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消除幼儿的抵触情绪

发布时间:2020-09-17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游戏。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注意自己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如何消除幼儿的抵触情绪》,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里你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孩子,不跟人说话,不参加游戏,不合群,这些孩子都缺少交往能力甚至拒绝交往,有很强的抵触情绪,。面对这个问题我总结了几点经验。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善于发现优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面对这种有特长而又不爱表现的孩子,我们要利用他的优点对他进行帮助。我们班有个叫琪琪的小女孩长的很可爱,穿的很干净漂亮,正是因为这样她嫌别的小朋友脏,尤其是穿的不是那么整齐的小朋友有着强烈的抵触,久而久之与人交往越来越少。可是我发现她对跳舞很感兴趣,而且跳的也不错,于是我对小朋友们说:“孩子们,我们班有个很漂亮的小女孩,跳舞非常棒,你们想看她跳舞吗?”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很好奇,我接着说:“我们班的小美女就是琪琪,琪琪,你愿意为我们跳舞吗?”琪琪先是一愣,接着难为情却又高兴的为我们跳起了舞。小朋友们被琪琪的舞蹈感染了,纷纷跑上来跟着琪琪跳舞,琪琪也越跳越起劲,跟小朋友们又唱又跳,玩闹了很长一段时间。从那以后,我经常制造这样的机会,让琪琪展现自己,小朋友也越来越喜欢她,琪琪变得越来越开朗。2、爱心教育有些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拒绝别人的帮助,我发现有个孩子就是这样,有一次画画的时候,他的彩笔找不到了,他的邻桌借给他,他“啪”的一声摔在了地下,玩游戏时小朋友去拉他的手,他想也没想的就甩开了。面对有这种问题的小朋友,我们就要多去关心他照顾他,让孩子们多围着他,跟他玩耍,给他讲故事。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幼儿沟通,时不时的与他谈谈话、聊聊天,说一些悄悄话,甚至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接近自己,打开自己的心扉。3、参与活动有个别孩子因为胆小,缺乏自信而远离伙伴,拒绝游戏。于是,我就把音乐融入游戏中,让胆小的孩子能感受到现场的活跃气氛,不自觉地加入到游戏中去,让他变得更勇敢、自信。4、家园合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孩子的抵触情绪只是一味的丢给老师,让老师独自去解决问题,可想而之,成效一定不会那么的明显。为了帮助孩子请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准备。2)时时观察孩子,及时给予引导。3)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或邀请同伴到家里玩。三、取得的成效通过以上办法的实施,个别孩子有了很大进步,对人、事、物的抵触情绪慢慢消失,变得活泼、阳光、自信。四、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2、针对不同的孩子,要因材施教。3、教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男孩子喜欢玩“跳马”的游戏。他们让一个孩子俯下身、手撑地,其他的孩子从他的身上跨跳过去。起先是两三个孩子玩这个游戏,后来发展成大部份男孩子都参加,就连不少女生也加入了。

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玩这个游戏,我就特意组织了一次“跳马”比赛。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我用几张小方凳叠在一起充当鞍马,在方凳前方铺上泡沫板。在比赛中,大部份幼儿都能跨跳过鞍马,只有一小部份幼儿不敢跳或跳不过去,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全班就只有云云一个人跳不过去。我发现,他有时是跑到鞍马前突然停下来不敢跨跳,有时是跳起来后就坐在鞍马上不敢下来。我一再的鼓励他勇敢的跨跳过去,并保证我会在旁边保护他,可不管我怎么说都不见成效。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敢跳过去呢?”云云说:“鞍马太高了,我怕。”于是,我当着云云的面把充当鞍马的小方凳拿掉了好几把,看着变得低矮的小方凳,云云很快就跨跳成功。我对他说:“你看这方凳一点都不好看,我们找一块布给它盖上,让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吗?”他很高兴的说:“好、好。”于是,我让云云把盖电子琴的红布拿来,趁他进教室的机会,我偷偷的叠上几把小方凳,增加了鞍马的高度。云云拿来了红布,我马上盖在方凳上,云凌一点都没察觉鞍马的高度增加了,他依然像刚才一样,很快就跨跳过去了。在这个高度上,我让云云连跳了几次,他都成功的跨跳过去,没有一次失误。我这才告诉他我做的手脚,并拿下红布让他看。我对他说:“云云,其实鞍马一点都不高,你完全跳得过去,你刚才跳了好几次都跳过去了,你行的,现在,我们把鞍马上的红布拿掉,你再跳,跳过去后,老师就把这个奥特曼的奖品送给你,因为只有最棒最勇敢的孩子才可以拿这个奖品。”这一次,云云犹豫了一下就成功的跨跳过去,后来,连跳了几次都成功了,我把奖品送给了他并拥抱了他。

