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为什么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发布时间:2020-11-23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育儿观念:为什么要否定孩子的感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育儿观念:为什么要否定孩子的感受?有一次宝宝发高烧不退,到了医院,医生用灌肠的方法给他降温。本身就身体不舒服,再加上需要被爸爸妈妈按在床上,让医生给直肠灌入冰水。这个过程,宝宝当然哭了。给宝宝做灌肠的医生可能想让孩子止住哭闹,就说,“真丑,真丑,哭起来真丑。”我马上截住了医生的话,“宝宝觉得灌肠不舒服,是吗?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哭一下的,妈妈觉得没关系。”医生的说法,可能在大人看来是开玩笑的,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她否定了孩子的感受,压制了孩子对感受的表达,甚至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这些感受是丢人的!昨天带宝宝做入园体检,其中有一项就是给他抽血。虽然在抽血前,我已经给孩子沟通过了,也让他观察了一位叔叔的抽血过程。但是,当把孩子的手臂固定住,再往手臂上扎针的时候,宝宝还是哭了。抽血的护士说,“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这么不勇敢.....”我赶紧抢了这位护士的话,“宝宝一定觉得疼!疼的时候可以哭一下下。”由于要抽两管血,同时我看到血流出的速度很慢,抽血的医生要有节奏地按压孩子的手臂,以促使血液流出。所以这个过程持续地相对来说比较久,不像大人那样几秒钟就搞定了。宝宝还是比较紧张的,我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看护士电脑上不断变幻的屏保。后来,抽完血后,我夸了宝宝勇敢,因为他只哭了一下下。宝宝也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我抽血只哭了一下下,我表现得勇敢。”孩子感觉疼,为什么不能表达呢?把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固定住,给他抽血,孩子为什么不能感到紧张呢?护士的做法同样是想止住孩子的哭闹,但是却分裂了孩子的感受,“我感到疼,但是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这种感受表现出来是不被接受的!”如果不断地否定孩子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会混淆自己的感受,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他也不能很好地感受这个世界。感受和行为是两码事,任何一种感受都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但是行为却不同。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呢?孩子:妈妈,我不饿,不想吃饭。妈妈:不,你饿了,你一个上午都没有吃东西。妈妈你为什么否定孩子对饥饿的感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家长为什么不能打骂孩子?


育儿观念:家长为什么不能打骂孩子?

人在十八岁之前都被称为孩子,孩子是不可以随便被打骂的.可是,有时,孩子实在是太可气了,但打骂孩子肯定是不管用的,尽管表面上,孩子服从了,但在心理上,不能解决根源问题.

由于孩子从小认知上的模糊和不正确,所以孩子没有具备保持原则的处事态度和做法,没有正确选择的能力,没有果断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时也没有具备承受事情的能力等等,所以,会出现问题.小到生活的细节,大到自己的前途.

非常理解家长,在孩子三岁之后,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观等已经建立,三到六岁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七岁基本定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所谓的挫折,这些挫折,会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或是不知道的认知等.家长会屡次地询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家长,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长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多家长都是这样,孩子出现问题,家长首先是着急,然后是不良情绪,愤怒、埋怨、急噪等等.

二、家长不能理智地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孩子是父母及家长共同培养的结果,不能单纯地说某一方面的问题.

三、家长需要认知上的正确性和言行一致,有的家长能意识到,有的家长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其实就是在教孩子.

