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对待孩子“抢玩具”

发布时间:2020-11-13

幼儿园玩具游戏。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对待孩子“抢玩具””,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如何对待孩子“抢玩具”有不少人很困惑,也很苦恼,该如何处理3岁左右孩子之间抢玩具的事情。其实对这个问题,成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当我们看到一件喜欢的东西时,在内心中都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不管开不开口,你的心态都会被身体语言暴露无遗。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幼儿抢玩具是一种交往方式

3岁的幼儿已经出现了自主意识,常表现出笼统的、不准确的特点,同时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刚建立属于“自己”的概念,但对物质需求度不高。4-5岁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自律开始建立。

这个阶段强调自我,符合自己需要就是正确的。在习惯方面,6岁前的孩子无定性的表现很正常,想让一个不到4岁孩子有很强的自律,基本不可能。

所以,3岁是孩子发展的一个“坎”。幼儿好奇心强,所有权概念刚刚建立,他们会认为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见到好东西就渴望拥有。几个年龄相近的孩子在一起玩,往往会发生抢玩具的现象。这种行动在前、思维在后的方式,导致孩子对“抢玩具”这一行为的对错虽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实际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只有在比较理解物权概念,确信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被夺走,并体验到分享的乐趣以后,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

正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强,3岁左右的孩子抢玩具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孩子交往的种方式,是孩子已经成长、脱离婴儿期的标记。孩子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使孩子和其他孩子玩玩具时,理所应当认为所有玩具都是自己的。所以,这个阶段发生了“抢”玩具,不仅无害,且还有利于孩子社交能力发展和心智的健康。

虽然3岁左右幼儿抢玩具是很正常的,可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而想让孩子学到分享,就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如:

1)家中不要过度以孩子为中心,要建立平等对待每个家庭成员的环境。

2)对非孩子专有的东西,如水果,一定要先切好与家人一起分享,不单独给孩子,甚至可按年龄大小,最后一个给孩子。

3)灌输物品所有权概念,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可以给别人,也可以不给。

4)尊重孩子,在征求同意的基础上,找机会借用孩子的东西,而且有借有还。

5)对自己的某个物品,明确告诉孩子不能动,如书桌上的东西不经允许不能拿。

另外,针对孩子容易抢玩具,做一些准备是很有必要的,比如:

1)去别人家做客,可让孩子带着一样玩具去。

2)由于3岁孩子不会共同游戏,因此类似玩具最好有几个,减少被“抢”的可能性。

3)不要强迫孩子与其他人分享玩具,或批评孩子自私,否则会适得其反,加重孩子的自我保护,更不能让他变大方。

4)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孩子抢走,且拒绝归还,父母要帮助孩子把玩具要回来,让孩子感受到呵护。同时告诉抢玩具的孩子,要先得到玩具主人的允许,才能玩,不能抢。

5)自己的孩子抢了别的孩子玩具,如果孩子拒绝归还,你要马上拿过来,并还给人家,不管孩子是否哭闹。等孩子长大些,就会明白与自己的好朋友分享东西,比自己一个人玩要有趣多了。

针对4岁以上孩子抢玩具

如果4岁以上的孩子还抢玩具,这说明孩子自我中心感强,依然没有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按理说,4岁孩子对于物品的所有权已有较清楚的概念,这时,孩子还不会分享玩具,是其成长滞后的“信号”,那就需要进行各种对应教育了:

1)抢玩具可能是孩子缺少沟通的技能。平时要鼓励孩子,让其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先说出来,逐渐养成思维在前、行动在后的好习惯。

2)对孩子的要求,哪怕是合理的,找机会适当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

3)对孩子不恰当的要求,该拒绝的时候必须说“不”,要让孩子能够承受被拒绝。

4)不与孩子玩打人、争抢东西的游戏,而要把排队、轮流、规则等概念贯穿到游戏里。

5)通过绘本,让孩子体会被抢、被欺负的痛苦,学会同情怜悯。

6)孩子想要属于你的东西时,适当要求进行“交换”,借机要求孩子把喜欢的图书或玩具借给你。另外,当孩子玩玩具时进行分享教育是不可取的,分享教育是家长通过平时生活场景来进行。比如家里买的水果、食品等,不要明确对孩子说是给他们的,而是在食用时分好份,一定保证每个家人都有。

家长需要关注的事情

当孩子明白自己的玩具,借走后还会还的这个道理后,自然会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并在共同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当然,孩子们在一起玩玩具时,家长还是有事情需要关注和处理的:

1)其他孩子来自己家,允许孩子先将最珍视的玩具收起来,尊重孩子的感受,减少孩子之间因为不愿分享玩具而争吵的风险。

2)最好是参与孩子的玩耍,同时将分享与合作的概念传递给孩子,并让孩子理解分享并不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而是大家起玩。

3)抢玩具也是种交往,不要随便替在子做主。只要不哭着求助,或发生打人情况,都可以暂时旁观。孩子在一起玩就会有争执,但从中也可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和如何处理争执。

4)如果真发生抢玩具的纠纷,不管哪个孩子动手打人,都要抓住孩子的手,温和而坚持地告诉他这样不对,直至孩子不打人为止。

5)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家长要鼓励他去和小朋友协商,可以建议孩子拿一样自己的玩具和对方交换,或者陪着他去和对方商量,答应过一会儿一定还。如果对方不愿意交换或者分享,要让自己孩子尊重对方的意见,同时也让他学会接受现实。

如果你的孩子已习惯了“独占”最好的物品,介绍一个方法,看是否可以解决问题:

买一个孩子喜欢的新玩具,告诉他这是属于全家人的。玩的时候,用闹钟声响来控制玩玩具时间。如先定一个长时间段,让孩子玩,闹钟响后,轮换其他人玩。此时孩子也许会耍赖或是哭闹,但家长定要坚持约定的规则,只不过态度定要温和。等到孩子让出玩具以后,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吻,或者一张小贴纸作为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后,逐渐缩短每个人玩玩具的时间。坚持段时间,孩子就可以适应闹钟限制加奖赏的方式,也会知道按顺序来轮流玩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幼儿园观察记录:抢玩具


每天早晨一入园,蒋涵就会急冲冲地跑进他所喜欢的区角。一会儿到娃娃家烧饭,一会儿去“画画我自己”画画。过了一会儿,他又对堆积木产生了兴趣,看见朱影小朋友在玩一辆自己带来的警车,他则跑过去二话不说就抢了汽车开始独自玩耍。朱影小朋友“呜呜呜”哭着跑来告状,指着蒋涵说:“老师,他抢我的汽车……”

分析:

蒋涵的争抢行为是因为他对玩具产生的兴趣和急于求玩的心理需求而导致的。这与婴幼儿缺乏交往意识和未形成良好的行为规则有关,他们往往强烈地“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缺乏控制能力和恰当的表达能力,所以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

对策:

1.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也应由托班时以“平行游戏”为主转变为“合作分享”为主。大多数男孩喜欢玩汽车,在“汽车城”中,应增添足量的汽车,满足多数男孩玩汽车的需求,从环境与材料提供上避免幼儿在游戏中的争抢行为。

2.通过故事《大家一起玩》,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互相谦让、不争抢玩具,逐步体验分享才快乐的愉快情感。

3.利用泛灵心理创设“汽车生病了”的游戏情景,激发蒋涵做个“爱护玩具的好宝宝”,引导他学习礼貌用语并对孜孜说“对不起”。

效果与反思:

通过一个阶段的个案跟踪研究,蒋涵渐渐地变了,逐渐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现在,他乐意与同伴一起友好相处,不争抢玩具,喜欢在活动中主动帮助同伴。在幼儿共同生活和游戏中,他能以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影响集体,并热心为同伴服务,成了大家的“好伙伴”。渐渐地,他在同伴中建立起了一定的威信,同伴们都愿意接纳他,亲近他,还经常赞扬他。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1.情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核心,因此,幼儿教育必须要做到“以情动情”“因人施教”,要善于运用师爱及教育机智,架设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2.教师要把观察放在首位,走近幼儿,关注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水平。要不断观察幼儿的行为,不断分析和解读幼儿行为的原因,并思考有效的教育策略。

3.幼儿的教育必须注重”互动式”的家教指导,要与家长“沟通、合作和研究”,通过家园共育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如何对待孩子的过错――惩罚


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洛克《教育漫话》

对于孩子特别的过错,惩罚也是不能缺少的,关键在于把握惩罚的尺度,发挥处罚的积极作用,防止和消除消极作用。

惩罚的分类

就惩罚实施的主体而言,惩罚可以分为自然惩罚、社会惩罚和父母惩罚。

自然惩罚是指孩子因为违犯自然规则而受到的来自自然的惩罚。如没有记住父母的教导,被火烧伤、被水烫伤,都属于自然性惩罚。天气太冷而不愿多穿衣服所导致的挨冻,过分挑食或不认真吃饭要挨饿,都属于自然性惩罚。

