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

发布时间:2020-11-13

什么是教育笔记。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我记得是03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王小波的书,然后知道了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之后她的博客,以及一些言论引发的争论,我也一直在关注,也是因为这个知道了性是可以公开讨论的,性教育对于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xx宝出生后,我从网上,书上得到不少的育儿信息,新手妈妈大概都如此.其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对我来说很是新鲜的.从小我们没有什么性教育,上初三的时候才有生理卫生课,老师也从来都是让我们自己看书.哪能讲呢,这是太难以启齿的事情.于是,对于孩子,这一课,我拿出正式的态度,从一些书上,网上得到的零星的知识,我都如获至宝。咱是想着边学习,边指导吧.xx宝一岁多点时候,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图片,还打印出来,就是宝宝从哪里来的全过程.现在看来那是太超前啦.

xx宝两岁多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从村图书室看到了黑克林的<<和孩子们谈谈性>>,这一下让我眼前一亮,书中用了很多幽默风趣的故事向人们灌输正确的性知识.教导家长怎么样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谈性问题.可惜这本书至今没买到,但是匆匆一瞥,也让我现在能平淡自如地和孩子讲身体的器官,隐私部位叫得跟身体其它部位一样自然.

让我们一起的几个妈妈重视起来是孩子的一个问题,夏天早上,一家三口醒来,三岁的女儿起身,看到了爸爸穿着内裤,晨勃让内裤高高起个大包,孩子一下子伸手上去摸一下,然后问,爸爸这里怎么啦?有个大包?夫妻俩一时语塞,相互瞪眼睛想着怎么是合适的回答,结果孩子下床玩去了.之后,我们开始在网上买孩子看的绘本,关于身体,关于成长的,能让孩子自己直观地了解身体.

也是在xx宝三岁多的时候,我在厕所,xx宝一头闯进来,大呼一声:妈妈来月经啦!卖糕的,整栋楼都能听得见!我还是平静地告诉他是的,不用这么大声.而现在,孩子们对此无动于衷了,不神秘,应该感觉是正常的啦.而且不会冒失地闯进厕所,对于孩子问的问题,基本都能自如做解答.

前段时间,每天睡觉时,xx宝的手有意无意地放在我胸前.我都会轻轻的把他的手拿开,然后再抱着他抚摸一下他的头,背,有时一头扑过来黏乎一会,我都会抱着他拍一下.我又意识到,孩子的性教育得上一个台阶了.性教育不单单是性器官教育这么简单了,对性器官的认识只是第一课.正巧@屋檐下的小雨博客上有送书活动,很顺利地申请到这本书:<<学校性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李银河作的序,让我感觉很权威.李银河认同方刚的这段话,我也很赞同:性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保护青少年,而不是禁止青少年的性行为;应该是给予青少年性的知识,而不是剥夺他们获得知识的机会和权利;应该是赋予他们自主决定自己身体和性的权利与能力,而不是剥夺他们这种权利和能力.

这是一本开放的性教育的指导书.书名是学校性教育,但是一样可以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我着重看了第二部分的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的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与评议和第七部分的性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解答,都非常的实用.

我也非常赞同:性教育的内容,决定权应该完全在孩子们的手中,他们想知道什么,就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关键是怎么告诉,这是方法了.

一个孩子,无论他几岁或者十几岁,他所问你的,都是他的智力所及,能够理解的问题.我们只需要以平常的心态告诉他就可以了,既不少告诉他,也不多告诉他,只告诉他所问到的.比如:对于两岁的孩子那个"我从哪里来"的老问题,我们既不需要说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不需要详细地讲解由性交到受孕,再到分娩的过程,只需要告诉他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便可以了.当孩子到了三四岁,他的问题可能才会延伸到"我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这时你再告诉他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了他.而到了五六岁,孩子的智力才会使他提出"为什么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我"的问题,这时我们回答才可以自然地进一步:"因为爸爸妈妈相爱,相爱的人在一起,就会怀孕,生下你....."再过几年,孩子的问题能会更深入,我们只需要按照他的问题一步步回答就可以了.

