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壳的秘密》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13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壳的秘密》及教学反思”,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活动目标】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

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

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活动反思】

《鸡蛋里的秘密》是一次科学活动,活动以故事“鸡妈妈和她的宝宝”作为引子,让幼儿产生探索的兴趣。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本来是想把故事完整的说一遍,结果孩子们在讲述中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没有嘴巴,没有手,是一个怪物!我决定把故事一分为二,让孩子们先讨论,也是对已有经验的一种表达。我问,这个宝宝是鸡妈妈的孩子吗?孩子回答后,我马上接着说;鸡蛋真神奇,它的里面会钻出小鸡,我们来看看它的秘密吧!互动较为自然。

在让幼儿摸摸感受蛋的外形时,滑滑的,凉凉的,后面的孩子都是照搬前面的几个孩子,我没有及时的引导幼儿用光溜溜,圆圆的,白的,黄的等词语描述鸡蛋的特征。有几个孩子观察的很仔细:上面有一个个小的洞洞。通过鸡蛋的图片孩子们认识了蛋白,蛋黄和蛋清,我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个打开的鸡蛋,让他们去观察这三部分都在哪里,蛋白在哪里呀?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我也给了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机会,最后我总结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并没有讲的很深入但是也让孩子们有了两者不同区分的初步印象。

我想,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这点很重要。

幼儿百科:卵生动物的卵外壳,起保护卵生动物的卵作用。构成蛋壳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由蛋白质纤维所构成的基质,二在蛋白质基质上堆积钙质的结晶物。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蛋壳》


活动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①个人材料:1/2的鸡蛋壳(洗净晾干)4~5只,约15厘米长削好的铅笔一支,直径约4.5厘米、高约2厘米的透明胶带纸圈1个,直径约1.2厘米、高约20厘米的粗吸管1根(管腔略大于铅笔)。

②分组操作材料:大河、小河模型各一,23厘米×9.5厘米的长方形卡纸2张,“小积木”20块(每块由两枚陆军棋粘合而成),记号笔1支。

2.教师操作材料:

①“小鸡出壳”桌面教具一套(制作方法附后)。

②演示材料:半个海洋球、小盘子、一次性针筒、浅蓝色水。

③有关拱桥、隧道、球形屋顶等照片及实物投影仪。

④用卡纸做成的拱形桥洞三个(一大二小,如图四)。

⑤图片一张,如图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

1.结合桌面教具,讲述故事《小鸡出壳》(附后),引出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评:用桌面牵线教具和故事中小鸡姐妹的对话引出课题,使幼儿置身于有趣的童话世界之中,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启发幼儿用铅笔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啄”蛋壳,寻求答案。

①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②幼儿模拟操作,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

〔评:教师巧妙地启发幼儿用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使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愉悦感。〕

3.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

①鸡姐姐不服气,说刚才用的力不一样,;.来源;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铅笔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

②幼儿简短讨论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再次操作(方法如图一),结果发现鸡妹妹确实是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

〔评:此处吸管的运用相当精彩,它既控制了笔尖下落的高度,又控制了笔尖的落点,避免幼儿产生蛋壳不破是因为“笔尖滑走”的误解,体现了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的严谨态度。〕

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

1.小小蛋壳真奇妙,这么放不容易碎,而这样放就很容易碎,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幼儿简短讨论。)

2.请幼儿观看教师的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提问:我把针筒里流下的蓝色水比作铅笔掉下去的力,把半个海洋球比作蛋壳,请大家看看水落到“蛋壳”上怎么样了?(教师操作演示,如图二。)

〔评:教师将无形的“力”用有色的“水”来替代,把抽象的、隐性的“力”转化为具体的、显性的“水”,成功地突破了“力的分散”现象这一学习难点。〕

3.教师边借助图示(如图三),边用有趣的语言小结“薄壳结构原理”。

〔评:将幼儿零散的感性经验归纳并上升为图示符号的表述,既简明扼要,又为下一环节“迁移应用”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许多事物可以用简明的符号、文字来说明。〕

