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0-10-19 幼儿小故事 幼儿小故事大全 幼儿安全小故事育儿小故事
涵涵今年4岁了。对于涵涵的教育我也积累了一些心得,我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我自己的育儿心得:
1、就孩子教育问题和家中老人做好沟通,孩子一旦做错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向爷爷奶奶求救,爷爷奶奶要当做看不到,坚决不要护着孩子,也不要帮忙。
2、只要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去做,不要以孩子还小不会做为由,帮孩子把事情全做掉,至少要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去做一做。不管结果孩子是做好了还是没有做好,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做好了可以鼓励孩子下次可以做更好,没做好可以鼓励孩子下次一定会做好的。
3、孩子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像吃饭、穿衣服、穿袜子等这种日常的事情就应让孩子自己去做,而不是家长抢在前面一手包办。尤其是要和家里的长辈要说好,不要帮孩子,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帮助是在害孩子,孩子会因为他们的帮助失去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永远学不会。
4、家长不管做什么都应该带上孩子一起参与,比如妈妈烧好晚饭,可以要求孩子把餐具摆好、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妈妈在洗东西时,可以让他帮忙端只小凳子。不要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良好的习惯可就是靠这些小事培养出来的。
5、孩子要什么东西时,如果是又哭又闹的话,不管这件东西对孩子是不是真的好或者有用处,这时候都不能给他,给他的话是鼓励他,到后边哭闹成了一种武器。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可以冷处理,先不要管他,让他自己一个人去哭闹,哭久了闹累了,孩子看你还不答应,自己也觉无趣,自然就会停,这时候家长再去和孩子讲道理要比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效果好很多倍。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育儿心得,孩子的培养是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家长要有步骤地进行。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我的育儿故事
我的育儿故事
儿子出生后,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希望儿子能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看了不少关于教育的书籍。虽然这些书籍在理论上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实际运用确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吧。儿子2岁之前,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对儿子的教育也就相对容易些,但伴随着儿子的慢慢长大,一系列教育的问题也就真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在对儿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这样一个步骤:发现问题(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寻找答案(了解发生的原因)——解决问题(采取怎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尝试过失败的经验,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我们始终贯彻这样的原则:
