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教师责任心和爱心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20-10-06 幼儿教师活动方案 幼儿教师成长故事 中班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一天,一位小朋友的妈妈下午送幼儿来园后告诉张老师,孩子没睡午觉,让他睡一会儿。家长走后,带班老师就让该幼儿去寝室睡觉了。到了下班时间,孩子们陆续接走,带班教师清点了门窗、水源等便锁门下班走了,竟忘记寝室睡觉的孩子。孩子的家长去接孩子,发现门锁着,就回家了。晚8点多钟父母才发现没接到孩子,又立即返回幼儿园四处寻找,又与带班教师联系,这时教师才想起该幼儿锁在寝室。打开寝室门,孩子嗓子已哭哑,抱着父母直发抖。从此以后,幼儿不敢来幼儿园,并常常在晚上被惊醒,去医院检查,幼儿患有精神忧郁症,家长对此很不满意。[处理结果]1.该园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对直接责任者带班教师进行了扣发全年奖金、停职检查等处理,幼儿园赔偿家长2000元的精神受损费,并向家长道歉。2.该教师对上述处理不满意,认为自己是尽力满足家长要求,为幼儿着想,才那样去做,因此家长也有责任。[评析]该园对此事的处理是恰当的,因为作为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规程中规定的一些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而该班教师在家长提出额外要求时,应向家长询问造成未睡午觉的原因,或者请家长将幼儿带回家。再则,当教师叫幼儿单独去睡觉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考虑这样做的种种不安全因素,或者与配班教师通气,共同关照幼儿的睡眠情况,更不应该将此事忘记。由于教师缺乏责任心,造成幼儿身心损害,因此教师应负主要责任。家长违反了幼儿园规章制度也应负一定的责任。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儿的生存教育不容忽视


现在的孩子由于备受大人的保护和溺爱,因而生活自理、生存自主、自控、自救、自我防范等方面的能力非常弱。这给我们幼教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决不能忽视对幼儿进行生存教育。因此,幼儿时期加强生存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它关系到幼儿的生存、安全与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平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多看、多想、多做,增长见识,促成孩子及早自主自立。

二是培养孩子自救能力。让孩子了解诸如“生存的意识、条件、手段、方法以及为什么会死亡”等方面的系统科学知识,教给孩子“怎样面对强暴”、“如何救助触电者和溺水者”等生存的具体方法。

三是培养自我防范能力。教给孩子“如何辨别好人和坏人”、“如何应付突发事件”、“怎样进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四是对孩子宣传自主自救的典型事例。如6岁的小孩拨火警电话救护心脏病突发的母亲;司马光7岁时砸缸救人等,都是孩子们的楷模。我们应让孩子从他们身上体会精神、领悟意志、掌握方法,以增强幼儿的生存意识,提高幼儿的生存素质。

午检也不容忽视


晨检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午检也同样不容忽视。记得这周周三要睡午觉时,我给我班的宗敬坤小朋友还有其他几个小朋友吃药,我把荆钰林的两粒药片放在他的小杯子那里,叫荆钰林来吃药,等荆钰林过来时我去拿药,却发现那两片药不见了。我问吃药的另外两个小朋友有没有见,他们都说没见。快睡觉了,我又问刚才那两个小朋友,刘紫晨说是宗敬坤拿了,可宗敬坤就是不承认。没有办法,我们老师只好摸摸他的口袋,他却用力捂着自己的口袋说没拿,杨老师和王老师去摸,先是拿出一块馒头,后又摸出一个打火机,王老师又一伸手被口袋里的针扎了一下,摸到口袋最下面,您们猜是什么?就是那两片药。在找药时同时发现了好几样危险的物品,幸好教师发现得早,否则后果真不敢想象会是怎样。

在此我也想提醒老师们: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安全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午睡前要利用饭后的时间对幼儿进行午检工作,以防尖锐、坚硬或细小的物品带入寝室,对幼儿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教师在巡视午睡时,更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午睡中出现意外事故。

幼儿教师是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条件。一个人如果没有起码的责任心,做事随便,敷衍了事,那他就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样在与人相处中,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也不会得到亲朋、同事、领导的认可,而一个对自己和他人以及对工作都没有责任心的人,也就更谈不上对国家和人民有责任感了。纵观历史长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有责任心的人越多,国家的事情越好办,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反之有责任心的人越少,国家就越没有希望,也就越容易走向衰落和灭亡。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家庭、集体、社会等)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它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和负责态度。它主要有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责任认识、责任感和负责行为。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动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作好幼儿的启蒙教育,不仅要重视幼儿智力因素的开发,更要重视其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意志力、责任心等的发展和养成。幼儿时期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最初阶段,有的人认为孩子太小,根本不懂什么责任心,只有成人才有责任心,他们觉得,孩子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懂,等他们张大了以后再说吧。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实践证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必须从小开始,等孩子张大了就太晚了,只有让孩子从小把责任心当成一个起码的处事习惯,长大了他才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另外,责任心还能使一个人从被动走向主动,由被迫走向自觉,从而激发其各项能力的发展。因此,责任心又被成为“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责任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如此重要,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应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

