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爱比较的家长要学会修复自身的焦虑

发布时间:2020-09-30

爱的教育笔记。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爱比较的家长要学会修复自身的焦虑”,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隔壁家的小林这次考试排名第一”、“这次英语比赛kiki的得分比你高5分”……为人父母,却经常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长期下来,这不仅增加了亲子间的矛盾,还很容易使小孩的自信心坍塌。

有心理专家指出,父母间的爱比较行为是由于其自身自信心不够所导致,家长首先要学会自我修复自信心和焦虑情绪。

>>案例

家长意识到自己爱比较,改变后,亲子关系也改善了

家长陈女士说,自己以前长了双只看到“垃圾”的眼睛,和12岁的儿子经常发生矛盾,原因是她要求完美苛刻,总希望儿子能成绩数一数二、音乐特长也顶尖,还要求孩子有礼貌、品行优秀等。为鞭策孩子,陈女士总在孩子的身上挑毛病,说孩子这也不够A同学好、那也不如B同学优秀,如此教导之下,儿子并没有越做越好,她反而和越来越有主见的儿子激发了矛盾,这让其痛苦不已。

“后来才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经常拿儿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这对儿子来说十分不公平。”陈女士在心理专家的引导下,学会了用宽容的态度接纳儿子的缺点,母子紧张关系一下子缓解了,儿子也比以前更勤奋做作业和练琴了,成绩也从二十多名进入了前十五名,连老师都赞叹孩子上课有改善。

>>专家分析

爱比较的家长能激发孩子潜能?不会!

“在我们接触的许多家长当中,很多父母存在着相同的一个问题———爱作比较,尤其是总爱拿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对比,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自信心不够。一旦父母自信心不足,他们就很喜欢要求孩子做到最优秀,如果孩子没达到他们心目中的标准,还会觉得很愤怒,认为孩子做得不对,做得不好。”广东省心理学会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常委于东辉说。

“明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了,但是妈妈总是指着隔壁家的同学对自己的儿子说,别人运动如何厉害,数学成绩如何好……不断给孩子找错,要么说孩子这里不好,要么说孩子那里不好。”于东辉表示,家长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到完美,担心自己一旦讲出表扬的话,孩子会沾沾自喜,从而变得很难管理,于东辉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也不赞成这样的比较行为。

那适当、适时的作比较是否可以促进孩子的进步?不少人认为父母公平、合理地进行比较,能激发孩子一定的动力和潜能。于东辉并不认同此观点,他表示,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比较不了,比如说长得漂不漂亮,比如说分数,71分和72分的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虽然如果这个是升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差距,但很关键的问题是,家长们的关注点不能总放在学习成绩上,只看孩子分数优不优秀,这样的比较,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培养孩子“平衡”能力

“如果周围的大人爱比较,就是说别人做得好而你没有做到,在这样有相互比较的压力情况下,孩子怎么去做到令父母或老师,还有自己满意呢?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懂得何谓‘外方内圆’,在自我需要和别人需要之间做到平衡,达到互相满足,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平衡能力。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可以学习并锻炼这样的平衡能力,忍耐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于东辉举了一个例子说,孩子想吃糖,一般情况下妈妈会说蛀牙不给吃,听话的孩子会压抑自己的需求不吵不闹,还有一种孩子会跟妈妈闹到底最后把糖吃到。第一种类型的小孩长大之后会变得不开心,幸福感不强;第二种类型的小孩长大后变得叛逆,不遵循社会规则;而聪明的孩子会在当下跟妈妈“谈判”,比如说“给我糖吃,我一定会刷牙”等类似的撒娇方式,既争取到自己的东西又让妈妈满意。

>>建议

如真要比较

可引导孩子跟昨天的自己比,看进步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3个很重要的元素———爱、自信心、安全感。父母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一来容易伤害孩子,破坏其自信心,二来父母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急躁。从内因来说,爱比较是因为大人们希望自己童年的梦想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延续,这一代父母的父辈也是经常拿他们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同样的教育模式被复制,家长们未能保持高度的觉醒。”国际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合格执行师古荞裼指出,她曾经遇上一个个案———孩子总是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一上台要竞选班干或演讲时就怯场不敢发言,但到了台下就变得敢于表达,后来我们通过家长了解到,原来小孩在长期的“比较”中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感觉找不到自尊,所以才出现如此情况。

