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爱孩子从尊重开始

发布时间:2020-11-14

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孩子从尊重开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爱孩子从尊重开始以前的中国式教育大多是说教式的,父母自觉经历的多,知道的多,为了避免孩子走弯路,总是喜欢向孩子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指令,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听话的孩子被公认是受欢迎的“好孩子”,孩子们遵照着父母的意愿成长生活。

现在,家长们渐渐意识到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如何把给予尊重的良好愿望变成生活中的小细节呢?

其实,尊重孩子应该从孕育他们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们还是胎宝宝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尊重孩子的作息,在宝宝胎动活跃的时候和他说说话,为他播放轻柔美妙的音乐,在宝宝安睡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

当然,在孩子出生后,尊重的给予和方式就变得更加多样具体了,比如:

尊重孩子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秉性和天资,父母要善于发掘,因材施教地培养。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塑造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生性活泼,不要强求他安静地待着,进而给予过多的约束。

尊重孩子的感受:蹲下和孩子说话,在人多的马路上抱起他。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孩子的高度仰视着家长是怎样的感受,在人流穿行的马路上以孩子的高度穿行其间又是什么感受,给孩子一个平等的视野吧。

尊重孩子的沟通需求: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沟通,他们不了解父母的工作紧张和家务繁重,当孩子的沟通需求被父母以“自己玩去”,“现在很忙”等敷衍过去,他们会感到失落和孤独。所以当孩子找到父母沟通时,请停下你手中的工作,好好聆听和回应他们吧。

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带孩子去购买他感兴趣的书籍,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参与的活动,当你的朋友送给孩子礼物时,请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接受,当然别忘了让孩子表达谢意。

尊重孩子的平等性:需要孩子帮忙时说“请”,接受了孩子的帮助时说“谢谢”,对孩子感到抱歉时说“对不起”,遇到问题时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说明。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和意志,引导孩子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尊重孩子的决定。

还有哪些尊重孩子的好方法呢,相信父母在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体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美国父母从襁褓期开始尊重孩子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孩子从婴儿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己的房间了。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学习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选择。比如,从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布置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他在加州两年来,从未见到过父母训斥和打骂孩子的现象,更多的却是经常见到父母对孩子说:“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这样好吗”等等,用商量的口吻对话。美国孩子在家里的确是小主人,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比如购买什么样的汽车、家电、电脑,怎样布置房间,怎样利用和美化庭院等,父母都倾听孩子的意见。许多孩子都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如收拾院子、种植花草树木、擦洗汽车、自行车、做室内外卫生、购买东西等。邻居家10岁的孩子,每周几次去洗衣店送取衣物,这是他固定的“岗位”。还有一家女孩子房间总是凌乱,妈妈就跟孩子订了个“协议”:每到周末各自彻底打扫自已的房间,晚饭前完成;平时每天临睡前要把各种物品整理好,养成随拿随放、注重环境整洁的好习惯。妈妈也就按“协议”不再唠叨不休。

对于孩子的游玩和兴趣活动,父母从不强制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选择学练什么乐器和其它兴趣技能,父母总是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或帮助请家庭辅导教师,或支持孩子去上个什么技能培训班。

美国父母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喜欢学的孩子自然会努力学,为什么要强制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的路让孩子自己去走。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父母舍得拿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尊重孩子从主动向别人介绍你的孩子开始


常常听到我们的家长义正言辞地对孩子说:“我是你爸爸(妈妈),我的话你必须听,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小孩子懂什么,一边去!”……这样的话语体现了家长的权威,但你看到孩子的表情了吗?孩子听到你的话,他是否真心听你的话吗?

