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知识跟宝妈们分享
发布时间:2020-11-16 幼儿园分享的游戏 幼儿园分享的教案 教育知识幼儿一、让宝宝自己动手干他自己的事情
现在有好多妈妈都是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还有时诉苦我家宝宝什么也不会干?宝妈从来没想过你自己放手让宝宝干了吗?所以请宝妈们高抬贵手,让宝宝自己干他的事情,一次不成功,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四次,五次。
二、不要因为没教过宝宝的事情而责备他
这是我在杨杰的微博上看见有个妈妈说的这句话,真的好感动,人总有会犯错的时候,更何况你从来都没有教过宝宝的时情。
三、妈妈也要学会示弱
妈妈在孩子面前示弱,甚至撒娇,宝宝会有不一样的变化,(在以后和儿子的故事中我会跟大家分享我跟儿子示弱以级对他撒娇)
四、要做一个说话算数的妈妈
你对宝宝说话算数,宝宝才会对你说话算数。
五、不要当外人的面数落孩子
你的宝宝虽然还很小,会有犯错的时候,请宝妈们给孩子留点面子。
六、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这句话是引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打骂孩子只能管一时,管不了一世,所以请宝妈做文明人
七、不要把你的思想强加到宝宝的身上
经常和宝宝换位思考你就会有感受的到。
好了就先写到这里吧!希望宝妈的要对得起宝宝叫我们一声妈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知识:幼儿咳嗽,妈妈们该怎么做?
一到天气转凉,孩子就很容易咳嗽。只要孩子一咳嗽,妈妈们就开始担心,急着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真恨不得自己去替孩子生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咳嗽是怎么回事?
按中医理论,咳嗽一般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内伤咳嗽。所以,孩子咳嗽了,妈妈首先要分清咳嗽种类,才可以对症下药哦!
风寒咳嗽:如果舌苔白,说明寒气重,痰也较稀、白、黏,并有鼻塞流涕。风热咳嗽:如果舌苔黄、红,说明内热重,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
内伤咳嗽:多久咳不愈、反复发作。
风燥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难咯,鼻燥咽干,舌干红少津。
其实,引起孩子咳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冒、室内空气干燥、喝水少,呛奶等都会引起咳嗽。如果孩子没有其它症状,只是偶尔咳嗽,大可不必担心,保持室内通风、干净、空气湿润,多给宝宝喝水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是因为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流感、异物吸入等引起的咳嗽,就要引起足够重视,应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哮喘——夜间干咳。
支气管炎——咳嗽时有嘶嘶地声音。
肺炎——感冒一周未愈,咳嗽痰多,呼吸变快。流感——高烧伴咳嗽。异物吸入——突然剧烈咳嗽,呼吸困难。
不同咳嗽种类怎么调理饮食?
有的妈妈一听到孩子咳嗽,就会煮点冰糖梨水给孩子喝,可是孩子为什么越喝咳得越厉害?这是因为没有分清孩子咳嗽的种类,给孩子喝冰糖梨水不对症,自然会加重咳嗽症状。
风寒咳嗽:宜吃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物。
1.生姜+红糖+大蒜: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2.葱白粥:新鲜葱白3-5根,每根约7cm,洗后切细。粳米50克煮成稀粥,再放入葱白,稍煮后即可食用。
3.蒸大蒜水:把2-3瓣大蒜拍碎放碗中,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转小火蒸15分钟即可。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
风热咳嗽:宜吃些清热、化痰止咳的食物。
1.鱼腥草煲猪肺:250克猪肺切块炒透漂水滤干,与30克鱼腥草、1/4个罗汉果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2小时,以盐调味,分2-3次饮用。
2.荸荠水:取2-3个荸荠去皮切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在火上烧5分钟即可。
内伤咳嗽:宜吃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
1.山药粥:把山药去皮切成小块捣碎,再加半碗水,将山药加工成稀糊状,然后倒入熬好的大米粥里煮开即可。做好的一碗山药粥可以2-3次吃完,最好是空腹吃,效果更好。
2.核桃+芝麻+红枣+冰糖:把核桃、黑芝麻、红枣捣碎拌匀,再放入少量冰糖粉,加水调成糊状放入锅里蒸,大火烧开后改小火蒸40分钟即可。
3.萝卜水: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锅内,加入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晾凉后食用。
风燥咳嗽:宜吃些清肺润燥止咳的食物。
1.冰糖+雪梨:雪梨1个,冰糖30克。将雪梨去皮核,与冰糖放入碗中,隔水炖至冰糖融化,吃梨饮汁,宜晚饭后食用。
2.百合粳米粥:百合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洗净,与粳米同煮粥,加入适量冰糖即可。
孩子咳嗽如何护理?
