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引导孩子懂得礼让,学会分享

发布时间:2020-09-28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玩具分享活动方案

育儿观念:引导孩子懂得礼让,学会分享

有一次爱人把新买的香蕉放在桌子上,便高兴对女儿说:“闺女,吃香蕉了,你吃新的,我和你爸爸吃以前剩下的。”

爱人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开始打断她,然而为时已晚。等她说完后,我严肃的说:“千万不要这么教育孩子,本来现在的孩子就心眼小,不懂得分享。你再告诉她自己吃好的,让父母吃剩的。这样的话,会更加让孩子自私,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听完我的话,爱人什么也没说,把以前剩下的香蕉放在桌子上,而新买的拿走了。

这件事情看似很微小,说起来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小事情中却蕴含着大道理,父母就是在处理好一件件小事中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培养成人才的。对于教育孩子用细节决定成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现在我和爱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无论孩子多么喜欢某一样零食,都要先礼让身边的人,慢慢的吃零食时礼让他人成为了女儿的一个习惯,有点滑稽的是有时候还要监督我是否吃了,孩子瞪着眼监督我的场面,让我这个做父亲的一次次在感动中享受着幸福。

孩子的成长与成才关键要靠引导,一种好的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会出现反复,这时候最需要父母的细心与耐心,没有细心的观察就会忽略存在的问题,没有耐心的教育就会简单粗暴。

如果说孩子长大后的人生方向把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在懂事之前却把握在父母手中,今天我们为孩子播种一个习惯,明天他才会收获一种性格。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案例:

米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让妈妈比较困扰的一点就是:米雅不太懂礼貌。米雅想喝酸奶了,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喝酸奶!”

妈妈为了教会米雅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米雅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喝酸奶呢?”

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

米雅笑着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说得还不对。”“怎么又不对了?”“你要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请您帮我拿,好吗?’”

米雅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妈妈才去拿了酸奶。等米雅喝完,转身去玩时,却被妈妈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

米雅瞪着大眼睛说:“完了,喝完了!”

妈妈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哦,还要说声谢谢?”“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

这位母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训练女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帮助。

1、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于是,爸爸妈妈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是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要做到讲礼貌,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2、不要在有客时,把孩子打发到旁边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殊不知,为了这片刻的安宁,我们已经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3、将教条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 

我们千叮万嘱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只用说教的形式很难让孩子记忆深刻。就算记住了,在真正需要说出口的时候,孩子又沉默了。

所以,我们要适当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给孩子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

4、不要强迫孩子向陌生客人问好 

不要因为孩子小,我们就去掌控他的一切。孩子年龄再小,也有他独立的思维空间。

许多父母,在家里来客人时,会强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问好。如果孩子拒绝,得到的就是一阵生拉硬扯。这样的教育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强迫的方式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要从小做起,并且在一开始就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仍旧沉默腼腆,请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历漫长过程的。

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以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后,我们的宝贝也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礼貌标兵”。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华师聚优育儿课堂: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育儿观念:生活中让孩子懂得了“谦让”


育儿观念:生活中让孩子懂得了“谦让”

从小培养孩子谦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理解谦让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我认为过分的谦让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懦弱,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把自己不喜欢的强加给别人,还美名其曰“谦让”,岂不是扭曲谦让?要让其懂得,真正的谦让是双方都高兴、都情愿、都为这件事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强加于别人。

