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孩子自立的机会”,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给孩子自立的机会前段时间一个人带xx回了回家,从过年后一直为回不回老家这事跟老公争论。老公的意思是我一个人带着xx,不放心我一个人带着xx回家,特别是坐火车回家。但最后老公还是没争过我,结果就是我一个人带着xx坐火车回老家了。事实证明我还是很能干的,一路平安地把xx带回了老家。路上,xx表现得很听话,也很自立,一个人带着他,拖着行李,不可能还抱着,一路都在他自己走的,不但自己走路,还帮我拉箱子

一出门,xx就争着拉箱子,我想,他愿意拉就给他拉呗,事实上人家还真的拉动了,一个人从小区里拉到了外面马路上,很厉害

火车上自己玩玩具,玩完后,自己把玩具收进袋子里,非常地听话,自立

出了##火车站,外面下着雨,xx帮我拉箱子,我提包和打伞,这一刻觉得我家宝贝长大了,懂事了,有你真好

去到姑姑家,跟小表姐两个一见如故,很快就玩在了一起,平时他一个人是太寂寞了,好不容易有小表姐陪他玩,当然要玩个尽兴喽!

现在几乎家家都只有一个宝贝,个个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好多家长养成了包办孩子一切的习惯。殊不知,这样对宝宝的成长不但没什么好处,还容易养成孩子懒惰,自私,无法自立的坏习惯。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次回老家,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事,而是我们这些大人剥夺了孩子们做事的机会!为了孩子,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吧!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不是靠父母和老师口头上的表扬和吹捧得来的。要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还得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展现自己,通过自己和伙伴的认同来逐步建立。作为幼儿园,应该给孩子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孩子的性格得以施展。

案例重现:亮亮是班里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男孩,平时不声不响,主题活动时也不爱举手发言,更不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伴交往,缺乏足够的自信。

一天早上,晨间谈话后,我按照惯例,请一些孩子担当组长,就问:“谁愿意做今天的组长呀?”,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举手,亮亮也畏畏缩缩地举起了小手,我连忙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请他做了今天的组长,他显得很高兴。吃点心时,他忙着整理桌子;吃午饭了,他认真地分着饭碗……傍晚回家前,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他,小朋友们也为他的尽责鼓起了掌,亮亮露出了羞怯的笑容。

从那以后,我发现亮亮主动参加活动的次数多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由此,我想到了集体活动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在集体活动中应该更加注意让幼儿获得成功,有愉悦感。

一段日子过去了,在一次故事表演活动中,亮亮居然举手好几次,而且每次的回答都较准确。大家都为亮亮的进步而高兴,亮亮也活泼开朗不少了,与同伴、老师间的交往也多了。

教师感言:

看着亮亮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看来,集体生活中的组长工作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在集体中,往往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当他们完成某一项工作时获得了体验,也增强了其自信心,当他再度面临问题时,便能充满自信地克服困难。

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


孩子在接触事物的时候,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教育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及时和关键,首先要正视孩子犯错误,然后对孩子适时的进行认知教育,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让孩子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

案例:餐前活动时,孩子们在走廊上自由玩耍。忽然陈轶铁跑来告诉我:“老师,施欣羽带零食来了。”我问:“你看见了吗?是什么东西?”被我一问陈轶铁噎住了,小声说:“我看见楼梯上有口香糖纸。”我跟过去一看,果然有一张绿箭的口香糖纸,这时,许多孩子都围了过来,我就问:“这糖纸是谁丢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没有。我见问不出是谁,又不好说是谁,就说:“小朋友,你们说带泡泡糖的小朋友对吗?为什么呢?”乐乐说:“这小朋友不对,不但带零食来吃,还把纸扔在地上。”德山说:“吃泡泡糖不干净,我爸爸说,吞下来,人会死掉的。”宇童说:“口香糖要用钱买的,钱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伟伟说:“吃口香糖会污染环境。”

