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下雪了》
发布时间:2020-10-23 幼儿园教案大班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下雪了》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物品卡片,拼贴成一个雪人,观察故事角色手中的物品,说说雪人是用什么做成的,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下雪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观察故事角色手中的物品,说说雪人是用什么做成的。
2.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物品卡片,拼贴成一个雪人。
3.了解为什么会下雪
活动准备:
1.图画书《下雪了》、PPT课件。
2.图片: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其他小动物(小羊、小鸭、小鹅、老虎等)。WWw.yJS21.COm
3.图片:胡萝卜、围巾、水桶、手套、长扫帚、树枝、干果。
4.事先和幼儿一起绘画:先用白色油画棒画出下雪的样子,再用各色水粉涂染,作为“雪地”背景。
5.大、小白色圆形卡纸人手一份。
6.各种物品小卡片:圆形的(水果、彩珠、纽扣等)、三角形的(胡萝卜、黄瓜、茄子等)、长方形的(树枝、花枝等)。
7.固体胶、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解读故事情节。
1.欣赏PPT第1~16页;—这是谁?他的手里拿着什么?(或提问:XX拿着什么在急急忙忙地走?)—(出示图画书15、16页。)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他们都拿着什么呀?(出示图片。)—猜一猜:他们拿着这些东西可能会去干吗?
2.欣赏PPT1第17、18页:
—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堆一个“雪人”。)—你们看见过小雪人吗?小动物手里拿的这些东西,可以做成“雪人”的什么呢?
3.想一想:
—我们看见过的什么东西也可以做“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围巾、帽子和手臂呢?
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堆”雪人。
二、“堆”雪人。
—你们想不想也来“堆’个雪人?
材料介绍:背景图、大小圆形纸片、各种物品图片。
玩法:每人拿好事先画好的背景图,分别用各种材料拼贴成一个“雪人”
教师关注:材料的适宜性;固体胶粘贴的方法。
三、续编新故事。
“雪人”完成后,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特别是故事外的其他小动物)图片贴在作品上,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XX,XX,你去哪里呀?”
几个幼儿拿着作品排成一排,轮流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自己的作品,连起来就是一本新图书。
幼儿百科:下雪,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空中的水汽凝华后,又重新落到地面上的过程,水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存在的根本,水的变化和运动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这些水汽又随着风运动到别的地方,当它们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这种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江雪》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下雪了》
小班语言教案《下雪了》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有表情地会讲述故事,学习并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语和句式,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下雪了》教案吧。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语和句式。
2、有表情地会讲述故事。
3、会用句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让幼儿了解为什么会下雪。
活动准备
1、白糖、盐、面粉、奶粉。2、动物卡片。3、动物胸饰。4、雪景图。5、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雪的场景图,让幼儿观察雪的特点。
如:亲爱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雪呢?雪是什么颜色的?(幼儿作答:雪白的)哦,那雪像什么呢?
2、教师小结:哦,雪是雪白的,它纷纷从天而将,降落到树上,树上雪白了,降落到草上,草儿也白了,降落到地上,地上也白了,整个大地就像穿上了一件白色的衣裳,那小朋友们喜欢雪吗?(幼儿作答:喜欢)小朋友们喜欢雪,那小动物们是不是也喜欢雪呢?它们是不是也认识雪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雪中的故事好不好?故事的名字叫《下雪了》。
3、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出示相应的道具。
如:当讲到下糖、盐、面粉、奶粉的时候请幼儿分别尝试它们的味道,并说明它们的颜色。
4、再一次重复故事,引导幼儿学说词语和句式。
如:讲到小猫推开窗说的时候,请幼儿一起回答说:“下糖了!下糖了!”
小狗推开门说,幼儿回答:“下盐了!下盐了!”小鸭摇摇摆摆走出门时,引导幼儿做动作,并回答说:“下面粉了!下面粉了!”小鸡拼命摇头时,请幼儿做摇头动作,并回答说:“下奶粉了!下奶粉了!”
