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

发布时间:2020-09-29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

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最自然也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作为老师的父母,应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呢?

确切地说,关于青春期教育,我认为应该在孩子的性发育尚未成熟之前进行为宜。性健康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性教育不仅包括性知识教育,也包括性道德、性心理、性美学、性法律和性伦理等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应该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就告诉他一些人的生理常识;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开设性教育课,主要讲解性的生理知识,让孩子懂得自己是怎么来的,自己的身体结构是怎么样的;到了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重点向孩子讲解性心理与性道德;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则以讲性道德、性法律和性美学为主,让他们深刻了解爱情与婚姻。

这是学校教育的步骤。建议家庭教育也借鉴和配合这个步骤进行。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同伴间的交往乃至与异性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在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应对孩子有哪些提示和帮助?

第一,要教育孩子从小知道维护自己身体的重要。父母要告诉孩子,除了生病看医生等特殊的情况之外,别人是不能随便触摸你的身体的,这是一种权利;同样,你也不能随便触摸别人的身体,这种权利是对等的。这能使孩子在年幼时就确定了尊重隐私的意识,长大后就能明白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隐私的权利。

第二,在孩子的中学阶段,父母就要把性交和避孕知识明白地告诉给他们。每一个中学生,都特别需要接受避孕知识教育。很多的教育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是在不了解自己身体、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些越轨行为,他们不清楚怀孕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清楚怀孕的后果、要承担的责任,更意识不到感染上性病或艾滋病的危险。孩子对一切都一无所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严重失职。

第三,鼓励孩子的正常交往。对于少男少女的交往,父母的态度应该是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多一些引导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当然,鼓励不是放纵。所以我们说,尊重和信任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一谈到青春期教育,许多父母首先想到的是该怎么对孩子说。其实,在父母每天的行为中都包含着对孩子的性教育信息,甚至父母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小节,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是的,不仅会产生影响,而且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天下父母哪对不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哪对不是与孩子关系最亲密的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孩子会对父母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比如说,丈夫下班回来,妻子为丈夫送上一杯热茶;妻子上班之际,丈夫为她披上风衣,等等。这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和画面。当他们长大时,在自己面对与异性交往的问题时,就会以父母为榜样,这对他们处理相关的问题是大有好处的。同时,家庭中父母是否恩爱、关系是否和谐对孩子来说也非常重要。父母之间相敬如宾、体贴呵护,会为孩子的性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如果父母之间关系恶劣,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打架,就会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会扭曲孩子的心灵,将来也会影响到他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

有责任心而又明智的父母,应当从生活的点滴之处着眼,处处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要背着孩子亲热却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开放的父母不妨当着孩子的面拥抱接吻,这既是向孩子传达爱的信息,也是向孩子无声地进行着性的教育。

您说过,父母们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最自然也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在家庭中,在具体的操作上,父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父母不要谈性色变,要以平常心对待性。家庭性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共同来学习与性有关的科学知识,应保持一种健康进步的观念和态度,并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种理解、豁达、和谐的气氛。如果父母无力对孩子讲解性知识,可以在家中备一本介绍科学性知识的书,让孩子容易看到就行了。

第二,父母要在家庭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性形象。性,不仅指性生活,也不仅指性知识,它还包括性心理,包括亲密与爱的表达和体验。夫妻应当经常地、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看到夫妻间嘘寒问暖,拥抱接吻,谈笑风生,这样可以使孩子初步形成对美好生活、爱情、婚姻的向往心理,为其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三,夫妻在孩子面前亲近要得体。亲密不等于过分亲热,夫妻可以让孩子看到彼此之间亲密的身体接触,如拥抱接吻,但不宜让孩子看到具体的性交过程。

第四,关注孩子的性成熟。男孩的遗精、女孩的月经都是孩子青春期来临的重要标志,在此前后父母都要注意做好引导,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自豪,感受到长大的庄严。同时,也要对孩子的白日梦、手淫等现象给予充分的注意和理解,及时地讲解有关的知识,帮助孩子正确地接纳自己。同时,父母还要在一些生活小节上多加注意。比如孩子要尽早与父母分床睡,不要让孩子赖床,要养成醒了就起的好习惯,等等。

我国未成年人的性知识近70%的人来自黄色杂志、三级片和成人网站;24%以上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仅有约1.66%和1.32%孩子的性知识来自最有责任承担性教育义务的学校和家庭。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父母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


孩子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很多父母羞于回答,或是含糊不清地回答。也有父母担心孩子会早熟,严厉斥责孩子。其实正确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并引导孩子认识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孩子早期的性意识需要引导。性教育是孩子早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一定年龄的需要。儿童早期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性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今后一生的“性认同感”,影响以后的性别行为以及性向目标选择。

