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正确应对孩子丢失心爱东西

发布时间:2020-11-10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正确应对孩子丢失心爱东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正确应对孩子丢失心爱东西

长假期间,一位妈妈说自己和女儿坐的士外出时,孩子不小心遗忘了她最爱的包包和里面她最爱的小玩具!于是,孩子在路边哭了半小时,并领着这位妈妈追了半条街,找寻了十多部同色出租车,希望能找回自己的东西。可惜,最后没有找到。参见《丢钱包与无所不在的生活教育》。

对孩子来说,丢三落四是经常遇到的情况,许多成人在这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如果父母对孩子粗心不加以调教的话,孩子入学后很可能把粗心带入学习中,比如经常忘记带文具或书本,或考试和写作业时丢题少做。所以,当孩子由于各种“意外”而丢失自己心爱的东西时,是最好的生活教育案例,处理的好,孩子以后就会较少犯类似的问题。参见《案例分析:减少粗心要有良好学习方法》。

当孩子遗失自己喜爱的东西,一定会出现负面情绪,但他们很容易被转移注意力。这里比较麻烦的是对一些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来说,某个类似他们的安慰物的东西丢失,才会出现很大的情绪问题。但不管是什么东西,此时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认同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而指责、批评、埋怨都于事无补,甚至会引发出新的矛盾和激烈对抗。参见《孩子发脾气的通用处理技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父母认同和接纳孩子丢东西后的负面情绪时,建议不要立即说自己也曾经发生过类似丢东西事情,只说“知道你很伤心和舍不得”即可。因为这样虽然使孩子比较容易放松,但也使他们产生对错误的认识和减轻犯错后的惭愧,甚至由此可能怪罪于父母“故意”不提醒。当然,在事后教会孩子解决问题方法后,是可以和孩子说的。参见《案例分析:让孩子不粗心需从幼时训练》。

另外,当孩子丢东西后,和孩子讲道理也几乎无用。这是因为孩子在逻辑思维成熟以前,比较难于对因果关系不直接的事情有深刻认识,此时再说“东西不见了就是不见了,无法挽回”等话,就会消除前面对孩子负面情绪的认同和接纳,等于重新挑起孩子的“战火”。所以,对孩子说成人之间的话,看似很理智,但使前面所做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参见《幼儿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不能否认,有些孩子在丢东西以后,他们企图推卸责任,会谴责家长不“提醒”他们。如果此时父母进行反击,说每个人要面对现实,都必须对自己行为负责任,就属于不是很恰当的做法。因为少有父母看见孩子丢东西而不提醒的,必定家长也是没注意到,所以,家长作为领队和监护人带孩子外出,对所有人员和财物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参见《孩子没有告知父母就出去玩》。

理论上说,在未要求孩子自己看管自己东西,以及经过适当的训练前,孩子和父母一起而遗失物件,主要责任还是应该由家长来负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假设孩子以往没有这样要求这样做,出现问题也是自然的,父母不能把孩子当成人要求。所以,如果连家长都没有发现自己所属的一行人,在曾经呆的地方遗失物件,那怎么能怪罪孩子不负好责任?

当孩子丢失心爱的东西,且被接纳和认同以后,只要情绪相对稳定,父母就要适时进行生活化的教育了,即告诉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做。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此时急忙追究责任和提醒下次注意,远不如让孩子掌握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是否有办法能弥补损失。所以,父母要想办法启发和引导孩子,看他们是否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参见《改变孩子行为不能用狠招》。

像这种在出租车上遗失东西,最好的办法是寻找乘坐的出租车。现在虽然有许多财迷的人,但我XXX想,大家也要相信这个世界好人多,你拉到出租车上的物件,很可能司机为把东西还回来而在寻找你们。所以,别上来就对孩子说东西找不回来了,你没有经过任何尝试和努力想办法,就直接放弃是非常不可取的,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尝试找回丢失的方法上,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在出租车上遗忘物品,则可以想办法联系出租车所在的公司,或打电话到当地的交通台寻求帮助,都是可以选择的。当然,如果还记得出租车的车号,也许更容易找到遗失物。所以,只有当父母带着孩子经过努力寻找,最后实在没有线索而找不到,才和孩子说“失去就是失去”了。

