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8102年,这些老掉牙的育儿法,你还在用吗?

发布时间:2020-09-30 教育法笔记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教育法学习笔记

8102年,这些老掉牙的育儿法,你还在用吗?

时间在变,父母的养育方式也在变,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呢?这是很多家长和专家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如今,“权威型”父母和“放任不管型”父母早都过时了,人们早已不再采取那些害人害己的老式教育方法了。我认识的很多家长都悄悄的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用更加宽容,更加友善,更加尊重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下面我列出了六种“老式”教育方式,这些老式教育方式真的坑娃不浅!

好好吃饭,别乱摆弄食物!

“谁知盘中餐,粒料皆辛苦”,虽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很多家长都禁止孩子在餐桌上玩弄食物。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在不浪费食物下和会把玩过的食物吃完的前提下,孩子可以随意摆弄食物,他们可以把饼干摆成各种形状,他们也可以把面团捏成各种形态.....还记得小时候,手上涂满橄榄汁和树莓果酱的快乐吗?孩子们可以玩弄食物,重要的是孩子们要把玩过的食物吃下去,不浪费食物就可以。

男孩要坚强,不能哭

男孩子要成为男子汉大丈夫,男孩是不能哭的,男儿有泪不轻弹.....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坚持这么“直男癌”的想法?不许男生哭的这个想法真的太滑稽了!男孩当然可哭,他们是人类,他们和女孩一样,都有着丰富的人类感情,为什么要限制男孩的情绪,不允许男孩哭呢?顺便透露一个秘密,男孩的尖叫声很可怕,你以为女生的尖叫就很可怕了?那是因为你没听过男孩的尖叫,相比男孩的尖叫,女孩的尖叫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孩子应该多看少说

我必须承认,如果孩子长期发出无意义的噪音或者一直在车厢里喋喋不休的说话时,我会感觉很烦,我会希望孩子可以少说点话,保持安静,但这种情绪只能持续短短的一会。更多时候,我还是希望孩子可以发出“噪音”,他们可以在家里自由的嬉笑打闹,他们可以随心的讨论自己想要讨论的东西,我也能听到孩子对很多事情的真实想法。

孩子大哭不止

“哇….哇哇….”孩子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常常没有原因的大哭起来,当孩子哭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责备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尽快停止哭泣,孩子有时候还会受到惩罚,我真的很心疼这些孩子因为哭泣被责骂的孩子。虽然我理解父母沮丧的心情:我管不好我的孩子,他们不受我控制,他们经常嚎啕大哭......但身为家长,你不能强迫孩子不哭。哭是孩子发泄感情的渠道,不让孩子哭,会使得孩子情绪发育迟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听“老一辈”的话

“一代一代都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为了你好,才告诉你这些经验!”长辈们经常和我们这么说,如果我们不听他们的话,就好像犯了罪大恶极,我是一个尊重长辈的人,但我不会完全“听从”长辈的话。老一辈的人经常滥用他们的权威和权力,强迫人们按他们认为的规则做事。老一辈的人经历的事情更多,相对年轻的人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我会教孩子学习“老一辈”人的经验;我也会告诉孩子要尊老爱幼,尊重老年人。但我不会告诉孩子要“听”大人话,孩子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要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

吃光你盘里的东西!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强迫孩子吃光碗里的食物是有意义的——食物非常珍贵,不能随意浪费,但是随着经济和物质的发展,这个要求变的非常的无厘头。很多成年人都给孩子准备好固定的食物,并且告诉孩子,如果不吃完这些食物,就不能离开餐桌,孩子们一直被成年人给一定数量的食物,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的食量是多少。没有人想浪费食,但吃的过饱也是对食物的一种浪费。与其逼迫孩子按要求吃完碗里的食物,不如帮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会不断发生改变。家长们应该及时改变观念,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你的这些“暗示”,正在毁掉孩子的自信