四、家长需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交流是很好的办法,和孩子成为朋友,孩子才能把心理话讲给家长听,否则,就是长期的压抑和压制,时间一长,不可能不出现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再面对,就很棘手,不如,早发现,早解决.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家长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拒绝和孩子一起成长,什么是天伦之乐?和孩子一起成长就是天伦之乐;和妻子一起生活,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上的一切问题,帮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幸福.幸福的定义不是随性,更不是任性.人,只有有原则、节制地活着,才能体验快乐和幸福.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自由的.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从有了自我意识后,就有了自私,自私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过分的自私是大家都不接受的.过分的自私首先会体现在每个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上,所以,让孩子养成同理心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能力,就是一种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体谅别人、理解别人、感受别人的能力,具有同理心的人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他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能考虑别人.现在,我们的孩子尤其需要同理心,因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年轻一代展示自己个性魅力的年代,如果,他们不具有同理心,将会在很多方面遇到问题.如果,家长的同理心不够的话,请与孩子一起练习,这没有什么的,只要是自己不具备的能力,如果想具备,那就再练习好了,一点儿也不难,态度决定一切.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如果家长能经常地反思自己的言行,那将对孩子是一个非常好的影响,事情分主观和客观原因,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过分地强调主观原因或客观原因,并且,主观原因应该是主要的.如果具有这种内省智能的话,那将是巨大的财富,因为这个能力将让人拥有才能,一种智慧,一种能让人面对问题和圆满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把人分成感性和理性.还容易把女人归为感性,男人归为理性.用成功学理论来说,成功人士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既能感性地去感知事物,又能理性地去解决.如果单纯地具有或偏重于感性或理性,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都会有偏差的.在中国的人情世故上,人们偏于感性,但在法律上,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理性.

从感性和理性方面来分析,家长不能打孩子这类事情,打孩子是非常感性的,为什么不理性一些呢?光有理性,不打孩子,也不解决问题,也是不行的.只有感性和理性地分析和解决,才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方法.当然,孩子的问题太多,具体事情,需要具体分析和解决.

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中国经历了过长时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带给人们一种专制,一种独权.其实,就是一种自私和任性,凡是,不过分自私和任性的帝皇,还是能受到人们的尊重的.但遗留下来的根源问题是家庭问题,现在家庭问题,还是跟我国的传统分不开的.

从现代社会来看,人们需要尊重,需要自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所有都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也要让我们的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放松自己,让自己有一个好心情,让自己拥有一个好情绪和好情感.只有放松了自己,才能轻松地去对待别人,才能不打骂孩子.才能宽容和豁达,试试吧!

对了,有一种很好地排毒方法,可以教给孩子和自己,就是拍手,拍手是一种很好的放松自己的方法,试试看,有效果一定告诉我们.

育儿观念:孩子为什么不愿去托儿所?


家 长:我有一个三岁的男孩,一去托儿所就生病,他告诉我,他害怕去托儿所。一到托儿所他就不说话,但是他心里很明白,很多事情他都懂,他就是不说。老师让他干什么他都不干,也不说话。在家里,他可爱说话了,而且他开始说话很早。他去幼儿园三个月了,前两个月去几天就生病,基本上就没在幼儿园好好呆过。从幼儿园回来以后,如果什么愿望得不到满足,脾气就特别大。

他在潜意识中不愿意离开母亲进入幼儿园,因此,就会有一系列心理上的反应。他这个反应实际上是对你把他送进幼儿园的一种对抗行为,是在表示不满。

另外,他从小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对你的依赖心理成了他的一种软弱性,有可能当他面对陌生的生活和新鲜的环境时,确实有不适应和感到压力的地方。

你现在重视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说你现在因为孩子的这种反应(生病),从此就把他从幼儿园接回来自己带他,那么你就把孩子一直害到底了。他就永远不会离开你,不会有勇气走到社会中去。

所以,首先应该使他逐渐克服第一个情绪。你要明白他为什么不满?要设法理解孩子,在送他去幼儿园时,不要让他觉得你在排斥他,不再像过去那么爱他、管他了,不要让他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第二,你要和幼儿园的老师配合。请老师用一定的方式,把他对母亲的感情和依恋转移到幼儿园的生活中。这需要幼儿园老师比较好地配合。如果老师对这件事持比较冷漠、不太注意的态度,有可能使矛盾更加尖锐。你现在应该和老师配合起来,商量一下,使孩子在情绪上逐步地转化。

你只要认识到他是这样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他对离开你的潜在的不满,一个原因是他离开你以后,走进新的环境产生的不适应和压力感。这两个问题认识清楚了,就可以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要想办法使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生活的好奇、喜欢;产生对幼儿园老师的亲切感,这是你要做的工作。这些要你去慢慢寻找具体的方案,原则上是这样。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以后,脾气特别大,其实是对母亲不满的进一步反应。做母亲的一定要特别注意,避免使儿子产生恋母情结,这种恋母情结是很容易产生的。恋母情结在孩子长大以后,对他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母亲要爱孩子,儿子没有爱,未来的生活也是不健全的,但是这个爱不可过分,过分了会使孩子产生恋母情结,使他今后不能正常地对待生活。这个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否则孩子长大以后,不仅会对母亲产生依恋,还会有控制母亲的情结。这些都是会产生的,他三岁时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对这个问题要有审视,逐步把关系调整正确。