我儿子天天对于文字“谦让”他就不解,而于现在的分享他就知道。对于现在的孩子只有从生活中发生的事去给他讲解,让他去理解“谦让”他就会很开心的做好眼前的事情。

例如:有一次家里来了天天的朋友(格格姐姐),那天我就做了孩子们最爱吃的鸡翅,当我把鸡翅端上桌的那一刻,两个小家伙都不约而同的向“鸡翅”进攻,大家都急着抢大个的,竟然为了一个大个的鸡翅僵持了很久,谁也不让谁。这时站在旁边的爸爸说:“哎呀,鸡翅怎么哭起来了?”孩子们一听都愣住了,赶紧缩回了手,好奇地望着爸爸。“你们想不想知道原因啊?”“想啊!”爸爸用小鸡的口吻说道:“你们都喜欢大个的,不喜欢我小个的,我心里当然难受了,你们别看我比较小,但我的营养价值一点也不比它们差啊!”小朋友们都伸出手去拿小个的了,“谢谢你们,我现在开心多了,如果以后你们不争抢,互相谦让一下,我会更加高兴的。”就这样孩子们都开心地用起餐来,这边天天说着:“姐姐,你是客人,你吃这个大的,我吃小的。”我顺口接了一句:“天天,你真棒!”“因为我是男生呀。”天天的这一回答逗笑了在场吃饭的客人们。

通过那次事情以后天天有了较大的转变,懂得与别人分享,遇到矛盾时会彼此谦让,而且在外面玩时更加会照顾好弟弟妹妹。

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


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孩子说“这凳子是我的”、“我要一个人玩汽车”等等与之类似的话。不

少人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多自私呀!”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自私呢?有人说,人的自私

是与身俱来的;有人说,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究竟谁是谁非呢?看了下面的例子就能明

辨是非了。

一个小孩在吃糖,一位阿姨问:“给我吃一块好吗?”“好的”,小孩边说边大方地把糖

递给了阿姨。可当这位阿姨把糖放进嘴里时,小孩哭了。

为什么这个孩子的前后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可以推测,在之前这都是成人逗孩子玩玩而

已,并不会把小孩好吃的真吃掉,而是说:“宝宝真乖,那么大方,这块糖还是宝宝自己吃

吧!”可见,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是由成人不正当的教育造成的。那么,如何进行正确

的教育呢?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的道

德要逐渐涵养”。他还特别强调“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

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因此,我们要抓住关

键期,创设良好的氛围,逐渐引导幼儿形成互助、合作、分享的优良品质。下面主要就陈鹤

琴教育思想来具体谈谈:

一、让孩子享受真爱。什么叫真爱呢?真爱就是“爱”与“严”相结合,严爱相济。爱

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爱是崇高的,无私的,有理智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但是,爱不是溺爱,陈鹤琴反对过分溺爱而姑息迁就,他指出姑息足以发展儿童的自私心。

如有的父母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孩子吃,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让他独享。久而久之,孩

子就会习以为常,把这一切看作是应该的,一旦别人吃了、玩了、碰了他的东西,他就会不

高兴,甚至是发脾气。在他心里只有自己,根本不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俗话说:“严是

爱,松是害”,这是千古真理,是行之有效的育孩原则。因此,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是严

格不等于严厉,更不等于体罚。陈鹤琴反对处处用成人的意志要求儿童,用成人的道德规范

儿童,他指出严管则会摧残儿童一切活动的倾向。如孩子不会念儿歌,老师和父母就大声训

斥,甚至数落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从而变得孤立封闭。因此

,成人必须把握好“爱”与“严”的尺度,真正做到严爱相济,互相结合,让孩子享受到真

爱。总之,既要让孩子感到师长的坚强意志,体会到师长所坚持的正确原则,在坚持原则中

又亲切又关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寓严。

二、让孩子喜欢合群。陈鹤琴认为:“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儿、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

了。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5-6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既然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特点

,成人就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

要孩子喜欢合群,唯一的办法是给他们创造一个群体环境,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品尝与玩

伴合作的各种滋味。对于2岁以前的孩子,他的玩伴主要是大人。因此,大人应多抽出时间

与孩子一起玩,做孩子游戏的伙伴。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他们

都各自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偶而望望别的小朋友,可是还不会一起玩,这是孩子社会交往能

