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妈妈们停停手吧,让孩子自己来

发布时间:2020-10-21

教育孩子笔记。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妈妈们停停手吧,让孩子自己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妈妈们正在经受丧偶式教育,爸爸们的严重缺席,导致妈妈们心力交瘁,但事倍功半,有时还适得其反。

从教30年,看过太多的负责任的妈妈,孩子的发展反而没有想象的顺利,究其原因,不是妈妈们不努力,而是出现了以下问题:

1、首先是没有计划

没有计划,是自己的心中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要求不合实际。孩子本来资质平平,却拔高教育,累死自己了,孩子却不如从前了。

2、自己缺乏学习能力

孩子们喜欢妈妈知道自己的世界,这样和妈妈就有沟通时的共同语言。如果孩子和你谈论某个新闻事件,你都不知道这个人或者这件事,那孩子多失望。你的话

,你的教育孩子能信服吗?

3、把孩子的缺点亮出来

小区里经常听见有的家长大声说着自己孩子的缺点,即使孩子已经羞愧的无地自容了,妈妈们逞着自己的口舌之能,无视孩子的尊严。孩子自尊都没有了,你还指望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4、喜欢羡慕别人家孩子

永远自己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也许是天赋的原因或者是方法的原因,自己的孩子已经很不错,无奈,孩子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妈妈眼睛里别人家的孩子。她永远不知道,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只是人家的妈妈不夸大孩子的缺点罢了。

5、越俎代庖式妈妈

剥夺孩子所有的动手能力,包括小时候喂饭,长大上学了还要给孩子穿衣,系鞋带,背书包,事事抢着干,心疼孩子的是理由,溺爱才是真的,这样的孩子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可能照顾好他的学习工具,他的生活,妈妈累到瘫软,孩子根本不知道。

以上还不全面,妈妈也成了高危职业,妈妈们停停手吧,歇会,让孩子自己来。YJS21.cOm

学习好的,懂事的,动手能力一定也很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妈 妈们,让孩子自己来


妈妈们,让孩子自己来昨天去观看xx幼儿园“六一”儿童节表演,是中班跟大班的一场表演,表演后,幼儿园组织大家自助餐活动,一方面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伙食有个了解,另一方面,也多些家长跟孩子一起的亲子活动。

陪xx去拿食物,到排除的地儿,老师倡导让孩子自己排除、自己取食物,xx马上响应,说:“妈妈,请回座位耐心等待!”咱多听话呀,马上回去,拿手机想对现场拍个照啥的,巴不得别让我陪着呢,等我回到排除的地儿,xx已经被挤出来了,看着她老师又把她拉回队伍中,看第一张照片,家长们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排队、取食物呀!还听到发放食物的老师一面抱怨,说:“请家长回到座位处,平时孩子们很遵守规矩,看现在乱的!”

我只顾着自己玩儿,再回头看时,小丫头已经取好食物出来了,我一看餐盘有三种,有一半是空的,跟在她身后回去了,xx倒挺公正的,肉串是爸爸的,西瓜是我的,她自己留的是蛋塔,看着xx爸那不满意的表情我明白,人家是觉得我没帮xx多取些食物,让他那宝贝妞多吃些,我连汤都没帮着打,我只当做没看见,不理他那表情,既然活动主要是针对孩子的,家长更多的是陪伴的作用,又何必参与太多呢,孩子能做的为什么要帮助?在xx爸的再三催促下,咱还是顺从的去帮xx打了碗汤回来,回到座位再看,xx爸跟xx已经去取第二次了,看他那非要去帮助的劲头,可见家长是多么觉得自己帮助的必要性,我还只能无奈的看着,唉!

总听到一些家长说,孩子不遵守规律,上小学后的孩子没有家长的监督就不写作业啥的,但没听到家长反思过是什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在需要孩子自己排除、取食物的现场,多少家长在老师的再倡导下仍不遗余力的去帮忙,家长们遵守规矩了吗?自己不遵守规矩的情况下却要求孩子遵守规律,这有道理吗?孩子在没有家长的监督下不写作业,也许孩子已经把写作业当做了是为家长而做了吧?难道这帮忙取食物不是家长代做的吗?孩子一直以来习惯了自己的事情有家长代做,起码得帮助做,他怎么会有主动性呢?孩子长大后怎么能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能履行社会责任呢?孩子的是一生是他自己的,再有权势的家长也无法替他度过一生,何不给孩子他体验生命历程的自由,其中的味道由他自己来品味呢?