具体的方法:第一,希望你能够处理好他与父亲的关系,也就是说,你不要把照顾孩子的任务独自管起来;第二,应该增加孩子和其他人的友情。

培养孩子与他人友情的方法是,只要有了比较新的小朋友,你就要非常明确地鼓励他。逢人就讲,我的小孩喜欢和谁在一起玩,而且一下就玩熟了。经常以表扬鼓励来引导他,哪怕只有一点点迹象就要鼓励他。千万不要指责他这个缺陷,而是用引导的方法使孩子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游戏的原则,奖励的原则,这一点家长们要清楚。只要你认识到这一点,一段时间以后,问题就会慢慢得到解决。

我认为,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还是家庭。从家庭原因来讲,有特殊情况和普遍情况两种。

特殊情况有这样三种,一种是有家庭变故,比如父母离异或者说父母中有一个人去世,家庭的变故对孩子造成精神上的刺激和创伤,有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病变。另一种情况,比如个别家长对孩子施暴、虐待,孩子可能会产生精神创伤和心理疾病。还有一种,就是孩子遭受过外界的欺凌,比如有流氓骚扰他,甚至对他有过性迫害,同学中有小霸王欺负他,这也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疾病和不健康现象。

当然,这三种原因还属于数量比较少的,除了这三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外,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使孩子们产生心理不健康现象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把孩子放在温箱里,一味地溺爱,把孩子当小皇帝一样对待。像刚才这位家长讲到的情况,其实是与母亲对孩子的溺爱分不开的。对孩子的溺爱是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心理上产生障碍的原因之一。

第二,对孩子一方面是溺爱,同时又表现出某种专制。爱到非常细致、非常全面,对孩子有了种种的戒律,你只能这样,只能那样;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一切都管到。

溺爱的结果是把一切都管到,把一切都管到往往就会变成专制,缺乏民主的精神。让孩子在溺爱中,同时又是在管制中生活,这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健康。要知道,孩子尤其需要一种自在状态。

第三,就因为溺爱,家长们往往偏重智力教育。在偏重智力教育的时候,忽略了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从小的溺爱,再加上对智力的高追求、高开发,这种偏向也是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第四,家长关心孩子,希望孩子成材,但是,对孩子常常期望值过高,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变成行为,就对孩子产生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和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升学竞争等等结合在一起,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累积起来,孩子心理上的扭曲、不健康是必然的。

第五,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和父母在一起,关系非常之紧密,由此会产生恋父情结、恋母情结,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按照大家还都能接受的心理学理论,一般来说,女孩子容易恋父,男孩子容易恋母。在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男孩子恋母的情结是比较普遍的,因为我们的母亲成天带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在这种情况下,男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就可能变得很畸形。我经常在街上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对母亲呵斥来呵斥去,就好像一个很粗暴的男性在呵斥很听话的妻子一样。这种现象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个孩子从小得不到父爱和母爱,他们是不会健康的。任何一种爱的缺乏,都可能使孩子无法在心理上健全地发展。反过来,爱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达到了溺爱的程度,也要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有些家长很骄傲地对别人讲,他的儿子都七八岁、十来岁了,晚上睡不着觉时还要她搂一搂才能睡着觉,吃不下饭还要她喂一喂。当家长这么讲话的时候,她好像很骄傲、很幸福,其实是非常愚蠢的,这是葬送孩子未来的一种家庭教育呀!一个男孩子十来岁了,离开母亲不能吃饭,不能睡觉,这是一种病。家长怎么能不知道这一点呢?

你把孩子往什么方向培养呢?是往疾病这个方向上培养,还是往健康这个方向上培养?往一个强者方向培养,还是往一个弱者的方向上培养?这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溺爱孩子时,要思考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育儿观念:打了不改为什么还打?