1.不要私自给孩子吃止咳药,应遵医嘱。
2.在家注意日常护理,房间注意通风,穿衣要适宜,免得着凉或捂出汗来。
3.睡觉时咳嗽,让孩子侧卧,最好将头部或上身用毛巾垫高一点,以免呼吸道分泌物反流到气管引起咳嗽。
4.多给孩子喝温白开水,帮助孩子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咳出,饮食也要尽量清淡。
5.可帮孩子拍背拍痰,从孩子的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往里拍,促进孩子排痰。
咳嗽不能吃什么?
1.寒凉食物:咳嗽时,如果吃冷饮,容易造成肺气闭塞,症状加重,日久不愈。
2.油炸食物:油炸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产生痰液,使咳嗽加重。
3.腥味食物:鱼腥味易刺激呼吸道,咳嗽时吃鱼腥类食物会加重咳嗽。
4.橘子:橘肉会生热生痰,但橘子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给孩子喝一些橘皮水,如玉米须橘皮水。
5.如果咳嗽有痰,吃甜食反而会生痰,使咳嗽变得更加厉害。
孩子咳嗽,妈妈一定要把好孩的“入口关”,吃对了孩子好得快,反之会加重孩子咳嗽的症状,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总之,孩子咳嗽了,日常饮食一定要清淡,但应富有营养并易消化和吸收为宜。如果孩子的食欲欠佳,可做些清淡味鲜且易消化的食物,如菜粥、片汤、面汤等。
小班育儿知识分享
小班育儿知识分享
一: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书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转移注意: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进餐椅吃饭,孩子打挺不肯进去,你就不必坚持。拿些小胡萝卜丁啦小麦圈啦什么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兴心情愉快时,再抱进餐椅里去。
不当观众:当孩子打滚撒赖时,不当观众。没有观众了,这演员也就没趣了。
绕开硬碰硬:如果你问,"你要不要洗澡?"这答案肯定是"不!"你可以换个说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玩小水桶?"
放松你自己:当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饿时,你也会和孩子一样,容易发脾气。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在预计你自己要进入"坏情绪区"之前,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给自己充足电。
二:从情绪上看,三岁的他是个快乐的年纪,他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在两岁半是吵闹不停的孩子,到了快三岁的时候,会突然变得安静而斯文。他会经常说,好或者要。笑的时候比哭的时候多,对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协。
三岁时,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尤其是情绪发展上,会呈现一个稳定的状态。此时他已经有很好的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概念。当然,他的自我概念和别人如何对待他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三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
同时三岁也是个"我们的年龄"。他会喜欢说,我们来,我们一起来散步。这种一起做或者是我们的感觉,让他有依赖的感觉。同时,他也喜欢分享的滋味。从前看起来满喜欢独立的孩子,现在却经常和妈妈说,你帮我做,或是你做给我看。
他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他最喜欢的人还是妈妈。尤其是妈妈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讲故事给他听,跟他玩游戏,或者陪在他身边是,总是带给他欢乐的情绪。
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走的很好,跑的很顺,在急转弯是也不费劲。他走路时候,两手自然的摆动,不需要夸张的伸张手臂来平衡重心。
在语言能力上他的发展也到了新天地。他喜欢学习新的字,尤其喜欢这些字眼:新的,秘密,吓一跳、好难。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如果你说对了话,还可以抢救场面呢。比如,你说出,小惊奇,或者小礼物这个字,而且你也实际的拿出这个小礼物是,那么就算是一块小的饼干,也能博得孩子无限的欢欣,把刚才的不愉快全给忘了。
但好景不长,当你还在享受这段美好时光的时候,时间已经悄悄的把他带到另外一个成长阶段。这就是稳定之后会出现一段不稳定的时期了。
三:三岁是合作的年纪,三岁半则恰恰相反。反抗是三岁半到四岁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
对妈妈而言,三岁半的孩子好想凡事都想和她做对。三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
有的时候,我们难免会以为他只所以这么固执,是因为他太自信了。其实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刚好相反。
三岁半的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是他的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的发抖。情绪和肢体上的不安全感,经常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的很不愉快。
他经常试着去控制外界,以减少他的焦虑和不安。比如他唱命令周围的人说,不要看不要笑一分钟,他才得意洋洋的发号命令。但是只要别人稍微不注意他,她会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他不让妈妈讲电话,不让爸爸看报纸,连爸妈互相讲话都不行。
