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三招对待不听话孩子的办法
发布时间:2020-09-30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实用三招对待不听话孩子的办法
小容和小韬渐渐长大,快三岁了,心眼越来越多,翅膀越来越硬,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会磨嘴皮子了,没有三招两式的,保准抓狂,我做为奶爸也不例外。
但我不想滥用父亲的权威来压制孩子,而且我也不喜欢大声说话,我喜欢让小容和小韬自己去认识和学习,而不需要我时时督促和提醒。我希望长大以后,他俩可以自觉的去做某些事情,那样,我既轻松,省得跟他俩说话生闲气,又能让他俩的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起来,对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非常有好处。
奶爸和妈妈最大的区别就是奶爸是男人,很多人认为男人哄孩子,孩子因为比较害怕爸爸可能更听话,事实却是刚好相反,很多男人一般比女人缺乏耐心,态度粗暴,找不到哄孩子的方法,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哭闹任性,男人站在一边,束手无策,干着急,如果让爱心泛滥的妈妈看见了,对这个场面会既抓狂又心疼。
当然,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如果爸爸作风严谨而理性,会越来越体会到父亲不同于母亲身上的那种威慑力。但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奶爸们怎样也可以修炼一下权威或者威慑力,而避免孩子在你面前随意任性呢?
一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内心的世界不同于大人,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成为孩子的知心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喜欢玩,所以爸爸们就得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玩耍,就会非常容易走进孩子心里,让孩子一天见不到爸爸就想。
但陪孩子玩,一定严而有度,不可什么都依着孩子。我看小容和小韬比较多,虽然喜欢陪他们玩,但也有感觉无聊的时候,所以,当妈妈下班一回家,我会马上让妈妈陪他们。妈妈比我心软,有时候会无原则的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可以爬窗台,可以站在上面,但我是禁止的,所以,我扮演的是严父的角色,而妈妈是慈母,可能将来会有一段时间,两人怕我,会跟妈妈更亲近,但等真正懂事了,心还是会跟我最亲近。因为尊重孩子也要有个度,不能没有原则的一味迁就,否则就是溺爱。溺爱的孩子学不会尊重他人,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
二是怎样有错必究。小容和小韬年龄还小,犯错是难免的。我看到很多爸爸对孩子犯错也很忌讳,但往往要求孩子马上改正,并且如果做不到,当时会采取一定的暴力行为强行制止,往往搞得孩子很难接受,哇哇大哭,而且有时候会激起逆反心理,更难教育,如果这样的话,事情往往会变得很无奈。
我对小容和小韬犯错也非常在意,而且有错必究,但在追究以前,首先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不要生气,生气时的所作所为往往是不理智的,采取的处理方法也往往是不合理的,所以,看到小容和小韬犯错,我会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用和缓严肃的语气来跟他们说话,或许孩子小,他们也不想犯这样的错误呢。