对孩子丢失东西,父母协助孩子寻找,不管找到还是找不到,许多父母就以为只有尝试了万事大吉了。其实,这只是进行生活化教育的第一步,真正的压轴戏还在后面,即要孩子想办法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只要孩子能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事例进行类比,想出几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极大的成功!这也是儿童教育中,经常使用的总结和反思方法。参见《惩罚目的是让孩子害怕后果?》。

为了方便大家,我XXX以孩子丢失物品为例,抛几个事后处理的“砖”,希望引出真正的“玉”:

技巧一:不强求孩子每次都进行查验,但可要求物品归位。孩子的责任心或细心的培养,不建议使用接近强迫症的反复检查方法,这很容易让孩子自己不相信自己,同时也反感父母的反复提醒。所以,最好是培养孩子使用物品后,放回它们应该在的地方,这样能避免丢失或找不到,也节省大量的时间。

技巧二,对于经常带到外面的东西,和孩子上幼儿园所带衣服写上自己面子一样,最好也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比如,孩子心爱的包包中,写一个纸条,上面留有孩子的联系方式,这也是避免孩子丢失的一种办法。当然,让孩子写上“我很喜欢这个包包,捡到的朋友也希望你能善待它”,也是不错的选择。参见《防止孩子丢失的系列游戏训练》。

技巧三,要学会合作或协作。对孩子的合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告诉孩子许多事情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也让孩子明白寻求他人的帮助,不是丢人的事情,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所以,当带着孩子外出,不仅要让孩子照顾好自己的东西,也要关注其他人的东西,而自己有事业可以请父母帮忙照看自己的东西。参见《指导孩子交友的原则和技巧》。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多认同和接纳孩子情绪,在传授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也要强化事后总结和反思。故家长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契机,把你期望孩子掌握的东西,通过引导慢慢让孩子自己“悟”出来,这不仅使孩子记忆深刻和获得大量的成就感,同时也因为这些认知和生活密切相关,孩子非常愿意接受自己直接感知带来的结果。(作者:XXX,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作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乱丢东西的行为


育儿观念: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乱丢东西的行为

回应孩子的一言一行,是父母与孩子(零岁左右的孩子)沟通重要途径,不回应等于拒绝和孩子沟通,不沟通的原因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事实上是我们不懂得和不会语言的零岁左右孩子沟通。不知道孩子要找的感觉是什么?例如:半岁左右的孩子没有人教都会乱丢东西,乱丢是孩子要的感觉,也是父母在遗传基因里留给孩子的先天记忆内容。父母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应该如何回应呢?说教孩子听不懂肯定不行,多数的父母采取不回应的态度。

不回应父母就丧失了一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孩子少了一次被引导后增加新的记忆内容的机会。那么我们怎样去回应孩子这样的行为呢?父母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不要乱丢东西,我们要改变的是乱,而不是丢,我们在孩子面前摆一个桶或盒子,我们把小球球投进桶里或盒子里。这是我们针对乱丢东西向孩子传递的信息。孩子能的接受这个信息的理由是没有改变丢的行为形态,反而,将东西丢进固定的地方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加上孩子天生的模仿能力,孩子很快就会学着将东西丢进固定的地方,父母不断地鼓励,孩子会学得更快的原因是孩子天生对鼓励地掌声,语言都能找到感觉。

只要我们找到与孩子沟通,回应的途径和相应的方法,孩子再小都是可以接收我们的信息,并改善其行为

孩子“天赋”是怎样丢失的


增强小学老师的爱心,提高小学老师的素质,纯洁小学老师的队伍,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强盛。但愿我的这一观点,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数学总是不及格。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原因:是他贪玩不好好学,还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对他的刺激,抑或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天赋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不是我这个做母亲的自夸,儿子自小就很有数学天赋的。

那时,我在县文化馆的文学创作组上班,工作相对比较自由。幼儿园放假后,我便带着儿子上班。3岁的他,聪明、活泼又很懂事,深受文化馆同事的喜欢。他又好表现,平时总爱给大家背诵乘法口诀和算算术。他算算术,总是倍数相加,而且出口流利快速,比如:2+2=4、4+4=8、8+8=16、16+16=32……以此类推,到一千以上了,他还能流利地加出来。

