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余生很长,我只愿你,平安顺遂,长乐无忧
发布时间:2020-09-29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你很特别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孩子,余生很长,我只愿你,平安顺遂,长乐无忧
小帮帮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心愿,然而美国作家JessJohnston却不要求孩子一定成功,反而认为失败难能可贵,这是为什么呢?来看看他写给孩子的信吧,或许你就有不一样的感触。
亲爱的孩子,
失败是可以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是可以的。
孩子,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告诉自己,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成长,我会和你一起面对成长之路的艰辛,无惧前方的风雨。
我始终记得第一次抱起你的时候,我望着你肉肉的小脸,心中激动万分。天啊,能够拥有这么可爱的孩子,我是多么幸运。我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放在你面前任你挑选,我想给你无拘无束的童年。
初为人母的喜悦在我心中久久激荡、难以平复,我甚至有些混乱:我该先给孩子什么?后给孩子什么?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哎,怎么心里突然一团糟……
孩子,我左思右想,有几件事情希望你一定要明白:
孩子,我永远爱你。即使你一生平淡无奇,抑或是碌碌无为,都不会停止我对你的爱。无论如何,我对你的爱是无私的,你不必出人头地,你不必功成名就,我会一如既往地爱你。
孩子,父母说的话不会都对,父母告诉你的只是上一辈的智慧,也许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你可以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践,我们会做你最强大的后盾,给你试错的机会。
孩子,对不起,父母有时对你太苛刻了,我们忘了你还年轻,我们不应该给你过高的期待。我很抱歉,有时候我不能容忍你的错误,但其实你可以犯错,错误会暴露你的不足,告诉你今后努力的方向。
孩子,别太累着自己了。看到你努力学习,总是争强好胜,我很心疼,因为我知道你不想让我们失望,想要用成绩回应我们的期待,但是孩子,我们允许你失败,没有人能避免失败,我们不会因为你的失败而丧失对你的爱。
孩子,别急着长大,父母不希望你过早成熟,你可以保持自己幼稚的行为,整天嘻嘻哈哈,我们希望你能享受自己快乐的童年,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慢慢长大。
孩子,我希望我们是永远的朋友,你可以和我分享你所有的小秘密,我会耐心地和你讨论你遇到的所有难题,我也会信守诺言、帮你保密。
孩子,我为你骄傲。因为你的出现,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你给了我无数的惊喜,让我觉得生命更加有意义,我为有你这样的孩子而骄傲。你输的时候我为你骄傲,你赢得时候我更为你自豪。
孩子,我爱你,我们会经历成功,我们会尝试失败,我们会一直在一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我只要我的孩子快乐
我的孩子甜甜既调皮又懂事,有的时候真是对她哭笑不得。她也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这一点可能像我),注意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对她我并不强求一定要掌握什么,一定要在多少时间内学会什么,顺其自然发展可能更好些。
但最近我发现,孩子对于数字或是某些她不喜欢或是不愿意接受的东西,特别有排斥感,任凭你怎么教她,就是忘,而且并不在意你怎么评价她,好象无所谓的态度。这让我火极了,昨天晚上也终于让我按耐不住暴发了家庭暴力,小屁股上留下了我的手印,小手被我打得又红又肿。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学古筝时态度不端正,弹了后面忘了前面,弹了前面又不记得后面。我也知道一定要她在一周的时间内把放下好久的古筝重新拿起来并把曲子弹得滚瓜烂熟对她要求是高了点,但给点压力也是必要的,否则最后会一事无成。
也不知道我这个做母亲的做得到底对不对,昨天我和孩子都很难过,事后我问甜甜:“妈妈这么凶,你不要妈妈了,好吗?如果你又出错,妈妈又打你怎么办?”一听这话,孩子哇的大哭了起来,抱着我说:“妈妈我要你,你打我吧,你打我吧!”我抱起孩子泪水终于也不听使唤地流了下来。
回想昨晚的情景,我可能做得过了,因为我太心急的缘故,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忽视了她到底能不能够承受。现在想想,我这样做想得到什么呢?想听别人的赞扬、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不,这些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只要我的孩子健康、勇敢、大胆,让孩子和自己比,努力了,成长了,那她就是最棒的!
今天晚上,我还会和孩子一起弹一弹琴,但在弹琴之前我会对孩子说:“对不起!”因为只有快乐才是我们应该真正追随的,我只要我的孩子快乐!
