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宠爱要有度”,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宠爱要有度昨天搭车看见一个小孩和父母一起上车,刚好有两个并在一起的座位,他爸爸跟妈妈坐下了,他就坐中间那一点位置,但是他不愿意,闹着说他没位置坐,他爸爸就起来让了个位置给他坐。我就坐在他隔壁,他指着我的位子跟爸爸说:“坐这里”。本来我就很反感这种任性的小孩,我就盯着他,让他不敢再说话。

现在的父母把小孩当小皇帝的宠,小孩也把自己当成了小皇帝,想要啥要啥,想干嘛干嘛,真是让人觉得很无语。其实小孩出现的很多问题来源的是父母的教育,我很后悔那天盯着那个小孩,我应该盯着的是那对父母,让他们难堪,让他们无奈,让他们意识到小孩的问题。

久而久之,这种孩子就会肆意妄为,认为周围的人都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实际上这种孩子的心智还没成熟,心理年龄偏低,自理和独立能力差,根本没办法独自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还是得一味的依靠父母,等父母的庇荫不在的时候,那种不能接受,那种怨天尤人,可能会吞没了他的生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教育要有度:小学开设书法课须防止用力太过


新学年伊始,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通知,引起了校园内外的广泛关注。通知要求,今后书法课要进小学课堂,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个专门的课时。

书写能力弱化确实堪称今日社会的通病,而在未离校门的学生群体当中尤其突出。即使学文科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书写姿势不正确、字体相当不美观者,也不在少数。所以,推动书法教育以强化相关意识,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亦应防止用力过度。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中,先是对书法课的时间安排上有过甚之嫌:“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看,不搞则已,一搞便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一下子便涵盖了语文、美术、艺术等课程,还涉及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方面。只是为了字体美观一点,便做出这么多的要求和安排,无论如何都过度了些。

再是对于书法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有不切实际之感:“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毛笔书法,在现在看来已归于艺术范畴,作为写字本身的应用价值基本上失去了。既然如此,当今社会,不必每个人都非得学会使用毛笔写字吧?至于从“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更是在教学上难以操作,效果上也无从验证。全面衡量,类似要求还是不要出现在这种正式的通知中为好。

育儿笔记:爱要张弛有度


育儿笔记:爱要张弛有度天气越来越热,夏日消暑西瓜是个很不错的水果,香甜多汁,还爽口解渴,所以基本每天都会切半个西瓜大家一起分享。

甜甜的西瓜,好像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的时候我会给xx切成小丁,剔除西瓜子,用小叉子给她叉着吃,这样既不会弄一身汁水,也省了吐籽的麻烦,而且我都挑西瓜心,选择甜的地方给她。

xx慢慢的大了一些,开始有意的锻炼她,吃西瓜也和大家一样,捧着一块吃,但小家伙也聪明的很,每块西瓜吃到过半总想要换新的,如果是和我或者xx爸在一起,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会直接拒绝,如果想吃,每块瓜都要吃完,然后再吃新的。可有时和老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奶奶会让她每块瓜都咬一口,然后奶奶吃剩下的。我事后说过一次,但根本不管用,每次只要我不注意还是这样。

那天我正在和xx玩,xx爸切好了西瓜放在餐桌上转身就又回厨房了。xx欢快的奔了过去,嘴里还喊着,吃西瓜喽,吃西瓜喽!我看她自己爬上了餐椅,坐稳了开始拿西瓜,我就没有过去,低头收拾玩具。

也就过了一分钟,xx大喊,爸爸妈妈,快点过来看。我们还以为什么事呢,我和xx爸同时冲向了餐桌。只见xx拿着一块西瓜,痴痴的笑着,指着那碟西瓜说,看看!我一看,火噌噌的往上冒,一碟西瓜六块,每块上面都咬了一小口,把西瓜尖最甜的地方掉了。而她,还自以为很聪明,自己在那呵呵笑呢。

看我面露不悦,xx小心的把盘子推向我,小心的说,妈妈吃西瓜。我说我是不会吃的,爸爸也不会,你这样吃东西很不礼貌,你既然都咬了就把这盘西瓜都吃了吧。我以前怎么教你你都忘了是吧?不是说只能一块一块的吃,吃完才能拿呢吗?你自己慢慢吃吧,我和爸爸会切新的吃。

这么多西瓜她当然吃不了,吃到第二块已经看着我欲言又止了,xx爸赶紧出面说,快和妈妈说对不起,以后再也不这样了。xx也赶快道歉,然后洗手去玩了。

看似是件小事,但岂不知坏的习惯就是从小事养成的,我怕以后孩子可能会变成个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毕竟现在家家只有一个小孩,众星捧月般,从小就注定是焦点,她们的生活中一直缺少分享这个概念。从来都觉得,爱要张弛有度,有些良好的习惯要从小打好基础。

纵容有度,教子有方


在我们的印象里,纵容之后就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所以对小孩子不能有求必应,这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凡事讲究个“度”字,若是孩子老是“得不到”,会不会反而种下“贪”的种子呢?

