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0-09-10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育儿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育儿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朋友小桑苦恼不已。他的儿子今年读初二了,脾气变得越来越古怪,父子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越来越生硬。小桑无奈地说,为了儿子他可谓呕心沥血,没想到到头来,儿子却不买账、不领情,甚至故意和自己对着干。“我这是何苦呢?”小桑感慨。

小桑对儿子的付出,我们有目共睹。可以说,他是一路陪着儿子长大的。儿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天都是他负责接送。开始是骑自行车,后来买了摩托车,再后来又换了辆汽车,就是为了让儿子上下学能快一点,安全一点。

为了让儿子全面发展,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为孩子报了舞蹈班、书画班、英语班;儿子喜欢运动,他又为孩子报了武术班。各种兴趣班学费不菲,那几年他们的收入大多花在孩子身上了,还赔上大把的时J’q。兴趣班大多在双休日和晚上,地点也不固定。不管在哪里,小桑都得送儿子过去。儿子上课的时候,他就坐在教室外等待。一次兴趣班课为两个小时,加上来回路上的时间,差不多半天或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过去了。其时,他自己也才三十出头,正是工作和事业的关键期,但为了儿子,他栖牲了自己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不过,他觉得值,他认为,能够陪伴儿子学习、成长,是他作为父亲应尽的责任。

儿子上学后,他将更多的时间拿来陪儿子。学校离家不远,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接送儿子。星期六和星期天,他更没有闲着,为儿子报了作文辅导班、数学提高班、英语兴趣班,照例是他接送儿子。他的双休日,所有的应酬都推掉了,全部用来陪儿子上课。

进入初中后,儿子明显地产生了仄学情绪。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无精打采,布置的作业也经常没做完,或者压根就不做。小桑很生气,更是心急如焚。衡量再三,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每天晚上,坐在儿子身边,陪儿子做作业。在他看来,自己不看电视,不出门应酬,而是陪在儿子身边,既是给儿子树榜样,又能监督他。儿子强烈反对,但小桑坚决不让步,每天儿子看书做作业到什么时候,他就一直安静地陪坐在身边。

“我把所有的空余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拿来陪儿子了。从小到大,除了儿子上课、睡觉的时间之外,我几乎都陪伴在他身边。我为他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就没有什么效果呢?”小桑无比苦恼地说。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父母们自认为给予孩子很多,孩子学习的时候总是陪伴在侧,以为这样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了。可是,你陪孩子爬过树吗?你陪孩子捉过鱼吗?你陪孩子看过星星吗?你陪孩子钻过山洞吗?你陪孩子打过雪仗吗?你陪孩子光脚走过路吗?你陪孩子冒过险吗?

没有,或者很少。很多父母,像小桑一样,只是将时间拿来陪孩子上课外辅导,陪孩子学习,而很少和他嬉戏,陪他玩耍,与他一起接触大自然,共同体验生命和心灵的交流。换句话说,你可能从没有走进过他的生活,更没有心灵共鸣。

有一种陪伴,其实是绑架;而真正的陪伴,不仅是身在,心要在,灵魂也要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孩子上学前家长该做什么?


育儿观念:孩子上学前家长该做什么?

幼儿园毕业后,即将步入小学校园,从此后就是不能迟到早退、有寒暑假期,甚至各种考试的小学生了。很多家长心里着急甚至焦虑,压力巨大。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要准备充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没什么可怕的。可是,我们要准备什么呢?要做到怎么样才能够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它和幼儿园的区别是什么。

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

孩子小的时候,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在心里认为,我的孩子真棒,非常聪明!可能在十个月时孩子说出的那一声“妈”,也会让家长幸福万分,这些都是孩子聪明伶俐的证据。上了幼儿园之后,这种独特的骄傲在每个人心中依然存在。可是,一旦步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几乎没有家长如此评价自己的小孩了!被取而代之的是“我的孩子挺聪明,就是太马虎”,或许是“孩子不笨,就是不学”这样的句子。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他在父母心中的定位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段,父母对待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当他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希望只要他五官端正、健康就好,希望他有好的胃口,好好长大,不要生病。接下来,我们又希望他可以热爱运动,身体强壮,不挑食,合群,有规范的作息时间。随着他不断长大,我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所以,常常是在幼儿园里的好孩子,到了小学,各方面都显得平常,甚至有时候还会托班级的后腿。