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感需要培养。孩子在日常同伴交往中已经产生了所谓男孩、女孩的概念,从而会做出一些性行为,包括对人体器官的关心。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异性伙伴之间,或者互相让对方看一看性器官,或者用手摸一摸,甚至会玩些模仿医生、掀裙子等性游戏。

人的性心理的发展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任其自然发展,往往是正常的;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则会形成畸形的结果,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而孩子在和周围的人接触过程中,会逐渐理解一个男孩应当如何,一个女孩应当如何;加之同性和异性孩子之间相互接触有一系列规范要求,因为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期望和角色行为的性别要求是不同的。这种男女性别适当心理的形成更需要进行相应的性教育。

二、父母对性教育的误解

亮亮平常喜欢和邻居婷婷玩过家家,有一次,两人玩着玩着,亮亮对婷婷说:“你是我老婆”,便像模像样地拉着婷婷入“洞房”。两人躺在床上也不知道做什么,亮亮突然凑上去吻了一下婷婷。没想到婷婷马上就哭着跑出去告诉了亮亮的妈妈,说亮亮欺负她。结果,亮亮被妈妈打了几个耳光,哭泣不止。

见“性”色变并训斥孩子。孩子很好奇男女孩子有什么不同,父母在洗澡时孩子也很想偷视。现实中,父母对孩子这方面非常小心,不希望孩子涉猎。于是,见到孩子模仿做出一些大人之间的亲密行为,如亲吻、拥抱等,有的母亲就怒斥阻止:“不许动!”“羞死了!”或者用手强行拉开甚至痛打一番。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形成了一种错误观念:与异性朋友之间的亲密行为是不好的、羞耻的,这些行为活动是要受到抑制的,受到惩罚的。

有一天晶晶对妈妈说:“外婆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是真的吗?”妈妈很尴尬,边哄边说:“你外婆说得对,你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等你以后长大结婚了再告诉你吧。”

晶晶上幼儿园了,有天爸爸把她从幼儿园里接回来时,她问:“爸爸,为什么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要站着,我却要蹲着呢?我偷偷地看小虎,我们长得不一样。为什么啊?”爸爸说,“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还有啊,以后上厕所要专心点,别去盯着别人,那样可不是好孩子。”

忌讳谈论性方面的科学知识。在传统的教育中,父母总是避讳和孩子谈“性”问题,而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往往使许多孩子因一时的“性”好奇,而犯下错误。其实在孩子年幼时,即可以自然的方式和孩子谈“性”问题。此外,平时家长也应注意自己在家中的言行和隐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时时提醒孩子如何适时保护自己,以免受到坏人的伤害。

毁掉孩子的永远是这件事!看看你还在做吗?


孩子无小事。任何你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都有可能给他们留下终身阴影。成年人的犯罪或自杀都能在幼年找到埋下的那粒种子。

12月5日,人民日报微信上推送的一则消息刺穿了我的心脏。一些正处花季的孩子,在QQ上建立自杀群,相约赴死。

这绝不是黑色幽默,或者恶作剧。湖南大学生小伟,今年20岁,在QQ群和网友相约去峨眉山跳崖。

小伟的父亲假扮女网友卧底该QQ群,救下了另一名轻生者。但第二天,这位父亲就收到警方消息:小伟又另约他人,在长沙双双跳楼身亡。

这则消息曝光后,相信有关部门会很快取缔这些自杀群,然而,自杀群取缔了,自杀的人就不存在了吗?

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犯罪的行为甚至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我想说的是:孩子在学校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在家里也许还要承受父母情绪的压力,却不知,我们嘴里的每一句“批骂”,都会让孩子不仅仅产生自我怀疑,更像是划在孩子心灵上那血淋淋的刀子!

下面这篇文章,希望对每个家长都有所反思。有一种暴力,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01、前些天我姐带她13岁的外甥女来我家做客,有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

有天,姐姐让外甥女试网上新买的凉鞋,当时外甥女正在睡觉,被她妈火急火燎地喊了起来。兴许也是对新鞋没兴趣,一副懒洋洋不愿配合的样子。

我姐说:“你转个身”,外甥女转身。

“动动脚,合脚吗?”“还好吧。”

“颜色还行吗?”“还好吧。”

“款式还行吗?”“还好吧。”

“要留下吗?”“随你吧。”

“不喜欢也可以退的。”“随你吧。”

……

我姐看女儿这样敷衍她,怒火蹭地就上来了。

“你是死人吗?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吗?”外甥女听了,低下头不说话。

“问你喜不喜欢呢?哑巴啊,说话啊。”

见外甥女还是不说话,姐姐当着我们的面,狠狠地戳了下外甥女的头。

“我在说你,你听到没?”