“还有一个更加典型的个案,是发生在一名母亲身上,这位母亲在小时候有过同样的经历,常常被父母拿着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要求自己,为此她总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情况都很糟糕,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创伤,自己内心永远觉得自己是不行的,最终问题出现在婚姻的选择上。当时几个男生去追她,她没有信心去选择最好的,想着如果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对方永远比自己强,在一起也会变成是一种比较、随从,后来就嫁给了一个不是很匹配的男生,婚姻陷入了尴尬局面,这就是父母在读书时种下的根子,背后是伤害了其心理。”家长如果真的想要通过比较去引导孩子取得进步,可以让孩子学会跟昨天的自己来比较,注重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而不是光看结果,当孩子做出某个动作得到大人的表扬时,孩子慢慢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良性循环之下,进步会越来越明显的。

如何让孩子不要从小活在“比较”的世界里,古荞裼还主张家长们可以一起学习,修复自身的焦虑,家长们彼此总爱比较最主要的因素是怕孩子被社会淘汰,家长自我安全感不够,所以才经常用这样的方式去自我提醒和提醒孩子。

“此外,还有一个‘以毒攻毒’的办法,很简单,要比就一起比,孩子拿自己的妈妈跟别人的妈妈做比较,提醒妈妈是否像别人的妈妈一样很有耐心,很温柔,几个月下来,妈妈们就会知道心里不舒服,意识到这个办法是不对的。”于东辉强调说,父母们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相信孩子现在的问题长大以后都可以改变并且顺利解决。 楠都

“我其实知道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是对孩子不好的。但有的时候,我是无意识就比较了,比如孩子在一起玩,我会拿自己孩子的身高与其他孩子比,现在,比较多了,孩子一听说吃啥会长高就猛吃这个东西,显然,因为我的比较,已经给孩子造成压力了。我知道我这样不好,但有的时候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可能与我自己个子矮,老担心害怕孩子长不高有关。” ——墨妈

“家长爱比较,比来比去,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一焦虑,行为就不容易理智,就会做出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有不好后果的行为。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情况也是不同的。想想,如果老公整天拿你和邻居的美妈比较,你受得了吗?” ——蛙爸

“我们所处的环境,要家长不比较,实在很难,尤其上学以后,排名分数这些,孩子的成绩好坏都是比出来的。家长所能做到的,恐怕就是尽量不强调强化比较,让孩子少些压力,能轻松一些。” ——欣妈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用自身行动让孩子懂爱继而学会爱


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学会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现实中发生的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那个年龄段应有的道德,就有那个年龄段该有的痛苦。所以,孩子更需要父母以一种对待朋友的方式,充满人情味地,于理于情地言传身教,去教育和感化他们,都会他们如何去爱每一个人。

做一个会爱的人。父母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充满爱的情感的人中,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会爱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处处关爱他人。比如:带孩子去逛街,看到有乞讨的人,给他们几元钱;有些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主动带着孩子为灾区人民捐款;看到路边的流浪猫,把自己手上的食物给猫吃;等等。

在大连的海滨浴场,我们把面包给海鸥吃;在平湖的图书馆,我们又来带宝贝一起喂金鱼;在岩头古村的一家门口,有一只狗蹲坐在那里,眼皮直打架,宝贝看出来了,说小狗要睡着了,我就对她说,那和小狗拜拜吧,不要吵到它,孩子就很理解了。

这些都是在给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爱的教育,在父母的爱的感染下,孩子碰到这样的问题,也会用父母的方式来做,这就是一种爱的教育、爱的传染。

父母的爱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对孩子的爱尽管是无私的,但是一定是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的,那么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进行回报呢?