家长“无声教育”令人担忧
调查:
家长“无声教育”令人忧虑
案例一:在翔龙山机关幼儿园,一位年轻的母亲接到自己女儿后,恰巧遇见了买菜回家的同事,孩子的母亲喊女儿跟“阿姨”打招呼。
女孩迟疑了一会儿,没有吱声,母亲解释说:“这孩子就这样,从小遇事就很害羞、胆怯,怎么教都不会。”同事善意笑笑道:“女孩子嘛,性格比较内向腼腆,这很平常。”女孩听到后,下意识地闪避在母亲身后,把头埋得更低了。
记者随后采访了这位后来得知叫周仪萌的家长,她告诉记者,女儿平常在家里还比较活跃,遇到陌生人或在公众场所时,就变得特别拘谨,不仅不爱说话,不敢表现自己,就是碰到熟人,也很少打招呼,她不知道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
案例二:在市中区大洲广场,记者看见一对夫妇陪着父母、带着孩子在广场散步。孩子只有几岁大,但非常活泼,趁家长聊天时,从父母手中挣脱后,一个人在旁边玩耍,不小心摔倒在草坪中,父母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问:“宝贝,是不是摔得很疼?”孩子的祖辈则当着孩子的面埋怨父母没有照看好孩子。记者注意到孩子在摔倒时并没有哭泣,在父母及祖辈采取一系列行动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并且越哭越厉害,孩子一会儿说腿痛,一会儿说肚子疼,一直被父母搂在怀里边走边哄。
案例三:有不少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很挑食。在邱家嘴某大型超市内,家住南环路266号的李建宏带女儿李瑗佳购物,在蔬菜摊位上,女儿指着菠菜与土豆说:“这里有妈妈爱吃的菜。”李建宏说:“我们今天主要买佳佳喜欢吃的鱼和排骨。”李建宏告诉记者说,孩子平时不怎么爱吃蔬菜,周末特地为孩子选购一些食品。当记者问女孩挑食吗?女孩说:“爸爸喜欢吃鱼和肉,我也喜欢吃。”
分析:
家长消极暗示误导孩子
针对以上现象,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熊骊龙主治医师。他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接受暗示对象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在潜意识中发生变化。
暗示在本质上是情感和观念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即心理机制受到外界刺激作用,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心理倾向,从而支配个人行为或思想。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即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它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与说理教育相比,正确的暗示更有利于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使教育含蓄委婉,无形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消极的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除了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外,还可能误导孩子接受某种错误的信息或概念。”
他具体分析道,例如,家长以“孩子从小就胆小、害羞”解释孩子不愿意招呼他人的原因,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暗示孩子“我本性就是胆怯内向型”,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也使孩子默认了对自我性格定型的害羞、胆怯元素,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的发展。
又如,家长过分担心外界带给孩子的伤害,在表示焦虑不安的状况下,也同时暗示孩子“摔跤一定会很疼痛”、“不应该脱离父母的精心照顾”等信息,一方面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气脆弱,另一方面让孩子滋生了生活中的惰性,丧失独立自主的意识,加深对父母的依赖。如果家长此时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吧。”孩子则很有可能若无其事地站起来。
又如,个人口味是后天养成的,最初孩子并没有对食物定义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之所以某些孩子噘着小嘴,噙着眼泪,表示“青菜不吃,萝卜不要……”,除了自身体质不佳等因素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表现出来的偏好,也会使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厌恶感。另外,父母出于对孩子体重期望值的考虑,有可能针对孩子饮食施加某些压力,要求他们多吃某类食物,形成暗示效应,从而也会影响到孩子的饮食习惯。
对策:
慎言慎行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针对问题,熊骊龙医师说:“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积极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积极的认识和体验,家长应慎言慎行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他说,家长在讲解道理时,可以将“理”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形式表现出来,从中点拨启发孩子,实现教育目的;在纠正孩子错误时,可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在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的同时,促使其不断进步。家长在暗示教育时,要灵活运用神态表情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对孩子独立能力给予赞赏、肯定的眼神,让他体会成功的愉悦;对孩子的挫折失误,给予安慰、爱抚目光,使孩子感受勇气与力量。家长还可以利用激将法,含蓄委婉地避免说教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也能激发起孩子战胜困难的斗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妈妈愿意等着你慢慢长大
不知何时起,朋友之间聊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你家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你家孩子***考了几分?排第几名?”“你看看那谁家的孩子多优秀呀!”“谁谁家的孩子钢琴已经过10级了!”……每当这时候,我都会选择微笑来打圆场,不是我的搪塞,而是这样的比较真的很无奈。在我们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确用了太多的比较。有时候,一些习以为常的话,当孩子听到了,可能对其成长会有许多的影响。
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欢听的话,也不要说给孩子听。每个孩子都最爱自己的妈妈,在他们的眼里,无论自己的妈妈有什么缺点,都可以接受,都不影响孩子对妈妈的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的爱。因此,我的孩子却从来不拿自己的爸爸妈妈去和别人的爸爸妈妈做比较,所以我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说:“你看谁谁谁家孩子怎么怎么样,你却……”类似伤心的话。每天上学前,孩子背上书包,我都会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动作,摸摸孩子的头,互相击个掌。晚上放学的时候,孩子看到校门口的我都会张开双臂像我飞奔而来。回家的路上,我都会问问孩子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最想跟我分享什么?
