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做了妈妈后如何调整心态做自己

发布时间:2020-10-31

幼儿园新生开学调整。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了妈妈后如何调整心态做自己”,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从看到这个题目起,我就一直想,我要怎么写这篇文章,做了妈妈后如何照顾自己?我是怎么照顾自己的呢?我在哪方面想着自己了?我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呢?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可谓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孩子身上,为了他,我十月怀胎,艰难分娩;为了他,我放下工作,当上全职妈妈;为了他,我放弃自由自在,马上进入做妈妈的角色;为了他,我忘了自已的形象,把他打扮的更像一个小帅哥……

聪聪刚出生的时候,每天都把我弄的手忙脚乱,多了一个小人,我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我不知道怎么看他,不知道怎么喂他,不知道多长时间要把他尿一次,不知道他拉肚子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他为什么哭闹,好多好多事情,都让我这个新妈妈不知所措,而且那个时候我的心理告别烦躁,没有聪聪的时候,家里一切都那么干净、整洁,地面几乎一尘不染,可是有了他之后,家里基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卫生没时间搞了,衣服没时间洗了,我的面容也没空整了,衣柜里全乱七八糟的也没人收拾,我看着就烦,可也没时间弄,老公根本就不爱干这些活,我也懒得说他,就这样,我们好好一个家,全坏在了聪聪身上,我心里能不烦躁吗!

大概整整有四个月左右,我的心态才慢慢调整过来,当时聪聪也好多了,夜里不闹人了,白天睡觉时间也长了,有了点多余的时间,我开始着手家中的事情了,我开始把卫生打扫的很干净,开始好好清洗脏了的衣服,开始上网写日记,开始和朋友聊天,慢慢的,家中的一切都让我做的有条不紊,心情也慢慢跟着好起来了,于是就抽时间上街买衣服,和朋友出去吃个饭,买些简单的化妆品,感觉生活也有意思了.

其实,最好的感觉还是有了聪聪,每天看着他长大,每天都能发现他有新的变化,每天我都想着他能快乐,很多时候,和别人聊天,我都要说说聪聪,他才是我最大的骄傲,才是我最大的成就,他能健康,能快乐,就是我最舒的事情.

现在,儿子一岁半了,我一直都做全职妈妈,不过没有以前那种烦躁情绪了,我们每天都在一起,我们玩的很开心,我们的生活很丰富多彩,虽然不再上班,我也常常严格要求自己,不睡懒觉,尽量带聪聪出去玩,按时给他写日记,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让日子虚度,也不急着上班了,以前常常不想呆在家里看聪聪,现在不那么想了,孩子多重要啊,出去上班能挣多少钱啊!再把孩子去送到托儿所,到时一班不安心,孩子又吃不好睡不好,图什么啊,再说真要找到自我,也不一定非要通过上班,在家带孩子就不能找到自我了吗?现在我当然不那么想了,全职妈妈也是在工作啊!

等聪聪长大些,我再去上班,再去找另外一种自我吧!不管哪个生活方式,关键还看自己怎么对待!只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生活就会有意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一岁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


孩子一岁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

自从宝宝出生,有关他们的一切大小事务就由爸爸妈妈负责了。不过,当宝宝1岁以后,你是否发现他们似乎有了自己动手的潜力?没错,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欧文哈里斯婴幼儿发展培训中心的副主任艾米指出,孩子在1岁后就已开始掌握广泛的基本技能。此时,爸爸妈妈不要再事事代劳,而应遵循宝宝的成长状况,适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也是锻炼宝宝自立的好时机。

15—24个月自己脱衣

此时孩子能够单腿站立且不摔倒,并能控制自己两臂、双手和两腿的活动。

提供帮助: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脱衣或穿衣,而是要经过观察、学习和接受指导。尽量给他穿无纽扣、拉链、摁扣和无系带的衣服,这样,即使宝宝自己脱衣也不至于带来危险或麻烦。另外,当孩子把套头衣服的袖子从胳膊上拽下来时,母亲应协助将其从头部脱下;当孩子试图把裤子的前面拽下来时,母亲应示意孩子如何将后面的裤子也脱下,以及如何摆脱脚的阻碍。到18至24个月时,宝宝通常会试图自己穿衣,此时,母亲可告诉孩子扣子的作用,以及穿衣的技巧。

12—15个月自己吃饭

此时孩子活动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都有所增强,已能握住杯子、勺或叉。

提供帮助:从宝宝12个月开始(有时甚至更早),每次就餐时给宝宝一个小勺、一份浓稠的饮品,如酸奶或者大米粥,以锻炼他驾驭餐具的能力。另外,教宝宝用杯子喝牛奶,也是培养其使用杯子的好机会。