社会惩罚是指孩子因为违犯社会规则而受到的来自社会的惩罚。如打碎邻居家的玻璃要赔偿,或者要为邻居更换;弄坏伙伴的玩具,要向伙伴道歉并赔偿;都属于社会惩罚。

父母惩罚是指孩子不听父母的教导而导致过错,特别是任性、坚持过错时,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惩罚。

有些惩罚是不能选择的。但从孩子的教育来说,应该自然惩罚优先、社会惩罚次之、父母惩罚最后。因为自然惩罚会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感受到父母教导的意义。只要在孩子安全的范围内、不给孩子留下身心遗憾,自然惩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社会惩罚会让孩子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在接受社会惩罚的过程中孩子知道,父母和自己是利益共同体,要共同承受过错的责任,这对形成孩子的规则意识,并遵循社会规则,乃至成年后遵纪守法,都是有益的。从客观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是最难掌握的。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免受自然惩罚和社会惩罚,因此是需要的。但一旦过分、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误解,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对抗。惩罚过多,还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形成自卑感和无能感,失去主动性、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动机。而如何惩罚孩子,也是令父母十分头疼的问题。

就父母惩罚的动机来说,惩罚应该分为以惩为主、以弥补过错后果为目的的惩罚。和以罚为主、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记忆为目的的惩罚。

对于特别严重的无意过错,应该实施以弥补过错后果为目的的惩罚。

对于特别严重的有意过错,应该实施以促使孩子有深刻记忆为目的的惩罚。

父母惩罚的方法

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包括“关爱撤出”、“权力维护”的成分。

关爱撤出是指失去父母关爱、以及由此失去特权,如没收儿童的玩具或糖果,取消带他们去看电影的计划。

权力维护是指运用父母的权力,让儿童引起注意、停止过失举动。在这些活动中,维护父母的权力。

在使用惩罚时,要有口头言语的伴随,让儿童知道行为的后果。这些言语既有警告性后果,“你要如果,我就……”,体现父母对过错行为的愤怒。也要有关爱性的后果提示,“你如果这样做,就会……”,体现父母对过错行为可能造成的伤害对孩子的关心。通过以上两个方面,从认知和情感上影响儿童。

以下方法供家长参考:

语言批评。当孩子犯有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先放下手边的工作,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他;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讲述自己行为的过程,往往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并且会越说声音越小。因此,父母耐心听孩子的讲述,既是尊重的表现,也是教育的过程。等孩子讲完以后

父母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


3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经常会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们十分为难。有些问题说浅了会误导孩子,说深了又会引出一大堆新的问题。无暇回答时,更是烦不胜烦。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呢?

弄清孩子想知道什么

孩子对未知世界总是怀有强烈的探知欲,提问就是其中一种反应。之所以问题稀奇古怪,是由于孩子年幼,思维和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提出一个有效地问题来获得他要的答案。因此父母应该先确认孩子到底想问什么,或设置一个类似或接近答案的问题来帮助孩子确定。例如当孩子对母鸡伏在草堆上的行为感到疑惑时,父母可以问他“你想知道鸡蛋是从哪里来的?”或“你想问鸡在那里呆着干什么?”以这种方式来锁定孩子的疑惑,回答起来就有的放矢了。

回答问题实话实说

许多父母都忌讳回答一些敏感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性。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孩子错误的认知,影响他长大后的思维。其实孩子对事物的了解只需要一个雏形,父母只需用适合他年龄的词语,简单回答就可以了。譬如父母在亲吻被孩子看见,他也许会问:“爸爸你在做什么?”父亲可以大大方方跟孩子说:“爸爸喜欢妈妈,所以吻吻她。爸爸也同样喜欢宝宝。”说完也在孩子脸上亲一下,让孩子明白亲吻是一种爱的表现,而不是什么丑恶的事。这既简单而诚实地解答了孩子的问题,又避免了尴尬,孩子也能接受。

答不上怎么办

遇到回答不上的问题,父母千万不要胡乱解释或搪塞了事。先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引导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寻找答案,或者参阅一些相关书籍,或者向别人请教。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孩子明白,个人能力是有限的,父母也有不懂的时候。二是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诚实品质。三是告诉孩子,了解事物的途径有多样性,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学习。