可两年后,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算术考试竟然考了个不及格,甚至后来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倒数第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孩子的数学天赋是被他父亲和他的小学算术老师给生生扼杀掉的。那时,我已经和他父亲离婚,调到了市报社工作。儿子跟着他父亲,留在了县城的小学。

听说我儿子是个离婚家庭的孩子,那个算术老师就有些歧视他,再加上儿子脑子中那种数字的东西和老师教的格格不入,他又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结果考试成绩一直不好。自然,在学校里挨打就成了家常便饭。

回家后,因为他的调皮、不听话,他父亲又打他。打着打着,就把孩子早期的天赋给打散了、打乱了,最后给打丢了。很明显,正是这两个缺乏爱心和不懂教育的男人把我儿子的数学天赋给扼杀了。

后来,三年级时,儿子转到了张家口市里的小学,算术成绩一跃成为了全年级第一;初中、高中、大学时,他的数学成绩都很不错,高中时还参加过省里的数学竞赛;现在,他在德国一所著名大学学的也是数学专业。但那都是勤奋钻研的结果,和他早期的数学天赋无关。

有时我会想,有多少孩子的天赋是被这样的小学老师给扼杀了的?现在甚至有一首民谣已把小学老师和黑社会并列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有失偏颇,多数小学老师是既富有爱心又很敬业的,但那种不负责任、随意打骂孩子的小学老师也不在少数,且有与日俱增之势,这不能不让我们做家长的感到忧虑。

许多家长看见孩子磕了碰了,心疼得不得了,可是却对那些肆意伤害孩子心灵的老师说:“该打该骂由你!”这样的纵容,势必会造成那些类似于残暴老师在孩子脸上刻字、让孩子吃屎的悲剧不断上演。

增强小学老师的爱心,提高小学老师的素质,纯洁小学老师的队伍,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强盛。但愿我的这一观点,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如何正确评价孩子?


常听有些家长训斥孩子:“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也常听到父母这样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一会儿就把作业做完了。”我认为,这些方法都不算得当,前者是极易挫伤孩子的情感,扼杀孩子的聪明才智。后者把本来是勤奋的成果说成是天资的功劳,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浮躁的作风。

我们夸孩子天资聪明,说的其实是天分。孩子的成绩主要由勤奋劳动获得,不能都归功于天资。笨鸟先飞不怕风险的挑战精神,恰恰是我们的孩子应该具有的。人的智商本来相差不多,“笨”,大多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们选择412名11岁的儿童进行了六次实验发现:那些被誉为聪明的孩子恰恰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将好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不愿再努力选择新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被夸奖学习努力和刻苦的孩子,则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智力及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风险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所以,在评价孩子时,决不能用先天来否定后天。要明白,肯努力是一个最可贵的心理素质,有了它,所产生的动力就会无穷无尽。教会孩子发奋,教会孩子百折不挠地钻研,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孩子喜欢重复家长怎么应对


了好好地保持与孩子的接触,必须抓住“孩子喜欢重复做事”这一特点。如果父母与孩子长时间重复做事情吃不消的话,那么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与孩子面对面重复做事。

给孩子读过书的大人都知道,孩子喜欢重复。一个故事,已经讲完了,孩子会请求:“还讲。”你以为是要讲新的,不对,他要听刚才的故事,从头到尾。好不容易,今天讲完了,第二天,又拿着那本书来了。翻开,“还讲”! 学龄前的孩子,反反复复听同一个故事,看同一本书,和大人的习惯很不一样。我们大人,知道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不会再去重复。当然,有特别爱某本书的人,比如三毛,钟情《红楼梦》,看完三百遍,还要看第三百零一遍。可是,那是名著呀。小小的孩子,几乎把每本书,都当《红楼梦》对待,一遍遍要求重复,爸爸妈妈就紧张了,这孩子,正常吗?不会得了强迫症吧?其实,如果问问别的爸爸妈妈,就会发现,要求重复,在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是个很普遍的现象。道理呢,也简单,和三毛阿姨一样:吸收养分。孩子的吸收,和大人不同。大人一般能说出自己在吸收什么。孩子呢,说不出这一次次的重复,到底吸收了什么。但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会学习语言,会学习概念,会学习思考和推理。尤其是,重复的阅读,使孩子学会预期。孩子对尚未发生的事情,产生预期,然后,通过重复阅读,他发现,他的预期实现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快乐的事,他会受到多大的鼓舞!他的自己的信心、他对世界的信任,可能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了。

