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

发布时间:2020-09-30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

一、首先您要问下自己:我会和孩子说话吗?别急着回答,我们先来做个测试题吧。

爸爸妈妈可以把苹果(其它水果或是东西都可以)放在平时固定摆放的位置上(水果架)。这时候测试开始了如果您想让宝宝帮您拿苹果,您会怎么对宝宝说呢?

A.宝宝,苹果(手指示强调),帮妈妈拿个苹果!

B.宝宝,帮妈妈拿个苹果,好不好?

C.宝宝,去那儿(固定摆放的位置方向),帮妈妈拿个苹果,好不好?

D.乖宝宝,您能帮妈妈一个忙吗?(得到答复后再继续)妈妈吃苹果,你帮妈妈去水果架拿一个苹果,好不好?

好了,问题结束,现在请您选择在平时生活中,您一般采用类似哪种形式的沟通方式?您的宝宝能理解您的意思,并完成您给他的任务吗?

二、答案来了,来看看您和宝宝说话的方式正确吗?

(1)如果您经常用A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的时候会不理您,对于您下的命令全当“耳旁风”。尽管您可能会重复而耐心地说几次,但效果不佳。您只好自己动手了。您可能会在合适的时候教育您的宝宝,但即便是事后总结教育,真正的效果又如何呢?通过育儿论坛上的发帖,我们发现很多爸爸妈妈的这种方式效果并不明显。

这是什么原因,是您的宝宝没有爱心,还是听不懂您的话呢?

其实,更多的原因不在宝宝,而在您的说话方式上。因为您的语言里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而您的事后教育里如果带有过多的抱怨,效果更不好。孩子是不能理解他有什么义务的,他需要的是鼓励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里要提醒您,您可能在其他事情上也有同样的情况,记得要尝试经常去鼓励孩子!

(2)如果您经常用B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时会出现执行的错误,他可能会给您拿来其他的水果,或是拿了一袋的苹果。难道是宝宝听力有问题听不懂您的话吗?

不是这样的,而是您下的命令语意不清晰、语言信息太少,孩子一时不能判断去拿什么、去哪儿拿,所以出现了执行的错误。对于三岁以下的宝宝来说,通过直接的口语去快速判断后面隐藏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也要提醒您,您平时和宝宝说话的方式词语可能有些贫乏,给宝宝的语句太简短。所以我们建议您要习惯使用长一些的复杂语句和宝宝说话,如果宝宝听不明白,您可以重复几次,但不要拆成短句或是词汇来表达意思。

(3)如果您经常使用C模式和宝宝说话:

虽然宝宝能很好地完成您的任务,但您可能会发现,宝宝平时和您说话的时候,也喜欢用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他的意思,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有的时候表达不能完整,或是大人不太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非常着急,甚至语言结巴。

这是什么问题呢?

这种现象是隐藏在许多家庭中的问题,是您把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弱化了,长期用肢体动作、眼神暗示等形式配合语言来表达意思,孩子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所需要表达的意思会越来越复杂,这时这种类型的孩子就会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

所以,针对2岁以上的宝宝,当您和他讲话的时候,建议您尽可能减少肢体动作。

(4)如果您经常使用D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的宝宝不但很乐意接受您的任务,还会完成得比较好。因为在您的命令中,您不但首先尊重了孩子的意愿,而且激发了他参与的兴趣。

同时您可能还会发现,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甚至会使用比较长的句子来表达他的意思,他经常会使用一些您没有教过他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意思,尽管有的时候他表达得并不那么贴切,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没有关系,您需要做的是耐心地倾听,等把孩子的意思听明白以后,用更标准或更贴切的语言帮孩子总结,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更大地发展。

三、爸爸妈妈跟宝宝说话时要注意的事项

1.禁止用娃娃语,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

2.不能把完整语句拆散成词汇方式来表达,比如,“香蕉,苹果,宝宝,吃这个,那个?”应直接使用规范的、完整的语句,比如“宝宝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如果您考虑到孩子太小可能听不懂长句才这样做,那您可以多重复几遍,或使用的句式长度或难度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但不要拆句子。