我听孩子们讨论的这么起劲,就及时抓住话题进行教育。刚才小朋友都说的对,吃口香糖不好,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对人身体健康有影响;另一方面对环境有污染。因为这口香糖吃到后来就不甜了,吞在肚子又不行,影响人的健康;吐出来也不行,因为它几百年也化不掉,污染土壤,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破坏。今天,有小朋友吃了口香糖,不仅把糖纸扔在地上,还不主动来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给他一次机会,我相信他待会儿会来向老师勇敢承认错误的,能勇敢承认自己错误的孩子,老师和小朋友们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喜欢他的。陈轶铁今天也有不对的地方,没亲眼看见,就乱说是施欣羽吃的口香糖,以后没弄清楚不许乱说小朋友的名字。

我的话还未说完,人群中传出了点声音,很小声的说:“是我,老师。”我一看原来是内向的雨婷,我看她勇敢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就及时的表扬了她,并提出要求:以后我们小朋友吃零食时垃圾要放在垃圾筒里,爱护环境;像口香糖这类污染环境的东西要少吃;幼儿园里有点心,零食最好不要带到幼儿园来。

专家观点:让宝宝感受错误的好处

1.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体验。宝宝在这个过程中经自己摸索而获得的知识不再仅仅是知识,他更多地获得的是一种能力和一种喜欢探究事物奥秘的良好习惯。

2.在感受错误过程中体验快乐,宝宝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通过自己努力想方设法避免错误,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那种快乐的体验是通过别的方式无法获得的。

3.在感受错误过程中锤炼意志,宝宝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他的心灵就有机会不断经受这样的历练,这对锤炼宝宝的意志提高宝宝的挫折商无疑意义重大。

4.在感受错误过程中提高宝宝的责任感,通过这种方式,让宝宝养成自己做事自己负责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宝宝的责任感。

5.在感受错误过程中让宝宝学会正确的行事方式,在经过多次这样的体验之后,宝宝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找出合适的行事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我们这次的家访中有一个年龄特小的孩子,他叫辰辰是8月30日出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偏弱,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小便,在园会经常小便在身上,所以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带好几套衣服。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是偏弱的,但是总以孩子还小为由,件件事情都由成人包办,甚至小便,大人会抱着去小便;吃饭自然也是成人喂。使得每天上幼儿园都要带好好几套的换洗衣服,在园的吃饭也是需要老师喂才行。对此,我想从两方面谈谈我对这位孩子家长教育方法的一些体会。

一、不要因为孩子小,而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与该家长的交谈中了解道:家长认为孩子在班中年龄小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是正常的。其实这位孩子家长的想法不难理解,因为小的缘故,而没有达到能力上的要求,等他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学会的。可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家长一味地剥夺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那么他不是始终都不会了吗?其实不光是这位家长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思想。他们把孩子本该会做的、能学会的事情都一手包办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该学会的事情,孩子还是没有学会。那么就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也就有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去外地上大学,不会自理,而哭着嚷着要回来的现象了。

二、不要因为想当然,而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想法

从这位家长的交谈中还了解到:让孩子学习了自己小便,可是他学不会,所以就不学了。可以看出家长有这份培养幼儿学习新本领的心,但是尝试了几次以后,就觉得是因为孩子小,还没达到会的标准,所以就不学了,干脆家长一手包办,等他长大一点以后就会自己学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有着想当然的心里,他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他以孩子学不会的想法,想着自己应该包办做的事情。所以我想对家长说:多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的想法吧。其实虽然小,很多孩子学习新本领、认识新事物的欲望还是很强的,可是往往由于家长的一手包办而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许一次孩子没有成功,二次还是失败,说不定三次、四次以后孩子就学会了呢!所以我想如果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多给予一些锻炼的机会,那么成功也许就会在眼前的。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每个孩子也是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为什么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多、能力强,而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少,能力弱呢?我想很大的因素还是家长。只要我们家长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那么孩子的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对家长说:相信自己的孩子,他是可以的!