一场关于“纵容”的争论

午休时光,办公室里我们六个大小女人聚在一起喝珍珠奶茶。当中一个偶然说起昨天在超市的一幕--

有个宝宝赖在天线宝宝绒毛玩具的花车前,挪不开步子。妈妈在一边劝了半天,怎么也说不通。渐渐地大人开始气恼,声音提高了八度,宝宝也开始大哭,最后大人甩手直接去了付款处,而宝宝还是拗着性子站在原地,哭得伤心欲绝,直到好心的导购小姐来干涉,妈妈才回身把宝宝抱出了超市,没有天线宝宝,一路听着那哭声远去,你们说,这个妈妈是不是过头啦!

六个人七嘴八舌,意见立刻变成了两种,人也迅速分成了两派,说个不停。

强硬派:哭就哭呗,不能纵容宝宝滥发的购买欲

不可能宝宝要什么买什么的,哭哭也没坏处,还锻炼肺活量呢,这个妈妈也没大声责骂宝宝,走开主要是让双方都冷静冷静,小孩子有时没办法讲道理,只能强硬点。上次我还在超市里看见有个妈妈气得拧宝宝小屁股蛋呢,弄得鸡飞狗跳的,但是宝宝总算听话了。再说,妈妈不给买肯定有妈妈的道理,要么是家里已经有同样的玩具,要么已经超出了当天的购物计划,宝宝无理要求,当然不能满足。

温柔派:这样的妈妈有点狠,偶尔纵容一下宝宝也没关系

一个毛绒玩具也不花多少钱,宝宝哭得这么伤心,就满足他一次嘛,何必让宝宝在大庭广众之下“献丑”,还连带着大人也挺窘的。虽然事前妈妈可能和宝宝沟通过:比如今天我们去超市不买玩具哦,宝宝也表示同意。但是小孩子毕竟天性自由直白,喜欢就是喜欢,哪里有这么多的约束。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就不要为难小孩子,我们小时侯大多都尝过这种失落滋味。

讨论由于工作时间来临而暂告终止,意外发现站在强硬派的都是单身一族,而怀柔派是由三个妈妈构成。

纵容孩子,你的方法正确吗

女性当了妈妈以后,人是不是会变得更宽容?那么该不该纵容一下我们的宝宝?第一个设问,其实不用多加思考便有答案,上面妈妈派的意见就是最好的解答,如果你热爱着自己的宝宝,你觉得妈妈是个幸福的身份,你自然就会变得宽容。

只纵容一下宝宝,你的方法正确吗?

让我们先来猜测宝宝那一刻的心理。可以分成下面3个类型。

1.莫名我就“喜欢”你

小孩子都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没有什么原因,对某样陌生的物品会发生兴趣,让家长觉得不可思异,而孩子们觉得很天经地义。

2.沉积很久的“计划”

比如天线宝宝玩具,恐怕没什么小孩子不喜欢它,在电视里或者幼儿园的接触过程中,他早就有了想单独拥有的愿望,并且希望被尽快满足。

3.是希望被满足、被顺从的自我情绪

此前可能有什么事件发生让他的情绪比较低落,大人们没有注意到,而他不过借机希望得到心理的满足感,来驱赶内心的不快。

分析:从1--2--3,处理起来也越来越棘手。1类型里简单的小小孩,自然最好哄,3类型里有成人心智的小孩比较难对付。但是,现在这样的孩子很多。

二、爱与教育同步进行

我们通常认为:不要对宝宝百依百顺,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但是不要小看孩子,他们有自尊心,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们更不喜欢被迫让步,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我们要区别对待宝宝的任性行为。但切记,无论是何种心理的宝宝,你所做的一切首先是出自爱,然后才是教育。以下几种方法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方法一:暂缓法。对于宝宝有点无理的要求,你不能表现地太武断,立刻回答“NO,不行,不可以”之类的话,这样会导致宝宝感觉受挫,失去沟通的可能。

方法二:转移法。如果你不想迁就宝宝,就用转移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一旦得逞,就立刻带孩子离开,这样就避免尴尬。这条方法对类型1的孩子比较适用,较小的宝宝自主意识还比较弱,容易被引导,所以转移哄骗不失是简单有效的方法,例如:

希希在货架上抓了块“糕点”,其实那是块橡皮,她捏在手中不肯放开,还往嘴里啃啃,妈妈就用她喜欢的食物来转移注意力。等宝宝转移注意力的瞬间拿下橡皮,立刻走开。

但是不要低估宝宝的心智,被宝宝戳穿就不好玩了,例如:

三岁的小洋洋想吃甜筒冰激凌,外婆不答应,用“大灰狼来了”的故事来恐吓,结果洋洋回答:外婆,大灰狼才不要吃冰激凌呢?洋洋不怕!让外婆一阵尴尬:看来老办法已经失效了。

方法三:说服法。许多父母大声训斥或批评孩子之后,都会难受半天,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是最糟糕的场面。在尊重宝宝的前提下,轻声细语地和他讲道理,保护其自尊心,这种"悄悄批评"的方式比大声、严厉地训斥更有威力,例如:

在游戏场里,乐乐还想玩一次小火车,可他已经玩了2次,还是乐此不疲。其实妈妈都看出宝宝已经玩得很疲倦了,她平心静气地说:乐乐,你累不累啊,小火车已经觉得累了,你让它休息休息,我们过几天再来玩好不好?几番说服后,乐乐虽然不大乐意,但还是勉强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方法四:条件满足法。可以同意宝宝的选择,但要放弃其他选择作为条件。让宝宝自己来做决定。这种做法显得比较民主,例如:

苗苗觉得瑞士糖很好吃,可妈妈限定她每天只能吃2块,苗苗要求妈妈再给一块,妈妈答应了,但提出条件:如果今天吃3块,明天只能吃1块。苗苗一时也计算不清楚,一口答应下来。

方法五:满足法。有时这也是个皆大欢喜的方法。反过来想想:宝宝真的很在乎他提出的要求,你又花费无几,那为什么不满足一下宝宝的要求呢。这样他会觉得很有面子。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举动破坏了规矩,而担心宝宝会养成“勒索”的习惯,而实际上,多数宝宝还不会这么有心,特别是他也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才得到的许可,他会特别珍惜。

“纵容”出一颗柔软的心

谁都会希望自己的宝宝快乐,但他们的快乐常常掌握在一群大人的一念之间,也许常常经历着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过程。小时侯的我们也曾这样,谁都会有N多的愿望,和父母进行拉锯式的斗争,记忆里清晰的是那支没有吃到的冰棍,没有买成喜欢的电子琴,没有看成的电视剧,这些没有被满足的愿望充满着记忆的角落,因为父母坚决认为不能纵容小孩子,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然后我们的心逐渐变得坚硬起来,那就是成长吗?

而反观那些常常被父母满足的孩子,曾经有位女同学18岁了还赖在父亲的腿上,亲昵地帮父亲拔胡子,这个场景曾经让我错愕,她是我们小时侯最羡慕的人,父母对她常常百依百顺,自然她和父母的关系非常亲昵。长大后她变成了一个娇纵的小女人吗?现在大家对她的评价是:开朗、乐观、娇而不纵,事业生活都很如意。

也许她只是个个例,但当我们再次面对宝宝渴望的眼睛,委屈的面孔,心肠能如此坚硬吗?有时不过是个玩具,玩具的价值和宝宝快乐的价值如何能比?不用想得太复杂,暂时让规矩、原则走开,偶尔纵容一下宝宝有什么关系,你看见宝宝开心的样子,自己也在微笑呢。

好名字要有内涵!


当然,一个好的名字要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寄托父母的美好愿望,也是必不可少的。据许广浩介绍,从寓意上看,中国人取名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以名言志。以志向为名,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家教、望子成龙的传统。而且这一名字可耳濡目染地起到督促孩子努力向上的作用,让孩子从小有一种责任和理想,并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古往今来,以志向立名是永恒的主题,也是给孩子起名的首选。志向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职业方面的,如:聂耳(聶耳,四个耳朵,音乐家)、朱践耳(音乐家);特长方面的,如:程思远、鲁智深(法号)、刘文学、李有才;功业方面的,如:雷振邦;学业方面的,如:钱学森。

当然,借象征来表达志向,也可使名字更具文学性、形象性。如:徐鹏飞、金圣叹、叶剑英、成龙、杨万里、康有为,都是不错的名字。

2、以德为名。中国人注重品德,所谓德才兼备,德在才先。因此,以德起名也是一种传统。比如:古有张翼德、刘玄德、曹孟德等等;今有朱德、彭德怀、张学良、李德生、王海容、田成仁、麦贤德等等。

3、以貌为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相貌命名也是一种方法,特别是女性使用较多,如:宋美龄、梅艳芳、新凤霞、张瑞芳等;其中男性也有,如:刘英俊、任帅等等。

但在给孩子起这类名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男孩少起这种名字,二是如果孩子长相一般,最好不起这种俏丽名字。