3.规范语言,不要模仿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达开灯的时候,可能会说“亮亮灯灯”,打电话会说成“叮叮话话”。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您在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就会起到不良的影响,让孩子以为他的表达是正确的。

4.减少肢体言语表达形式,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孩子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配合以肢体动作。

5.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语句要清晰、连贯、易懂,不要使用复杂的词汇。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打骂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教育孩子讲究正确的方法,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


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和孩子难以交流的母亲发出的无奈心声。“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已成为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最大苦恼。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母亲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最近由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开展的“你对孩子了解多少”千名母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很多母亲对孩子比较了解,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和孩子交流的技巧方面,很多母亲还需要提升。

其实,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挑选最适合的方式。

“我很想和孩子交流,但孩子就是不想跟我谈,我也很难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时候谈不上几句孩子就嫌烦了,甚至谈着谈着就吵起来了。”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感受,家长们也为此衍生了很多苦恼。

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想一下,改变一下交流的方式,问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

1、书面交流: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书面交流方式相对于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有着独特的优势。于家长,可以尽量斟酌语句,努力使自己的表达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于孩子,在嗅着温馨墨香、感受来自家长亲笔关爱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和父母进行心灵的对话。而且,这还有利于孩子反复阅读,仔细揣摩。

家庭可以设一本谈心本。有经验的班主任常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谈心。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方式也是可取的,它简单易行,只要准备一本本子和孩子交换写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就可以了。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和孩子共用它来写日记。

父母平时可以给孩子留言或写信。有些不好口头表达的东西,你可以通过写留言或书信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你可以准备一块白板,随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孩子也可以通过它来向你传递信息。或者写一张纸条直接给孩子,也可以将写好的纸条放在孩子的书包里,夹在他的书中等等。写给孩子的书信,可以直接给孩子,也可以通过邮局寄给孩子,但两种方式的效果是不同的。

2、网络交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基于网络的交流方式和传统的书面交流方式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多媒化:采用这种方式除了可以使用文字表达外,音乐、图片、动画等各种有利手段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虚拟化:这是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由于虚拟,你可以以孩子同龄人的身份去和孩子沟通,也可以以长辈的身份对孩子进行教导。由于距离产生的美,孩子更易听进这种“第三者”的话语,交流会变得更加容易。多角色:由于虚拟,你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角色,或年龄的,或性别的,或身份的等等。

BBS交流。如果你的孩子有上BBS的习惯,你可以到他常去的论坛注册一个用户名,然后和他进行沟通交流。这是我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我每天把孩子的作文发到BBS上,然后用一个虚拟的用户名和他交流一些看法,几个月的实践证实,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电子邮件。和写信相比,电子邮件有着更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等都可以帮助你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你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出现,也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出现,这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来确定。

QQ交谈。如果你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是个十足的网虫、聊民,我建议你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方式应是最佳选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用孩子嗜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也许更为容易,效果更好。

3、电话交流:避免面对面的尴尬

电话交流有面对面交流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面对面的尴尬。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你给他发一条温情的短信,他的内心就会撒满阳光,在和孩子交谈遇挫的时候,一条短信可能会打破言语的坚冰。

4、委托他人:借助第三方力量

当你在和孩子交谈无效的情况下,你可以邀请别人(比如亲戚、老师、同学等)和孩子交谈,间接地表达你的观点。这样做有时候会比自己直接说一些问题更有效果。

交流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和孩子交流沟通,而不是大发雷霆,在冷静下来后,你会想到并采取合适的交流方式的。

家长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


傍晚时分,我家孩子坐在对面做作业。她 11 岁半,六年级。和孩子班上家长聊过做作业的事儿,极少数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小学阶段还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讲究。孩子幼儿园阶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留下一些隐患。待孩子上小学的最初两年,也没有及时抓孩子的日常习惯,导致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分心问题比较明显,如今也在和这个顽疾作斗争,但是日渐转好,效果明显。

做作业之前有“三问”