让孩子自己来“选择”他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活动,特别是户外游戏,大部分幼儿都会踊跃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些幼儿因为情绪或其它原因,不愿参与进来。这时老师不能强迫幼儿,要尊重他们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样教育效果才会好。

一天下午,孩子们做好准备活动后,听说我要教一个新的游戏“抓老鼠”,孩子们拍手跳着,非常高兴。只有戚郡琪小朋友双手背后,低着头,站在一边一声也不吭。接着有一个小朋友过去拉他手,可戚郡琪很愤怒的大叫起来。见此情形我马上说:“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很有意思,不过如果小朋友想自己做游戏,也完全可以。”小朋友听后马上纷纷说:“我想玩抓老鼠。”

这时戚郡琪看着我,我用理解的目光看了看他,他一人走到滑梯旁坐了下来。这边其他小朋友跟我学游戏歌曲,听我讲游戏规则,还有几位小朋友示范游戏的玩法。但戚郡琪还是站在滑梯边玩。不一会,小朋友手拉着手随着歌声高兴的抓老鼠,并随老师的口令变换着动作。欢乐的声音把戚郡琪吸引过来了,但他只站在一旁默默的看着。

又过了一会,我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孩子们一次比一次玩的高兴,这时戚郡琪向我走了过来加入了我们的游戏。我认为,要尊重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尤其是户外体育游戏,目的本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若让幼儿勉强参加,活动的仅是幼儿的身体,而他们心里并不愉悦,对健康并不有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兴趣和偏爱。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要尊重理解幼儿,当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不要去责备或勉强他们,当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需要帮助时,老师一定要成为倾听的伙伴和明智亲切的长者及朋友。要善于启发和等待幼儿主动参与集体游戏,在他们自己主动参与过程中,感受集体游戏带来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不用迎合,做你自己吧


活在世界的比较、妥协、攀比中的父母这样告诉孩子:“妈妈其实和你一样,也在别人的认同里寻找答案”,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被为难,被孤立,被拒绝,所以选择顺从潮流,尽管我们知道这未必对;其实我们父母正是那害怕被为难、被孤立、被拒绝而选择默认让步的迷失者。

同伴压力是一生的征战

Peerpressure(同伴压力)是一个恼人一生的话题。对3岁的孩子,它是因小伙伴都有托马斯火车、自己却没有而带来的懊恼;对6岁的孩子,它是坐在一群每日以花生酱果酱面包为午餐的孩子中间,开始讨厌自己便当盒里的中餐;对9岁的孩子,它是渴望加入人脚一双的UGG的群体,虽然里面包裹的是汗臭的双脚;对11岁的孩子,它有可能是对于加入学校餐厅里最受欢迎的一群的渴望,尽管代价是装出酷酷的样子、冷落或者甚至嘲讽自己心里喜欢的朋友。可以看得出,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同伴压力在逐渐露出狰狞的面色,失去孩童时代近乎可爱、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小小放肆的表象。

对初入青春期的少年,同伴压力就已经非常令人震惊地带领你我的孩子进入到噩梦一般的选择:那就是要不要为了不被哥们儿笑话就要抽一支香烟或者大麻;是不是因为小闺密们尝过了禁果,自己也应该尝试一下和那个临班的小男生有一个私密的约会。

在以后的日子里,同伴压力最终以非常残酷和露骨的形式公然走进我们一辈子的生活,进入到人一生几乎所有的选择,在此中寻找自我认同和价值成了我们的习惯;同伴压力使得我们几乎记不得我们的选择是因为自己的实际需要或认定的价值观,还是因为仅仅是有被同伴接纳、认可和肯定的需要而产生的被动需要。