15—18个月自己洗澡

孩子开始有能力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将洗澡泡泡涂在身上。

提供帮助:给宝宝提供毛巾、香皂和冲洗用具。然后再由妈妈进行最后的全身冲洗。如果孩子每晚都洗澡,也可以选择一周的两天作为宝宝的独立洗澡日(当然,母亲要陪在身边),其他时间由妈妈代劳。但要注意,当宝宝在浴盆中时,父母绝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时刻陪在宝宝身边。

15—18个月自己整理玩具

此时的孩子可以自己行走,带着东西在屋子里转,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指令。

提供帮助:将装玩具的盒子或袋子摆放在宝宝房间,让宝宝整理起来更容易,再给玩具做个标签或图片,以更好地帮助宝宝归类摆放。教宝宝整理玩具,应该坚持不懈,每天养成习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进行整理,如晚饭前或晚饭后。当孩子完成时,让他意识到自己做了件不错的事。

15—18个月帮助妈妈

孩子能够拿着东西来回走,并乐意模仿你每天的家务活动。

提供帮助:在妈妈的监督下,给孩子指定些小任务,如给他干净的抹布擦小桌子或椅子腿;让孩子拿来铺桌子的桌布或餐纸巾;将脏衣物放入洗衣篮;协助你整理、折叠干净的小毛巾。不要在意宝宝是否真正圆满完成了你交代的任务,重要的是,他能习惯于甚至乐于帮助你完成家务。

18—24个月自己洗手

孩子开始学会沾湿双手、打肥皂、冲水和擦干。

提供帮助:为方便宝宝自己洗手,在水槽边准备一个小凳子,把香皂和毛巾放在宝宝伸手可及的地方。如果水龙头是冷暖水并用的话,需要指导孩子如何开到适合的水温(妈妈也需时刻检查水温是否适宜)。专家指出,洗手时间应该为30秒,这样才能彻底杀灭细菌,为了让宝宝耐心洗完,可以给他唱儿歌,如“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18—24个月自己刷牙

当他可以抓住牙刷,并随之掌握手臂平衡时,就可以用牙刷在嘴里来回刷牙了。

提供帮助:依然在水槽附近准备小凳子和婴儿牙刷。挤少量牙膏到牙刷上。用稍微夸张的动作为宝宝比划自己如何刷牙。确保牙刷干净,每次都要为宝宝完成最后一道刷牙程序———再彻底给他刷一次。

如何陪自己的宝宝做游戏


我的宝宝小名叫壮壮,人如其名。两岁多的他已接近30斤,能吃能喝能睡,白白胖胖,“力大无比”,可以在单杠上扶着做引体向上,憨态可掬的样子,真是人见人爱。我在壮壮11个月的时候就利用一套亲子游戏来培养儿子的运动能力及促进其智力发展,根据我的经验体会,当时儿子非常喜欢且锻炼效果颇佳,现将其特推荐如下:

一。踢球游戏

目的:锻炼宝宝的掌握身体平衡的能力与抬腿动作。

玩法:小皮球放在脚旁边引导他去踢球。家长在一旁注意维护,防摔倒。开始可做示范,慢慢增加难度,如把球放在离其脚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二。举手游戏

目的:锻炼宝宝的臂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玩法事先准备一小皮球或其他玩具,让宝宝在床上坐好,你一边说“举高高”一边将小皮球举过头顶,开始要示范多次,慢慢宝宝就可以根据你的语言做动作了。

三。涂画游戏

目的: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小肌肉的控制力。

玩法给宝宝纸和无毒画笔。你用画笔在纸上画一朵花或小动物,再涂上颜色,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将画笔递给宝宝,扶住,在纸上涂涂画画,不管画什么,都要表扬他。

四。念儿歌游戏

目的:经常练习,可帮助宝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有助于发音。

玩法选一首押韵的儿歌,经常念给宝宝听,每次念到最后一个字,故意加重语气,并且和前一个字之间拉长声音,以突出最后一个押韵字的发音。

如何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成长环境和经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些决定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人不同的个体。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目标是成为最好,那就注定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不尽的孩子注定在我们眼中是“失败”的,因为最好在一个群体中只能有一个,而且这个最好很多时候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我们可以引导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凭借自己的聪慧、就是在自己遗传因素确定的发展空间里面努力发展到一个较高的程度。