大声呵斥,就是不尊重孩子。试想,如果你对一个成人不够尊重,也这样说话,谁会受得了呢?但平静的态度并不表明就可以容忍或者迁就孩子的错误,所以其次就是在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以后,一定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因为孩子在受你的呵斥以后,往往呆呆的站在那里,会不知道怎么办,那告诉他正确的处理方法,只要他听从去做就可以了,也不用再加追究,万不可一件事,说起来没完没了,给孩子一个机会,给孩子一点自尊。如果下次再犯,那再提醒好了,总有一天,孩子的控制能力会增强,可以强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最后如果孩子任性不听话,哭闹打滚,那就让他哭好了,我一般不会做出任何妥协,但可以适当劝慰,摆事实讲道理,孩子总有听的时候。
所以,孩子很少看见我生气,冷静理性处理问题,即便孩子在任性大哭的时候,我轻轻说几句话,也会马上引起孩子的注意,而不用对他们大叫大喊。但我承认,我叫喊过,特别是小容和小韬一起任性撒泼的时候,让我一度抓狂,但还好,很快能冷静下来。而且,当我看到因自己叫喊而让小容和小韬害怕的时候,我会后悔自己不应该这样。
三是如何说到做到。跟孩子相处其实就是哄孩子的过程,但孩子都是很认真的,对大人的话会特别放在心上,千万不要以为随口说说就可以糊弄孩子,如果这样,时间长了,大人再怎么哄,孩子也不会听了。现在小容和小韬晚上会吃些零食,但吃太多的零食又没有好处,特别是棒棒糖,现在是两人的最爱。白天想吃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晚上吃过饭后再吃,开始很难哄,但到了晚上,我一定会拿给他们的,即便他们忘了,我还会拿出来,然后对他们说,“爸爸说过晚上才吃棒棒糖的,来,快吃吧。”两人就非常高兴,嘟囔着,“晚上吃棒棒糖,晚上吃棒棒糖。”这样一来,以后白天再想吃棒棒糖的时候,就会自己跑到我面前乖巧的说,“晚上吃棒棒糖。”我就附和着他俩说,“对了,白天不吃,晚上吃过饭后再吃。”
以前两人小,白天想不起来,晚上如果忘记了,也就不吃了。现在大了,几乎每天都能想住吃棒棒糖,但吃糖太多肯定不行,对牙齿也不好。所以,现在再给他们吃棒棒糖的时候,就对他们说,“今天晚上吃过了,明天就不吃了,知道吗?”如果两人不同意,那就今晚的也不能吃,所以两人都会同意。等明晚再要棒棒糖时,就告诉他们说,“昨天已经吃过了,不是说好今晚不吃了吗?所以今天不吃了。”两人一听会闹,然后我接着对他们说,“但是明天晚上可以吃。”接着再用其它零食哄一哄,小容和小韬就会很快安静下来。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态度一定要明确坚决,千万不可心软。
这样,我既认真对待了他俩的要求,又按规定做到了我的承诺,时间长了,再说什么话,他俩也就很容易相信我了,对于其它事也就很容易哄了。
我相信,任何爸爸如果做到了以上三点,就是一个民主,和蔼但却充满权威和威慑力的父亲,他在孩子的眼里是亲切可爱而高大的,当然,这个形象是需要妈妈共同配合来完成的,妈妈在其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当面要和爸爸保持一致,如果有什么分歧,那就私下里讨论好了,否则在孩子争论不休,教育态度不一致,一个管一个护,两人到最后都很难有权威,孩子会越来越难管教。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对待三岁逆反孩子的有效办法
对待三岁逆反孩子的有效办法
小容小韬快三岁了,正是逆反的高峰期。但我感觉还好,两人的表现还是比较温和的,在这方面,我倒没费太多脑筋。
淡定
孩子逆反是正常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是好事,既然如此,为何不淡定对待呢?所以,对待小容小韬的逆反任性我一般比较冷静。其实,父母越生气,越容易说错话,越容易出现教育失误。何况,自己生气太不值,教育效果也不见得好,而且,有了第一次吼叫,难免不会出现第二次,时间长了,面对孩子频频出现的逆反行为,感觉太累了。有时候,父母越生气,反而越能激发孩子的叛逆心,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小,不要指望这时候他能体谅父母的感受。
所以,在小容小韬面前,我即使是生气,也是装装样子的,让他们心里引起重视,如果真要生气,就是在难为自己,何苦呢?