在我们的各样处境和决定中,同伴压力无所不在:女朋友的脸蛋儿,男友的家境,大学宿舍周末的派对上的咳药和乱交,朋友聚会上的毒品交易,社交圈里流行的热衷,购置新屋的大小,汽车的品牌,手上钻戒的克拉数,儿女入学大学的排名,最后以至于入土后的墓地大小和选址。同伴压力,就这样带着我们愈演愈烈地落入一个需要和价值的迷失,带我们不知不觉中忘记我们到底是谁,到底要什么。

9年前女儿走进学前班,我和她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同伴压力。那时,四岁半的孩子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词语,但是我非常认真地告诉她,从今天起,她所面临的世界里一直将要有这样一种挑战在她的面前——从吃的、穿的、用的、说的话、看的电视、听的音乐,一直到所信的神,她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会被暴露在这样的压力之下。

孩子带回来的挑战实实在在:上学的第一天就有小朋友指点她的肤色和眼睛颜色,让女儿伤心地抱着绿眼睛的德国娃娃羡慕了好久;随后有人开始当面嘲笑她用木头棍子吃饭,吃的东西怪怪的;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擦指甲油,各种颜色的,很漂亮,只有她没有;大家都看一个很时髦的电视剧,学里面女孩子的说话很酷的态度和不那么好听的措辞,她却没看过;大家都穿一种款式和牌子的绒衣,没有的她不入流;女孩子们合伙来嘲笑和欺负一个身体肥胖的小姑娘,女儿因为跟她做朋友而被孤立。

我和孩子谈过种族的敏感话题,告诉她神创造的美好心意,关于不同的彼此尊重和相爱、以及每个人在神眼中的宝贵。每一次,我都要回到同伴压力的角度里。我告诉她神所赐给她的白里透粉的指甲足够漂亮,她不需要为了和别人一样把上帝给她的美好遮盖住;她的中国饭和筷子的确和大家不一样,但是若是我们觉得健康和宜用,我们可以不为讨好别人来放弃。

我陪着女儿一起看那些迪士尼的电视剧,看过之后和她一起讨论,引导她看见里面所用的态度和词语并不够好,不合上帝的教导,让她心甘情愿地不随从;我鼓励她勇敢地发出声音,保护因为肥胖受到歧视的朋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的杰作。

8岁的孩子都买150美元的鞋子,你敢不敢说不?

无论什么事情,谈到最后我都要对她说:“凡事都可以做,却不都对你有益处。妈妈现在陪你走每一步,看每一件事情,是想教给你重要的原则:如果是对的,好的、美善的,讨神喜悦的,不需要为着迎合别人、为着被人接受去改变。因为你只需要在意你在上帝眼中是不是好的。因为你是上帝完美的创造,唯有他的心意对你最为宝贵;人都不完全,唯有上帝是完全的。妈妈现在会一直帮助你、支持你,为的是有一天你离开妈妈爸爸的时候,有人对你说‘来和我们做这个’、‘来,我们一起做那个’的时候,你可以有辨别、更有能力勇敢地说‘不!’”

三年级时,女儿班上的小朋友几乎人脚一双UGG的靴子。女儿回到家和我商量,也想买一双。我很直接地回答她:“妈妈觉得8岁的小朋友穿一双150美元的鞋,半年之后脚长大了就浪费了,没有这个必要。”女儿很乖,没有说什么。第二年秋末的时候,她又来和我商量棉靴的事情。我问她:“你真的觉得UGG很好看吗?你是真的喜欢还是因为别人都有一双,你也想要呢?”女儿想了一阵,轻声说,“我觉得挺好看的,而且还暖和。”

我于是接着问她,“如果现在有这样一双金色的小皮棉靴,里面是羊毛毡子的,也非常暖和,你觉得哪双更好看些?”女儿偷偷地看着我手中的童装杂志,想了很久,说“其实,是那双金色的更好看些。”

于是我说,“如果这样,妈妈劝你买自己觉得又暖和又好看的。”女儿最后选择了那双金色的小棉靴。第三年的冬天,丈夫提醒我孩子在UGG上学的功课已经学了两年了,表现不错,这次可以给她机会自己选择一下。