1、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作为具有群体性生存属性的个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接纳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在群体接纳的人,在情绪上往往是消极的,在状态上往往是缺乏活力的,在行为上往往是主动性不强或者是叛逆的。作为高中生而言,他在身心方面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完全区分和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时,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

长对孩子的接纳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去讨厌他,不去打骂他,不去用言语或体态表达自己厌恶的情绪,接纳他的好,也接纳他的不足,把他整体接纳下来。

不是说对孩子的不足和问题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无条件接纳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感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正视问题并最终克服不足、超越自我。

2、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我。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并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并且欣赏他的长处。这一点很重要,对孩子而言,父母是自己的重要他人,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孩子的自我认识以及亲子关系的培养都重要意义。作为父母我们要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从孩子的学业发展出发来看待和评价孩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接纳自我,无论自己是优秀还是在横向比较中处于劣势,首先应当接纳自己,对孩子而言这实际也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孩子出现问题的诱因,家长要引导引导孩子放弃一些绝对化的观念,比如,我一定要考第一,我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等等……

3、让孩子学会体验成功,引导孩子认识到经过努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作为高中生更是如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需要通过他人的引导和自身参与,获得最强烈的、成功的内心体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和强化。作为父母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体验成功,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要让孩子认识到成功不是难事,成功不一定要人人皆知,成功未必是惊天动地,当我们为一件事付出了努力并最终有所收获,这就是一种成功。我们经过努力学会了修理汽车是成功,经过努力学会折纸飞机也一样是成功;我们升入了理想的大学是成功,我们经过锻炼克服了面对众人发言胆怯的问题也是成功。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并坚持下去,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4、困境中给孩子以信心和勇气,引导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一帆风顺,不遭遇任何困难和挫折,但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真的一帆风顺,谁也免不了遭遇困难和不顺。作为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高中生,遭遇挫折时更容易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作为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找到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解决和应对,让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在此基础上付出努力、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5、别把学业成就作为孩子唯一的目标。

作为现代人,学校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境之一,学业发展的好坏对人的发展、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就人生而言,学业发展只是人生成长中很少的一部分,学业辉煌者人生未必成功,学业平平者人生发展也未必平平。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到什么样的成绩,而是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业上达到自己能力所及的较高水平。

如何成功教育孩子?看下这位妈妈怎么做


儿子:妈妈,我睡不着,你能和我说说话吗?

妈妈:可以,你说吧!

儿子:你对我的成绩满意吗?

妈妈:你对你自己的成绩满意吗?

儿子:还行吧,感觉挺有自信的。

妈妈:有时候自信比成绩更重要!

儿子:难道你真不在乎我的成绩吗?妈妈!

妈妈:不在乎!你想一想,我什么时候在乎过你的成绩呢?

儿子:小学的时候,我写作业一不认真你就把我的作业撕了,没有任何余地!

妈妈:我那是在乎你的学习态度。书写汉字不要求你写得怎么美观。首先必须认真,那是端正的态度问题。态度出问题了,学习肯定出问题,这个人就会出问题。

儿子:嗯,有道理,我中学的时候你重视我的成绩,每天都关注我的听讲情况。

妈妈:那是我在乎你的学习品行。一个学生不尊重课堂就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老师就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知识,他的品行也好不到哪里去!

儿子:嗯,那我上高中了。你肯定在乎我的成绩,因为关系到将来的高考呀!

妈妈:说实话,我真的不在乎!我在乎你的是学习品质!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学生就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不想结果会怎样,愉悦地面对所有的过程。

儿子:妈妈,那我考上大学后你在乎我什么呢?听人家说,上了大学就是玩乐,很轻松的。

妈妈:儿子,等你上大学,妈妈就一定在乎你的成绩了。你想想,别人都在玩乐,都在挥霍学习的时候,你依然坚持,最后得到实惠的必定是你自己。

儿子:我明白了,小学的时候你在乎我的学习态度,中学时你在乎我的学习品行,高中时你在乎我的学习品质,上了大学你在乎我的学习成绩,是不是?

妈妈:我儿子感悟深刻呀!你将来踏上社会,我在乎你是否能够明智地选择。选择自己的事业,选择自己的爱情,这些都将左右你生命的大部分。

儿子:这些对我来讲很遥远的,我还没有想过。

妈妈:不着急,但是妈妈给你一个忠告——宁静致远!你看这两个字,宝盖头代表着家,下面一个丁,说明你必须具有担当,为自己的将来负责;静是一个青一个争,争得春天,春天意味着希望、美好和憧憬。只有时刻让自己的心宁静才能让自己达到更远的境界!

