,动一动。

没错,下属会想:反正我想了也没有用,都不会合你的意;反正考虑进步呀、业绩呀,都是你的事,你爱管,不妨把所有动脑筋的事都让给你。工作就是这样变成上司一个人的事的,同理,学习就是这样变成家长的事的。

孩子还小,本身对自己与家长各自负责的领域就界线不分,而家长的大包大揽,又加剧了这一迹象。若要培养在责任方面界线分明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是否应该后退一步,让出激发孩子主动性的空间来呢?

父母应该做的是激发出孩子的潜能,把他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自己干劲十足地学。这里有一些给父母的提醒:

让孩子自己单独处理功课,让他自己多动脑筋,多探索。

当孩子做作业遇上难题,向你请教时,千万不要立刻为他讲解,应该问一问孩子是怎么想的,看一看他在什么地方想得不对,这可以使你了解他的思维,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学习。

切记不要替孩子做功课,即使孩子不停的央求你,或是你很同情孩子大量的家庭作业。你需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事负责。

当孩子对某位老师有意见时,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不喜欢老师,但你不能拒绝学习知识。你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你以后的需要。老师也终将会离你而去,而知识却是你的,是你终身的财富。

06

给家长们的最后提醒

解决内生动力,要舍得放手。

把孩子的一切吃喝拉撒都服侍好,为了24小时陪读、陪写作业,家长放弃自己的事业追求、朋友交往,放弃培育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样的贴身紧逼,事实上就是没命地让学习的外在动力遮蔽了孩子的心灵空间。外力太猛,等于把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完全打压了,孩子每天被严格监控,处于动辄得咎的状态,不对学习超级反感才怪。

若要孩子逐步树立“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心态,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学习要逐步放手。

基本上,三年级之后就不要再陪写作业,四年级就不要介入孩子的考试总结与日常预习,五年级之后就要让孩子自己挑选辅导班,六年级要让孩子自己挑选升学的道路……

总之,只有你放出这样的信息——孩子,妈妈并不能为你的未来撑起保护伞,学习,就是你一根伞骨、一根伞骨地积攒自己遮风避雨的本钱,孩子才会意识到,学习,是安身立命的需要,是未来生活最关键的基石,是他必须去面对的挑战。

孩子学小提琴前需要了解的事情


孩子学小提琴前需要了解的事情

一向被称为“乐器之后”的小提琴,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弦乐器。用弓子演奏的乐器,以演奏持续的长音,就像是少女柔美动听的声音——既可以表现出非常温柔的声音,又能奏出热情、激动的曲调。

为什么要学小提琴

学习小提琴可以锻炼数学思维,让具体的音符变成了音乐。作为一种审美的修养,让自己的双手得到了锻炼,既锻炼了脑力,又促进身体发展,全面开发智力和情商。

具体说来,宝宝学习小提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左右手齐动,可以帮助左右脑的思维的发育,提高宝宝的智商;学琴的时候因为眼睛要不停地扫射乐谱,所以会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小提琴体积小、重量轻,非常方便。

什么样的宝宝适合学小提琴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曾经说过:“让孩子学琴,主要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因此,学习小提琴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开端,让孩子爱艺术、爱生活、爱创造、人格健全。如果想从事小提琴专业的话,最好是能够做到:

1.喜欢小提琴的声音;

2.手指要更加讲究,左手小指太短或手指过于肥胖都会有影响;

3.音乐素质条件,耳朵分辨音准、音色的能力、乐感节奏感和两手的灵活性,同时记忆力也要好。

虽然这些通过训练都可以改变,但是如果自己条件好的话,会更加方便。

宝宝几岁学琴合适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对于3-4岁的宝宝来说还是比较困难,所以最好在宝宝5-6岁骨骼发育较好,同时会和别人沟通以及有一些理解能力时,学习小提琴的效果才更加好。爸爸妈妈可以提前锻炼一下宝宝:比如先接触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让孩子喜欢上音乐。

钢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解一些简单的音乐理论和基础知识,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宝宝在哪学琴