以前我们让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边。后来我们就让她坐在餐桌上做作业,一旦发现小手上拿着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给她收走,课外书也收到一边,让她的四周清清爽爽。我们家的厨房是开放式的,和客厅连在一起,餐桌比较大,她坐在我对面,我工作用的电脑也放在餐桌上。她做作业,我工作或做家务,灯下一片宁静。我们吃过饭后也立刻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餐桌上没有饭菜的踪影,变成了办公桌和书桌。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时的松弛状态,而开始紧张起来,知道要用心对付作业了。

我们不愿意给孩子贴上“不专注”“自控力不强”的标签,我们想,我们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训练。事实上,只要耐心坚持训练,她就能慢慢变得专注。家长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训练的过程,是教会孩子方法,授人以渔的过程。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么做是有长远好处的,不要怕烦。

我们的训练方式是:当孩子放学时,一定和她聊几分钟,了解:

1. 今天各科作业的量有多少?

2. 各科作业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觉得难?你打算怎么下手搞定这个难点?

(后来这个问题也演变成:这科的作业是体力活儿还是脑力活儿——所谓体力活儿就是指类似抄写生词之类的,这种作业我们都让她放到精力不济的时候去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为什么?比如精神好就从难点开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干“体力活儿”

不能只问“作业多吗?”

以前只是问一句“今天作业多吗?”是很不够的,不够专注的孩子往往会避重就轻,把麻烦的作业放在后面,而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分解麻烦(好多大人都还不会呢,何况大脑处在发育中的孩子)。

比如 5 年级时,学校发了一本《国学》,要求孩子们每周背诵几首古诗,她当时最怕背诵,那怕什么我们就提前搞什么。我就专门指导她如何学会高效背诵古诗,比如教会她发现这首诗压什么韵,找出写景的关键字词,有时会找出配有画面的朗诵视频给她看,帮她理解这首诗在讲什么。

总之,帮她学会花几分钟掌握一首诗的几个特征,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我经常会和她比赛谁背得快,当然我总会让着她。当时,周末首先安排时间背诵三首古诗,这样到了布置有背诵古诗作业的那天,她就一点都不害怕了,心情轻松,做作业就快。

我们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我们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她自己是怎么思考这个难点的,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协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如果老师布置了作文,她一般都会先思考要写什么,大致会写哪几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等打开作业本的时候才去思考要写啥。到了6年级,她已经开始主动估算各项作业需要的时间,虽然还是会有偏差,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作业本签字不可马虎

等需要在作业本上签字时,我们都不马虎。爸爸检查数学作业,如果发现有错,不会直接告诉她哪一题有错,而是告诉她,这里面错了两道题,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检查一遍自己的作业,强化检查的习惯。

到发现了错题后,接着和她讨论为什么会出错,是概念没理解,还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骤。爸爸特别重视要求她具备一遍就做对的能力。每周会回顾本周作业的质量,比如为什么这一周数学作业甲+这么少,而甲-这么多?是粗心大意,写得不工整,还是其他原因?要求她下周必须扭转局面,要多争取作业的高质量,多得甲+。

最近数学测验,她得了99分,沮丧自己没得100分,错了一道很简单的题,我们就告诉她,如果平时作业甲+较多,得100分的概率就高多了。这样她就会把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会主动提升做作业的质量。

我负责检查语文作业和英语作业。语文作业我只看老师上次的打分,如果不是一百分,我就会仔细看错在哪里了。如果是一百分,我就不管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看法是,阅读是基础,我平时会花校多心思帮她物色课外读物,她的阅读量在班上可能排第一。

和孩子正确交流的秘笈


1、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

培养孩子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懂得孩子内心的秘密。而孩子内心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呢?是情感,或情感的焦虑。

因此,如果父母想真正地理解孩子,就必须要掌握情感交流的秘方,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从孩子的方面来讲,如果他遭遇了什么情绪上的问题或烦恼,首先求助的,无疑也是父亲母亲。因此,如果做父母的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就从一开始就阻断了孩子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可能。不幸的是,这往往是许多家庭的实际情形。