外甥女狠狠地白了她妈一眼,啪地关上了房门。

“你还甩脾气,教也教不好,我怎么会生出你这种蠢货?”

“猪脑子,难怪读书那么差,明天就跟我死回去。”

……

我听得背脊发凉,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这是在羞辱孩子。

见姐姐发这么大火,大伙忙劝她消消气。

我觉得外甥女挺受伤的,想去安慰下她,可是从门缝里,看到她坐在床头抱着膝,倔强又委屈的脸,突然很心疼这孩子。

我想到了自己也曾被我妈这样对待过。

初二那年暑假,疯狂地喜欢看书,只要是书就拿回家窝在房间里看。

有天从朋友那借了一本琼瑶小说,封面是一对拥抱的男女。

然后被我妈发现了,她看也不看就认为那是本淫书。

顿时暴怒。

狠狠地骂我“犯贱”“小小年纪看这种不要脸的书”……

几乎用了所有最难听的话来骂我,羞辱我。

是的,是羞辱。

我感到很羞愧,原来在我妈心中,我是个贱货。

事情过去很久了,但那几个词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上。

长大以后,我很怕面对恋爱、面对男女关系方面的事,总有种说不出的羞耻感,好像觉得渴望恋爱是一件犯贱的事情。

而且只要感情出现了状况,这种羞耻感马上就会跑出来攻击我。

因为这样,也间接导致了我在恋爱过程中的坎坷波折。

02、常被羞辱的孩子最乖,也最没自信——shame

直到我开始接触心理学治愈自己,这种羞耻感才慢慢退去。

心理学说:“人类最负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愤怒,而是羞耻感。”

绝大部分的负面情绪,都可以通过表达得到释放,比如悲伤时我们哭泣,愤怒时我们发泄。

但羞耻感,是一种最不容易被我们承认和释放的隐秘情感。

在感到羞耻时,我们会尽量减少面部神情,不希望他人觉察。

它不止隐秘,还充满了破坏力。

就像我,在谈感情时,明明是对方的错,我想发泄我的愤怒,但突然被某种涌起的情绪死死按住,只能自伤。

那种情绪就是羞耻!

我想每个家长在对孩子当众批评、语言辱骂时,无非只是希望他能在“教训”中改掉某个“笨懒蠢”的行为。

却不知,我们嘴里的每一句“否定”,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止是“我这样的行为很蠢”,而是“我,就是笨懒蠢”!

羞耻与内疚最大区别就在于:内疚是在说“我做了坏事”,而羞耻是“我就是坏的”。

长期被指责、否定下产生的过度羞耻感,会让孩子在内心给自己搭建出一个牢笼——“我不会,我害怕自己做得不好,我不敢,我做了就会被人笑”……

这个牢笼确实让孩子学会了克制、听话。

但也令孩子开始对自我产生怀疑,一点点地圈死了孩子的观察力、好奇心、安全感和自信心。

03、语言的暴力,是你送给孩子的一把屠刀——violence

常常感到羞耻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也特别差。

为了应对语言暴力之下产生的羞耻感,他们常常会把内心对自我的苛责,外化到了外界和他人身上。

对他人的批评与指责特别敏感、易怒,从而出现更多冲动的失控行为。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印象特别深刻:

青少年犯罪与童年遭受的语言暴力有很大联系

“废物”“丢人”“猪脑子”“是人都比你强”……

就光是一句句黑白分明的弹在屏幕上,我看着心里都是一阵阵难受,更何况是当这些孩子亲耳听见它们从自己的父母口中蹦出。

是父母这一句一字的脏话,将暴力变得合理化、日常化,甚至以爱的名义被崇高化。

被暴力喂养大的孩子,必将长成扭曲的模样。

他手里的那把尖刀,不是刺向自己(自卑、懦弱),就是刺向别人(暴力、冲动)。

04、别再以“爱”之名,行“害”之实——what is true love

爱,不应该是如此痛苦的体验,爱里应该有耐心、尊重、呵护、倾听。

我们必须要承认,不是孩子骂了就能教好,而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方法。

所有的了解与沟通、成长与对话都始于尊重。

所有的恶言相向、不耐与取乐,都失于没有尊重。

“教好一个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

-用“温柔而坚定”去守护你的规则

-指出他的问题,但不必张扬,不贴“标签”

-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认为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听他说他的感受,别总以自己的角度与臆想去武断评价

-别吝啬对他的认可和称赞,记得肯定他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当他遇到问题时,站在他身后支持他