小学和幼儿园对于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

幼儿园里可能老师注重的是孩子是不是可以团结同学,能不能够自主吃饭,出勤率好不好。所以在幼儿园老师的眼里,不惹事的孩子,不爱生病满勤的孩子,甚至是长得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孩子,都是一个标准的好孩子。可是,一旦上了小学,老师的要求就不同了,老师要求上课注意听讲,书写工整,知识面广泛,当然,每次考试还要有一个好的成绩,这才是好孩子的标准!至于你是不是饭吃的好、吃得多,并不是考量一个孩子的标准。

用自己的方法记作业

铁锤的幼儿园在大班的时候带领他们去小学参观,看哥哥姐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还让小学老师带领他们上了一堂体育课。但是这些仅仅是让孩子知道小学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家长还要让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想要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我要先了解小学对于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

我问过铁锤即将入学的那所小学的孩子家长,他们告诉我小学要求严格,尽量不要迟到早退,可以选择定午饭也可以自己带饭,他们每天放学前孩子都要在自己的记事本上用拼音或者汉字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下来,回家根据这个要求写作业。有时候,老师还会说明天要带油画棒或者是交订杂志的费用,有的孩子因为写字慢,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完整,导致家长每晚都要给老师打电话核对作业内容,非常麻烦。我给铁锤准备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让他记下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使用拼音或者是图画的形式,只要自己回家能看懂就好。开始的时候上面很乱,汉字、拼音甚至图形什么都有,连他自己都要仔细分辨才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慢慢的,他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分成“1、2、3”条一行一行的写出来,到了后来,里面竟然有“数,5”这样的字样。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表示数学书第五页。看来,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这样记录方法,而且为了节省时间,还尝试使用了速记!我知道,为什么懒人比较容易进行发明创造了!

铁锤在上小学前的几个月里,开始试着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所以他很快就适应了小学生活。

拓展孩子的识字量

在准备上小学之前,一个孩子应该拥有一定的识字量,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够更好的阅读。有些家长认为一个孩子识字量的多少不过是决定了他的语文成绩,随着年龄增长,在学校学到的生字越来越多,所以没有必要提前让孩子掌握更多汉字。其实不然,一个小孩只有认识足够的汉字,他才可以自由的阅读,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自己对阅读的文字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甚至是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如此,一个拥有大识字量对于孩子学习数学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看过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本,你会发现现在的数学题不再是象从前那样的简单的加减法,相反更多的考察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记得我小的时候,一二年级的数学考试单纯考察孩子的计算能力,看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现在小学生的数学考试完全不同。记得铁锤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有一道填空题,题目画了三个装着不同数目鸡蛋的篮子,题目问把左边篮子的鸡蛋拿到右边篮子里面三个,然后问两个篮子里面哪个装的鸡蛋多?多几个?类似这样的题目,有的孩子就懵了,用老师的话说题目都读不懂,又怎么能够写出正确答案呢?

一个人尽管满腹经纶,总要用语言文字展示出来,别人才能够清楚。所以,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科目的基础。而学语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阅读,而阅读就需要孩子拥有大量的识字量。一个要上学的孩子,至少要拥有500个汉字的识字量,这样才能够做到顺利的幼小过渡。

告诉孩子小学很有趣,有寒暑假期,有课间十分钟,有老师和新同学,这样孩子会对即将到来的小学充满好奇和期待,只有家长准备充分,孩子才会尽情享受小学时光。

爸爸应该做什么——家长心得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民族未来的竞争,就是年轻母亲的竞争。文章从中国家庭的环境、构成、伦理,母亲的责任、性别特点,幼儿教育现状等多个角度,论述了年轻母亲对孩子培养教育的重要性,很有道理,也很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家庭特点。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的确,孩子在幼儿时期,身边多围绕着女性,那么作为万红丛中一点绿的爸爸,如何发挥自己的性别特点和优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又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家庭中,作为父亲,性别上,作为男性,爸爸的作用显然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说与母亲相比,可以忽略的话,只能说明,角色不合格,不称职,没有做到位。一个好父亲需要做的,很多很多,我觉得基本的有三点:

一是发挥性格优势,塑造坚毅的性格特征。父亲的性格应该有坚毅果敢的一面,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克服懦弱,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正确对待挫折,对于完善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性格,就是父母的最大贡献和关爱。

二是发挥身体优势,打造健康的运动习惯。父亲是力量的象征,代表着健康与运动。健康观念已深入人心,而健康来自于科学的运动。对于独生子女,条件优越的孩子来说,养成运动的好习惯非常重要。既可以摔打锻炼孩子,又通过身体的强健达到心理的强健。这要求父亲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和孩子一起锻炼,象晨跑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基本体能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规律和习惯,好的习惯将受用终身。

三是发挥性别优势,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从性别上看,父亲应该是强者。强者应该有强者的风范,在家庭中充分体现出宽容忍让,让老婆孩子都觉得你是靠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少或者不与家属吵架,即使吵也要避开孩子,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讲,就象是肥沃的土地,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天生和顺理成章的,许多事情需要当爸爸的刻意去做,这要以爱心和耐心做基础,有些时候,要硬撑。

育儿观念:陪孩子看电影,家长该做什么?


周末闲暇之余,家长总会带着宝贝去看场电影,最近热映的《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想必很多家长也已经陪孩子看过。不知道那么在看完之后,我们又与孩子有过哪些互动呢?以下仅仅是笔者陪孩子看熊心归来的一点感受,也是我们围绕影片聊得几个话题。

友谊——当熊二以为光头强抓走熊大的时候,光头强没有因为误会而弃熊二于不顾,而是陪着他一起去找熊大;当熊大因为救不了熊二及森林里的小动物而沮丧、难过、想放弃的时候,是光头强陪着他,鼓励他,提醒他曾经的熊心壮志,提醒他保护森林、照顾熊二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当马戏团的小动物深陷危险之中时,又是光头强扮演魔术师,与熊大合作营救朋友……角色形象的颠覆,在孩子单纯的心灵中,播下了友爱的种子。朋友之间就是这样,在危难中见真情,在最需要的时候静静的陪伴,在最无助的时候,默默的鼓励。友谊,就是这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创新——当黑风为了让马戏团登上小丑嘉年华的舞台而加强训练时,小动物们是满脸的无奈与不满;当熊大发现这一状况时,敢于打破固有的规则,结合小动物们自身的优势及特长,进行创新,整场演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这个多元且快速发展的社会,拥有创新品质的人,必将会拥有更宽广的舞台。因此将这一优秀品质,赋予孩子喜欢的熊大身上,相信孩子的印象会更深刻。

善良——熊大的善良,一直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在面对自私自利的马戏团团长即将从热气球上掉落下来的时候,熊大还是一如既往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最后马戏团团长还是害人不成反害己。此时,熊大伸出的那一只手,不仅仅包含着善良,更有对敌人的宽容,对生命的敬畏。

责任——熊大在最无助的时候,他想起了妈妈曾经对他说过的话,“要保护弟弟,保护森林,保护我们的家”。正是凭着这份责任感,凭着“熊就该有熊样”的豪言壮语,激励着熊大不断努力!

梦想——在这部影片里,我们看到了黑风执着的梦想。尽管为了这个梦想,黑风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但在熊大的帮助下,最终黑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明明知道回到舞台演出会有危险的情况下,黑风依然和他的小伙伴们,勇敢坚定地回到了舞台。除了给所有的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之外,更多的是他们对自己梦想的追求。有梦,什么都不怕!我想,这或许就是梦想给予他们的力量吧!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给宝贝带来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家长能够在看电影的时候,放下手机,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影片,了解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感受;如果,我们在观影之后,能够陪宝贝一起去讨论,一起去体验,相信每一次的影片,一定会更好的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相信每一次的影片,也一定会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因为有我们对影片更深刻的理解。

幼儿园教师心得:孩子游戏,我做什么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孩子游戏,我做什么,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能确保幼儿自主游戏时间,提供丰富游戏材料的基础上,幼儿游戏,教师该做什么呢?