儿子:妈妈,你可真会曲解汉字,哈哈!

妈妈:怎么叫曲解呢?想想看,十年前你又哭又闹要玩电脑,我果断拒绝了。到现在,你可以和自己的同龄人比较比较,你的心不浮躁,这一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呀!明确了每一个学习阶段的重点和目标,再过十年,你会更加受益。我很欣赏你的‘不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体现了你乐观积极的心态!有了阳光般的心态,无论你将来做什么,你都会不辜负自己,都会做到享受生活的本身,这就是幸福!

儿子:跟你一谈话,心里感觉有更大的力量了。

妈妈:儿子,快12点了,睡觉吧!

儿子:好的,妈妈晚安!

妈妈:晚安!

儿子带着满足很快进入了梦乡,母亲却平生第一次失眠了,没办法,就让自己享受这失眠的当下吧……

小学重态度,中学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选择。不可颠倒,因为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培养孩子不认生妈妈们该如何做


培养孩子不认生妈妈们该如何做

孩子虽然是妈妈的宝贝,但是如果孩子只和妈妈一个人亲,拒绝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抱抱,这也是不好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不认生,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人际交往是有好处的。那么,妈妈们该如何做呢?

1、迎合孩子的爱好心理

即使宝宝有认生的表现,可由于孩子的天性,宝宝还是比较喜欢跟那些比较年轻的阿姨或者小宝宝待在一起的,因为年轻的阿姨让他有种妈妈般的感觉,而从小宝宝身上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当妈妈带宝宝出去玩耍的时候,可以抱着宝宝跟那些阿姨或者小宝宝打招呼,跟他们一起玩。让孩子知道除了家里人之外,其他人也都是和蔼可亲的,不用害怕、胆怯。

2、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认生一般都与“害怕”有关,因此妈妈及周围接近宝宝的人都要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妈妈以及家人平时都要保持态度温和、情感稳定,不要忽冷忽热。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在宝宝3—4个月以前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走出家门,以帮助宝宝尽早适应他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经常带宝宝去社区广场、花园绿地等人多、小朋友比较多的场合,让宝宝看看周围新鲜有趣的环境,感受不同人的声音和印象。

4、多让孩子接触陌生人

有的孩子只喜欢让妈妈一个人抱,除妈妈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一抱就哭,这是因为平时对外人接触不多,每天只看到父母。妈妈可以尝试着让其他家庭成员多抱抱宝宝,在他们抱的时候妈妈可以暂时离开一会儿。让宝宝慢慢熟悉除爸爸妈妈之外的陌生人。可以先从家里人开始,然后再是其他不熟悉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的同事、朋友、邻居等。

培养孩子乐观心态,很多家长做不好


培养孩子乐观心态,很多家长做不好

一、让孩子获得友谊。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会怎样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二、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孩子对于强加给他们决定都是排斥的,是指导还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

三、教会孩子调整心态。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之中时,父母应当帮助他们找到摆脱的方法,如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或与朋友交谈等方法,让孩子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尽快恢复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家庭收入特别丰厚的孩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愉快,他们只不过对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和多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培养其爱好。如果孩子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感到更加快乐。

六、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创造的环境。著名心理学家法迪斯说:“在孩子学会语言之前,他们是从感情的氛围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在幸福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具有乐观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小编总结:家长留给孩子金钱,那是一段时间的福利,但家长要是传递给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一个乐观的心态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在可以创造一个幸福家庭的前提下,给孩子最积极地影响,不抱怨、不退拖。

育儿知识:父母做调整有益于减少亲子冲突


我想带给父母的最后一个观念是:通过调整自身的某些态度,可以避免与孩子之间很多冲突的产生。

在我们的社会,为人父母更多地被认为是影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而无关父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为人父母常常意味着要养育孩子,孩子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父母;只有“问题儿童”,没有“问题父母”,甚至可以说不存在有问题的亲子关系。

然而,所有为人父母者都知道,在与配偶、朋友、亲戚、上司或同事的关系中,有时候为了防止严峻的冲突或维持一段健康的关系,自己也需要做出改变。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通过改变自身对待他人行为的态度,进而变得更加接纳他人的行为风格。你可能曾经对朋友习惯性的迟到感到不愉快,但是在这几年中开始接纳它,或者付之一笑,然后以此开你朋友的玩笑。你不再对此感到不快,而是将它作为朋友的一种特点接纳了。朋友的行为并没有改变,只是针对这种行为的你的态度改变了。你调整了自己,改变了自己。