因此,要达成和谐美满的亲子交流,做父母的也必须要对情感交流的技巧加以自觉的领会。做父母的如何才能架设好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桥梁”呢?比较实际的做法,就是从克服自己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的障碍开始。

通常而言,当孩子试图与你谈论他内心的烦恼时,如下反应方式,都有可能加速交流障碍的形成:

(1)用命令、指示或指挥的语气,告诉孩子该去做什么事情,给他下命令:

“我不管别的父母如何做,你必须给我……”;

(2)用警告、责备或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某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你知道好歹的话……”;

(3)用说教、教化或规劝的语气,告诉孩子他应该如何做:

“你应当……”;

(4)以提出忠告、方法或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该怎样解决问题:

“为什么不用另一种方法来替代呢……”;

(5)用评判、批评、否定或指责的语气,对孩子进行负面的评判:

“你那样做太不应该了……”;

(6)以漫骂、嘲笑或羞辱的方式,使孩子感到自己犯傻,把孩子归入另类,羞辱他:

“你的行为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那么,这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①通过解释、分析或诊断的方式,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让孩子感到你在给他筹划,帮他分析:

“你那样说是想……”;

②用保证、同情、安慰或支持的方式,努力使孩子感觉好受一些.劝说他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尽力消除他的不良情绪,否认不良情绪的影响:

“不要担心,情况会变好的”

③用探索、询问的方式,努力去找理由、动机和原因,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关于这件事情,你还和那些孩子说过了?”

④以退缩、转移或迁就的方式,努力使孩子从问题中摆脱出来,自己也避开问题,分散孩子对问题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把问题搁置起来:

“吃饭的时间咱们不谈这个”。

⑤而正确的反映方式则是基本不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评判和感觉,让孩子把自己的意见、判断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给孩子打开一扇门,引导孩子去说话,使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发泄自己的情绪,理清自己的思路,进而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

⑥用这种态度来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以下一些回应方式是比较简单而又有用的:

“哦!”

“我懂了!”

“喔!”

“有意思.”

“怎么样啦?”

“真的?!”

“我简直不相信,真是这样?”

“是那样吗?”

⑦其他一些反应在诱导孩子去讲、去说方面,更为有效:

“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

“我想听听这件事情.”

“讲下去.”

“后来呢?”

“我对你的观点很感兴趣.”

“听起来你对这件事情有话要说.”

“这件事看起来对你很重要.”

“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这件事你愿意谈谈吗?”

2、看你的样子,今天的功课一定很重

十二岁的小莉是一个紧张而又爱哭的女孩子。

她的表妹小珊来跟她住了一个假期,暑假快结束时,就要回家了。小莉非常舍不得,眼泪汪汪地对妈妈说: “珊珊就要走了,以后又是只有我一个人了。” 妈妈很轻快地说:“你会另外再找到一个好朋友的。” 小莉回答说:“可是我还是会很寂寞的。” 妈妈开始安慰她:“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忘了。” “啊,妈!”小莉说着就哭起来了。妈妈生气了:“你都快念中学了,还是这么爱哭。” 小莉狠狠地瞪了妈一眼,跑进卧室里,哭得更伤心了。

照理说,这样一个场景会有一个圆满的收场的,结果却以一个小小的悲剧结束。

原因在那里呢?原因在于,孩子长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就有了对于友情、亲情的渴望。他们会对自己的感情需求很在意的。然而,处于成人的世故与冷漠,他们往往对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很不在乎。这样,他们就会忽视孩子的感觉,对孩子细小的情感波动表现冷酷。这样一种对待孩子的情感的反应方式显然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事实上,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我们对他的重视,哪怕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也不严重,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或许在故事中的母亲看来,女儿不应该因为与表妹的分离就流泪哭鼻子,但是她的反应却不应该没有同情。搜好家庭公众号:haojiating-111关注!可加个人微信:2423433900交流!

