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13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及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wwW.YjS21.Com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幼儿百科:平衡是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倾斜。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实验》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实验》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活动重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幼儿百科: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实验》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平衡实验》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平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平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幼儿百科:在力学系统里,平衡是指惯性参照系内,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仍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的状态,叫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简称物体的“平衡”。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平衡实验》课件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及教学反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实验》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实验》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
    2020-08-05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平衡实验》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
    2021-11-3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平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平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
    2020-10-15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平衡实验》课件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
    2022-02-0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得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2020-10-06 阅读全文

下面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实验》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

2020-08-05 阅读全文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

2021-11-3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平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

2020-10-15 阅读全文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

2022-02-0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得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2020-10-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