只要孩子有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会随时随地的鼓励一下,传以温暖的目光。因此,孩子很乐意把自己心理话滔滔不绝地说给妈妈听,也愿意和妈妈一起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时光。
孩子都是父母们种下的种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需要你的精心灌溉,但发展成什么样子是无从参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丽,百合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也必定有他的独当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长,还等不及开花就夭折了……
孩子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成长,对他们成长的期望里,我们是否给了他生个发芽的时节?是否武断地拒绝了滋养他的阳光和氧气?我们也许应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来反思自己如何正真为人父母。末了,我只想说:孩子,妈妈愿意等着你慢慢长大!
家长“五过”,孩子“五无”
第一个过失是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做父母的有时候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大。去年高考结束,“知心姐姐”讲师团接到一个妈妈的电话,说女儿几分之差没考上北大,差点自杀。这位妈妈说,女儿是我的全部,北大是我女儿的全部。“知心姐姐”听了这妈妈的话告诉她,您错了,为什么要把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你的女儿为什么非把北大作为全部呢?没有考上北大,完全可以到其他大学读书,那么多孩子没读大学照样可以好好的生活。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孩子能不能成功,不是取决于智商,不是看他聪明不聪明,而是取决于情商,看他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不能有一个好的性格。意大利著名哲学家但丁说过,性格决定命运。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关注的是孩子身体是不是健康?能不能有一个好的性格?这才是将来成功的基础。
第二过是家长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现在很多家庭,子女的事情都是家长包办代替,明明是孩子的事,都得大人承担。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对自己不负责任,长大了对家庭就不负责,对社会更不会负责。2011年,林雁美在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班级讲课,上课之前老师收作业,一个叫许可的孩子交不上作业,许可说,我昨天晚上明明写了,是我爷爷太粗心了,忘了把作业本放在书包里了。老师打电话让爷爷把作业送过来。不一会儿,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满头大汗地跑来。许可接过作业指着他爷爷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啊?今后注意点吧!
第三过是家长过多的关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心理学显示,孩子从出生到10岁对家长不是爱,是依赖;11岁到20岁对家长也不是爱,是叛逆;21岁到30岁对家长才有可能产生爱。所以不要给予太多,要培养孩子的爱心,这是父母的责任。
第四过,家长过多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适当地给他们自由。应该给孩子什么自由呢?可以从小时候给孩子零花钱的自由。这个给不是随便给,要告诉孩子,要想得到零花钱,得自己挣出来。怎么挣?孩子只要够三岁,一定要适当地安排家务劳动。告诉他这个活就是你的,你给家里打工的。一个星期给他开一次支,告诉他钱是你挣的,攒起来买你喜欢的东西。
第五过,家长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林雁美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世界各国哪个国家孩子读书最用功,结果表明中国孩子读书最用功,每年搞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获得前三名的都是中国的孩子。但是调查显示,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满意率最低。
为什么?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人性格内向的多,做人做事都低调,很少有人愿意当着别人的面夸奖自己的孩子。好孩子得夸,有一句话叫赞美能使白痴成为天才。
四个方面培养孩子主动生活的能力
第一个主动,主动学习。
第一,家里有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第二,家长要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第三个方法,书桌要让孩子自己收拾,有自主的空间;第四,家长和孩子“说十分钟,坐十分钟”。“说十分钟”放在晚饭之后,先跟孩子说十分钟的话,问问孩子今天老师讲什么了,给孩子一个信息,我很关注你的学习。“坐十分钟”,放在晚上睡觉之前,就让他静静坐下来,他愿意翻书可以,愿意画画可以,他什么都不干发呆最好,一会儿上床睡觉都踏实。
第二个主动,主动管理情绪。
什么是好的情绪呢?就是“乐观向上,心平气和”八个字。有时候咱们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说这孩子脾气暴躁,可急了;或者说这孩子慢性子,慢慢腾腾的。但是扪心自问,多少都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们在对孩子不满的时候一定要反省一下自己,你有没有这个毛病,你先改了,孩子自然就改了。
第三个主动,主动解决问题。