做母亲的应该这么想:女儿很难过,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她。尽量设法使她知道我明白她内心的感觉.如果这样想,她就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安慰女儿: “珊珊走了,教人觉得很寂寞。” “你们俩这么要好,真舍不得让她走。” “你会想她的。” 这种反应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亲密的感觉。孩子的内心感受一旦被父母了解了,他的寂寞和情感创伤就会消失。

父母对于孩子的了解和同情是情感的绷带,可以治愈孩子受了损伤的自我。

这种策略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妈妈最好是能够在家欢迎他。这时,她不宜提出答案千篇一律的问题来问:

“学校怎么样?” “很好。” “你今天做了些什么?” “没做什么。” 相反,妈妈所说的话应该表达出她很了解孩子在学校所受的考验和苦难: “看你的样子,今天的功课一定很重,” “你一定巴不得赶快放学。” “回到家里很痛快。” 如果妈妈不能在家迎接孩子回家,留一张便条说明自己在何处,对抚慰累了一天的孩子的情感来说,效果也很好。

有一些父母喜欢以写信的方式,来加深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因为写信比较容易表现他们对孩子的爱和重视。也有一些父母喜欢用微型录音机,将要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孩子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听。总之,类似这样的留言方式,可以增进孩子与父母在心灵之间的零距离,让孩子真正的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全的环境里。

3、像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妈妈也曾痛苦过。

许多成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摆出一副长者的架势,试图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这真是一件奇怪而不幸的事情。他们认为自己必须有一种父母的模样,事事显得胸有成竹、有主见、有把握。没有缺点、没有烦恼是他们理想中的自我。他们甚至会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和孩子没有什么两样。

他们会刻意地回避自己过去作为“凡人”的经历,根本没有勇气告诉孩子自己过去的真相和现在的真实感觉。

也有一些父母,因为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就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自己是何感觉,只要孩子有需求,就那自己抛在一边,无条件地接受和忍受孩子,随时随地为孩子做出牺牲。这样的父母必定会做出虚假的行为、虚假地接受孩子的要求。

然而,这样的虚假行为不仅使自己难受,当孩子感受到了以后,他就会因为父母发出的语言信息与父母发出的非语言信息的矛盾而倍感困惑。这时,孩子就会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如果孩子被频繁置身于这样的情景,就会使孩子经常蒙受“考验”,使他们承载沉重的焦虑与负担,导致不安全感的发生。

另外一些父母则完全是另一种类型,他们通常会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孩子会觉得紧张,很害怕。这时,这些父母就会坦然地跟孩子说:“是啊,爸爸妈妈也很害怕.”、“是啊,爸爸妈妈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很痛苦过。”这样,孩子就会想,既然连大人都会害怕,也会痛苦,那我也不必因为害怕、痛苦就觉得难为情。孩子对一些不良的情绪就不再抗拒,而是坦然接受。大家都能想像,对于某件事物,如果是抱着抗拒的心理,一定是处理不好的;相反,如果敢于勇敢地面对,才会处理得恰到好处。

如果父母不羞于承认自己的感受,就自然会解除孩子的抗拒心理。接下来,父母再讲一些自己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的例子,孩子自然就有了榜样。这样的亲子交流,既消除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又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做父母的为什么不大胆尝试呢?

事实上,与孩子作亲密的情感交流的另一个秘方,就是对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坦率和真诚,获得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成为孩子的挚友,把握孩子的内心,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应该从内心深处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的情感深度的、理智的人.

虽然有些问题很难向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解释清楚,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坦诚自己的观点,单单你的态度,就会赢得孩子的心.