尊重孩子,做一个静心的观察者

【案例1】走廊上拴着一只"小狗"

大(1)班的走廊里,轩轩脖子上套着一个用塑料玩具连接成的链子,链子的另一头挂在走廊墙壁的挂钩上,孩子嘴里不停地"汪汪"直叫,像极了一只被拴住的"小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带着疑问开始观察,过了一会儿,阳阳取下挂钩上的链子,摸摸轩轩的头,牵着他蹈了一小圈。轩轩一脸的高兴,边爬边叫,没有一丝勉强的意思。

我问轩轩:"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轩轩高兴地告诉我:"我是小狗。"那表情分明是得意。

"那你为什么要做小狗呢?"

"因为人家刚送我一只小狗,那只小狗可爱极了,我特别喜欢它,天天陪它玩。"

了解完这个特殊游戏的起因,我悄然离开,游戏继续进行着……

【分析】在成人的世界里谁愿意去当一只狗。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当一只小狗是自愿的,是愉悦的,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他能体会到当一只可爱的小狗受人宠爱的快乐。家里最近养了一只小狗的种种趣事,自然就成了游戏情节的原型,成为游戏情节发展的动力。如果不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也许游戏就会在成人世俗的思想中被扼杀。

【案例2】优优啃鸡腿

小(3)班的手工区,小朋友们自己在探索各种折纸方法,优优把正方形的纸揉成了一个团儿,放在嘴里使劲儿地撕咬,咬一口然后就吐出来,再咬一口,再吐……纸屑吐了一地,而且这种行为一直持续了大约七八分钟,十分专注。

我蹲下来问他:"优优,你在干啥呢?"

优优天真地看着我说:"我在啃鸡腿,我不喜欢吃鸡皮,还有骨头啃不动。"

我摸摸他的头说:"那你把鸡腿上的肉啃干净点哦。"

【分析】在成人的眼中,一个孩子咬纸首先是不太卫生的,而且把碎纸屑撒了一地,无疑很让人头疼。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知道了他在玩想象游戏,把纸团揉成团儿,变成了鸡腿,在专心地啃鸡腿呢。那一地的纸屑有的是鸡皮,有的是鸡骨头。孩子的游戏不受地点、材料的限制,创意无处不在。

在孩子的游戏世界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成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固有的价值评判,在观察游戏时可能会凭着直觉和经验误读了孩子的游戏行为,就可能会喝令案例1中的那只享受宠爱的"小狗"停止游戏,要求案例2中的那个津津有味啃鸡腿的优优马上捡干净地上乱七八糟的纸屑,那样的话,孩子的游戏将被迫终止,教师就成了干扰幼儿游戏的绊脚石。唯有从尊重孩子的理念出发,做一个静心的观察者,尊重孩子,看懂孩子的游戏行为,理解孩子独特的游戏方式,才能保证孩子游戏的绝对自由、自主、自发。

相信孩子,做一个机智的"甩手掌柜"

【案例3】尝试商量、等待的小绅士

小(3)班的娃娃家里有两个积木桶,芃芃和淇淇把它们戴在头顶上,玩得挺开心。天天看见了,也想玩,他就跟芃芃说:"芃芃,你把这个桶给我玩一会儿好吗?""不行!我还没有玩好呢!"芃芃果断地拒绝。天天转过头来看了我一下,又转过去跟淇淇说:"淇淇,把桶给我玩一会儿好吗?"淇淇啥也没有说,直接转过身去,给了天天一个冷屁股。天天很尴尬,又朝我这边看了看,我装作没有看见,期待他自己解决。两次协商都没有成功,他有点沮丧,但依然没有放弃,又转过去对芃芃说:"那你玩好了给我玩好吗?""好的。"芃芃爽快地答应了。天天一听来了精神,开始玩其他玩具,玩的时候还不时地看看芃芃。又过了大约5分钟,淇淇放下桶,天天眼疾手快地拿起来,心满意足地戴在了头上,脸上绽放着满意的笑容。