我于是买来一双UGG和一双Costco自产的澳洲羔羊皮的靴子。两双颜色和样式都差不多,材质也一样。女儿放学回家,看到两双靴子,兴奋地试穿了半天。最后,小姑娘看见了鞋盒上面的价钱,一双149美元,一双39.99美元。

第二天的清晨,女儿从楼上抱下一个盒子,脚上穿了一双新鞋。她告诉我说,“妈妈,两双鞋一样暖和,样子也一样,就差了三个字UGG。我觉得一个字要贵30美元呢,用不着。你把UGG退了吧。”

我心里好兴奋,倒是疼女儿的爸爸心里一直嘀咕,担心孩子穿到学校被朋友嘲笑成穿“假名牌”,后果不堪设想。谁知第二天下学,女儿回来兴奋地告诉我,因为她的“勇敢”,年级里另一个妈妈坚持不买UGG的美国女孩子,当天晚上就要去Costco,买一双一样的,说好和女儿明天一起穿到学校。

六年的小学生活,女儿成了一个内心勇敢的孩子:她流过许多的眼泪,但是她在祷告里、在上帝的话语里,一路笃定地走过来。

这个年级里唯一的亚裔女孩快乐地吃着中餐午饭,并把中餐带入了学校的课堂文化交流活动,使得一些美国孩子开始向她换取午餐,还有妈妈打来电话询问女儿的饭食是如何预备的;她没有畏惧地守护着她那因为体胖而被嘲笑的朋友,因为她认定神看中人的心,而不是外表;她不再为小伙伴的指甲油困扰,因为她相信神给她的干干净净、白里透粉的指甲非常漂亮;她坚持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穿着自己认为美的衣服,唱着自己喜欢的歌,爱着自己为之陶醉的古典音乐,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嘲笑她到欣赏、喜欢、羡慕她的自信和坚持。

同伴压力,也是父母生命中的软弱

其实说到同伴压力,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这种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产生的影响力,积极的和负面的,都很清晰。

事实上,许多时候,最先选择放弃面对、而采取妥协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那是因为,这种同伴压力其实远远超出了孩子和青少年成长的世界;它正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许多人自己生命中的软弱,正是我们一生中众多坎坷与羁绊的祸首。

当孩子们最初睁着惶恐的眼睛,把对于同伴压力的恐惧带到我们面前时,他们是在问我们一个非常具有生命意义的话题。是的,孩子们在我们的眼睛里寻找答案,“妈妈,我该和谁认同?我该讨谁的喜悦?我的被接纳应该从哪里来?”

许多时候,是活在世界的比较、妥协、甚至攀比中的我们告诉孩子:“妈妈其实和你一样,也在人的认同里寻找答案”或甚至“你应该向同伴压力低头和让步。”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被为难,被挑战,被孤立,被拒绝,所以我们选择默认和让步,顺从潮流,尽管我们知道许多未必是对的和好的;其实我们自己正是那害怕被为难、被挑战、被孤立、被拒绝而选择默认和让步的迷失者。

有一位属灵的长者曾经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们做妈妈的不去教你们的女儿如何穿着打扮合宜,等到孩子跟着她的朋友们学,露着肚脐儿、穿着洞洞回家见你的时候,你不要发脾气怪孩子哟!”

许多时候,我们的孩子从来没有从我们这里领受过建设性的教导,告诉他们在那些事上我们应当和什么认同;相反,我们给了孩子不惜原则而随众、让步的许可。然而当他们在大的事情上失去了方向时,我们常常指责孩子没有是非分辨的心,不能抵挡住诱惑,而忘记了我们为人父母在教养上的错误与亏欠。

其实,在小的点滴事情上不敢坚持的孩子,当中学和大学里的吸毒、酗酒、乱性都摆在他们面前时,孩子如何能够成为战胜同伴压力的勇敢的人呢?因为孩子们长大成人、走进社会时,面对同伴压力最终必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征战:我这样做是因为别人都赞美和看中这些吗?我是盼望得着别人的高看和赞美才去做这些吗?我需要放弃我知道的当行的义,因为我周围的人都不这样做吗?我需要因为别人都有这些,我也要拥有,才可以觉得有成就和被认可吗?