三、教师引导迁移,幼儿运用经验

1.教师指着图示上的“⌒”,提问:这个拱形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形状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和照片,向幼儿介绍生活中的拱桥、球形屋顶、隧道等建筑物,知道这些都是蛋壳的奥秘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经验的迁移运用是一个难点,教师从引导幼儿想像到展示实物,并运用经验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揭示了科学社会化、科学生活化的内涵。〕

四、教师激励探索,幼儿比较统计

1.请幼儿分别在“大河”与“小河”上建筑一座不同弧度的拱桥,尝试桥面中央最多能放几块积木,并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评:“造桥”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造桥”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统计、测量方法,而且获得了与同伴成功合作的体验。〕

2.引导幼儿结合记录,比较、分析两种拱桥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①哪座桥比较牢?它有什么不方便?(太陡、费力。)

②这座比较平的拱桥虽然不太牢,但它有什么好处?(方便。)怎样使这座桥也变得牢固起来?

〔评: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弧度与承重的关系,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具递进性。〕

③幼儿讨论后,教师再次运用“薄壳结构原理”在其中一座“拱桥”下放入三个“桥洞”(如图四),并请幼儿数一数上面能压多少积木。

活动延伸:

1.让幼儿通过图片、投影观察各种现代桥梁的建造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引导幼儿继续关注“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附:

“薄壳结构原理”简介 当力作用于蛋壳凸面时,力会沿着蛋壳表面四处分散,因此蛋壳就能承受较大的力,不易破碎;相反,当力作用于蛋壳凹面时,力就会集中于一点,蛋壳受到的力较大,容易破碎。

故事《小鸡出壳》及桌面教具操作方法 “叽叽叽,我是鸡姐姐。我的鸡妹妹怎么还不出壳呀?还是让我去帮帮她吧!”鸡姐姐用她的尖嘴巴去啄蛋壳,“笃笃笃、笃笃笃”(拉动牵线,使鸡姐姐从草丛后“走”到蛋壳边),啄着啄着,忽然蛋壳裂开了!(轻拉半边蛋壳的牵线使蛋壳裂开)从里边走出了可爱的鸡妹妹。(拉动牵线使之从蛋壳后移至鸡姐姐边上。) 鸡姐姐高兴地对鸡妹妹说:“妹妹!妹妹!是我帮你啄破了蛋壳,你还不快谢谢我?”可鸡妹妹却并不高兴:“谁要你帮忙,刚才是我自己啄破蛋壳的!” “不对!是我帮你啄破的!”(双手同时拉线。) “不对!是我自己啄破的!”(双手同时拉线。) “不对!不对!不对……” “不是!不是!不是……” 她俩吵个不停,小朋友,请你评评理,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教具制作方法简介

鸡姐姐和鸡妹妹制作方法:

用硬卡纸双面立体制作,底部粘上透明尼龙线作为牵线(如图五)。

蛋壳制作方法:

①在大半蛋壳背面粘上积木,并将积木底部与演示台面(如图六)粘合固定。

②在小半蛋壳外粘上牵线,使之拉开后可以在桌面上摇动,不会倒下。

③用双面胶轻连两边蛋壳(如图七)。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奇妙的蛋壳》课件


活动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①个人材料:1/2的鸡蛋壳(洗净晾干)4~5只,约15厘米长削好的铅笔一支,直径约4.5厘米、高约2厘米的透明胶带纸圈1个,直径约1.2厘米、高约20厘米的粗吸管1根(管腔略大于铅笔)。

②分组操作材料:大河、小河模型各一,23厘米×9.5厘米的长方形卡纸2张,“小积木”20块(每块由两枚陆军棋粘合而成),记号笔1支。

2.教师操作材料:

①“小鸡出壳”桌面教具一套(制作方法附后)。

②演示材料:半个海洋球、小盘子、一次性针筒、浅蓝色水。

③有关拱桥、隧道、球形屋顶等照片及实物投影仪。

④用卡纸做成的拱形桥洞三个(一大二小,如图四)。

⑤图片一张,如图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

1.结合桌面教具,讲述故事《小鸡出壳》(附后),引出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评:用桌面牵线教具和故事中小鸡姐妹的对话引出课题,使幼儿置身于有趣的童话世界之中,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启发幼儿用铅笔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啄”蛋壳,寻求答案。