1、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要尽量营造宽松、和谐的师幼关系。比如真心地跟孩子作朋友;多采用征询、商量的口吻跟孩子交流;弯下腰去跟孩子对话;尊重每一个幼儿;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去鼓励幼儿活动;相信他们的能力;不批评指责幼儿等。持有这种心态和理念,幼儿就会逐渐形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谐等良好处世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力图让幼儿意识到他们自己生活的意义,他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让他感到自己为人所属,独一无二,对父母重要,对伙伴重要,对老师重要,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即让幼儿感到自己对爸爸、妈妈,对周围伙伴和老师都有一种责任感。

2、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找机会让幼儿充当有意义的角色,使他感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自信。比如让孩子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每天安排1-2人做分发玩具、收交作品、布置或清理活动场地、为花草浇水、给鱼缸换水、摆放课桌凳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比如中班开始让孩子学着自己穿脱外衣并叠整齐放好、保持环境卫生、自己整理书包等,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这些活动孩子们都很愿意参加,并会为日益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当然在做事之前,老师须先教给孩子具体的做事方法,讲明注意事项,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孩子做事的同时老师要适时鼓励,对其好的表现要及时夸奖,小孩子热情很高,我们要相信他们的能力。事实证明:孩子天生充满自信,很多时侯可以胜任。又比如我们还通过游戏、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让孩子逐渐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养护、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还负有许多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而一个不会做事、无能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欢迎的。要鼓励孩子从小融入集体,有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从而生出自豪感和责任心。

3、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让家庭也负起责任

教育强调教育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幼儿园只有与家庭联手,做到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这样做不仅是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而我们的情况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生活条件优越,很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任性,懒惰而无能,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稍微遇到些风雨就经受不住,更谈不上自理自立,也不知责任感为何物。事实上,孩子做事没有责任感,主要原因是父母过分溺爱、过分照顾孩子,剥夺了孩子担任责任的机会。因此,我们教育幼儿在家里面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起床,自己洗漱,自己吃饭,自己脱衣服等,同时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工作。教育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还要有耐心,也不要害怕“苦孩子”,一定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决不能事事包办代替。越来越多的家长明确了意识: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生存能力、责任心等综合素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就这样,在幼儿责任心的培养上,家庭这个主战场也负起了自己的责任。

综上所述,自理自立、角色服务等是培养孩子基本责任心的主要途径,只有当孩子对自己切身的种种事情都能负责到底的时候,才能进一步要求他对其他的事情负起责任。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做事,平时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事情做,并教孩子认真去做,善始善终,这样一点一点培养,孩子就会形成必需的责任心。责任心要从小培养,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绝不能漠然视之。孩子有没有责任心,不仅是对他个人、对家庭甚至以后对社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世界的主人,儿童强则国强,只有我们这些为人师、为人长者都来相信孩子、锻炼孩子,我们的孩子才会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充满责任感的人,我们的明天也才会更好。

安全教育不能忽视


和以往一样,我认真地备着课,张老师拿着绸带带着孩子们出去上健康课去了,孩子们手里拿着绸带开心地唱呀跳呀跑呀,一番很热闹的场景,张老师和孩子们们也时不时地玩耍着,感觉很开心。

过了不一会儿,就在我专心写着字时,一阵急促的跑步声朝我而来,我转头一看是张老师,一听她的语无伦次的声音,很严肃很紧张,我赶忙问:“出了什么事?”她说孩子磕破头了,快!快……我一听,吓了一跳,怎么会呢?出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啊!容不得我多想,三步并作两步,急切地跑了出去。

只见那个小朋友的额头上有血。

这时孩子吓得已经哭了起来,我亲切的对她说:“别害怕,让老师看一看”,我赶紧从口袋里掏出手绢给孩子擦起来,一看孩子的额头上破了一个口子了,血不停地往外流,于是我和张老师赶紧抱着她上了医院。

来到医院后孩子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了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

经过医生的处理,血总算止住了。

针对上课这一突发事件,我们特意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并让那个孩子把她当时的感受给大家讲述了一遍。

就这件事我也作了小结:上健康课之前老师必须首先向孩子们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一定要多长一只眼睛。

我们要时时刻刻的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事项,时刻观察幼儿的行为。

除了这些还不够,并请家长一起跟我们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我们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让我们的小朋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不要扼杀宝宝的责任心