前段时间,幼儿园举办的一次中秋演出,成了邻居小敏的一个心结。

小敏的女儿然然所在的幼儿园,老师安排了一场歌舞表演,其中,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唱歌。于是,老师就想到了颇有唱歌天赋的然然。

可是,然然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老师和小敏私下沟通了这件事,小敏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就开始劝说然然,可是然然怎么都不同意,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小敏追问原因,然然哭着说:“我不去,我一定唱不好的。”

小敏和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叹了口气说:

“这孩子做什么事都不积极,特别不自信。平时一点小事都总要爸爸妈妈帮忙,一有事情做不到也不肯自己想办法,就是在那哭。”

“在幼儿园里,老师提问她也不会主动回答,我和他爸爸也不这样啊?”

02

为人父母,我们都特别希望孩子能够具备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自信是勇气的来源,也是行动力的开端,拥有自信的孩子,也往往意味着拥有更多人生的可能。

可是,我们却常常发现,孩子不知道何时开始变得胆小退缩,不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

追根溯源,其实往往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言行,向孩子传达了“你不行”的暗示。

来看看这些话会在你的家里经常出现吗?

“来,宝贝,我帮你。”

“别去,别碰,危险!”

“这有什么难的,来像爸爸/妈妈这么做。”

……

过度热心的帮助,让孩子觉得“我不行”。

好友琳最近找我聊了与婆婆共同育儿的一段“小插曲”。

琳的婆婆是个非常能干的女人,不仅家里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而且非常细心,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更是特别周全,琳常常向我夸赞婆婆的好。

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却让琳觉得要和婆婆好好沟通一下了。

原来,琳的女儿柔柔前几天学着自己扣鞋带,刚扣了几下没扣上,奶奶马上跑过去手脚麻利地帮着扣好了。

之后,柔柔看到茶几上有刚刚洗好的桃子,便伸出小手过去拿,想要放在嘴巴里面啃。奶奶见状忙拿过柔柔手中的桃子,说:“来,奶奶帮削削”,然后迅速削皮并切成了小块。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琳发现很多次柔柔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被奶奶抢先做好了,而柔柔则越来越失去了做事的主动性。

其实,过度的包办,打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积极性。在每一次成人的“替代性完成”发生时,都在像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不行,你做不到,你需要我来帮助你。”

密不透风的保护,让孩子陷入无助。

当人在接连不断的受到挫折时,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从而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二十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一个著名发现,叫做“习得性无助”。

当孩子的一次次尝试被制止后,他会逐渐认可自己是无法掌控环境和事物的,自己的行为总是会被阻止的,从而失去再次尝试的欲望。

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让孩子陷入长期的自我否定之中,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看不见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否定自己。

当孩子做一次尝试遇到困难时,身边的陪伴者常常会为了鼓励他,对他说这样的话:“宝宝,这个一点都不难,你再试试”,或者“这个很简单,你像我这样做就对了。”

可事实上,很多件事对于孩子而言真的很难,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东西需要艰难的努力,才能够去习得。

可怕的是,身边的大人却总能轻松驾驭在他们心中很难的事情。

而如果此时,大人们无法看到孩子内心的无助感和焦虑感,而是告诉他这一点都不难,可想而知,孩子的内心是崩溃的。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放弃,同时去否定自我的价值。

03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见证一个生命走向独立的过程。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天独挡风雨,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一些父母会在孩子的错误和问题面前,用非常激烈的言行指责、羞辱孩子,试图通过“打击式教育”的方式激发孩子做的更好。

比如对孩子说:“你真笨”、“怎么这都做不好”、“别人都比你强”等等。

殊不知,这样的方式,不仅难以达到帮助孩子改正的预期,更成为了摧毁孩子自信心的“强力武器”。

长期在父母的指责、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陷入深度的自卑之中,并且相信父母口中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失去表现自我和挑战未知的勇气。