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他不在对我们那么干兴趣,这也是他发号施令的原因之一。他觉得别人无意的一瞥,都是侵犯到他的自主权。
在三岁半的年龄,朋友对他相当重要。也就是因为他热衷与他的朋友,是他的行为也有可喜的一面。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对于父母来说,当他到了三岁半的时候,我们的格外小心。
期间,因此,我们不必担心他没有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如果他真的出现这些情况的话,我们也大可放心。因为就算脾气再好,孩子也会有不稳定的时候。
四:三岁的小孩有颗温顺的心,四岁的小孩的心则是活泼的。
典型的四岁孩子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
典型的四岁孩子动作迅捷,他做每件事情都很快,兴趣转移的也很快,而且一件大事大多做一次。他没有兴趣讲究完美,只有兴趣继续做下一个活动。
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男女,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活蹦乱跳的、荒谬好笑的、无拘无束,对什么事情都跃跃欲试。和三岁半那时爱吵又爱闹的情形相比较之下,他的改变可不是不小哦。现在他经常说话多一点,也有点爱吹牛,有的时候还有些跋扈。这些都是因为他开始进入表现自我的领域,新鲜加上过度兴奋所致。
四岁的孩子对母亲怀有极度强烈的感觉,如果有什么东西改变了眼中的母亲,他就会对这个东西表示出特别强烈的恨意。他或许讨厌母亲戴某些首饰,也许不喜欢母亲改变发型,或者,她脸上若有一种特殊的表情告诉他,她不喜欢他,他可能特别讨厌这种表情。无疑,大人应当随时配合四岁孩子的迅捷和善变。
四岁的孩子喜欢向外扩张的特性,有时候连他自己都有点受不了了。因此,他还是喜欢而且会尊重有限度的规范,但是并不会常记心里,得要你经常地提醒他才行。
四岁的小孩虽然老是想往外跑,也经常不受规矩,然而,如果他用心,还是蛮可以信赖的。在他四岁半前,很多孩子都能让父母放心地准许他们到户外去玩耍,而不去监视或查看。然而,小孩子很想知道,在大人喊停之前,他到底能玩到哪里,这种需要如果和他喜欢向外扩张的习性结合,这个四岁的孩子就会表现出这个年龄最大的特点---喜欢逾越范围。
所以很多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最远到树哪里,最远到门那里"这些口头上的限制。甚至,如果你告诉他,你应当做或者不要做这个,他就会很遵守这些规矩。
★与四岁孩子相处的技巧★:
1与他一起分享和创造。
2不理会他的不好的行为。
3接纳他的吹牛。
4和他对骂(如果孩子用粗野的话攻击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对骂的游戏,以解放他被压抑的情绪。骂的的时候,要像是真的在骂他一样:你是指被压烂的毛毛虫。这类愚昧的对骂语要持续到你们笑声取代愤怒为止)
5给他一段专属时间
6给予口头规范
7和他商量
8尽量避免会有麻烦的情景
9不要再电话中闲聊(四岁的孩子都讨厌妈妈电话闲聊)
10使用肯定而幽默的引导
11使用秘密字眼
12以轻声细语取代吼叫
13有时不妨也吹吹牛
14全心全意和他谈话
15谨慎的选择电视节目
育儿知识:宝宝成长的需要
育儿知识:宝宝成长的需要
实际上,孩子在幼儿时期有很多情感需要,这些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的。
家长朋友们知道孩子情感需要吗?------孩子成长的六大情感需要被别人爱的需要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取得好成绩的需要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
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归属集体的需要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
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幼儿园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自尊的需要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摆脱过失感的需要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
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克服胆怯的需要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
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育儿知识:养育不挑食的乖宝宝
育儿知识:养育不挑食的乖宝宝
1、言传身教,通过家长自身行为影响宝宝饮食习惯
针对宝宝挑食这一毛病,年轻的父母平时可以经常在宝宝面前吃一些他比较挑惕的食物和菜肴,在吃的过程中还要故意作出特别喜欢吃的动作,让宝宝潜意识里认识到这些食物是爸爸妈妈喜欢吃的东西,一定很可口,这样逐步引导宝
宝来尝试接受食物。
2、添量喂养,让宝宝在日常饮食中逐步接受正规饮食
家长们发现,其实宝宝对某些他不喜欢的食物并非是天然排斥的,宝宝挑食是可以通过饮食习惯的调整来纠正的。年轻的父母可以在不告之的情况下,采用少量添加、逐步添
加喂养的形式,在宝宝的日常食物中少量添加他挑惕的食物,以此让宝宝顺其自然接受这些食品。
3、家园共建,让宝宝在受鼓励的情况下改变挑食习惯
有专家指出,挑食这一现象需要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和加倍重视,家园共建有助于帮助宝宝纠正挑食不良习惯。专家认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当面表扬宝宝饮食方面的进步。比如,老师可以在家长来接宝宝时告诉家长,宝宝今天进步多了,吃了二只虾,家长此时也要适时加以鼓励。如此一来,宝宝在受到双重鼓励的情况下,会慢慢接受这些食物。
育儿知识:孩子,让我们谈谈“告密”!