而伤害孩子最深的,莫过于语言。

它伤不了孩子的身,却能重伤孩子的心,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

爱孩子,就请收起自己的语言暴力,别再做一言不合就开骂的野蛮人。

把自己炼成一个有修养的人,也把孩子当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责商教育谭院长点评“教育儿女无小事,时时处处要警慎。”许多父母往往在打着爱的旗号把自己的儿女伤害了。比喻语言的伤害,甚至超过暴力的危害。暴力不仅仅是指通过武力对他人的身体生理上造成伤害的行为,还有语言暴力的伤害是精神上的。身体上的伤害还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痊愈,但语言暴力虽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里投下不易散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如果语言暴力是抚养者长期的一种行为,对于还没有建立完整人格的孩子而言,在自我接纳、人际关系、情绪等等很多问题上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语言暴力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心理更容易受到这几方面的伤害:一是很自卑;二是情感表达障碍;三是人际关系敏感,很难轻易信任他人。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机能。有些孩子还可能会将宣泄的对象指向外界,他们不再相信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产生排斥,从而会做出一些危险行为去报复这个社会,如侵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所以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未来,父母们,请你们口下留情,不要再用语言伤害孩子了。父母一定要学会RQEM责商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不打不骂,心灵孵化”。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我记得是03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王小波的书,然后知道了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之后她的博客,以及一些言论引发的争论,我也一直在关注,也是因为这个知道了性是可以公开讨论的,性教育对于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xx宝出生后,我从网上,书上得到不少的育儿信息,新手妈妈大概都如此.其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对我来说很是新鲜的.从小我们没有什么性教育,上初三的时候才有生理卫生课,老师也从来都是让我们自己看书.哪能讲呢,这是太难以启齿的事情.于是,对于孩子,这一课,我拿出正式的态度,从一些书上,网上得到的零星的知识,我都如获至宝。咱是想着边学习,边指导吧.xx宝一岁多点时候,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图片,还打印出来,就是宝宝从哪里来的全过程.现在看来那是太超前啦.

xx宝两岁多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从村图书室看到了黑克林的<<和孩子们谈谈性>>,这一下让我眼前一亮,书中用了很多幽默风趣的故事向人们灌输正确的性知识.教导家长怎么样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谈性问题.可惜这本书至今没买到,但是匆匆一瞥,也让我现在能平淡自如地和孩子讲身体的器官,隐私部位叫得跟身体其它部位一样自然.

让我们一起的几个妈妈重视起来是孩子的一个问题,夏天早上,一家三口醒来,三岁的女儿起身,看到了爸爸穿着内裤,晨勃让内裤高高起个大包,孩子一下子伸手上去摸一下,然后问,爸爸这里怎么啦?有个大包?夫妻俩一时语塞,相互瞪眼睛想着怎么是合适的回答,结果孩子下床玩去了.之后,我们开始在网上买孩子看的绘本,关于身体,关于成长的,能让孩子自己直观地了解身体.

也是在xx宝三岁多的时候,我在厕所,xx宝一头闯进来,大呼一声:妈妈来月经啦!卖糕的,整栋楼都能听得见!我还是平静地告诉他是的,不用这么大声.而现在,孩子们对此无动于衷了,不神秘,应该感觉是正常的啦.而且不会冒失地闯进厕所,对于孩子问的问题,基本都能自如做解答.

前段时间,每天睡觉时,xx宝的手有意无意地放在我胸前.我都会轻轻的把他的手拿开,然后再抱着他抚摸一下他的头,背,有时一头扑过来黏乎一会,我都会抱着他拍一下.我又意识到,孩子的性教育得上一个台阶了.性教育不单单是性器官教育这么简单了,对性器官的认识只是第一课.正巧@屋檐下的小雨博客上有送书活动,很顺利地申请到这本书:<<学校性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李银河作的序,让我感觉很权威.李银河认同方刚的这段话,我也很赞同:性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保护青少年,而不是禁止青少年的性行为;应该是给予青少年性的知识,而不是剥夺他们获得知识的机会和权利;应该是赋予他们自主决定自己身体和性的权利与能力,而不是剥夺他们这种权利和能力.

这是一本开放的性教育的指导书.书名是学校性教育,但是一样可以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我着重看了第二部分的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的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与评议和第七部分的性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解答,都非常的实用.

我也非常赞同:性教育的内容,决定权应该完全在孩子们的手中,他们想知道什么,就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关键是怎么告诉,这是方法了.

一个孩子,无论他几岁或者十几岁,他所问你的,都是他的智力所及,能够理解的问题.我们只需要以平常的心态告诉他就可以了,既不少告诉他,也不多告诉他,只告诉他所问到的.比如:对于两岁的孩子那个"我从哪里来"的老问题,我们既不需要说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不需要详细地讲解由性交到受孕,再到分娩的过程,只需要告诉他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便可以了.当孩子到了三四岁,他的问题可能才会延伸到"我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这时你再告诉他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了他.而到了五六岁,孩子的智力才会使他提出"为什么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我"的问题,这时我们回答才可以自然地进一步:"因为爸爸妈妈相爱,相爱的人在一起,就会怀孕,生下你....."再过几年,孩子的问题能会更深入,我们只需要按照他的问题一步步回答就可以了.

