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总怕家长不要他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1-13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孩子总怕家长不要他了怎么办”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孩子总怕家长不要他了怎么办

赵忠心

湖北的一位姓孙的家长问:说她的宝宝6岁,男孩,总是担心家长不要它了。因此,总是在讨好家长,有时让我们家长很心酸。如:见妈妈不说话,便逗你,“妈妈,笑一个”。我不想让她这么敏感,该如何做?

从家长描述的这种现象看,这个孩子比较胆小、怯懦、畏缩。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是这样,有的孩子却与此相反,胆大、勇敢、开朗。

从心理学上讲,这属于气质类型不同。气质的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会表现在情绪和行动方面。

气质类型,没有好与坏、优与劣之分。但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存在着易于向某些积极的或消极的品质发展。因此,孩子的气质类型应当引起家长的注意。

在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中,把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强型和弱型两种。弱型气质又称为“抑制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行为上表现畏缩、拘束、不易入睡。这气质的人,阳性反射难于形成,阴性反射却很容易建立,任何生活现象都是抑制因素,缺乏自信心,感到周围的的一切对他都是危险的,常常自己吓唬自己,戒备、防范心理很强。

看来,这个6岁的男孩就属于弱型气质。孩子的气质类型,主要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体质状况有密切关系。就是说,在环境和体质状况改善以后,也会发生变化。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一,可能是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不大注意观察和有意识地纠正孩子在气质方面的消极偏向。

其二是,可能平时说话、做事没有分寸,处理孩子的问题情绪化、简单化,比如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很不耐烦,缺乏耐心,就随意吓唬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像这类话,要是对强型气质的孩子说,一般不会起到震慑的作用,因为根本不在乎;而对弱型气质的孩子说这种话,孩子可能会信以为真,在无意之中便伤害了孩子。

其三,也有可能是孩子看了一些不适合他看的电视节目,受到了不良的刺激。强型气质的孩子看了这类节目,觉得电视里的事跟他无关,会无动于衷;而弱型气质的孩子看了,很有可能会把电视里的故事情节跟自己或自己的切身利害联系起来,从而引起莫名其妙的紧张、恐慌。

面对这种气质类型的孩子,首先,家长平时要跟孩子都沟通、交流,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注意体察孩子情绪上的变化。

第二,家长应当言行谨慎,不能太过随心所欲。对孩子多一些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不要给以消极的评价,多鼓励、表扬,增强他们自信心。

与此同时,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慢慢就会好的。要知道,体质状况是物质基础,会影响人的气质和性格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早恋了,该怎么办?


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与人的交往能力。

“初三下半学期孩子有喜欢的异性,而且有点单相思”——很正常,请不要因为中考在即而把问题复杂化。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处在于“导”而非“堵“,您的孩子正在成长,需要您的耐心和爱心。

像您说的孩子一说就脾气很大,说明您可能是单纯干涉的多了,一味横蛮阻拦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推到对立面,与其这样,还不如支持他,告诉她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并且告诉她要做到更好,否则那个男生会不喜欢你的~~

实际上,现在的孩子,什么都知道,其实根本不用说什么大道理,能保持他和家长之间没有太大的隔阂是最重要的,家长如果只是一个劲儿的叨叨,孩子能不烦么?!所以,要和他聊天,而不是谈话!!

青春期谁都有过,早恋?如果能利用它来增长孩子的学习成绩,真的不算什么!甚至还是件好事呢~~您说呢?

孩子说谎家长怎么办?


国内一家心理研究所用了三年时间,在全国7省13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50%的孩子从3岁开始撒谎,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越来越高,到9岁,说过谎的孩子上升到70%。来自美国的一份调查则更惊人:全美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岁前就学会不说实话,而到7岁,98%的孩子说过谎。

孩子说谎是家长和教师都非常头痛的事。大人总是以批评结束,其实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说谎有时是因为讲了真话受到惩罚,所以以后不敢再说真话。另外,家长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孩子说谎。

孩子有时说谎是家长逼的!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家长应该允许孩子沉默,大人在处境两难的情况下也经常选择沉默。如果家长非要孩子说出个道道,说真的要受罚,就只能说假的了。

纠正孩子说谎,家长应该做到五点:

一、不要轻易数落孩子,不要暴跳如雷也不要轻描淡写。“小孩嘛,难免。”或是“呦,你还真能耐,把我俩都骗了。”都是不可取的。

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因为他总会比较紧张,抱有侥幸心理,如果起初几次家长没有发现,他会暗自得意,以后撒谎次数会更多。

三、家长发现孩子撒谎后,重要的是教育,帮助他认识撒谎的危害性。在孩子承认撒谎表示今后改正时,家长要表示深信他会改正,成为一个诚实的人。这样,孩子会受到鼓舞,彻底改掉撒谎的毛病。

四、给孩子一个安全、踏实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从小就养成诚实的品德。

五、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有的家长在孩子承认错误后还采取打骂等惩罚,甚至要孩子写保证书。这种做法严重伤害孩子自尊心,往往适得其反。

孩子爱顶嘴家长怎么办?


孩子越小越乖,越长大就越发的不听话了。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他们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顶嘴也随之而来,这让许多家长感到棘手。是顺从孩子的意愿,还是与他们针尖对麦芒用“武力”制止呢?

家住环山路的闵先生最近颇受困扰,四岁的乖女儿忽然变得喜欢顶嘴,越来越难管教了。据介绍,顶嘴意味着孩子心理的成长,他们开始逐渐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但父母也必须明白,孩子的自我意识是相当不完整的,这表现在他们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顶嘴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

生活中,许多父母在无意中纵容了孩子的顶嘴,要么哄着,要么顺着,这是十分糟糕的。因为这等于告诉孩子,顶嘴是有效的心情表达方式。以后,孩子不仅会在家里频繁地使用这个武器,而且会把顶嘴发展到幼儿园和学校。

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子恒妈妈建议用童话故事引导,她认为孩子虽然顶嘴了,但也许他并不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和后果。如果孩子顶嘴的动机的确不妥,不妨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来引导他。比如孩子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是小王子,你就可以编一个小王子顶嘴的故事来教育他,遇到不同意见时要用正面的语言跟爸爸妈妈讲出来,如果孩子最崇拜奥特曼,你也可以拿奥特曼做主角,这样会有很强的说服力。

还有的父母认为应该给孩子过渡时间,比如孩子在玩或看电视的时候,大人如果下令他停止,马上去弹钢琴或睡觉,孩子一下子不能从原来的活动中脱离出来,就会顶嘴。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比如告诉他:“妈妈现在去刷牙,等刷完牙你就要关掉电视了啊!”或者告诉他,分针指到哪个数字时就要去弹琴了。你告诉他这些后,就要坚决执行。孩子会发觉其中规律的,一旦成为了规律,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再执行起来就不困难了。言传身教做个好榜样也是众多家长比较倾向的做法。

还有的父母提出,改变孩子顶嘴习惯的同时,父母要注意营造家庭的民主气氛。家长直截了当地对孩子说“不许顶嘴”,还不如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吗”,或者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说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家长也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

济南三之三幼儿园李玲园长提出,为了让孩子有话可以轻松讲出来,父母不能时刻以权威自居。不妨在家里营造出足够的民主气氛,谁说的有理就听谁的,并且鼓励孩子随时讲出自己的感受,化解孩子的委屈。别怕你会没有威信,其实你越这样做,孩子越会理解和认同你。反之,如果总是以大压小,长期下去,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在日后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

李玲园长还建议,顶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一旦习惯成自然,也不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长大成人后的人际关系的和睦。所以父母首先要遇事冷静,赏罚有度,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要急躁,先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处治方法,不搞连带处罚,不翻旧账。赏罚前,要讲明道理,让孩子彻底信服。要注重言传身教,给孩子申辩权利,即便知道他们在狡辩,也要耐心让他把话讲完,然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他们选择将功补过的办法来弥补过错,这往往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

孩子特别磨蹭,家长怎么办


一、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一个小女孩在上学前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其他的事也雷同。所以,女儿做事往往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一定好。针对她这种坏习惯,家长就商量好,她做事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二、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一个家长的女儿就是俗话说的那种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的人,是个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由于磨蹭,上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对此,家长非常苦恼,下决心帮她改正。首先,应该帮她认识磨蹭给她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接着,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她监督妈妈有没有磨蹭现象,爸爸做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与父母一起制订了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女孩开始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现在她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迟到的现象几乎绝迹。