尊重
其实小容小韬出现叛逆,除了自身成长因素,很大情况下是因为行为和心理得不到理解和尊重,而采取的过激行为。比如,两人很小的时候,非要自己穿鞋穿袜子,那趁这个机会赶紧教教吧?但可气的是,两人根本不用我管,而且态度蛮横,可能嫌我多管闲事了。但他们这么小,哪能做到呢?于是,很多父母开始跟孩子较劲,摆事实,讲道理,然后非要给孩子穿,让孩子明白,他们是做不到的。可效果往往相反,孩子哭,大人叫,最好的结果也往往是穿上了,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眼泪涟涟。
其实,面对孩子这样的“强硬”态度,父母们大可不必太跟他们较真了,既然他们想做,不用父母帮忙,那父母也不必太“好心”了,放手让孩子去做吧。我一般会让小容和小韬自己去穿,然后也不管他们,自己去忙着收拾其它东西,这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等两人自己认识到,确实不能做的时候,再来教他们或帮他们,一般就能乖乖听话了。
提条件
有时候,孩子的叛逆行为是因为自控能力差,抵抗不住内心的诱惑,比如小容吃棒棒糖就是这种情况。小容脾气大,一旦叛逆起来比小韬要强烈很多,所以,一旦想吃棒棒的糖的时候,一般怎么劝都听不到心里去,如果强硬实现父母意志,孩子心灵难免会受到伤害。
这时候,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一般采取迂回的方法。告诉小容,可以吃棒棒糖,但是是有条件的。比如今天吃了棒棒糖,明天就不能吃了,或者吃了棒棒糖,必须要放弃另一样零食,然后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这时候,小容一般会停止哭闹,仔细权衡,即使权衡失误,我也会按孩子的决定执行,让孩子明白,做出决定后是要承担相应后果的。
比如小容会坚持选择棒棒糖,那么等一会儿吃巧克力的时候,就没有她的份了,只能看着小韬吃了。这样,慢慢下去,小容的自制力会得到提高,而且会更谨慎的做出决定,叛逆的时候自然就少了。
冷处理
小容小韬毕竟还小,任性发脾气的时候居多,适当的情况下,我有时会采取冷处理。冷处理不是置之不理,它是我采用的一种方法,让两人明白,哭闹对于解决问题起不到任何作用。很多时候,小容小韬喜欢哭闹来达到他们的无理要求,但我一般对他们的哭闹装作漠不关心,而是采用冷静的对话方式,协商解决。如果他俩还是不听,哭闹依旧,那就他们哭一会儿好了,他们早晚会明白,哭闹引不起爸爸的注意,只有认真和爸爸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好途径。
有些父母看不得孩子哭闹,孩子哭闹一厉害,就会无条件答应孩子的要求,孩子掌控了父母的这个弱点,会变本加厉,慢慢的,越来越任性,父母的不合作,反而让孩子越来越叛逆,那么,孩子不成器,难以管控,将来受罪难受的是父母自己。
明白规则
人活在社会上,必须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生活,有些东西是必须要遵守的,做为成人,行为也必须合情合理合法,自由是有一定限制的。那么,孩子也有理由从小要明白这一点。孩子的叛逆行为来自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强不是坏事,但要在合理的情况下才可以。
现在独生子女当道,家里的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懂事以后,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蛮横,那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有时有必要采取强硬的态度,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凡事都有一定前提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总有明白的那一天。
比如有一次我带小容在超市,一会儿小容想出去玩摇摇车,超市有入口和出口,但小容非要从入口出去,解释了半天,不听,而且不让抱着走,没办法,我只好以身作则,不管小容,自己头也不回的往前走,小容以为我不要她,连喊带叫,急得她在原地大哭,我不为所动,仍然态度坚决,让小容快点跟上,直到出了超市口,小容才停止哭泣,这期间,我一直没抱她,任她哭闹。我要让她明白,她必须这样做,必须要服从一定的规则。
经过这件事以后,再逛超市,小容就从来没有因入口和出口而发过脾气,因为她也看到,所有的人都在这样做。
讲道理
经常给孩子讲道理,父母都在做,我也是。但有一点,如果想要孩子听劝,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二要在孩子面前有父母威信和尊严。对小容小韬来说,相同的话语,我说出来,比妈妈说出来,是有天壤之别的,虽然,妈妈和小容小韬非常亲,但妈妈“心太软”了,根本“镇”不住两人,而且妈妈有一个缺点,如果小容小韬一闹腾,常常会做出许多“空头许诺”,所以,妈妈的话对小容小韬有时自然没有诚信可言,不听她劝,也在情理之中了。
孩子明白事理,随着年龄的长大,叛逆行为会越来越少的。
孩子不听话的行为疗法
孩子不听话是许多家长的苦恼,我从行为疗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治”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当然不会听话。
因此,在给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须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叫三岁的孩子大公无私,学“孔融让梨”,这是很难做到的。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好动,让他半个小时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课或做作业,那是很难的。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区别很大,要求自己的孩子每门功课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不了解孩子的个性,一厢情愿地想把孩子塑造成某种类型的人是不现实的。
怎么知道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和行为功能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其次是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方面领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后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实际能力。有些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对孩子的能力和特长了解得比较全面;有些家长工作忙,跟孩子接触比较少,了解就少。