这样看来,在孩子的性教育过程中,我们真的是客体,孩子才是主体,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索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只要做好配角就好了.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性教育不是性行为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性价值观的教育,还有社会性别教育.还要将性教育与个人人生观,道德修养的教育结合起来.一个人对性的态度是和他整个人生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性教育也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具有其独特的性的内容.

有资料说,7-14岁是孩子迅速产生性意识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较系统的性知识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这书来的很及时哪.

伤孩子最深的永远是这7种爸爸,你家那位中枪了吗?


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婴儿,他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更大。

这个酷似漫画人物阿拉蕾的小姑娘,叫崔雅涵,年仅三岁半,与击剑王子董力组成“父女档”,在《爸爸去哪儿4》第一集一亮相,就成为最抢眼的一组,金句不断,圈粉无数。

实际上,崔雅涵并不是董力的女儿。这一季《爸爸去哪儿》按照“原生爸爸+实习爸爸”双线并行的形式。董力的真实身份,是阿拉蕾的实习爸爸。(所以看到他给阿拉蕾穿鞋穿反的时候,请不要太惊讶……)

不过,看到这有爱的一幕时,娇娇妈恍惚觉得他们是真的父女了呢——

实习爸爸都这么有爱,那亲生爸爸呢?

有人说,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时候的依靠,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时候的榜样,长大后要成为的男人。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没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给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下面几种爸爸,杀伤力可谓是不小,如果你家那位中枪了,赶紧改吧!

吸烟的爸爸

当爸爸们在享受吞云吐雾的快乐时,有没有想过香烟燃烧之后会产生3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有没有想过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的?有没有想过在烟雾缭绕的家庭环境中,不知不觉,孩子变成了“二手烟民”?

吸烟不仅仅对吸烟者有害,对身边的孩子也有很大危害:

爸爸经常吸烟,孩子会容易患上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生率与爸爸的吸烟程度成正比。

香烟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会加强孩子呼吸道粘膜的敏感性,增大哮喘的发生。

如果爸爸在孩子进餐时吸烟,很容易影响孩子的食欲,诱发孩子厌食。

除此之外,还对孩子的学习能力造成伤害,影响阅读、推理和数学。因为尼古丁在体内分裂后所制造的可丁尼,会使孩子的阅读、数学和推理平均成绩越来越低。

建议: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来,爸爸们一定要减少吸烟的次数,甚至戒掉烟瘾,为孩子创造一个无烟的家庭环境。即使戒不了烟,也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

毫无诚信的爸爸

10岁以前,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天,从心底崇拜和信任,爸爸的每句话对孩子来说如同圣旨一般。

然而,很多爸爸总是以时间紧、工作忙为理由,为失信于孩子而开脱,或者是直接用哄骗来搪塞孩子,以为孩子小,就随便编个理由敷衍。

孩子想要和爸爸一起吃晚饭,爸爸总是回答“明天”,可每一个“明天”来临后,餐桌上总是少一副碗筷;孩子想要全家一起去游乐园玩,爸爸承诺“下个周末一定去”,可每次当孩子收拾妥当兴致勃勃出发时,爸爸总是不见踪影。

更重要的是,爸爸屡次失信,会让孩子养成对别人不守信的坏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品质和前程。

建议:请每一位爸爸认真对待给予孩子的承诺,如果做不到,那就请不要随意承诺。因为你的失信,不仅丢掉了孩子对你的信任,而且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恐慌感,连最信任的爸爸都说话不算数,这个世界上还能相信谁呢?

控制欲过强的爸爸

有的爸爸过于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太强。无论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欲太强,剥夺孩子自我表现和发表自我看法的机会,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性格懦弱。

控制欲太强的爸爸会过于威严,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压力,给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会越来越成为男孩的典范和标杆。父亲独裁专制,在男孩的头脑中会形成这样的印象:男人和父亲就是独裁者。从而将自己复制成父亲的翻版。

建议:爸爸要学着放手,给予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并挖掘出潜在的能力。

暴躁的爸爸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很会通过模仿来学习。如果爸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父亲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乱发脾气,那么孩子以后遇见类似的情况时,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来发泄。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父亲和孩子的性格存在两种极端。父亲暴戾易怒,孩子会在恐惧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来越不活泼,越来越不爱说话,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长此以往,心理发育不健全,如情况严重还会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创伤的出现。