第一,坚持一致性教育。我们是属于三代同堂的家庭,人多很热闹,但对于教育孩子的时候,人多就不见得是好事。在儿子出生前,我们也经常在讨论这样一件事,我们年青人工作繁忙,闲暇时间少,孩子还要靠我们父辈来带,他们是吃苦的一代,所以对待孙辈就比较娇惯,会助长孩子的倔强脾气,怎样在不伤害老人感情的基础上,来教育孩子呢?当时只是和老公在闲暇时聊起过,没有遇到实际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这样一件事情的发生,我们非常强调对儿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求每次饭前都必须要洗手,那天,我下班回家,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听到外婆说:“晨晨,妈妈回来了,可以吃饭了。”我也习惯性地要求儿子去洗手,儿子很倔强不愿意去,他要用毛巾擦手,并表示中午奶奶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支开儿子的基础上,我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就这个问题达成了一致性,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必须得这样做。对孩子的教育一致,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以正面教育为主。儿子从小到大体质比较弱,感冒咳嗽时常有,我们首先采用吃药,一般吃药就可以解决的坚决不去医院。但是在儿子两岁的时候,儿子感冒并伴有高烧,高烧三天不退,我们家人都有点紧张了,于是带着儿子来到了医院,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医院,许多把孩子养到一岁多的父母,都经历了求医就诊的揪心时刻,我们也不例外,就怕当儿子看到医生拿着尖尖的针筒时,大哭起来,到注射时,更是伸手蹬腿,嚎啕大哭,无法控制场面。不例外,当儿子看到尖尖的针筒时,因为是害怕,哭起来,双手紧紧抓住了我,该怎么办呢?我在心里悄悄地想着。很多家长会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说:“打针一点也不疼的,就像蚊子咬。”或者“打完针我们去买玩具”等等哄骗孩子,但是当针尖插入屁股一霎那,孩子就明白过来了,爸爸妈妈骗人,以后再出现类似事件,孩子就会以更厉害的哭闹来反抗。其实我们都知道打针是痛的,但是打针是为了让病快点好,这就是事实,我们为什么要骗孩子呢,于是我在儿子打针之前,轻轻对儿子说:“打针有一点点疼,但是打了针我们的病就会好了,不难受了。”我反复说了两次,儿子好像听懂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如:“宝宝你真棒!可以自己吃饭了”“收拾得真干净”等等去激励幼儿向着正方向发展。
第三,采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故事进行教育。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中有趣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书中色彩鲜艳的图画很吸引孩子的眼球。我家宝贝也特别喜欢听故事,有些好听的故事听过一遍不行,吵着要我讲好几次。
记得在儿子3岁的时候,这时候我发现儿子“自我为中心”很厉害,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都紧抓着不愿意给别人,我发现了孩子的这一现象,在了解儿子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我们不批评,不纯粹的讲道理,而采用自然发展的原则,因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但当发现孩子一有大方的表现,我立刻针对这一事件给于了表扬。也因为儿子特别爱听故事,我们抓住这一教育机会,我精心选择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孔融让梨》,和孩子一起分享。在讲故事时我用缓慢的语速讲了一遍,在讲到孔融让利的过程中,我将孔融让梨的心里变化反复强调了一下,我学着孔融的样子说:“大的给我,小的给弟弟,不行,还是小的给我,大的给弟弟吧,到底是大的给我还是小的给我呢?”第二天晚上儿子还是吵着要我讲“孔融”的故事,我将故事大概讲了一下,这下儿子不干了:“妈妈你讲错了,孔融还要想呢,是吃大的还是小的呢”,我又把孔融的心里变化加了上去;第三天又讲了一遍,儿子将这个故事深深记在了脑海里,还帮我指出了我讲得不对的地方。这天,我们家来了一个小客人,我让儿子去招待小客人,儿子很大方地拿出好吃了与小妹妹一起分享,这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儿子变大方了。在以后的教育中,我们经常采用将故事的方法,将教育隐含的其中,效果也不错。
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只要家长们对孩子多投入一点爱,多投入一点时间,坚持与孩子多交流。每个孩子都会是冠军孩子。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育儿小故事(豆豆班家长)
作为妈妈,我一直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睦,温暖安全的家,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最用。
第一、在幼儿园小班时,外婆总是提前把乐乐的饭菜准备好,等他回到家时,先把乐乐一个人给喂饱,这样做一是为了他吃饭速度比较慢,二是怕他饿了找零食吃。他吃饭的时候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边看电视边吃饭,刚开始是因为他不喜欢吃饭,让他看电视是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忘记自己在吃东西,慢慢地,这个习惯他已经很难改掉了。进入中班之后,我们要求乐乐和我们同桌吃饭,让他看看我们大人是怎么吃饭的,并告诉他边吃饭边看电视的坏处,当然这个坏习惯现在已经改掉了。偶尔外婆吃饭前没把电视关掉,他也会主动关掉电视,嘴里嘟囔着“吃饭不许看电视”。