首先,父母要善于索取。累了,就让孩子帮自己捶棰背,为自己倒杯水;做家务的时候,让孩子给自己搭把手;病了,让孩子帮着给自己做口吃的;等等。

今天,我给宝贝买了一大包气球,还送了一个脚踩的打气筒,我就让她学着我的样子自己来把气球充好气,在绑绳的时候也让她给我搭把手,第一个气球充的太大了,一会儿就破了,我就让宝贝把破了的气球丢到垃圾筒里,这样不知不觉地做这些事情,她都是很乐意的。

其次,明确地告诉自己,父母也需要孩子回报一份爱。无论在什么时候给孩子什么好吃的东西,千万别违心地告诉孩子“我不喜欢吃,你自己吃吧”,而是让孩子留下一份给父母。在给宝贝买吃的东西时我一直让她给我一点吃,让她懂得分享和爱。

最后,孩子在关心父母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关心他人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孩子的爱能使得父母和他人得到最大的愉快。

学会做父母:孩子要这样爱


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损害健康,放弃事业,荒废性生活,这不是高尚,不是爱,这是因为你的生活本来就没有目标,你本来就没有事业,谈不上放弃,你们本来就不相爱,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爱自己

不爱自己的父母,总觉得自己活错了,世道和他人亏欠自己,自己有一大堆理想债没收回来。孩子,就是用来还债的。你想,这孩子多可怜,一生下来就拿着欠条,怪不得要大哭一场。

你得接受平凡

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一个世代,只有几个天才。不爱自己的人,多半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普通。这其实对自己要求太高,人生在世,活的年纪越大,越明白“自食其力”、“不给人添麻烦”,是了不起的成就。

你得自我净化

你普通,为何接受不了孩子普通?你偷懒,为何容不得孩子一点疲倦?你为何不停纠正他,让他连睡眠都不足?让他永远以为自己是失败者?

因为,你的父母就是这么对你的,人生好比一条河流,你的上流污染了,你也受影响,为了让你的下游重归清澈,你得有自净能力,你仍然按照受伤害的方法对付自己的孩子,他也得跟你一样受伤。

错误的方法不会因为重复多次就变成正确,从十米高的地方往下摔鸡蛋,每次都会破的。任何孩子受虐待,都不会开心。

你要有自己的人生

你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你和你丈夫(妻子)的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损害健康,放弃事业,荒废性生活,这不是高尚,不是爱,这是因为你的生活本来就没有目标,你本来就没有事业,谈不上放弃,你们本来就不相爱,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你这是单方面强加给孩子负罪感:我爸(妈)为我牺牲太多了!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放弃的,不是孩子剥夺的。

越有自己追求的人,越不粘孩子。

讲道理

凡事有概率。是人,都得遵守基本规律,比如,三高对身体不好。

知道这两点,烦恼扫光光。不讲道理的人,最爱说这句:我不一样!我家的孩子不一样!这形成封闭小宇宙,别说观念与方法的进步,连原子弹也炸不开,只有无穷尽的焦虑与伤害了。

“孩子还是不要打得这么狠吧?”

“我家的孩子不一样!”

“孩子数学老不及格就不指望他当数学家了。”

“我家的孩子不一样!”

你的孩子是一样的,不过你这个家长是不一样的神经病。

“冷漠”一点

别太热情,别太粘。好比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连欣赏自己身体的私密空间都没有,他只会讨厌在他身边游荡的你,即使你满心以为自己是他的知己。

父母这习惯也得从小做起,那些太“热情”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没学会放手:他们替孩子解决一切烦恼、扫除一切障碍,建立了紧密的寄生与宿主关系。父母是没长大的孩子,孩子也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组成的“长不大二人组”,互相折磨、互相消耗、互相牵制。外来入侵者(不同观念的他人、女婿、儿媳),全是潜在的敌人,必须制服或消灭。

爱孩子,在今天,表面上人人会,不就给点礼物,放纵吃一顿,实际上并不容易,关键在父母得当个正常人。

真那么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那就给他独立、给他自由,让他掌控自己的命运,除此以外,你保持健康,给他多留点财产,都是最实在的爱。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作为家长,不但要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更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有的家长会反问:我知道孩子需要鼓励,我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但是孩子没什么反应,该拖拉还是拖拉,上课仍旧不认真。要欣赏孩子的这个问题,可是我真的很困惑:该怎么欣赏孩子呢,难道对孩子说“你真棒”还不算欣赏吗,为什么天天说“你真棒”却没有用呢?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现状非常焦急,往往不断地询问具体方法,比如,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在没有了解孩子之前,具体方法谁都是没办法提供的,只能从教育观念上建议家长,比如,对孩子少些斥责,多些欣赏。

欣赏什么?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他身上有着独特的优点和缺点,家长作为一天天看着孩子长大的至亲,最清楚孩子身上的长处、优势,把这些优点放大,在孩子受到打击、挫折时,告诉他,他本身具有的能量,你多为他骄傲,因为你看到了他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