有一些问题,该孩子解决的时候一定要孩子自己做主。著名讲师易中天,有个女儿叫易海贝,在易海贝高考这一年,该填报志愿了,她跟易中天说,你是我爸爸,你得帮我填报志愿。易中天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是你面对一生当中第一次让你自己做主,你必须自己做主,告诉你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优势、创造、发展,和三位坐标,即城市、学校、专业。易海贝自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专业。因为她自己选的,自己报考的,所以读书期间,每年都能得到一等奖学金,大学毕业之后被评为“上海十大优秀高校毕业生”,现在在一家非常著名的建筑公司干得特别好。易中天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家长学习,孩子大了该他们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代替。
第四个主动,主动协调关系。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等于15%的能力加上85%的关系。所以咱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和老师、同学、小朋友搞好关系,将来长大了才能和领导和同事搞好关系。那怎么样才能和别人搞好关系呢?实际上就两个字:宽容。
林雁美最后说,我讲的四个主动:主动学习、主动管理情绪、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协调关系。四个主动都具备了就叫有主动生活的能力。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从现在开始家长和孩子一块努力,几年之后一定见成效,十几年之后你的孩子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能够给自己找到立足之地。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的心愿
孩子一出生,家长就为他们构画出了美好的未来,寄予他们厚望。如今的孩子,视野开阔,信息来源丰富,智商和情商都不可小视,有时候真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对付了。怎么才能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是我们每个家长一直要面对的课题。一个孩子,谁都没有经验,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提高吧。
1.请蹲下身,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有一次,吃完晚饭和扬扬在小区散步。抬头看见月亮又圆又亮,就叫扬扬看。“妈妈,月亮在哪里啊,在哪里啊,根本没有!”我边走边用手指:“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啊。”“还是没有啊,没有!”我有些不耐烦了,不由提高了声音:“怎么没有,你有没有仔细看啊?不就在那边吗?”说着,我蹲下身再次指给他看。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按扬扬的身高真是看不见月亮,月亮正好被前面一幢房子挡住了。我赶紧换了个角度,再次蹲下来指给扬看,这次他高兴地说:“看见了,月亮象个大圆盘。”原来,蹲下身来,我才发现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孩子小时候都喜欢捡地上的东西玩,因为他能看到的高度有限。父母经常蹲下身来,用和孩子平等的高度来观察世界,进行对话交流,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引导孩子。
2.从生活中学习,快乐无处不在。
平时聊天时,经常会有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学习,不自觉。我觉得孩子在幼儿时期主要是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要用不同的形式引导他。扬扬一出生,我们就在家里的所有的门上贴了各种色彩鲜艳的挂图。空下来就指给他看,讲给他听。我们还买了很多幼儿歌曲、诗歌、故事的磁带,扬扬一边玩就一边放着给他听。这时,孩子的大脑就象电脑的存储器,把各种信息储存起来。后来我们意识到要教他认字了。开始我也是买了一些识字卡片,一个个强制的灌输给他,可是效果并不好,当时记住了,第二天就忘记了,而且扬扬也不太乐意接受。扬扬有段时间对扑克很感兴趣。我就把识字卡当成扑克,打字牌,认对了就算胜。这下扬扬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后来我发现扬扬很喜欢听我讲故事,我就和他一起阅读。先选一些字比较少的书,一个个字指着讲给他听。一本书多看几次后,上面的字他也就记住了不少。于是我们就定下了每天晚饭后半小时是全家阅读时间,养成一种学习的气氛,可惜有时候我常常会因为家务等原因不能坚持。扬扬上了幼儿园的分享阅读课后,阅读能力提高比较快,现在我就会和他一起讲故事。我们分配一下角色,每个人讲一段,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也练了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还会利用外出游玩的机会,让扬扬看路牌、认店名,等车到了,字也认了不少。现在扬扬已经有个习惯,到一个陌生地方,会先看下路牌,不但认了字,还对他了解地名和方向起到了帮助。
日常生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最好渠道。扬扬经常会问我们:“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很多正确的办法呢?”我会告诉他:“因为我们生活经验比你丰富,我们也是在一次次错误和失败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修修补补的事情,扳手、锤子、剪子这些工具也常会用到。家长一定都会告诉孩子这些东西很危险不能碰。但我觉得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可以让孩子了解,当然前提是保证安全。所以当爸爸或爷爷在修理水龙头或换灯泡时,我会让扬扬在旁边看,并让他当个助手,递一些工具。爸爸也会讲一些关于电或水的知识给他听,并告诉他怎么使用这些工具。扬扬很佩服他爷爷,因为很多玩具坏了爷爷都会帮他修好,爷爷是他心目中的工程师,他想自己长大也能当上工程师。我觉得男孩子要有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不要象现在一些男生连换个灯泡都不会,这样的生活能力怎么能让我们放心呢。
父母是小孩的参照物,很多小孩的不良行为,很有可能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相同的事例。所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好”一个母亲父亲,才能浅移默化的“教育好”孩子。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学习,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家长,你真的很重要!