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孩子自信,不要因为教育的失误而让孩子们形成心理障碍。当孩子们出现心理障碍时,老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因人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消除心理障碍。孩子们能否跨越心中的“障碍高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但愿我们都能成为良师,成功的引导每一个孩子跨越他人生的每一步。

用音乐改善幼儿的情绪


幼儿新入园,周围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规律改变了,孩子们难免会情绪不稳定,来园是喜欢哭闹,这时用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会使宝宝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而暂时忘记了哭泣,于是,我针对刚入园孩子的哭闹现象设计了一些用音乐培养孩子生活常规的方案。在早上孩子们来园时,我常会播放一些关于大自然声音的音乐,如“森林的早晨”,孩子们一下子就会被音乐中的鸟叫声吸引住了,哭闹的情绪一下就平静了。在开展集体活动之前,我又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间活动时,关于小动物走路的音乐又响起来,孩子们听到音乐就会学着小动物走路去喝水、入厕。户外活动回来,一此优美的钢琴曲会及时地响起,孩子们的激动的情绪也会很快地平静下来。进餐时播放一些节奏平缓的曲子,孩子们进餐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午睡时一些儿歌,音乐故事会让孩子忘记想家,并很快地进入梦乡。睡醒时,来上一些欢快的儿童歌曲,孩子们又会精神抖擞。一天下来,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一个学期,我们班的孩子已能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生活、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进步,孩子们现在会听着音乐自觉地进行各项活动,喜欢上幼儿园了。

用户外游戏培养幼儿的愉快情绪


用户外游戏培养幼儿的愉快情绪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赖、要求和期望都转移到老师身上。生活上要老师给予体贴、照顾、和帮助;情感上需要老师给予亲情、理解和支持;学习上需要老师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只有当这些要求得到满足后,他们才会发出欢乐的笑声,才会露出愉悦的神情。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小班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刚离开家庭那无拘无束的生活不久,长时间待在教室里会感到拘束和压抑。因此,我们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孩子走出教室到户外活动

,有时在院子里玩,有时带幼儿去草地上玩,一块块松软的沙土地,一堆坚硬的石子,一个热闹的蚂蚁窝,一片飘落的树叶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和兴趣,令他们兴奋不已,欢呼雀跃。

户外游戏活动可以解除室内的一些“清规戒律”,在这里孩子们完全放松自己,自由自在地玩;老师以童心、童趣与幼儿相随相伴,这样幼儿会感到老师格外亲切,师生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户外游戏活动还可以让幼儿摆脱孤独,学会交往,建立友谊,获得成功的快乐。

户外是孩子们的天堂,老师应充分给予他们追求快乐的自由,让孩子们在这种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没有烦恼的氛围中,心情舒畅,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孩子们从不冷漠的观察生活,他们能够生动地捕捉印象,尽情地表达快乐、痛苦、悲伤等发自内心的情感。只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表达方式有限,要表达自己的感情时,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图画来表达。

一个孩子在听了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儿》后,非常同情故事里小女孩的遭遇,晚上在家里一个人趴在桌子上不停地描呀画呀,为小女孩画了很多糖果、面包、还有一双漂亮的鞋和一座大房子。也许这个孩子画的并不太好,但是他有一颗同情心,他是在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幻想和感受,我认为这样的画就是最好的画。

现实生活中,也许孩子们画的山、水、虫、人等物并不十分精致,甚至严重比例失调,但这并不重要,你看,那画上的小人手比脑袋还要大,它那么旁若无人的站在画纸上,依然可亲可爱,充满了孩子式的天真。

看到孩子们画的汽车一个轮子粗一个轮子细,我们认为是孩子粗心,但是如果你问他原因时,孩子自由孩子的理由:那个细的轮子是没有气了,所以才变细的,如果给他打上气,两个轮子就一样大了,他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

日常绘画时,我们常常教孩子画“蓝”色的大海,而孩子笔下的大海却是灰色的,海浪汹涌,细想想可不是吗?大海颜色变幻无穷,岂可只委屈于单一的蓝色呢?

世界只有一个,看世界的眼睛却有无数,孩子们自有独特的眼光,

消除“不许”背后的诱惑

刚做好的一件手工作品,摆放在窗台上准备供幼儿欣赏,对三岁的小班孩子说:“不许动老师的东西。”,可是刚一转身,却被调皮的徐徐撂倒地上改变了模样,对着水龙头对孩子们说:“不要随便拧水龙头,要节约用水。”,可是一会儿几个淘气的小家伙就把水摆弄的满地都是……我很气恼,这些小家伙怎么这么不听话,不许动的东西他偏要动?