三、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自然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孩子要长大,一个作风拖拉的人是无法在竞争社会立足的。对此,从小训练孩子主动把握现实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生活的紧张气息,启发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他们的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一个男孩的父亲从儿子上幼儿园起,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也常开展有益的亲子竞赛,通过胜负交替,锻炼了孩子的心智,也提高了灵敏度。现在,南海适应了这种节奏和习惯,很少有磨磨蹭蹭的情况。

四、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小女孩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成人的过分依赖。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时,她就四肢没力,手脚不灵了,凡事磨蹭着,等着你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家长也曾尝试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让她改变磨蹭的习惯,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凉,奶奶赶紧去帮忙;吃饭太慢,爷爷怕饿着她,又破例喂她。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了一句空话。上学后,问题马上暴露了出来:在学校,她什么事情都比同学慢,吃饭慢、做作业慢,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这才使我痛下决心,该她自己做的事绝不代劳过多,此为放的过程,让她在做的过程中,锻炼才干。同时,家长也下决心管,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孩子做事遇到的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只做必要的指导。父母还做通了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早日摆脱磨磨蹭蹭的阴影。

五、反话正说,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进取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激励和打动孩子。反话正说也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总是磨磨蹭蹭的,到很迟才入睡,睡得晚就影响第二天的早起妈妈急得每天骂他一顿也没用。于是,妈妈想到儿子很爱听好话,就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1岁,懂事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上床睡觉了。话音未落,儿子立马上床钻进被窝。第二天,又是表扬将他催上床。在其他事情上,这种办法效果都不错,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买小玩具和自制的奖状,孩子当然会非常惊喜和自豪,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做什么事情都会信心十足。

六、用自然教育法,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自然教育法倡导:一个人应当承受他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也许是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的缘故,他们对孙子没有什么动作敏捷、做事爽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磨磨蹭蹭的习惯。现在每天上学前最紧张的时候,他也快不起来。家长与老师取得联系后,可以让他品尝磨蹭的后果。早晨,不再像往常一样催促他,由着他慢吞吞地整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挨批评。回家后他肯定很难过,家长这是可以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加油。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孩子吃了苦头,也尝到了抓紧时间的甜头,做事快多了。

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习惯,补救非常困难。并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会迁延到学习、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后果。父母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就能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坏习惯。

孩子玩刀,家长怎么办?


孩子玩刀,家长怎么办?有一天,老猫接了**后,抱到我的办公室来等我一块下班回家。我的办公桌上摆了一把刀,是我的领导去新疆出差时带回来送我的。有刀柄与刀鞘都是铜制的,上面纹着龙样图纹。煞是漂亮。把**给吸引住了。

他一定要玩这把刀。而且是难以转移注意力,也不肯放弃。就这样,刀被他带回了家里。没想到,自此之后,**开始对刀“情有独钟”。并且任何与刀相关的东西他都开始“大爱”。比如剪刀,比如针头、比如镊子……

他拿着刀切草莓、切苹果、切橙、切菜头,切一切他觉得可以切的东西。每次看到他玩刀,我就极力地抢走,甚至不惜使用“暴力”,强行夺开,或者大喝和怒斥。晚上的时候编故事给他听,把刀收起来……但是,他的玩刀热情有增无减。前两天带他去厦门,他翻出了藏在角落里的水果刀,又切了个不亦乐乎。每一个下切的动作,都看得大家心惊肉跳。小侄儿更是惊恐得大叫起来:天哪,姑姑,**在玩刀!太可怕啦!

没想到,侄儿这种惊呼声惹怒了**,他唯恐刀要被夺走,举手就要打侄儿,当然,**根本忘记了自己手上有刀,他肯定也不管这刀会伤到人,执着刀就本能地想要打侄儿,以示愤怒和对自己“权力”的捍卫,看起来就是拿刀在挥舞!侄儿有血友病(特别容易出血,而且止不住),我一看不由得紧张至极,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把**的手握紧,将刀抢走。然后抱到屋子里。我当时怒气冲天,于是忘记了一切育儿的理念,按我最“原生态”的方式狠狠地“修理”了**:打,而且是打他的脸;训,而且像狼外婆一样的凶;强迫,逼着他立即去向哥哥道歉……**哭了,极力地压抑哭声,但没忍住,放声哭了两三声,总算缓过了一点点劲,然后又连忙忍住哭声,抽抽噎噎地对侄儿说:哥哥,对不起!