5、让幼儿观察画面,提问问题。
如:小猫推开门窗说了什么?小狗推开门说了什么?小鸭摇摇摆摆走出门说了什么?小鸡拼命摇头说了什么?还有鸡妈妈尝“雪”说了什么?雪到底是什么?
6、教师小结:雪虽然像糖、盐、面粉、奶粉,因为它们都是白色的,但不同的是,雪是没有味道的,它很容易化,另外雪非常低轻,非常得白,小朋友,故事讲完了,那这些小动物是不是没有把雪认出来呢?那我们帮一帮它们吧!最后请小朋友一起告诉它们雪到底是什么好不好?
7、播放磁带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8、请个别幼儿讲故事。
9、给幼儿佩戴胸饰,让幼儿参与表演,互换角色。
10、教师总结:这堂课我们帮小动物认识了雪,小朋友们是不是很开心,所以我希望小朋友多多学习,多多帮助它们好不好?
幼儿百科: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天空中气象条件和生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气固态降水。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雪了》
活动目标1. 观察故事角色手中的物品,说说雪人是用什么做成的。
2.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物品卡片,拼贴成一个雪人。
活动准备1.图画书《下雪了》、ppt课件。
2.图片: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其他小动物(小羊、小鸭、小鹅、老虎等)。
3.图片:胡萝卜、围巾、水桶、手套、长扫帚、树枝、干果。
4.事先和幼儿一起绘画:先用白色油画棒画出下雪的样子,再用各色水粉涂染,作为“雪地”背景。
5.大、小白色圆形卡纸人手一份。
6.各种物品小卡片:圆形的(水果、彩珠、纽扣等)、三角形的(胡萝卜、黄瓜、茄子等)、长方形的(树枝、花枝等)。
7.固体胶、抹布等。
活动过程一、解读故事情节。
1.欣赏ppt第1~16页;—这是谁?他的手里拿着什么?(或提问:XX拿着什么在急急忙忙地走?)—(出示图画书15、16页。)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他们都拿着什么呀?(出示图片。)—猜一猜:他们拿着这些东西可能会去干吗?
2.欣赏ppt1第17、18页:
—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堆一个“雪人”。)—你们看见过小雪人吗?小动物手里拿的这些东西,可以做成“雪人”的什么呢?
3.想一想:
—我们看见过的什么东西也可以做“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围巾、帽子和手臂呢?
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堆”雪人。
二、“堆”雪人。
—你们想不想也来“堆’个雪人?
材料介绍:背景图、大小圆形纸片、各种物品图片。
玩法:每人拿好事先画好的背景图,分别用各种材料拼贴成一个“雪人”
教师关注:材料的适宜性;固体胶粘贴的方法。
三、续编新故事。
“雪人”完成后,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特别是故事外的其他小动物)图片贴在作品上,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XX,XX,你去哪里呀?”
几个幼儿拿着作品排成一排,轮流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自己的作品,连起来就是一本新图书。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愚公移山》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愚公移山》”。让幼儿能大胆地质疑,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2.能大胆地质疑,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视频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难点:能大胆地质疑,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起兴趣
1.导入
(1)小朋友,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搬动一座大山呢?
(2)那么,如果搬山的人是一个老公公和他的孩子呢?你觉得搬得动吗?引导幼儿重新做出选择。
(3)古代有位老爷爷打算搬山,他是怎么搬的呢?大家先听听故事《愚公移山》吧。
2.提问
(1)堵在愚公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分别叫什么名字?
(2)愚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搬动这两座大山呢?
3.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倾听(1)你觉得愚公移山辛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结合故事内容说说。
(2)智叟和愚公分别是怎么想的?重点引导幼儿说说两人的对话。
(3)你认为他们谁说得比较合理,听了他们的话,你想要调整你的选择吗?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两人的话的理解,同时调整自己的选择。
4.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
(1)愚公最后把山搬走了吗?上天为什么要帮助愚公移山呢?引导幼儿说说上天被愚公的坚毅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帮助了他。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幼儿百科:《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