育儿观念:打了不改为什么还打?

那天是我在幼儿园门口值班(接待早上入园的孩子),当快要关门时,一个小班家长拽着哭闹的孩子走了过来,我赶忙上前抱起孩子,还没等我抱稳,家长照着孩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我有些生气了:“孩子犯了什么错需要用到打?”家长看看我不好意思的说:“天天要玩具,不给他买就哭,打了不知多少次就是不改,真没办法”说完就走了,看着家长漫不经心的表情,再看看孩子委屈的样子,让我说不出的痛心。

既然不知道打了多少次,这说明打了也没起到什么作用,换种说法你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既然出错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打继续犯错?

正巧,过了几天我们班王柏森也出现了这种打了又打还是改不了的情况。放学时妈妈气呼呼的把他拉到我跟前:“整天就想要买大爆丸,家里有许多了,还要!”柏森眼睛里还挂着泪,看样子刚刚被“修理”了一顿,他一脸不服气的说:“不买我就不走了!”说着把手里的玩具扔到地上,先是坐在板凳上左拧右拧,后来干脆躺在教室里打滚,妈妈又要抬手打他的时候,被我拦了下来,我蹲下来用平和的语气说:“你的玩具已经很多了,而且还有一些买回来的玩具你都没有玩过,所以那个大爆丸是不会给你买的。我们现在可以走了吗?”他眯着眼见我上前关照就继续边哭边打滚,我和他妈妈就像没事发生一样转过身去聊着天,就这样经历了几个来回,这次我又叫他,他显然已经很累了,伸着手让我拉起来,我们什么都没有多说,然后柏森跟着妈妈回家了。

过了几天,妈妈来送柏森时看到我惊喜不已,说从那以后只要我们说出不买东西的理由就不再坚持买了,有事情还会主动找大人商量。这次我既没有打也没有骂,就这样解决了。

不是只有打孩子才会让孩子听你的话,打孩子产生的所谓“听话”效应,其实就是一种不可反抗的“屈从”,孩子的想法根本得不到实际的共鸣,所以干脆屈从。长此以往等孩子长大后有两种可能:要不叛逆,要不没有主心骨。

自古以来都流行一句话“不打不成材”,这句话的效果可想而知,因为我们这些80后的许多家长都有这方面的体会。本来我们要用爱心呵护的小苗苗不断地受到鞭打还会长成参天大树吗?这简直就是摧残,是我们至今为止没有停止的封建陋习。孩子是弱势群体,更多的应该是受到我们的保护和关爱,不听话肯定有原因,找准那个原因才是关键。孩子也有反驳你的权利,有时你也会有错,家长要不说忙没时间、要不就以高姿态说“我没有错”为借口打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你教会了孩子什么?恐怕只有至高无上的唯我主义吧。

在这里我要呼吁家长多思考:打了不改为什么还打?你的手不疼吗?多替孩子想想吧,不妨你也蹲下来试着和孩子沟通一下,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俊俊是我班出了名的小帅哥。记得刚入园时,懵懂的他对我是连打带踹,还拽坏爱红主任的项链。两个月来,经过我们的爱心教育,他变成了既听话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

每次入园时,我都要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在家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更好的达到家园共育。记得有一次,骐骏的妈妈对我说:“老师,幼儿园门口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大爷说我家骐骏面黄肌瘦,有这样那样的病。本来骐骏就特别爱生病,几乎每个月都得输一次液,听老大爷这么一说,我心里还很难受。我笑着说:“他是不是不好好吃饭?”“那可不,每次吃饭都是我们追着喂,到现在连筷子还不会用呢!实在不吃的时候我就把零食都给拿出来,让他挑着吃。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就听老师的,老师,您帮我说说他吧!”我很幽默的说:“必须的!