而维护孩子的自信心,往往意味着保护他们对事物的主动性,增添孩子从容面对人生的动力。

自信心的培养,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原则是,我们要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能力,感知到自己的力量。

想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信,我们可以这样做:

1、放手让孩子去体验。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曾强调过“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

孩子们是通过亲身的体验来学习事物的,这些知识是经过他自己验证才获得的,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实,在孩子发现自己可以掌控的事物越来越多时,他们也在通过体验,建立着自身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是他人能够赋予的,只有孩子亲身获得,才最有激励意义。

2、给孩子正确的鼓励。

鼓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的鼓励要更加深入而具体,让孩子感受到真诚。

不要仅仅是停留在“你真棒”上。而是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美好的特质。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

“宝贝,我看到你自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努力的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放弃,做的特别好。”——赞扬孩子的坚韧性和解决问题能力。

“宝贝,我看到你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了小妹妹,你特别有爱心”——赞扬孩子的品质。

3、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一些父母会把“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剥夺了孩子的话语权,其实也是在否定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

这种不平等的感觉,会渗透到孩子心理的方方面面,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与大人的互动,来感知自己的能量的。

当他们的话语得到回应,当他们的选择被尊重时,更能够获得内心真正的自信。

4、做到充分的接纳。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必须要做的是接纳。要知道在努力尝试的过程中,“犯错”是必经的过程。

孩子需要意识到“做不到”、“做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想要习得一项新的技能并没有那么容易。而比“做到”更重要的是不断自省和改进的态度。

当父母充分接纳孩子的时候,“出错”不再是令人恐惧的,而是充满契机的。这样也能够帮助孩子快速的重新积蓄勇气,有信心投入到新一轮的尝试之中。

人生总难免有艰难险阻与磕磕绊绊,当孩子满怀欣喜的开始探索人生旅程,愿我们在背囊里为他装满了自信与勇气,这份爱终将陪伴他们的一生!

藏在家庭教育里的那些法则,你知道吗?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里,两个月以后,原本三寸长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就好比热带金鱼,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要想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而不是把孩子拘束在一个父母提供的小“鱼缸”里。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想要干涉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它们不会把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永远令它们好奇。狼总是会对周围的环境感兴趣,因此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让兴趣成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定是一个佼佼者,在将来的工作中也会有创新意识。

3.南风法则

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的吹,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了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才能够教育好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 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高。而实际上,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并非是测 试后的结果。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 “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家长,这些教育通病你犯过吗?


我们的国人都喜欢攀比,喜欢给孩子说,你看你们班谁谁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就这么不长进,总把大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似乎要让孩子完成自己当年为完成的事情一样,殊不知这样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负担,做为家长,你犯过以下十个教育通病吗?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50岁还能和孩子分享喜哀才是“潮”家长

我们生在开放的80年代,长在兴起的90年代,我们的父母恰恰生在封闭的50年代,长在颠簸的60年代。

说实话,孩子都喜欢“潮”家长。这个“潮”,不是说打扮要花枝招展,而是指关注的话题不落窠臼。我结交了不少学艺术的孩子,在长辈眼里,这批弄 潮儿应该是最出位的吧。但其中就有个女孩十分骄傲地说,找老公就要找她爹那型款的,既有品位,又讲人文关怀。其实,小姑娘小时候,她爹倒是父母里唱白脸的 角儿,打骂也来,但打动孩子的是父母的人格魅力和开放的沟通。她爸从小就带着女儿到处旅游、摄影,自己喜欢看书、收古董、养鸟、淘画儿……这些言行都潜移 默化地影响女儿。老爹到了50岁,一路都和女儿互相分享喜哀,永远作为女儿坚实后盾,叫人羡慕。

我想跟爹妈们分享个观点,是中国音乐人张帆回忆起十年前,中国露天音乐节刚刚萌芽那会儿,年轻的音乐狂热分子和年长的政府安保人员打交道时的情 形。大人们从开始严辞拒绝,到后来放手一搏,最终发现小年轻挺有思想。张帆总结了一句话:给年轻人一点尊严,他们就会加倍尊重你。