虽然小提琴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掌握还是比较难的!跟钢琴不一样的是,小提琴演奏时要站着,同时左、右手动作不对称,左手按弦,右手运弓,左手还必须把琴持平,琴头得与眼睛等高,这些动作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怎么会发生,所以对宝宝来说很难。

再者,小提琴的音准很难找,它不像钢琴、电子琴或管乐有键盘或按键,小提琴的音准是要靠自己的听觉来判断的;在刚刚学习的时候,小提琴像“锯木头”似的拉空弦,宝宝有可能会觉得难,然后放弃。

宝宝的年龄也决定了他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不是很强,所以爸爸妈妈要给宝宝安排一位专业的老师:老师可以传授给孩子正确的技巧,同时对孩子也会更有耐心和爱心。实际上,宝宝只要熬过了初学的阶段,以后都会被小提琴独特的情感魅力所打动。

帮宝宝选把好琴

小提琴一般都不是非常贵,二、三百元就可以买到一把工厂琴,但也不能随随便便就买了。给宝宝选琴,要依据宝宝的身材来选择:您可以让孩子将左臂伸直,以左下颌夹住琴后手掌心可以拿住琴头。

买的小提琴最好是棱角圆滑适度,琴弦要直,看一下琴轴是否会转动、琴身油漆是不是完整的。因为孩子长得快,所以一般过段时间就要换个琴。

小提琴尺寸从大到小分为4/4,3/4,1/2,1/4,1/8,1/10,1/16,通常情况下,4岁的孩子要用1/10的提琴,5-6岁的孩子最好买1/8的提琴,6-7岁的宝宝可以给他购买1/4尺寸的;8-9岁的孩子适合1/2的提琴;9-11岁的孩子适合3/4尺;11岁以上的孩子4/4适合尺寸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学说话家长需要了解的几件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在孩子青春期时,家长要做的几件事 在孩子青春期时,家长要做的几件事 一、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一定要注意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龄进行阶段划分的话,18岁之内,心理年龄可以划分为很多个时期。时期越多意味着变化越多,也就意味着可塑性越强。...
    2020-09-29 阅读全文
  • 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在孩子阅读中所要做好的几件事 我们说一个孩子语文学得好,其实就是说这个孩子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强。其中的“读”指的就是阅读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量的积累,如果光靠小学语文课本中三百多篇课文,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是根本不够的。...
    2020-10-31 阅读全文
  • 孩子学说话对话更有效 研究发现,多对婴幼儿说话有助于他们语言能力发展。不过,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与孩子多“对话”比多“说话”更加有效。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出版的美国《儿科学杂志》上。 对话更有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
    2021-04-16 阅读全文
  • 孩子学说话小心进误区 对宝宝的要求反应过快 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样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干什么,就算仅仅说一个“水”...
    2021-03-31 阅读全文
  • 亲子之间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件事 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做法,却在无形中给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造成阻碍和困扰。所以,小育要分享父母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件事。 1、不要让孩子放下正在读的书 孩子们对于阅读...
    2021-07-16 阅读全文

在孩子青春期时,家长要做的几件事 一、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一定要注意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龄进行阶段划分的话,18岁之内,心理年龄可以划分为很多个时期。时期越多意味着变化越多,也就意味着可塑性越强。...

2020-09-29 阅读全文

我们说一个孩子语文学得好,其实就是说这个孩子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强。其中的“读”指的就是阅读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量的积累,如果光靠小学语文课本中三百多篇课文,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是根本不够的。...

2020-10-31 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多对婴幼儿说话有助于他们语言能力发展。不过,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与孩子多“对话”比多“说话”更加有效。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出版的美国《儿科学杂志》上。 对话更有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

2021-04-16 阅读全文

对宝宝的要求反应过快 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样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干什么,就算仅仅说一个“水”...

2021-03-31 阅读全文

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做法,却在无形中给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造成阻碍和困扰。所以,小育要分享父母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件事。 1、不要让孩子放下正在读的书 孩子们对于阅读...

2021-07-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