如果没有用欣赏的眼光、用心体察孩子独特的感受,而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是用“你真棒”三个字,孩子最初听到会觉得你是在夸他,多听几次,就会发觉,这种夸奖其实是一种敷衍。我认为,“你真棒”对鼓励孩子还是有效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在说清楚,为什么我会发出“你真棒”的称赞。

例如,妈妈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如果妈妈没有具体说明孩子因进步而夸奖的原因,而只是说:“老师表扬你了,妈妈觉得你真棒!”你觉得孩子的感受会不会有不同呢?

如何夸?当您对孩子进行鼓励赏识时,如果想用“你真棒”,请把这三个字进行扩展,句式如下:

1、你真棒,因为……;

2、因为……,我觉得你真棒!

各位家长,请用这种句式试试看,或许你会重新找到“你真棒”的魔力!

育儿观:家长要学会放手


育儿观: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入托初期的适应期,一般都认为是孩子的适应过程,其实专业的老师都知道,这种适应期是三个方面的:孩子、家长和老师。

孩子需要适应期,很容易理解,老师需要有一个和宝宝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也容易理解,那么家长为什么也有适应期呢?

这里所指的家长是指带养宝宝的人,她可能从宝宝出生一直带到宝宝入托,在此期间和宝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影不离。一旦宝宝上了托班,便有失去一样随身物品的感觉,每天好像掉了什么东西,很不习惯。于是宝宝不在身边的时候,脑海里总牵挂着,担心宝宝的冷暖和饥饱,担心宝宝的情绪。此时家长已经不知不觉有了焦虑情绪。

家长如果能正确理解这种适应期,相信老师会照顾好宝宝,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适应新环境,有坚定的信念让宝宝去经受这种必要的锻炼,那么这种适应期就会顺利度过。

有的家长喜欢躲在教室外面偷偷地观察孩子的情况,这样做对孩子是不利的,因为孩子迟早会发现那一双熟悉的眼睛(孩子尤其是不会说话的孩子心灵感应的能力特别强),一旦发现,孩子对班级活动就会失去兴趣,便会不停地寻找,找不到就会哭。如果长期有一双眼睛在悄悄观察她,可能会引起孩子心理焦虑甚至会让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请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潜能,请相信老师有无限的爱心。因为这是让宝宝健康成长的唯一的选择。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俊俊是我班出了名的小帅哥。记得刚入园时,懵懂的他对我是连打带踹,还拽坏爱红主任的项链。两个月来,经过我们的爱心教育,他变成了既听话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

每次入园时,我都要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在家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更好的达到家园共育。记得有一次,骐骏的妈妈对我说:“老师,幼儿园门口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大爷说我家骐骏面黄肌瘦,有这样那样的病。本来骐骏就特别爱生病,几乎每个月都得输一次液,听老大爷这么一说,我心里还很难受。我笑着说:“他是不是不好好吃饭?”“那可不,每次吃饭都是我们追着喂,到现在连筷子还不会用呢!实在不吃的时候我就把零食都给拿出来,让他挑着吃。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就听老师的,老师,您帮我说说他吧!”我很幽默的说:“必须的!

我暗想: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独立进餐了,俊俊也不能例外,一定要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于是,我和骐骏妈妈协商首先掐掉孩子的各种零食,其次,我开使了育人计划。区域活动时,我每次都把《泥球喂奇奇》的材料让他来操作。一开始,我让他用勺子来喂,等他用勺子的能力越来越熟练了渐渐地用筷子来喂,并鼓励他:骐骏真棒,能把奇奇的小肚子喂饱,奇奇需要丰富的营养长高个子,还会变得越来越聪明。那骐骏呢?是不是也要用自己的小手喂饱小肚子,这样丰富的营养才会跑到你的身上去呀!骐骏也会长高个子更帅更聪明的。骐骏眨着小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自己吃饭,我要长高个子,要聪明。”事后,我还和奇骏有个约定,每次入园时,都要摸摸他的小肚子是不是吃饱了,只要吃饱了,就奖励一朵小红花。

其实,我觉得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的人生,哪怕时常摔跤,我们也只需要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说话孩子总当耳边风,家长自身要找原因