同理,父母也一样可以改变对待孩子行为的态度:

唐娜的妈妈变得更加接纳女儿想要穿短裙的需求,因为她回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不顾妈妈的反对,追逐穿迷你裙和及膝靴的潮流的情景。

里基的爸爸变得更加接纳三岁儿子过度活跃的特点,自从他在和其他父母的讨论群中听说“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当中,这种行为是非常典型的”。

父母应该明智地意识到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可以减少自己不接纳的行为的数量,从而可以更加接纳孩子或接纳孩子的行为。

你可以更加接纳自己吗?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接纳他人的程度和接纳自身的程度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一个能“如其所是”接纳自己的人,也会对他人有更多的接纳。反之,那些对于自身很多特性都无法忍受的人,通常会发现他人身上有很多令自己无法忍受的地方。

父母需要问自己一个犀利的问题:“我对自己本来的样子有多满意?”

如果最诚实的答案显示对自己这个人缺乏接纳,父母需要重新检验自己的生活,寻找方法,从自己取得的成就中找到更多满足。有高度自我接纳、自尊的人通常是有所作为的成功者。这些人懂得运用自己的天赋,知道怎样发挥潜能、怎样达到目标,他们是实干家。

父母若通过独立的、有效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不但能够接纳自己本身,而且不需要从自己孩子的行为中寻求对自我需求的满足。他们不需要他们的孩子在某种特定方式下成长。自尊较高、以自己的独立成就作为坚实根基的人,对孩子以及孩子的行为会更加接纳。

如果父母很少或者无法从自身的生活中获得满足和自尊,必须很大程度地依赖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来获得满足,则往往不太能接纳孩子——特别是害怕孩子的某些行为会让他们看上去是糟糕的父母。由于这“间接的自我接纳”,这类父母将要求他们的孩子按特定的方式表现。一旦孩子背离其愿望,他们更可能不接纳孩子,对孩子感到失望。

养育“好孩子”——学校的尖子生、善于社交、体育达标等等——对很多父母来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他们“需要”为他们的孩子感到骄傲,“需要”他们的孩子以特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好让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优秀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父母是在利用孩子带给自己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若是父母没有自我价值和自尊的其他来源,他们的生活将局限于调教出“好”孩子这一件事。这种情况会让他们十分依赖孩子,并强烈要求孩子按照某种特定方式行事。

他们是谁的孩子?

很多父母对于把孩子塑造成某种预先设定好的样子抱有强烈企图。他们所持的理由无非是“毕竟他是我的孩子,不是吗”,或是“难道父母没有权利按照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吗”。

那些认为自己“拥有”孩子的父母会觉得自己有权利按特定方式塑造孩子,也因此会更倾向于当孩子的行为偏离既定模式时,对其行为表现出不接纳。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甚至非常不同的个体——完全不属于父母——的父母一定能够更多地接纳孩子的行为。因为在他们那里没有模式,没有给孩子预先设定好样子。这样的父母能够更加充分地准备好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更加能够允许孩子成为他天生就能够成为的样子。

懂得接纳的父母愿意让孩子编写自己人生的程序;不那么懂得接纳的父母感觉有必要为孩子编写他的人生。

很多父母把他们的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这种想法经常导致父母极力影响孩子成为他们定义中的孩子,或是变成他们自己期望却未能长成的模样。近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讨论了很多关于“分离”的话题。大量累积的证据表明: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一个人能够允许别人于自己是“分离”的存在。这种分离的态度存在得越多,就越不需要去改变他人,且更能容忍他人的独特性和行为上的差异。

在P.E.T.(父母效能训练)课堂上,我经常需要提醒父母们:“你创造了一个生命,现在要让孩子拥有它。让他自己决定,他在你给予他的生命中想要做什么。”纪伯伦在《先知》一诗中很好地阐述了这个原则:

你的孩子并不真正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儿女。

他们借你而来,但非从你而来,

尽管他们和你同在,但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爱,但别灌输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

你大可以努力让自己像他们,但别设法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也不会停滞于昨日。

只要认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独立的、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就能够改变自己,去减少自己不能接纳的行为。一个孩子有权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无论和父母本身有多么不同,或是和父母的伟大蓝图有多大的差别。这是孩子不可剥夺的权利。

你真的喜欢孩子吗?