这样看来,在孩子的性教育过程中,我们真的是客体,孩子才是主体,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索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只要做好配角就好了.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性教育不是性行为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性价值观的教育,还有社会性别教育.还要将性教育与个人人生观,道德修养的教育结合起来.一个人对性的态度是和他整个人生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性教育也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具有其独特的性的内容.

有资料说,7-14岁是孩子迅速产生性意识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较系统的性知识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这书来的很及时哪.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


孩子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很多父母羞于回答,或是含糊不清地回答。也有父母担心孩子会早熟,严厉斥责孩子。其实正确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并引导孩子认识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孩子早期的性意识需要引导。性教育是孩子早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一定年龄的需要。儿童早期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性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今后一生的“性认同感”,影响以后的性别行为以及性向目标选择。

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感需要培养。孩子在日常同伴交往中已经产生了所谓男孩、女孩的概念,从而会做出一些性行为,包括对人体器官的关心。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异性伙伴之间,或者互相让对方看一看性器官,或者用手摸一摸,甚至会玩些模仿医生、掀裙子等性游戏。

人的性心理的发展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任其自然发展,往往是正常的;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则会形成畸形的结果,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而孩子在和周围的人接触过程中,会逐渐理解一个男孩应当如何,一个女孩应当如何;加之同性和异性孩子之间相互接触有一系列规范要求,因为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期望和角色行为的性别要求是不同的。这种男女性别适当心理的形成更需要进行相应的性教育。

二、父母对性教育的误解

亮亮平常喜欢和邻居婷婷玩过家家,有一次,两人玩着玩着,亮亮对婷婷说:“你是我老婆”,便像模像样地拉着婷婷入“洞房”。两人躺在床上也不知道做什么,亮亮突然凑上去吻了一下婷婷。没想到婷婷马上就哭着跑出去告诉了亮亮的妈妈,说亮亮欺负她。结果,亮亮被妈妈打了几个耳光,哭泣不止。

见“性”色变并训斥孩子。孩子很好奇男女孩子有什么不同,父母在洗澡时孩子也很想偷视。现实中,父母对孩子这方面非常小心,不希望孩子涉猎。于是,见到孩子模仿做出一些大人之间的亲密行为,如亲吻、拥抱等,有的母亲就怒斥阻止:“不许动!”“羞死了!”或者用手强行拉开甚至痛打一番。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形成了一种错误观念:与异性朋友之间的亲密行为是不好的、羞耻的,这些行为活动是要受到抑制的,受到惩罚的。

有一天晶晶对妈妈说:“外婆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是真的吗?”妈妈很尴尬,边哄边说:“你外婆说得对,你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等你以后长大结婚了再告诉你吧。”

晶晶上幼儿园了,有天爸爸把她从幼儿园里接回来时,她问:“爸爸,为什么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要站着,我却要蹲着呢?我偷偷地看小虎,我们长得不一样。为什么啊?”爸爸说,“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还有啊,以后上厕所要专心点,别去盯着别人,那样可不是好孩子。”

忌讳谈论性方面的科学知识。在传统的教育中,父母总是避讳和孩子谈“性”问题,而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往往使许多孩子因一时的“性”好奇,而犯下错误。其实在孩子年幼时,即可以自然的方式和孩子谈“性”问题。此外,平时家长也应注意自己在家中的言行和隐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时时提醒孩子如何适时保护自己,以免受到坏人的伤害。

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


“等孩子上大学了,我就轻松啦!

过了这几年,我带孩子就不用这么累了!”

这些话您有没有听到过?这可是很多母亲的口头禅呢。

没错,孩子的某个成长阶段,会让家长感到格外劳累,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却不仅仅是在那个阶段——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可以说,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然而,只有极少数家长能继续努力,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家长们,保持一颗探索的心,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我们才能给孩子带来更为广阔的世界。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

一位妈妈向我慨叹:当妈的都像我这么累也够烦的……我追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说怎样不累呢?