实际上,告诉孩子父母的真实体验,不仅能赢得孩子对你的信赖,同时,由于父母本人的真实生动的经历往往比起陌生伟人的壮举,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因而更具有独特的震撼力,孩子更容易从中学到面对困境与坎坷的方法与精神。

家长给给孩子零花钱的正确方式


什么是零花钱

零花钱就是家长给孩子自己的可以随便支配的钱。虽然金额一般不会很多,但是相信孩子们都很喜欢拿到零花钱,因为这样他们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比如漫画、糖果、小玩具等等。

▌何时给零花钱合适

父母从孩子一年级开始便可固定给一些零用钱。孩子的年龄越小,给钱的间隔越短。比如,年纪小的孩子一星期可分两次或三次给,高年级的孩子一周、半个月给一次等。

▌给多少零花钱合适

到底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为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家长可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的自制力而定。但是每次的数目一定要固定(例如每周固定给10元,而不是有时给8元有时给15元),这样可以使得孩子心中有数。方便孩子合理支配这些钱财。

给孩子钱有4种方式:

1.手中有零钱顺手就塞给孩子;

2.让孩子完成各种家长布置的任务来“赚”钱;

3.孩子要钱就无条件给;

4.定期给钱,并要求孩子十分负责地花这些钱。

在上述方法中,您认为哪种正确?毫无疑问,只有最后一种方法是正确的。零花钱可以让孩子从花钱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

一、把零花钱与做家务相关联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帮家里做些家务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切忌这样告诫孩子:“赶紧把房间收拾好,否则下周的零花钱就没有了”;或者这样“奖励”孩子:“给你五块钱,把垃圾扔到到楼下垃圾桶去。”这样做的后果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旦凡做事必要有报酬的思想,让孩子丧失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将零花钱与爱孩子联系到一起

有些父母为展现自己对孩子的好,给孩子大额的零花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其实零花钱与爱无关,家长也不应该用零花钱来“收买人心”。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一、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

给了孩子零花钱就意味着,这些钱财归孩子自己支配,我们如果过度干涉,那就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消费计划和理财能力的意义。

其实,孩子在用零花钱方面“上一些当”,也是让孩子积累经验的方式。例如孩子被“吃干脆面,收集小卡片”所吸引,我们也不妨让他尝试一回,当他发现他花光了所有零花钱买了一箱干脆面,也集不齐那几张画片时,家长适当的给孩子讲一下道理,他自会醒悟。

二、学会预算和记账

在刚开始给孩子零用钱的时候,孩子可能还没有合理消费意识,这时让孩子学会预算和记账十分有用。父母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比如这些钱平均到每一天是多少、单次最高消费是多少等等。为孩子准备一个小账本,让孩子每支出一笔钱就记录下来,培养孩子对于钱财的规划能力。

三、别让孩子变成自私的人

家长要避免孩子的零花钱只用在他自己一个人身上,有些孩子有了零花钱后非常小气,买了东西就自己享用,还说:“这是我的钱买的,不给你!”不让别人触碰。父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对孩子讲明白,爱是互相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朋友之间,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会受到欢迎。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用部分零花钱来表达自己的爱心,比如给孤寡老人买小礼物,或者在爱心捐款箱里放一些钱...相信这些爱心教育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积极的作用。

总之,给孩子零花钱的目的是为了要让孩子学会花钱。要让孩子真正明白金钱的概念,让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


我来扬州比回自己家乡江阴的次数还多,扬州是人文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完美结合,而对扬州的喜爱是缘于这里流淌着中国文化的情怀。再次登临“扬州讲坛”心里十分忐忑,我是做教育的,研究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新东方也有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孩子这事情太重要了,所以我选了来讲正确培育孩子的教育方式。

父母读书的习惯很重要

扬州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咖啡馆,很多茶室,可以放一些扬州人文历史的书,当时推动第一批书,50万图书是我捐献的。

家长喜欢读书的习惯很重要。现在大家通过微信微博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但是很多人止步于了解信息,稍微有点深度的信息都读不下去。父母喜欢读书对孩子很重要。但是,如果母亲不喜欢读书,光是父亲喜欢读书,基本没用。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母亲不管多忙,都是主要照顾孩子的,母亲影响孩子更多,母亲的言行情绪志向胸怀,都很重要。在新东方教师中,母亲喜欢读书的孩子成长也比较顺利。

一个人最好每年要读20本以上的书,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和是否读书有关。犹太人每年每人读书65本,日本人每年每人读书接近50本。在海边,老外在晒太阳时,80%的人会在一旁放本书。中国每年每人平均4.5到5本,这个数据是根据出版书数量统计的,但包括了各种教科书。