我暗想: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独立进餐了,俊俊也不能例外,一定要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于是,我和骐骏妈妈协商首先掐掉孩子的各种零食,其次,我开使了育人计划。区域活动时,我每次都把《泥球喂奇奇》的材料让他来操作。一开始,我让他用勺子来喂,等他用勺子的能力越来越熟练了渐渐地用筷子来喂,并鼓励他:骐骏真棒,能把奇奇的小肚子喂饱,奇奇需要丰富的营养长高个子,还会变得越来越聪明。那骐骏呢?是不是也要用自己的小手喂饱小肚子,这样丰富的营养才会跑到你的身上去呀!骐骏也会长高个子更帅更聪明的。骐骏眨着小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自己吃饭,我要长高个子,要聪明。”事后,我还和奇骏有个约定,每次入园时,都要摸摸他的小肚子是不是吃饱了,只要吃饱了,就奖励一朵小红花。

其实,我觉得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的人生,哪怕时常摔跤,我们也只需要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育儿观念: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否定孩子?


育儿观念: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否定孩子?

学习内容:对照: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否定孩子呢?(参考P209)

在我的育儿理念中,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多肯定、表扬,少否定、批评。

很多家长总是在贬低自己的孩子,觉得孩子浑身毛病,哪都不好,见到孩子就只有批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越来越成器。孩子总在批评和否定的环境中成长,长大了一定会极度不自信。每个人心里都期待能够安心,如果孩子总在批评和否定中成长,他就会永远不安心,这种不安心会让孩子心里没有安全感,会不自信,会不愿意在人前表现从而逃避交往。

如果你经常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在缺点上大做文章,经常批评孩子,指责孩子,否定孩子,提醒孩子,惩罚孩子,动不动张口"真笨!""真差劲!""没出息!""窝囊废!","这点事都做不好,真没用"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表现得像你批评的那样,越来越笨,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感到自己没希望,没价值了。千万不要对孩子产生失望情绪,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机会,如瓦特、如牛顿、如爱迪生,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不被老师认同的学生,结果却成长为令人仰视的英才。如果我们的家长否定变成肯定,相信所有“不好”的孩子,都会有所改变。

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平日里多给孩子一点赞扬,一点鼓励,少一句批评,少一句自责,或许会让他们有更大的进步!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正在写着一部自我的历史。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而,我们的家长要当孩子的伯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围绕孩子的优点做文章。

育儿观念:对待孩子要赏罚分明


育儿观念:对待孩子要赏罚分明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感到最高兴的事什么?那莫过于得到老师奖赏的“小红花”了,因为那说明自己某方面表现很棒,还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哦!这不,一上午,陈尹嘉小朋友就因为回答问题正确,积极参与表演活动等,一举拿下了三枚小红花,那个开心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了午餐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在很香地吃着,而我却发现陈尹嘉小朋友吃饭时显得那么的漫不经心,有一口没一口在那捱时间。看到这,我催促了几次,再过来看看,也没见到多少进展。看到他额头上的三个小红花,决定利用这个来刺激一下他!于是我就说:“陈尹嘉,如果你午饭吃不完的话,老师要收回一个小红花,作为你剩饭的惩罚!”这一招果然有效!我刚说完,只见陈尹嘉小朋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碗饭就被他“消灭”了。吃完后,他把碗朝着我扬了扬,我立刻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或许他为了再次向我证明他的实力,又去打了一碗汤喝掉了。

孩子表现棒是需要表扬的,但是,当他们“不棒”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对待呢?一般来说都是指责,说教,批评,甚至还有体罚的过激行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或不科学的方法。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对待孩子也要做到赏罚分明!而我们很多的家长或老师都是重于表扬轻于惩罚,以至于有的孩子只能吃表扬不能吃批评,我的这种把惩罚从表扬中扣除的方法,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犯了错就由好的行为相抵消,这样会让他更珍惜已经得到的荣誉,而避免犯错后重新失去它。我想,在家庭教育里也一样,好的行为可以有物质上的奖励,但要告诉孩子,要想保住得到的奖励或是再次获得某种奖励,那是一定不要犯错误的。

赏罚分明,就是在孩子面前展示了教育者的一种态度,一种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样,孩子的行为就一定会有自律地良性发展了。