和无数次一样,我的凶悍对**形成正面行为毫无效果,**经历了如此大的一次“折磨”,但他仍然爱玩刀。从厦门回到家里,他忽然发现,厨房里的刀架上插着水果刀呢,于是又拼命闹腾起来,非要玩不可,不达目的不罢休,拿到了刀,他在厨房菜篮子里拿了一根芥菜开始切,切完了扫到地上……

怎么办?让他操练吧,这些工具太危险了,看着他的玩刀举动,心就吊在嗓子眼,他随时可能受伤,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会主张:绝对要抢掉,绝对不可以玩,不管他怎么哭,而且会主张将这些东西全部收掉。可是,我真的无法描述**不达目的时那种不罢休的劲。他能拿出一切的方法来斗智斗勇,以达自己的目的。每一次我“巧取”或“豪夺”的过程,都让我感觉特别疲惫。我甚至想叫老猫带几张他科里手外伤病人的照片回来让**看看,可又觉得太暴力了而作罢。

……

不能不说,他用刀的“水平”有点高。起码他切出来的东西,厚薄比较一致,而且可以切得比较薄,他用这些工具的架势也比较老练。

我意识到,他是真的想学习这些工具。他并不是想用这个来伤害自己和别人。他看起来特别享受那种实际操作的感觉。我相信,他没把这刀的用法操练熟,玩个够,他肯定不会罢休。

我试问了我自己一下:能不能,相信一次孩子?让他真正学习一下如何用刀?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他对很多东西的爱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一般来说,一旦他将一样东西玩得顺溜了,或者学习会了,他就不会再迷恋,起码,要劝说他放弃的时候,会更轻松得多。

准确地说,孩子是想学习,而不是单是“玩”。

每当孩子玩刀等利器,我得保持平静的态度。理性地告诉他,使用这些东西的危险性;教导他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且在他学习过程中,务必全程陪伴和看护,防范危险的发生。相信孩子,他有能力保护自己,如果充分理解他的感受,并且给予尊重,他会很“听话”。

刀和剪刀的危险性,我们家长可以掌控,因为我们可以从孩子手中夺走,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可是孩子的一生中,有多少危险潜伏在他身边?那些不是我们可以掌控得了的,不如教会他们自己规避危险。而学习规避危险的第一步,是了解什么是危险。

孩子没耐心,家长怎么办?


导读:耐性不足的孩子,情商和逆境商相对较低。家长要抓住时机,用最适宜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训练。

“是你让宝宝越来越没耐性吗?”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对这个问题给出否定的回答。然而,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却在日常行为中不知不觉地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使宝贝的“耐性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环境和正确的航向。

“没耐性”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有时候,“爱”也会使宝宝“受伤”——在一些父母的意识里,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有求必应,而且越快越好。这无疑带给孩子一种错觉:我要干什么就得马上干什么。欲望的沟壑因此越来越深、目标频繁地转移,很快令父母应接不暇。但紧急刹车,必然引来一场场哭闹并以父母的妥协告终。

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分为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五种。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习惯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岁以前宝宝的年龄心理特点,如果父母习惯于“即时满足”孩子,他就难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无法培养起来。因为,它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宝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习和自我克制才能获得。

缺乏耐性会埋下哪些隐患

耐性不足的孩子,情商和逆境商相对较低:他们比较散慢、自控力弱、做事有始无终;适应性差、喜欢依赖,不容易融入新环境;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急躁、知难而退甚至暴力的苗头。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觉,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

忍耐力训练进行时

灌输“等”的概念

1岁左右的宝贝还不太明白“等一下”的含义,他可能指着门、含混地说着:“去外面”。这时你可以说:“等妈妈把你的奶瓶洗干净、装上水,我们就下楼。”或者:“等你把这小碗蛋羹吃完,咱们就去找小朋友。”对宝宝,妈妈有必要把抽象的“等”化成具体的事情,让他看到: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点时间。

延迟满足从易到难

操练宝宝的耐性要考虑其年龄和承受能力,一点点延长他们忍耐的时间。对1岁的宝贝,最初能等上三五分钟已经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来抗议,就让他哭上1分钟。别心疼,这可是训练耐心的关键。

说出你的理由

如果让1岁的宝宝等待或把正在进行的游戏继续下去,妈妈应该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比如:“你现在咳嗽,吃了冰淇淋会咳得更厉害,过几天好了才能吃;”或者“把积木再往上搭一些,你的‘楼房’肯定会更漂亮。”