善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爱提问是好现象,说明孩子具有学习意识。父母一定要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问题。无论孩子的问题让你多么心烦,也不要有厌恶的言行,这样会挫伤孩子的探知欲,甚至使他们丧失进取心。确实很忙时,可以告诉孩子:“妈现在很忙,等妈妈忙完了再回答你的问题好吗?”要知道,大人们回答问题的方式、语言甚至技巧,将会对孩子今后如何学习、智力开发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


“我的孩子脾气很大”、“我的孩子很任性”,这恐怕是家长忧虑较多的一个问题。其实,小儿的任性与家长很有关系。小儿到1~2岁时开始有了一些独立和自理的能力,因此就有了自己的要求。

2岁前的小儿虽自我表达能力较差,但已经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一旦达不到目的或遇到他不满意的事情就会发“脾气”,就用跺脚、打滚、哭闹等方式表示抗议。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弄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

对于小儿的一些正当要求,如要求自己吃饭等,家长可设法帮助孩子进行练习。对不正当的要求也不与他(她)讨论“你这样作对吗?”,因为这时小儿还没有发展到认识错误的水平,家长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安定他(她)的情绪,或者采取不理睬的冷处理态度。

如果小儿一哭闹家长就满足他(她)的要求,他(她)就会认为这是达到目的的好方法,所以他(她)会重复这些行为。总之,家长对孩子不正当的要求不制止,经常无原则地依从、迁就,无意中就培养了小儿任性的坏习惯。

对2岁以上较任性的小儿,家长及时的给予教育是可以纠正的。对小儿正确的要求,家长要给予满足;对无理的要求则要明确的回绝。

家长要一贯坚持同一态度,不能以家长自己的情绪为转移,如自己不高兴时,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同意,而高兴时又一切听之任之。家庭成员之间的态度也要一致,否则会使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态度对小儿的是非观念,良好性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家长要以自己的榜样作用及正确的态度使小儿明事理,能控制自己,这样才能使孩子为今后适应社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

如何冷静对待倔强的孩子


一般家长都喜欢乖、很听话的小孩,但有一种小孩却恰恰相反,任凭父母好说歹说,就是不理不睬,总是以白眼看人,你愈大声吼他,他就愈不听话。

有些母亲看小孩倔强,就跟着发火,好像和小孩斗气似的。小孩倔强也许还可以原谅,因为在他小小的脑袋里以为自己是对的,但一个成熟的大人也跟着闹别扭而不让步,那么你们可能一辈子都是半斤八两的对手。

小孩倔强,大人也跟着倔强实在不应该,跟小孩一起吵闹,是极不理智的。家长面对倔强的小孩首先要平息自己的情绪并冷静地处理。

当然小孩倔强时也一定很任性,一方面你必须断然拒绝小孩无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尊重他,这才是最理想的管教方式。千万不要弃此原则不顾,索性地大声吼叫,说出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这样不但无法达到效果,反而破坏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小孩也可能更不听话,故意气你。

对待倔强的儿童,不妨试试这个方法,以慈祥和蔼的态度、语调和他交谈,并了解他的动机,相信在你温柔的询问下,小孩一定会一改无理取闹的态度,把心里的话告诉你。

家长与孩子之间常为了一件衣服而争执,这实在大可不必。小孩想穿他喜欢的衣服就顺从他嘛!反正只要他觉得舒适,好看就行了。家长对这种事不必太坚持己见,不必大动肝火。假如他的选择实在太离谱,必须拒绝时,你干脆跟小孩说明不好的原因,是太小,太大,或衣服太厚,太薄,只要语气温和,他一定能接受,而他了解之后,就不会再闹了。

假如你总否定小孩的每一个要求,那么小孩也会以不讲理的态度反抗你。这样僵持下去,不但父母吃不消,也可能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偏差。

如果父母一味地让步,那又是小孩日后的悲哀了。大家一定看过一则报道:一个青年犯罪被逮捕后,他妈来看他时,他说:“为什么小时候您不好好的管?!”这个人间悲剧实在应该引以为戒。教育是神圣而伟大的工作,做父母应该有这样的观念,用爱心、耐心来教导子女,不要孩子一不听话就又打又骂。要知道,你发脾气的对像是一个不懂事的幼儿啊!