有些父母不懂得尊重是对孩子心理需求的满足,是对其理性的尊重,只是把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作为对孩子的回报。把他当作家庭中一员,让他发言,让他参与,尊重孩子要在一件件小事中体现出来。

尊重孩子从主动向别人介绍你的孩子开始。有一位叫劳拉的心理学博士,曾经举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每次出门或遇到邻居或朋友带着孩子或者到人家里去做客,我都会在向大人问候完以后

,专门向孩子致意。很多父母忽略了这一点,而这样的细节反映出他们的教育观念。要知道,孩子有种想引入注意的天性,有些孩子甚至通过恶作剧,做令人讨厌的事来达到目的。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使孩子感觉到自己倍受重视,使他意识到自己是有教养的,受到尊重的孩子,又怎会出现那么多故意哗众取宠的事情呢?”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父母需要做的还很多,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给孩子买票;出去郊游前,与孩子一起讨论要去的地方,怎样到达目的地,怎样安排郊游活动等;家庭中发生较大的变动(如搬家,疾病、离婚)时与孩子及时适当地交流,等等。

也许,孩子可能未必真的明白什么叫尊重和“尊重”这个词所具备的内涵有多丰富,但他有着比成人还敏感的感觉,他们能够体会到究竟父母怎样看待自己,是不是真的从内心深处重视和承认自己。

真正的尊重应当是对孩子理性的尊重。父母应让孩子意识到,当他提出合理的要求,就一定会受到父母的重视,父母当然也得学会去尊重孩子正当的要求;父母还应使孩子明白,如果他懂事,懂得诚实,体贴和尊重父母,父母也会尊重他,会很乐意与他像朋友一样地平等交流。由于尊重的对象不是孩子的无理要求,而是孩子的理性,所以真正的尊重有时必须以一种严格要求的姿态出现,因为惟其如此才能培养起孩子的健康、完善的理性,树立孩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孩子趋于成熟、正直的生活。

但愿我们为人父母的,都能和孩子如朋友般相处,让孩子如沐春风,快乐健康地成长!

育儿经验:孩子“爱”的能力,从说“我爱你”开始


婚姻敏感期

同事小赵一早到公司的时候,眼睛居然是红红的。一见我面,就气呼呼的说:“这个白眼狼!我再也不疼她了!”细问才知道,原来是跟4岁半的女儿较上了劲。

原来,昨天晚饭后,小赵收拾厨房,老公葛优瘫着打游戏,女儿自己在客厅看一部什么公主的动画大电影,看完电影后,女儿说:“我啥时候能长大啊?我长大了就要跟爸爸结婚!”

小赵从厨房冲出来,油腻腻的手在围裙上一抹,顾不上关闭已经播放完了的电影,赶紧要把女儿的这个思想苗头扼杀在摇篮里:“那可不行!你绝对不能跟爸爸结婚!”女儿一脸天真懵懂:“为啥啊?我就要跟爸爸结婚!”

小赵看了一眼正乐得花枝乱颤的老公,气就不打一处来:“爸爸有什么好?挣钱的本事没有,家务活也不干,你将来可不能找这样的男人结婚!”女儿歪着头,反驳道:“不对!爸爸那么帅!对我这么好,我们俩结婚多好呀!”小赵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正在词穷的功夫,爸爸也忍不住自夸起来:“还是我家姑娘有眼光!”转头一看发现妻子眼神不对,赶紧补上一句:“跟妈妈当年一样有眼光!”小赵被父女俩气得说话都颤抖了:“反正你就是不能跟爸爸结婚!没有为什么!”

其实,孩子想告诉你

“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听完小赵的烦恼,我不禁莞尔。当学龄前的孩子突然宣布他的“结婚计划”时,相信不少家长都会感到困惑和手足无措。

就如小赵一般“沉不住气”的妈妈,肯定会大跌眼镜,直接痛斥孩子“别胡说八道!”孩子这么小,怎么会对“结婚”“恋爱”想入非非了呢?