第二、培养孩子的信心很重要,要时常鼓励孩子,相信他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乐乐从小就不怕生,嘴巴又甜,自从一岁多会说话开始,这张小嘴就没停过,小区里面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认识他,有时回到家没见到他,问下小区里面的人就能追踪到他的行踪,简直是小区里的红人一个。
进入幼儿园之后,我反而觉得他变得内向了,刚开始时,人家小朋友都做广播操,他就站在那边不动,人家小朋友画画,他就坐在那里不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鼓励他,比跟他讲道理更有效果。就像上学期末,感谢张老师和杨老师选他作为“明星宝宝”,有了这个荣誉之后,他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吃饭速度也快了,也肯吃一点荤菜了,自己的事情也肯自己尝试着做了。希望乐乐以后能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育儿小事
育儿小事
宝宝已经会站了,扶着婴儿床可以自己独走,只是还有点摇摇晃晃,看到我了就会伸手要我抱,如果有事情没抱他,就会哭或者哼哼唧唧的想引起我们的注意,眼睛一眯,嘴巴一张........哇........呜........那小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不管多忙,都放下....抱他会儿,再找个玩具把他注意力引开悄悄走开。喜新厌旧的速度变换非常快,新买的玩具玩不了多久就不感兴趣了。
比较喜欢的小游戏:
拣豆子
把豆子装在一个碗里面,让宝宝先看着我把豆子一颗颗拣出来,再放回去,豆子咚咚响,他会比较感兴趣,刚开始玩好兴奋,他的小手还不是很灵活,在碗里面一抓一张很多次,滚到手心的豆子就把他扔出来,每次都是我帮他拣回碗里面去,到后面小手灵活些就干脆拿起碗把豆子全部倒掉,听到豆子洒落的声音就好高兴。玩几天看他玩腻了,就把豆子换成围棋子,黑的,白的,个也大,更容易抓些。这样锻炼他小手的自如伸缩性。
翻跟斗
前两天宝宝外婆来了,跟小家伙翻跟斗翻得很起劲,把他身子抱着往上提着,等他小手撑稳后再把身子举直倒立,再放手,动作要融和些,外婆教了他一遍后他就学会了。呵呵,宝宝翻得很带劲喔。旁边不能有硬东西喔,而且要是软床。空间要够大才行。
学习开门关门,开灯关灯
在家里没事的时候我会抱起让他自己抓着门把手,缓慢的开门,他会把头探出去慢慢可以看得到很多东西就觉得很有趣,自己傻呵呵的咧嘴笑。每天晚上出去玩的时候,楼梯间的灯是触摸式的,每次跟他讲:宝宝开灯,他就会伸出小手摸下那个灯的开关,发现灯亮后好有成就感,哈哈哈哈的笑。
四月育儿心得:我的育儿故事
四月育儿心得:我的育儿故事
我的儿子已满五周岁了,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五年对于他漫长的人生来说,只是一个起点,但对于初为父母的我们来说,也充满着艰辛和探索,觉得是一个漫长的经历。
对于他的教育,从一无所知,到慢慢摸索,看育儿书籍,试图通过早教中心等方式,就这样一步步走过了五年。
现在他进入了幼儿园大班阶段,值得庆幸的是,从小班开始,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备至,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因此我觉得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他最基本需要掌握的能力。
记得有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记住了”我想让他自己动手做一做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我会让他完成一些小事,最基本的当然是“衣食住行”了。
衣:
学会自己穿衣,大概在三周岁不到时开始有意的培养,刚开始先让他学习“脱”,因为脱比穿容易的多,每次洗澡前,让他自己脱衣服是个不错的方法。对于穿的训练,从穿袜子开始,把袜子穿到脚跟处,然后让他自己提上去,待熟练后,逐渐加大难度,训练他独立脱穿袜子。之后,又使用同样的方法教会了他脱穿裤子和上衣。
食:
自己吃饭的培养从两岁左右,刚开始学着吃饭时,常搞得汤汁四溅,饭粒满身。刚开始,我都会过于急躁,缺乏耐心,或对他大声训斥,有时会一把抢过他手中的汤匙。后来才知道,这样束缚了他的探索精神,会使他产生一种受挫感,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而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长此以往,会形成依赖性人格。所以,我断然拒绝了喂饭的行为。
一般,每次给予的食物量不会太多,因为容易吃完会增加他吃饭的成就感;并再加上言语的鼓励(如:你吃了三碗!你好棒喔!)他容易产生成就感,就会喜欢吃饭了。
当他正兴致冲冲地在玩游戏或是看卡通时,如果我强制他得中断而立刻来吃饭,他对于吃饭这回事儿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开饭前十分钟提醒他:“再十分钟就开饭啰!”或是告诉他:“卡通片演完就要吃饭了”的方式,让他有时间准备。