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许多妈妈,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便放弃了自我探索

那么,为什么许多妈妈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这个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上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家长怎样对幼儿进行性教育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生我的?”幼儿常常会向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幼儿对两性的差异也充满了好奇。女孩想知道为什么男孩可以站着撒尿,男孩想知道为什么邻家小妹妹身上总比自己少了点什么。细心的父母有时还发现一二岁的幼儿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这些现象都说明幼儿开始了对性的好奇。但是,幼儿的“性问题”往往得不到科学的回答,许多家长感到与幼儿讨论“性”是难以启齿的,或者认为幼儿长大后自然会明白,所以对幼儿的性问题,要么进行哄骗、给予错误的答案,要么将话题岔开,要么斥责、打骂幼儿,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已经学会了“耍流氓”。

事实上,幼儿的年纪虽小,但儿童期是幼儿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和探索时期。幼儿对什么都想问个究竟,性问题同样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求证行为。另外,幼儿身上确实存在一些性活动。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幼儿的性功能与生俱来,幼儿也有自己的性活动。婴幼儿时期是人性欲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此时已经开始了对性的探索,甚至还会创造一些“性理论”,是“对”和“错”的混合物。因此,幼儿的性问题,家长要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近年的研究发现,由于营养过剩导致生理早熟,而信息传播造成了心理早熟,因此我们青少年的性成熟比10年前普遍提前1年时间。但是由于性教育的滞后导致性无知,青少年到了青春期产生了许多性困惑,甚至出现性犯罪的情况。所以,家长有必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

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家长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掌握好幼儿性教育的时机。

国外的性学家主张从零岁开始进行性教育,指出5岁前是性教育的一个关键期,这与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一致的。5岁前是幼儿进行“性探索”和创造“性理论”的时期。幼儿对任何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以幼儿自然会注意到男性与女性生理上的差异,并由此开始进行“性探索”。当幼儿偶尔从电视上听到“强奸”一词时,他就会问父母“什么是强奸”,他并不认为这是下流问题,这只是他的求知行为。这时候,父母应该抓住机会,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话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要随时随地解答幼儿提出的性问题。父母应该抓住5岁前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事半功倍的教育。

二是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幼儿的性好奇和性活动是自然发生的一种本能,所以家长要正面回答幼儿的性问题。当孩子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时,妈妈一定要给予正确的解释。幼儿的性问题是他们求知问题的一部分,所以,幼儿的性教育应该渗透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5岁之前,父母可以利用与幼儿一起洗澡的机会,教给幼儿各种性器官的名称,而不要使用让人联想到污秽和不洁的字眼来称呼性器官,并教给幼儿性器官的清洁方法。这样,让幼儿在极其自然的情况下,了解男女两性的生理特征,消除对两性差异的神秘感,家长还可以收集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让幼儿通过照片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采用聊天的方式,自然地解答幼儿的各种性疑惑。此外,家长对幼儿的性教育,应该贯穿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如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手纸、擦屁股、对身体清洁的方法,这些属于性生理教育的内容。

三是培养科学的性态度。

5岁前的幼儿处于性探索时期,他们的“性理论”不是完全正确的,因此需要家长的科学教育。成人对性的态度会影响幼儿对性的看法。如果父母认为性是肮脏、下流的,对幼儿提出的性问题,不但不能正确回答,而且还要加以斥责,幼儿就会认为性是不洁,产生对性的厌恶感和神秘感。父母如果认为性是自然的、美好的,能正面回答幼儿的性问题,并坦诚地与幼儿讨论,幼儿就能科学地了解“性”,并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在科学地了解“性”的基础上,幼儿才能形成健康的性态度。

四是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和性意识。

家长应该注意幼儿的性别角色和性意识的培养。儿童心理专家认为,5岁以前是儿童身份的确立和性角色的培养时期。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幼儿进行符合他自己性别的身份体验。家长给不同性别的幼儿取的名字、穿的衣服、做的打扮、买的玩具、玩的游戏等都会对儿童确立自己的性别角色产生影响。这些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最初的性教育。如果男孩子喜欢女孩的打扮,家长就要着手进行早期干预,纠正幼儿的“性逆转”现象。如果一个幼儿喜欢持续穿戴异性的衣物,经常表现出异性的仪表、声调,这就需要父母采取措施改变幼儿的变态行为。