数据表明,不少孩子都曾对父母说过“我爱你”“我想和你结婚”一类的话,孩子的本意其实是“我想永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种既温暖又可爱的情感,其实是孩子渴望与爸爸妈妈建立一种稳定的联系。

所以,当孩子情不自禁地发出“我爱你”之类的真情告白时,或频繁地问“什么叫缘分”“为什么要结婚”之类的敏感问题时,家长尽可以泰然处之,不必自己吓唬自己。孩子也许跟本就不懂得“结婚”二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想表达爱你的情感。

但是作为妈妈,小赵却把平日里对女儿的付出、老公不帮忙的怨气,都投射在了女儿的一句“童言”之中,加上不少负面的个人解读,这才把自己气得够呛。也没有给女儿讲清楚背后深层次的道理,这是错误的做法。

我告诉小赵,这件事情上她未免有些大惊小怪了,而且她的这种做法其实失去了一次跟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与其反应过度或者立刻开始否定,不如听听孩子的想法,并给予必要的引领。不要带着作为大人主观的怨念。趁机跟孩子进行一次关于爱情的对话,多好呀!

早晚都会遇到爱情,

不如早早教会孩子认清什么是“爱”

小赵依旧沉思在“这么点儿的小屁孩,懂什么爱情啊?要谈爱情,怎么不得青春期以后啊?”的问题中。

这种思想,其实也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那么单纯天真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什么是爱?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趁着年少时光教会孩子认清爱的种类和程度,未来他们怎么正确的爱自己或者他人呢?

不少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通过电视剧、手机、网络等渠道接收到大量这个年龄不该接收的成人信息,早早就了解了“不该知道的事情”,算是对孩子的一种“催熟”。跟孩子谈论爱情观,并不算早。作为三观都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懵懂小孩,他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这些信息,所以难免进行一些拙劣的模仿。

比如,孩子在游戏中模仿公主和王子结婚,与模仿骑士跟恶龙打架,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游戏中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模仿和探索而已。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单纯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什么结婚啊谈恋爱啊,男朋友女朋友啊,都只是孩子对于自己得到的一些“信息”的普通反馈而已。

我们造不出一个“桃花源”,也不能隔绝外界信息对于孩子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父母主动给孩子讲解正确的友谊观、爱情观,与一些负面信息“赛跑”,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帮孩子处理好“婚姻敏感期”

才能在心理和意识上有提高

前面说过,小赵没有给女儿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不能嫁给爸爸”的原因。而是一味的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爆发出来,这样不仅容易破坏家庭的气氛,也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温暖。那么,怎么做才对呢?

妈妈应该告诉孩子,当我听到你说要嫁给爸爸时,我非常开心,因为你像爸爸和妈妈爱你这样爱我们,但是结婚是大人的事情,等你长大后会遇到一个很棒很棒的男孩子,像爸爸妈妈这样经过恋爱、结婚,组成一个家庭,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婚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他长大成人以后,才会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未来貌似很遥远,3-4岁左右的孩子,除了爱说“我要和爸爸妈妈结婚”或者“我要把老师娶回家”这样的话,更多的是说“我喜欢幼儿园里的某个小朋友”。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的性别认识和人际交往意识也随之增强,他们开始对人群组合产生兴趣。而孩子们首先探索的目标,就是离他们生活最近的婚姻。

幼儿园阶段恰逢孩子的“婚姻敏感期”。一开始,孩子们会表现出对自己异性家长强烈的喜欢。之后,孩子会将这份喜欢过渡到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成年人身上。

到5-6岁左右,随着孩子对婚姻认知的完善,他们逐步意识到结婚具有年龄特征,于是会“爱上”自己的同龄小伙伴。至此,各种青梅竹马的故事便会上演。其实,当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对异性表现出爱慕之情时,这只是他们表达内心喜欢的一种最直接方式,简单美好,没有掺入任何杂质。我们同样可以告诉孩子,这只是友谊,还并不是爱情。

著名儿童专家孙瑞雪指出,孩子若能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今后对待感情和婚姻的看法就会理性、客观、包容。因此,处理得当的话,这将是一个让孩子为成长积淀力量的经历,能使孩子的心理意识和社会意识“上个台阶”。

美国心理学家亨利?克劳德博士也说过,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礼物,是学习如何搭建亲密的关系与情感。孩子其实是非常善于观察模仿的。大人平日相处时的一举一动,会全部投射进孩子眼中,并给以相似的反馈。婚姻敏感期,是孩子学习表达感情的黄金时期。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去爱和被爱,需要我们父母从自己做起。相亲相爱,笑语盈盈。和谐的家庭氛围,便是关于婚姻的满分答卷。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爸爸妈妈彼此深爱。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必将是一个“爱能力”满格的人。