如何对待孩子的“牛脾气”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想亲自去用自己的小手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若不让他做,就会又哭又闹。但由于孩子年幼,其表现不够成熟,有些行为完成不理想甚至失败,不合家长的意愿,如果父母强行阻止、责备乃至惩罚,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压抑,出现反抗心理,表现出反抗的言语和行动。即使是历来温训的孩子到了此时期,也会变得急躁、不听话和调皮。这时父母对孩子的反抗,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若不问情由地采取粗暴的态度,会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形成不良性格;如果对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一味地退让,长此以往,孩子以反抗作为控制局势的最佳手段,就会常常施展出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形中促使孩子养成常发脾气的坏习惯。

孩子的吸收和模仿力是很强的。如果父母动辄火冒三丈,勃然大怒,当着子女的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孩子也常常发脾气。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父母应为孩子做出榜样。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婴儿时期,孩子哭闹是饿了,母亲会给孩子喂奶。那么,5岁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了,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要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即使不满意孩子做的,也要避开孩子的面再重新做,以免使孩子不高兴,而失去动手的兴趣。

2~5岁儿童有游戏和交友的需要,父母要鼓励他们参加户外活动,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不要事事对孩子管教过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教,只有在必要时或有出格的情况下才给予限制或制止。孩子生气时,父母除了表现对他理解和关怀外,要尽量设法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做一些使他愉快的事。如果坏脾气已经形成,注意不要采用强硬、粗暴的处理方法。可以对其故意不理、不问,让他自己慢慢冷静下来,然后通过说服引导,将怒气中的合理成分转化为自我鼓励。再者,父母和老一辈人对待孩子的教育要一致,不要一个批评,另一个袒护。对同一件事,不要今天一个态度,明天又是一种态度。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增加反抗性和不稳定性。

相信《如何对待孩子“抢玩具”》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玩具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抢玩具”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贤贤、小雪 观察记录: 晨间活动,所有幼儿都在玩着自己的玩具,这时贤贤跑过来说:“老师,小雪不让我玩玩具。”我走去说:“玩具要跟大家一起玩。”小雪点点头。过了一会,贤贤又跑...
    2021-05-22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爱抢玩具的孩子 活动时,他总是一个人跑来跑去,小椅子一刻也坐不住,为此,我对他做了一天的活动跟踪记录,希望以此我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这些事情的原因所在。早上来园时,王**带来了一个玩具,马上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
    2021-04-28 阅读全文
  • “抢”玩具的小朋友 一天早上,乐乐小朋友带了一辆精致的挖泥车来到幼儿园,把它放在教室右面的柜子上,星星小朋友见了,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柜子边,拿起挖泥车就玩。 乐乐一看急了,奔过来不让星星玩,二人于是挣抢起来。 一个...
    2020-11-10 阅读全文
  • 如何对待孩子逆反? 导读:孩子渐渐长大了,可他们也越来越难管了,有时候他们还会反抗家长,家长让往东,他们偏偏去西,故意和家长作对。 李老师,我的儿子3岁多,是个很调皮但又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只是个性太强,而且逆反心理特别重...
    2021-10-15 阅读全文
  • 玩具不抢大家玩 一天早上,伟伟小朋友带了一辆精致的挖泥车来到幼儿园,把它放在教室右面的柜子上,星星小朋友见了,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柜子边,拿起挖泥车就玩。乐乐一看急了,奔过来不让星星玩,二人于是挣抢起来。一个大叫...
    2020-12-03 阅读全文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贤贤、小雪 观察记录: 晨间活动,所有幼儿都在玩着自己的玩具,这时贤贤跑过来说:“老师,小雪不让我玩玩具。”我走去说:“玩具要跟大家一起玩。”小雪点点头。过了一会,贤贤又跑...

2021-05-22 阅读全文

活动时,他总是一个人跑来跑去,小椅子一刻也坐不住,为此,我对他做了一天的活动跟踪记录,希望以此我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这些事情的原因所在。早上来园时,王**带来了一个玩具,马上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

2021-04-28 阅读全文

一天早上,乐乐小朋友带了一辆精致的挖泥车来到幼儿园,把它放在教室右面的柜子上,星星小朋友见了,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柜子边,拿起挖泥车就玩。 乐乐一看急了,奔过来不让星星玩,二人于是挣抢起来。 一个...

2020-11-10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渐渐长大了,可他们也越来越难管了,有时候他们还会反抗家长,家长让往东,他们偏偏去西,故意和家长作对。 李老师,我的儿子3岁多,是个很调皮但又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只是个性太强,而且逆反心理特别重...

2021-10-15 阅读全文

一天早上,伟伟小朋友带了一辆精致的挖泥车来到幼儿园,把它放在教室右面的柜子上,星星小朋友见了,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柜子边,拿起挖泥车就玩。乐乐一看急了,奔过来不让星星玩,二人于是挣抢起来。一个大叫...

2020-12-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