【分析】天天比较强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是我要玩,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是今天我观察到他已经在尝试处理游戏中的一些问题,不管是不是因为有老师在一旁的原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在结束后及时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帮助孩子强化正面行为。

【案例4】冲动的小宇遇上文静的小茹

大(1)班的积木区里小宇在建构一个警察局,忙碌了好半天终于完工了,正当小宇心满意足地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小茹一不小心碰倒了警察局的一角。小宇叫起来:"讨厌!碰坏我的东西了。"准备发飙了!我紧张地在一旁观望,生怕冲动的小宇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但是理智告诉我,等一等,相信孩子能处理好的。这时小茹回过头蹲下来,满脸歉意地开始帮忙修复。小宇刚才还怒气冲冲的脸这会儿已经多云转晴了,他也蹲下来一起修复。一场眼看就要掀起的风波,在孩子们很自然的处理中解决了。

【分析】小宇比较容易冲动,而小茹是一个不善言语的文静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担心小茹要吃亏。关键时候我选择了相信孩子,在一旁静观其变。事情果真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游戏中的磕磕绊绊不可避免,如果我们选择做一个"灭火者",天天可能就失去自主尝试商量、等待的机会,小宇就会失去一次尝试原谅别人的机会。老师要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相信孩子在每天的游戏中能逐步建立规则意识,相信孩子会尝试各种交往的方法和技巧,适时做一个"甩手掌柜"。

走进游戏,做一个理智的游戏者

【案例5】无人问津的"冰淇淋"

小(3)班的娃娃家里,雅清把雪花片一片一片地堆积起来,然后开始叫卖:"卖冰淇淋了,谁买冰淇淋?"叫了好几遍都没有人搭理,可她还是乐此不疲地叫卖着。我说:"我要买一个冰淇淋,你的冰淇淋多少钱一个?""给你。"她拿了一个红色的雪花片放在我手上,对我问的问题置若罔闻,可能孩子是对钱没有概念。我继续问:"这是什么味道的冰淇淋?""这是草莓味的。"她奶声奶气地回答。我"啊呜"吃了一口,说:"好吃,好吃!"其他孩子开始观望,我赶紧撤。雅清又开始了她的叫卖,我远远望见悦悦在和雅清互动……

【分析】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买卖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游戏是富有挑战性的,他们大部分都喜欢玩平行游戏,不太会进行合作游戏,所以就出现了案例中无人问津的"冰淇淋"。这时,我选择参与进去,和雅清进行买卖游戏,吸引其他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游戏时有型可模。然后我又及时撤出游戏,主要是考虑到有吸引孩子寻求教师注意的风险。

教师参与游戏,可能存在成人会替代孩子而主导游戏的风险,也可能存在吸引孩子寻求教师注意,但是只要能掌握好适当的时机进入和撤出游戏,掌握好自己游戏的参与度,这些风险就不是什么风险了。当孩子游戏遇到瓶颈时,当孩子游戏缺乏点子时,当孩子游戏中缺乏跟同伴合作的技巧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当教师参与游戏帮助幼儿解决好问题时,要及时撤出。做一个理智的游戏者其实是建立在静心观察的基础上的。

为什么孩子做什么都很拖拉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抓紧时间,那么,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就我的观察,有一部分人的时

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

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查一下“时间观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来分,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与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在此略

过。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

这一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看

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二者的冲突是那样的激烈——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走神时,时光却快

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那时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恼,却解释不了这个矛盾。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

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关于怎样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变心理时间。

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

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一个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

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

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了,内心感到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洋溢着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恶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让人倍感煎熬。经历这样痛苦

的过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胜利。那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容易陷

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总是发现慢的证据。在上一本书中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催出来的慢性子》,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

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

孩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且,心理预

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有的家长给我写信,说孩子做事很慢,问应该怎么办。我问慢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描述并不具体,于是,我就让家长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

各项事务所用时间。看到记录,许多家长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

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情绪也在心理时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

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最容易产生挫败感,并责骂孩子。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