育儿观念:感受孩子,相伴孩子一起成长


书,是了望世界的窗口。书,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多读书。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书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因为我始终相信,不管看什么书,只要开卷就有益。说实话,我床边的书常常有几摞,随手可取,内容五花八门。励志的书多一点。但是现在我需要面对的现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性却越来越不好使,一本书今天看了,明天再拿出来就像没看一样。没想到谢园长推荐我们看的第一本书,不是什么励志的书、也不是枯燥的专业书籍、竟然是《窗边的小豆豆》,并且让谢园长深受启发的第一本书也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吗?或是一本有魔力的书?带着这份好奇我打开了这本书,开启了阅读这本书的旅程。

马上书里面的情节就吸引了我,有几段特别深刻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小豆豆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听自己讲话。而且在这么长时间里连一个呵欠也没打,丝毫也没有厌倦的表示。就像同小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听她把话讲完。小豆豆在巴学园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小豆豆一直在盼望的吃“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的午饭时间终于来到了。这“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说起来,这个词本是校长想出来的,指中午饭盒里面的各种菜类。一般情况下,人们提到饭盒里的菜时,总是说“请注意培养孩子们不要挑食”,或者说“麻烦您不要让孩子们的营养太单调了”等等,但校长却是一句话:

“请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给孩子们带来。”

校长对孩子们的家长就是这样拜托的。

掏到最后,堆出了一座不算低的小山,粪池子几乎见底了,然而那钱包却始终没有出现。说不定是粘在边上或贴到坑底了吧!即使没有,小豆豆也觉得心满意足了。因为自己已经掏了那么多了。实际上在心满意足之中还包含了这样一种心情:“校长看到自己的行为不但没生气,反而对自己充满了信任,完全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有正常人格的人来对待的。”平时,一般的成年人若是看到小豆豆在掏粪,肯定都会说:“你在干什么呀?”“太危险了,快住手吧!”或者反过来也有人会说:“给你帮帮忙吧?”然而,校长却只说了一句:“干完了要把这些东西送回原处去哟!”妈妈听了小豆豆讲的这些情况,不禁在心里想道:“校长真是位了不起的人!”

读到这儿,我脑海里突然有了一种想法:“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书,把豆豆这个儿童形象刻画的这么惟妙惟肖。对于一名幼教工作者来说,好像身边的有许多豆豆这样的孩子呢?”我重新合上书,了解作者是何许人也。原来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据说,黑柳彻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年轻不代表人生的某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人不是随着岁月的增长慢慢变老,失去理想的时候才会老。”黑柳彻子的永远不老正是她拥有了一段美好快乐童年。

合上书,豆豆的这些幼稚的行为和想法像一颗羽毛轻轻拂开了我们坚硬的外表,露出了我们心底最又软的部分。仿佛我也变成了其中的一个角色,和他们一起感受快乐。

我觉得我们可以分两种角色回味这本书的内容。首先我们以孩子的身份思考,我们是不是非常羡慕既淘气又可爱的小豆豆呢?她拥有了一位开明、宽厚仁慈的妈妈,遇到了一位可爱、富有爱心和童心让人无限崇拜的校长、并且生活和学习在一个孩子梦想的乐园——巴学园。因为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他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那里有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和校长,他们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想一想我们的童年,有没有值得我们留恋的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呢?相信作为我们这些70后的人,都有一个虽然贫穷但是依然快乐的童年,五分钱的冰棍儿、上山下海的野小子似的无拘无束的各种活动、各式各样的小花书包、没有高档的眼花缭乱的玩具、没有舒适的教室,但是我们依然快乐。那么作为我们的工作对象——一群有着个体差异,性格迥异的孩子们他们是不是也希望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呢?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特别是幼儿教师,重新体检着童年时代成长的历程,突然意识到,这个历程其实是创造力和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试探着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从这本书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作为一名幼师,我们无力改变一些大方向的制度环境,但是我们能不能像校长那样为孩子做一些事情呢:真正的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以他们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来引导他们,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创造形成各种优良品质的环境。这真的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应深思的问题。

《窗边的小豆豆》是讲述成人的童年往事,童年是人一生值得回味无穷的东西。我们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和发掘出每一个孩子的完美天性,让他们一生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中,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育儿观念:家长到底要给孩子什么


现在都是独身子女,一个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家六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养尊处优已经习以为常了,小公主小皇帝,说不得,打不得。大人们对孩子是这样,反过来,我们的孩子对我们怎样了呢?!