研究表明,父母错误的性别角色教育有可能会影响幼儿成人后的性意向。例如一些人的同性恋倾向,其根源很可能来自早期经验。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为了确立与生理性别一致的性别角色,父母不能依自己的意愿做与幼儿真实性别相违背的事。例如,不能认为好玩就给男孩子做女孩打扮,也不能把女孩当成男孩教养,这些都不利于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和性意识。

6岁是接受性教育最佳时期?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公开或私下谈论“勾女”、“丰胸”等成人话题,而医学调查发现现在儿童与以前同年龄相比个头高了许多,性成熟年龄也普遍比以前提前1年多,但性健康教育课程还是沿用老黄历设置在中学。

专家表示:6岁应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起始时期,现在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能否由初中提前到幼儿园?

个案一:看到电视接吻镜头连说“脏”

薛女士的儿子读小学三年级了,小家伙这段时间也开始懵懂地探询性知识,经常追问爸妈“我是怎么来的”、“我是从哪里出来的”,看到电视里男女朋友亲吻的镜头会问:“叔叔阿姨为什么要亲亲?”

有些问题薛女士不知如何开口,但还是尽量从正面回答。薛女士对儿子解释说:“亲吻是一个人很喜欢另一个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像爸爸妈妈很喜欢你,也经常亲亲你啊。”儿子理解了,不再追问,对于电视里的亲热镜头也处之泰然。

但近日,薛女士突然发现儿子变了个样,小家伙一看到电视里的亲热镜头就赶紧把眼睛蒙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地说“这个不好,很脏的……”薛女士追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班上的小朋友都这么说。

个案二:和女生对视是“勾女”

张女士跟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上街,儿子同班的女同学向他打招呼,没想到儿子把头别过去理都不理。张女士很奇怪,责怪儿子不讲礼貌。没想到儿子振振有词地说:“男女生不能对视的,上街不能跟女生讲话,要不就是‘勾女’!”

医生:性成熟年龄提前1年多

现在,过多的性行为、性暴力充斥电视镜头,地摊上出售的小报小刊详细描绘性过程等内容,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部分少年儿童,促使他们提前性成熟。

而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结构,加之油氽煎炸的烹饪习惯,使儿童体内过早地分泌出性激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儿童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摄入的药物激素过量,也是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原因。

专家:6岁开始进行性科学教育

国外的性教育都是从幼儿园开始,外国的孩子从小就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并懂得性保护。但国内现在性教育大部分还是设置在初中。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初中阶段学生生理相对成熟,但却是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进行性教育,学生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性带有一定的色彩和偏见,相反会起到反面的诱导作用。国内一些专家研究发现,6岁是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最佳起始时期。建议在孩子的性观念未被社会一些不良影响扭曲之前,从幼儿园就开始普及性知识,及早普及正确的性观念和科学的生理知识,并学会保护自己。

老师:性早熟易引发心理问题

不少家长都反映,“性教育”现在成了家庭最难啃的一根硬骨头,家长们的束手无策并不仅仅在于说不出口,而是他们想说的时候发现,儿女早从报刊、传媒以及网站和同学那里了解了性知识,其中不乏非科学和带有社会偏见的性知识。

现在中小学生普遍早熟,初中一年纪34个女生,已有21位女生来例假了,许多女生都是小学就来了。另外,中小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冲击会很容易形成偏见,像男女生正常交往就被说成“丢人”、“勾女”,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以后婚姻观念。

儿童性早熟如果不加以恰当引导,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像她班上一些学生受性问题困扰,出现学习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有厌学倾向。特别是一些本身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接受不良社会性信息,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诱发严重的自卑感。

所以,性教育还是越早越好,因为现在的学生普遍比以前早熟。

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可能很多家长总是会吧这个和孩子的成绩之类的联系在一起。其实,家长有这样的观念是不好的。因为这对于孩子的“三观”是一会有影响的。

说起来,孩子的教育影响的因素主要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可想而知,家庭对于咱们孩子的成长是有多么的重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咱们的家长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这一块。那么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哪些方式呢?