我认识一些父母,他们说自己喜欢孩子,但是他们的行为非常清楚地表现出他们只喜欢某一种特定类型的孩子:看重体育的父亲常常会不喜欢一个兴趣和天赋都与体育无关的儿子;看重外貌的母亲会不喜欢一个不符合社会定义的女性美的女儿;那些生活因音乐而充实的父母,常常会对自己没有音乐兴趣的孩子表现出深深的失望;重视学术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父母,会对一个缺乏此种智慧的孩子造成无法修复的心理损伤。

如果父母意识到孩子未来的道路和方向有无限的可能,他们不接纳的行为就会变少。我经常告诉父母们:“不要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某种特定的样子,只要期盼他有所成长就好了。”有了这种态度,父母就会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对每个孩子的接纳,并且在看着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喜悦和兴奋。

你的价值观和信仰是唯一正确的吗?

尽管比起孩子来父母无疑年长且拥有更多的经验,但并不是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就让他们掌握了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或者使他们拥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在任何时候明辨是非。诚然,“经验是个好老师”,但它并不总是可以教导我们什么是对的;有知识好过无知,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也并不一定总是智慧的。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很多在亲子关系中陷入大麻烦的父母都是是非观念极其强烈且严格的人。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越是确信无疑,就越有可能强迫孩子接受他们(通常也会强迫其他人接受)。同时相对地,这类父母容易不接纳那些背离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的行为。

那些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更加灵活有弹性、更加具有可渗透性、更容易变通、更少“非黑即白”观念的父母,对于那些背离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的行为,他们的接纳度要远远高得多。据我观察,这类父母也较少把愿景强加在孩子身上,或是试图把孩子塑造成他们预先设计好的模样。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他们的儿子剃光头,尽管他们自己不会赞成留这样的发型;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不同的着装风格,或是对学校权威的反抗。这类父母似乎接受了“改变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事实。“生命不会倒退,也不会停滞于昨日”,一代人的信仰和价值观未必是下一代人的信仰和价值观。我们的社会确实需要进步,一些事情是要坚决反对的,不合理的压制和强制的权威应该被坚决抵抗。拥有上述观念的父母会发现孩子有更多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合理的以及可以接受的。

你的首要关系是夫妻关系吗?

美国很多父母向他们的孩子,而不是配偶寻求首要关系。特别是一些母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孩子带给她们满足感和愉悦感,而这些感觉更应当从婚姻关系中获得。将亲子关系视为首要关系,常常导致父母“把孩子放在首位”“为孩子做出牺牲”,或者对孩子最后可以“出人头地”寄予非常大的希望。因为对这些父母来说,亲子关系是他们很大的一笔投资。孩子的行为对这些父母有着过于重大的意义,孩子的表现如何至关重要。这些父母觉得他们必须一刻不停地对孩子进行看护、指导、引导、监督、判断和评价。他们很难容忍他们的孩子犯错误,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过失。他们感到他们的孩子必须受到保护,以远离失败的经历和遭遇所有可能的危险。

高效能的父母能够与他们的孩子建立一种更为轻松、随意的关系。他们视婚姻关系为首要关系。孩子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仅仅处在第二位——如果不是第二位的,也不会比他们配偶的位置更为重要。这些父母似乎允许他们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和独立。他们喜欢与他们的孩子在一起,但仅仅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也喜欢与他们的伴侣单独相处。他们的投资不仅仅在孩子身上,也在他们的婚姻上。因此,孩子表现如何或者取得怎样的成就,对他们来说没有那么地至关重要。这些父母更倾向于认为孩子拥有自己的生活,应当被给予更多的自由来塑造自己。他们似乎没有那样频繁地纠正他们的孩子,也没有花那么多时间监督孩子的行为。当孩子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出现在孩子身边,但是在他们没有感到强烈的被需求时,是不会不请自来地介入孩子的生活的。这些父母无疑是关心孩子的,却并不焦虑。他们给予孩子关注,却不会让孩子透不过气。他们的态度是“孩子就是孩子”,因此他们更能接受孩子的真实样子——就是孩子。对于孩子的不成熟或性格缺点,高效能的父母会更经常地感到好笑,而不是痛心。

这类父母无疑比前面那类更善于接纳——会令他们不高兴的行为比较少。他们没有那样强烈的需求去控制、限制、指挥、要求、警告和说教。他们可以允许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更多与自己的分离。前一类父母则比较不善于接纳,他们需要去控制、限制、指导、要求等。因为亲子关系是他们的首要关系,所以这些父母有着强烈的需求,要监督孩子的行为和设计孩子的生活。

为什么那些与配偶的关系不令人满意的父母会发现自己较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非常需要孩子为他们带来欢乐和满足,而这些恰恰就是他们的婚姻关系中缺失的。

父母能够改变自己的态度吗?