今天,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中学校园,每一天都有极富政治性的群体结合与解体在悄悄进行着。哪一张餐桌是你今天就餐的地方,取决于你属于哪一个人群。“你受欢迎吗?(Areyoupopular?)”成为青春期初期的孩子们社交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参照系数:它显明你在这个政治结构中的地位,显示着你在社会中被认同、被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着你在同龄人群中的自我价值。

换取这种地位、程度与自我价值的常常是孩子们应当有的价值认同与坚持;正是对这种地位、程度和自我价值的渴望,诱惑和逼迫着孩子们放弃从小所知道的美善的事。

这样的政治关系,悄然延伸着,从少年进入到成年人的语境里,继续以更大的力量定义着我们人生的价值和道路。

仔细想来,当我们为孩子的迷失责怪社会和环境时,我们忘记我们自己的责任:其实是我们从来没有正视孩子们从幼年一路而来的自我价值认同的寻找和需求;是我们自己在不断的保护与让步中鼓励孩子妥协,将自己的价值定睛在被同伴接纳上;是我们从来没有双眼正视孩子们的明眸,将我们所信的尽心尽意地告诉他们、并切身地带领他们去操练这样一个真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美好宝贵的创造,唯有讨神的喜悦、行在上帝的心意里,我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才清晰,自信才有根基。

育儿观念:让孩子们自己讲


育儿观念:让孩子们自己讲

要说我这个妈,可以算是伶牙俐齿一类,说起大道理那是一套一套的。不过小时候的我可是没见过什么大阵仗的人,在人前讲话也是笨嘴拙舌那种。还记得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学校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我的文章有幸被选上代表年级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上台之前练了多少遍那就不用说了,可到了当口,看着台底下黑压压的一片脑袋还是紧张得忘了词。因为想不起来要说的话,我只好一遍一遍重复上一句,重复到第三遍的时候,下面是一阵哄堂大笑。小时候糟心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能在众人面前讲话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两个儿子成长在美国,要说美国的初级教育比较重视孩子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比起刻板的老师前面讲,学生手背后脚并齐,竖着耳朵听的教学方式的确是开放了很多,但孩子好像还是没有很多机会站在大家面前讲。

从小儿子上小学开始,我就在家上班。之前家里一直有阿姨看着孩子。所以我的两个儿子放学后从没有去过AfterSchool,放暑假也没去过夏令营。孩子小还没什么,反正就在家混呗。到大儿子上初中了,看看周围别人家的孩子,还没到暑假就开始争相报名参加各种课外班,夏令营了。虽然多数也是因为父母上班没办法,但孩子去这些暑期学校确实也学了不少东西。即便是一个抠门的妈,我也不能耽误孩子学文化。想来想去,干脆咱自己在家学。我让两个孩子那年暑假每个星期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Topic,然后上网做相关的研究,学明白了,再做成TTP。周六晚上把家里的大电视作为投影屏,人站在前面给我和先生做Presentation。两个孩子年纪不大,一个十二,一个才七岁,但让我惊讶的是他们不仅选的主题挺有意思,而且也基本上都能讲清楚。哥哥讲了汽车的构造和原理;讲了美国关于走失儿童的历史,以及由此采取的措施;讲了关于股票的基本知识;还讲了防晒油的分类,用途以及对皮肤的伤害。弟弟讲了我们的太阳系,讲了恐龙的起源和灭绝;讲了蚊子为什么会盯人,什么样的人更招蚊子等等等等。每个星期两个孩子都非常兴奋的分享自己要讲的主题,周六讲的时候更是迫不及待的要上去表现。一个暑假下来不仅他们俩,连我和先生都长了不少知识。