让孩子懂得尊重从自我做起


我和儿子一起在小公园里玩,夏日的傍晚自然有很多人三三两两在小公园里散步、乘凉或者透透气。旁边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非常引人注目,原因是陪伴他一起在小公园里的家人包括他的妈妈、爷爷、奶奶三位大人,而大人们那种“众星捧月”的派头,“大呼小叫”的作风,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大概是小男孩想要草坪中间落下的一个树叶,而他的妈妈不想让他去草坪中玩,就一直拉着想要冲进草坪的小男孩不放手,同时焦躁的大声说:“宝贝,妈妈给你讲过,草里有蜱虫,咬着了就会死人的!”

大约是听到“蜱虫”两个字,小男孩收回了自己即将迈开的脚步,却回头用手推着妈妈大声喊叫:“不行,我就要那个树叶,就要那个!”说完,还不忘用力跺脚表示自己没有达到目地的气愤之情。

小男孩的妈妈毫不在乎小男孩对自己的推搡,连声说:“一个破树叶有什么好的?非要那个破树叶呢,玩你的玩具吧!”说完从奶奶手里的拿着的大袋子里掏出玩具塞到小男孩手里。

小男孩啪的一声把玩具摔到了草坪中间:“不玩这个臭玩具,就要树叶!就要!”然后他又跺着脚回头指着跟在后面推着车的爷爷说:“你去给我捡!”

小男孩的爷爷听到孙子让自己去捡树叶,就嘿嘿笑着把小推车放在路边,迈步去了草坪中间。

小男孩的奶奶在旁边打趣的问:“要是蜱虫咬爷爷怎么办?”

小男孩歪着头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爷爷的背影,问妈妈:“爷爷不怕蜱虫吗?”

小男孩的妈妈笑着对小男孩说:“爷爷老了,不怕疼!”

……

儿子在旁边听得真切,拉着我的手示意我坐下,然后对着我的耳朵说:“阿姨说的不对,只要是人就会怕疼的。”

我搂着儿子的腰,点点头:“你说的对!”然后顺势亲了亲儿子的额头,让他继续去自己玩。

我坐在公园的石凳上,看着小男孩的爷爷从草坪中间把树叶以及小男孩扔掉的玩具全部捡了回来,又看到小男孩先是如获至宝的将树叶拿到手里,左看右看后,大概是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称心如意,就直接将树叶扔到了小路中间,然后蹦蹦跳跳而去。

小男孩的妈妈一边大喊:“慢点儿跑儿子,别摔着了!”一边匆匆跟着小男孩小跑离开。

小男孩的奶奶跟在后面,胳膊上依旧挎着大包小包,看着并不轻松。

小男孩的爷爷再次推上小推车蹒跚走在最后,里面也是满满当当的堆着的物品。

真的是一个小皇帝带着随从出游的感觉!

看着这一幕有一种很无语的感觉。我想天下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但是有些爱,却来的如此沉甸甸。

尊重长辈,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虽然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也会偶发两代人在认知上的冲突。但是这一切都不会影响到本质上对亲人的爱,对老人的尊敬。

而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嘴巴里的口号,更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自我做起,从小事上注意。

忽然想起来前两天晚上回家儿子说想吃买西瓜,当时我两手都提满了东西而且有些累,就和儿子商量:“如果非要买西瓜的话,就需要你自己抱回家。”儿子一口答应下来后,我就在瓜车上挑了个里面最小的西瓜,差不多十斤,让儿子拿着。他提了一会儿就有些吃力,走的汗流浃背,还要不断地左手换右手,后来干脆抱一会儿,再背一会儿的坚持到了家。