4、以平安为名。中国人向来有追求平安、顺利、祥和的传统,姓名中也可见一斑:古人有董平、徐宁、张顺、燕顺、乐和等;今人有:宋平、谢静宜、李宁、李国安、于纯顺等。

5、以长寿为名。古有:霍去病、王昌龄、辛弃疾、蒲松龄等等;今有:张万年、李月久、牛百岁等等。

6、以典故为名。中国的典故成千上万,许多父母乐于用典故为孩子命名,使名字更具有文化韵味。比如:周梦蝶(庄周梦蝶)、吕非熊(周文王卜卦得非熊,遇吕尚)、徐鹏飞(《庄子》)、胡慧中(秀外慧中)、胡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王若飞(《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张恨水(李煜《想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养浩(《孟子》:君子养浩然之气)等等。

7、以名表达仰慕之情。用个偶像来寄托心志,也是一个起名的方法。古有司马相如,《史记》载,因仰慕蔺相如而得名;今有李玲玉(歌手),因仰慕阮玲玉而得名。

8、以名为纪念之意。纪念性名字有许多种,如:纪念出生时间的,孙国庆(10月1日国庆节)、陈白露(9月上旬白露节令)。

9、以名表达爱情。这是浪漫的起名方法。如林青霞,夫姓李,女儿起名“李爱林”。

10、论辈份起名。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中,同辈人的名字中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字,即范字,表示辈份相同。如:毛泽东、毛泽民、毛泽潭;宋美龄、宋庆龄、宋霭龄。有的名字本身就带有象征辈份或长幼的字,如:伯为长、仲为次、季为三等。刘伯承,排行老大;孔仲尼,排行老二;王季思,排行老三。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起名方式。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很少再起这种名字,一是都是独生子女,无辈份可排;二是思想开放,起名更注重个性、重时代。

育儿:为母的要有耐心


为母的耐心

听说“为母则强”。其实我并不清楚,为母后强在哪些地方。

该要自己承担的,早已承担。不能承担的,也已经承担了。

生娃后,除了因为缺乏睡眠导致容颜老得快以外,心也因为操心之事多了而老得特别快。

唯一不同的是,对许多人、许多事情都没有丁点耐心的我,如今对娃算得上特别有耐心。

应该算是有耐心的吧,所以可以看着他钻桌子底下捡玩具,而不去帮他捡。

第一次,他的头被桌子磕了一下,他嗯了一声,而后不停重复丢东西捡东西的节奏,再也没有被桌子磕到。

我不知道,是因为老人的育儿观念不同,才会导致差异这么大。还是因为大人太懒,懒得去等待一个孩子慢慢学习的过程,所以什么都尽快替他做完。

我想,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大人等待的过程。

慢慢地不再给他喂饭,等他拿着勺子从没吃上饭,到后来可以自主吃饭。

慢慢地不再给他穿鞋,等他自己一个人把鞋子穿上。一开始可能左右不分,某天他会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子穿错了。

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建议成为父母。

你嫌弃他成长得慢,这也不懂那也不会,然后什么都替他做完,那他还要长大做什么呢?不如你一直让他这样,替他做完一辈子算了。

所以有许多人提倡,懒父母养成更独立的小孩,我大体上是赞同的。父母不是真正的懒,但必须懂得,等待一个孩子成长,就是让他独立做自己的事情。

他会走路以后,每次走在路上都要独自走路,强烈拒绝你牵着他的手。他看见垃圾就去捡,捡了“好”东西就塞嘴巴。看见感兴趣的就飞快地跑。

许多老人看不过眼,我对他的放手,一棍子打死,所有年轻人都不会带小孩。总是不小心让小孩跌倒。

其实,我一直认为,跌倒不算什么。如同成长过程里的磕磕碰碰,只要没有受伤就没什么大碍。但跌倒了爷爷奶奶大呼小叫地跑去把娃扶起来,还要大大咧咧替娃骂土地公土地婆长得不平而导致他的儿孙摔跤,我认为这才是问题。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他要跑,自然有跌倒的可能。跌倒了,当然不能怪路不平,只能怪自己没有看仔细,不小心。摔痛了当然可以哭,可以流眼泪,但是,这些都不能够成为大人对他付出更多爱的理由。

二十年前,照顾幼年的小弟小妹,他们都是被我摔着长大的。那个时候才十来岁,力气实在太小了,以至于经常不够力气抱温他们。但我认为那些小摔,虽然当时他们痛哭,但根本不会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商的发展。

如今虽然有足够力气不让孩子摔倒,但放手是必须的。一开始就要知道,孩子一出生,逐步成长,就是逐渐离开父母的过程。所以,他越早独立越好。从最开始的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大小便,到后来的独立思考,我认为是越早越好。越早独立,他越能完整地形成独立人格,而不会人到了中年依然要依赖父母。