我见过一个很开明的60后妈妈。她的女儿当年在省内一所重高读书,但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数理化课程,女儿自主决定到美国去读高中,之后又自己挑 选了一所美国艺术大学。其实,女儿在做这些决定时,这个潮妈妈也无不胆战心惊,但有时坚持一下,不主动出手阻拦,没准您就能看到孩子自己捣鼓出了一番天 地。

育儿心得—做妈妈的你有过这些烦恼吗


育儿心得—做妈妈的你有过这些烦恼吗

从怀孕到现在我一直是全职太太,在家做好家务,安胎,养胎,生孩子,带孩子。老公一直很执着,就想让我一心带小海,他出去赚钱,这一点我很欣慰。毕竟每天都能看到我的孩子成长!一天比一天个子高,身体壮,表情丰富,手脚灵活,懂事!我更明白教育他是我的职责。

刚开始,小海刚出生的时候,我没有带孩子经验,什么都不懂,导致孩子养成每天要抱着睡的习惯,后来回东北,我发现别人家孩子都是自己躺着睡,孩子睡的非常舒服,睡睡还能伸伸懒腰,蹬蹬腿,看看还睡在自己怀里,浑身痱子的小海,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我怀里一定很累吧,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把孩子养成放在床上的习惯。

说实话真的很难,他很敏感,刚放到床上立刻睁眼睛,然后开始哇哇哭,非要抱着,抱起来又接着睡了,一个系列折腾下来,放五六遍都放不下来,后来,我使用了一个特别残忍的方法,从东北回来,孩子只要吃完奶确定他睡着,就把他放床上,他醒了他抱他起来玩,因为他一直是很困的状态,玩不了多长时间又睡去了,再把他放在床上,反复性的醒了就抱起来玩,让孩子脑子里有一种思想意识,“我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躺床上睡觉,一种是没觉睡”,大概是两天孩子就不用抱着睡觉了,可以自己踏踏实实的睡在床上,还打鼾声呢!说实话这种方法真的很残忍,不过为了孩子有优质的睡眠折腾两天还是值得的!

小海是六个月的时候会坐的,那时还有点坐不稳,我会让他坐坐躺躺,坐着的时候给他拿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那时公公总说我,“他都不会坐你让坐,”,三翻六坐,科学家说孩子到六个月脊柱长成可以独立坐着了,我没有听老人的,孩子到这个该坐的月段,就是该给他做锻炼,我会把他周围放着枕头和玩具,大概一个星期小海就会独立坐着了,还可以轻松去拿身边的玩具!他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会玩玩这个,摸摸那个的,我也特别省事,在旁边还能洗个衣服,收拾屋子,这个是我当时最欣慰的事情,要是他不会坐,我每天都干不成什么,做家务都要抱着个大肉蛋子!累都累死了!

在小海七个多月的时候老公出去上班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我接受以前教训,孩子依赖心理非常强不能总抱着,要给他养成坐着或者躺着玩的习惯,我不忙得时候都会坐在他附近和他一起玩耍,教他一些简单的发音、儿歌、称呼等!不过另外一个难题难到了我,我家是二层楼,我们住在楼上厨房在楼下,我做饭的时候只能抱着孩子做,非常累,那时小海都二十多斤了,他还总乱动,我一直手切菜,打鸡蛋非常的麻烦不方便,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做顿饭自己累的都不像样了,后来在小海八个多月的时候买了个学步车,孩子以前没有坐过,他对这个他动车就动非常害怕,吓的哇哇哭,不过上面有音乐又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慢慢的他就适应了,偶尔还会走几步,这个学步车真的给我带来太大的方便了,我做饭,洗衣服,做家务把孩子放在里面就可以了,他会一点一点的滑着走,慢慢的,他认识到学步车的好处,就是帮他想去他要去的地方,拿他想拿的东西,随之,他也成了捣蛋鬼,总是把屋里弄得一团糟,不过我没有阻止他,我不想去制止孩子的好奇心,只要是不会伤害到他的就行,不过有些也需要孩子自己尝试,举个例子,我家有个装蔬菜的箱子,小海对里面花花绿绿的东西非常好奇,总是去翻,我怎么劝他都不听,把他拽过来他还去,非常执着,那天他从里拿出根葱,放到嘴里,我没有立刻阻止,我观察他的表情,他辣的哭起来,从那以后再不也不抓那个篮子里的东西。