①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②幼儿模拟操作,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

〔评:教师巧妙地启发幼儿用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使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愉悦感。〕

3.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

①鸡姐姐不服气,说刚才用的力不一样,;.来源;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铅笔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

②幼儿简短讨论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再次操作(方法如图一),结果发现鸡妹妹确实是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

〔评:此处吸管的运用相当精彩,它既控制了笔尖下落的高度,又控制了笔尖的落点,避免幼儿产生蛋壳不破是因为“笔尖滑走”的误解,体现了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的严谨态度。〕

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

1.小小蛋壳真奇妙,这么放不容易碎,而这样放就很容易碎,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幼儿简短讨论。)

2.请幼儿观看教师的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提问:我把针筒里流下的蓝色水比作铅笔掉下去的力,把半个海洋球比作蛋壳,请大家看看水落到“蛋壳”上怎么样了?(教师操作演示,如图二。)

〔评:教师将无形的“力”用有色的“水”来替代,把抽象的、隐性的“力”转化为具体的、显性的“水”,成功地突破了“力的分散”现象这一学习难点。〕

3.教师边借助图示(如图三),边用有趣的语言小结“薄壳结构原理”。

〔评:将幼儿零散的感性经验归纳并上升为图示符号的表述,既简明扼要,又为下一环节“迁移应用”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许多事物可以用简明的符号、文字来说明。〕

三、教师引导迁移,幼儿运用经验

1.教师指着图示上的“⌒”,提问:这个拱形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形状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和照片,向幼儿介绍生活中的拱桥、球形屋顶、隧道等建筑物,知道这些都是蛋壳的奥秘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经验的迁移运用是一个难点,教师从引导幼儿想像到展示实物,并运用经验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揭示了科学社会化、科学生活化的内涵。〕

四、教师激励探索,幼儿比较统计

1.请幼儿分别在“大河”与“小河”上建筑一座不同弧度的拱桥,尝试桥面中央最多能放几块积木,并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评:“造桥”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造桥”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统计、测量方法,而且获得了与同伴成功合作的体验。〕

2.引导幼儿结合记录,比较、分析两种拱桥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①哪座桥比较牢?它有什么不方便?(太陡、费力。)

②这座比较平的拱桥虽然不太牢,但它有什么好处?(方便。)怎样使这座桥也变得牢固起来?

〔评: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弧度与承重的关系,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具递进性。〕

③幼儿讨论后,教师再次运用“薄壳结构原理”在其中一座“拱桥”下放入三个“桥洞”(如图四),并请幼儿数一数上面能压多少积木。

活动延伸:

1.让幼儿通过图片、投影观察各种现代桥梁的建造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引导幼儿继续关注“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附:

“薄壳结构原理”简介 当力作用于蛋壳凸面时,力会沿着蛋壳表面四处分散,因此蛋壳就能承受较大的力,不易破碎;相反,当力作用于蛋壳凹面时,力就会集中于一点,蛋壳受到的力较大,容易破碎。

故事《小鸡出壳》及桌面教具操作方法 “叽叽叽,我是鸡姐姐。我的鸡妹妹怎么还不出壳呀?还是让我去帮帮她吧!”鸡姐姐用她的尖嘴巴去啄蛋壳,“笃笃笃、笃笃笃”(拉动牵线,使鸡姐姐从草丛后“走”到蛋壳边),啄着啄着,忽然蛋壳裂开了!(轻拉半边蛋壳的牵线使蛋壳裂开)从里边走出了可爱的鸡妹妹。(拉动牵线使之从蛋壳后移至鸡姐姐边上。) 鸡姐姐高兴地对鸡妹妹说:“妹妹!妹妹!是我帮你啄破了蛋壳,你还不快谢谢我?”可鸡妹妹却并不高兴:“谁要你帮忙,刚才是我自己啄破蛋壳的!” “不对!是我帮你啄破的!”(双手同时拉线。) “不对!是我自己啄破的!”(双手同时拉线。) “不对!不对!不对……” “不是!不是!不是……” 她俩吵个不停,小朋友,请你评评理,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教具制作方法简介