力初步发展的时期。成人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到3岁以后

,孩子开始喜欢同小伙伴一起玩。4岁以后,孩子之间逐渐形成了小团体,一起玩的能力增

强了。到5-6岁,孩子在一起玩的游戏中集体精神加强了,同时也形成了某种固定的交往关

系。因此,对于3岁到5、6岁的孩子,成人要采取放手政策,让孩子自己寻找伙伴,并根据

孩子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尤其是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更要有目的地鼓

励他进入群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成人不能回避孩子之间的矛盾,要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

矛盾。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让孩子体验到

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促使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成为喜欢合群的孩子。

三、让孩子学会爱人。陈鹤琴指出:“一个成人的情绪表现,有许多都是由他幼小时代情绪

生活来决定的。”因此,从小让孩子学会爱人是非常必要的。爱是一种特殊的内心体验。

爱的情感和其它情感一样,都是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1、要让孩子爱人,首先要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热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抚养者,父母为了孩

子的健康成长,历尽艰辛,付出了伟大无私的爱,孩子在这溶溶挚爱当中长大成人,便产生

对父母的依恋和热爱。父母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 劳动节等特殊的节日让

孩子体会父母的辛劳,强化孩子热爱父母的情感。父母还可以抓住具体事例进行训练,使孩

子心中有父母,有他人。比如妈妈生病了,大人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妈妈哪里不舒服

,需要些什么帮助,并让他为妈妈做一些小事情。这种训练,可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的病痛

冷暖,体会父母的喜怒哀乐。

2、要让孩子学会爱人,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

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心灵里理解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放心地说,我们在他身上培养

起了最重要的情感——对人的爱。”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可以通过文艺

作品的感染,如让孩子听雷锋小时候的故事,激发他们对雷锋的同情心及敬仰之情;也可以

通过孩子在生活中直接的观察和体验,如体验亲人患病时的痛苦,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

小昆虫小动物受伤害后的痛苦挣扎等,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促使孩子出现移情、同情,而

后主动地表示爱怜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要让孩子学会爱人,还必须创设良好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之间、亲子之间要互

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树立情感丰富健康完美的师长形象。陈鹤琴指出:“这个

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等,大大

依赖这个模仿心。”所以师长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

学会爱人。

一个享受真爱,喜欢合群,懂得爱人的孩子是不会自私的,对于自私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教

育也一定能得到改善。社会需要不自私的人,因为只有不自私的人才能和睦相处、协手共进

,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80后90后渐渐开始有自己00后宝宝,身为双独生子以及四位隔代长辈守护的独苗,00后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浓度的“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经常为了谁有机会来带宝宝展开大战,抢到的人如获至宝,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大人们更不会让宝宝受一点委屈。曾看见有个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摔倒了,家长说:“都怪地不平,都怪地不好,打它!”家长狠狠地跺了地几脚,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用力跺了几脚地,正准备要哭的孩子就转悲为喜了。不得不承认,这似乎是一个哄孩子好办法,但是却会直接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个家长带孩子去坐滑梯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在孩子的后面滑下来,用脚碰了孩子一下,孩子大怒,追着那位小朋友就要打......

其实家长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好,都希望孩子快乐,然而,快乐也有很多方式,这种复仇带来快乐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让孩子学会宽容,似乎是每个家庭都容易忽略的教育,然而宽容却是一个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美德。什么叫宽容呢?宽容很简单,在生活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便会获得包涵谅解,这就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为一件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信任,但不苛求他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拥有它,会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愉快。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一位母亲带孩子去外国旅游,结果由于随团的孩子较多,导游小姐一时疏忽将孩子落在了网球场,等找到孩子时,孩子因为一个人在空旷的场地受到惊吓,哭得非常伤心。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到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孩子,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女儿,并且很理性地告诉她:“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也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应该亲亲那个姐姐的脸,安慰她一下。”只见那个小女孩踮起脚尖,轻轻地亲吻蹲在地上的导游,并柔声告诉她:“别担心了,已经没事了。”