宝仔从小出来玩耍,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陪着。如果我拿的东西多了,他自然就会搭把手。他知道我陪着他同样很累。我让他看过我手上拎包勒出的勒痕,告诉他我真的很疼也很累。我想他从小都知道,父母的身体不是铁打的,为子女的付出是心甘情愿;但作为子女,也要清楚明白并愿意尽自己所能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也会时常告诉宝仔,我想我爸爸妈妈了。现在儿子会主动的提醒我该给姥姥姥爷打电话了,并且每次通话,他也积极的问姥姥姥爷好。

隔上一段时间,我会带着他去看爷爷奶奶,让他知道爷爷奶奶年龄大了,需要我们多去陪陪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万遍不如亲自做上几遍。我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也知道耳濡目染中孩子自会有自己的体会与心得感受。育儿先育己,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家长就要努力让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

育儿观念: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


育儿观念: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小就是不懂事,大人就得管孩子,大人的权威能在孩子那儿得到体现,孩子畏惧我们很听话,我们机会认为我们教育的很成功。我以前就是这么对待孩子的。

记得那时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早晨都要哭闹不起床,我一开始是好言好语劝说她快起来,但孩子哭闹不起,直到我耐性用尽,从床上拉起来就帮她穿衣服,她的哭声让我的心里也很不好受,但是我要赶时间上班。我对自己说:“不能惯她上学迟到的毛病,即使是上幼儿园。”我觉得孩子习惯了早起就好了,所以接连几天我都是先劝后拽把小闺女弄起床,孩子每天都是哭哭啼啼地上学。我也知道这样效果不佳,但我却忽略了这一点。直到和一位家长的谈话点醒了我。

孩子家长提到了同样的问题:“孩子早上起床真费劲,每天都匆匆忙忙的。我问:“她是不是晚上睡得晚才起不来啊?”由此,我恍然大悟。我不也是吗?经常晚上忙自己的事情备课,准备材料,无暇顾及她,直到我忙完就9点多了,这才洗漱睡觉。孩子跟着我从来没在9点前睡过。睡眠不足,自然早上起不来。但是我只是专横地以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就用最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真是大错特错啊。孩子本身没睡够,我又给她委屈受,孩子那幼小的心灵多受伤啊。

于是我迅速改变了策略。在晚上,我尽量将自己手头的事情先放一边,陪孩子一起洗漱然后让孩子早点上床,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并会在床边为孩子讲故事,给孩子营造好睡眠的氛围,让她在愉悦的氛围中慢慢入睡。孩子不再晚睡,这是一方面,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会播放闺女比较熟悉的歌曲,孩子慢慢的就会在愉快地歌声中睁开惺忪的眼睛,有时候还会自己穿上衣服来到我面前给我一个惊喜,我会抱起她,给她一个鼓励的吻并会夸她是个很棒的宝贝。这样早晨美好的时光开始了我们都怀着高兴轻松的心情走出家门。

从这件事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多从孩子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绝对不能只从大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所谓的管有时其实非常专横野蛮,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我们只想让孩子服从,这多不人道!

孩子经常还会有不听话的时候,一旦孩子不听话,我们怎么做?

有次我让孩子洗头发,她就是不愿意。说有沫沫会迷眼睛,我给她打保证“我一定小心。”但是孩子就是不听。我说:“你还想吃汉堡吗?”她眼睛一亮,脆声回答:“想!”我说:“想,就乖乖听话洗头,周末我带你去吃。”于是孩子很开心地洗了头,每天都要问一遍:“妈妈,到周末了吗?”当然周末很快就到了。我却坚决不肯带她去,我跟她讲:“那些汉堡啥的最没营养了,别人家的小朋友也都不去吃的。”“不是,”小闺女高声哭叫,“小强就才去吃的,我要去,我要去,哇……”我只好又许给她说:“听话哈,听话的话,下个周末我带你去儿童乐园。”小闺女含着泪问我:“真的?”我点头“嗯”。很快又到周末了,小闺女午睡睡醒了兴高采烈地喊我去儿童乐园。结果怎样?当然如你所料,我又一次拒绝了,我自我感觉理由很充分。小闺女午睡醒了就是三点多钟了,我带着她去到儿童乐园就得下午四点了,而我得带小闺女在六点前再赶回家。花上二十五块钱就只为玩那么一小会,实在是不划算得很。小闺女再次放声大哭:“你是个坏妈妈,你不是个好妈妈……”