写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说,孩子小的时候不要总抱着,孩子刚出生是不重,但是孩子的依赖心理非常强,等到他20多斤的时候你在一直抱他,你就知道什么是欲哭无泪了,甩都甩不掉。春夏秋这三个季节,总抱孩子孩子容易起痱子内火还重,有些明理的老人都不会一直叫抱着孩子,我现在最想告诉妈妈们的就是,如果孩子刚出生谁要是一直抱着孩子你就可以扇他的脸,因为这不是帮你,这是害你。我说的都是我个人经验

错了那么多年的教育方式你还在继续吗


在我们传统的家庭里讲究严父慈母,当然,现在的家庭也有很多虎妈猫爸,大致的意思是: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其实这很不合适,且没有必要。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家庭,爸爸非常严厉,说一不二,基本不商量,母亲很柔和,习惯迁就孩子。这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严父慈母的家庭了,听起来似乎很美好,然而实际上这个孩子问题很多。

他最大的问题在于:很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及其乖顺,父亲任何要求立即执行,即使有些过于严苛的要求。然而在妈妈面前,这个孩子乖张固执,妈妈说什么基本不听,为所欲为。所以,他是否听话,完全取决于父亲是不是在场。如果父亲在场,他就是乖宝宝,父亲不在场,他就各种闹腾。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怎么样?欺软怕硬?是非不分?不讲理?最怕的是,他会对父亲充满叛逆和怨恨,然而又看不起自己的母亲,成为一个心灵没有依靠的人。

“一个红脸一个黑脸”教育方式对孩子是有危害的: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会受到情感上的伤害。而且,如果爸爸妈妈对待一件事的态度都不一样,那么孩子怎么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方向,他不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统一立场,这样孩子才不会被两种力量拉来扯去,不能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之所以很多人推崇这种一个黑脸一个红脸,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教育,也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温和而坚定”。很多人都听过“温和而坚定”这种说法,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想过怎么去做。要想温和而坚定,有三个步骤:

一跟孩子建立孩子关系,让孩子对你有亲近感一岁多点的孩子,多陪他,爱抚他,藏在妈妈身后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都可以。再大一点,四五岁,你可以关心他画里画了什么东西,周末去哪里玩过了,你也可以加入他的游戏,跟他赛跑之类的。到了六七岁,你可以关心她喜欢的形象,奥特曼或者女王艾莎,白雪公主之类的。

让孩子感到你是安全的,关心他,以此建立和孩子的关系。

二你的内心很有原则,有底线父母内心需要很坚定,孩子可以决定什么,不可以决定什么,你要有一条标准线,原则和底线内心要清楚。比如两岁孩子可以决定自己要不要穿鞋,五岁孩子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九岁孩子决定周末全家去哪里郊游,并且准备所需的点心和水等杂物。

如果是必须听从父母的事情,比如夜里九点上床睡觉,父母内心就要很坚定了。

九点钟的时候,去跟孩子说要睡觉了。如果孩子有些事还没做完,可以同意延长十分钟。

但是九点十分,父母必须把孩子带到床上,关灯睡觉。不管孩子哭闹还是使劲乱动,都必须让他在床上。可以在他哭闹时搂着他爱抚他,但不能让他去做别的事情。

父母内心要很安静,不要害怕孩子哭闹或挣扎,也不要因为孩子困难发火。坚信自己的原则,轻松些,静静地搂着孩子,也可以在孩子的额头吻一下,但是切记,话不要多,少讲道理。