建议:脾气暴躁的爸爸一定要收敛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沟通、耐心解决问题,而不是动不动就暴脾气,给孩子传递一种正能量,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不见人影的爸爸

中国家庭一直有个误区,“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总是当“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给妈妈管。

父亲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岁之前。如果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阳刚之气,变得有点“娘”,而女孩会在无形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汉子。

孩子很单纯,他们认为爸爸爱我,就会像妈妈爱我一样,花时间陪我,爸爸不经常陪我,那就是不爱我。

建议:爸爸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每周至少和孩子沟通两次,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有时也不妨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与家人每周运动或出行一次,增加与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机会。

在无法陪伴孩子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经常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向孩子表达赞赏和爱,让孩子感受到时刻把他放在心里。

手机不离手的爸爸

爸爸们上班忙,下了班更忙,稳如泰山般地“葛优躺”在沙发上,手机不离手。老婆让他帮忙做家务,孩子缠着他一块玩游戏,从来都是眼皮也不抬一下,半天不肯动地方。上厕所也要带着手机,在厕所一待就是半小时。总之,手机比孩子还亲!

爸爸因为手机而忽略了孩子,这无疑是一种冷暴力,孩子会感觉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与其交流。亲子交流被阻碍,孩子性格会变得孤僻、自闭。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家长而来的。倘若爸爸成天拿着手机在孩子面前玩,孩子自然也会有样学样。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接触到手机自然也会容易上瘾,这对孩子的视力、人际交际以及学习特别不利。

最重要的是,爸爸醉心于手机而忽略孩子,会使孩子感觉自己不受重视,甚至孩子会觉得爸爸不爱我了,自己没有手机重要。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变得非常的烦躁,甚至想着法子跟家长对着干,以此博得家长的关注。倘若家长不明情况,责骂孩子,孩子会感觉更加的委屈,亲子关系也会随之有了隔阂。

建议:放下手机,别让孩子有“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的绝望感。

惹妈妈生气的爸爸

爸爸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去爱孩子的妈妈。

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往往是力量和坚强的象征。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父亲应当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来自看到父母彼此相爱,特别是爸爸爱妈妈。而且,父亲用行动为孩子做出了爱的示范,孩子从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学习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如果父亲经常与母亲吵嘴,就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情绪不稳定。长此以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和心理失衡。

一个孩子如果常常看到母亲伤心地哭泣,他会试图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去安慰妈妈。当妈妈情绪有所好转时,孩子就会把让妈妈快乐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在家庭里承担了爸爸的角色。但孩子还不具备这样成熟的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建议:爸爸需要和妈妈保持良好亲密的沟通,理解妻子养育孩子、操持家庭的辛苦,表达对妻子的感激与赞美。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会觉得心里开花,生活得非常幸福。

爸爸用心去爱孩子的妈妈,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也能让妈妈心中充满幸福感,这样的家庭,才会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赞美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一位优秀的美国母亲,名叫苏珊,她在回忆录中这样讲述自己给孩子的夸奖:

在大多数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当小孩做错了事时,才“挑剔”他们。在我们家里,我们却互相“挑出”做对的事情。当我们看到某个小孩做出使我特别高兴的事时,我会走到他身前,把手放在他肩上,然后看着他的脸说两件事:第一,我具体告诉他做了什么事;第二,我明确告诉他我对这事的感受。然后我静默几分钟,让他感受到我的心情多么愉快。我把这种做法叫做“一分钟赞美法”。我觉得赞美小孩只需一分钟,可是赞美所产生的愉快感受,却会持续孩子的一生。