因此,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给孩子重复的机会。蒙台梭利认为,孩子通过自发重复,不仅发展了身体的机能,而且,孩子的精神世界,通过重复的专注,得到圆满的成长。更有趣的是,你如果在重复阅读中,想来点偷工减料,那是绝对过不了关的。您家的小法官,铁面无私,会立刻指出,你这次念的,和上次不一样!在某处某处不一样!结果,大人只好灰溜溜地重新来过,兢兢业业,今后再不敢做偷懒之想。原来,通过重复,孩子几乎可以把书“背”下来了。看着画面的线索,他能出声——或是不出声——地参与阅读了!对阅读的兴趣,主动学习的精神,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了。因此,大人们,多一点耐心吧。如果孩子还要求你重复,那就说明,这本书里,还有东西他需要吸收。为了孩子,再来一遍吧!有重复结构的书怎么讲给孩子听我们凭直觉感到,重复,一定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对这个论断,有个旁证,这就是,在各民族文化的民间故事里,重复的结构和语言,是经常出现的。

今天的童书,大量使用这种重复手法。其中最著名的一本,是EricCarle插图,BillMartin,Jr.撰写的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全书只有两个句型: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Iseearedbirdlookingatme.然后是,Redbird,redbird,whatdoyousee?Iseeayellowducklookingatme.句子朗朗上口,结构重复,但每句又都有变换的部分。还记得,儿子不到2岁的时候,就会翻着这本做成纸板书的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奶声奶气,从头“念”到尾,很唬人呢!在幼儿园里,这也是孩子们最爱的一本书。《可爱的鼠小弟》这套书,也有不少重复结构出现。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其他动物都想要,每个动物上场时,说的话都是一样的:“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可是每个新上场的动物都比前面一位个子大,都说:“有点紧,还挺好看吧?”结果,背心越撑越大。重复的结构和对话,为最后的戏剧性结尾做了很好的铺垫。前边推荐过的《天线宝宝故事书》、《我的第一本英文书》

孩子说脏话,家长怎应对?


旦旦宝贝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们天天围着老师转,一口普通话,而且特别的懂礼貌,老师还特意给他写了一幅字“主持乖宝”,为了勉励他我专门请画廊的师傅帮把字表好弄成好框挂在了他的卧室,可是,这光景不长…….

时光飞逝,旦旦上了一年级,由于工作原因,不能按时接他回家,只能让小饭桌帮忙接送,为了能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我中午下班后还是将他接回家的,可是,只是每天那短短的两个小时,旦旦就染上了很多不良习惯:饭前不洗手、小动用突出、满口地方话,最可气的是他竟然还学会了说脏话,面对他种种“恶行”,我真的是又气又恨,可是,为了能让他改掉这些毛病,我还是要找准时机选对方法帮他改掉这些毛病。

我找准机会就和旦旦交谈,慢慢的探听他平时在学校、小饭桌都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他们的家住哪里,他们之间都玩什么游戏等等。经过交谈我得知,在学校孩子们的行为言语都没问题,问题就出在小饭桌。小饭饭桌里面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都有,那么有些高年级的孩子经常是边吃饭边看电视,谁若是站在电视前挡在他们面前,这些高年级的孩子就上前一把抓住那些孩子,然后就嘴里就说出了那些脏话,说到这的时候,旦旦还告诉我说:妈妈,你都不知道那些大哥哥有多厉害呢?他们不高兴的时候还打人呢!我又问:那旦旦也和他们玩吗,也被他们打过吗?旦旦回答:我不和他玩,但是偶尔也被他们骂。妈妈,你说这些大哥哥是不是特别的威风呀,我们这群小朋友都很害怕他们,看电视也都躲在后面看的。但也很崇拜他们的,如果我这样就不会有孩子欺负我了。听到此我怎么有种遇到黑社会的感觉了,于是我忙告诉旦旦:宝贝这不是威风,那些大哥哥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有小朋友挡住了你的视线,你可以好好的告诉他,让他躲一下,但不能用武力和说脏话来威胁,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而且说脏话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做法呀,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旦旦看着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他告诉我说:妈妈,我以后不说脏话了,我要做一个好孩子,让妈妈喜欢,让老师喜欢,让所有的人都喜欢。孩子就是孩子,当他染上了坏行为,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定要淡定,而且要及时的帮忙改正,切记不能盲目去责骂,这样做会适得其反的。有关孩子说脏话,我想和朋友们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一、查清根源,冷静处理