鸡姐姐和鸡妹妹制作方法:

用硬卡纸双面立体制作,底部粘上透明尼龙线作为牵线(如图五)。

蛋壳制作方法:

①在大半蛋壳背面粘上积木,并将积木底部与演示台面(如图六)粘合固定。

②在小半蛋壳外粘上牵线,使之拉开后可以在桌面上摇动,不会倒下。

③用双面胶轻连两边蛋壳(如图七)。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的秘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探索恐龙的秘密感兴趣,能主动收集各种资料(图片、图书和玩具),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

2.能围绕有关恐龙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讲述,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尝试根据恐龙的特征进行分类。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有关恐龙的图书、图片、海报、模型、VCD等。

2.活动前幼儿完成一份关于恐龙的调查表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结合调查表,引导幼儿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恐龙。

师:你认识哪几种恐龙,它们长什么样子?吃什么食物?有什么本领?

请幼儿逐个介绍,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展示教学挂图。教师:你最喜欢哪种恐龙?

二、教师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几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进行介绍。

师:小朋友最喜欢的是霸王龙,霸王龙生活在什么年代?长得是什么样的?它的头为什么要长得那么大?为什么它的后腿粗,前腿细?它的尾巴有什么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

教师:霸王龙是怎么猎杀其他动物的?请小朋友来学学霸王龙的样子。

三、观看教学光盘,进一步了解各种恐龙。

教师:小朋友介绍了几种恐龙,我们一起来看看恐龙有哪些本领?教师播放教学光盘。

四、根据恐龙的特性进行分类。

教师:我们知道这么多恐龙,它们有相同之处吗?怎样给它们分分类?(引导幼儿确定标准并进行分类)

五、讨论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教师:恐龙为什么灭亡了?

教师播放教学光盘,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六、结束活动。

你还想了解关于恐龙的哪些知识?请你用绘画表示出来,我们以后再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为四个环节,首先通过谈话讨论,让幼儿对恐龙感兴趣,乐意参加谈话及讨论。然后结合图片重点讲了禄丰龙、马门溪龙、霸王龙,以及龙的生活年代、形状。我先请小朋友自己讨论然后在集体面前交流,最后教师再小结。接着让幼儿根据龙的特性进行分类。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探究“恐龙”是怎么灭绝时,幼儿发生了争执。有的说:“恐龙是饿死的,因为没有吃的了。”……大家互不相让,各据一词。这时我就将课件资源加了进来,引导幼儿一起观看并进行小结:“你们说的都很好,其实,关于恐龙究竟是如何灭亡的,科学家们也作了各种猜想,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谜题。”

恐龙”是远古动物,关于它的生活时期,化石形成等知识,幼儿了解起来有些抽象,但孩子们的好奇心却十分强烈。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想,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尽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自觉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和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效果会更好,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幼儿百科: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口袋的秘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等)。

2、操作材料:珠子、水、球、书、水果,游戏棒、沙子、抹布若干,教师、幼儿分组记录用纸各一份,记录材料,音乐等。

3、知识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菜场、垃圾场、医院、马路,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摸摸、看看,了解各种口袋种类和作用。(时间大约3分钟)

1.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口袋,我们来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原来,里面还有那么多的口袋!

幼儿操作前引导: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口袋?它能用来做什么?

2.了解口袋的作用。

师:口袋有什么用?

口袋能装很多东西,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东西。

二、操作活动:探索

A请幼儿猜想:

师:想一想,你手上的口袋能装什么?(幼儿边说,教师边打勾)

塑料袋(能装的东西打勾)布袋纸袋网袋蛇皮袋

这些口袋真能装这些东西吗?我们来试一试。

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组材料,每组还有一块记录板,试过以后把可以装的东西贴到相应的口袋后面(教师手中一块幼儿记录板,边说边演示),比如,你试的是塑料袋发现可以装苹果,你就把苹果的图片贴到塑料袋的后面。

请幼儿操作:(时间大约12分钟)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选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

指导幼儿正确记录;

小组汇报:小朋友都试过了,它们到底能装什么东西呢?请你们看着题板告诉我,塑料袋可以装什么?…….