我们这一代,许多人就独立得特别晚。

虽然我不清楚,该如何去教育他。但我认为,耐心是必备的特性。只有耐心地等待他的成长,才是为人父母的基本条件之一。

教育孩子切记不要有暴躁、暴力


教育孩子切记不要有暴躁、暴力

一个单亲母亲给我们的节目组打电话,说他的儿子28岁了,不谈恋爱,而且和妈妈基本不交流,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记者给我看了和那个儿子交流的微信,能看得出来,她儿子其实是个很诚实、很本分的男孩,和妈妈描述的那个冷漠、自私、暴躁的儿子完全对不上号。母亲说儿子不顺心时还会自残,用筷子插到喉咙里,甚至对妈妈动手。

前期采访时,我们意外地发现一个情况,这个男孩曾经参加过15次公务员考试,有几次文化课考试也过了,但是面试却均未能通过。大学毕业四年,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基本没有工作过,一直闷在家里,和母亲关系又不好,也没有女朋友,他的生活看上去不太美好。

这个男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纠结,又如此执着。

带着帮助他们找问题的心情,我采访了这个男孩。

他告诉我,他的生活非常无趣,每天都在痛苦中徘徊,他也想过改变现状,甚至去当过保安,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更不是妈妈想要的生活。

妈妈好不容易一个人把他培养到上了大学,总是盼望他出人头地,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考公务员。在15次失败之后,母子都崩溃了。

妈妈总在抱怨和焦虑,每天早上起来就拉着脸,儿子认为妈妈这样的情绪让他无法开始正常工作,甚至没有办法恋爱。

和儿子聊了一个小时之后,我见到了这位母亲,看一眼就知道她是个饱经风霜的女人,满脸都是哀怨。

母亲一见到我就开始哭泣,讲述自己如何艰辛地带大儿子,现在儿子工作没有,爱情没有,还时不时和她发生冲突,最吓人的一次,儿子动手打了妈妈,之后自己头撞墙,差点出大事。

这位母亲承认曾经把儿子当作发泄桶,在外面受了委屈,回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一顿,很多年都是这样。

她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女人,婚姻不幸,和儿子关系糟糕,而更让她难受的是她和自己的母亲已经打了好几年,现在也不来往。

这个时候,故事中出现了第三个人,孩子姥姥。

现场两个人都表示,家里最暴躁的人是老太太,一点小事不顺心,都会大发雷霆。故事中的妈妈曾经千辛万苦从继父手里要来一套房子,结果因为和自己母亲关系恶劣,老人家生生把房子要了回去,这事件导致母女关系彻底恶化。

这样一梳理,脉络就清晰了。

一个女人,性格不够温柔,结婚之后有了一个女儿,就是我们今天故事中的妈妈。由于第一个女人性格不好,导致第二个女人和她一样暴躁。当这个家庭有了第三代之后,孩子就成了出气筒,谁不开心了就拿他发泄一下。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小的时候不敢反抗,长大了就开始跟全家人有冲突。

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不想像上两代人那样贫穷落后地活着,于是不断地参加公务员考试,可是从小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心理素质极差,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于是一次次考试失利。

考试成绩不好,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男孩心情低落,加上妈妈一唠叨,就和妈妈有了冲突,然后又自责,不想不孝,于是就开始自己伤害自己。

关键是现在故事中的三个人都不幸福,妈妈和姥姥老死不相往来,妈妈和儿子不是热暴力就是冷暴力,这样的生活听起来都觉得可怕。

我们在采访中经常看到那种暴躁的爹妈养出了人格不健全的孩子,今天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一个暴妈毁三代。

日常生活中,我也有暴脾气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在身边,我首先会选择自己找地方静一下。

如果火气当时没有控制住,发泄出来了,要切记不说过分的语言,比如侮辱性的,打击性的,什么“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养你真是个累赘”;也不能轻易说不负责任的话,比如:“我根本不爱你,熊孩子!”这种话说出口无异于一把尖刀插在孩子心上。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深刻:有一次我在工作,女儿在我旁边说我头发被皮筋缠住了,要帮我解一下。我当时正在见朋友,手头一堆事情,简单让她弄了一下,越弄越乱还挺疼,于是随口说:“什么破皮筋,剪断得了!”女儿急忙说:“不行妈妈,别剪断!”然后就跑出我办公室了,我当时也没当回事,一个小时后开完会了,发现女儿一个人坐在会议室,背对着门。我喊她,她一回头,眼睛红红的。“你哭了?为什么?”我问她。

女儿很委屈的样子,没说话。后来我和她聊了半天,才知道我扎头发的皮筋是她自己手编的,而原料是她最好的朋友送的。女儿委屈地哭:“妈妈,我编了一下午的头绳,我想您肯定特别喜欢,结果你说这是破东西,我好难受!”我这才想起来头绳确实是女儿有一天神神秘秘送给我的,当时也是在忙,没太在意。那一刻,我好自责,认真地给女儿道歉,女儿很快接受了我的道歉,还说幸亏没剪断,要不她得更难受。

这件事我一直记得,孩子单纯可爱,总是想把最好的礼物给妈妈。而妈妈也总是想把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可是常常忘记了,孩子需要的其实不用花钱,不过是一个笑脸和一份尊重。

很多妈妈都和我说,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那忍着点脾气就是第一步,这个都做不到,别的做好了效果也打了折扣。暴妈们,开始改变吧!