名牌学校的学生,有相当比例有心理问题。这些孩子很聪明,但是家长给他们灌输的理念很狭隘,从小就是一定要考进名牌大学。一旦进入名牌大学,人生目标没有了。孩子本身智商高,在中学拿第一很容易,但到好的大学就不容易拿了,这时就可能迷茫,或者情感受挫折,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培养孩子要离开父母展翅去飞

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有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培养孩子是让孩子离开我们。有一个北京男孩,单亲家庭,母亲对孩子过分依恋,有恋子情结,看到他身边有女孩就很妒忌。孩子原本可以进北大清华,但为了离开母亲而填了复旦。没想到才过一周,母亲就对儿子说,我已经在复旦旁边买了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为了自己心里觉得安全,但不明白,不放飞孩子,孩子会有多大的麻烦。

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中国在努力,教育方针具体是什么?德智体全面发展,德具体是什么?智和体又是指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具体定义的。有了定义,就有了方向感。

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终身依赖的技能。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学里所学的内容,在大学毕业时有的已经过时了,应该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论。我和马云很接近,他和我一样学英语,创业也相似,一边当老师一边自己创业。我也好,马云也好,都没有依赖于我们学到的技能,和具体业务本身是没有关系的。马云的成功,主要是前面的八条。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多是那样的人。

美国人研究,成功有七大要素:坚毅、自控、合群、热情、感恩、乐观、好奇。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坚毅。

意志力具体体现在对于自身的控制力上,研究表明,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来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尽管我们在孩子身上发现天赋,但是把天赋变成才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意志力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我为了锻炼孩子的身体,在家里买了健身器材。我发现他一个人锻炼,练五六下,肌肉微酸就放弃了。但我一看着他,他就能做20个,这就是他发挥了自身的意志力。所以家长和孩子配合,意志力就上升了。

有的孩子控制力天生很好。美国有个实验,把一群4岁的孩子集中在教室里,并把棉花糖放在桌上。老师说要出去办事,不会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老师回来后就会奖励第二个棉花糖。老师走了,通过玻璃窗观察,有的孩子很快就吃了糖,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吃也忍不住吃了起来,最后有1/5的孩子没吃。追踪到这些孩子40岁时,凡是当时没吃棉花糖的孩子,几乎都获得了成功。验证了当你遇到人生的诱惑,克服之后未来会有更好的收获。

一个完善的人要兼具智情商,情商和逆商

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肯定缺少控制力。任何要求背后要有条件,孩子要什么,家长要提出要求。我儿子11岁时,要买iPad,说同学都有。我说既然同学有,我也可以帮你买,但得先把20本书读完。儿子说,那我不要了。过了几天,说还想要iPad,我依然说条件不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我在美国时,邻居是犹太人,13岁的孩子要去非洲旅游,向家里要钱。父亲说这个世界到处是钱,你在家扫地,整理屋子,洗碗就会有报酬,孩子就在家里干活。但钱还不够,父亲说你可以去帮邻居家打理草坪,这就是他们的教育方式。

老师、家长对孩子说话是有心理暗示的。如果孩子考得不好,评价的方式不对,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笨。如果孩子认定自己笨,那就完了。有一段时间,我孩子的数学不好。我说数学差没事,我也数学差,但我灌输了错的意念,他会认为这是天生的。后来我改变请了老师,哪十道题是孩子不会的,教会后让他继续做,第二天再重做之前做的题目,两个礼拜之后,数学成绩提高了,他也觉得自己勤练是可以把数学学好的。

一个完善的人,要具备智商、情商、逆商。逆商就是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情商是被人信任,善于分享,乐于助人。我们有时候教孩子八面玲珑,教孩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不是真正的情商。真正的情商是在一群人中,给予别人信任感。

我不喜欢心灵鸡汤。我们应注重人的内心,人格、性格的建设,培养勇于面对挫折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做到心平气和地生活。