在吃饭的问题上,还有以下几点小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第一 父母要告诉他,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定时定量,不要让他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玩玩具的习惯。
第二 正确认识他吃饭的问题,既不要批评打骂,也不必过于心急。
第三 就餐气氛要轻松愉悦,吃饭时父母可以和他谈论哪些食物好吃,哪些有营养,唤起他对吃饭的兴趣。
第四 不要强迫他吃饭。如果他一时不想吃,过了吃饭时间可以先把饭菜撤下去,等他饿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欲望时,再热热给他吃。这样几次过后,他就建立了一种新认识:不好好吃饭就意味着挨饿,自然就会按时吃饭了。这个方法听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来,不能总担心他饿,给他零食吃,那就适得其反了。
第五 饭桌上的教育只是一部分,父母平时也要有意识地多给他灌输“好好吃饭,长得更快,变得更聪明”之类的观点。
第六 如果他成功地自己吃了饭,饭后父母可以陪他玩一会儿,让他产生关于吃饭的快乐的记忆,以后对吃饭就不会排斥了。
住:
这里的住,我就说说对他在家里的一些生活能力的培养。比如:自己洗澡。培养他洗澡,最初我是在夏天让他自己动手,因为夏天让他自己洗澡也不会着凉。玩水是他的天性,一边洗澡一边玩水当然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刚开始,我会在帮他洗澡的时候,告诉他一些洗澡的要点:比如洗头的时候,先把头发打湿,然后加洗发水;哪些部位需要重点清洗,比如小脸蛋,小屁屁,胳肢窝等。之后,我会放手让她自己动手,从脱衣服,放水(前提是家里热水器是恒温的,比较安全),洗头,洗澡,涂抹沐浴露等,都让他亲力亲为。整个过程的完成,会让他很有成就感。有时候,他会玩水过头,我也会告诉他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这样他也不会因为玩水而无休止的一直洗澡。
除了洗澡,在家里很多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尝试着做,从自己洗脸刷牙、自己上厕所,擦屁屁、自己清洗盘子、自己扫地等,只要他有兴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般都不会以“你还小,等你长大再做”做为拒绝的理由。只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扼杀他对事物的探索和兴趣。能不能完成,等他做了以后,自会有结果。
行:
主要是对他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告诉他行人要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要从斑马线上走;另外也要告诉他要保护环境,不乱丢果壳纸屑,不随便采摘花草树木,不玩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等;在家里不玩火,特别是不乱点打火机、不玩电插座,不爬窗台墙头,不给陌生人开门,不乱吃药;我还注意教会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求救方法应付突遭的危险,打电话就是其中之一。告诉他一些特殊号码,如报警110、火警119、救护120等。
与此同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对他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比如,不追逐打闹;不从门口的台阶上往下跳;饮水时不大声说笑,以免被水呛到;不触摸电源插孔,不用发夹、螺丝等塞入插孔内,了解电的用途及危害等。另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突发事件对他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也是非常好的。有一次家里打碎了一个玻璃杯。针对此事,我和他讨论:玻璃碎了怎么办?玻璃好玩吗?碎玻璃有什么危害?怎样使玻璃不破碎……。从此以后,他在玩的时候都离玻璃窗远远的,并相互告诫:小心玻璃。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我认为家长需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我家的教育故事——家庭教育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
1.我家的教育故事
每个孩子自从走进学校以后,都会有所改变,经过老师的教育和指导是孩子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