有人担心,只让孩子做会做的事而不让他做不会做的事,孩子怎么能进展呢?请看第二句话。
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他不会做的事。但是,这件事不能太难,应该以“跳起来够得着”为原则,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须能够做得到。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监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么也不管了。
许多家长言教太多而身教太少。他们经常教导孩子怎么做人,至于他能不能做到,做到了没有一概不管,或者发现没有做到就批评几句或棍棒相加。一概不管的结果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听进去了,但理论脱离实际,言行不一。而批评和处罚的后果是,孩子学会了说谎。换句话说,过分强调结果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家长应该多多关注过程,全程陪伴孩子完成任务。
陪伴就是监督,同时也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真的不会做,那怎么办呢?放弃肯定是不行的。家长应该协助孩子做。注意,是协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长看孩子不会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亲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孩子不予理睬,母亲一边骂一边把他的房间收拾了。
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根据行为疗法的理论,一种行为能不能建立起来,效果是关键。带来效果的行为会保留下来,没有带来效果和带来负面效果的行为会消失掉。
孩子做到了,家长视而不见,孩子会觉得做不做一个样,以后就不会那么热心地去做,对家长的指令听而不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听话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还要“额外”的奖励?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么天经地义!他们只看效果。
所以说,奖罚是必需的。那么,奖和罚哪个更好呢?从“局部”的作用来看,奖和罚没有区别。但是,从长远利益和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讲,奖优于罚。罚可以消除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为,行为的总量就会减少,变成“无所事事”。奖有利于建立好的行为,而好的行为多了,不良的行为自然就少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奖励会使人变得乐观、积极、自信、卓有成效,惩罚会使人变得悲观、消极、自卑、一事无成。
前面提到,惩罚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其实,奖励也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只是程度轻一些。所以,应该避免单纯的奖励。不要早上下一个命令,晚上回来检查或听汇报。也不要年初布置任务,到了年底来验收。这样会滋长“不诚实”的品性。应该把奖励和监督结合起来,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奖励。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那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下面听听两位儿童教育专家的说法。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郑州大学心理系教授许慧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听话的孩子方便管理。这也是不少家长和老师在潜意识里更喜欢听话的孩子的原因吧。
许慧说,这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孩子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越大,自身经验不足,需要成人的指导才能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看来,孩子如果“听话”也许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少受伤害。
另一方面,孩子不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个体,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如果处处听话,自己就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机会,更没有自身经验积累的机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会相对降低,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如果还把他们看成小孩子,要求孩子什么都听成人的,这时就会出现问题,孩子会反抗成人的管教,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与家长合作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教研室主任杨海燕看来,把“听话”与叛逆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他认为,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所以说,强强爸爸的朋友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孩子的培养,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
许慧教授说,实际上,我们这里的“听话”,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那么怎样培养与父母“合作”的孩子呢?