三温和而坚定,“坚定”要长期执行

明白了孩子在哪个阶段有多少自由,能承担多少责任。

这时候,父母内心有原则有底线,就要一直坚持这种原则和底线。

孩子可能因为不愿穿厚衣服在地上打滚,也可能因为没冰棒吃哭两三个小时,只要你下了决定,就不管他怎么做,把你的决定坚持下去。并且,孩子一直哭闹时,你需要爱抚他“宝贝,你还小,妈妈不让你吃冰棒是因为爱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内心始终有原则,孩子也会长成内心有原则且自制力强的大人。因为他知道,耍赖哭闹都没用,该做的始终要做。

你一年一年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慢慢长大,你始终陪在孩子左右,孩子也知道遇到任何困难,父母始终是港湾。

所以,请温和而坚定地对你的孩子吧。

相关推荐

  • 你的这些“暗示”,正在毁掉孩子的自信 前段时间,幼儿园举办的一次中秋演出,成了邻居小敏的一个心结。 小敏的女儿然然所在的幼儿园,老师安排了一场歌舞表演,其中,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唱歌。于是,老师就想到了颇有唱歌天赋的然然。 可是,然然说什么...
    2020-12-16 阅读全文
  • 藏在家庭教育里的那些法则,你知道吗?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里,两个月以后,原本三寸长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就好比热带金鱼,而父母的...
    2021-08-27 阅读全文
  • 你还在用“你很棒”表扬孩子吗?OUT了~ 在我的督导课上,我要求学生不要用「评价」的方式讲话。我发现这不太容易,他们一开口忍不住还是评价。怎样是评价,怎样是不评价,他们并不清楚。 一些人误以为不评价的意思就是不批评。他们选择赞美的语言:「我...
    2020-01-09 阅读全文
  • 家长,这些教育通病你犯过吗? 我们的国人都喜欢攀比,喜欢给孩子说,你看你们班谁谁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就这么不长进,总把大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似乎要让孩子完成自己当年为完成的事情一样,殊不知这样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负担,做为家长,你...
    2021-08-24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做妈妈的你有过这些烦恼吗 育儿心得—做妈妈的你有过这些烦恼吗 从怀孕到现在我一直是全职太太,在家做好家务,安胎,养胎,生孩子,带孩子。老公一直很执着,就想让我一心带小海,他出去赚钱,这一点我很欣慰。毕竟每天都能看到我的孩子成长...
    2020-12-07 阅读全文

前段时间,幼儿园举办的一次中秋演出,成了邻居小敏的一个心结。 小敏的女儿然然所在的幼儿园,老师安排了一场歌舞表演,其中,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唱歌。于是,老师就想到了颇有唱歌天赋的然然。 可是,然然说什么...

2020-12-16 阅读全文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里,两个月以后,原本三寸长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就好比热带金鱼,而父母的...

2021-08-27 阅读全文

在我的督导课上,我要求学生不要用「评价」的方式讲话。我发现这不太容易,他们一开口忍不住还是评价。怎样是评价,怎样是不评价,他们并不清楚。 一些人误以为不评价的意思就是不批评。他们选择赞美的语言:「我...

2020-01-09 阅读全文

我们的国人都喜欢攀比,喜欢给孩子说,你看你们班谁谁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就这么不长进,总把大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似乎要让孩子完成自己当年为完成的事情一样,殊不知这样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负担,做为家长,你...

2021-08-24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做妈妈的你有过这些烦恼吗 从怀孕到现在我一直是全职太太,在家做好家务,安胎,养胎,生孩子,带孩子。老公一直很执着,就想让我一心带小海,他出去赚钱,这一点我很欣慰。毕竟每天都能看到我的孩子成长...

2020-12-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