这位伟大母亲的宽容确实让人感动,相信她的孩子也会成长一个宽容的人。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教育自己儿子时这样说:“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孩子,你就先把宽容挑出来吧!也许和平与安静很珍贵,不过拥有宽容,你就可以奢侈地消费它们。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随和,把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灵过夜。于是,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一旦你拥有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让孩子学会宽容,也是学会了爱自己。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培智部五班的孩子现在很多都能够自立,大多数都能自己穿衣、吃饭,但班里还是有少部分孩子由于家长还是太溺爱、娇惯孩子。这就使有些孩子对家长、对老师、对保育员很依赖,不愿自己动手去做,只想依靠别人。班上的烨烨同学就是一个特别娇惯的孩子。常听烨烨同学的爸爸和我说过:“烨烨在家的时侯,衣服都是他爸爸给穿,吃饭等都是爸爸给喂”可是,在学校里,孩子那么多,保育员陈奶奶有时照顾不过来,像烨烨这种情况,如果在学校也和在家一样,保育员陈奶奶就会忙不过来,那岂不是“天下大乱”,再说,如果真那样也会感冒的。

再举个烨烨同学的例子吧!每次孩子们吃饭烨烨都是说:“我不吃,我不吃,我在家吃了,我饱了……”等等话语。我知道他怕麻烦,因为在家吃东西的时侯,很多时侯都是爸爸或妈妈喂她。看到烨烨这样,保育员陈奶奶只能哄着她吃,鼓励她,但是我都是要陈奶奶让她自己使用勺子,就是为了锻炼他的小手能力。看到烨烨这样保育员陈奶奶和我也很着急,所以我就与家长沟通,幸好家长也能听取保育员陈奶奶和老师的建议与我们配合,我们教师也会在学校多教导她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我们也会给她讲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故事,再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开导他。通过多次的努力,在学校里她也不用教师帮她穿衣服了,也不是最后一个穿完衣服的孩子了。

通过烨烨这几件事,我认为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是可以改正的,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动手,发现小手的奥秘,懂得小手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尝试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尝试

程新轩小朋友是今年来的新生,记得第一次看到他给我的印象是:小小的、黑黑瘦瘦的。妈妈说:“孩子在家很娇气,体质差,挑食,不吃饭,每次喂饭需一个小时,来这里主要是想锻炼一下他的自理能力,不过妈妈还是很担心孩子的吃饭问题”。她跟老师说:“孩子不吃饭,还得麻烦老师喂一下”。我点了点头,把这事记在了心里,心想:到了中班,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动手吃饭,应该他也不例外,一定要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这天,吃饭的时间到了,程新轩小朋友果然坐在那一动不动,还在那掉眼泪,并小声说:“我要妈妈,我不吃饭。”我当时没说什么,等我把饭菜分完一边鼓励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的饭菜真好吃,你们每一个人都很棒,现在看谁能把自己的小肚子喂饱,因为这样小朋友才能长高,变聪明”。老师简短的鼓励,小朋友吃得可有劲了。

于是,我走到程新轩面前说:“你肯定也是最棒的,孩子,来,老师先喂一口,然后拿出你的小手,把你的肚肚也喂饱吧!吃完了,老师奖励你一颗大大的星星”。他含着眼泪不熟练地拿起勺子一口一口慢慢吃了起来,老师在一旁又表扬了一番。在放学时,又在妈妈面前夸奖了一番,他那小小的脸蛋露出了一丝丝得意的笑容。

现在已一个多月了,小轩轩吃饭虽然有点吃力,有时候会洒到桌子上,但对他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现在吃完饭总会告诉老师一声:“老师,我吃完了!”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哪怕是摔跤,我们也只需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育儿观念:引导孩子有感恩之心


育儿观念:引导孩子有感恩之心上周六在公车上遇到那么一幕,如此平凡的一幕,却又如此感人的一幕,又是如此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幕。