看热闹的人等着事态发展,而父母们却开始惴惴不安: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孩子们之间相处,难免会有事情要告诉老师、家长,稍有不当,就会无意中成为“告密者”。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冠上这么个名号,更何况“打小报告”从来都是中国人所不齿的行为。
先别惶然,冷静下来看,这场热议最大的收获就是明晰了“打小报告”的本质:有人打小报告是想“让他人遇到麻烦”;有人打小报告是希望“不让他人遇到麻烦”。这是从“行为动机”做出的区分,前者是需要引导预防的“消极的报告”,即是告密;后者是应该鼓励提倡的“积极的报告”,就是告知。
对孩子来说,“消极的报告”或许没有上升到告密那么严重的程度,但是,小时候爱打小报告与成人后的告密不能说毫无关联。所以,当孩子打小报告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打小报告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孩子打小报告,有年龄段特征很多心理咨询师认为,年少的孩子爱打小报告是其年龄特征决定的。孩子的这番举动,其实是内心依赖大人的一种外在表现。蒙台梭利也认为孩子喜欢打小报告,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在确立对错观念。尤其是5-6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是非观念养成的关键期,期望把自己不能判断的事情告诉老师或家长,来获知到底是对是错。
孩子打小报告,具体原因因人而异
有时候,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他们会认为自己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因此特有“成就感”。
有时候,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得到大人的认可和称赞。他们在报告别人做的不好的、不对的事情时,是想在对比中让自己显得比别人优秀,想要得到大人们的认可。
有时候,孩子这么做是为了让大人们帮助自己做决定、解决问题。他们在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冲突时,会想通过大人们的直接干预来解决。
有时候,孩子这么做是故意想让别人陷入麻烦中。这是他们在处理与别人冲突时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有时候,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帮助别人。为了不让别人或者某件事情陷入更大的麻烦中,孩子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做出判断。
由动机可见,孩子的行为有积极、消极之分。
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不做“消极的报告”(告密)呢?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琼?贝利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儿童教育活动,在多年与孩子接触的经验中,总结出与儿童交流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贴近儿童的内心,所提出的建议更易于为读者所采纳,针对性、时效性也更强。针对“打小报告”这一行为,她在《我不打小报告》(出自《我要更出色?孩子国优秀成长系列》)一书中这样建议:1引导孩子在自问中思考要引导孩子在每次想要去报告之前,首先问一问自己,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不要去做;如果答案否定的,那么再问一问自己,是否已经尽全力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了?这样,可以让孩子在问自己的过程中去思考,这个“小报告”该不该打。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对孩子打报告的行为要及时作出回应,回应的语言尽量简洁以表示肯定:“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说完然后就走开。这样做会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也不是在表扬打小报告这种行为。同时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明白:管好自己的事。如上图所示,问题是发生在两个孩子之间,可以给出一个大概的建议,但最好鼓励他们自己解决,“我看到你俩因为一个玩具吵架了,我相信你们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然后就可以离开了。引导孩子明确区分“告密”与“告知”
教会孩子分辨哪些是消极的小报告(告密),哪些是真正需要让大人知道的事情(告知)。如上图所示,如果男孩告诉妈妈妹妹刚刚把牛奶弄撒了,这就是消极的小报告。如果他告诉妈妈妹妹正一个人坐在车里玩,那么这就是真正需要让大人知道的事情!让孩子明白不要随便去打小报告,除非别人的生命或着财物正处在危险的境地中。
育儿知识:请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育儿知识:请尊重孩子的不分享
“把你的玩具给小朋友玩玩吧。”
当你对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
当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知道应该怎么对待吗?”