创设一个压力情境

设立压力情境是锻炼孩子忍耐力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孩子要买价格昂贵的玩具,而你的支出计划中没有这笔消费,你跟他商量:可以买一个便宜的你喜欢的小玩具,如果你能帮妈妈节省生活费,妈妈会很感谢你。如此,孩子心中有了矛盾,开始主动调节自己的需求达不到满足时的情绪,达到心态平和。

制造一点困难

有意识鼓励宝宝在“坚持”的路上知难而进,能提升他的耐性。比如请孩子做稍稍超出他目前能力的事,即使失败了,父母不妨说:这确实有点难,但只要想办法还是能成功的,爸爸妈妈相信他。然后,告诉他一个窍门儿。借助这一方式,宝宝给了自己积极的暗示,避免半途而废。

给点“阳光雨露”

在培育宝贝耐性的过程中,表扬和奖励好比“阳光雨露”,因为控制情绪时非常痛苦,当宝宝经过努力“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纪录,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小奖励。这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自我激励。

孩子黏人家长怎么办?


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需求没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你想让他黏你都难;还有人觉得,太黏人的孩子独立性差,大人越顺着他,越会助长他的依赖感,所以必须拒绝他黏人。”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周女士的困惑也困扰着许多父母。

“对待15个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随意宠他,不仅不会宠坏他,还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智灵童国际教育事业机构教学总监、智灵童国际幼儿园总园长荣合灵说。

事实上,宝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但如果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这个人。”郑大教育学院心理系老师叶青青提醒,在妈妈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员尤其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

孩子黏人顺从还是拒绝因人而异

“至于15个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长该顺从还是拒绝,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对待。”荣合灵说。

安全感不足这类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平时照顾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难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于是,这些孩子多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离开视线,就极度恐惧,哭闹不止。

建议:尽量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离开,也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让他明白: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回来。最好每次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且一定要守时;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的爱的语言和抚摸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和外界接触少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既不太注重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人员,又很少请朋友来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陌生人沟通,更没有体验过和外人交往的快乐,因此,他们常常因为恐惧外界而过于黏父母。

建议:帮助孩子逐渐接触外界。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比如家里)接触外人,刚开始接触外人时,家长可以紧握孩子的手或紧紧搂住他,让他能够在安全感较强的情绪下尝试交往,当孩子看见陌生人退缩时,更要抱紧他,给他安全感。

心理依赖感较强由于家人从小到大包办过多或太过溺爱,孩子的依赖感就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建议:10个月、1岁、2岁……孩子会出现很多执拗期。他为什么执拗?就是要从思想、行为上体现他的独立。这时,家长要避免干涉、包办过多,否则,他会慢慢丧失承担责任的需求,导致心理依赖越来越强;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太黏人要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此外,在对待黏人的孩子时,荣合灵还提醒家长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有时,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却撒娇让妈妈帮他穿。其实,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是想从你那儿获得关爱。这时你不妨亲亲他,说:“妈妈好爱你,你赶快穿好鞋,妈妈在门口等你啊!”

2.平时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爸妈,回家后最好和孩子独处。

3.千万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语言吓唬孩子,否则,孩子只会更害怕,反而更黏你。

4.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哭着看到你离开,比你骗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则,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孩子发生冲突,家长怎么办?


孩子发生冲突,家长怎么办?**宝是个调皮捣蛋的主儿,长的又高又大一直是他自豪的,也是我担心的,在幼儿园从来都是坐后排,和他一样大的孩子至今坐公交,地铁,火车,去景点都不用买票,他今年夏天已经开始买票了。还有和孩子们发生冲突,人总觉得他是大孩子,不懂事,出口一句:你这么大了,怎么能打小弟弟呢?真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哇。

也不是冲这高大身材,**宝和孩子发生冲突,我不管,相反,我一直是太管制他,怕他打了别了碰了别人。因为现在一家一般一个孩儿,在家长眼里孩子都是宝贝疙瘩,不舍得骂更舍不得碰一下的,那么要是别的孩子打一下碰一下,心里准是翻江倒海般难受,虽然我的观点是:孩子发生冲突,家长切莫着急插手,但发生的身边的事,一再证明,家长太容易干涉孩子了。

