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数据告诉你,中国人有多想生男孩!

发布时间:2020-09-30

中国幼儿园教案。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数据告诉你,中国人有多想生男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7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在女性“健康与生存”指标上,全球144个经济体,中国排倒数第一。其中,“新生人口性别比例”方面,中国长期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中国将有3000万以上剩男

性别比,通常是以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比10年前高出1.2个百分点;此后,这一比例持续下降,到2015年已降至113.51。

正常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会有103-107个男孩出生。由于男孩死亡率高于女孩,到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因此,联合国将103-107设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

九个最失衡省份: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海南

这种失衡,已带来不少问题。专家估计,未来30年,中国将出现3000万以上“剩男”。就算足够幸运,诸如江西68.8万天价彩礼、河南一母亲因给不起儿子彩礼轻生,这种“因婚致贫”的中下签,也会被不少人抽中。

9省份出生性别重度失衡

性别失衡现象,曾遍布中国绝大多数省份。

2010年,全国9省份出生性别比超120,这9个省份出生人口占到全国的39.9%;西藏、新疆和北京3个出生性别比正常或略髙的地区,出生人口仅占全国的3.5%。

一切都是为了生儿子

这种想生男孩的迫切,在不同孩次的性别比上有更直观的体现。1982年以来四次人口普査,二孩、三孩及以上的出生性别比,几乎都远高于一孩。

在乡村社会,风俗文化和传统观念依旧沿袭着父权制的规则,强化着性别差异的文化认同,导致女性难以获得与男性同样的权利。

一项针对湖北、安徽和广西6个县1508个村庄的调查指出,女儿结婚后留在本村不能享有村民待遇的情况普遍存在;财产只分给儿子,得到了大部分村民认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大数据揭秘男孩教养的5个禁区!


社会上前段时间对中国男人普遍不满意,认为男人女人化,由此引发"男孩危机"。男孩不好教是很多家长内心的痛,在养育男孩的道路上,你是否进入过以下禁区?

爸爸不能缺失

教育男孩,爸爸不能再缺位。调查表明,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亲在唱独角戏,只有三成家庭能够做到父母共同负责子女教育,而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责的家庭仅占一成,可见生活中"隐形爸爸"的现象较为常见。

父教缺失对男孩成长具有更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过分满足,姑息迁就;包办代替,过分呵护;过度保护,剥夺独立锻炼的机会。会使男孩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弱化,遭受的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各位爸爸千万别当"隐身人",不能做到跟孩子如影随形,至少也应当经常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不包办代替不有求必应

在生活中,当孩子分内的事向大人求助时,男孩父母选择"有求必应"的比例高于女孩(男3.07%,女2.40%),而选择"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低于女孩(男40.99%,女41.02%),说明父母对于男孩更易迁就,缺乏原则性。

在学习中,学生做完家庭作业后,男孩父母选择"代孩子检查"(男19.30%,女17.89%)和"让孩子先检查一遍,家长再检查一遍"(男53.15%,女52.99%)的比例高于女孩,而选择"督促他自己检查"(男20.08%,女20.99%)和"随他自己安排"(男5.41%,女6.31%)的比例则低于女孩,说明父母在男孩的学习中也易为他代劳。

不可忽视亲子交流沟通

很多家长都感觉到,男孩越大,越不愿意跟爸妈说说心理话。但是越不说,孩子就越不愿意说。对男孩的教育,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了亲子沟通。

调查显示:男孩与父母间沟通话题范围较窄,缺乏适宜的沟通方式。男孩不善于向父母袒露心迹,影响了父母对自己的深入了解,也使得亲子之间难以良好沟通。

此外,当孩子面对父母给予的压力时,女孩选择"和父母沟通,寻求理解"(男36.26%,女45.38%)和"向同学倾诉"(男4.12%,女7.12%)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男孩选择"向父母反抗"(男6.67%,女4.51%)和"忍耐"(男46.56%,女37.51%)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孩,表明男孩较少主动跟父母沟通,也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与父母交流,因此面对大人提出的要求或给予的压力,要么反抗,产生亲子冲突;要么沉默忍耐,不利于身心健康。