一次,我的儿子吉米从学校拿回了成绩单。他有些神色不安地把成绩单递给我。他当然知道成绩单上是怎么写的:两个“甲”,三个“乙”一个“丙”,他的历史得了“丙”。我看了成绩单后,我对孩子说:“吉米,你太棒了!”吉米听了我的话,眼中有些闪闪发光。“你看看你的成绩单,你得了两个‘甲’和三个‘乙’!”我把手放在吉米的肩膀上,安抚了一下说:“我真高兴,你的成绩很好,我真高兴!”吉米很快抱住我,然后似乎有点尴尬的样子,“那,我能出去玩一会吗?”“当然,任何人的成绩单上如果有‘甲’和‘乙’,都可以出去玩一个下午。”我笑着对吉米说。“谢谢你,妈妈!”孩子高高兴兴地玩去了。这时,一位来我家里访问的年轻妇女神情显得很诧异,她说:“我不了解,您的孩子成绩单上不是有一个‘丙’吗?”我说:“是的,他有一个‘丙’。”那位年轻妇女说:“可你什么也不说,一字不提,这是不是不负责任?”我对那位妇女说:“不,那是我孩子的责任。如果我承担起他的责任,他就会不负责任。我主要是协助每一位孩子乐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你已经看到,我儿子对他的‘甲’和‘乙’很高兴,他体验到了得到好成绩的结果:第一,他和我都觉得愉快;第二,他可以尽情玩一个下午,他今天不必做杂事和家庭作业,今天对他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那么,你如何处置孩子的那个‘丙’呢?”那位年轻的妇女又问。“这件事我要在星期六早上全家的目标设定会上来做。我会问吉米,你希望你的历史得多少分?我想,吉米已经发现他得到好成绩时,内心是多么愉快。因此,我想他也会希望历史得到好成绩,这完全是因为他喜欢那种成功的感觉。事实上,我们内心的反应大部分都是:‘如果你认为那件事我做得好,那么我会再做一个更好的给你瞧。’当我儿子做对的事情被挑出来赞美的时候,他会希望自己再做对某件事。孩子不是为我而守规矩,而是为了自己把事情做对。当吉米为了使历史得到好分数而设定目标时,我和我先生都会协助他。但我们真正的秘诀只不过是协助孩子希望做好。”我对那位年轻妇女说。

编者按:从这位美国母亲的成功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要时父母或者老师可以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要从内心里相信孩子不是在故意犯错,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一般情况下,父母或者老师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当孩子做对某些事情时,他们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一点事情,他们就觉得孩子不努力,不是好孩子,因此而大发雷霆其实,父母或者老师首要任务是把孩子做对的事情从平凡的生活中挑出来,加以强化。请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是父母或老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父母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父母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一、朱丹选择性教育的方式采取父母分工:

我从书店买了一本《人体奥秘》回来,打算跟孩子讲讲人的构造。6岁的老大望着书中18岁的女孩图画问我,“我们长大了是不是像她那样?”她手指着图上女孩的胸部,“也长出两块东西来?”3岁的老二问得更具体:“是不是长出两个波波呀?”我点点头,翻向下一页。

养育女孩和养育男孩是不同的学问。有了老三小儿子之后,我同太太商量,女孩的事情归她管,男孩的由我来负责。对孩子的性教育,父母责无旁贷,而分工却是十分重要的。

我不知道太太用什么方法同两个女儿进行性教育的,我只是发现大女的书架上多了一本《和妈妈谈悄悄话》,而二女儿常常翻看一本《小女生身体的秘密》。

二、在朱丹看来生活其实就是一大场性教育

生活是孩子性教育最好的素材。从小时候开始我会利用和儿子一起在公共场所游泳、在家里洗澡的机会,让他看到不同年龄的“裸男”,然后适当讲些男性的构造。孩子进了幼儿园,对于异性会有些好奇,诸如为什么男生站着尿尿女生却是蹲着的,为什么男孩女孩隐私部位都有不同叫法,等等,我会叫孩子将疑问记下来,然后我们一齐去科学馆、博物馆找答案。我记得有一年,德国有个神奇人体的科普展览在香港举行,我带着读小学的儿子去参观。科学展览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最好场所,有标本、实物、模型、图像等等展示比起干巴巴的枯燥味说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三、男孩的性教育也是必须课,要知道男孩也是需要进行性保护的。

跟男孩子讲性教育是对每一个做爸爸的挑战。

有人担心男孩性教育,讲得不好会弄巧成拙;也有人觉得那是学校的责任与我无关;更多的人是不知从何下手,讲些什么?

我的提议:男孩性教育不妨从如何进行男孩的性保护开始。

一听到这,你可能提出非议,孩子性教育只会讲到女孩子的性保护,怎么男孩子也需要性保护?

你先听我讲个故事,今年暑假,小姨子带着两个小男孩从加拿大回来住在我家里。两男孩性格开朗很招人喜欢,尤其是老大,胖乎乎笑眯眯的。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哭着向妈妈投诉,小区保安叔叔拍打他的屁股,他妈妈紧张去了解情况。原来那叔叔看这个小胖子颠着屁股跑来跑去的,十分趣致,禁不住用手轻拍了一下。国情不同,对孩子的性教育也有所不同。小姨子告诉我,在加拿大,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分别对男孩女孩进行性知识的分级制教育,其中核心内容是教会孩子们不准其他人接触自己的身体上的隐私部位,男孩子的屁股也属于私隐的区域。以前,我只知道教育孩子“不要同陌生人讲话”,现在还要加多一句,“不要同陌生的男人交谈”。同性,一般人会容易放松警惕。但近年国内外发生多宗男孩受性侵犯的事件,作案者大都是堂堂七尺的大男人。