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

年,这时候,如果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

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

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

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我在书中也描述过。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我

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

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我监测

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一分钟多一点,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这个方法,成就了我

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

到哪里去了。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不信,我们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

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

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

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

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把这个

记录,当做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第三,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

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地休息,似乎很麻烦,不过,效率非常高。因为学习时间短,

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

特别疲惫的感觉。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

机会休息,那么,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

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

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有位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很焦虑,问我该怎么办。我劝她继续

坚持,如果孩子偷懒,等一会儿仍然没有改变,就简单提醒一下,比如轻轻敲下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并不多说什么,也不批评,如果孩子做得好,

则及时肯定。一段时间过后,孩子30分钟内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惊,从前剑拔弩张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道理很简

单,如果我们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们就没必要偷偷给自己“放假”了。如此说来,因为孩子作业不认真,便逼着孩子“连轴转”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

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有的孩子喜欢在作业中间问还有几分钟休息,多数家长都会将其理解为心浮气躁、光想着玩。在我看来,浮躁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证

自己某项作业所用时间。所以我总是建议家长,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比如2分钟问一次),便告诉孩子,不管孩子问的目的是什么,都将收获一个结果:孩

子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育儿心得:赞赏你的孩子


育儿心得:赞赏你的孩子

自信、乐观、聪明、可爱是每个父母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像许多父母一样,在文岳的成长道路上我一直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总结,

一、言传身教引导儿童的行为发展。

孩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家长的行为习惯、举止谈吐等,孩子都会学习、模仿,家长的品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平时我会告诉岳儿,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要在餐桌上吃,看电视要坐在沙发上,不要躺下。我在家从来都是这样做的,直到有一星期天岳儿爸爸坐在沙发上吃饭看电视。岳儿跑过去对爸爸说:“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吃饭要到餐桌上的”。听到这些我知道平时的教育是有效的,在岳儿小小的心里,这些已经成了规律,大家都不可以破坏。

二、赞赏你的孩子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会越来越强。他喜欢帮着大人做事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岳儿喜欢帮我扫地,我做饭的时候他喜欢帮我端菜。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会让他帮我做力所能及的事。还大大的表扬他会帮妈妈做事了。我们家有一个表扬墙,当我把他的每一点小小进步记在墙上时,岳岳会觉得特别的自豪。当他第一次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时候,我马上表扬他做的真好,后来每次他都会主动把玩具放回去,他还会对我说:“如果不把玩具放回去,玩具就生气,下次不出来和我玩了。”

二、尊重你的孩子,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

宝宝在很早就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父母们千万不能忽视他的能力和思想。记得上次一个小朋友上午去我们家玩,在岳不愿意的情况下拿走了他的橡皮泥,他很不高兴。下午我们回家时那个小朋友又要去我们家玩,我是很欢迎小朋友去跟他玩的。可是他怎么也不愿意让他去。那个小朋友坚持要去。最后文岳哭闹着就是不让他去。我仔细的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小朋友拿了他的东西他不高兴。最后小朋友还给他,他才愿意让人家去玩,在我的鼓励下他还是把那块橡皮泥送给了小朋友。这么小的孩子就有他自己的思想爱憎分明。如果没有问清楚在不尊重他意愿的情况下让小朋友和他一起玩,那他也不会开心,对妈妈也缺少信任了。总之,宝宝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做主,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在合理的情况下,你的宝宝会更亲近你,更加信任你。

四、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关心人。

我们爱孩子,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做很多。其实孩子也是很爱我们的,我们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他们也是愿意接受的。当岳岳淘气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你这样让我很不高兴,我不喜欢你这样”。他会说妈妈:“你不要生气嘛,我要你高兴”。其实孩子也是可以理解大人的感情的。告诉孩子你的想法更容易与孩子交流沟通。