当我们发现孩子行为或言语偏离轨道时,我要淡定,要冷静处理,先要查清这些行为的根源,不能盲目去发脾气、去教育,而是可以先与孩子沟通,然后再商量具体的解决办法。正如旦旦和高年级孩子学会了说脏话,他是因为觉得那些“脏话”很有威力,这就是原因所在,我们能够帮孩子分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再告诉他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学,什么样的行不能学,孩子听进去他就会改掉那坏毛病的。

二、给孩子改正的时间

其实孩子不同于成年人,当他们犯了一个错误时,你提示他这是错的让他改掉,他当时答应的非常好,但是他们基本上属于那种“记吃不记打”的主儿,所以,我们要允许他们会再次犯错,要给他们改掉错误的时间。再来说旦旦这说脏话的行为吧,那段时间他偶尔也会顺嘴说出一些脏话,但是作为家长,就要多提示、多教育,这样给他更多的时间改正,孩子从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

大家也都知道,孩子出生后他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您怎么做孩子都记在心里,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父母本身不能有说脏话的行为和其他不良行为。镜子是干净透明的,那么照出的孩子自然是清纯无暇的了。

四、合理观看动画片

前些天,我带旦旦去小区玩,看到好多孩子都来模仿“熊出没”动画片里的情节,又是跪又是求的,正巧有几位妈妈也在场,大家都说这就是和那个“光头强”学的,还有些妈妈说,现在这些动画片真的很差劲,有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宝宝,一不高兴就会对着家里人喊“臭爸爸、臭妈妈”。确实现在的动画片很多都没有什么意义,说脏话,或者打打杀杀不的情节,这些对孩子的形影非常不好,妈妈们就要帮孩子合理选择动画片,让他们接受一些正能力的题材,学一些有益的知识。

五、好习惯早养成

好习惯早养成不是一句空话,是要从实际出发,当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就应该开始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比如孩子从外面或电视上学到了一句骂人的话,说给家人听,家长听完后觉得很可头头儿还故意大声笑来应和孩子,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错误的信号,他会认为自己说的话很棒,爸爸、妈妈很开心,所以,他会继续说,可是,日积月累手你再去制止已经来不急了,我们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并且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

最后,我想说,我们总归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他们总有长大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教育孩子学会明辨是非,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文明、懂礼貌的小伙伴作为朋友,这样就能以减少相互学骂人的机会,没有犯错的机会就不会犯错,孩子也就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也不会出现说脏话的行了,再次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特殊表情家长如何应对?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的浓缩世界,孩子有很多表情:打人、咬人;哭;撒娇;害羞等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乐有时就这样,我就会说:给我捶背呢!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多理解孩子,他毕竟还很小,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声对他说:妈妈爱他!或在耳边轻声地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喜欢你!’”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有时他做些坏事,如把脚放到饭桌上,你越说不行,他越边坏笑着去做,有时我急了就会问他:你是不是觉得我爱你不够呀?他说是。我就说:那从现在起,我多爱你一点。他马上就规矩了。所以有时我觉得对孩子大吼生气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妈妈爱他。

表情二、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事制宜”。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如果大人在闲聊时所谈及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共鸣”,孩子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先征求与你交谈的对方的意见,然后让孩子参与进来。不过,谈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这样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2、“相机诱导”。即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3、“言传身教”。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表情三、撒娇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我该听谁的?