1、暗示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很多家长总是错误地理解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有话就大声说出来”的好。却不知道日常生活之中,除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大声说出来之外,其他的都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向孩子传递。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鼓励和肯定,因而暗示对孩子就显得很重要了,无论是行为上的暗示,还是心理上的暗示,或是语言上的暗示,都能对孩子起来鼓励和肯定的作用。从而让孩子更加自信和阳光,成长成一 个优秀的好孩子。

2、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暗示

有一类孩子,她们可能行为习惯差一点,这是因为日常家庭教育的原因所导致,当父母发现这个问题之后 ,就可以直接用语言方面的暗示。

比如孩子进出门不跟父母打招呼,父母就可以这样子说:“我今天回家 的路上遇到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她会主动和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当时没有跟父母打招呼,他们会觉得 很不好意思,也就会在父母的语言提醒之下马上打招呼。

这样子的暗示,已然是明显了,孩子自然是能听 懂的,他们也就在父母的暗示之下马上改正了自己的不良习惯。

3、对孩子进行行为上的暗示

当孩子出现不良习惯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就成了对他们最好和地为暗示,父母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言行,争取一举一动都做孩子的好榜样。

比如孩子到了个公共场合玩,看到地上有几个矿泉水瓶子,孩子随手一丢把自己手上的也扔了下去。

此时父亲却弯下腰来看所有的水瓶子一个个捡起来放进附近的垃圾桶之中。孩子会不会觉得羞愧脸红呢?父母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要爱护环境,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 惯的暗示。父母不是采用的批评孩子乱扔垃圾的教育方式,即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他们上了很深刻的一 课一举多得。

4、对孩子进行环境上的暗示

在中国有一句很通俗的谚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意思很容易懂,就是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如果父母给孩子营造的是一个健康温馨感恩的家庭环境,那父母就能收获一个阳光健康懂得感恩的孩子。

相反,父母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地收获一个这样的好孩子了。因此,对孩子进行环境上的暗示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忽略这一环节。

家园共育《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 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最自然也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作为老师的父母,...
    2020-09-29 阅读全文
  • 父母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 孩子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很多父母羞于回答,或是含糊不清地回答。也有父母担心孩子会早熟,严厉斥责孩子。其实正确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并引导孩子认识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2021-09-27 阅读全文
  • 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 “等孩子上大学了,我就轻松啦! 过了这几年,我带孩子就不用这么累了!” 这些话您有没有听到过?这可是很多母亲的口头禅呢。 没错,孩子的某个成长阶段,会让家长感到格外劳累,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却不仅仅...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家长怎样对幼儿进行性教育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生我的?”幼儿常常会向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幼儿对两性的差异也充满了好奇。女孩想知道为什么男孩可以站着撒尿,男孩想知道为什么邻家小妹妹身上总比自己少了点什么。细心的父...
    2022-04-11 阅读全文
  • 6岁是接受性教育最佳时期?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公开或私下谈论“勾女”、“丰胸”等成人话题,而医学调查发现现在儿童与以前同年龄相比个头高了许多,性成熟年龄也普遍比以前提前1年多,但性健康教育课程还是沿用老黄历设置在中学。 专家...
    2021-12-23 阅读全文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 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最自然也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作为老师的父母,...

2020-09-29 阅读全文

孩子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很多父母羞于回答,或是含糊不清地回答。也有父母担心孩子会早熟,严厉斥责孩子。其实正确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并引导孩子认识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2021-09-27 阅读全文

“等孩子上大学了,我就轻松啦! 过了这几年,我带孩子就不用这么累了!” 这些话您有没有听到过?这可是很多母亲的口头禅呢。 没错,孩子的某个成长阶段,会让家长感到格外劳累,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却不仅仅...

2020-09-30 阅读全文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生我的?”幼儿常常会向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幼儿对两性的差异也充满了好奇。女孩想知道为什么男孩可以站着撒尿,男孩想知道为什么邻家小妹妹身上总比自己少了点什么。细心的父...

2022-04-11 阅读全文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公开或私下谈论“勾女”、“丰胸”等成人话题,而医学调查发现现在儿童与以前同年龄相比个头高了许多,性成熟年龄也普遍比以前提前1年多,但性健康教育课程还是沿用老黄历设置在中学。 专家...

2021-12-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