由此,联想到一则趣闻:一间酒吧门口摆着一只大酒桶,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偷看!”过路行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看个明白

教育随笔:克服幼儿的离园情绪


教育随笔:克服幼儿的离园情绪

今天是周二,小朋友哭闹情况比较厉害。今天睡好午觉小朋友起床时,大家都挤在教室里,幼儿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幼儿在哭闹着要爸爸妈妈接他回家。这时昕昕一边哭着一边问老师:“李老师,妈妈回来接我吗?”我安慰他说:“会的,妈妈回来接昕昕的,等会吃完了点心,妈妈就来了。"

我发现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孩子肯定会有哭闹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有的父母就会很舍不得,如有的爷爷奶奶看到孙子一哭就舍不得走,有时就会想要和老师商量能不能今天把孩子接回家,明天再来幼儿园,或者就一直在幼儿园里陪着。要不就是在窗外偷偷的看孩子的情况。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给老师的正常安排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是其次,本来有的孩子是不哭的,但是他一看到别的孩子有家长的陪同而他自己却没有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陪同。这样他也会跟着哭闹。

还有就是原本幼儿的吸引力被教室里的某样好玩新奇的事物吸引了,他暂时忘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去了。但是一看到他们,他就开始要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了,他也就开始哭了。

于是教室里最后就演转变成“幼儿大合唱”全部的幼儿都一起哭,这是让老师最头疼的。做为父母应该配合老师一起让孩子赶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早上送了孩子到教室后放下了就算孩子哭闹也必须快点走人,不要跟着劝,越劝越舍不得,越走不了。你走后老师她们自然会安抚孩子的,这样孩子渐渐的知道他哭也是没有用的,幼儿园还是要上的,爸爸、妈妈还是不能陪的。而到了晚上爸爸妈妈就回来接了,时间长了她们也就不会再哭了,就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情绪的发泄、记名字


情绪的发泄:在今天下午的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在玩轮胎,一不小心,天天推了洋洋一下,洋洋从轮胎上掉了下来,洋洋并不服气,动手打了天天,瑞瑞看到了,也帮忙打。当我发现的时候,洋洋已经被压在身上动弹不了了,马上将他们三个人拉开,便开始问清原由。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具体的情境和儿童的认知因素,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某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可能缺乏社会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是对社会信息的解释出现了偏差,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教师和家长更加应该关注,关注他们的情绪的变达,并重视成人的榜样作用。

记名字

这学期我担任大四班班主任工作,因为是才接手的班级,所以对班上的孩子们都不熟悉。每次喊小朋友回答问题都要走到他身边;做操时纠正动作要下位提醒;家长与我谈孩子,也是要先介绍一下孩子的名字等等。诸多的不便,让我意识到,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是我当务之急要做的事情。

于是,第二天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目标,每天记住十个孩子的名字。第一天,先记住班上几个调皮的孩子,因为他们每次上课总要老师提醒。第二天,记住了几个做事能干的孩子,因为每次玩好区角后,都是这些孩子帮着整理。第三天,是几个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眼睛正在矫正,有的孩子身体虚弱。第四天记住了一些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的孩子。一个星期过去了,班上小朋友的名字基本上记住了一大半。

记名字,看起来一个简简单单的工作,却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周,佳佳的妈妈来反应,孩子回家后特别高兴,因为老师记住了自己的名字。刚开始,家长还不相信,怀疑地问:是不是老师照着点名册上念的,孩子非常肯定地说:不是,老师已经记住了我的名字。通过家长的这一句话,让我了解了,其实家长希望老师能时时关注自己的孩子,就算是一点小事,他们也会很在意

用爱化解孩子的情绪


孜孜是小班的一名女孩子,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由于父亲忙于公司业务,平时的日常起居由保姆代替,从孩子入学后给老师的感觉是她和父母的感情一般,和保姆反而很亲密,刚入园时每天哭着要“保姆”,而从来没有说要“爸爸”或“妈妈”,而且对亲生父母很不尊重,已养成了任性的脾气,稍有不如意就用哭闹来解决问题。

案例描述:

在一次碰到孩子妈妈时说起:孩子贴在额头上的五角星、小红花总是不肯拿下来,一次晚上睡觉时不见了,哭到半夜2点多,哭累了才睡去;还有一次妈妈带她到浴室洗澡,在洗澡时不小心把小红花洗去了,这下可不得了了,她在浴室里大哭,哭得所有的人都认识了她,妈妈难为情的带着她“逃离”了浴室。