P.E.T.课程能否改变父母的态度?父母能够学会更多地接受他们的孩子吗?以前我对此曾有过怀疑。然而近年来,我的想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大多数人都见证了许多人,通过个人和家庭心理咨询或治疗、自助团体、阅读、观看录像带和听录音带,其态度和行为发生了极大改变。大多数专业人士(和父母)现在都接受了一个观点,即:当人们有机会学习和练习沟通与冲突解决技巧时,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下面这些语句,摘自我们从父母们那里收到的信件和评价表:

——我们真希望在好几年前,当我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已经学习了这门课程。

——我们现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地尊重。

——我感到十分幸运的是我学习了这门课程。更重要的是,我对整个人类的视野有所拓宽。我更能接受其他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看待他们。

——我一直都很喜欢孩子,而现在我也在学着尊重他们。P.E.T.对我而言并不只是一门关于育儿的课程,而似乎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自己都难以置信,我竟然对我的孩子如此不信任。当我发现他们能够比我更好地处理他们的情绪和问题时,我感到自己的肩上卸下了一副重担。我开始为自己而活,于是重新回到了校园。现在我成了一个更快乐的、自我满足的人,也因此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

并非所有父母都能完成态度上的转变,成为更能接纳孩子的父母。一些人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婚姻并不是那么幸福美满,因此,夫妻中的一个或者双方无法成为高效能家长。他们或者因为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到婚姻冲突之中,所以缺乏时间和精力;或者发现自己无法接纳孩子,因为无法接纳作为丈夫和妻子的自己。

另一些父母发现自己很难摆脱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继承的沉重的价值观体系,这导致他们现在过多地评判且无法接纳自己的孩子。仍然有许多父母无法修正他们“拥有”孩子的态度,或是无法摒弃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所预想的模样的目标。

对一些难以改变自己基本态度的父母,学习P.E.T.的经验会为他们打开一扇寻求其他帮助的门——团体治疗、婚姻咨询、家庭治疗,甚至是个人治疗。这些父母中有很多人都说在接触P.E.T.之前从未想到过向心理学家或精神医生寻求帮助。很显然地,父母效能训练课程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我意识,以及改变的动力和愿望。

经验告诉我们,在养育富有责任感的孩子方面成为更加高效的父母是需要花费一番努力的——它需要勤奋地学习、耐心地实践。不过试想一下:有什么工作不需要付出努力呢?

60秒后,请妈妈息怒


60秒之前,孩子第N次犯错; 60秒之内,听不到哭闹,闻不到硝烟 60秒之后,妈妈不再生气,孩子乖乖听话, 这是个魔法吗?不,这只是我们送给妈妈们的一个管孩子的好办法。 两岁的儿子用你的口红在墙上画了比武的小人儿;在你第五次重申“今天不许吃巧克力”之后,4岁的女儿依旧掀开了她的糖盒子;你在孩子5岁生日那天发现他学会了撒谎……“那一个瞬间,我觉得自己肺都快炸了!”我的朋友这样描述她当时的感受。和她一样,很多母亲的第一反应是雷霆大怒,而发作之后的结果往往是妈妈筋疲力尽,孩子无比委屈,最后两个人抱在一起,都哭得挺伤心。 然后呢?然后就是你懊悔、道歉,第101次下决心——要镇定

,对孩子要有耐心。 所以你需要一种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你需要知道当孩子再次挑战你的家规或者将自己的健康安全视作儿戏,你正确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 所以,请仔细阅读下面这个60秒纪律法则。 能够做到下面的6个步骤并不简单,需要你付出很多的努力。比如要了解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自制力。其实,规范孩子行为的目的不是让他不往地上扔蛋糕,不在墙上乱涂乱画那么简单,而是在向他传递你的价值观,并且让孩子学会像你那样自律。 总则:状况发生时,你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孩子犯了什么错误而是自己应该做出什么回应。 期待值:你不再大动肝火,孩子会清楚知道自己犯错的后果,你可以准确地告诉孩子你