工作20年,我曾经在形形色色的学校工作过:有边远山区的公办学校,有发达地区的公办学校有针对中产阶级的中端私立学校,有为成功人士打造的私立贵族学校。最差的学校,学生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最好的学校,学生锦衣玉食,一年学费就高达十几万。因此,我对各种学校的运营模式,管理风格,教学质量,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有家长问我:小学生到底是让孩子上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我说,上什么样的学校,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有没有在孩子身上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选择私立学校,我建议晚上还是把孩子接回去,和孩子呆在一起,这样能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童年回忆,有利于据安全人格的塑造。如果要想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最好是自己看着孩子完成作业。究竟需要看几年,我认为至少应该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缺乏自觉性的阶段,别想着让孩子独立,更别想着早早撒手。缺失了父母陪伴的童年,难免会留下缺憾。
我们在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时候,往往会看一些很直观,很显性的东西——升学率,多少人考上了重点高中,多少人考上了一本……其实,这些外在的数据,对于个体的生命而言,意义并不大。换句话说,你们学校考上了多少北大清华,和我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我只关心自己的孩子,提高了多少,进步了多少。更何况,教育的效果,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还表现在品格形成,特别是一个孩子的做事方式和行为态度。毫不夸张地讲,学校高了形形色色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再丰富,都不足以承担起孩子地品德教化。人是社会化的个体,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少不了家长的影响和教导。
许多所谓的名校,学生的起点已经很好,换做一个中等资质的教师来教,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也不是什么问题。抛开学生因为年龄、心理成熟自然带来的成长和进步,教师的作用,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真正的教育,是关注个体的成长。而这一点,在绝大多数学校,根本做不到。或者说,99%的学校,都做不到。一个班,少则4、5十人,多则7、8十人,一节课下来,教师平均到一个孩子身上,亦分钟都不到,教师哪有精力去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教学效率底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强调这样一个观点:自己的孩子,主要靠自己教!有的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退步,依然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后果很可怕。说真的,早大多数情况侠,教师不能帮助你解决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晚上,孩子在家做作业,一个家长,盯一个孩子,发现问题随时指正、讲解,达不到要求马上重来,许多问题都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三年五载下来,孩子拖欠作业、做事马虎、丢三落四、不讲卫生等问题,都可以在家长的监督和训练下,得到很好的训练和解决。家长重视孩子的品德、学习,学生自认会认为这些事情很重要,进而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最个性化的教育,肯定是一对一,何况作为父母的,还有情感的投入和滋润。因此,做家长的,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责任,能自己做的,最好自己去做。任何培训机构,很难做到一个教师,看管一个孩子,还要百分之百的情感投入。如果真有这样的教育,费用也会高得离谱,至少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支付得起的。所以,把孩子留在学校,让老师看着完成作业,或者送到补习机构,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补习机构。
部分家长说,我的工作很忙啊,晚上要应酬,要工作,要谈生意……那我们想一想,是你的生意重要,还是您的孩子更重要?如果你能够挣到足够多的钱,可以请一个德才兼备的家庭教师,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我认为你可以放下一部分责任。现实生活是,你可能不愿意支付那么高的报酬;即使愿意,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曾经有位家长跟我说,老师,你让我去辅导孩子,你知道我一个晚上能挣多少钱么?我没有反驳他,心里却在琢磨:你连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了,还算是“富有”么?
也有家长说,我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啊。现在的知识好难,我自己都搞不懂;现在的孩子好难教,根本不听我的。我要说的是,如果连你自己都不会,估计老师也把你家的孩子教不会;如果你家的孩子不听你的话,估计也很难听老师的话。虽然表面上表现出来言听计从的样子,内心深处依然排除师长的教导。不会就学,不对就改,没有那个家长,天生就能照顾好孩子。成功的家长,也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都不能代替家长本身的投入。在一年十几万学费的学校里,照样有成绩不几个的学生,照样有品性不良的孩子。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高收费不等于好教育。不要认为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你的使命就完成了。在我所见到的很多优秀学生中,大部分都由全职妈妈照顾,或者父母晚上在家全程陪同。很多教育专家,并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忙于他认为更重要的事情,在孩子的身上投入太少。
一句话,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