当然我并没有在乎小闺女的这些反应,因为我相信这只是孩子的一时激愤之语。再说本来就是随口哄孩子的一些话,何必去兑现?更何况有难度去实现。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我为了让小闺女听我的再许给她什么好处她已经不在乎了。她说:“你骗人!我才不信你!”我这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并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我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她,我便也一步步失去了孩子对我的信任。孩子的不听话就又引起我巨大的怒气就又对孩子发怒了。

怒气过后我又自责,觉得对不住孩子。我一次次许诺她,但并没有兑现我的诺言。我开始反思,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乐于听我的话呢?既然我多次失信于孩子,首先从重建信任开始吧。

有一次,孩子有点不舒服,就撒娇想不上学。我跟她说:“好孩子都是要上学的,不上学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小闺女扭头“哼。”我的心火又开始往上拱,我寻思“小闺女又娇娇开了。”怎么办?坚决不能来用的,还是得哄。我说:“你想吃肯德基吗?你听话上学我今中午就带你去。”小闺女眼睛一亮又暗了:“你说真的?”“嗯,真的。”“这次真的不骗我?”“嗯,这次真的不骗你。”小闺女眼里含着泪可怜巴巴地冲我说:“妈妈,咱说好哈,中午一定来接我。”我重重点头。小闺女一步三回头地进了教室。到了中午,我准时出现在了小闺女眼前。小闺女立马一蹦三跳地过来了,高兴得恨不能摇头摆尾。“妈妈,妈妈,你来了,你真的来了,嘻嘻,呵呵,嘿嘿……”她拉着我的手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好了。

就这一次之后,小闺女就好像懂事了似的。我说你把什么做好我就如何如何,她都会很棒地完成,而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兑现我对她的承诺,即使偶尔有特殊原因做不到,我也对她坦城,小闺女也很大度地予以了接受,毕竟绝大多数我还是兑现了的。我把小闺女当大人看,不再随意轻许,也不随意毁诺,小闺女也尽力完成对我的许诺。真是非常棒的结果,不是吗?

孩子虽小却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作为成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观念和思维来要求孩子,我们若能转变观念,尊重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我相信,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和谐,孩子也会成长的更好更健康!一起试试吧!

爱孩子,要从聊天田开始


其实我觉得学会与孩子聊天,交流真的很重要。

因为孩子虽小,但是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 年纪的增大,他们的思想会更独立,他们的想法更多,有时想与父母交流,但是因为父母的 忽视或者是没有正确对待,所以导致以后孩子就不愿意与你交流了。

这样,不知道他真实的情况,就没法帮助他、引导他,也没法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意。这样下去就会很 危险了。

对于与孩子交流我们真的存在着许多误区,通常家长问的话就是“作业做了吗?”“在课堂上有没有讲话?”“今天上了些什么课?”刚开始孩子还耐心回答,可后 来就很烦了, 甚至于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跟我说了,我总是想着是孩子的问题,看了金老师的书后才明白 ,原来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而且她提出的聊天方法也的确值得我们一试。

聊天不是质问。聊天要从“小处”着手,不要急着“纠正”或“否定”,要先表示同理心; 对孩子表示了同理心之后,一定要学会倾听。倾听的第一要诀是“专注”,看着他的 眼睛说话;倾听的第二个诀窍是——亲密的肢体语言;还有,要注意礼貌,不要嘲笑他; 建立安静的亲密聊天时段。抽出一段亲密的聊天时间,每天一次,每个星期一次,甚至每个月 一次都行,只要在这段时间里,能够心无旁骛,不再忙东忙西,而把全部精神和注意力都放 在他身上,回答他的问题、回应他的情绪、聆听他的苦恼、分享他的欢乐。那么,自然就会 把爱转化成一种自然的管教,让孩子欣然接受,而且这段亲密聊天时光所带来的理解和情绪 抚慰的能量,就足以帮助他应付繁重的课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以及能得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了。