第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独特的个体,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对象,允许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犯错,帮助孩子矫正错误,这样孩子自然就会与你合作。
第二,孩子情感和行为的独立是孩子长大、成熟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孩子与你作对,非要不听你的话。
第三,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不要从小就要求孩子长大后实现大人未完成的心愿,这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经常说:“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但在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孩子会很重视你的建议,合作关系自然形成。
第四,要允许孩子与成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孩子与父母争论。让孩子参与家庭或学校里的重大事情决策,这是对孩子价值的认可,孩子会觉得你尊重他的存在,那么,他也会重视父母的建议,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凡事与父母沟通、充分与父母合作。
第五,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孩子脑子里逐渐建立一个行为判断标准,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如何教育太听话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气质和个性,与生性活泼、叛逆的孩子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文静、听话、乖巧。这类孩子的家长如果不注意,可能会使他们太内向、太顺从、太娇气,缺乏独立意识和探索能力。
那么,作为这类孩子的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
杨海燕说,对于生来听话、乖巧内向型的孩子,首先要允许他的个性存在,不要强求改变他。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生活本领时,确实需要大人的照顾和帮助,父母一定要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不能只考虑为了锻炼孩子,而不顾及他们现有能力而让他们自己去做,长此以往又会使孩子形成焦虑型人格。
其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环境影响孩子,使之成为一个既听话又讲道理、既文静又活泼、既乖巧又有独立性的孩子。这种理想的状态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急不得,也急不来。
杨老师还提供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参考:
(1)鼓励孩子大胆触摸家里的物品。将危险品、不能动的物品收拾好,其他物品让孩子去触摸,如电话、电视机、电脑、音响、手机等等,只要孩子有兴趣,不要限制他,让他去学习使用。孩子在自由模仿和探索中,其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动手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2)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扬和支持孩子的主见,并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
(3)不轻易批评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一般不指责他,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
(4)不溺爱孩子。乖巧、听话的孩子,如果太溺爱,就会有性格懦弱、依赖性强的“毛病”。
对待新生儿哭闹不止的应对办法
对一个哭闹不止的新生儿,或者是小婴儿,是不敢轻易放走的。日龄、月龄越小的孩子,如果哭闹不止、哭一阵哭一阵,是千万要提高警惕的。
一
首先对一个一直哭的孩子一定要全面的体检,从头看到脚。首先看前囟张力,比如颅内出血又合并较严重呕吐、腹泻,这时脱水症状往往就掩盖了颅内水肿导致前囟饱满的症状。
二
「喘肺」的孩子,在喘咳过程中,在治疗中,如果出现一直哭闹,注意是否有斜疝嵌顿。
三
看完前囟,看五官,看患儿两眼的分泌物是不是很多,如鼻泪管堵塞,患儿也是很难受的。看周身皮肤,看有没有过敏,如有,患儿也会因奇痒难忍而哭闹不止。
四
看心肺,腹部,有没肠鸣音亢进,有没有腹胀,早期肠套叠用 B 超和腹平片是看不出来的。
看四肢关节,有没有因抱尿,或者因穿衣服导致关节脱位,骨折什么的,小儿骨质较脆,在抱尿时,小儿用力一踢踢腿都会导致股骨干骨折。
看泌尿系,最多见的是小儿生理性包茎,如果没有注意卫生,会导致尿频、尿痛,小儿也会哭个不停。
总之就仔细查体,一直哭的孩子是不能轻易放走。
一个口诀
一看腹部二门关
三看皮肤四看疝
五官六神七骨骼
遗下尿肛心不甘
诊治时需注意一哭二闹三上吊
一看腹部是指腹部情况是最常见的小儿哭闹原因,二门关指前后囟门的情况;
三看皮肤是指看皮肤有无湿疹,出血点等,四看疝指看有无疝气;
五官指五官的情况,六神指神智神经系统情况,七骨骼;
遗下尿肛指看尿道口、肛门口,心不甘指注意心脏情况。
诊治时需注意一哭二闹三上吊:
一哭:哭声的性质,哭闹间隙的情况,哭声尖锐,哭闹间隙精神委顿,面色苍白多为病理性。
二闹:指诊治时需注意抱起,吸奶的哭闹情况。抱起,吸奶的哭闹缓解多为生理性,抱起加剧注意肢体疼痛,吸奶时加剧注意五官情况特别是口腔及外耳道情况。
三上吊:指头颈部,出现摇头常见中耳炎和脑部疾病。再压颈,压颈加剧哭闹多为脑部,中耳炎压颈无加剧哭闹。
对于哭闹不安的小朋友,体检包括:
①前囟:看看张力如何,排除颅内出血、脑膜炎可能;
②眼睛分泌物多:鼻泪管堵塞;眼睛睫毛内翻,倒睫;
③耳朵流脓:中耳炎;
④鼻塞:感冒所致鼻塞;
⑤听心音:看看心律不齐?有没有过快过慢,排除心肌炎;
⑥检查腹部:有没有肠鸣音亢进、腹胀情况,排除肠套叠,必要时腹部拍片及腹部 B 超检查;
⑦看看腹股沟:排除斜疝嵌顿;
⑧看看四肢:有无骨折、关节脱位;
⑨看看泌尿系:生理性包茎、肾盂肾炎;
⑩看看用药:糖皮质激素面色苍白、欣快感。
孩子不听话,你的操心用对地方了吗?