宝宝的责任心是需要从小培养和呵护的,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失误而影响了宝宝的责任心,哪些因素会扼杀宝宝的责任心呢?一起来看看。

1.破坏性的批评当一个孩子一件事没做好,家长进行破坏性的批评,因为做错一件事,导致对人的否定,会使孩子觉得太痛苦了。

他会发现负责任等于痛苦。

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他的潜意识里,负责任等于痛苦,那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丈夫;作为一个女人,如果她的潜意识中,负责任等于痛苦,那么她怎么能照顾好她的孩子!破坏性的批评导致这些恶果,一切取决于你给孩子的神经连结。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曾对父母的批评是否对孩子成长有所影响进行了研究。

他举出了一些使孩子产生痛苦连结和破坏性的话语:使用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废物!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跟你爹一样!责难——叫你不要做,你还要做,真是不可救药!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狡辩!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还敢顶嘴!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妈就不爱你了!滚出去!央求——我求你看一会英语吧,儿子!贿赂——只要你这次考100分,我就给你100块零花钱。

挖苦——洗碗,你就打碗,真行,以后还要做大事,做梦去吧!这些词语是那些热心的家长经常用的话。

这样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只会把事情弄僵,更会把孩子的不良行为放大,致于不可救药。

2.过分严厉,使孩子不敢负责,怕失败,怕惩罚当我们过分严厉,并且出了错误后对孩子进行各种惩罚。

“你必须把车开出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次理必须考90分以上,否则就别再进这个家!”“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妈妈就不活了!”最后,当我们过分严厉,孩子不敢负责任了,因为他感觉负不起责任。

不可忽视的细节教育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不可忽视的细节教育”,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洗手是敷衍了事。有的将手往水龙头上一伸即好,有的不擦洗手液,有的则胡乱抹些肥皂就马上冲掉了,还有的没用毛巾擦就跑了。吃饭时常常看到孩子们伸出脏乎乎的小手来拿馒头,以至于老师再领着他们去一次洗刷间。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于是,每次洗手我站在他们身边观察起来,可是一连几天,发现他们个个洗的很干净。

于是我决定来个突击检查,发现孩子们也在和我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看见我在的时候,洗得很认真,我不在时就随便一冲了事。如何让孩子正确洗手呢?一条妙计计上心头,我精心设计了一堂《多彩的泡泡》活动课,让幼儿通过使用洗手液和肥皂,了解其特性,让幼儿搓一搓、玩一玩、闻一闻、比一比等,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幼儿兴致很高。

从那以后,孩子们总爱把洗过的小手伸出来,让我或让其他小朋友看一看、闻一闻,当我发现个别孩子洗的不干净时,我就会说:“好像味道有点淡,你再搓些泡泡出来,味道就更香了”。有的孩子没擦手就让我看,我故意说:“我只闻到了水的味道,没有闻到其他的香味,好像是水吧香味给遮住了”。孩子一听,就连忙去擦干小手。孩子们似乎对多彩的泡泡百玩不厌,现在,洗手已变成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这样不仅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同时孩子的自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关于“不可忽视的细节教育”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不可忽视小问候


今天早上,我正在打扫卫生区,孩子们一声声甜甜的问候声,时时从耳边飘过来,我低着头边打扫边机械的应付式地回答着。突然,张静雯跑到我的跟前说:“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没有啊!”我从沉思中醒悟过来搪塞着,并亲切地摸了摸她的头,向她回报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那为什么我喊你,你只是‘嗯’了一声呢?”张静雯满脸的疑惑不解。

我有些内疚,连忙解释说:“刚才老师正在想一件事情,你喊我,我听见了,没来得及和你说话,真对不起。”张静雯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一转身,飞似地跑了。她边跑边向院子里的小朋友炫耀:“老师还是非常喜欢我的。”

幼儿的心灵是纯真的,同时也是敏感的。他们很容易满足,但又非常在意大人的一些细小的行为。可以看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幼儿的心中是何等的重要!一个极其平常的问候回应,不仅代表着教师的爱、教师的关怀,更体现着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喜爱!

亲亲我的小手绢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孩子知识,还要时时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对日常工作中的小细节,我们都要加强管理,帮助孩子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这几天我发现有几个幼儿洗完手总是随手扯过一块毛巾匆匆擦几下就跑开了。虽然每块毛巾上都写上了幼儿的编号、贴上了对应的标志,但总有几个幼儿完全不看标志、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就去擦手。这样很容易造成细菌和病毒的交叉感染,不利于孩子的日常保健。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在班里开展了“亲亲我的小手绢”的活动,告诉孩子,小手绢喜欢干净的小手,洗完手要和自己的小手绢亲一亲。小手绢会特别高兴。这个办法还很奏效,有些孩子洗完手后就去找自己的小手绢了,嘴里还说:“亲亲我的小手绢。”