孩子的阅读兴趣从“玩”书开始


我们知道,一岁多的孩子已经开始说话了,两岁左右,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找些图片或带文字的图片来识别;接着买一些小故事画册,给孩子讲故事。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孩子就会对书产生一定的兴趣。那么,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了解、认识书,可以给低龄宝宝买一些颜色丰富、质地坚硬的画书,不必强求学习书中的文字,目的只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新的一类“玩具”——书。

只有把书当玩具一样喜欢的孩子,才有可能产生阅读的冲动,才有可能对妈妈给他讲书中的故事产生兴趣。而恰恰在后面这个阶段,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却忽视了,要想让孩子不从自己的腿上溜走,最重要的是妈妈要学会讲故事。

除了妈妈要用儿童的语言和腔调来念书上的文字。更要对图画中的信息进行发挥,比如“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游过河”,讲故事时就可以适当发挥:“鸭妈妈‘嘎嘎’地招呼孩子们,要小心翼翼地过河。”

当聪明的孩子在妈妈念书的时候偶尔插嘴,加入自己的理解或提出疑问时,妈妈一定要抓住时机耐心回答,并对孩子的出色表现给予奖励和表扬。比如夸宝宝聪明的同时,亲亲孩子的脸颊。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用肢体语言来奖励宝宝,效果更好。孩子被抱在妈妈身上,若妈妈还能跟孩子的头更贴近一些,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呼吸,就能更有效地传达读书时的情感。

这种“依恋”的感觉也会成为孩子喜欢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妈妈的搂抱、亲吻、鼓励与表扬中,对于故事就会很自然地关注。能把一篇并不很吸引人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那才是做妈妈的本事。在这样的温馨读书环境中,孩子把对母亲的依恋、幸福的感觉无意识地与读书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就会慢慢喜欢上书籍,进而喜欢上读书。

当然,在对0~3岁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期间,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对阅读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爱模仿的孩子。

育儿心得: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育儿心得: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中一班)

时间:2018-4-25下午04:27:41来源:小剑桥幼儿园作者:中一班

“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

“为什么呢?”

“我不要最后一个。”

“我保证,今天一定很早去接,以后再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了。”

“我不要去幼儿园!”“我还是不要去幼儿园!”我不要……

今年五月下旬起,一日之晨便始于女儿和我这样令人头疼的对话,接下来就是哭闹、斥责,这样乱哄哄的早晨持续了两周多。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到了六月的某一天,一直喜欢早起的女儿找了各种借口不愿起床,勉勉强强穿好衣服,又开始不要洗脸不要刷牙,然后嚎啕大哭,歇斯底里地哭,嘴里念叨着还是那句不去幼儿园。那天,女儿平生挨了第一顿狠揍,但是满屁股的乌青并没有阻止她的哭闹和强烈抵触幼儿园的情绪,反而破天荒地狠狠咬了强行抱她的爸爸;那天,女儿破天荒地不是因为生病留在家里,因为没有人勉强得了她踏进好玩的小三班教室;那天,女儿也破天荒地强烈反抗了她那么喜欢的妈妈、爸爸、外婆和老师们。