育儿知识:给孩子失败机会


育儿知识:给孩子失败机会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许多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孩子放弃,因为父母们认为,这时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

但英国人麦克夫妇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常常会让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麦克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的艰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麦克的儿子查理就是这样长大到10岁的,如今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东西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着麦克的腿,不愿和妈妈回到客厅去。见此情景,麦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查理,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查理挺听话,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如果换成是我们,大概早已经把孩子抱走了吧!可麦克没有制止他,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这种工作,一直站在旁边,笑着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

开始时,查理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查理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笼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抹干。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这不过是小儿科,比较危险的是烧水。

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得滋滋响,麦克用一块手巾垫在手下,把壶拿了下来。

查理也要做。那时他4岁,对于他来说,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不但可能烫到手,还可能会把整壶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积烫伤,甚至由此引发生命危险。麦克知道,查理对已烧开的水壶很感兴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说的那样,不让查理接近水壶就行了。可是,他能保证查理在自己视线之内,不动那装满了开水的水壶,但谁又能保证,查理在大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去动那个水壶呢?因此,麦克决定,教查理正确的拿水壶的方法,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危险,并具备躲开这种危险的能力。

他把水壶里的水换了温水。

告诉理查,水开时的水汽会把水壶把蒸热,所以要垫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热,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下来。第一次尝试时,半壶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温水,所以只不过烫红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麦克说,"你需要用两只手。"

说完,麦克又为他换了壶温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壶了,"查理胆怯地后退着,"我知道,这很危险,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试一试,你有这个能力。"麦克鼓励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麦克的指点下,查理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麦克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他成功了,因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新学期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托班的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园、开开心心的学习了,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的增强之中。午餐的菜肴中有鹌鹑蛋,在分菜的时候,老师很焦急,想着要快快帮孩子们将蛋剥好,大家都不会自己剥蛋呢。

老师刚想给奕奕剥蛋时,奕奕竟然说:"项老师,我自己会剥的。"

"你真棒!"老师对奕奕竖起了大拇指。老师转身刚想给怡怡剥,只见怡怡正努力试着自己剥着呢,虽然剥得有点儿困难,但她最后仍是自己剥完了。于是,老师不再试着给孩子们剥蛋,而是观察着孩子们,当个别幼儿真得碰到困难时才进行指导帮忙。

由此可见,习惯于服侍孩子,不仅不是一个为他们服务的举动,而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因为它容易窒息孩子们有意的自发的活动。不动手做的孩子永远是不知道如何做的。老师在工作中,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锻炼。一个好的老师不在于为孩子做了多少事而在于教会孩子做多少事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事事为孩子包办,其结果是,孩子们应当具有的自我探索性活动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精心照料下的被支配性活动。如果孩子缺乏独立的尝试机会,他们就会变得事事处处都依赖爸爸妈妈。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能力。

其实,孩子是很具有创造力的,如果家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也就让孩子失去了创造的机会。很多时候,孩子内心还是渴望能够自己去尝试,比如案例中的奕奕宝宝。家长老师不应该过分地保护孩子,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在锻炼的过程中,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提高,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给孩子辩解和反驳的机会


给孩子辩解和反驳的机会

前不久,一个妈妈讲了这样一件事情:8岁“粗心”帅哥经常遗失物件,不是铅笔没有了。就是作业本找不到了。他的父亲为此和孩子“谈”了一次话,孩子“遗撒”现象到是好了许多。可是,某天孩子父亲发现铅笔盒里面,竟然只剩下了一只铅笔!

于是,父亲就问小帅哥是不是又丢铅笔了,小帅哥就说:“爸爸,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活动,我拿铅笔……。”父亲一听就火了,打断小帅哥的话,怒斥道:“什么?你拿铅笔去玩,是不是又忘记拿回来了?我说过多少回,要记得收拾?”

小帅哥听到这,连忙插话说:“不是这样的……。”

“住口!不是什么?你还敢狡辩,三天不打,你就上房揭瓦了吧?”

妈妈看到小帅哥委屈地哭了,连忙介入,但孩子死活什么话都不说了。等孩子睡觉后,这位妈妈收拾孩子的书包,无意发现几只铅笔散落在书包内。当和丈夫说了以后,他“要强”地嘟囔着,埋怨孩子怎么不早说。可是,这个父亲还真没有给孩子辩解和反驳的机会,在家长高声训斥和责备的那种情况下,弱小的孩子又如何能说出来?