上周的幼儿园开放日也让我愤怒了一下,外教课上,气氛活跃,大家在站起来做动作的时候,**宝的手去碰了身边孩子的头,那个孩子都没有太大反应,这时候,身后的这个孩子的家长猛伸出手,一把把**宝拽坐到椅子上(在我看来是带着恶意的拽,因为**宝打扰了他儿子上课),还吼了一声,把**宝当场吓哭。当时正上着课,旁边的老师立即去安抚了**宝,但也止不住**宝的抽泣,整整半节课都在忍也忍不住的悄悄哭。之后课情绪不好,完全游离状态。我站在门边很远的地方,很愤怒,感觉真不可思议。就是孩子上课时打扰了其他同学,当时是开放日,那么多老师,家长都在场,你至于这么对待孩子吗?当我看到他笑容满面的和自己的孩子互动的时候,对他也是充满厌恶感:眼睛全在自己孩子身上,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亏,不管别人的感受的人,身边真是很多啊。

孩子之间发生摩擦,冲突,太正常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太护短,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亏。幼儿园的孩子发生冲突不会有太大的冲突,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理解,更不要直接介入去帮自己的孩子。冲突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学习锻炼的的机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待人态度和情绪情感发展都是好机会,因此,避免、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一旦发生冲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抱开而终止冲突,并不是好办法。

其实,在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时,我们只要在旁边静观其变,根据事态发展伺机而动。比如是抢夺玩具,那就让他们抢一会,孩子家长尽量引导他们一起玩,这也是合作。建议他们轮流玩,就是先到先得的原则,这个方法很管用,还有就是交换,在幼小的孩子之间都可以建立起这样的规则。

如果我们总是在孩子发生冲突时就一个箭步冲上前,替孩子解决了矛盾,这种“越位”教育是对孩子之间关系的一种干涉,孩子没有自我决策的权利,那么孩子在以后和同伴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困难。还有就是事后责怪孩子“没能耐”打不过别人,教唆孩子下次给狠狠地打回来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去面对冲突,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对别人的攻击,要学会躲避、求援;还要让孩子知道: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去和别人沟通,这个过程也是孩子提高和同伴交往能力的机会,家长莫轻易给剥夺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总怕家长不要他了怎么办》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早恋了,该怎么办? 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与人的交往能力。 “初三下半学期孩子有喜欢的异性,而且有点单相思”——很正常,请不要因为中考在即而把问题复杂化。大禹治水的成功...
    2021-12-06 阅读全文
  •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给人感觉是“好欺负的”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没有“自我权利”的概念 经常被打的孩子,在被别人打后没有让对方感受到"我是很愤怒的”,甚至没有让对方明确感觉到你不能侵犯我,对方会觉得这个孩子...
    2021-07-20 阅读全文
  • 孩子说谎家长怎么办? 国内一家心理研究所用了三年时间,在全国7省13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50%的孩子从3岁开始撒谎,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越来越高,到9岁,说过谎的孩子上升到70%。来自美国的一份调查则更惊人:全美有三分之二的...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孩子特别磨蹭,家长怎么办 一、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一个小女孩在上学前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
    2021-05-10 阅读全文
  • 孩子爱顶嘴家长怎么办? 孩子越小越乖,越长大就越发的不听话了。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他们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顶嘴也随之而来,这让许多家长感到棘手。是顺从孩子的意愿,还是与他们针尖对麦芒用“武力”制止呢? 家住环...
    2021-04-05 阅读全文

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与人的交往能力。 “初三下半学期孩子有喜欢的异性,而且有点单相思”——很正常,请不要因为中考在即而把问题复杂化。大禹治水的成功...

2021-12-06 阅读全文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给人感觉是“好欺负的”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没有“自我权利”的概念 经常被打的孩子,在被别人打后没有让对方感受到"我是很愤怒的”,甚至没有让对方明确感觉到你不能侵犯我,对方会觉得这个孩子...

2021-07-20 阅读全文

国内一家心理研究所用了三年时间,在全国7省13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50%的孩子从3岁开始撒谎,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越来越高,到9岁,说过谎的孩子上升到70%。来自美国的一份调查则更惊人:全美有三分之二的...

2021-04-05 阅读全文

一、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一个小女孩在上学前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

2021-05-10 阅读全文

孩子越小越乖,越长大就越发的不听话了。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他们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顶嘴也随之而来,这让许多家长感到棘手。是顺从孩子的意愿,还是与他们针尖对麦芒用“武力”制止呢? 家住环...

2021-04-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