“我的,你的,我们的……”当宝宝开始使用这些关系代词时,说明他的物权意识正在发展中。
有一首美国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特别有趣: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这首儿歌反映的正是宝宝们有趣的物权观念。
培养孩子的“物权”观念,能够让孩子学会区分自己与他人的界限,逐渐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物品,对孩子顺利步入社会,在交往中受到欢迎有着积极的意义。
那么,每个年龄段的宝宝的物权意识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0到1岁:我的东西谁都可以玩
顺顺8个月了,一天阿姨带着哥哥来家里玩,哥哥看到顺顺的足球,非常绅士地问:“我可以玩你的足球吗?”妈妈连忙回答:“玩吧玩吧,顺顺还不知道护东西呢!”看哥哥把足球踢上踢下,顺顺也高兴地手舞足蹈。
宝贝这个阶段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身体,努力弄明白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动作是自己的,至于身体之外的东西,我暂时还顾不上,所以孩子的东西谁都可以玩。尽管如此,孩子还是喜欢有同伴的环境,看到别人玩,他也会高兴地大笑,他会明白“原来这个可以这样玩”。
1到2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小区里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1岁多的润润看到大哥哥玩的玩具车,拿着就走,嘴里还喊着:“润润玩,润润玩!”大哥哥连忙跑过来说:“这是我的!”拿走了玩具车,润润委屈地大哭起来,又试图去拿,被奶奶抱开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也能区分出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但是还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的界限,在孩子的心里,只要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伸手拿。所以父母要多告诉孩子“这是哥哥的,不是润润的”。慢慢地,孩子就会建立起“你的”“我的”的界限。
有时候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东西,内心会有些失望,甚至哭闹,其实孩子失望的过程也是感受“你”“我”的界限的过程。父母只需要安抚孩子,让他接受这种小小的失望。
另外,要让孩子明白“借用”的概念,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去别人家里做客或者要玩别人东西前要先询问,经过别人的允许才可以玩,而且玩完了要记得归还并且致谢。
2到3岁:我的东西你不能碰
迪迪和妈妈都热情好客,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小朋友来了,不管玩什么玩具,迪迪都会第一时间把玩具拿走,并大声说:“这是我的!”去小区广场玩也是,什么玩具都看得紧紧的,不肯分享。爸爸妈妈担心孩子这样交不到朋友,很着急,告诉迪迪不可以如此“自私”。但迪迪仍然我行我素。
2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因此想捍卫自己的权利,开始进入了“物权敏感期”,对于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想给父母以下几点建议:
●“物权期”是所有孩子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可能有些孩子表现强烈些,而有些孩子表现温和些。父母对孩子的这一表现要采取尊重并接纳的态度,要知道,这是让孩子明白自己与自己的物品之间的关系的最好机会。告诉孩子,他的衣服、玩具、图书等都属于孩子自己,自己要管理它们,并有权决定是否分享。只有孩子拥有了物权安全感,才能获得良好的自尊,也才能更好地分享,避免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的标签。
●可以鼓励和倡导孩子分享,也可以为孩子做出分享的榜样,让孩子感觉到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绝对不能强迫孩子,也不能给孩子提条件或者增加任何压力,更不要为了成人之间的面子而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的东西赠予别人。决定是否分享是孩子的权利。
●有一些成人喜欢逗孩子,经常拿走孩子最心爱的玩具,看孩子大哭的反应,觉得“好玩”,这其实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顾及成人之间的面子,要坚决加以制止。
●给孩子一个专门的柜子或者抽屉,让他存放自己心爱的物品,如果遇到小朋友来做客,可以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允许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收起来。
●如果孩子愿意分享食物或者玩具,成人不要拒绝,要欣然接受并稍微夸张地告诉孩子,非常喜欢,或者很享受孩子的分享。
育儿知识:宝宝的胆小怎么办?
育儿知识:宝宝的胆小怎么办?
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父母的不正确指导,或是大人不恰当的恐吓,让宝宝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当一个人的时候会感觉到害怕和恐惧。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消除宝宝的胆小恐惧呢?宝宝的胆小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告诉孩子要学会长大,学会面对。并且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情,让他从收获中找到自信和快乐。不要因为过分地溺爱,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帮助他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父母直接帮他解决问题。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宝宝胆小怕生怎么办?孩子在感到恐惧的时候,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给宝宝讲讲故事,陪他看动画片,或是给他听一些安静抒情的轻音乐。当然故事和动画片的内容最好能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一些关于雷电的形成和防雷的小知识,教会宝宝在打雷的时候要科学防雷,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孩子对雷电的恐惧。
3、不要责备宝宝
当孩子感到恐惧害怕时,爸爸妈妈不要嘲笑和责怪宝宝,这样不仅改变不了孩子胆小的性格,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宝宝要和颜悦色,就算宝宝偶尔做错了父母也不要对着孩子大喊大叫,更不要威胁宝宝,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害怕心理。
4、耐心陪伴孩子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父母都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宝宝,抱着宝宝,给他们心理的安慰。多和宝宝聊天,陪他做游戏,玩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宝宝的情绪变化,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