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可实际上,有不少孩子的不听话,未必是真正的不听话。当孩子出现家长认为是问题的“问题”时,如果家长只凭“眼见为实”的“结果”,就按照惯性思维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就使孩子失去了辩解和反驳的机会。此时,孩子感到很委屈,想说清楚,不是被打断就是着急之下说不出来,只好使用哭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参见《强迫和压制会让孩子不听话》。

当孩子哭了以后,孩子以为可以得到同情和理解,但实际上是更坏了,孩子陷入了一个逻辑怪圈。因为孩子这样的表现,恰恰反证了家长的“疑猜”,认为孩子“心虚”了。此时,就算孩子勉为其难地说出了真相,但到父母的耳朵中,一句都不相信,反而成为撒谎或圆谎了。于是,家长甚至会使用更为粗暴的举动来制止孩子,使孩子有苦难言。参见《父母要抛弃自己的思维惯性》。

如果孩子被委屈,不但不哭而是“恨恨”地看着父母,是不是可以得到解释的机会?可惜,这对开始就没有倾听孩子的家长来说,更加糟糕!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孩子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而进行的故意反抗!此时,气不打一处来的父母,看着不服管教的孩子,同样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手段来“惩罚”孩子,以此保证自己的控制权和管教权。参见《孩子沉默是不合作的反抗?》。

当孩子出现问题或犯错,不管是偶发还是经常性的,父母看到的行为结果,不要以以往的“经验”来推断孩子的行为,也许你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孩子“问题”表象。所以,家长的妄加评论或斥责,在让孩子感到自尊受到了侵犯的同时,由于双方力量不处在一个级别上面,孩子只能独自承受着由此所产生的委屈与痛苦,以后什么话都不和家长说了。参见《强势母亲会让儿子没有男子气》。

至于最好的做法,是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第一位的。未来孩子能否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而想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一位的就是要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只有孩子有诉说的机会,父母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并对孩子不正确的思想与做法及时进行纠正与引导。参见《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倾听开始》。

所以,当家长稍微耐心一点,那怕是刚开始听到很不满的情况,或孩子是错的,也要让孩子说完,这样才能对事情原委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话只听半截,很可能会曲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如果孩子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或无论结果好坏的事情经过,家长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特别还要赞许孩子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参见《案例分析:教育孩子要“疑罪从无”》。

假设父母评价孩子所作所为时,孩子能有辩解,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要知道,辩解不是狡辩或强词夺理,而是对受到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申辩解释。会辩解的孩子,能把一些成人世界的规则,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说明他们敢于面对强权,勇于行使与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会辩解的孩子,未来很难社会化,后果不堪设想。参见《培养爱学习孩子之发散性思维》。

同时,假设父母评价孩子所作所为时,孩子能有反驳,这是最好的事情。反驳也不是狡辩或强词夺理,是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这也说明孩子逻辑思维清晰,能利用家长的错误或漏洞进行反击。家长遇到这样情况,千万不能“恼羞成怒”而强行压制孩子,敢于面对自己错误的父母,才能得到孩子的尊敬和效仿。所以,怪孩子不听话,往往是家长自己做的不好。参见《父亲的父权和父亲的权威》。

反过来,如果家长经常不给孩子解释和辩驳的权利,孩子就会逐渐放弃这种权利。这种粗暴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容易造成一种压抑感,其负面情绪被埋藏而得不到释放。等到了青春期时,什么话都不会和父母说,并会采取一些极端方式,诸如故意“挑衅”或自残等方式,来和父母做对抗。同时,孩子也会把这种人际交往方式,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参见《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使孩子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进行解释与申辩的权利。毕竟孩子还是孩子,他们有其特别的想法与思想,不能完全按照成人间的方式去对待。只有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意图,才能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家长既要倾听孩子述说原委,更要倾听孩子的辩解和反驳。