儿童心理分析: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另外,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这些撒娇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安抚。

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父母就不能听之任之、百般迁就、百依百顺了,否则会养成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

表情四、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门惹是生非,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让孩子广交朋友。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表情五、摸生殖器

2岁多时,豪豪开始时不时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从小带大他的爷爷奶奶认为,男孩子嘛,都是这样,长大自然就好了。有时爷爷甚至还以此当众逗乐。3岁多上幼儿园后,老师渐渐地发现了他的问题,这才引起父母的重视,但似乎已经来不及了,耐心说服、批评教育、甚至巴掌“伺侯”,软的硬的都用过了,豪豪却只不过将原来的公开行为转为地下。白天躲在没人的地方玩,晚上入睡前或早晨醒来后躲在被窝里玩。更糟糕的是爷爷此时仍不以为然,有时父母教育豪豪,爷爷还充当其保护伞。

儿童心理分析: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过程,所以,孩子对性的探索是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部分。理论上讲,七八个月时,豪豪的小手就应该偶尔摸到过自己的生殖器,不过这时,如同摸到眼睛、耳朵一样,他完全是无意识的探索。慢慢的这种探索开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增多,但仍然不受性欲和性幻想的驱使;他们只产生感官上的愉悦反应,而不会引起各种复杂的情感反应。

不过,探索精神再值得嘉奖,我们还是有责任引导孩子选择恰当的方式。尤其是如果孩子玩生殖器已经影响到日常活动,就不再是小事一桩了,家长有必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尽早纠正。

表情六、执拗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基于此,家长们采取了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那么运用哪种行为规范、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才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呢?对此需要认识以下几点:

儿童心理分析: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成人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这关键是个理解、沟通、引导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会拒绝,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甚至惩罚,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通过这个例子,应该了解,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因此,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你应认清原因,注意沟通,正确引导。

表情七、偷窃

不少孩子都有过顺手牵羊,偷拿东西的行为。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采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骂,而收效却甚微。其实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反应过度和“姑息养奸”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儿童心理分析: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幼儿园的孩子拿东西很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要花钱来买,不懂得不付钱,不打招呼就随便拿东西是错误的。他们还没有分清楚“自己的”与“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是原始意义的“恋物”而已,所以当家长发现他偷拿东西的时候,不要给予过多的责怪。此时的拿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偷”。但是大人应该通过这件事告诉他:“设法让他意识到偷窃是错误的。

如果你没有经过同意或没有付钱就把东西拿走,就会给别人造成损害,别人会很伤心。”

如果孩子从超市悄悄带出了糖果,父母要带着孩子把糖果还回去。如果他已经把糖果吃了,一定要把孩子带到超市,让他向店主道歉,并替他还钱。再次带他去超市时,就要多注意他的行为,看看他是否又将喜爱的东西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在付款时,对他说:“每一件东西都有价钱,妈妈只有把钱给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这些东西才能属于我们。”让宝宝注意到你付款的细节。也可以让宝宝拿一件小东西,在收款台前,让宝宝自己付款,加深宝宝买东西要付款的印象。小孩子对于父母嘱咐的事情常常一转脸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下次他们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时,家长的吼叫、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必须反复和宝宝讲道理,让他明白这种事情的危害性,他才会逐渐改进。如果宝宝的表现良好,家长则可以在房间里为他贴上一枚小星星以示表扬和鼓励。

应对孩子耍赖要治标治本


在了解到孩子耍赖的主要原因之后,孙扶志教授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供广大父母参考。这些方法分为“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一共分8个步骤进行。其中“治标”的方法主要针对孩子耍赖时当场使用,而“治本”的方法则可帮助家长逐渐杜绝孩子的耍赖行为。

治标4大步骤

步骤1晓之以理

当孩子耍赖时,家长需要马上严正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的表现,现在也不会买你要的东西给你。”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家长不会顺从他的要求。即便他哭闹耍赖得再厉害,家长也不需要发脾气,只要以坚定的口气说明理由即可。

步骤2拒绝要挟

不论孩子如何哭闹,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妥协。如果孩子哭闹得动静很大,那么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下一步的行动,是要留在当场,还是要离开。如果要继续从事活动如逛街,那就要孩子停止哭闹,否则立刻带他离开现场。

步骤3动之以情

当孩子停止哭闹之后,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可以好好地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喜欢你现在乖乖的样子。”让孩子明白,下次可以用好好说话的方式跟家长提要求,而不是以哭闹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步骤4正向激励

以多样的方法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并鼓励孩子有好的表现,如学龄前的幼儿,家长会训练戒奶嘴或坐马桶大小便等。可以帮孩子准备一本小册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就以盖章或画红花的方式帮孩子记录。在红花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给孩子买一样他喜欢的东西,把焦点放在孩子好的行为上,能激励孩子有更好的行为表现。