正因为男孩有上述特点,如果父母在亲子沟通中仍采用随性的沟通态度和方式,势必难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无形中还会淡化情感,也使得男孩不能在日常的亲子交流中获得理解和帮助。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加强亲子沟通,当妈妈有些话不好说时,爸爸可以跟儿子来场"男人之间的对话"。

放手给男孩自由

男孩女孩性格有差别,女孩更喜欢得到父母的深入了解或理解,男孩不喜欢被约束和限制,更加向往自由。但是很多爸爸妈妈并没有了解到男孩、女孩这种差异。

调查发现,父母对教育方式的选择并未有意照顾到孩子性别差异,尤其没能关注到男孩的发展特点和成长需求,没有考虑到其安排自己事情的自主性。家长对待男孩的教育方式较为独断,在某些事情的决定上没有给予其应有的权利,这与男孩自身喜欢自由、挑战的性格相左。

成绩不可作为考核男孩的唯一

现在很多人都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到高中,男孩的学习成绩都比女孩差。由此,有人喊出了"男孩危机"。但是,对于男孩的父母来说,越是孩子成绩差,越不应该对孩子消极对待。

调查显示,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况均比女孩差。例如,将学业水平进行对比发现,成绩优秀的男、女孩比例分别为45.35%和52.11%,女孩比例明显高于男孩。其实,男孩在学业中表现出的困境,是由于某些特质被现行教育方式约束而得不到施展。例如,男孩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而当前学校里诸多学科的教学方式无一不是以言语教学为主,限制了男孩潜质的发挥。

而男孩的学业成绩又影响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学生学业成绩较好,父母常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则父母的负面教养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调查显示,对于孩子的错误,选择"训斥"等教育方式(成绩优17.84%,良20.13%,中24.34%,差29.81%)和"忍不住动手"(成绩优3.71%,良6.78%,中7.68%,差13.58%)的比例,则随子女学业水平的降低而升高。

此外,考察对男孩的了解程度时,父母选择比例较高的三个选项是:"三个以上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喜欢的老师"、"孩子最喜欢的课和不喜欢的课";选择比例较低的选项是:"孩子近期最大的愿望"、"孩子不愿提的缺点或糗事儿"、"孩子最崇拜的人"。由此可见,父母对男孩的了解多为学习、交往等外在情况,而对于男孩的愿望、心事等内心世界缺乏了解,这自然会影响到亲子沟通的质量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因此,男孩在学业上面临的教育困境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男孩自身的学习特点受到当前小学阶段教学方式的约束,由此难以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而其学业成绩的弱势又易引发父母消极的教育行为,让男孩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充满失败的体验。男孩的父母,越是孩子成绩差,越不应该对孩子消极对待。

父母需要认识和了解男孩在智力、行为、性格、习惯、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运用顺应或更适宜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男孩发挥出自身优势,促进其成长。

中国人的“早教”心态


某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们把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婴儿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有老师教导的早教中心;另一组则不进行早期教育。入小学时,第一组儿童的智商平均比第二组高10—20分。15岁时,第一组孩子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均高于第二组。

但在第二组的孩子中,有位孩子的表现却与第一组孩子不相上下,教授追踪调查后发现这孩子之所以能表现优异,是他母亲经常在家透过玩捉迷藏、画图、说故事、唱儿歌进行“早教”的母亲。

可见“早教”对于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确有不可忽视的效果。

外国的成功人士是怎么“早教”出来的

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父亲是个钟表匠,每当他在工作时,就会同时教导三岁的卢梭读普鲁塔克的《古希腊罗马英雄传》。在他的督导下,卢梭在七岁前已经读了了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丰得奈尔的《世界通史讲话》以及莫里哀的戏剧。

居里夫人在女儿牙牙学语时就对她们进行观察,发现大女儿性格文静、朴实、专注,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小女儿思维跳跃、充满梦幻、情绪多变,具有艺术家的特质。于是她针对所发掘出孩子的天生特质给予不同的的家庭早教,最终使大女儿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则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连任三届英国首相,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她的父亲罗伯茨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并在日常生活中,着重培养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