案例分析:

孩子经常不和父母住在一起,而且保姆经常在孩子面前说“XXX”(父母亲的名字)怎样怎样的不是,造成和父母感情疏远,父母缺乏威信,加上父母难得和孩子在一起时事事顺着她,惯着她,以至于养成任性、娇气的不良习惯,情绪很不稳定。

案例描述:

一天午睡,我发现孜孜手上带着一串会发出铃声的手链,睡觉时在玩弄,于是我对她说:“你把手链放到老师哪儿好吗?起床后再带上,要不然会吵到其他小朋友午睡的。”她摇头表示抗议,怕她哭闹,我说“那你把她摘下来放在边上,不要拿着玩,要不然老师要收掉的。”经过她点头同意,我就巡视其他的孩子午睡去了,过不久,我又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我走到她面前生气地说:刚才不是说好了不玩了吗?赶快放到边上,要不然我拿走了。可过了不久,她又故伎重演,我疾步走到她床前生气地说:拿来,放我这儿。她抢着不肯放手,而且开始大哭,吵得所有的孩子都不能入睡,我气恼的骗她说:你再不停止,手链就没了。听了这话她哭得更起劲了。看来用硬的方法不行,只能缓一缓,我只好假装把手链找回来给她带上,让保育员把她抱到外面哄哄她,才算平静下来。

自我反思:

孩子的脾气这么倔强,我一时也确实没找到很好的稳定孩子情绪的方法,午睡起床后,我又对她进行了谈话和教育,让她知道一个人发脾气是不可爱的,小朋友和老师都不喜欢,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没有用的,不能什么事都依着自己的性子,有些不可以做的事情就要克制自己不去做,否则别人不高兴、不喜欢,你自己也得不到快乐。我想,针对任性、情绪不稳定的孩子,用强硬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一时要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需要班里的老师、保育员和家长形成合力,并且要借助同伴的影响力,或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在小朋友眼里,老师应该是亲切的,和蔼的,讲道理的,会关心人的,具有威信的大姐姐、妈妈。为此:

首先,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小孩,蹲下身来甚至蹲下心来和孩子交流,与孩子形成个人伙伴关系,尊重孩子,相互了解,不断交流。平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揣摩幼儿心理,重视幼儿的感受。不要一味的强制或者责备,应该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好处,让幼儿理解并接受它。老师的笑容永远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与奖励,老师的目光是对孩子的肯定;多一份鼓励与肯定,少一声批评和呵斥;让我们的脸上时每刻都有阳光的笑容,让孩子觉得你是最爱他的、最可信赖、最有本事的好朋友。

其次,通过上门家访,与家长分析交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教育孩子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的事,特别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双方形成合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才能奏效。我们通过经常的与孜孜父母电话联系沟通,了解孩子的问题现状,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共同商讨对策,毕竟父母还是爱孩子的,为了孩子他们的工作生活中心必须得有所调整。我们还经常的家访,有时父母不在家,就和保姆或外婆拉家常,和孩子一起玩,慢慢的和孩子的亲近了,孜孜把我当成了亲人一样,有时会和我亲热,还会想我提要求,这时我也不失时机的向她提出一些要求,她也会答应了,不再哭闹发脾气了,脸上经常会洋溢着幸福满足的微笑。

最后,教师要引导孩子积极参加感兴趣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教师对于幼儿所进行的活动的这种重视和尊重的态度对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形成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幼儿的情绪情感状态及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与话题,参与到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去。我们根据孩子兴趣,设计孜孜最爱的活动。孜孜很喜欢跳舞,我便在教室里开设了一个小舞台,每天下午和她约定明天早点来,老师等你来,我们一起来开音乐,跳舞。同时帮助她寻找玩伴,带孜孜和其他伙伴围在一起聊天:如幼儿园里最开心的是什么事!最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玩具!你今天找到了哪些好朋友等!渐渐的孜孜跟我有了更多的话题,会说爸爸在她生日的时候送给她一台录音机,也可以放音乐,话匣子一打开,也打开了孩子对陌生的环境紧锁的心门,她拥有了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更把老师当成好朋友,碰到问题的时候自然会在乎小朋友和老师的感受,这时教师对于幼儿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表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并为幼儿所感受,从而为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创设了条件。

通过家庭、幼儿园、同伴对孜孜关爱,逐渐化解了孜孜情绪障碍,现在情绪比较稳定,和小朋友、老师和集体融为一体,感受到了老师、同伴和家人的爱,能够有通过游戏、自我转移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再任性发脾气。我认为,情绪作为人对客观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期进行适当的引导是很有成效的,特别是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爱,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我们不能错失良机。