小记号,要环保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从餐厅把消过毒的水杯拿回教室,然后看着水杯上的标签逐一往水杯架上放。突然我发现,红红的“苹果”不红了?绿绿的树叶不绿了?我一下子意识到,这些功不可没的即时贴在消毒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制作即时贴的材料在消毒时遇到高温,会产生有毒物质,给水杯造成污染。

于是,我把所有的即时贴从杯子上撕了下来,把标签贴在橱子上。这样,孩子们每天都能用上安全无污染的水杯了。

不可忽视地细节


在组织每一次教学活动时,我们都会事先做好许多准备。如:备课、准备教具、设计提问及游戏等。一切都似乎非常完善,活动应该能按照我们的预想顺利地进行。可是,有的时候,一个疏忽、一个细节的失误,都会导致活动的不完美。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进行语言教学《慢吞吞地压路机》。由于有挂图,故事情节也很吸引人,所以孩子们都非常地感兴趣。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压路机的速度非常慢,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就是让孩子们模仿“压路机”,把我们教室里的“路”压平整。孩子们都非常地兴奋,兴冲冲地当起了“压路机”。可是,不一会儿,我就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一看,她已经坐在了地上,眼角这儿也被碰红了。原来,由于孩子们比较多,教室的场地又小,所有的孩子都挤在一块儿,结果互相碰在了一起。事后,我想:如果我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场地的问题,让孩子们分成几组游戏,或者让孩子们到比较开阔的室外做这个游戏,或许就不会发生这起“撞车”事件了。虽然最后活动还是顺利地进行下去了,但是我总觉得这次的活动有了一个小污点,显得不够完美。所以,在教学及生活当中,有些细节是不可忽视的。如果你忽视了,或许就会留下遗憾了!

相关推荐

  • 幼儿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4日电一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日前,市红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2022-03-17 阅读全文
  • 婴幼儿:心理养护不容忽视 关键词:忽视婴幼儿心理养护 导读:许多家长都认为未满周岁的婴幼儿什么都不懂,给他吃饱睡好就足够了。其实,婴幼儿在长身体的同时,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同样也在飞速成长。周岁前是孩子成长的辉煌期,同时也是脆弱期...
    2021-12-31 阅读全文
  • 心理养护不容忽视 导读:家长不要认为“吃奶的孩子不懂事”,忽略婴幼儿的心理养护。“望子成龙”的巨大工程,在“龙”出世的那一刻,就该破土动工了。 许多家长都认为未满周岁的婴幼儿什么都不懂,给他吃饱睡好就足够了。其实,婴幼...
    2021-08-06 阅读全文
  • 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四季更迭,岁月不居。燥热的炎夏离我们越来越远,天高云淡、稻谷飘香的金秋带来舒爽的喜悦。今夏、今秋,我的心情也恰如季节的更替,由迷茫、郁闷到忐忑不安乃至平和、喜悦、充实。一路走来,我庆幸自己能成为三幼的...
    2020-09-17 阅读全文
  • 宝宝的心理养护不容忽视 许多家长都认为未满周岁的婴幼儿什么都不懂,给他吃饱睡好就足够了。其实,婴幼儿在长身体的同时,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同样也在飞速成长。周岁前是孩子成长的辉煌期,同时也是脆弱期,如果心理养护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将...
    2021-11-30 阅读全文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4日电一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日前,市红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2022-03-17 阅读全文

关键词:忽视婴幼儿心理养护 导读:许多家长都认为未满周岁的婴幼儿什么都不懂,给他吃饱睡好就足够了。其实,婴幼儿在长身体的同时,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同样也在飞速成长。周岁前是孩子成长的辉煌期,同时也是脆弱期...

2021-12-31 阅读全文

导读:家长不要认为“吃奶的孩子不懂事”,忽略婴幼儿的心理养护。“望子成龙”的巨大工程,在“龙”出世的那一刻,就该破土动工了。 许多家长都认为未满周岁的婴幼儿什么都不懂,给他吃饱睡好就足够了。其实,婴幼...

2021-08-06 阅读全文

四季更迭,岁月不居。燥热的炎夏离我们越来越远,天高云淡、稻谷飘香的金秋带来舒爽的喜悦。今夏、今秋,我的心情也恰如季节的更替,由迷茫、郁闷到忐忑不安乃至平和、喜悦、充实。一路走来,我庆幸自己能成为三幼的...

2020-09-17 阅读全文

许多家长都认为未满周岁的婴幼儿什么都不懂,给他吃饱睡好就足够了。其实,婴幼儿在长身体的同时,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同样也在飞速成长。周岁前是孩子成长的辉煌期,同时也是脆弱期,如果心理养护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将...

2021-11-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