中国人的“早教”心态

在上海书城里,一位年轻爸爸拿着一本有测试孩子比较数字大小和念儿歌的《1岁宝宝智力测试》说:

“我孩子已经11个月了,可以让他先看看测试1岁宝宝的智商书。”

他提的书篮中,还躺着几本同一类型的幼儿智力开发书籍。

通常刚满1岁的孩子多半刚会开口说话,念儿歌肯定是不行的,但这位爸爸却野心勃勃的认为这些有非常鲜艳图片的IQ测试、培训的幼教书,应该会吸引孩子的注意,他会先给孩子做测试后记下分数,再按照书本,让儿子来学习语言、数学、逻辑、感受、运动、观察、社交能力,然后再做这些测试看分数能否提高。

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父母对“早教”的观念——

就是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

于是,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3~6岁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

只有在闲暇时,人才会思考学习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入小学时,从学校带回来一张表格要父母填写,其中有一项要填孩子的“强项”,朋友想了很久,不知道填什么才好。

因为孩子说老师讲的“强项”,就是别人不行我行的地方,可是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早教班里学会了弹钢琴、画画、语文、游泳、计算机、英文、唱歌、跳舞、下棋……

所以,当大家都学得“一样多”时,比的就不是那由学校和补习班教出来的“技艺”,而是“不一样”的特质了。

而这些“不一样”的特质是什么?

是人格特质、学识内涵、工作态度、逻辑思考、想象创造能力……

希腊文中“学校”一词之意是“闲暇”,因为希腊人认为,人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

的确,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留给孩子“闲暇”时间去咀嚼所学,让父母用心观察孩子不同的反应和变化的,是急不得的,须花时间去等,让其慢慢地累积养成。

先跑不一定会赢,只会输掉孩子对学习的热忱和模糊化了孩子的“长才”。

家长选择培养方式,就是拿孩子的前途做赌注,千万要谨慎投注啊!

哪些英语学习资料最适合中国人?


英语君今天来给大家介绍在网上找到了学习资料(包括美剧、英文电影、英语广播等)后,具体要怎么用好、用透这些英语材料,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朗读:Grace

边听边看,更有感觉~

1、Watch English language DVDs

看英剧/美剧或英语电影

Television and films are good too, but it‘s better if you have something you can watch over and over again。 You can really get down the content, start noticing things you never noticed before, and your brain can relax instead of flailing about, trying to keep up。

英美剧和电影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尤其是反复观看同一部作品,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地理解它的英语内容,同时也能让你关注到那些一开始没注意的细节。(一开始看,你可能会比较紧张,想要把所有东西都记下来,但这很难实现。)在反复观看之后,你的大脑会完全放松,不会处于紧绷状态。

Tips:提高口语的英美剧推荐↓↓

①老友记:五星强推。剧中语速较快,但有很多口语化表达和地道的短句,难度不高,适合美音初学者。看《老友记》词汇精讲

②纸牌屋:四星强推。一部政治题材的美剧,建议用精听的方法去拆解每个句子,你可以学到很多演讲、辩论、竞选等方面的口语表达方式和技巧。英大之前就为大家整理过《纸牌屋》学习笔记

③唐顿庄园:五星强推。这部剧讲述了一个即将走向落没的贵族家庭的喜怒哀乐。非常标准的英音,语速也不快,你还能学到很多英国文化知识。适合学习英音的同学。给大家推荐一个学英音的方法!

Thanks to satellite TV, British, American and Australian television programmes and films are widely available all over the world。

现在有了卫星电视,在家就可以观看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和电影。

Try recording them! Watch with subtitles at first and then without them as you gain confidence。 The better you get, the more you‘ll look forward to “studying。”

看的时候试着偷偷地把它们录下来。(大家可以去网上下载英美剧和电影的资源,在电脑中观看。)录下来后,前几次观看可以带着字幕,有字幕不会让你一下子看不懂,从而也能提高你学口语的信心。看过几遍后就可以去掉字幕了。尝试几次后你会发现:你看的越多,你就想越想用这种方法学习英语口语。

2、Listen to the radio

多听广播

The BBC World Service is just one excellent source of spoken English and even broadcasts programs for learners。 Have it on in the background while you go about doing your household tasks。 Just streaming English all the time can help you learn it passively。 You don‘t have to sit down and stare at your radio -- just let it soak in!