情绪控制对孩子的影响


今年我带小班,从九月份开学到现在有一段时间了,渐渐觉得这群小宝贝们越来越调皮了,对于老师的要求权当没听见。比如:我有一次上完课请孩子们把书交上来,没想到这么一件事情,我吆吆喝喝竟然强调了五次,全体小朋友才草草的完成。当时,我看到教室里的情景气坏了,拍了桌子,教室里却突然安静了。于是我生气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不说,孩子们也不敢说话,我很清楚孩子们被我吓了一跳,他们只知道老师生气了却不知道自己的错误,

一会儿,我逐渐平息了情绪,同时也向孩子们提了个问题:生气的脸好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不好看。”我接着说:“你们说对了,可是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生气,没有了笑脸呢?”孩子们没有说话的。我又说:“那你们讨论一下:小朋友都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想不到小班的孩子倒是说得头头是道。听着他们的回答真是哭笑不得,而转念一想,老师也不想拍桌子,老师也不想伤害你们幼小的心灵,只是有时被你们的胡闹气坏了。

对于孩子们说的话,我思考好久。接下来的几天我与孩子共同讨论怎样来监督老师和小朋友的不礼貌行为,就是老师可以给小朋友提意见,小朋友也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一方面是对我自身情绪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孩子不规范行为的制约。我也觉得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自我情绪的控制上没有做到律己,很容易伤害到小朋友的心情,其实作为小班孩子来讲刚入园不久,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对于任何事物都有新鲜感,老师要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而不是用大嗓门“吓唬”他们,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地发展。

教育随笔:孩子的情绪变化


教育随笔:孩子的情绪变化

小班幼儿刚刚开学,难免会有闹情绪的,可是,小班幼儿在幼儿园里已经有快一个学期的时间了,可以说班里所有的幼儿应该都已经没有这种消极的现象了,可是我们班有个小女孩,每次来上幼儿园,早上都会出现闹情绪的现象。

我们平时观察她,发现,他平时在幼儿园里各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好的,而且相比别的幼儿她的能力表现的还是很好的,而且特别的独立,想想,每天早上都是她的妈妈来送她,很少看到她的爸爸,可能是因为太过以来她的妈妈了。

在平时,我尽量让她帮老师做一些事,并且在她做的很好的时候表扬她,这样是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而且让她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现在,她每次来很少出现闹情绪的现象了,不过,相比以前的她进步已经很大了。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于结果,给孩子一个适应和改变的机会,孩子最终变得更好,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喜欢《如何消除幼儿的抵触情绪》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怎么办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反映,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导致孩子对老师这种抵触情绪的的原因是什么呢?专家帮我们做了一下分析。 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
    2021-03-30 阅读全文
  • 孩子总是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怎么办? 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怎么办呢?首先,家长不能盲目的批评孩子,一定要先找出真正的原因。因为孩子的心思单纯不会没有理由去抵触老师,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化解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1孩子...
    2020-06-1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孩子总是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怎么办? 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怎么办呢?首先,家长不能盲目的批评孩子,一定要先找出真正的原因。因为孩子的心思单纯不会没有理由去抵触老师,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化解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1孩子...
    2020-07-21 阅读全文
  • 亲子教育——怎么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心理? 很多孩子在刚进学校或者在学校学习期间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这跟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分不开的,但主要原因有下面三种: 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
    2020-06-10 阅读全文
  • 如何在交往中消除胆怯心理 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面闯祸,就吓唬孩子,使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受欺负、吃亏、学坏,常常把孩子关在家中。然而,要想让孩子懂得社交,作为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鼓...
    2021-12-15 阅读全文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反映,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导致孩子对老师这种抵触情绪的的原因是什么呢?专家帮我们做了一下分析。 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

2021-03-30 阅读全文

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怎么办呢?首先,家长不能盲目的批评孩子,一定要先找出真正的原因。因为孩子的心思单纯不会没有理由去抵触老师,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化解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1孩子...

2020-06-10 阅读全文

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怎么办呢?首先,家长不能盲目的批评孩子,一定要先找出真正的原因。因为孩子的心思单纯不会没有理由去抵触老师,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化解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1孩子...

2020-07-21 阅读全文

很多孩子在刚进学校或者在学校学习期间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这跟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分不开的,但主要原因有下面三种: 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

2020-06-10 阅读全文

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面闯祸,就吓唬孩子,使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受欺负、吃亏、学坏,常常把孩子关在家中。然而,要想让孩子懂得社交,作为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鼓...

2021-12-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