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缺乏自信心和自立能力’,却没注意到可能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近日,劳动部育婴师资高级培训专家对记者表示:“想让孩子‘听话’,家长的着力点就是做一个‘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的父母。让孩子有主见也不难,但家长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能够把握’的美妙感觉。”

专家提醒: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意细节,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无论是学习、购物、吃饭、穿衣等生活的各方面,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促使孩子在完整的选择过程中成长,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具体建议:

选择前

——给孩子更多机会去选择,尽可能少提或者不提意见,真正让孩子做主,让孩子从中自然地积累经验。

选择时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不提太多的意见,即便他们选错了,除非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否则不要轻易纠正。不要害怕出“问题”,这是他们成长的必要途径和成本。

选择后

——假如孩子的选择是适合的,家长和孩子一起高兴。假如选择有误,家长也不要指责和讽刺,孩子自己已经从中获得教训。最好的方式就是:什么也不说,下次依然给他们机会,“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更好”。

家园共育《给孩子自立的机会》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多给孩子机会 在本周的周末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自己大胆地表演节目,通过努力来争取获得小红花、小食品。能力强的小朋友都跑到台上大声地唱着歌。这时,我听见了身边的涵涵小朋友和着音乐轻声地唱着,唱得很好很有节奏感。于是我就...
    2020-12-07 阅读全文
  • 给孩子更多机会 阳阳小朋友进园时不到两岁半,个子又长得比较矮小,走路也不稳,一不小心就会被同伴碰倒。因此我和孩子们常常帮助他,对他格外的关心。 阳阳吃饭特别的慢,经常吃到班上最后几个或一个。特别是冬天经常吃到饭菜变得...
    2021-11-25 阅读全文
  • 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新宇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话很少,总是和那几个小朋友玩,很少参与到别的孩子中去。上课时也不爱举手回答,常常需要老师提醒,这时她才会小声的说出答案,不是新宇不会,而是她不善于表现自己。有时我想:难道新宇...
    2020-12-14 阅读全文
  • 给孩子创造的机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一切!”想象确实是创造思维的翅膀。 在一次晨间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许多饮料盒子,让他们想办法玩,等他们尽情玩乐一会儿以后,让他...
    2020-10-30 阅读全文
  • 请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理论和知识都是别人的经验总结,要想化为自己的,真的需要动手试一试。 当孩子想动手实验时,家长别怕孩子会把东西弄坏,而应该多鼓励。 那天回家,看见鞋柜上放着个乒乓球。 拿起来一看,下面凹进去一个坑,仔...
    2020-11-02 阅读全文

在本周的周末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自己大胆地表演节目,通过努力来争取获得小红花、小食品。能力强的小朋友都跑到台上大声地唱着歌。这时,我听见了身边的涵涵小朋友和着音乐轻声地唱着,唱得很好很有节奏感。于是我就...

2020-12-07 阅读全文

阳阳小朋友进园时不到两岁半,个子又长得比较矮小,走路也不稳,一不小心就会被同伴碰倒。因此我和孩子们常常帮助他,对他格外的关心。 阳阳吃饭特别的慢,经常吃到班上最后几个或一个。特别是冬天经常吃到饭菜变得...

2021-11-25 阅读全文

新宇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话很少,总是和那几个小朋友玩,很少参与到别的孩子中去。上课时也不爱举手回答,常常需要老师提醒,这时她才会小声的说出答案,不是新宇不会,而是她不善于表现自己。有时我想:难道新宇...

2020-12-14 阅读全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一切!”想象确实是创造思维的翅膀。 在一次晨间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许多饮料盒子,让他们想办法玩,等他们尽情玩乐一会儿以后,让他...

2020-10-30 阅读全文

理论和知识都是别人的经验总结,要想化为自己的,真的需要动手试一试。 当孩子想动手实验时,家长别怕孩子会把东西弄坏,而应该多鼓励。 那天回家,看见鞋柜上放着个乒乓球。 拿起来一看,下面凹进去一个坑,仔...

2020-11-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