今年我接了一个中班,带班几天,我就深深感到了这个班级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特别是一个叫伟伟的小朋友,早上来园,他手上拿着玩具玩,看了老师也不叫,老师和他打招呼,他也是一脸的茫然,一旁的奶奶手上拿着油条,一边喂一边说,叫老师叫老师呀,孩子还是玩着玩具不理不采。

我看着那奶奶对孩子百依百顺,但是那孩子对奶奶确实不一为然的样子,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这就成了我们宠孩子的条件吗?如果是这样,我认为还是回到过去的穷苦生活好了,至少他们会懂得珍惜。现在的家长对孩子都千依百顺,与孩子所反馈给我们的却形成了反比,这真的应该引起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了,我们要向西方学习好的东西,但是不能把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传统美德给丢了。

“宝宝啊,等会儿热了,叫阿姨帮你脱脱衣服啊”

“老师我的被子在哪里啊?”

“我睡哪一头”

一个中班的孩子能力再差,这些小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作为家长我们要为我们的孩子到底做些什么呢,他们可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是在你们的怀抱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啊,该放手还是要放手,家长要知道:教会孩子做人比教会1+1=2更重要;教会孩子学会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孩子学会几个洋文更有意义。

家园共育《育儿观念:为什么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家长为什么不能打骂孩子? 育儿观念:家长为什么不能打骂孩子? 人在十八岁之前都被称为孩子,孩子是不可以随便被打骂的.可是,有时,孩子实在是太可气了,但打骂孩子肯定是不管用的,尽管表面上,孩子服从了,但在心理上,不能解决根源问题...
    2020-10-13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孩子为什么不愿去托儿所? 家 长:我有一个三岁的男孩,一去托儿所就生病,他告诉我,他害怕去托儿所。一到托儿所他就不说话,但是他心里很明白,很多事情他都懂,他就是不说。老师让他干什么他都不干,也不说话。在家里,他可爱说话了,而且...
    2020-07-2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打了不改为什么还打? 育儿观念:打了不改为什么还打? 那天是我在幼儿园门口值班(接待早上入园的孩子),当快要关门时,一个小班家长拽着哭闹的孩子走了过来,我赶忙上前抱起孩子,还没等我抱稳,家长照着孩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我有些...
    2020-10-1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俊俊是我班出了名的小帅哥。记得刚入园时,懵懂的他对我是连打带踹,还拽坏爱红主任的项链。两个月来,经过我们的爱心教育,他变成了既听话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 每次入园时,我...
    2020-10-19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否定孩子? 育儿观念: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否定孩子? 学习内容:对照: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否定孩子呢?(参考P209) 在我的育儿理念中,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多肯定、表扬,少否定、批评。 很多家长总是在贬低自己的孩子,...
    2020-09-2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家长为什么不能打骂孩子? 人在十八岁之前都被称为孩子,孩子是不可以随便被打骂的.可是,有时,孩子实在是太可气了,但打骂孩子肯定是不管用的,尽管表面上,孩子服从了,但在心理上,不能解决根源问题...

2020-10-13 阅读全文

家 长:我有一个三岁的男孩,一去托儿所就生病,他告诉我,他害怕去托儿所。一到托儿所他就不说话,但是他心里很明白,很多事情他都懂,他就是不说。老师让他干什么他都不干,也不说话。在家里,他可爱说话了,而且...

2020-07-2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打了不改为什么还打? 那天是我在幼儿园门口值班(接待早上入园的孩子),当快要关门时,一个小班家长拽着哭闹的孩子走了过来,我赶忙上前抱起孩子,还没等我抱稳,家长照着孩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我有些...

2020-10-1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俊俊是我班出了名的小帅哥。记得刚入园时,懵懂的他对我是连打带踹,还拽坏爱红主任的项链。两个月来,经过我们的爱心教育,他变成了既听话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 每次入园时,我...

2020-10-1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否定孩子? 学习内容:对照:您在生活中是否经常否定孩子呢?(参考P209) 在我的育儿理念中,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多肯定、表扬,少否定、批评。 很多家长总是在贬低自己的孩子,...

2020-09-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