这几日回家,姥姥经常跟我抱怨:小温馨一点都不听话,总是唱反调,爱把对她说的话当耳旁风,听到当没听到一样。这样的问题不只是小温馨有,相信其他的家长也经常会遇到。面对孩子不听管教,作为父母确实也非常头痛。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昨晚上姥姥给小温馨倒水洗脚,小温馨也非常喜欢洗脚这件事。倒完水之后她很自觉的脱掉袜子,撸起裤子,拿了一个小板凳坐下来准备享受洗脚的乐趣。这时姥姥催促着说:“宝贝啊,你快点洗啊,洗完姥姥也要洗。”小温馨洗了三五分钟,姥姥边叫她起来,边准备拿毛巾给她擦脚。

这时,小温馨开始把小手伸进水桶里拍打捣乱起来。姥姥一看她把衣服袖子都弄湿了,立刻喊道:“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快点起来,别洗了。”说着强势得将小温馨抱起。可小温馨根本不听也不配合,双手伸到水里,袖子大面积湿透了。姥姥气得打了她的小手,责怪她不听话,总调皮捣乱。

孩子本身就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小温馨很享受洗脚的乐趣,如果姥姥不在一旁催促着她,强迫着她,她应该会继续开心的享乐着。可孩子是敏感的,当她发现自己要遭到强迫时肯定会做出一些事情来阻止。于是,她就故意的开启捣乱模式,把小手伸到水里,然后弄湿了衣服。

我跟姥姥商量,孩子三岁多了,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在洗脚,就不要去干扰了,你一直说她也未必会听,倒不如让她再多洗一会脚,强迫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干嘛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呢?如果孩子不想配合,我们就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如果突然遭到阻止,又怎么能听我们的话?

昨天晚上在和小温馨去饭店里吃饭,paul和姥姥找了个靠近沙发的位置坐下,而小温馨却不乐意,自己找了另外一个位置坐下。任凭paul和姥姥怎么喊,她都不理不睬。Paul在一旁埋怨:“这孩子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和她说话爱答不理的。”后来,我跑去paul的位置坐下,小温馨也大哭大闹得跟了过来。

我给她擦掉眼泪,一边安抚着她的情绪说:“宝贝,你这样哭闹是不对的。这个是公共场所,是不允许大声喧哗的地方。如果你再这样,妈妈只能让你出去了。”小温馨立刻停止了哭闹,我试着抱她到我的腿上,继续说道:“爸爸和姥姥已经选好了位置,那么我们就一起坐在这里。”说完,我拿起桌子上的号码牌告诉她:“你看,待会工作的阿姨会根据这个号码牌上菜,我们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就不能乱换了。知道吗?”

小温馨拿着号码牌安分得坐在我的腿上,随后上菜的阿姨也过来了,小温馨也识趣的将牌子递给了她。Paul一直觉得小温馨比较听我的话,所以很多时候都会让我去和小温馨交流。但我怪他态度太过强硬了,遇到问题只会去制止和强迫,而不懂得先和孩子沟通,倾听她的需求。孩子其实很好哄,她并不是不想搭理你,只是她知道你已经坐在了这个位置,和你说了也没用。既然你都不会配合她一起坐她想坐的位置,那她又怎么愿意听你的话呢?

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会对小温馨发号指令,比如说好明天去游乐园玩的,可第二天早上她一直赖床不肯起来,喊了多次就是没有用。当发现都快到中午十二点了还没出门,我难免也喊得声嘶力竭。

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走到她的床边,悄悄地告诉她再不出去玩游乐园就要关门啦。然后假装要离开的时候她突然爬了起来说:“妈妈,你快点给我穿衣服,我要出去玩呢,不然时间来不及了。”看看,这个时候小温馨比我还着急呢。所以,不要觉得孩子不听话,想想是不是换一种方式会更有效果呢?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理解事情的程度,我们不能任何事情都以我们的节奏为主。当我们在和孩子提要求的时候,要看看孩子是否正在做自己的事情,不要时不时的去打扰,这样不仅引起孩子的反感,还容易导致孩子专注力不集中。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孩子小,就该听我们的决定。大吵大囔的结果基本无济于事,想让孩子听你话,首先得反思自己的行为。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身教示范。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不要靠打骂去驯服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何况每个孩子的性格也不一样,所以教育方式也会不一致。如果你只是隔空对话,不尊重孩子的需求,那么她自然也不会尊重你。当我们在和孩子设定规矩,树立威信时,也别忘了让孩子缓冲一下。孩子的成长路上,慢慢来。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父母要学会倾听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父母要学会倾听