父母怎么样做才能培养孩子这些能力

真爱,不是溺爱;尊敬,不是害怕;规矩,不是打骂;鼓励,不是讽刺。

真爱不是无条件服从,孩子必须对父母尊敬。有的孩子长大后,会对父母产生冲突,那是父母让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尊重。规矩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一辈子也用不尽,一个人学会善良,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母亲从小教我,早上起来扫完地才能上学,所以家里就成为村庄里最干净的人家。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原则的孩子,并且会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使他们丧失安全感,从而失去进取心。而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会和大众形成对抗,就会被排斥。在原则和规矩后必须给孩子留下放飞的空间,如同训鸟,规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飞行的方向。

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梦想和高分数、名牌大学没有关系。不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逼他们去学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这是家长非常不明智的行为。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学他真的热爱的东西,孩子会为自己找到出路。

纠正孩子错误方式要正确


谁都难免犯错,小孩子更容易出错,家长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方式一定要正确,否则不但起不到预期作用,甚至产生反效果。宝宝两三岁时,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乖巧的宝宝变成“小杠头”,画画或写字错了一个地方,帮他纠正,宝宝开始和你唱反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有时很扭捏,怎么说就是不跟别人打招呼,甚至眼睛看别的地方,让大家都下不了台,怎么办?

宝宝的家长碰到这样的情况,先会想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样的表现是否是年龄特征,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些问题。

从1岁半开始,孩子就开始有自我意识,喜欢自己以独立的个体存在。当大人指出她的不足时,自然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对于三周岁的孩子画画或写字,我们不应该太多关注像不像,对不对,要注重孩子自我的表达和创造力、专注力的培养。即使需要给宝宝指出不足的地方,作为家长,应该先肯定好的地方,再委婉地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孩子一定会更愿意听家长的话。

扭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常见的表现。家长不要觉得自己没面子而迁怒于孩子,一般来说,胆子小的孩子特别扭捏,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当碰到熟人时,家长可以热情地招呼,同时,以介绍的方式邀请孩子参与,如果孩子不配合,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

育儿心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育儿心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忙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悲哀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

二、每一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一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我们总认为爱是就应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就应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十分久的时光,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光,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之后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但是到此刻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必须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一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我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个性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十分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就应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透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我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比较,让她明白自我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

家园共育《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与家长沟通,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数次的听到家长说:老师,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不听我们的,可老师说的就是圣旨。现在的父母很少会对孩子说:“不听话叫警察叔叔要来抓你”"把你关进黑屋子"等等,但是还是有很多父母在教孩子时,会利用一些权威的东...
    2021-12-02 阅读全文
  •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打骂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
    2020-09-30 阅读全文
  • 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 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和孩子难以交流的母亲发出的无奈心声。“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已成为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最大苦恼。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
    2021-07-06 阅读全文
  • 家长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 傍晚时分,我家孩子坐在对面做作业。她11岁半,六年级。和孩子班上家长聊过做作业的事儿,极少数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小学阶段还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讲究。孩子幼儿园阶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
    2020-12-08 阅读全文
  • 家长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带来不好的效果。那么家长不应当用哪些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呢? 一、迁就讨好型沟通 “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
    2020-11-28 阅读全文

数次的听到家长说:老师,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不听我们的,可老师说的就是圣旨。现在的父母很少会对孩子说:“不听话叫警察叔叔要来抓你”"把你关进黑屋子"等等,但是还是有很多父母在教孩子时,会利用一些权威的东...

2021-12-02 阅读全文

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打骂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

2020-09-30 阅读全文

换种方式与孩子交流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和孩子难以交流的母亲发出的无奈心声。“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已成为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最大苦恼。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

2021-07-06 阅读全文

傍晚时分,我家孩子坐在对面做作业。她11岁半,六年级。和孩子班上家长聊过做作业的事儿,极少数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小学阶段还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讲究。孩子幼儿园阶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

2020-12-08 阅读全文

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带来不好的效果。那么家长不应当用哪些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呢? 一、迁就讨好型沟通 “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

2020-11-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