转眼过了一年,大儿子七年级的暑假又到了。他老妈还是一如既往的节省,所以暑期夏令营是不去的。自己在家学在家讲也一样能增长不少知识,不过这次我灵机一动想到应该邀请两个儿子的朋友们一起来讲。和几家的妈妈们一商量,得到大力支持,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活动。就这样五家人六个男孩子每个周六晚饭后就凑到一起。孩子们每个星期自己先在家准备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到了周六晚上从年龄最小的开始讲。这六个男孩子最小的8岁,最大的14,性格不同,水平也不一样,但却各有特点,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没有的优势,所以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互相学习。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上去讲,爹妈们围坐在下面听,还时不时的提些问题或者意见。开始的两三次,虽然每个孩子都很认真准备,但还是有不少问题。有的孩子的TTP做的太花哨了,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字是什么;有的孩子的TTP上内容太多了,完全成了一篇文章;有的孩子很紧张,磕磕绊绊的讲不清楚;有的孩子一边讲一边晃,看得人头直晕。。。当然至于眼神和听众的交流,语速的快慢,口齿的清晰程度等等,更都是以后需要逐渐要求提高的。不过孩子们自己选的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航天飞船,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选举机制,枪的由来,梵高,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红绿灯的变迁,如何辨认有毒的蘑菇,关于golf球运动的基本知识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每次聚会的时候,一个孩子在上面讲,不仅其他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大人有时也会很热切的加入讨论,补充更多的信息。六个星期之后,所有的孩子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TTP做得花哨的变的更务实了;内容过多的变得简单并且突出主题了;讲话紧张的完全流利自如了;晃来晃去的也可以站稳脚跟了。一个暑假下来,几个孩子不仅学了不少东西,而且最重要的是每个周六晚上都是一个PlayDate。讲完讲座,六个人就可以混在一起疯玩儿了。

让孩子们自己讲的活动还在继续,虽然开学了,但妈妈们认为这么好的活动不应该停止,所以由每个星期改为每个月,讲的内容也从自由选题偶尔改成统一命题。老妈们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孩子们逐渐做到能学,能讲,更能思考。但这会不会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呢?那只能留给时间来回答了。

让孩子尽情“破坏”玩具吧


女儿正趴在桌边,小心翼翼地摆弄着它们。

“你怎么把我买给你的生日礼物全拆了?”我火冒三丈,“你要不要把家里的房子也拆了?”这才玩了几天啊!玩具飞机是我从海南带回来的,花了我一个月的稿费呢。

女儿战战兢兢,央求着我:“爸爸,给我十分钟,我就能把它们装成原来的样子。”我说那你现在装给我看,心里想,这么多令人头疼的东西,看你怎么安装。我气呼呼地坐在边上,冷眼看着她。

女儿将那些零件分门别类,小心分开,然后一丝不苟地组装起来。谁知,不到十分钟的工夫,那玩具飞机、火车、坦克就都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我试了试,竟惊喜地发现,那火车原先跑起来咔嚓咔嚓地喘气,现在那杂音居然消失了,飞机飞起来也比以前轻巧了许多。

我大喜,原来女儿不是瞎折腾,真的学到了一点名堂。

打那以后,她拆她的,我也不去管她了。只是要求她再拆玩具时,别乱丢乱放,注意摆放整齐。女儿郑重其事地点点头,默默记在心里,果然以后拆的东西再多,也看不到凌乱的场面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学校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时,女儿还摘取了全校冠军的奖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放手让你的孩子去“破坏”那些玩具吧!那里有孩子的思维在闪光,灵感在闪现,那些被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的玩具,会给孩子一双搏击长空的坚实翅膀。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昨天我过生日,收到许多朋友的问侯,一朋友还远道而来送我一捧鲜花,这让我很是意外也倍感欣喜。人是精神的动物,因为被朋友惦记,所以心生感动呢。

我过生日,高兴,也就很放松,所以对儿子态度也变好,他也因为我过生日,一大早就告诉我,不会跟我“计较”,不再跟我争吵。我一笑了之。细想他放假以来,我陪他在家,可能精力不再分散,专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结果满眼都看到他的不是,自然心情不爽地总要说他几句,他想当然地就跟我干了,母子俩争呼不断也是由此而生。

许多朋友看了我的博文听了我跟儿子的争斗后都笑着指出我有点更年期啊,鸡蛋里挑骨头,眼光都随着儿子转,关注太多,所以自然就对儿子心生不满,建议我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一下态度和做法,只有你自己改变了,孩子才会改变。