自从接下这单任务,我的心中就开始不安,教育佑佑的确花了费不少我们心血,但要让我介绍经验,真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就说一我在教育孩子的几点吧。

一、学会尊重孩子——蹲下身子说话

孩子虽小,但她也是有自尊心的。父母总是高高在上,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这并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与信任,反而会使她们反感,她们就会找机会来反驳父母,挑战父母的权威,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所以,对于父母来说,要想逾越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就必须放下架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去了解透视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和年幼的孩子讲话时,最好蹲下来,让你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使她感到自己的存在,并且你可以用和孩子同样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这样相互之间有利于平等交谈。例如,有一次,在外面游玩的时候,女儿跑着跑着,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她马上就要哭出来了,我一看,自然地蹲下来,摸着女二头,亲切地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张大了,你是最棒的,绊一下没关系,对吗?你觉得呢?”女儿看着我的眼睛,点了一下头,重复地说:“对呀,我不是小宝宝了,我张大了,我是勇敢的孩子!”然后她自己拍了拍身上的土,自豪地又去玩了。蹲下来,与孩子完全处于一个水平线时,孩子肯定会认真地听你说话,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

二、父母学会倾听,孩子才会倾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父母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作为父母,要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首先不是学会跟孩子说什么,怎么说,而是先要学会听。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苦恼所在,愿望所在,帮助孩子理清自己面临的心理现实和客观现实,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要先听后说,这样的沟通才能是有效的沟通。

家长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家长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习韩老师的亲子教育课后,现在很喜欢观察周围的人教育孩子,而且喜欢不知不觉用韩老师的亲子理念来看待他们的教育亲子方式方法。

事例一

星期天和**两个同学家长带三个孩子去苍梧绿园玩CS.到活动地点,开始玩游戏之前,教练在讲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教练在专心致志的讲,孩子们在专注的听,结果教练讲一句,一位同学妈重复告诉**同学一句。不断的打扰孩子的注意力。从这件事我知道老师反映这孩子不专注的原因了。孩子在专注听讲,孩子妈妈不停的打断他,长此以往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专注力了吗?就这种培养方式再多么专注的孩子都给毁了。

事例二

前天数学老师通知买钱币的学具,同学妈妈(**同学妈妈)告诉我她帮我买了一套,第二天早上带给**。昨晚**告诉我“妈妈,你帮我买钱币的学具吧。”**看起来还不太开心。我拉他到怀中问他“阿姨不是帮我们买了吗?她让同学今天带给你了,他忘记带了?”**摇摇头说“不是的,他给我用一会就收回去了,说是他家的。”奥,可能是他妈妈没说明白或是他同学没听清楚。我摸摸**头告诉他“没关系的,可能是阿姨没和他说清楚,那是阿姨帮我们带的。等会我问问阿姨啥情况,好吧。啥事我们都要问清楚了。我们不能误解别人。”**表示同意。

结果到晚上,我还没打电话问同学妈妈,她就气急败坏的打来电话,说他家儿子小气,把学具给带回来了。他爸和他妈还把同学训一顿。我“是你没和孩子说清楚是给**带的吧?”他妈“我就说把这套带给**。”我“那这事你不能怪孩子,是你自己和孩子说话没说清楚,同学肯定认为是借给**的。和孩子说事一定要说的明明白白的。你没说明白,反而怪孩子小气。你想想这事你做的对吗?自己感觉孩子有错时,要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告知清楚。还有不问清楚情况不要给孩子乱扣帽子。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以宽容的心对孩子。”他妈“是呢,是我没说清楚,我就认为他小气。我对他真的没有你对**的耐心。!”我“以后告诉孩子做事情要说的明明白白的。别让孩子间产生误会。”他妈“是呢,难怪他喜欢**,我家爸爸就说你家**大气,懂事。原来是你教育的好。今天你不说我都想揍他一顿。谢谢了!”

从这件事我觉得是他妈告知孩子事情的时候,自己说的不清楚,又脾气急,还怪孩子小气,对孩子没有到位的教育方法。其实孩子就是家长的复印件。原件模板都有瑕姿,复印件能清晰吗?