对他的希望是什么。 做法:只需要做到以下6步: 0~10秒:快速反应 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赶快把口红拿走,把两个扭打在一起的小孩分开,把儿子从窗台上抱下来……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你应该马上采取行动进行干涉,而不是站在那里大声喊“停!”然后等待孩子服从你的命令。 “安全第一”是与孩子相处的首要原则,任何情况都不例外。所以如果孩子的违规行为危及他的安全,你的快速反应就至关重要。你要马上将他带离危险地带,或者拿走他手中的危险物品。 快速反应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或者是你想要和他谈论的问题上来。而他正打算一口吞掉的巧克力或者是在一旁纠缠不休的小朋友可能会分散他很多的注意力。 如果必要,你还可以先将孩子带离“事件现场”,这样做对你自己也有好处,在远离了洒满饼干的卧室或者被涂得一塌糊涂的墙壁之后,你就会比较容易做到不发脾气,不说那些以后会让自己后悔的话。 10~20秒:保持冷静 乘过飞机吗?还记得飞机上的安全手册是怎么说的吗?“当需要使用氧气面罩时,首先戴好自己的面具,然后再帮助你的孩子。”同样的法则在处理情绪问题上也适用——先安顿好自己的心情。 心里默念“我不生气”往往只是给自己安排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而会让心情更糟糕。孩子们也会比你想象的更敏感,甚至能够察觉你努力隐藏的怒火。所以我们希望你做到的只是学会处理或者是控制自己的怒气。发作没有关系,但发作的方式很重要。如果你想大喊,千万别喊:“你这个讨厌鬼!”你可以喊:“啊————”,或者是“天哪!”这样你既发泄了自己的怒气,又不会令孩子觉得受了伤害和侮辱。 

冷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且更容易让孩子听你的话。面对一个大喊大叫的妈妈,孩子更多注意的是妈妈怒气冲天的状态

喜欢《做了妈妈后如何调整心态做自己》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新生开学调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调整害羞的孩子?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很怕羞的孩子,这些孩子不敢在人多的场合发言、讲话、朗读、表演,在大庭广众中活动时脸红心跳,碰到陌生人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只喜欢在小圈子里活动,只愿意同熟人接触,总想把自己封闭...
    2021-12-15 阅读全文
  • 考试调整心态未来可期的文案通用(60句) 就算现在处在低谷期,但依旧可以期待未来。如果你已经对未来感到失望,我想你正需要一些正能量的励志句子。适合用来激励朋友振作的正能量句子有哪些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考试调整心态未来可期的文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2-09-02 阅读全文
  • 一岁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 孩子一岁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 自从宝宝出生,有关他们的一切大小事务就由爸爸妈妈负责了。不过,当宝宝1岁以后,你是否发现他们似乎有了自己动手的潜力?没错,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欧文哈里斯婴幼儿发展培训中心...
    2021-01-27 阅读全文
  • 如何陪自己的宝宝做游戏 我的宝宝小名叫壮壮,人如其名。两岁多的他已接近30斤,能吃能喝能睡,白白胖胖,“力大无比”,可以在单杠上扶着做引体向上,憨态可掬的样子,真是人见人爱。我在壮壮11个月的时候就利用一套亲子游戏来培养儿子...
    2022-02-12 阅读全文
  • 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句子收藏(41条) 世事无常,总该有一段日子是用来浪费的,但我们要挺过去,尝试着去改变自己,你会觉得体内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改变自己的句子鼓励自己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用心整理的“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句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2-08-22 阅读全文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很怕羞的孩子,这些孩子不敢在人多的场合发言、讲话、朗读、表演,在大庭广众中活动时脸红心跳,碰到陌生人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只喜欢在小圈子里活动,只愿意同熟人接触,总想把自己封闭...

2021-12-15 阅读全文

就算现在处在低谷期,但依旧可以期待未来。如果你已经对未来感到失望,我想你正需要一些正能量的励志句子。适合用来激励朋友振作的正能量句子有哪些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考试调整心态未来可期的文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2-09-02 阅读全文

孩子一岁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 自从宝宝出生,有关他们的一切大小事务就由爸爸妈妈负责了。不过,当宝宝1岁以后,你是否发现他们似乎有了自己动手的潜力?没错,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欧文哈里斯婴幼儿发展培训中心...

2021-01-27 阅读全文

我的宝宝小名叫壮壮,人如其名。两岁多的他已接近30斤,能吃能喝能睡,白白胖胖,“力大无比”,可以在单杠上扶着做引体向上,憨态可掬的样子,真是人见人爱。我在壮壮11个月的时候就利用一套亲子游戏来培养儿子...

2022-02-12 阅读全文

世事无常,总该有一段日子是用来浪费的,但我们要挺过去,尝试着去改变自己,你会觉得体内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改变自己的句子鼓励自己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用心整理的“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句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2-08-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