五、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很多家长说孩子还小不要孩子学习压力,只要孩子开心快乐的玩就好了。给孩子有意的引导,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不知不觉孩子就学会了很多东西。每天我会抽出一个小时和岳岳一起游戏,学习。有时画画,有事做手工,有时看书,在这段时间里,文岳玩的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并没有觉得这样有学习的压力,反而增加了他对这些知识的兴趣。我还会把书放在床头,沙发上,电脑桌上等一些岳岳经常看得到的地方,让他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和岳岳一起看他喜欢的故事书,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直到现在如果没有看书他睡下了还会起来说:“哦,忘记了今天还没有看书呢”。相信这些习惯养成以后一定有利于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引用孙瑞雪说的话,要给孩子爱和自由。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自由则是父母与孩子都要独立,不要用成人的意志去塑造孩子,也不要过于依恋孩子。爱可以让我们同孩子之间更亲密,而自由,可以让我们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能独立成长。

育儿心得:孩子为什么会哭?


育儿心得:孩子为什么会哭?

孩子为什么会哭?实际上,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了不满,有了压抑,有了痛苦,就哭了。

强行制止孩子哭有害无益

快乐教育、快乐生活是家长和孩子的理想状态。有的家长说,我很难长期做到。其实,偶尔为之就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永远定格在孩子的心中,这些将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我所说的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要你每天都这样做,或者一定要做得很完美,那不可能,但是你必须有这种意识,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好处,该做的时候就要做。

孩子的成长需要快乐和轻松,但实际上,令父母揪心的是孩子的哭声,从一出生哭声就陪伴着孩子。今天为这个哭,明天为那个哭,很多父母最怕听到孩子的哭声,孩子一哭就慌了。怎么才能让他不哭,让他只有笑声而没有哭声?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孩子哭没错,家长的认识有误区。

很多父母一见孩子哭了,第一反应是制止孩子哭,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别哭。可是哭有那么可怕吗?有谁听说过孩子哭一哭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吗?没有。孩子哭没那么可怕,他从一出生就哭,哭是他正常的一种情绪发泄。哭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有时候我们成人也要哭一哭来缓解情绪和压力。哭与笑一样,是人的两种不同情绪。为什么他笑的时候你不去制止而哭的时候要去制止呢?你要明白,孩子哭不可怕,别慌,别着急,让他哭一下,舒缓一下情绪,再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哭。举个例子,孩子要去爬阳台,这是很危险的,有可能掉下去没命。父母的理智在警告,绝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一定要制止。但对孩子来说,他想爬阳台,那是他的一种好奇心,这种欲望驱使他根本不去想危险不危险。父母的制止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欲望,孩子的欲望与父母的理智形成冲突,孩子哭了。

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孩子无理的哭几乎都是因为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与父母的理智产生冲突,孩子认为父母有意阻止他,所以用哭来抗议,来发泄不满。这就是大部分孩子哭的原因,比如他要去玩很容易摔碎的贵重物品,他要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他要得到他不该得到的东西,等等。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非理性欲望,有责任去纠正他。

孩子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了不满,有了压抑,有了痛苦,就哭了。父母怎么办?有的父母慌了,第一反应就是不让他哭。其实没必要,哭一两声没什么大不了,练练嗓子而已。让他哭,让他发泄一下坏情绪。我们成人事业不顺感情不和的时候也要哭几回,孩子比你更没理智,怎么能不让哭呢?不能剥夺孩子哭的权利。你要认识到,孩子也是个人,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有不断的非理性欲望冒出来,这是他的天性,这些非理性欲望会不断地被压制,所以他必须承受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他通过哭一两声,哭出高潮,先把不满发泄出去。

找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孩子哭过后,父母的理性教育就可以开始了。为什么要等他哭完呢?假如我们要去说服某个人,千万不要在他气头上去说,没用的,那时候他处于情绪高峰,听不进去任何话。必须等他气消了,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跟他讲道理。孩子也一样,必须等哭的高潮过去。有的父母看孩子哭兴正浓,慌了,赶紧做工作,结果事倍功半。再加上处理方法不当,这时候有什么要求都答应他,反而被孩子抓住了弱点,以后想要什么就用哭来吓唬你,哭成为了孩子的杀手锏。