BBC英文广播对于世界上所有学英语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口语的素材。你可以在做家务或者干其他事情的时候放BBC广播来听。像BBC广播这样的流媒体形式素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你的英语口语。你不需要刻意坐在那边,专心致志地听广播。只需(在任何零碎时间)播放广播,你边做事听就行了。

Tips:广播推荐↓↓

①BBC:官网中有视频、音频、文字三种形式。

②VOA:美国之音,学美音的同学可以听这个广播。

Radio a little too old-fashioned? You‘ve no excuse -- there’s internet radio, too, you know! There are podcasts on virtually every subject and the classics like NPR and “This American Life” can all be found online。

可能你觉得广播已经过时了。但现在播客(网络广播短节目)超火!在网络广播中你也可以找到关于所有学科的节目以及一些非常经典如“美国生活”的节目。

3、Use the Internet

用好互联网

You can listen to the radio online, watch TV clips, read articles, and even play games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You can even chat with people!

你可以在网上听英语广播,看英美剧,阅读英语文章,甚至可以通过玩英语的游戏来提高你的口语。

There are also many pages on the web dedicated to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Real people are better, but the Internet is still a great tool。

现在,有很多网站为想要学英语的人提供真人网络聊天服务。虽然面对面聊天对口语提升有更大的好处,但互联网也是学习口语的一个有效工具。

Both the BBC and Wikipedia have versions of their site aimed at ESL learners。 But there are also dozens of other websites that offer worksheets, articles, word problems, and stories that are at graded levels, too。

BBC和维基百科都为学英语的人定制了特别版本的网站。

4、Listen to a song a day

每天听一首英语歌

Not only is it fun, but you will learn words and pronunciation。

在听歌的过程中,你不仅能收获快乐,也可以学到单词和发音。

Pick one each day and study it until you know it by heart。 Find a genre that appeals to you and choose some songs that don‘t go too fast -- hardcore rap is not a good place to start when it comes to learning English! Think the Beatles, Michael Buble, Elvis, or even musical theatre。

每天挑一首歌,单曲循环,直到你能听懂为止。找一首符合你风格的歌,但注意节奏不要太快。一开始尝试(这种方法)的时候,不要选说唱风格的歌曲,选择一些适合练习英语的歌,比如:披头士的,麦克布雷的,猫王的,以及一些歌剧的。

This can be a substitution to listening to the radio。 Have the songs you‘ve been learning playing in the background and sing along! And then, who knows, maybe you’ll find yourself at karaoke next weekend!

这种方法可以替代听广播,你可以在你独自一人的时候播放歌曲,或者唱你喜欢的歌曲。然后,也许下周你朋友找你唱K的时候,你可以装个逼了。

5、Choose a suitable course online

在网上选择一门合适的课程

If you‘re not in a class or don’t have a native speaker at your disposal, it may seem pretty hard to get better at English。

如果你没上过英语辅导班,没有系统性地学过英语,或者也没有一个专业的英语老师指导你,那你很难提高英语水平。

How do you know if you‘re doing it correctly? Simple! Choose a course online that is suitable for you。

因为,你不知道你学习的(方法)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所以,在网上选择一门适合你的英语学习课程。

告诉男孩:“你来决定这件事”


男孩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他们很很叛逆,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家长越让他向东走,他却偏偏向西走。

但是,如果家长告诉他,“你来决定这件事”,男孩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很感动。自己做决定,这是最让男孩引以为傲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男孩认为,父母让他自己决定一些事情,是父母对他能力的认可,是父母对他莫大的信任,因此,没有男孩愿意辜负这种信任。于是,这种信任便转化为了男孩努力做好这些事情的巨大动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父母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他们几乎从不对孩子说“你来决定这样事”,尤其是对那些他们认为很难管教的男孩。因为在家长的观念里,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决定事情的能力”、“让男孩决定自己的事情,他很可能会变坏”……于是,中国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从“吃、穿、住、行”到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