好父母,好孩子,都需要有好情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说:父母必须要有高情商,我也是这样认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孩子一直都是在模仿我们成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多时候我们缺少自我反思的勇气,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但是往往是我们这种自大和自负影响了我们的孩子成长,我们一直在要求孩子必须做到这,做到哪,但是自己一直都做不到,那如何是好呢?所以,育儿先育己,以身作则,做一位好榜样的爸爸妈妈,让你成为孩子的骄傲,做一位好父母,作为一位高情商的父母,让你的宝贝也和你一样有高情商,在未来的路上如鱼得水,顺顺利利,健康成长。

这是今天在微博上面摘录,高情商父母拥有的六种能力:

1、能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并拥有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2、坚持做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3、爱现实中,而不是期待中的那个孩子。

4、面对当下而非沉迷过去地处理亲子关系和问题的能力。

5、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

6、信任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

作为父母,你先自我衡量一下你能做到几条,首先你能不能做到接纳自己的不足,能不能做到一直在追求进步和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呢?

还有你能不能接纳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去一步一步坚持下去?

。。。。在这里不一一询问,有的爸爸妈妈说我能做到,但是你是否能一直坚持做下去?之前在一本书看了21天法则说:

21天法则:

21天法则,是通过21天的正确重复练习,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一种方法

据研究,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我们是习惯的动物,我们百分之九十五的行为是通过习惯养成的。坏习惯就像一条太多漏洞的破船,任你想尽办法,也无法组织它下沉,那么你为何不弃船逃生呢?

习惯就是习惯,丢弃它并不容易!任何人都无法把它一下子抛出窗外,而你要像下楼梯一样,一步一阶,慢慢去改。要改变你的坏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实行21天法则。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边的优秀希望您先坚持做好自己,在去要求孩子,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和你一样边的优秀,如果你都做不到的,请不要去要求孩子好吗?也许我在这里不应该要求你必须做到,但是你可以尝试着去慢慢的改变,每个人的性格天生就很难改变,但是如果你想改变,我相信相信的力量,你一定可以,从21天法则开始练习,从自我的情商能力开始,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变了,你的孩子也变了,情商高了,孩子的朋友多了,变得开朗了。。。。。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獒述,希望你的改变能给宝贝带来快乐和成长,这个过程不就是自我成长,育己的过程啊,对吗?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说: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情商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处理悲伤情绪,没有同情心,不知道怎样跟人和谐相处,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养育孩子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与还不算成熟的年轻父母相处。作为父母的我们,则在抑制我们的需求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的过程中磨平了棱角。养育孩子会自动提高我们的情商,使我们成为更合格的父母。

在于孩子接触交流时,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对孩子充分的信任、对孩子充分的尊重、凡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多给孩子赞赏、给与孩子更多的鼓励。我们相信通过您的改变,孩子会无形中发生变化;

那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呢?

首先,学会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去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自信;

第三,要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好心态很重要;

第四,父母建立自己的圈子的同时,让孩子也建立自己的小伙伴圈,增加互动交流;

。。。。。。。

以上仅仅是情商小的一些方面,情商的书籍也有很多,建议爸爸妈妈多去学习和自我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让您的孩子成为栋梁,首先您应该做到。未来你会是孩子的标杆和榜样,其实身教胜于言传,不信你和孩子一起来比赛吧!!!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妈妈被宠爱,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纳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非常震撼: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哪些地方相似?我想,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妈妈被宠爱,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纳。

妈妈被宠爱,家庭更幸福

女作家入江之鲸,曾讲过这样一则温暖的片段:

地铁到站的时候,我旁边空出来一个位置,有个大概三岁的小男孩蹭蹭蹭地跑过来,坐下,然后对着车门口说:“妈妈快过来,这里有位置坐!”