所以让他哭,必须等他哭的高潮过去后,能听进一些话的时候,再开始跟孩子讲道理。像前面孩子爬阳台的例子,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这阳台你爬上去,会摔下去的,你摔坏了爸爸妈妈怎么办?以后不要爬了,爸爸妈妈也不敢爬。”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讲,不管孩子能听进去多少,甚至当耳边风,你也要这么讲,讲多了,他总能听进去一些。你坚持这样做,让他习惯你的方式,他就明白他哭完之后,你就要跟他讲道理了,他知道这个道理的重要性,就能把道理当回事。

对待孩子的哭,有的父母采取软的办法(答应他无理要求),有的父母采取硬的办法(使用暴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以理服人,才是王道。在实际中你可以灵活运用,比如说在他接受道理之后加一点奖励等。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明白,现在让孩子哭一下,是为了让他以后少哭。你想找到一下子制止他哭泣的做法,只会导致他以后更经常地哭,以哭来要挟和耍赖。

因此对孩子的这类问题,我们最好不要针对问题的表面去纠正,而是要针对问题的根源来矫正。孩子正在成长中,习惯几日一变,性格几日一变,如果父母只看问题的表面,慌了手脚,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天天都处于忙乱和烦躁中,愁眉苦脸,心力交瘁,哪还有精力来教育孩子呢?

喜欢《育儿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你都陪宝宝做什么? 孩子在幼儿园呆了一整天,回到家是不是有好多的悄悄话要和孩子说,是不是有很多的事情想和他们一起做,那你们是怎么来安排这个时间的呢?当爸爸妈妈回到家在忙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宝宝在做什么呢?你们是在交流、商量...
    2021-01-0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孩子上学前家长该做什么? 育儿观念:孩子上学前家长该做什么? 幼儿园毕业后,即将步入小学校园,从此后就是不能迟到早退、有寒暑假期,甚至各种考试的小学生了。很多家长心里着急甚至焦虑,压力巨大。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要准备充分...
    2020-11-13 阅读全文
  • 爸爸应该做什么——家长心得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民族未来的竞争,就是年轻母亲的竞争。文章从中国家庭的环境、构成、伦理,母亲的责任、性别特点,幼儿教育现状等多个角度,论述了年轻母亲对孩子培养教育的重要性,很有道理,也很符合中国...
    2020-11-2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陪孩子看电影,家长该做什么? 周末闲暇之余,家长总会带着宝贝去看场电影,最近热映的《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想必很多家长也已经陪孩子看过。不知道那么在看完之后,我们又与孩子有过哪些互动呢?以下仅仅是笔者陪孩子看熊心归来的一点感受,也是...
    2020-09-2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教师心得:孩子游戏,我做什么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孩子游戏,我做什么,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能确保幼儿自主游戏时间,提供丰富游戏材料的基础上,幼儿游戏,教师该做什么呢? 尊重...
    2021-04-29 阅读全文

孩子在幼儿园呆了一整天,回到家是不是有好多的悄悄话要和孩子说,是不是有很多的事情想和他们一起做,那你们是怎么来安排这个时间的呢?当爸爸妈妈回到家在忙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宝宝在做什么呢?你们是在交流、商量...

2021-01-0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孩子上学前家长该做什么? 幼儿园毕业后,即将步入小学校园,从此后就是不能迟到早退、有寒暑假期,甚至各种考试的小学生了。很多家长心里着急甚至焦虑,压力巨大。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要准备充分...

2020-11-13 阅读全文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民族未来的竞争,就是年轻母亲的竞争。文章从中国家庭的环境、构成、伦理,母亲的责任、性别特点,幼儿教育现状等多个角度,论述了年轻母亲对孩子培养教育的重要性,很有道理,也很符合中国...

2020-11-26 阅读全文

周末闲暇之余,家长总会带着宝贝去看场电影,最近热映的《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想必很多家长也已经陪孩子看过。不知道那么在看完之后,我们又与孩子有过哪些互动呢?以下仅仅是笔者陪孩子看熊心归来的一点感受,也是...

2020-09-28 阅读全文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孩子游戏,我做什么,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能确保幼儿自主游戏时间,提供丰富游戏材料的基础上,幼儿游戏,教师该做什么呢? 尊重...

2021-04-29 阅读全文