其实,家长因为“孩子小”、“男孩会变坏”……而剥夺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这种做法纯粹是家长在杞人忧天。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事实也正如此,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面对困难的时候,6个月大的男婴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女婴却通常借助哭泣等手段。当然,这些不同只是性别上的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男性更喜欢实践,喜欢尝试与竞争,他们喜欢在这些过程中的思维与创造的乐趣。

当家长告诉男孩“你来决定这件事”的时候,这种乐趣就开始了。

别再给孩子玩手机了 一组数据告诉你后果


父母低头玩手机,是对孩子的冷暴力;

孩子低头玩手机,危害也不可小觑;

用一组数据告诉你:

电子产品对孩子危害真的很大,要玩也得严格控制时间!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投影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3秒(泪膜破裂时间其正常值为15-45秒,少于10秒为病态)

●平均每分钟眨眼12.67次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hone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ad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4.67次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7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9次

教育·思考:大数据颠覆10个家庭教育常识


近期,中国教育报连续报道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全国三万多个微信公众号转发,引发社会热议。数百万读者不仅关注这些调查数据显示的目前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更注意到调查结果颠覆了以往家长们习以为常的那些常识,关注到10个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才”还是“成人”?

据该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张敬培介绍,本次调查将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显性因素主要包括物质上经济上有形的、可量化的投入,隐性因素包括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和家庭文化娱乐行为等无形的、不易量化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优先关注的是现实性因素,对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比如家长现阶段最关心孩子的方面,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可见家长更关心子女“成才”而忽视“成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太关注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孩子的课业学习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重点,超八成小学生放学后有额外作业,近五成家庭将学习作为亲子沟通主要话题,四成学生回家后没有户外活动时间,近半学生回家后主要的娱乐活动为“看电视、玩电脑或手机”。子女成绩的好坏成为父母互相评价的标尺,甚至引发夫妻矛盾。

学前班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本次调查涉及的小学生80%上过学前班,但他们上学以后的学业成绩有两个10%令人意外: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没上过学前班”多10.89%,而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上过学前班的”多1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前班不仅没能帮助小学生赢得任何学业优势,反而因为让孩子过早学习知识引发挫败感,降低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产生学业上的倦怠和松懈。

择校能带来家长——期待的效果吗?

家长择校是为了让孩子享有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调查数据却表明,“择校生”和“就近入学学生”的学业情况相差甚微,成绩优秀的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在良好、中等和较差等其他学业水平中,二者的数据也较为接近。

课外班与课外作业——能提升孩子的成绩吗?

本次调查发现,近九成小学生在上各种“班”,每天有课外班作业的小学生高达81.50%。对于课外班的作用,访谈中尽管有部分家长认为“应该有用”,但孩子们无论成绩优差都一致认为“不知道”、“说不清楚”,恰好证明更多的家庭作业时间不一定带来更好的学习成绩,也说明课外班及课外作业是一项性价比很低的家庭教育投入,不仅不能换来小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反而存在让孩子身心俱疲、减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逆反等不良心态的负面效应,给后面的学习阶段带来难以预估的消极影响。

“考得好就给奖励”——管用吗?

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刺激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调查显示,与孩子的成绩优秀呈正相关的,不是买礼物、给零花钱这些物质奖励,而是父母双方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互相理解支持的亲子沟通模式以及家人间良好的的情绪理解与反馈。比如说,面对教育分歧时,父母选择“私下再协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高达76.10%,成绩较差的仅为11.98%;“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关心”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74.12%,而冷漠、疏离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12.48%。

常以物质手段作为激励和表达爱的方式,容易对子女造成误导,使他们将父母的关爱简单化为物质的满足,从而掩盖、转移或干扰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相反,鼓励和支持才是孩子内心持久的动力。问及“你从哪儿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成绩优秀的小学生更多选择“给我鼓励和支持”。