没多久上来了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挽着丈夫的手,笑盈盈地和儿子说:“只有一个位置,你坐就好了,我和你爸爸站着。”

小男孩说:“我是男孩不用坐,妈妈你坐吧。”

熬不过小男孩的请求,妈妈坐下了,爸爸则奖励般地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

从他们的聊天中,大概明白了,这一家三口是妈妈带儿子出门玩,顺便送爸爸去上班。儿子一直嘟嘟嚷嚷地和爸爸说:“能不能和妈妈一起陪我玩。”

爸爸安慰儿子说:“你要乖点,等我下班了,马上去接你和妈妈,带你去吃你最喜欢的香蕉船。”

小男孩还是不太高兴,一直在蹭爸爸的手,却也没再说什么。

后来爸爸到站,临下车的时候,突然很严肃地对儿子说:“你一定要照顾好我媳妇,不许哭不许闹不许惹她,那是我媳妇,懂吗?我去给你们挣钱!”

我看到整车的人都笑了,善意地看着小男孩像个大人般地做着保证。

如果我在场的话,简直想给这位爸爸鼓掌。因为宠爱妻子,是家庭幸福的基本法则。

曾有一位爸爸向美国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家梅迪纳教授请教:“教授,你告诉我,我怎样才能帮儿子考上哈佛大学?”

梅迪纳回答说:“从现在开始,你回家好好爱你的老婆。”

教育专家孙云晓后来专门就此事追问梅迪纳:“为什么您当时让那位爸爸回家疼老婆?”

梅迪纳回答说:“在美国,对学业成就的最佳预测指标,就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家庭情绪稳定性大部分可被妻子的情绪所预测。”

简而言之:妻子情绪越稳定,家庭情绪就越稳定,孩子成绩也就越好。而想要妻子情绪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宠爱她。

生活在丈夫的爱中的女人,她的心是柔软的、温柔的、安定的,会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会创造出一个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

相反,一个长期忍受着丈夫的冷漠、埋怨、暴躁的女人,会把这些负面情绪都转嫁给家庭里的其他人,一个家将从此不得安宁,怨气重重。

国外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Happy wife happy life”。翻译成中文就是“老婆开心,生活舒心”。这句话应该成为每一位中国丈夫的座右铭。

爸爸被尊重,则更爱妈妈

在英国,流传着一个“女王敲门”的故事。

一次,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女人需要宠爱,男人则需要尊重。

香港女明星蔡少芬就深谙这个夫妻相处之道,她的丈夫张晋名气远远不如她,但是她却从来没看轻过自己的丈夫,而且还到处炫耀丈夫。

孙俪和蔡少芬一起拍《甄嬛传》时期,接受媒体采访,就忍不住爆料说,蔡少芬天天在剧组“夸老公”。

在蔡少芬眼中,顾家是张晋最大的优点,并直夸对方长得帅、演戏好、唱歌好、跳舞好,“总之他什么都好。”

得到了妻子的鼓励和尊重后,张晋终于“扬眉吐气”,凭借《一代宗师》“马三”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在说获奖感言时,张晋有点哽咽:“我的太太是蔡少芬,有人说我这一辈子都要靠她,我想说,是啊,我一辈子的幸福都要靠她。”

说这话时,蔡少芬坐在台下哭成泪人。

爱默生·艾格里奇博士是著名的婚姻问题专家,在30多年的婚姻咨询工作中,爱默生发现了经营家庭和婚姻的真谛——爱与尊重。如果一个丈夫不爱妻子,妻子则不会尊重他,反过来,如果一个妻子不尊重丈夫,丈夫则不会爱妻子,于是婚姻就会陷入一个“疯狂怪圈”。

蔡少芬是幸福的,因为她的尊重,打破了这个怪圈,获得了张晋更深的爱。

一个被宠爱的女人,会容光焕发,温润如玉。一个被尊重的男人,则会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男人越宠爱女人,女人则会更尊重男人。女人越尊重男人,男人则会更爱女人。爱情如此,经营家庭也是如此。妻子尊重丈夫,丈夫更爱妻子,家庭则更温暖。

孩子被接纳,家才真的为家

家庭教育指导师刘称莲老师曾遇到过一位不敢回家的小男孩。

当时正值期末考试,某小学五年级上午考的是语文。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早早就把饭做好了,等着儿子回家。眼看着别的孩子都回来了,他们的孩子却迟迟不见人影。

起初他们以为孩子贪玩回来晚了,就把做好的饭捂在锅里等着孩子。可是放学都快一个小时了,还是不见孩子的踪影,他们夫妻才着急了,赶紧分头去找。他们找到孩子的时候,孩子低垂着头,正徘徊在学校的教室外面,似乎要进教室,又不像要进教室的样子。

小男孩的爸爸是个非常负责任的人,特意就此事找到刘称莲老师,问孩子到底怎么了,他应该怎么办?