从XXX站下车的乘客有那么的两三个,可上车的乘客却是那么多。车上原本站着的那个约10岁的小男孩,见乘客下车有座位可坐,便坐下,而原本站在其身旁的母亲则往车厢后面走去。刚上车的乘客中有一位是孕妇(其肚子大得已有点规模),跟随其后的是一位抱小孩的年轻母亲。待乘客打完车卡后,公车再次启动,这时一位头发斑白的老爷爷站起来,伸手拍拍那位孕妇的肩并示意让其坐自己的位置。孕妇道谢后便坐下,孕妇坐下后于是让那抱小孩的母亲把小孩给自己帮忙抱着。在我站着的旁边也有一位老人(估计这位老人是小男孩的爷爷),只见他在那小男孩耳边低语着,可小男孩不为所动。没过一会儿,老人便站了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那位白发老人。这时,白发老人说不要紧,但黑发老人说:"我觉得你应该比我大,你坐吧。"白发老人说:"我快80岁了。"黑发老人说:“我快70岁,你比我年长,你坐吧,我站着。"打量了一下这两位老人,白发老人虽然年长,但体格比黑发老人好,看起来挺硬朗的,而黑发老人则比较廋削,看起来有点孱弱……

这么一幕,让我联想到很多,如今大多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且多是娇生惯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老爱幼。加上年轻一代的父母不懂得如果更好的引导小孩子,只知道一昧的溺爱着自己的孩子,一心只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可往往忽略了给孩子最好的其实是一颗感恩的心。当一个孩子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学习,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生活,我想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

而最值得我们敬佩的是老一辈的那淳朴的思想,从他们身上我们仍能看到儒家思想的礼让谦虚与孝悌。我想他们才是我们后一辈人学习的好榜样。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案例: 米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让妈妈比较困扰的一点就是:米雅不太懂礼貌。米雅想喝酸奶了,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喝酸奶!” 妈妈为了教会米雅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米雅叫了几声,见妈妈不...
    2020-10-1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生活中让孩子懂得了“谦让” 育儿观念:生活中让孩子懂得了“谦让” 从小培养孩子谦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理解谦让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我认为过分的谦让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懦弱,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把自己不喜欢的强加给别人,还美名其...
    2020-11-09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 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孩子说“这凳子是我的”、“我要一个人玩汽车”等等与之类似的话。不 少人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多自私呀!”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自私呢?有人说,人的自私 是...
    2020-11-1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80后90后渐渐开始有自己00后宝宝,身为双独生子以及四位隔代长辈守护的独苗,00后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浓度的“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经常为了谁有机会来...
    2020-10-09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培智部五班的孩子现在很多都能够自立,大多数都能自己穿衣、吃饭,但班里还是有少部分孩子由于家长还是太溺爱、娇惯孩子。这就使有些孩子对家长、对老师、对保育员很依赖,不愿自己动手去...
    2020-10-22 阅读全文

案例: 米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让妈妈比较困扰的一点就是:米雅不太懂礼貌。米雅想喝酸奶了,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喝酸奶!” 妈妈为了教会米雅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米雅叫了几声,见妈妈不...

2020-10-1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生活中让孩子懂得了“谦让” 从小培养孩子谦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理解谦让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我认为过分的谦让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懦弱,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把自己不喜欢的强加给别人,还美名其...

2020-11-0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孩子说“这凳子是我的”、“我要一个人玩汽车”等等与之类似的话。不 少人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多自私呀!”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自私呢?有人说,人的自私 是...

2020-11-1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80后90后渐渐开始有自己00后宝宝,身为双独生子以及四位隔代长辈守护的独苗,00后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浓度的“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经常为了谁有机会来...

2020-10-0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培智部五班的孩子现在很多都能够自立,大多数都能自己穿衣、吃饭,但班里还是有少部分孩子由于家长还是太溺爱、娇惯孩子。这就使有些孩子对家长、对老师、对保育员很依赖,不愿自己动手去...

2020-10-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