虽然知道孩子都是追求完美主义者,也知道四岁是一个典型的逆反期,但是真正面对孩子独立意识发展过程中头一次出现的强烈负面情绪,我却倍感困惑和无力。道理讲了很多遍,家中和幼儿园也没有其他原因可寻,难道成长就一定是要把乖宝宝变成执拗不讲理的小魔王吗?当时,女儿的情绪已经引发了我的负面情绪,我越焦虑越担忧,就越失去耐心,我的急躁同时又在加深她的负面情绪。从那天她挨打以后破天荒咬爸爸可以证明,这种情绪上的互相感染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以暴制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直至有一天,有段话出现在我面前,如醍醐灌顶:“如果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一次晚接让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你是否能接受这件事?这无所谓好事还是坏事,它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孩子就是有这样的感受,关键是,我们是否可以接纳它,而不是因此产生很多的担心?是否可以坦然面对孩子每次去幼儿园时的哭闹,接纳她每次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那件事的负面感受?”读完这段文字,深吸一口气,内心就突然轻松下来,迷惑困顿了许久眼前终于豁然开朗。“接受”“接纳”“坦然”,方法就是这么简单,因为爱很简单,真理同样简单!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容易,要接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变化,接受她可能长时间的情绪反复,接受她的不完美。自觉自愿地接受即接纳,而且最重要的是心怀坦然,真正的平和淡定,因为孩子其实非常敏感,他会敏锐地感受到父母的内在情绪(尽管我们觉得可能没有表现出来),如果内心很烦躁,就算没有对孩子声色俱厉,孩子也是能感受到的。我们的焦虑和担忧,常常会加重或压抑孩子们所经历的负面情绪,如果我们允许孩子哭,接纳孩子哭,孩子的负面情绪随着眼泪释放出了,孩子也就自我疗愈了。其实,真正脆弱、恐惧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经常担忧着孩子成长中的变化,焦虑着孩子成长后与我们的分离,淡定而坚定是需要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上天送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他们是来帮助我们内在变得更强大更充实,他们就像我们的镜子,如果我们内在宁静平和,孩子亦会宁静平和。所以,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强大孩子的内心力量,首先要强大自己的内心力量。

女作家鲁雅在《正能量让孩子的内心强大》一文谈到:爱分五个层次,第一层是关注孩子是否吃饱喝足,其次是舍得花时间陪孩子,然后是思考教育的目标,四是能帮助孩子,五是父母肯提升自己,并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我想在爱女爱子的路上,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这是我们都应该努力前行的方向。漫漫的修炼之途,让我们一起共勉。

喜欢《爱孩子从尊重开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美国父母从襁褓期开始尊重孩子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孩子从婴儿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
    2021-04-25 阅读全文
  • 尊重孩子从主动向别人介绍你的孩子开始 常常听到我们的家长义正言辞地对孩子说:“我是你爸爸(妈妈),我的话你必须听,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小孩子懂什么,一边去!”……这样的话语体现了家长的权威,但你看到孩子的表...
    2020-07-29 阅读全文
  • 育儿经验:孩子“爱”的能力,从说“我爱你”开始 婚姻敏感期 同事小赵一早到公司的时候,眼睛居然是红红的。一见我面,就气呼呼的说:“这个白眼狼!我再也不疼她了!”细问才知道,原来是跟4岁半的女儿较上了劲。 原来,昨天晚饭后,小赵收拾厨房,老公葛优瘫着...
    2020-07-16 阅读全文
  • 孩子学习从游戏开始 家长们在一起谈论孩子,都是说孩子不听话、贪玩、不好管、对学习没有兴趣,不知怎样才能启迪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个刚刚来到大千世界的无知的幼儿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而生活中的一切实践又都是学习。...
    2019-12-16 阅读全文
  • 实习幼师观察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 作为刚入园的幼儿老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有关于幼儿园教育笔记记你知道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实习幼师观察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4-05 阅读全文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孩子从婴儿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

2021-04-25 阅读全文

常常听到我们的家长义正言辞地对孩子说:“我是你爸爸(妈妈),我的话你必须听,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小孩子懂什么,一边去!”……这样的话语体现了家长的权威,但你看到孩子的表...

2020-07-29 阅读全文

婚姻敏感期 同事小赵一早到公司的时候,眼睛居然是红红的。一见我面,就气呼呼的说:“这个白眼狼!我再也不疼她了!”细问才知道,原来是跟4岁半的女儿较上了劲。 原来,昨天晚饭后,小赵收拾厨房,老公葛优瘫着...

2020-07-16 阅读全文

家长们在一起谈论孩子,都是说孩子不听话、贪玩、不好管、对学习没有兴趣,不知怎样才能启迪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个刚刚来到大千世界的无知的幼儿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而生活中的一切实践又都是学习。...

2019-12-16 阅读全文

作为刚入园的幼儿老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有关于幼儿园教育笔记记你知道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实习幼师观察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4-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