刘称莲老师了解到,这位爸爸平时对儿子宠爱有加,经常会带儿子出去玩,但是在儿子没考好的时候,就会打骂孩子。于是刘称莲老师跟他说:“我深深地知道,你一定是爱你的孩子的,你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是恨铁不成钢才做出来的。”

“但是,你知道孩子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他一定希望在他不学习的时候你能够对他好,在他学习的时候,甚至考不好的时候你也对他好。他需要始终如一的爱。”

不能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孩子,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可是在孩子眼中,幸福家庭的标准恰恰是能否接纳他。

有一个心理机构做了份专题调查,让幼儿园到大学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对幸福家庭的定义。前三项分别是:父母恩爱、父母充分尊重自己的意愿、父母真正关心和欣赏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家的定义都是如此,我们常常把家比作母亲的臂弯,因为家可以给人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就像母亲的怀抱那么温暖。

家是唯一不需要理由就可以回去的地方;是让你觉得不管变成什么样,那都是能接纳我的地方;是就算你已经为人父母,在人生走到低谷时,还想回去父母身边重新获取力量的地方。

一个好的家庭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慰藉,如果一个家可以让妈妈获得宠爱,让爸爸获得尊重,却不能让孩子获得接纳,那家就不是完美幸福的家。

知乎有一个提问:“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网友们千差万别,答案却大同小异:

“小学的时候,小学同学的父母挽着手来接我同学回来,让我们其余一干人等艳慕不已,然后那个同学的家就成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家庭。”

“小时候,我没有被强迫上过任何补习班。现在面临职业规划,他们也从未试图说服我考公或者考教师证。去年跨年的凌晨,我给爸妈发短信,说我才不要当你们的小棉袄,我要当你们的军大衣。

第二天,我妈给我回短信说,小棉袄就够啦,好看还不冷。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我爸回的短信是,我和你妈妈能照顾好自己,你的最大任务是让自己过上快乐的生活。”

家庭是母亲的世界,父亲的王国,儿童的乐园。

这就是一个幸福家庭应有的模样。

相信《宠爱要有度》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要有度:小学开设书法课须防止用力太过 新学年伊始,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通知,引起了校园内外的广泛关注。通知要求,今后书法课要进小学课堂,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个专门的课时。 书写能力弱化确实堪称今日社会的通病,而在未离校门的学生群...
    2021-02-26 阅读全文
  • 育儿笔记:爱要张弛有度 育儿笔记:爱要张弛有度天气越来越热,夏日消暑西瓜是个很不错的水果,香甜多汁,还爽口解渴,所以基本每天都会切半个西瓜大家一起分享。 甜甜的西瓜,好像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的时候我会给xx切成小丁,剔除西瓜...
    2020-10-29 阅读全文
  • 纵容有度,教子有方 在我们的印象里,纵容之后就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所以对小孩子不能有求必应,这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凡事讲究个“度”字,若是孩子老是“得不到”,会不会反而种下“贪”的种子呢? 一场关于“纵容”的争论 ...
    2021-08-14 阅读全文
  • 心中要有爱 今天看到一个班在上体育课,内容是《跳、跳、跳》,当老师正讲解和示范怎样调过障碍物“小河”时,一个孩子叫起来,“老师,志宇摔倒了!”原来是班上一个好动的孩子没有注意听老师讲解自己凭感觉跳“小河”,结果不...
    2020-12-14 阅读全文
  • 眼里要有孩子 一次,我们班开展区域活动。小朋友都在各活动区玩,只有宋凯在那儿趴着。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他说不愿意玩。我对他说:“小朋友都参加活动。”他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他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他...
    2020-08-18 阅读全文

新学年伊始,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通知,引起了校园内外的广泛关注。通知要求,今后书法课要进小学课堂,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个专门的课时。 书写能力弱化确实堪称今日社会的通病,而在未离校门的学生群...

2021-02-26 阅读全文

育儿笔记:爱要张弛有度天气越来越热,夏日消暑西瓜是个很不错的水果,香甜多汁,还爽口解渴,所以基本每天都会切半个西瓜大家一起分享。 甜甜的西瓜,好像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的时候我会给xx切成小丁,剔除西瓜...

2020-10-29 阅读全文

在我们的印象里,纵容之后就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所以对小孩子不能有求必应,这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凡事讲究个“度”字,若是孩子老是“得不到”,会不会反而种下“贪”的种子呢? 一场关于“纵容”的争论 ...

2021-08-14 阅读全文

今天看到一个班在上体育课,内容是《跳、跳、跳》,当老师正讲解和示范怎样调过障碍物“小河”时,一个孩子叫起来,“老师,志宇摔倒了!”原来是班上一个好动的孩子没有注意听老师讲解自己凭感觉跳“小河”,结果不...

2020-12-14 阅读全文

一次,我们班开展区域活动。小朋友都在各活动区玩,只有宋凯在那儿趴着。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他说不愿意玩。我对他说:“小朋友都参加活动。”他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他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他...

2020-08-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