对于朱丹来说,对孩子的性教育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孩子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身体隐私部位的发育过程,让身体生理健康成长;二是当成长中出现生理和心理问题时,知道如何找答案,懂得向父母讨教;三是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不受性侵犯。

父母是宝宝的最好“玩具”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在的智力,极大部分有赖于5岁以前所接受的感觉及智能刺激的多寡。1岁之前的孩子尚未进入主动探究周围世界的阶段,给予孩子较合理的感觉刺激和较多的情感交流,应是最好的选择。爸爸妈妈是帮助孩子了解世界的第一人。

实际上,可以作玩具的东西很多,也并不是越新奇特越好。一些简单的家用物品,如可握、可捏的塑料瓶、空盒子、可咬、可磨牙的东西等;也可自己改装,只要颜色鲜艳,可拿着玩的任何形式的物体,同时体积够大,孩子不致吞咽下去,经过消毒,没有伤害

都可以。商店里也有一些不错的选择,如挂在小床上会动的一类玩具;还有一条横杠加上一些圆环的一组装备,婴儿可抓,也可以用手拉的;或是清晰可见的塑料水族馆,里头有鱼,可以挂在小床边让宝宝观看……

父母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可玩的东西,可听、可看、可感觉的东西。

最好的玩具就是爸爸或妈妈,这个“玩具”是宝宝最喜爱的。任何玩具都比不上爸爸妈妈和宝宝的交流与玩耍,因为爸爸妈妈是充满感情的,是有创造性的,是变化无穷的。

妈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宝宝说话,跟他戏耍。许多做妈妈的在沉默中给孩子换尿布、喂奶、洗澡、为什么不在这些时候说话呢?要以为你是在“对牛弹琴”告诉宝宝你正在做什么,他将得到感觉及智能的刺激。

应该对他说些什么?喜欢说什么都行,可以说:“我的小宝宝饿了,瞧这小嘴噘的,来我们吃好吃的了,宝宝大口大口地吃,快快长大,长成个大小伙子……”也可在说话的同时配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说:“要换尿布了,来来来,马上就要舒服了。妈妈给你换一个又干又软的小尿布,把你包起来,舒服了吧,笑了吧!”每一位母亲都告诉宝宝她自己的一套话,对宝宝唱她自己的歌。

对宝宝唱歌、说话、做好笑的鬼脸,或是轻轻摇他,和他戏耍的时候,正是给予他感觉刺激的时候,这将促进他智力发展。

喜欢《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 孩子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很多父母羞于回答,或是含糊不清地回答。也有父母担心孩子会早熟,严厉斥责孩子。其实正确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并引导孩子认识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2021-09-27 阅读全文
  • 孩子的天空将永远是五彩缤纷 谁能明白我的心?是你吗?不是的。是他吗?也不是的……今天早晨进园时,不小心被车碰了下,腿部受了些伤。因为晨间接待即将开始,于是我强忍着隐隐的疼痛,站在门口微笑接待着我的孩子们。在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
    2021-01-23 阅读全文
  • 毁掉孩子的永远是这件事!看看你还在做吗? 孩子无小事。任何你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都有可能给他们留下终身阴影。成年人的犯罪或自杀都能在幼年找到埋下的那粒种子。 12月5日,人民日报微信上推送的一则消息刺穿了我的心脏。一些正处花季的孩子,在QQ上...
    2020-12-31 阅读全文
  •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我记得是03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王小波的书,然后知道了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之后她的博客,以及一些言论引发的争论,...
    2020-11-13 阅读全文
  • 伤孩子最深的永远是这7种爸爸,你家那位中枪了吗? 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婴儿,他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更大。 这个酷似漫画人物阿拉蕾的小...
    2020-12-19 阅读全文

孩子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很多父母羞于回答,或是含糊不清地回答。也有父母担心孩子会早熟,严厉斥责孩子。其实正确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并引导孩子认识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进行性教育...

2021-09-27 阅读全文

谁能明白我的心?是你吗?不是的。是他吗?也不是的……今天早晨进园时,不小心被车碰了下,腿部受了些伤。因为晨间接待即将开始,于是我强忍着隐隐的疼痛,站在门口微笑接待着我的孩子们。在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

2021-01-23 阅读全文

孩子无小事。任何你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都有可能给他们留下终身阴影。成年人的犯罪或自杀都能在幼年找到埋下的那粒种子。 12月5日,人民日报微信上推送的一则消息刺穿了我的心脏。一些正处花季的孩子,在QQ上...

2020-12-31 阅读全文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我记得是03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王小波的书,然后知道了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之后她的博客,以及一些言论引发的争论,...

2020-11-13 阅读全文

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婴儿,他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更大。 这个酷似漫画人物阿拉蕾的小...

2020-1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