C小结:

师:原来口袋可以装那么多的东西,不同的袋子装的东西还不同呢?举例:网袋不能装细小的东西,纸袋不能装水。

三、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师: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也是什么口袋?(塑料袋)

1、请幼儿欣赏FLASH:

教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塑料袋的动画。

2、请幼儿讨论:

塑料袋容易污染环境,不能乱扔塑料袋,它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我们称它是:白色污染。

原来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污染,那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出示回收箱:

教师:刚才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这是一只回收箱,专门用来回收用好的塑料袋,我们把它放在教室里。

四、结束活动:把装的物品运回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期的孩子年龄较小,因此对周围的一切环境和物品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喜欢一些零碎的小东西,比如一张彩色的小纸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连一根短短毛线头也会成为他们喜欢玩的物品。总喜欢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还要与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羡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会跑到老师的跟前告状: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状是经常性的行为,他们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复几次的来到老师的面前,直到老师出面解决,没收小朋友的东西为止。

在操场上活动或者是课上,他们会将看到的东西,如整理时丢落的小积木,玩具,纽扣,小朋友家中带来的东西等物品捡起来交到老师手里。作为老师,把小朋友拿过来的东西不理睬,幼儿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跟老师说,马上处理的话就防碍活动的开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让幼儿觉得老师太不当回事,那只能课后或者活动接束时再做处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捡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动完后再进一步的处理。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不会把口袋里的东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将他们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处理没有用的物品,这样既让小朋友感受到老师对其的重视又不会打扰到正常教学活动。

我的口袋就成为了专装幼儿小东西的场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觉得特不顺,好象缺了什么。

当然我的口袋也不是专门装小朋友捡到的物品,里面也会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儿感冒的多发季节,孩子们的鼻涕不断,我就会从口袋中拿出柔软的纸巾,让孩子们把鼻涕擦干净;做数学练习时当一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时,我就会递上橡皮,让小朋友及时改正错误;教学活动中,为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时突然的跳出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时,我也经常关注孩子们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宝宝会将家中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有的从家中带了食品,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的拿出来品尝,带得多的会给好朋友分享。口袋中还有好多。有的会带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弹珠、夹针等,我们发现立即处理。还有的会带钱,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发现一块带硬币等,一经发现我们都会没收,暂时由老师保管,来接送的时候给他们的父母,提醒家长来幼儿园的时候检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让危险物品带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会把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回家,碰到此类事情,我们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告诉小朋友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会越来越少了到没有,大家以后就没有玩具可玩了。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事事处处做个有心人,注重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每一个细节。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幼儿间的个性和品质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儿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细微处关注孩子的成长,细微处才能见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幼儿的不足。在教师宽容、欣赏、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发展。

幼儿百科:口袋指指缝在衣服上用以装东西的袋形部分,衣兜。或一种装物用具,一般用布、皮做成;用布、皮等做成的装东西的用具。可以比喻类似口袋的包围圈、口袋阵,也可以代指钱包。有时也指著名掌机游戏《宝可梦》的汉译缩写。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壳的秘密》及教学反思》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蛋壳》 活动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
    2021-11-16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奇妙的蛋壳》课件 活动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
    2022-02-0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的秘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探索恐龙的秘密感兴趣,能主动收集各种资料(图片、图书和玩具),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 2.能围绕有关恐龙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讲述,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尝试根据恐龙的特征进行分类。 4...
    2020-09-2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口袋的秘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
    2020-09-1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包装的秘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物品的不同包装及其各自的作用。 2、通过观察发现各种包装的异同,发展观察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物...
    2020-09-2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

2021-11-1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

2022-02-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对探索恐龙的秘密感兴趣,能主动收集各种资料(图片、图书和玩具),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 2.能围绕有关恐龙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讲述,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尝试根据恐龙的特征进行分类。 4...

2020-09-2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

2020-09-1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物品的不同包装及其各自的作用。 2、通过观察发现各种包装的异同,发展观察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物...

2020-09-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