这道理我懂,也经常说别人啊,可事到临头,自己总会控制不住自己。既然如此,那咱也是个知错就改的人。昨天我开始改变,一大早就问儿子今天的打算,他说干这干那,我听罢告诉他,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完成自己当天的任务,只有完成任务了才可以出去玩!然后我俩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

上午我做了生日蛋糕,他过来帮忙,然后我看书听音乐做瑜伽,他写作业吹葫芦丝,两不干预,结果一上午我俩相安无事,他有点磨蹭,我忍住也不吱声,下午依然如此。在我没有干涉的情况下,他顺利完成当天规定的任务,傍晚出去骑自行车两小时。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我乐,嘿,今天挺好,我俩没有争吵呢。

今天上午同昨天一样,交待完后各干各的,看他依然磨蹭,几次想冲过去提醒他一次但都忍住了,有一次悄悄溜进他的房间,看他正在看书,也没敢吱声就又溜了出来,他或许是知道我这是无声地提醒了吧,一会功夫听到他吹葫芦丝的声音,呵呵,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想想,有时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他不听咱的吩咐就会火冒三丈地指责他不听话不听劝,觉得这孩子越长越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呵呵,可是想想,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我们为什么要强压他听我们的话?我们所说的话都正确吗?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也有不定性偷懒的时侯,我们也不能全然不管不顾任由他自由发展,适当的提醒监督还是必要的啊!

要想改变孩子的一些习惯,一些做法,首当其冲应该先改变的倒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我们改变了,自然孩子就会改变,这两天我深有体会,当然我们这些父母身上的恶习并不比孩子少多少,想要一下子扭转改变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一天改变一点点,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我们愿意改变,相信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所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大概如此吧。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从今天做起,做孩子的榜样!

喜欢《妈妈们停停手吧,让孩子自己来》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妈 妈们,让孩子自己来 妈妈们,让孩子自己来昨天去观看xx幼儿园“六一”儿童节表演,是中班跟大班的一场表演,表演后,幼儿园组织大家自助餐活动,一方面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伙食有个了解,另一方面,也多些家长跟孩子一起的亲子活动。 陪...
    2020-11-02 阅读全文
  • 让孩子自己来穿衣 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点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
    2020-12-0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来 孩子刚升入大班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要求孩子来园以后自己脱衣服,并且挂好衣服。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还是有好多的家长替孩子拖衣服挂衣服,上前说了好几次但这种现象还是有,现在都一...
    2021-05-04 阅读全文
  • 孩子的事情还是让他自己解决吧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孩子的事情还是让他自己解决吧”,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可是宝贝,全家人都围着这个宝贝转,平时爷爷奶奶都是寸步不离的,怕孩子磕着碰着,吃...
    2020-08-07 阅读全文
  • 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错误 我们大班刚开学几周,我就发现新的画报摆出几天后,封面与内芯就分家了,水彩笔用了几次,不是少了笔帽就是少了几支,新的玩具拿出来没多久也会变得七零八乱的。 尽管我反复强调孩子们要爱惜幼儿园的玩具、学具,可...
    2020-11-10 阅读全文

妈妈们,让孩子自己来昨天去观看xx幼儿园“六一”儿童节表演,是中班跟大班的一场表演,表演后,幼儿园组织大家自助餐活动,一方面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伙食有个了解,另一方面,也多些家长跟孩子一起的亲子活动。 陪...

2020-11-02 阅读全文

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点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

2020-12-04 阅读全文

孩子刚升入大班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要求孩子来园以后自己脱衣服,并且挂好衣服。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还是有好多的家长替孩子拖衣服挂衣服,上前说了好几次但这种现象还是有,现在都一...

2021-05-04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孩子的事情还是让他自己解决吧”,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可是宝贝,全家人都围着这个宝贝转,平时爷爷奶奶都是寸步不离的,怕孩子磕着碰着,吃...

2020-08-07 阅读全文

我们大班刚开学几周,我就发现新的画报摆出几天后,封面与内芯就分家了,水彩笔用了几次,不是少了笔帽就是少了几支,新的玩具拿出来没多久也会变得七零八乱的。 尽管我反复强调孩子们要爱惜幼儿园的玩具、学具,可...

2020-11-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