家人共进晚餐——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谁都希望有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调查数据显示,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爸爸经常和孩子做事(玩智力游戏、打闹玩耍、一起运动、一起聊天谈心、一起尝试新事物、一起修理东西、共同保守一个秘密)对孩子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家庭娱乐活动越多孩子成绩越优秀,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几乎每天”或者“每周2-3次”能共进晚餐。

会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更好?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但不少家长更关注与学习相关的“预习、复习”等习惯和行为,而不知道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才是促进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调查数据显示,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也更高,比如自己选兴趣班、自主管理零花钱、分内的事情自己做。有意思的是,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相对较高。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隐形爸爸”——是一种家庭缺陷?

尽管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早已不是新闻,但本次调查所显示的“仅一成家庭是父亲承担主要教育职责”的现状,仍然让人吃惊。尤其对男孩而言,父教缺失会使男孩的性别认同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呵护、过度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甚至导致各种暴力行为。 在生活中,当孩子分内的事向大人求助时,男孩的父母更容易选择“有求必应”,说明父母对于男孩更易迁就,缺乏原则性,在学习中也容易为他代劳。

男孩的父母——更不了解孩子的内心?

调查发现,很多男孩的父母认为“孩子不愿对我说心里话”、“找不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或者“没有时间沟通”而且“有沟通困难”,其实这和男孩的身心特点有关。男孩不善于向父母袒露心迹,较少主动跟父母沟通,面对要求或压力时,要么反抗,要么沉默忍耐,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与父母交流。

遗憾的是,男孩的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多为学习、交往等外在情况,而对于男孩的愿望、心事等内心世界缺乏了解。比如,他们比较了解的是“三个以上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喜欢的老师”、“孩子最喜欢的课和不喜欢的课”,而对“孩子近期最大的愿望”、“孩子不愿提的缺点或糗事儿”、“孩子最崇拜的人”知之甚少,这说明他们没有深入考虑男孩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影响到亲子沟通的质量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男孩成绩不好——和父母有关吗?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况均比女孩差。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行教学方式以言语教学为主,正顺应女孩的学习特点,而男孩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潜质发挥受到限制,在学业表现中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男孩的学业成绩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学业成绩较好的男孩父母常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则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负面教养方式。

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积极的教养方式包括冷静处理、耐心询问,耐心倾听孩子心中的委屈、不满,或者给予其独自平复情绪的空间;消极的教养方式则是使用否定、批评的言辞训斥孩子,甚至忍不住动粗,不给子女解释机会,使其感到心里委屈,让孩子充满失败的体验。