很多家长喜欢说:我是对的,是为孩子好!但是您想过没有,如果有一场亲情战争,世界上会有能战胜孩子的家长吗?很多家长喜欢和孩子讲道理,总以过来人甚至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孩子讲,因为他们深信,自己讲的这些道理都是对的,不是前人留下千古名言就是自己几十年生活经验的积累,怎么会有错。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念,家长会变得愈发理直气壮,甚至是愤怒咆哮,其结果往往是和孩子走得越来越远。
在孩子尚未有思辨能力的时候,他只能凭借感知到的态度进行判断,因此对于家长的愤怒咆哮,他只能理解为,家长是带着恶意的,他不喜欢,因此他会做出哭闹的反应。
如果面对十几岁的孩子,他已然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喜好,面对家长的说教,他会驳斥,碰上心情糟糕时,会选择转身走开,不听就好了,反正家长不懂我。“孩子真不听话?我会害他吗?我可都是为了他好啊!”估计这是大部分家长此刻的心理感受。曾经的乖宝宝哪里去了?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您想过吗?
1、您有多久没和孩子好好地聊天了?
家长可能会说,我天天都在和孩子说话啊,注意聊天前面有一个关键词“好好地”。如果只是每天催促孩子写作业,询问考试成绩,数落孩子,这并不能称为好好地聊天。
好好地聊天是家长能和孩子坐下来,有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有一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最好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比如家里温馨的客厅,或者楼下公园等等。
关于时机:最好不要在考试前后,这样无形中会让孩子感到有压力,即便这并不是家长的本意。建议在孩子比较放松的时候,比如做完作业的周末,家里人一起庆祝的日子等等,总之要整体气氛是温馨的,让人放松的。往往在这个时候,孩子能在无意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关于话题:建议不要以学习考试等作为话题的切入点,这些东西是在聊天的过程中,顺便带入的。孩子不喜欢家长过多干预自己的学习,就和我们不喜欢每天被领导追着问目标问业绩是一样的。
不知道和孩子聊什么,是很多家长的苦恼。通常我会引导家长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可有家长反映,孩子除了玩,别的什么都不感兴趣。真的是这样吗?我想对这样的家长说,家长可能真的忽略孩子太久了。孩子的成长是方方面面的,家长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他的成绩上,久而久之,家长也就错过了孩子成长之路上的很多精彩。
孩子的兴趣是多样化的,有人喜欢篮球,有人偏爱看电影,有的则喜欢自己动手做些小玩意,总之和学习有关也好,无关也罢,作为家长,也要尝试着去了解,去听孩子说。
2、您说话时的态度是怎样的?
重要的事情,其实不需要说三遍,一遍就够。当家长不停地重复一件事时,如果孩子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家长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坏情绪自然而然就会爆发。
和孩子聊天第一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孩子聊天第二要懂倾听,给孩子留有陈述自己想法的余地;
3、您和孩子说话有没有就事论事?
很多人说话爱把话题扯得很高很远,毫不避讳地说,这是女人常爱走的路线。和自己的另一半争论时,总是剪不断理还乱,谈今论古,上纲上线等等,前提是另一半已经有了包容能力,可孩子就不一样,在他看来,这样的家长就是一个字“烦”。
就事论事其一,只说眼前的事,不说过去的事
比如孩子今天没做作业,就去玩游戏了,破坏了之前商定好的规矩,那家长要做的就是和他谈“破坏规矩”这件事,而不是把之前孩子犯的错,都一一说个遍。本来孩子理亏的事,如果先听到的是一通数落,他还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今天的行为吗?
就事论事其二,只说具体的事,不说抽象的事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牵扯到孩子的未来,更不要动不动就拿上大学说事。上大学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如果总是在这种糟糕的场景中被提到,孩子心生反感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就事论事其三,只说当事人,不说其他人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好的吗?我想家长只是嘴上说说,其实心里还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最棒,孩子不在场的时候,估计没少夸吧。可为什么不把这种夸奖在孩子面前表达呢?反而偏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当样板。
夸别人家的孩子是一方面,有的家长甚至还会援引所谓“坏孩子”的例子,比如“家长看谁谁家的孩子,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和他一样......”人各有自己的选择,这种带着有色眼镜的评价,对孩子品格的塑造其实是无利的。
看完这些,抓紧时间,找个时机,和孩子好好地聊一次天吧。这样的聊天,才是有效地沟通。自己认为正确的,其实未必是正确的,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看家长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听听孩子的想法,他未必是错的,即便有错,也要先学会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然后才是进一步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