治本4大步骤

让孩子作息规律

孩子耍赖通常是因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父母平时就应坚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建立生活常规,并和孩子一起沟通讨论,让孩子真正因了解而有遵守的意愿。订好的规矩一定要明确施行,不要随意改变,以免孩子产生混淆。

教孩子正确表达

除了建立生活常规让孩子有规律感之外,家长也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需要。如果孩子不开口的话,家长可以暂时不出手协助。当孩子开口要求家长协助时,家长也可以用提示说明的方式,让孩子有自我思考的空间。

少说“不可以”

家长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不可以”,除了告诉孩子什么“不可以”之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可以”怎么做,否则孩子就不会感受到在成长,只是觉得家长总是一味地拒绝和否定,以后可能会渐渐降低对家长的信任,将行为“化明为暗”,只要家长不在,他就偷偷做被禁止的事。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的行为都是由模仿而来,因此当孩子耍赖时,家长自己也要反省一下,看看本身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在生活常规建立之后,家长是否又是最先不遵守规矩。例如要求孩子叠被子,但自己的被子却总是卷成一团。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却总是很晚才睡觉。请注意,在定下规矩时,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才会更有说服力。

TIPS:不要觉得孩子耍赖很丢脸

当孩子在外耍赖时,父母通常都会觉得很丢脸。对此孙扶志教授表示,家长其实不必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应该明白,孩子耍赖是正常的普遍行为,每个父母都可能经历,所以你并不孤单!倒是家长应该静下心去处理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耍赖只是要求你的注意和关心,并不是无可救药。家长不要把事情想得太严重,更不要从人格特质上去否定孩子。

喜欢《正确应对孩子丢失心爱东西》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正确应对幼儿的语言错误 -->由于受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的要求不应过于严格和;刻’而应以保护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为主。当然,这并不是让教师采取视而不...
    2021-09-04 阅读全文
  • 怎样正确应对宝宝的恼人行为 导读:要解决宝宝的恼人行为,必须理解宝宝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从亲子互动成长的角度,接纳宝宝的行为,培养和建立宝宝的良好行为习惯,以给予宝宝成长过程中最有力的支持。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原先那个躺在那...
    2021-11-08 阅读全文
  • 孩子心爱的‘好东西’ 最近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早上来园时手里总是拿着小粘贴,喜洋洋的,奥特曼的等等一些小玩意,一来到幼儿园孩子们就凑到一起‘欣赏’。可是孩子们把这种高兴,带到活动课上,就连睡午觉也得藏到安全的地方,生怕被老师...
    2020-12-12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孩子撕东西? 家长疑问:欢欢6个月了,最近很爱撕东西,家里的报纸、纸巾、杂志甚至给他买的图画书都被他撕得乱七八糟的,真让我心疼,她以后会不会养成破坏东西的坏习惯呢?我该怎么阻止她乱撕东西的行为呢? 专家解答: 和学...
    2021-08-10 阅读全文
  • 用童心爱孩子 幼教的工作对象是稚童,幼师则是比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幼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有共同语言。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在3--6岁之间,这些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还处...
    2021-11-24 阅读全文

-->由于受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的要求不应过于严格和;刻’而应以保护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为主。当然,这并不是让教师采取视而不...

2021-09-04 阅读全文

导读:要解决宝宝的恼人行为,必须理解宝宝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从亲子互动成长的角度,接纳宝宝的行为,培养和建立宝宝的良好行为习惯,以给予宝宝成长过程中最有力的支持。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原先那个躺在那...

2021-11-08 阅读全文

最近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早上来园时手里总是拿着小粘贴,喜洋洋的,奥特曼的等等一些小玩意,一来到幼儿园孩子们就凑到一起‘欣赏’。可是孩子们把这种高兴,带到活动课上,就连睡午觉也得藏到安全的地方,生怕被老师...

2020-12-12 阅读全文

家长疑问:欢欢6个月了,最近很爱撕东西,家里的报纸、纸巾、杂志甚至给他买的图画书都被他撕得乱七八糟的,真让我心疼,她以后会不会养成破坏东西的坏习惯呢?我该怎么阻止她乱撕东西的行为呢? 专家解答: 和学...

2021-08-10 阅读全文

幼教的工作对象是稚童,幼师则是比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幼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有共同语言。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在3--6岁之间,这些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还处...

2021-11-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