焦虑型的爱易使孩子脾气怪异


内心已有焦虑的伤痕,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焦虑的人,当有孩子后就将焦虑源转移到孩子身上,不停地在孩子有关的事务上寻找可焦虑的事情,不断要求别人和孩子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某些状态,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以为自己内心的担心全是为了孩子,其实焦虑早已存在,在任何时候,焦虑会投射到自己最重视的事情上,当有了孩子后,焦虑自然就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一概都不放心,所以每天找到各种细节去为孩子担心,还以为这是在爱孩子。

这类家长因为童年的成长有问题,给内心造成一定的焦虑和恐惧,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会把焦虑投射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没有孩子时,会好一些,只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有了孩子后,会把所有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离开孩子就会想会不会有人欺负我的孩子,孩子会不会哭了没人管啊……成天担心,惶惶不可终日。见了孩子就急不可待地拷问孩子,孩子掉了两滴眼泪,马上就没来由地问孩子是不是有人打你了,有人欺负你啦,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说一遍。

这种每天把所有受伤害的机会都说一遍的做法,等于训练孩子寻找使自己受伤害的机会,这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孩子会因此成为受伤害的狂想者,会变得对伤害非常敏感,将来一旦成为受害者,就会愤世嫉俗,认为社会对他不公,会在他的生活环境中专门寻找伤害他的人,要是有人从他身边走过碰他一下,或者这个人打了别人,他都会认为这个人打了他了。一个这样的人不会良好地发展幸福生活,只会把自己练习成一个受害者,与幸福生活无缘。

焦虑型的家长会使与孩子接触的所有人都紧张,这种紧张氛围无疑会造成孩子的焦虑,这种焦虑会埋藏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不被发现,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消耗孩子的心力,使孩子成为一个不被群体接纳并且脾气怪异的受害者,给孩子的一生都带来痛苦。

家园共育《爱比较的家长要学会修复自身的焦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爱比较,父母要引导 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已经开始出现比较的心理,跟身边的小朋友比高比低、比好比坏。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其他孩子...
    2021-05-02 阅读全文
  • 父母用自身行动让孩子懂爱继而学会爱 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学会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现实中发生的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那个年龄段应有的道德,就有那个年龄段该有的痛苦。所以,孩子更需要父母以一种对待朋友的方式,充满人情味地,于理于情地言传...
    2020-08-07 阅读全文
  • 学会做父母:孩子要这样爱 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损害健康,放弃事业,荒废性生活,这不是高尚,不是爱,这是因为你的生活本来就没有目标,你本来就没有事业,谈不上放弃,你们本来就不相爱,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爱自己 不爱自己...
    2021-01-23 阅读全文
  •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作为家长,不但要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更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有的家长会反问:我知道孩子需要鼓励,我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但是孩子没什么反应,该拖拉还是拖拉,上课...
    2021-03-3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家长要学会放手 育儿观: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入托初期的适应期,一般都认为是孩子的适应过程,其实专业的老师都知道,这种适应期是三个方面的:孩子、家长和老师。 孩子需要适应期,很容易理解,老师需要有一个和宝宝相互了解、相互...
    2020-12-07 阅读全文

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已经开始出现比较的心理,跟身边的小朋友比高比低、比好比坏。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其他孩子...

2021-05-02 阅读全文

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学会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现实中发生的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那个年龄段应有的道德,就有那个年龄段该有的痛苦。所以,孩子更需要父母以一种对待朋友的方式,充满人情味地,于理于情地言传...

2020-08-07 阅读全文

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损害健康,放弃事业,荒废性生活,这不是高尚,不是爱,这是因为你的生活本来就没有目标,你本来就没有事业,谈不上放弃,你们本来就不相爱,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爱自己 不爱自己...

2021-01-23 阅读全文

作为家长,不但要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更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有的家长会反问:我知道孩子需要鼓励,我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但是孩子没什么反应,该拖拉还是拖拉,上课...

2021-03-3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入托初期的适应期,一般都认为是孩子的适应过程,其实专业的老师都知道,这种适应期是三个方面的:孩子、家长和老师。 孩子需要适应期,很容易理解,老师需要有一个和宝宝相互了解、相互...

2020-12-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