大数据显示,要警惕孩子们超高超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如果按目前的趋势,到2025年,超重婴幼儿人数将增加到7000万。中国近30年来的儿童肥胖率麻麻们没意识到孩子将要肥胖2015年对中国6-18岁的176名儿童的研究发现,69%的儿童低估自己的体重,而72%的妈妈低估了自己孩子的体重。有些妈妈想,自己的孩子看上去一点也不胖,肯定没有问题。但如果没有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孩子发胖是必然的。2015儿童体重身高标准表随着社会发展,每年国家发布的数据都会有变化。妈妈们先来对照2015最新的儿童标准体重身高表,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达标。偏瘦偏胖都是不好的。上述标准数值可与孩子的实际情况,上下浮动两个百分位体重增长指标基本规律●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000-4000克左右●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不同阶段体重计算公式●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2-10岁体重=年龄×2+8000克贴心小提示给孩子测量体重时要先排去大小便后空腹要减去衣服的重量在一岁以内应该每月测量一次体重同龄男孩要比女孩重你家宝贝是否有这4种不良生活习惯?1.爱吃快餐中国是麦当劳增长最快的市场,这类洋快餐通常都富含油脂,能量极高,深受儿童的喜爱。2.频刷电脑和网络欧洲青年心脏研究显示,延长电脑的使用时间和儿童肥胖之间存在着联系。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用电脑与更高的肥胖率相关。3.汽车代替自行车如今,很多孩子都不会骑着自行车去上学而是坐私家车或校车去上学,本来通过骑自行车可以达到的运动量因为坐车而减少。4.父母的二手烟最新研究发现,父母吸烟,孩子受到二手烟的影响,身体激素会发生变化,引起肥胖。儿童肥胖带来的并发症高血压:更容易出现心室异常与高血压问题哮喘:超重和肥胖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风险因子脂肪肝:脂肪肝在肥胖儿童中并发的现象非常常见骨科并发症:股骨骺滑脱、胫骨内翻、严重骨折均和超重相关预防孩子变胖墩,养成这些良好用餐习惯事实上,为了避免孩子变胖,除了要多运动,少吃垃圾食品之外,妈妈们很容易忽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1、饭后等待10分钟孩子的胃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给大脑“我已经吃饱了”的信息,所以细嚼慢咽有助于在大脑得到指令前吃下多余的食物。等待10分钟,再看还饿不饿。2、不必把盘子扫荡干净孩子从小时候起可能就被教育着“浪费可耻”,可其实更好的策略是吃到一个健康的份额,然后就停止动作。毕竟浪费一些食物比增加孩子的身体负荷要划算很多。3、不直接从购物袋中拿东西吃如果在外面买了外卖食品,不要让孩子直接从购物袋中拿了就吃,换好舒服的拖鞋,把手洗干净,然后把食物放到盘子里再慢慢享受。4、素食可以多吃像蔬菜水果这样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水分和很低的卡路里。妈妈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烹饪技术,让孩子更爱吃素食。5、饭后收起剩菜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经常吃完饭依然坐在餐桌旁聊天,聊着聊着就不自觉地拿筷子去夹菜吃。所以妈妈们注意,饭后就把剩菜收起来。6、以水果结束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情况,吃饱了,可是还很馋,于是就从柜子里搜罗出各种零食。不如跟孩子来个小约定吧:吃完水果就睡觉。7、把握饭后黄金时间饭后45分钟是减肥的最佳时间。这个时候刚好是小肠开始对食物进行分解吸收的时间。吃完饭后不要马上坐下,和孩子一起去散步。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大数据告诉你,中国人有多想生男孩!》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幼儿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大数据揭秘男孩教养的5个禁区! 社会上前段时间对中国男人普遍不满意,认为男人女人化,由此引发"男孩危机"。男孩不好教是很多家长内心的痛,在养育男孩的道路上,你是否进入过以下禁区? 爸爸不能缺失 教育男孩,爸爸不能再缺位。调查表明,逾...
    2021-08-21 阅读全文
  • 中国人的“早教”心态 某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们把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婴儿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有老师教导的早教中心;另一组则不进行早期教育。入小学时,第一组儿童的智商平均比第二组高10—20分。15岁时,第一组孩子语文成绩和数学成...
    2021-04-14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活动聪明的中国人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聪明的中国人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并了解现代科技的一些成就。 2.感知中国人民的勤劳、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
    2021-08-09 阅读全文
  • 国庆主题——我是中国人 一、活动背景:开学一个月后就将迎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国庆节。孩子们对这个节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国庆的、祖国的知识,这些可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发现。如孩...
    2019-12-12 阅读全文
  • 中国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中国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2-08-02 阅读全文

社会上前段时间对中国男人普遍不满意,认为男人女人化,由此引发"男孩危机"。男孩不好教是很多家长内心的痛,在养育男孩的道路上,你是否进入过以下禁区? 爸爸不能缺失 教育男孩,爸爸不能再缺位。调查表明,逾...

2021-08-21 阅读全文

某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们把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婴儿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有老师教导的早教中心;另一组则不进行早期教育。入小学时,第一组儿童的智商平均比第二组高10—20分。15岁时,第一组孩子语文成绩和数学成...

2021-04-14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聪明的中国人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并了解现代科技的一些成就。 2.感知中国人民的勤劳、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

2021-08-09 阅读全文

一、活动背景:开学一个月后就将迎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国庆节。孩子们对这个节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国庆的、祖国的知识,这些可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发现。如孩...

2019-12-12 阅读全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中国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2-08-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