当谈到学习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会学到许多知识,因此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闻不问,那是我们家长的失职。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课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就我的家庭来说,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心,但到时候我们就会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检查,看孩子是否上心,如果书上的东西学会了,我们会给予鼓励,如果没学会,我们就帮他,使其学会。
其实孩子在学习方面还是很认真的,他们有能力去学习,只是方法不一而已。
记的亥子学习十内加减法时,回家后我检查了他的作业,发现了一个问题,换一个类型是就不会了,我给他出题做,最终终于学会了。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学习不能忽视,老师至关重要,但家长密不可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我家的教育故事
孩子还小,爱耍小脾气,前不久,我和同事在一起,女儿就和同事的儿子多多完,多多比女儿小,我很高兴,认为女儿会照顾弟弟了。但过了一会,她跑进来和我说,多多很烦人,不让他来我家玩了,我听后,批评了她。但随后又向她道歉了,因为我认识到那似乎就是我错了。
过后,我又请多多到我家玩,让他俩建立好的友谊,并给女儿上了一节政治课,告诉他,要让副别人,特别是小弟弟和妹妹。他向我点了点头。我很欣慰。
以后,我会多多教育他,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3.我家的教育故事
年复一年,随着时光的流逝,不知不觉我家的小家伙,已不是那个胡搅蛮缠的人,而是懂得写是非,能轻微理解爸爸妈妈心意,理解一些简单事情的‘大小孩’。孩子的加盟,给我们的家庭增添了许多幸福和乐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中也发生了许多给人印象深刻的教育性故事。
比如说今年过春节,年前买年货孩子的新衣服等且不说,单说年三十这一天,
忙着包饺子,吃午饭下午就上坟祭祖,贴对联、、、、、、小家伙也参与到了其中,我们高兴的奖励了他,下一次这样的事还主动参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点点滴滴的小事,使孩子慢慢成长。老师家长的教育使孩子活泼健康成长。我觉得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能理解家长了。总而言之,家长与老师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严母慈父的育儿故事
我家是严母慈父。
我常训小猪,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知道是我眼里容不得沙子还是我本来就脾气坏,动不动就吼上一嗓子:
玩具马上收拾好!不准躺地上!写作业去!衣服还不叠好!吃得这么慢!不许看那么近!。。。。
猪爸笑着摇头:唉,这么好的儿子你还不满意!
在猪爸眼里,儿子就是完美的了。吃得慢没关系,就是要细嚼慢咽。玩具玩得满地都是也没关系,男孩子就是要不拘小节。躺在地上没关系,地毯那么厚,不会着凉的。衣服没叠好就更不该说他了,叠衣服是妈妈应该负责的工作。写作业么,不要急,能考到这么好的成绩,说明老师讲的他都掌握了,写不写都不是很要紧的。
我气晕了,小时候不好好管教,以后还不得长成歪脖子树!一老爷们咋这么没原则呢。
他又笑,哈哈,一家人讲什么原则嘛!
于是我们常常在家里争论谁对谁错。
我嘴上虽然没有服过软,但我也明白,猪爸自有猪爸的道理。小猪两岁多开始就跟着我们天南地北到处跑,四岁开始就自己背着包,拖着小行李箱,踮着脚举着胳膊去办登机牌,一个城市住半年,便搬到另一个城市。比起一般的孩子,他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这个是他的优点。
第二个优点,爱读书。他是视觉型的孩子,唱歌跳舞没兴趣,唯独爱看书。
第三个,唉,我不知道了,得问问猪爸。
可是缺点一大堆:
首先,吃饭慢。外婆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名模”。其实是“名磨”,出了名的磨蹭。
第二个,胆子小,非常害怕独处。想到这一点,我就掉眼泪。这完全是我造成的。小猪三岁的时候上过幼儿园,平时我和奶奶都在家,偏偏有一天我刚出差,奶奶就发现有肾结石,疼得不行,姑姑把奶奶接走了,我让学校安排小猪寄宿两天,想着应该没事。第三天我回来,去幼儿园接他,他一见我就流泪,紧紧抱着半天不肯松开。后来他告诉我说,下午小朋友们都走了,老师给他吃了饭,把他领到一个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让他睡在床上,然后老师就关灯,走了。他说他好害怕,不敢睡,总是偷偷哭。就两夜的工夫,三岁的孩子熬成了熊猫眼,瘦了一大圈。从那以后的大半年里,他常常睡到半夜就猛地爬起来哭,大声叫我。这件事也让我下定决心辞了工作,当起了全职妈妈。一直到现在,他不敢一个人呆在任何地方。我确定他忘记了寄宿的事情,但潜意识里的阴影,我不知道还需要多久才能消除,我当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